点集拓扑教学大纲

点集拓扑教学大纲
点集拓扑教学大纲

附件5-1:

德州学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点集拓扑

英文名称:Point set topology

课程编号:

所属系(部):数学系

日期:2005.4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推医籍选》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制本科专业用) Ⅰ前言 《针推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它收录了《内经》及《内经》后不同时期医家的著述,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针灸的多方面知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经典针灸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掌握现行针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手段。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推医籍选》作为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教学的后期提高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的含义,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为指导临床服务。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即理论课36学时。 Ⅱ正文 上篇《黄帝内经》选 第一章《黄帝内经》概论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不同经络、腧穴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刺法 灸法理论;《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2、在掌握《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及其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学习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体系。 二、教学要求 1、熟悉《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素问》、《灵枢》的命名;《素问》、《灵枢》与《内经》的关系。 2、掌握《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内容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040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12

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 一、适用专业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专业教师以及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数学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善于合作与交流,有宽阔胸怀和远大理想。 2.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专业研究方向的前沿学术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及研究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及创造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数学专业方面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2-4年,基础学制3年。 四、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科通开课和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分,专业课不少于12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五、考核要求 1. 学科通开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考核方式为闭卷,成绩60分以上方可获得所规定的学分; 2. 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为闭卷或开卷,成绩60分以上方可获得所规定的学分。 3. 补修课仅供非数学专业考生随本科生课程补修,不计学分。 4.实习在第4学期或第5学期进行。 六、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 研究生必须通过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并达到所要求的学分后,方可转入论文撰写阶段。在撰写论文之前,须认真的调研,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其主攻研究方向的前沿领域的学术动态,在此基础上确立学位论文题目。 2. 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四学期(秋季)做开题报告,提交开题报告截止时间为10月30日。导师负责论文的检查与督促工作。 3.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有创新。 4. 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应至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收到哈师大重点学术

点集拓扑学

点集拓扑学 注明:这篇文章是一篇读后感,绝大部分是引用别人的观点,其中有本人不同的观点,写出来是和大家共同研究与学习交流。本文灵感来源主要有这些作者或老师:张德学,张景祖,熊金城。由于篇幅比较长,本人也正在学习中,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续写。 点集拓扑学是几何学的分支,研究的是更一般的几何图形,即拓扑空间中的集合,是研究拓扑不变性与不变量的学科,主要表现在图形的弹性变形后的那些不变性和不变量,比如联通性,可数性,分离性等。其中有几个代表性的例子:1,一笔画问题,2,哥尼斯堡七桥问题,3,四色问题。这种弹性变形指的是拓扑学中的同柸,相近点变相近点的连续概念。拓扑学包括点集拓扑学,代数拓扑学,几何拓扑学,微分拓扑学,其中点集拓扑学是基础,称为一般拓扑学。 集合概念的发展历程: 集合论的最早创立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的朴素集合论,运用于纯数学中,然后经过进一步的规范公理化使其理论更加严谨规范化。朴素集合论对集合没有做出严格的定义,只是表示对元素或者对象的搜集,没有形式化的理解,而公理集合论只使用明确定义的公理列表,是对集合这门学科的进一步认识在现实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集合的定义: ① 公认定义:具有共同属性的对象的全体成为集合,对象又可以理解为个体或者集合中的元素。 ② 个人(本人)定义:我们把各种对象按照某种要求抽样集中起来构成一个群体称为集合,这种对象可能是独立的个体或者群体,也可能对象之间本身就有包涵关系的集合但不相同或相等,当我们把所有对象集中在一起称为全集或者幂集族。全集的一部分称为子集,幂集的一部分称为子集族。集合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其中元素用小写。 集合的表示方式: 1枚举法 一般在大括号里罗列出集合的元素,如下: {}{}{}{}香蕉,大象,人,,3,2,1,3,2,1,,, c b a 2文字语言表述法 用文字语言来表达构成集合的要求: 某个班级的全体男生,一盒象棋,一箱牛奶等。 3图示法 4数学关系描述法或者数学语言描述法 用数学关系式来抽象表达构成集合的要求,我们平时研究的最多的也就是这种表达方法: (){}(){}x P X x x x P X x ,∈∈或者 对集合的描述必须合理,要不然会出现悖论比如:理发师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这种表述就不合理,导致理发师傅是给自己理发还是不给自己理发都是矛盾,这句话应该理解为理发师只给除自己以外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又比如: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Ⅰ前言 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手段,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针灸学基础理论,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的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够较熟练地运用针灸方法和技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运动损伤性疾病。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 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 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 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

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重在讲清中医针灸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 操作方法要领;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 给学生自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辅以多媒体、 图表、模型、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 利用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加强直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0学时,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38学时,理论/见习学 时比:1.8︰1。计学分:6分。 四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针灸学(供中医学专业用).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石学敏主编,第一版,2002年8 月。 II 正文 绪言 一教学目的 学习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经络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点集拓扑学教学大纲

《点集拓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数学系师范成人专升本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为点集拓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能以一般的观点总结和提高在一、二年级所学过的课程中有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拓扑学、几何学、泛函和微分方程等课程提供所需用的最基础的知识。本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习题课及机动课时约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由于点集拓扑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的课程,同时作为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的许多概念又有直观的几何背景,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引入、具体例子和反例的选配,以便更好地阐明各个基本概念的含义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各个基本概念,同时搞清这些例子和反例也是加深理解抽象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带*号的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由舍取。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集合论的基本知识*12学时这部分内容是研究后续内容的一个知识平台,应该熟练掌握。如果学生对集合论内容熟悉且知识够用可采用复习方式,否则应采用讲授方式。 1.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包括集族的概念和运算) 2.关系、等价关系和映射 3.可数集与不可数集、基数 4.选择公理* 第二章拓扑空间和连续映射20学时这一部分重点在于建立拓扑结构,理解拓扑空间的概念,掌握拓扑空间的基本性质,为进一步学习拓扑性质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应多给一些具体的例子从具体到抽象并通过度量空间的模形来突破抽象空间建立的难点。 1. 度量空间 (1)度量空间的定义和例子 (2)连续函数的ε-δ定义与开集的刻划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使用) 一、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骨伤方向)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装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录象、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本课程共72学时,主要采取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的研究针灸的

进展情况。 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 上篇经络腧穴 经络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环、分面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3、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5、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6、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点集拓扑学练习题

练习(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 1.集合X 的一个拓扑有不只一个基,一个基也可以生成若干个拓扑( × ) 2.拓扑空间中任两点的距离是无意义的.( √ ) 3.实数集合中的开集,只能是开区间,或若干个开区间的并.( × ) 、T 2是X 的两个拓扑,则T 1UT 2是一个拓扑.( × ) 5.平庸空间中任一个序列均收敛,且收敛于任一个点。( √ ) 6.从(X ,T 1)到(X ,T 2)的恒同映射必是连续的。( × ) 7.从离散空间到拓扑空间的任何映射都是连续映射( √ ) 8.设12, T T 是集合X 的两个拓扑,则12 T T ?不一定是集合X 的拓扑( × ) 9.从拓扑空间X 到平庸空间Y 的任何映射都是连续映射( √ ) 10.设A 为离散拓扑空间X 的任意子集,则()d A φ= ( √ ) 11.设A 为平庸空间X (X 多于一点)的一个单点集,则()d A φ= ( × ) 12.设A 为平庸空间X 的任何一个多于两点的子集,则()d A X = ( √ ) 二.填空题:(每空格3分) 1、X=Z +,T={Z 1,Z 2,…Z n …},其中 Z n ={n,n+1,n+2,…}, 则包含3的所有开集为 321,,Z Z Z 包含3的所有闭集为 ,...,,,/ 6/5/41Z Z Z Z 包含3的所有邻域为 3321}1{,,,Z Z Z Z ? 设A={1,2,3,4,5} 则A 的导集为{1,2,3,4} ,A 的闭包为{1,2,3,4,5}

2、设X 为度量空间,x ∈X,则d ({x})=? 3、在实数空间R 中,有理数集Q 的导集是____ R ____. 4、)(A d x ∈当且仅当对于x 的每一邻域U 有 ; 答案: ({})U A x φ?-≠ 5、设A 是有限补空间X 中的一个无限子集,则()d A = ; A = ; 答案:X ;X 6、设A 是可数补空间X 中的一个不可数子集,则()d A = ; A = ; 答案:X ;X 7、设{1,2,3}X =,X 的拓扑{,,{2},{2,3}}T X φ=,则X 的子集{1,2}A = 的内部为 ; 答案:{2}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已知{,,,,}X a b c d e =,下列集族中,( )是X 上的拓扑. ① {,,{},{,},{,,}}X a a b a c e φ=T ② {,,{,,},{,,},{,,,}}X a b c a b d a b c e φ=T ③ {,,{},{,}}X a a b φ=T ④ {,,{},{},{},{},{}}X a b c d e φ=T 答案:③ 2、已知{,,,}X a b c d =,拓扑{,,{}}X a φ=T ,则}{b =( ) ①φ ② X ③ {}b ④ {,,}b c d 答案:④ 3、已知{,,,}X a b c d =,拓扑{,,{}}X a φ=T ,则{}a =( ) ①φ ② X ③ {,}a b ④ {,,}b c d 答案:②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070101基础数学

070101基础数学专业(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以及基础教育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技巧;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基本数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学术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外文资料和使用外文写作论文的能力;具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和数学软件科学计算以及借助互联网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 4、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置以下研究方向: 1、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2、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等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 1、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9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五、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学术活动为必修环节,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1个学术学分,其中,必须在院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上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每次0.5学分,参加院及以上级别学术活动至少5次,每次0.1学分。另外,还应从其它实践环节中至少选1个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取得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和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教学大纲 前言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序号内容 授课时数 理 论 实 验 总 学 时 上篇1 绪论22 2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4 4 3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2 4 22 48 中篇4 第一章毫针 2 2 4 5 第二章灸法 2 2 4 6 第三章其他疗法 2 2 2 下篇7 第一章治疗总论 2 2 8 第二章内科病症 6 6 9 第三章妇科、儿科病症 2 2 10 第四章外科、五官科病症 2 2 合 计 48 28 76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 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7、腧穴的分类。 8、腧穴的治疗作用。 9、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0、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基础拓扑学讲义1.1的习题答案

习题 记S 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在实数集R 上规定子集族 {} 1\A ,A S U U τ=?是E 的开集. (1)验证τ是R 上的拓扑; (2)验证(),R τ满足2T 公理,但不满足3T 公理; (3)验证(),R τ是满足1C 公理的可分空间; (4)证明τ在S 上诱导的子空间拓扑s τ是离散拓扑,从而(),s S τ是不可分的; (5)说明 (),R τ不满足2 C 公理。 证明:(1)○ 1,A U R R U A ττ=?=?? ??∈?∈??=?=??? 所以R 和?都含在τ中 ○ 2()U A U A λλλλλλλ∈Λ ∈Λ ∈Λ -= - ()0 000,,,x U A x U A x U x A x U x A x U A λλλ λλλλλλλλλλ λλλ∈Λ ∈Λ ∈Λ ∈Λ ∈Λ ?∈ -??∈Λ∈-?∈??∈ ? ?∈ - 使 U A λλλλτ∈Λ ∈Λ - ∈ ∴τ中任意多个成员的并集仍在τ中 ○3() ()()() 11221 212\\\U A U A U U A A = () ()()() 11221122 11221212121 2\\,,,,,\x U A U A x U A x U A x U x A x U x A x U U x A A x U U A A ?∈?∈-∈-?∈?∈??∈??∈ ()()1212\U U A A τ∈ ∴τ中两个成员的交集仍在τ中 综上所述:τ是R 上的拓扑 (2)任取一个有理数a ,则a 在(),R τ中存在一个开邻域11\U A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1 E 中找到一个与1U 不相交的开集2U ,令有理数2b U ∈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视觉传达专业《装置空间艺术设计》本科 课程教学大纲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 Device Space Art Design 2.课程代码 163Y097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5.学时/学分 64(16+48)/4 6.先修课程 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CIS设计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从装置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出发,重点讲述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掌握运用各种装饰材料和互动设计方法,将技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刨意潜能,开发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装置设计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环节的学习与制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艺术运动开始了自身的发展历程。在

教学中以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四个内容的研究:根据对装置艺术的历史渊源回顾,综述了装置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理论渊源、观念源头等;基于对装置空间艺术所根植的艺术语言组合的讨论,论述了其观念语义与形式语言;通过对置艺术的设计与训练,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技巧;通过对装置空间设计作品的个案研究,总结了装置艺术中的观念与形式建构的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审美体系。 第一章装置的出现(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的由来。 理解:装置艺术的兴起。 掌握: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重点内容:1.装置艺术的兴起。 2.装置艺术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装置艺术视觉语言的组合。 第一节:装置的由来。 知识点:装置的原生态,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第二节: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知识点:现代装置艺术设计的特征与表现。 第二章装置的语言组合(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理解:装置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掌握: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重点内容:1.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 2.装置图形语言。 3.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1.装置的图形、文字语言和空间构成形式的运用。 2.装置材料的选择与表现。 第一节: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知识点:装置与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图形设计与文字设计的结合使用。

基础拓扑学第4章答案

《基础拓扑学讲义》部分习题解答四 ex.1(P.43)称X 满足0T 公理,如果对X 中的任意两 个不相同的点中必有一个点有一个开邻域不包含另一点。试举出满足0T 公理但不满足1T 公理的拓扑空间的例 子。 答:{,,}X a b c =,{,,{},{,},{,}}X a a b a c τ=?,则X 满足0T 公理但不满足1T 公理。 ex.6(P.43)证明X 为Hausdorff 空间当且仅当}|),{()(X x x x X ∈=?是乘积空间X X ×的闭集。 证:(必要性)要证)(X ?为闭集,只要证它的余集是 开集。C X y x ))((),(?∈?,),(y x 为内点。由 C X y x ))((),(?∈知,y x ≠,因X 为Hausdorff 空间知,存在x 的开邻域U ,y 的开邻域V ,使得Φ=V U ∩,于是C X V U y x ))((),(??×∈,所以),(y x 为内点,这就证明了)(X ?为闭集。 (充分性)对,,x y X x y ?∈≠,由()X ?的定义知,(,)()x y X ??,即(,)(())C x y X ∈?,由)(X ?为闭集知:()C X ?为开集,于是存在开集,U V 使得C X V U y x ))((),(??×∈,由(())C U V X ×??知,,U V 为,x y

的不相交的邻域,这就证明了X 为Hausdorff 空间。 ex.7(P.43)证明Hausdorff 空间的子空间也是Hausdorff 空间。 证:设X 是Hausdorff 空间,A 是X 的子空间。,x y A ?∈,则,x y X ∈。因X 是Hausdorff 空间,故x ?的邻 域U ,y ?的邻域V , 有U V =?∩。从而()()A U A V =?∩∩∩,因A U ∩是x 在A 中的邻域,A V ∩是y 在A 中的邻域,所以A 是Hausdorff 空间。 ex.16(P.44)记{[,)|}a b a b Γ=<。证明拓扑空间(,)Γ 不是2C 空间。 证:设μ是拓扑空间(,)Γ 的拓扑基,设a ∈ ,则 [,1)a a +是开集,从而在μ中存在成员a U ,有[,1)a a U a a ∈?+,并且a U 中最小的成员是a 。显然,当a b ≠时,a b U U ≠。于是μ中有不可数个成员,从而(,)Γ 中不存在可数拓扑基。故拓扑空间(,)Γ 不是2C 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