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复习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复习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1.放弃“要素中心”的世界观以及“以词为中心的语言观”,对语言不仅进行历时性研究,更要根据语言各个部分的关系进行共时性研究。

2.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语言指抽象的语言系统,是词的体系和语法规则。言语指在具体的情境中,由说这种语言的人所发出的话语。语言的本质超出并支配着言语的具体表现,言语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冰峰,语言是支撑它的冰山。(语言相当于棋的抽象规则和惯例,言语相当于棋者与对手较量时走的一步棋。)语言永远存在着创造新句子的可能性,此即索绪尔所谓语言的“能产性”。

3.能指和所指:能指指语言的音响和形象,即语言的读音和书写样式;所指指语言的概念和内容。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语言符号具有随意性和武断性。语言有自己的现实,这就是它的关系结构,语言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界定的。

4.语言是由相互依赖的诸要素组成的系统,每一要素的价值由其它要素的同时存在而获得。

语言符号的句段或水平关系:一个词意义接着前一个词的出现展现出来,直到最后一个词就位,意义才完整,这形成了语言的横组合方面(历时性方面)。

语言的联想或垂直关系:在语言中每个词还与此时尚未出现的其它词有关系,如与这个词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或语法功能相同的词等,它们通过自己未被选中来促进词的意义界定。

通过语言句段水平关系和联想的垂直关系,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封闭、自足和自我界定的系统,词的意义由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元素的差异关系赋予,与处于语言之外的现实无关。这使语言学的研究由“外”转向“内”,人们关注语言自身的机制,而不再是语言外的现实。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意义

1.词的意义不再由主体赋予,而是由系统本身决定,主体不再是意义的源泉以及字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保证,这

大大弱化了主体在哲学上的崇高地位。

2.语言结构具有自主自足、和自我包容的特征。这启示人们:不必关注语言与现实(字与物)的关系,而应关

注语言结构内部符号与符号(符号之间的运动)的关系,从而把语言提高到现实之上。

3.没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和声音,任何所指和能指只有在语言结构中才存在。语言结构是人类的特殊

结构,是人们与现实打交道的必要媒介,语言结构即为人类现实的结构

4. 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语言结构划分和译解世界,这导致了他们生活世界的独特性。

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的,而是由“关系”组成的,事物只是关系的“支撑点”。结构主义研究的是联接诸元素的

关系,而不是一个整体的诸元素。

2.结构主义力图构造出符号系统从而实现研究的形式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3.结构有表层和深层之分。结构主义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寻找在其背后的深层结构,把全部现象世界还原

到秩序的恒定性中去。

4.结构主义所说的深层结构大都不是指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他们强调深层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是人脑结

构对外部混沌世界的“整理”与“安排”,由此世界才具有了“秩序”和“意义”。

5.结构主义要“追根溯源”,要消解在时间中生成的一切,以便把握住最终源头,抓住一切变化中不变的“原型”。

6.在结构中,个体既受其他个体制约,又受系统整体制约,同时还受非个人的无意识机制制约。

结构主义的文学观

1.传统文学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研究目的是对作品进行解释。从结构主义观点看,具体作品只是作家在历时

性过程中的一次“话语”。传统文学关注作品的意义,结构主义关注抽象的语法规则,认为所有的小说是根据规则来写的。传统(所指)结构(能指)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的不是某个人的某次具体叙述,同样,结构主义文学研究关注的也不是某时某地某个作家的某部作品;结构主义语言学把抽象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此保证语言学研究科学性。同样,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把决定具体文学作品叙述的规则、语法结构的“母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保证文学研究科学性。结构主义开辟了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即叙述学的诞生。

2.传统文学研究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生活、作家所处时代以及作家精神个性的反映。结构主义认为,文学既不

是时代和社会的反映,也不是作家主观世界的反映,它由系统内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对立造成。索绪尔认为,

语言结构先于任何信息和现实,并且从根本上构成信息和现实,信息和现实只能是语言结构的产物,结构先于一切。

3.传统研究关注对文学意义的阐释。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不是意义本身,而是意义产生的规则和过程。传

统研究注重对所指的挖掘,结构主义文学研究关注的是能指,是产生意义的方法而不是意义本身。传统文学研究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和揭示内容。结构主义认为形式不仅先于内容,还构成和决定内容。结构主义文学研究则要说明作品本身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区别不仅是研究思路、也是研究趣味的改变。

4.文学史是历时性文学研究的重要项目。结构主义强调共时性研究,目的是在形形色色的变化中寻求稳定不变

的东西。结构主义认为世界万物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结构,就是人类无意识心灵的构造。

5.结构主义强调关系,淡化个体,导致对主体的漠视、甚至取消了主体。这种把主体架空(掏空),主体丧失

了独立地位,就是人们常说的主体移位(或移心)。

斯特劳斯对神话的分析

斯特劳斯研究神话的理论出发点

语言是人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原型,而且还是构成社会各类现象的原型。人、文化、社会在根本上被语言决定。语言学方法不仅可以对社会进行分析,也能对各类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对语言结构的分析构成了对整个文化和社会分析的范例。

传统研究神话的主要观点

1.神话的形似性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共同起源、或是文化发展所处的相同阶段。

2.这种相似性反映的是人类思维的普遍范畴,表达了人类共同的基本情感,如爱、恨、复仇等。

3.认为神话是图腾崇拜或宗教仪式的基础,它反映了“集体的梦”,是对某种宗教的阐释。

4.神话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虚构,对现实的虚幻反映。

斯特劳斯对传统神话研究的评价

1.传统研究做出的解释既片面、又肤浅。施特劳斯认为传统研究方法必然导致对神话五花八门的解释,致使神话研究处于非科学阶段。

2.斯特劳斯把神话还原为结构,这一结构没有历史,不能从历时性角度去言说,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深层基石。研究神话就是要透过其表面上离奇古怪、纷纭杂乱的表现,挖掘出深层结构。

斯特劳斯对神话的几点认识

1.所有神话都受制于类似于语言结构的制约。

2.神话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描绘历史上发生、不可回复的事情,具有历时性;另一方面神话描绘事物的范式

是永恒不朽的,它不仅能够说明过去和现在,而且能够说明未来。

3 神话在可转化性方面与诗歌相反。诗歌不能翻译,除非付出严重歪曲的代价。神话用最差劲的翻译也能传递出其意义。神话“本质并不在于其文本、其独创音乐或句法中,而存在于它讲述的故事中。”

4 神话如同语言由若干单元(神话素)组成,神话意义不在孤立的要素中,而在把它们结合起来的方式中。神话单元可以在较低的语言学层次上(音素、词素、意素)被分析,但它属于更高的较复杂秩序,只有“在句子层上”才能找到。

5 分析神话,就是把神话故事分解成尽可能短的句子,然后把它们按照历时和共时的原则分别加以横与纵的排列和比较。

6 同一神话有不同变体,它们在内容、情节、人物、结局等方面很不一样,但基本“关系集束”是一样的。不存在对某一神话的真本考证,只要找到它们的共同结构,问题就获得了解决。

7 原始神话是原始人在无意识中集体创作的,没有固定和最初的作者,通过口头传说在部落间流传,它不可避免地会“走样”,在语言表述上发生变化。神话以其变形表现其本质,结构主义要从多种多样的神话变形中找出原始人意欲表达的基本信息。

8 施特劳斯花费十年撰写四大卷《神话学》,收集了美洲印地安部落813部神话,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神话”(参考性神话)的变种。原始神话千变万化,绝不会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神话,但它们在基本主题和结构上是一致的:

即讲述自然向文化过渡的故事。

9 分析中一要坚持简化原则。二要运用三维阅读比较法,三要遵循系统和转化原则。

10 神话的深层结构是人类先验的“下意识结构”决定的,神话向人们揭示的是心灵奥秘。施特劳斯研究神话的目的是要找到对人类心灵普遍有效的“原始逻辑”或“野性思维”.

斯特劳斯对神话的分析

·列维-斯特劳斯对俄狄浦斯神话的分析

列维-斯特劳斯解释:第一列情节都带有乱伦性质,即过分重视血缘关系;第二列情节都带有弑父杀母或兄弟相互残杀的性质,即过分看轻血缘关系;第三列情节共同之处是涉及到被杀死的怪兽,是对人出自地下起源的否定;第四列情节人物名字的特征都与难以直立和直走有关,它是对从土中生长出来的人的刻画,其共同特征是坚持人出自地下的起源。

俄狄普斯神话表明,希腊文化持有的正统信念相信人类出自地下,犹如植物生长于泥土,但它与人是男女结合所生这一现实经验相矛盾,俄狄普斯神话在信仰与现实之间找到了过渡解决办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逻辑转换工具,即把人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问题转化成人是由男女结合所生的问题。

通过这种转化,把一种矛盾过渡到另一种,不同矛盾由于其结构相似性产生了联系,使希腊人解决了事实上难以解决的对立。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就是为了提供能够克服某种矛盾的逻辑模型,这一“逻辑模型”就是结构主义者所说的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的分析带有典型的结构主义特征。

结构主义研究具体对象,目的是通过这一变体挖掘出隐藏在背后的深层结构。

俄狄普斯神话只是某种“逻辑模型”的具体展现,结构主义不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等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而是透过神话的具体表现,“破译”神话的深层结构。

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评价

1.结构主义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传统研究对文学进行社会学、心理学、作者身世、生平个性的考察,对作品文本进行细读。结构主义把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认为文学具有表层和深层、历时和共时两重结构。展示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具有积极意义。

2.结构主义作为西方当代科学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对促进文学研究的精密化、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吸收语言学形式化的研究方法,还借鉴了统计学、数学的方法,这对促使文学研究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3.结构主义反对这种机械的整体观,认为个别不能脱离整体存在,个别是整体的个别,在整体中不具有独立意义,部分的变化对整体会发生影响。结构主义认为,个别是通过结构被整合到一起,结构规定着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关系,整体在逻辑上比每一构成部分更加重要。这一观念与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一致,在方法论上对促进文学研究有积极意义。

4.结构主义认为,结构是人类的无意识心灵的投射,许多结构主义者把无意识心灵看成是人类先验具有的、超越时空和历史的普遍心理结构,而不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和积淀起来的特定时代的心理结构。如斯特劳斯把神话看作是“精神的模型”,神话结构是“人心的活动原则”,神话是“自己思想而无人认知”,这种看法容易导致把神话视为神秘现象,违背神话解释的科学原则。

5.结构主义主张文学研究的科学性,但在具体研究中则带有相当的主观随意和武断性。想象为结构主义提供了最大胆、最丰富、最独具匠心的假说和猜想,也使结构主义的论著中充满了独断、荒唐、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

6.结构主义文学研究忽视文学作品反映的具体思想感情,一味强调抽象的形式结构,具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它声称要发掘超越历史和时空的永恒结构,否定社会历史对结构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强调共时性、忽略历时性的研究模式,很容易滑向神秘主义。

浅析索绪尔的《基础语言学教程》

浅析索绪尔的《基础语言学教程》 0. 引言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索绪尔在书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原则、新的概念,为语言研究打下科学的基础。后世有无数人受他影响并不断的解读分析他的著作。本文意在通过对教材节选部分的结构概括和分析浅谈笔者对这部语言学著作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有不足与局限处还望指正。 1. 《普通语言学教程》写作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科学史上反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自然科学以其严密的方法,精确的数据令人折服。在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历史背景下,若干社会科学学科开始摆脱传统的经验方法,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科学体系,语言学和社会学就是两个突出的例子。 18世纪末梵文的发现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后,语言学家纷纷致力于印欧系各语言的比较研究,寻找亲属关系,探求语言演变规律,并从语音等方面努力构拟更古老的语言形式,其代表人物有梅耶等。这就是德国语言学家葆朴(Franz Bopp)创立的比较语法,开近代语言研究之先河。 索绪尔所处的时代是比较语言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而他自身的学术渊源也是比较语法。但他发现比较语法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忽视共识研究,只是在历时领域研究一些细节,造成巨大的片面性。因而他开始革新,而他学术革新在当时不被人所理解,只能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论思想表达出来。我们现在所见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并不是索绪尔写的,而是后人根据其课堂笔记整理而成的。 2.《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理论基础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就收到当时社会学的影响。当时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Durkheim)对诸如“社会事实”等一系列社会学概念下过定义;德社会学家德克海姆《社会学研究方法原则》提到“‘集体心智’产生了‘语言和言语’”。索绪尔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 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语言活动有个人的一面,又有社会的一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及三个理论层次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及三个理论层次 摘要现代语言学之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其结构主义理论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发端。索绪尔为语言系统的研究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结构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从而明确了语言学的唯一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从此,语言学不再隶属于其他学科,结构主义思想开始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观;理论层次 1 引言 索绪尔是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语言学家,也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二十世纪现代语言学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山之作。索绪尔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渊博的学识及所占有的许多古代和近代第一手的语言文字资料,对近百年来欧美各国语言学界所涉及的各种语言学原理、研究方法予以总结并发表独到的见解[1]。 2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 索绪尔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面临两条分岔路。“语言学的唯一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2]。因此首先应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剔除掉任何非语言的,比如来自社会、物理和言语等影响因素的干扰;此外,在对语言进行研究时,索绪尔还提出应对共时和历时研究加以区分,认为语言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共时的语言系统而排除历时因素的影响。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研究而言,“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论断成为其思想的集中体现。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派都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3]。《普通语言学教程》从以下四个角度对其语言观的精髓进行阐释。 2.1 三个术语 言语、语言和言语活动是三个概念上容易发生混淆的术语。索绪尔认为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建立语言理论时遇到的第一条分岔路。因此,索绪尔首先对三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语言是言语活动事实和混杂的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可以定位为循环中,听觉形象和概念相连接的那个确定的部分。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个人以外的东西。个人独自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语言只凭社会成员间通过的一种契约而存在;言语活动是异质的,言语也是异质的,因为每个人的言语都不同。然而这样规定下来的语言却是同质的。上述内容就是索绪尔的“同质语言观”。 语言、言语和言语活动三者相较而言,言语活动的范围更为宽泛、属性更为

复习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1.放弃“要素中心”的世界观以及“以词为中心的语言观”,对语言不仅进行历时性研究,更要根据语言各个部分的关系进行共时性研究。 2.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语言指抽象的语言系统,是词的体系和语法规则。言语指在具体的情境中,由说这种语言的人所发出的话语。语言的本质超出并支配着言语的具体表现,言语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冰峰,语言是支撑它的冰山。(语言相当于棋的抽象规则和惯例,言语相当于棋者与对手较量时走的一步棋。)语言永远存在着创造新句子的可能性,此即索绪尔所谓语言的“能产性”。 3.能指和所指:能指指语言的音响和形象,即语言的读音和书写样式;所指指语言的概念和内容。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语言符号具有随意性和武断性。语言有自己的现实,这就是它的关系结构,语言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界定的。 4.语言是由相互依赖的诸要素组成的系统,每一要素的价值由其它要素的同时存在而获得。 语言符号的句段或水平关系:一个词意义接着前一个词的出现展现出来,直到最后一个词就位,意义才完整,这形成了语言的横组合方面(历时性方面)。 语言的联想或垂直关系:在语言中每个词还与此时尚未出现的其它词有关系,如与这个词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或语法功能相同的词等,它们通过自己未被选中来促进词的意义界定。 通过语言句段水平关系和联想的垂直关系,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封闭、自足和自我界定的系统,词的意义由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元素的差异关系赋予,与处于语言之外的现实无关。这使语言学的研究由“外”转向“内”,人们关注语言自身的机制,而不再是语言外的现实。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意义 1.词的意义不再由主体赋予,而是由系统本身决定,主体不再是意义的源泉以及字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保证,这 大大弱化了主体在哲学上的崇高地位。 2.语言结构具有自主自足、和自我包容的特征。这启示人们:不必关注语言与现实(字与物)的关系,而应关 注语言结构内部符号与符号(符号之间的运动)的关系,从而把语言提高到现实之上。 3.没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和声音,任何所指和能指只有在语言结构中才存在。语言结构是人类的特殊 结构,是人们与现实打交道的必要媒介,语言结构即为人类现实的结构 4. 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语言结构划分和译解世界,这导致了他们生活世界的独特性。 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的,而是由“关系”组成的,事物只是关系的“支撑点”。结构主义研究的是联接诸元素的 关系,而不是一个整体的诸元素。 2.结构主义力图构造出符号系统从而实现研究的形式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3.结构有表层和深层之分。结构主义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寻找在其背后的深层结构,把全部现象世界还原 到秩序的恒定性中去。 4.结构主义所说的深层结构大都不是指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他们强调深层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是人脑结 构对外部混沌世界的“整理”与“安排”,由此世界才具有了“秩序”和“意义”。 5.结构主义要“追根溯源”,要消解在时间中生成的一切,以便把握住最终源头,抓住一切变化中不变的“原型”。 6.在结构中,个体既受其他个体制约,又受系统整体制约,同时还受非个人的无意识机制制约。 结构主义的文学观 1.传统文学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研究目的是对作品进行解释。从结构主义观点看,具体作品只是作家在历时 性过程中的一次“话语”。传统文学关注作品的意义,结构主义关注抽象的语法规则,认为所有的小说是根据规则来写的。传统(所指)结构(能指)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的不是某个人的某次具体叙述,同样,结构主义文学研究关注的也不是某时某地某个作家的某部作品;结构主义语言学把抽象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此保证语言学研究科学性。同样,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把决定具体文学作品叙述的规则、语法结构的“母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保证文学研究科学性。结构主义开辟了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即叙述学的诞生。 2.传统文学研究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生活、作家所处时代以及作家精神个性的反映。结构主义认为,文学既不 是时代和社会的反映,也不是作家主观世界的反映,它由系统内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对立造成。索绪尔认为,

普通语言学教程笔记(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绪论 第一章语言学史一瞥 语法(规范)-语文学(过于注重书面语)-比较语文学或比较语法(只比较)-新语法学派(语言集团集体精神的产物) 第二章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与毗邻科学的关系 语言学的任务是:a 对一切能够得到的语言进行描写并整理他们的历史,尽可能重建每个语系的母语;b 寻求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概况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c 确定自己的界限和定义。它与社会心理学、生理学、语文学相关。语言学也有实际用途,特别是对于那些利用文献的人,另外对一般修养也很重要。 第三章语言学的对象 定义——在任何时候,语言都是现行制度和过去的产物。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做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部分,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本身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对人类天赋的不是口头的言语活动,而是构成语言——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的机能。人们说话的机能——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只有借助于集体所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所以,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绝不是空想。 语言在言语活动事实中的地位——言语循环重建:心理现象-生理过程-物理过程-生理过程-

心理现象 (c-i)这一主动过程称为执行部分,(i-c)这一被动过程称为接受部分,此外还有联合和配置的机能。语言是社会的、主要的,言语是个人的、偶然的、从属的。 语言的特征是:1 他是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的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是言语的社会部分。2 语言是人们能够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对象。3 言语是异质的,而规定下来的语言是同质的,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在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4 语言这个对象在具体性上比言语毫不逊色。即是音响形象的堆叠,又可转为文字。 语言在人文事实中的地位:符号学——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 第四章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1.索绪尔简介 2.索绪尔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3.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核心法则 4.索绪尔理论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语言学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该书的思想核心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这里,概要性地介绍一下索绪尔的生平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及其核心法则。 二、索绪尔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索绪尔在对语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后,于1907年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他的基本能理论,概括起来就是:语言是一种系统或结构,而语言结构即是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网络。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概念和音响的联系,不是物质的,而是抽象的。索绪尔还进一步讲述了符号的特征,即符号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线性特征,符号借助于相互对立关系而起作用。同时提出了,在语言中,每项因素都由于它同其他因素的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他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语言学不是一种实用的、特殊的研究,它‘寻找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够概括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语言学家要做的不是去描述言语行为,而是要确定构成语言系统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张绍杰译湖南教育出版社)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形成有其有其深刻的背景。一方面是其自身的学术背景,如上所列,他多年开设的课程进行历史语言学研究,对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对整体语言学学科的性质有相当全面而深入的思考。这些研究和思考都获多或少的反映到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 另一方面,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也汲取了前人的思想,我们从他的论述中可以感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17、18世纪的唯理主义语言哲学思想以及普通语言学的开创者洪堡特的语言形式观念,等等,都对他有很大影响。而同时代的青年语法学派,特别是保罗的心理主义语言学观念,可以说是索绪尔的社会心理语言观念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符号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时代,那时候出现过“自然论”和“规约论”之争。此外,美国的语言学家惠特尼(William Dwight Whitney,1827-1894)的语言观对索绪尔的影响也很直接。辉特尼早年学习梵语,1850年去德国学习语言学。他1867年著有《语言和语言研究》(language and the study of language),1875年发表《语言的生命和成长》(The life and growth of language),反对自然主义语言观,强调语言的社会因素,强调语言的规约性和惯例的性质。索绪尔在他的《教程》中多次以赞赏的口吻提到这位语言学家。 学者们在研究《普通语言学教程》时发现,“同时代的其他思想观念也与索绪尔语言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法国的‘现代社会学之父’涂尔干(1902年执教于巴黎大学)的社会学思想可以说是索绪尔的社会语言观的重要来源。涂尔干认为,社会不是个人行为的总和,而是第一性的实体,它对人有外部制约,而个人对此有时是无意识的。正是由于社会实体的存在,个人行为才成为有意义的行为。社会现象实质上是社会心理现象,社会是一种心理实体。索绪尔接受了涂尔干的思想,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心理实体,从而建立起社会心理的语言观念。”(同上)

索绪尔和《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李娟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 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这里,我们概要地介绍一下索绪尔的生平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并从历史的角度 分析一下他的语言思想具有的划时代性的历史地位以及理论的局限。 一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1857-1913),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学者世 家,祖籍法国。他的家族中多自然科学家,有自然科学研究的传统。祖父是地质学和矿物学教授,父亲是地质学家和博物学家。但他父亲的一位挚友阿道夫·皮科特(Adolph Pictet)研 究语言古生物学,他引导索绪尔学习语言学,这使得索绪尔很早就掌握了欧洲多种语言以及古拉丁语和希腊语。上中学时索绪尔就已经开始学习梵语了。 1875 年,索绪尔遵循父母的意愿在日内瓦大学学习了两个学期的化学、物理和博物学。 家庭的传统和早期的自然科学的教育使索绪尔的思想形式深受科学思想方式的影响。意大利 的语言学家Mauro 曾言,达尔文把科学的态度描绘成怀疑主义和大胆设想的一种适度的结合:每一个论点,哪怕是人们最能够接受的,也还是当作一个假设来看待;而每一个假设,哪怕是最奇特的,也被看作一种可能成立的论点,并有可能加以证实和发展。索绪尔把这种态度体现在语言学当中。这也许和他早年接受的自然科学研究观念的熏陶不无关联。 1876 年索绪尔转入德国莱比锡大学学语言学。适逢“新语法学派”成立,索绪尔在很 大程度上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但似乎并不属于学派的核心。1878 年,索绪尔转至柏林大学,发表了著名的《论印欧系语元音的原始系统》(Memoire sur le systeme primitif des voyelles dansles lanngues indo-europeennes)。这是索绪尔早期的代表性著作,是一篇有关语言的历史 研究的论文,但它所用的方法却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比较法。他把原始印欧语的语音系统看成一个有规则的整体结构,因此从语言结构的不规则处着眼,拟测原始印欧语的元音系统。索绪尔用这种方法解释了原始印欧语的元音系统的一些问题,他的这一理论被称为“喉化音理论”,在印欧语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奠定了索绪尔当时在语言学界的学 术地位。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发掘出了古印欧语赫梯(Hittite)语的材料,证明了索绪尔在半个世纪以前拟测的正确性。这篇论文的理论方法已经显现出索绪尔从系统整体把握语言的 思想。索绪尔在柏林住了18 个月后又返回莱比锡,他写了一篇关于梵语中绝对属格用法的论文,以此获得了博士学位。

如何评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毫无疑问汲取了前人的思想,我们从他的论述中可以感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17、18世纪的唯理主义语言哲学思想以及普通语言学的开创者洪堡特的语言形式观念,等等,都对他有很大影响。而同时代的青年语法学派,特别是保罗的心理主义语言学观念,可以说是索绪尔的社会心理语言观念的一个重要来源。他是否了解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J.Baudouin de Courtenay)的音位思想,我们不得而知,但二人的思想也有相通之处。此外,美国的语言学家辉特尼(William Dwight Whitney,1827-1894)的语言观对索绪尔的影响也很直接。辉特尼早年学习梵语,1850年去德国学习语言学。他1867年著有《语言和语言研究》(language and the study of language),1875年发表《语言的生命和成长》(The life and growth of language),反对自然主义语言观,强调语言的社会因素,强调语言的规约性和惯例的性质。索绪尔在他的《教程》中多次以赞赏的口吻提到这位语言学家。 同时代的其他思想观念也与索绪尔语言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法国的“现代社会学之父”涂尔干(Emile Durkhelm,1858-1917)的社会学思想可以说是索绪尔的社会语言观的重要来源。在涂尔干之前,由于十九世纪末经验实证主义的影响,“社会”被看作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现象,不是客观的实体,而是每个人感情和行为的结果。人们只看到个人,社会中除了个人以外再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了。但涂尔干认为,社会不是个人行为的总和,而是第一性的实体,它对人有外部制约,而个人对此有时是无意识的。正是由于社会实体的存在,个人行为才成为有意义的行为。社会现象实质上是社会心理现象,社会是一种心理实体。索绪尔接受了涂尔干的思想,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心理实体,从而建立起社会心理的语言观念。 索绪尔的语言思想很具有时代性,他通过对语言系统的阐释提供了一个新的把握世界的方式,这就是结构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出发,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事物构成的,在任何既定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是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要对整体有所认识,必须由整体出发切分出要素,而这些要素是彼此联系的。 索绪尔的思想是结构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结构主义的另一个来源是1912年形成于德国的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学派(Gestalt),这与《教程》的形成几乎是同时的。可见,索绪尔语言思想的产生是同时代的学术思想发展和个人学术思想发展的共同结果。 三 《普通语言学教程》全书分六部分:绪论、一般原则、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和结论,其中前三部分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历时语言学和地理语言学基本延续了前人的观点,但纳入了他自己的理论框架,地理语言学属于外部语言学。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前三部分的内容。 在绪论部分,索绪尔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他把复杂的语言现象分为语言(langue)、言语(parole)和言语行为(langage)三个层面。 我们直接感受到的每个人的言语行为性质是多方面的,跨许多领域。它既是物理的,又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 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

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 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他主张区分内容平面和形式平面,两者又都区分为形式和实体。语言符号是由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所构成的单位。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关系。他的理论称作语符学,具有代数的性质,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假设,注重演绎。 哥本哈根学派以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及这种研究的数学性质而著称。这种理论虽然十分抽象,很少实际应用,但是代表着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评述说:“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说是一座极有学术独创性的象牙之塔。”或许语符学原理在计算语言学、言语工程学等新学科中会有应用的天地。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又称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它是二十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

索绪尔语言理论读书笔记

《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读书笔记此书是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写的面相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生的系列教材之一。由刘玉屏和孙晓明编著。 此书在编写的编写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即上编:语言学理论,下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将语言学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结合在一本书中,先学习语言理论知识,在深入到第二语言习得,正是我选择此书的原因。 此次读书笔记以上编第二章内容为重点,即索绪尔的语言理论。 索绪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影响最大的一位语言学家,也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语言理论及“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共时和历时”等现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对后世的语言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也被比作语言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他的语言理论标志着人类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被称为“现代语言学开端”。 一、索绪尔的成长和学术历程 1857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1880年博士毕业,得到最高评价 1881年担任巴黎高等研究院比较与法学讲师 1891年拒绝法兰西研究院正教授职位回到日内瓦大学任教 1906年至1911年主讲普通语言学课程 1913年因病去世,享年56岁 1916年学生根据索绪尔课程的听课笔记和其他一些资料把他有关普通语言学的讲演内容整理成书,即《普通语言学教程》 二、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学术背景 首先,应该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社会学背景,索绪尔强调语言所具有“社会的”属性,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的属性,他指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个人以外的东西。个人独自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语言只能凭借社会成员间通过一种契约而存在”。语言系统如同一切社会惯例一样,是一套所有成员都同意遵守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制度。这种系统通过教育强加给社会成员,每个成员没有别的选择。如同社会事实一样,语言也不受历时发展的限制。任何时期的语言都可以不问其历史状况而独立进行描写和分析。 其次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心理学背景,其中以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潜意识概念”和格式塔心理学所倡导的“整体说”可做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可以解释人们的语言行为,一个人并不能明确地说出他的语言知识,但他说话、听懂别人、识别语言错误时,无不受到语言规则的制约。而格式塔心理学里的“整体说”认为,在一切心理现象中,整体不是元素的总和,不应当把整体分析为元素,整天先于元素,并决定元素。索绪尔语言理论中的“系统”观念与当时自然科学重视整体研究的趋势及格式塔心理学的指导思想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三、索绪尔语言理论的语言学背景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完整而自成体系,这种理论是他在反思前人和同时代学者语言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 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 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

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 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比较语法虽然对开 辟语言研究这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它还没有去弄清楚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它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所作的比较有什么目的,所发现的关系有什么意义。今天看来,比较语法的研究最主要的功绩只是为重建语言的历史做了一些具体和实质性的工作。 比较语法学派既然不关心研究目的和关系意义,那么他们所研究 的必然是“纯粹”的语言,所以比较语法学家对语言的看法绝大多数抱着自然主义的观点。例如施来赫尔在他的《语言比较的研究》中说“语言有它的将来,这将来就词的广义来说也可以叫做历史,但是这历史的最纯粹的形式,我们也可以在自然界比方一棵植物的增长里找到,语言是属于自然界的范围,而不是属于自由的心理活动的范围。”再 比如马克思?缪勒在他的《语言科学讲活》中说:“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应该属于自然科学。”又说语言的一切变化“都不是真正历史的变化,而只是自然的增长;艺术、科学、哲学和宗教可以有历史,而 语言或任何其他自然界的产物,严格地说,没有历史,而只有增长”“我

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综述

[摘要]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公认的现代语言学之父和结构主义先驱之一。他的语言学思想对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对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观点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全面了解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学思想;语言和言语;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能指和所指;句段和联想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公认的现代语言学之父和结构主义先驱之一。从索绪尔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来看,他的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能指和所指、句段和联想、内部和外部等二元哲学思想以及系统观、符号观、符号任意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形成过程中,之前或当时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从各自不同的路径影响着他对语言本质问题的深邃思考和潜心研究。索绪尔作为一名语言学家,他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之前或当时的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内容和成果。对索绪尔的语言哲学思想的形成影响比较大的语言学家主要有辉特尼、洪堡特和赫尔曼·保罗。索绪尔在很多公开场合承认美国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辉特尼对欧洲语言学的影响,并高度评价他对语言学的贡献:“为了强调语言地地道道是一种制度,辉特尼正确地坚持符号的任意性,这样就把语言学纳入了正确的轨道。”辉特尼发现了符号的“任意性”,但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地位,索绪尔最终发展了他的理论并把“任意性”确定为符号的基本原则,所以,索绪尔符号任意性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辉特尼的语言观。

索绪尔在德国学习了五年的时间,对他语言哲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语言学家是德国洪堡特。在对语言系统问题的探索上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对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产生影响的另一位语言学家是德国的赫尔曼·保罗,他的《语言史原理》中提出的“状态与历史的差别”被认为是索绪尔共时观的直接来源。索绪尔把二元对立的偶值性看作是语言系统无处不在的基本结构原则,他以一系列的二分思想来构建他的整个理论框架,所以人们称他的语言学理论是内涵意义上的语言哲学。一般来说索绪尔的学说又被叫做“符号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的哲学基础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康德是亚里士多德的接续者,所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哲学思想和康德哲学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索绪尔德国的留学生涯使他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地了解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并开始思考语言学的本体问题。1880年他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并任教于巴黎高等研究学院,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梳理和整合他的普通语言学思想并透出雏形。在思考语言本体问题时,他受到了法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迪尔凯姆等人的启发。迪尔凯姆对“社会事实”这一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解释,认为社会事实是一种行为,它对每个人都有“外部制约”。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是当时的主要思潮之一,索绪尔无疑是在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启发下提出的“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这一语言观的。在法国学术界,索绪尔被公认为法兰西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他认为:“语言中的一切,包括它的物质的机械的变化,比如声音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心理的。”因此,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心理学就有了不解之缘。从他心理观的形成来看,有三种

普通语言学教程笔记(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笔记(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绪论 第一章语言学史一瞥 语法(规范)-语文学(过于注重书面语)-比较语文学或比较语法(只比较)-新语法学派(语言集团集体精神的产物) 第二章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与毗邻科学的关系语言学的任务是:a 对一切能够得到的语言进行描写并整理他们的历史,尽可能重建每个语系的母语;b 寻求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概况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c 确定自己的界限和定义。它与社会心理学、生理学、语文学相关。语言学也有实际用途,特别是对于那些利用文献的人,另外对一般修养也很重要。 第三章语言学的对象 定义——在任何时候,语言都是现行制度和过去的产物。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做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部

分,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本身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对人类天赋的不是口头的言语活动,而是构成语言——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的机能。人们说话的机能——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只有借助于集体所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所以,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绝不是空想。 语言在言语活动事实中的地位——言语循环重建:心理现象-生理过程-物理过程-生理过程-心理现象

(c-i)这一主动过程称为执行部分,(i-c)这一被动过程称为接受部分,此外还有联合和配置的机能。语言是社会的、主要的,言语是个人的、偶然的、从属的。 语言的特征是:1 他是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的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是言语的社会部分。2 语言是人们能够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对象。 3 言语是异质的,而规定下来的语言是同质的,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在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 4 语言这个对象在具体性上比言语毫不逊色。即是音响形象的堆叠,又可转为文字。 语言在人文事实中的地位:符号学——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 第四章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理论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收藏) 收藏2010-03-18 00:02:42 阅读11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1857年11月26日生于日内瓦,1913年3月22日卒 于沃洲。 索绪尔出身于日内瓦的一个学术世家,自幼爱好语言学。1876年,他进入德国当时的历史语言学中心莱比锡大学。1878年发表著名论文《印欧语的原始元音系统》,被誉为"历史语言学中杰出的篇章"。1881年在巴黎高等研究所教古代语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1891年,他应日内瓦大学的聘请,教印欧系古代语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1907~1912年讲授普通语言学,首创这一学科。1913年去世。去世后,他的学生C.巴利和A.塞什艾根据他三次讲授这门课程的听课笔记,参考遗留的手稿,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于 1916年出版。 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人,也是结构主义之父。 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 人的说话既是个人的行为,又受社会的制约。索绪尔把这种现象统称言语活动。为了确切地规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索绪尔把言语活动分成"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部分。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它带有个人发音、用词、造句的特点。但是不管个人的特点如何不同,同一社团中的个人 都可以互通,这是因为有语言的统一作用的缘故。 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以及符号的性质 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索绪尔进而论述语言本身的构造。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符号由" 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所指就是概念。能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迹,或音响形象。 语言的系统性语言的单位都是一定系统里的成员,本身是什么,要由它在系统里所处的地位决定,也即由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来决定。这地位或关系就是它在系统中的"价值"。例如英语的sheep和法语的mouton,它们都可以用来指羊,可是法语mouton同时指羊肉,而英语"羊肉"却是另一个词mutton。因此sheep和mouton在各自系统里的价值不同。可见符号的所指不是预先规定的,而是由系统产生的。 索绪尔又指出,语言符号有两个特性: ①符号的任意性,例如汉语火之所以叫huo,水之所以叫shui,是任意的,无法论证的; ②符号构成的是线性序列,话只能一词一句地说,不能几句话同时说。 索绪尔又有两点补充: ①语言始终是社会成员每人每时都在使用的系统,说话者只是现成地接受,因此具有很大的持续性。 ②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符号本身的形式,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因此语言是不断变化 和发展的。

索绪尔二元对立语言理论

Abstract Ferdinand de Saussure and his theory have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nguistics, especiall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ucturalism. The core of structuralism is binary op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Saussure?s book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pairs of binary opposition, including its histo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t in Saussure?s theory such as langue and parole,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and synchronic linguistics and diachronic linguistics. Key Words: Saussure; binary opposition; structuralism

Chapter I. Introduction Ferdinand de Sauss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nguistics. The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raised in his work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formed the system and traditions of modern linguistics, which have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linguistic field. In Saussure?s mind,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n his book, Saussure studies the language image and language roles with the method of binary opposi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expound the binary opposition method in Saussure?s linguistic theory, including the very beginning of its orig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related studies and comment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 At the beginning, binary opposition appears as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Later, it is used by Saussure to demonstrate the linguistics rules. Because of Saussure?s promotion, it is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now. This chapter will illustrate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binary opposition and the pairs of binary opposition in Saussure?s theory. A. The origin of binary opposition Binary opposition in the western philosoph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greek time. A great amount of theories of Plato and Aristotle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浅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 【摘要】作为在20世纪语言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新兴的、现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二者在语言观上的不同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从对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解读、关注的重点和对语言变异的看法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一些观点,并对比分析出二者在这几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观 要想分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首先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语言观? 简单来说,语言观是人们对整个语言体系的基本的看法。系统的语言观包括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发展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问题的认识。语言观人皆有之,只要你在使用语言这种人类思维的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你就不能不对你所持有的这个工具产生一定的看法。 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社会集团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文学家认为语言是艺术的媒介;哲学家认为语言是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语文教师则认为语言是一套技能。 在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语言学家们基于对语言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观。语言观决定着语言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目的,对于语言观的比较分析为我们对不同流派语言研究的了解提供了材料。 作为在20世纪语言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新兴的、现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由于形成背景、研究角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在语言观上的一些不同,值得特别关注。 结合所学知识和查找过的资料,我将从三个方面浅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 一、对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解读 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对后世语言学研究有深远影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语言与言语、能指和所指、组合与聚合、历时与共时等四组对立概念,在这四组对立的概念中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构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一个系统,其中的各种元素在一定时间互相并列、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它们的价值完全由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所确定,在这个系统中结构无处不在。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它由若干元素组成,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它元素的变化,从而导致整体结构的变化。因此这种语言观可以称为“语言系统结构观”。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具有社会性。但这里的社会事实非指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也非指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是抽象的、同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意识”,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如索绪尔所说,语言学的真正对象是语言,而言语是无序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它要素,而且正是没有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