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案

《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案
《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案

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

2.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对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教学重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教学难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函数是客观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研究函数时,了解函数的赠与减、增减的快与慢以及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等性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函数的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对数量的变化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我们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从中体会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1.问题:图3.3-1(1),它表示跳水运动中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2() 4.9 6.510h t t t =-++的图像,图3.3-1(2)表示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9.8 6.5v t h t t ==-+的图像.

运动员从起跳到最高点,以及从最高点到入水这两段时间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区别? 通过观察图像,我们可以发现:

(1)运动员从起点到最高点,离水面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增加而增加,即()h t 是增函数.相应地,'()()0v t h t =>.

(2) 从最高点到入水,运动员离水面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增加而减少,即()h t 是减

函数.相应地,'()()0v t h t =<.

2.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观察下面函数的图像,探讨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正负的关系.

如图3.3-3,导数'0()f x 表示函数()f x 在

点00(,)x y 处的切线的斜率.

在0x x =处,'0()0f x >,切线是“左下右上”式的,

这时,函数()f x 在0x 附近单调递增;

在1x x =处,'0()0f x <,切线是“左上右下”式的,

这时,函数()f x 在1x 附近单调递减.

结论: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说明:(1)特别的,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是常函数.

3.求解函数()y f x =单调区间的步骤:

(1)确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2)求导数''

()y f x =;

(3)解不等式'()0f x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

(4)解不等式'()0f x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三.典例分析

例1.已知导函数'()f x 的下列信息:

当14x <<时,'()0f x >;

当4x >,或1x <时,'()0f x <;

当4x =,或1x =时,'()0f x =

试画出函数()y f x =图像的大致形状.

解:当14x <<时,'()0f x >,可知()y f x =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增;

当4x >,或1x <时,'()0f x <;可知()y f x =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减; 当4x =,或1x =时,'

()0f x =,这两点比较特殊,我们把它称为“临界点”. 综上,函数()y f x =图像的大致形状如图3.3-4所示.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性,并求出单调区间.

(1)3()3f x x x =+; (2)2()23f x x x =--

(3)()sin (0,)f x x x x π=-∈; (4)32()23241f x x x x =+-+ 解:(1)因为3()3f x x x =+,所以,

'22()333(1)0f x x x =+=+>

因此,3()3f x x x =+在R 上单调递增,如图3.3-5(1)所示.

(2)因为2()23f x x x =--,所以, ()'

()2221f x x x =-=-

当'()0f x >,即1x >时,函数2()23f x x x =--单调递增;

当'()0f x <,即1x <时,函数2

()23f x x x =--单调递减;

函数2()23f x x x =--的图像如图3.3-5(2)所示.

(3)因为()sin (0,)f x x x x π=-∈,所以,'()cos 10f x x =-<

因此,函数()sin f x x x =-在(0,)π单调递减,如图3.3-5(3)所示.

(4)因为32()23241f x x x x =+-+,所以 .

当'()0f x >,即 时,函数2()23f x x x =-- ;

当'()0f x <,即 时,函数2()23f x x x =-- ;

函数32()23241f x x x x =+-+的图像如图3.3-5(4)所示.

注:(3)、(4)生练

例3 如图3.3-6,水以常速(即单位时间内注入水的体积相同)注入下面四种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请分别找出与各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h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图像.

分析:以容器(2)为例,由于容器上细下粗,所以水以常速注入时,开始阶段高度增加得慢,以后高度增加得越来越快.反映在图像上,(A )符合上述变化情况.同理可知其它三种容器的情况.

解:()()()()()()()()1,2,3,4B A D C →→→→

思考:例3表明,通过函数图像,不仅可以看出函数的增减,还可以看出其变化的快慢.结合图像,你能从导数的角度解释变化快慢的情况吗?

一般的,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范围内导数的绝对值较大,

那么函数在这个范围内变化的快,

这时,函数的图像就比较“陡峭”;

反之,函数的图像就“平缓”一些.

如图3.3-7所示,函数()y f x =在()0,b 或(),0a 内的图像“陡峭”,

在(),b +∞或(),a -∞内的图像“平缓”.

例4 求证:函数3223121y x x x =+-+在区间()2,1-内是减函数. 证明:因为()

()()'22

661262612y x x x x x x =+-=+-=-+ 当()2,1x ∈-即21x -<<时,'0y <,所以函数3223121y x x x =+-+在区间()2,1-内是减函数.

说明:证明可导函数()f x 在(),a b 内的单调性步骤:

(1)求导函数()'f

x ;

(2)判断()'f x 在(),a b 内的符号; (3)做出结论:()'0f

x >为增函数,()'0f x <为减函数. 四.课堂练习

1.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f (x )=2x 3-6x 2+7

2.f (x )=

x 1+2x 3. f (x )=sinx , x ]2,0[π∈ 4. y =xlnx 2.已知函数 232()4()3f x x ax x x R =+-

∈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五.回顾总结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2)求解函数()y f x =单调区间

(3)证明可导函数()f x 在(),a b 内的单调性

《唱山歌》教案示例讲解学习

《唱山歌》教案示例

《唱山歌》教案示例 大连市西岗区建设小学马红 人教社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课堂教学纪实)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和意思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嗟来之食机杼稽废时日懿德2.了解文学常识知识。(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古人探求自然,大胆质疑和务实的精神。2.启发学生注重品德的修养,要洁身自爱。(四)美育渗透点1.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2.《乐羊子妻》中所体现的乐羊子妻的廉洁正其与才识过人的质朴美、人格美。二.学法引导1.这两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可以先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练习一、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对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学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课堂

交流;教师也可将教参提供的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嗟来之食、跪、感其言”等词语的意思。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可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四.课时安排l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朗读磁带及录音机。2.投影仪及作者作品介绍胶片。3.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打印材料。4.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卡片,课堂交流。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3.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七.教学步骤导语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祖先留给我们许多文化遗产,为了继承、发扬这些古代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就要求同学们学好文言知识。今天我们所读的文言短文即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典范之作。好,下面我就先来考考大家: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呢?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复杂的科学知识,那么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样看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含答案--特别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白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天姥、谢公屐”等生字词。 3、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4、再次朗读诗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5、初步感受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初步感受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学习过程】 三、自主学习: (一)了解感知 1、了解李白 李白(701--762),字,号,代伟大的主义诗人,有“”之称,现存诗歌900余首,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长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格豪放而飘逸 .....,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2、解题: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歌行体”诗的一种形式。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态度和意向是真。 3、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资料补充: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 5、字音检测: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 谢公屐.()暝.()澹澹 ..()殷.岩泉()訇.然()石扉.()魂悸.()鸾.() 霓.()嗟.()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案

磨课环节之修改教案 《唱山歌》教案 修改原因:音乐课堂中“听”是主导,应当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境导课 1、视频《桂林山水》风光片创设情境,引导了解故事,激发学习情趣。 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教师播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2、师:播放《对歌》优酷视频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对答如流。那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影片片段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读书有径。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明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 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5.《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论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谈读书》:(1)运用比喻论证。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运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鉴赏“梦游”的意境; 3.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学习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一、导言: 今天我们将借助这篇课文,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二、背景介绍: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报复,但是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礼拜的朋友道士吴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到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下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的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三、完成预习: 1、.李白诗中的名言名句填空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奔流到海不复回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长风破浪会有时,_直挂云帆济沧海。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e、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f、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g、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h、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i、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j、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l、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唱山歌教案word版本

《唱山歌》教案 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机智斗争的种种情节。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影片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 《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 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好两处演唱的准确性:一是起句中的 “哎”字从第二拍自然起唱,并注意要将高音的起伏和附点造成的韵味表现出来。二是 《唱山歌》是一首流传多年、脍炙人口的壮族民歌。在教唱中,教师可有目的的向学生简要介绍壮族的情况和歌曲的故事背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唱山歌》,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2. 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声画统一、声情并茂”的意境,并从中领略到壮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教学重点: 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歌页,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风景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看出这是哪里吗?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广西桂林的美丽风景。广西地处我国的大西南,山清水秀,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歌声更美,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刘三姐,刘三姐是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聪明、活泼、善良、勇敢,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播放刘三姐电影片段茶山对歌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短文两篇》教案设计 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两小儿辩日》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愿意学习带有神话色彩的文章,哪怕是文言文也兴趣盎然。《夸父逐日》学生并不陌生,故事很熟悉,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两小儿辩日》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本次学习我没有把字词句解释、翻译放在首位,而是注重让学生去探究理解。并结合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多角度理解短文的内涵

2、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背诵巩固。 1 / 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案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文词语。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短文的内涵。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小组间竞赛。班内展示交流。故事讲述。课本剧表演。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案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夸父追赶太阳的神话,这节课,我们还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2.

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 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十二、问答题。

《唱山歌》教案示例

《唱山歌》教案示例 大连市西岗区建设小学 马 红 人教社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课堂教学纪实)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中 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 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 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 喜爱的民间歌 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 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 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 也爱唱她的歌。 那么她到底有多聪 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 式?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什么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鸭子水面翻筋斗, 大 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 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 面共白头。 木瓜结果 抱娘颈, 香蕉结果一 条心, 柚子结果包梳 子, 菠萝结果披鱼 鳞。 菩萨有嘴不讲 话, 铜锣无嘴闹喳 喳, 财主有脚不走 路, 铜钱无脚走天 下。

1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1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理解观点;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语言风格;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学习体会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学习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二、难点:学习体会本文十分简练的论述语言。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巧设问题,对话讨论。 【课前准备】 作者资料,课件,学生做好预习,圈点勾画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谈读书》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2、出示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三、学习《谈读书》 (一)师生交流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交流作家资料 交流后出示: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等。 (三)交流读书名言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五)口味句段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指名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文本研习 1.研习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 (2)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3)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研习第二节 导入: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1)学生齐读第二节

(2)小组交流: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明确:月夜→寂静清幽白昼→壮美奇绝傍晚→离奇险怪夜晚→壮丽辉煌 (3)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4)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3.研习第三节 (1)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合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其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进步性: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新语文教案:短文两篇教学案及答案

最新语文教案:短文两篇教学案及答案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课文中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2、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俱:歇:颓:沉鳞:竞 跃:与: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陶弘景(456~536),南北朝时朝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三)、介绍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犊”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 文体。 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 水小品名作。 (四)、朗读课文,赏旖旎风光新课标第一网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 握字音、节奏。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 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小组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五)、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1、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 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教案

16短文两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即简陋的房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 4.翻译课文。

郑州市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演示教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解题: 1、解题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及答案 上完了课,我们还需要做一些练习进行巩固,今天xxxxxx小编分享的《短文两篇》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够对于同学们温故知新有所帮助。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 狡黠( ) 2藻饰( ) 3诘难( ) 4滞碍( ) 5味同嚼蜡( ) 6 吹毛求疵( ) 7矫( ) 8睾( )肾9阐证( ) 10要诀( ) 二、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 味同嚼蜡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寻章摘句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豁然贯通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 因小失大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三、文学常识填空 1、《谈读书》一课选自《》,作者,国家、家。著有《》、《》等。 2、《不求甚解》一课选自《》,作者,作家。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 2、在《谈读书》中,作者所表明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3、《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结构是什么? 4、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五、课内文段阅读 【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