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史

专题六世界经济发展史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的经济;1929 一1933 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及经济格局的演变。

要从宏观上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和繁荣的若干因素,如①前提:新制度确立体现了其先进性。

②环境:相对和平时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活动。③利俄:推动了生产力进步。④掠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和对别国的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

发展与腐朽,垄断与竞争,经济发展与改革调整,失衡发展与相互依存,社会经济现代化与部分居民贫困,这些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两重趋势,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问题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1 .工场手土业时期

( l )时间:16 ? 18 世纪下半期。

( 2 )特征:①14 一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直接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欧洲封建经济开始衰落。②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在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新统治秩序虽历经曲折却最终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趋向上看,资本主义己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

2 .蒸汽时代

( l )时间:19 世纪初一19 世纪70 年代。

( 2 )特征:①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考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业洲的日本确立,这一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就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这些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的自然经济,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

②18 世纪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 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俄、日步其后尘。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3 .电气时代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扩展和深化时期,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 l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初一20 世纪初。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2 )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人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到19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德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俄、日也开始崛起。

第二阶段:

( l )时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1945 年)。

(2)特征:①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衰退,德、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美、日从一战中受益,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②1929 一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为克服危机,英、美、法等国采取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其中,尤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典型;德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同时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危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进-步加强。

4 .电子信息时代,

( l )时间:1945 年一20 世纪90 年代。

( 2 )特征:①二球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挤普遍经历了“恢复一繁荣一滞胀一稳定发展”四个时期,西欧、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②二战结束到50 年代初,西方各国凭借自己较好的科技实力,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迅速恢复生产;20 世纪50 年代初至20 世纪70 年代,欧洲各国加强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此阶段,各国经济经历不,段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中,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尤为突出。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陷人“滞胀”阶段。

问题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1 .前提

社会稳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

2 .条件

①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办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市场条件;茉国内战结束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七③资本条件:法国50 亿法郎的赔款间题。④自由劳动力条件犷英国的圈地运动、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解放黑人奴隶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问题三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

1 .特点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2.影响: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它在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②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使人民恢复了对国象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③国象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的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实施的必然性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由美国国情所决定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育助干预国家经济;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问题四德日经济在二战后飞速发展的相同因素和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1、因素

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使政府得以用有限的财力和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扶助;国家对经济的客观指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 .启示

充分利用和引进资金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强大的国防,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重视科技和教育,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和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搞好市场经济。,

问题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几个时期

1 .工业革命期间即19 世纪上半期

原因: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洲的进行,殖民扩张,海外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美等国家的确立。

2 . 19 世纪晚期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各主要国家的确立,政治上的相对稳定,垄断组织的建立。

3 . 20 世纪50 年代初至70 年代初的高速发展、、原因:相对安定的国内、国际局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问题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 l )确立的原因:18 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 )确立: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3 )丧失的原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作为老牌殖民国家的英国,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用来更新设备,经济发展速度被美、德赶超;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4 )丧失:19 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一战后,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多

2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 l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其大发战争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在战争中遭到削弱。‘

(2 )时间:二战后,美国最终确立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3、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l )原因: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 2 )表现: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问题七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全球化

(1 )厚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中国和俄罗斯加人到市场经济体系中来,注人了新的活力。( 2 )影响:利―—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挑战和机遇。弊―—使市场破坏作用得以迅速膨胀,扩大贫富差距。

( 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经济往来障碍逐步减少,经济联系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置身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可以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但由于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污染,国际经济风险对我国的影响加大。这要求我们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总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一柄双刃剑,我们要兴利除弊,争取主动,获得更大的发展。

2 .知识经济

( l )概念: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 2 )影响及意义:信息时代是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预示着社会生产领域一场革命的来临。

一、单项选择题

1 . 14 ——16 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化巨人的学识、勇气

C .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 .宗教改革

2 .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作用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A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C .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 .都扫清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

3 旧本明治维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提倡() A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兴办近代工厂

C .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D .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4 .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 .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B .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

C 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清障碍

D .反对殖民扩张,实现民族独立

5 .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政策的话,人力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 … 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南方大地上生长起来的20 万人,它还给我们更多的东西。它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可见,林肯决定废除奴隶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争形势的需要B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 .人民大众的需要

D .黑人奴隶自身的要求

6. 1929 一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C .垄断资产阶级追求高利润,产品太多,人民用不了

D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7 . ( 2006 南宁)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 A .摆脱了经济危机B .恢复了国家经济C .巩固了民主政权D .巩固了工农联盟8 .同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 A .用剥削农民的办法来积累资金

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 .优先发展轻工业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D .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力量

9 . 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会从美国爆发波及到世界各国,演变为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 A .美元是世界通用的货币B .美国的工业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 C .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是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场D .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0 . 20 世纪30 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这主要是指() A .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B .各国趁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 .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剩余价值

D .迫使政府调整政策,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B .欧洲和亚洲为美国商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C .由于远离战火,战争期间美国工业得到极大发展空间D .军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2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B .都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

C .都有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基础

D .都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3 .欧盟成立后之所以能够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 A .各国能够统一步调,接受美国的领导B .欧盟地区是欧洲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 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D .各国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利益一致

14 . 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开始扶植日本。美国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和日本是传统的盟友

B .日本拥有的巨大市场是美国需要的

C .美国战略利益的需要

D .日本强烈要求美国给予支援

15 . 20 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其经济的发展还得益于() A .美国的大力扶持B .正确的经济政策C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D .重视对教育的投人

16 .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 .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 .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战后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经济实力增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美国经济发. ,展的根本原因

C .政府不断调整政策,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D . 20 世纪so 年代,美国债务逐年增加,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18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 .世界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D .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

19 . ( 2006 滩溪会考)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 A .欧洲联盟的成立

B .联合国的成立

C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ZQ , ( 2006; 南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B .中美建交

C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中日邦交正常化二、非选择题

21 . ( 2006 • 滩溪会考)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长远看,经济会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活力和机遇。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问的各种联系日益紧密,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如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世界历史》第二册

请回答:

(1)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机遇和挑战?

( 3 )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结合实际,你应该怎么做?22.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0 年,按GDP 计算,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德、英、法分别居世界第三、四、五位。这表明,以德、法、英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已经赶上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 )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以及德(联邦德国)、法、英等西欧国家的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试指出上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的共同原因。

( 2 )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德(联邦德国)、法、英等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 3 )综合以上的问题,你有何认识?

23 .如今的美国有“梦幻超级大国”之称。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美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对你有什么启示?

(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史

专题六世界经济发展史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的经济;1929 一1933 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及经济格局的演变。 要从宏观上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和繁荣的若干因素,如①前提:新制度确立体现了其先进性。 ②环境:相对和平时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活动。③利俄:推动了生产力进步。④掠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和对别国的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 发展与腐朽,垄断与竞争,经济发展与改革调整,失衡发展与相互依存,社会经济现代化与部分居民贫困,这些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两重趋势,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问题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1 .工场手土业时期 ( l )时间:16 ? 18 世纪下半期。 ( 2 )特征:①14 一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直接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欧洲封建经济开始衰落。②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在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新统治秩序虽历经曲折却最终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趋向上看,资本主义己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 2 .蒸汽时代 ( l )时间:19 世纪初一19 世纪70 年代。 ( 2 )特征:①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考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业洲的日本确立,这一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就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这些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的自然经济,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 ②18 世纪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 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俄、日步其后尘。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3 .电气时代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扩展和深化时期,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 l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初一20 世纪初。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2 )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人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到19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德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俄、日也开始崛起。 第二阶段: ( l )时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1945 年)。

浅析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浅析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入世十一年之久,无论是对中国本身还是贸易伙伴,此举的收益和冲击都已得到了足够充分的展示。就总体而言,入世十年以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走上了双赢之路。对于中国而言,入世意味着我国开拓了国际市场,从而推动中国对外经贸取得长足发展。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对外开放给世界注入了一种新鲜血液,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关键词: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作用双赢 一、中国经济的目前状况 中国当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有着广阔的市场。中国市场经济波动,影响着世界经济形势,可以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国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量之一。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78-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4%,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3倍;1980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仅次于美国的20.7%,排名第二。 2000-2004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1%,仅次于美国的29%,仍排名第二。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降到2.4%,美国仅增长0.8%,欧元区增长1.7%,日本增长0.2%。在此情形下,中国经济却保持了7.5%的快速增长,从而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动力和信心。 (二)由于经济稳步增长,中国国内的进口需求十分旺盛。 1990-2002年,中国货物进口额近2万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14%,高于同期中国GDP增速近5个百分点。2004年中国货物进口额5612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进口额的6.1%,居世界第三位,居前两位的美国和德国分别占16.6%和7.8%。(三)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出口仍以粗放型增长为主,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主要以粗放型经济为主,国内增值率较低、环境污染、出口企业劳工权益等问题依然存在,但无论如何,中国外经贸已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持续优化,表现为出口额中工业制品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初级产品占比不断下降;在工业制品出口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占比显著提高;进口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则不断提升,工业制品占比则不断下降,这也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升级。 二、世界经济的目前状况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增长率有所放慢,陆续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当前世界经济现状及走势分析

一、美、欧、日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

从外向型工业经济到开放型创新经济

从外向型工业经济到开放型创新经济 在制造业全球化过时的思维下,拘泥于港口经济带动临港产业发展,形成以外向型工业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是宁波“十三五”及中长期最大的发展风险。“开放型创新经济”立足区域个性挖掘、着眼区域位势提升,逐步在不同方面和层级形成共识,需要进一步成为宁波“十三五”及中长期的战略取向及目标模式。 应该说,宁波之所以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却不是国际化的都市,是因为宁波是外向型经济而不是开放型经济。而宁波近年来的尴尬与失落,根本上是制造业全球化条件下外部需求拉力减弱,对以传统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造成冲击,导致动能不足的结果。在我国现代治理及全球战略内外交困的格局下,宁波的价值、位势与未来,应该是需要抓住创新全球化战略机遇,以开放式协同创新全面转向开放型创新经济,通过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而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打破“老二不好当”的魔咒。 开放型创新经济的背景意义 一是伴随全球化从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到创新全球化,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及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把握新一轮全球化规律及机遇,将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地图上的新兴尖峰。自制造业全球化、

服务业全球化,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步入了创新全球化新阶段。过去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追逐价格红利,遵循梯度转移的制造业全球化逐渐式微,以物质资本、低成本制造、大宗商品贸易、国民待遇为主的全球化,逐步转向以人的流动、创新思想和商业模式的传播方式为核心,体现高端辐射的创新全球化转变。这其中,伴随人脉网络、创业资本、专利技术、创意想法、经验知识等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及优化配置,使得开放型经济从拘泥于制造业全球化条件下的港口经济发展及其与临港工业的互动外向型经济,到了加快全球链接、高技术服务、跨区域创业、国际科技合作、国际资本流动等经济活动形式为主的开放式创新经济发展阶段。 二是伴随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及经济重心向中国双重位移,美国等发达国家加紧对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进行战略围堵;以开放型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及国际产业价值链,有利于区域突围支撑大国崛起。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及经济重心加速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双重位移,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及结构变迁。在此背景下,美国实施战略东移,加快重返亚太的脚步,并谋求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加紧对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进行战略围堵。着眼建立完善的开放型经济,加快从商品输出主导到资本输出主导、从外资及产业要素输入到人才及创新资源输入、从承接产业转移到强化高端链接、从被动适应参与全球游戏规则到积极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仅有利于局部地区通过加快建设扩大开放、参与

世界经济学答案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1)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

国内外RNP运行现状分析

国内外RNP运行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4T14:38:49.94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6期作者:唐冲 [导读] 跟随着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在不断的往前迈步,航空业也是全球在急剧向前运行。这就使得整个空中交通流量在不断的扩张和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江西空管分局江西南昌 330000 RNP是目前航空业里一个非常热门也是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之一。RNP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和非常可靠的安全间距,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复杂和特殊天气下机场运营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对于空域出现繁忙的状况以及枢纽机场的复杂空中交通等情形有所改善。国际民航组织以及相关部门,都已经明确了使得RNP将成为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主体。在这里我们从RNP的基础理论出发,以理论结合实际来分析国内外RNP,并使得我们更好的了解RNP对于航空业带来的发展和远大意义。 关键词:所需导航性能空域区域导航航路 引言 跟随着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在不断的往前迈步,航空业也是全球在急剧向前运行。这就使得整个空中交通流量在不断的扩张和大幅度的上升趋势。空域资源在慢慢的越来越局限性和减少,航线和航空发生的飞行冲突也是越来越明显了。传统的导航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民航需要了,要急需改进和完善。如此同时,一些复杂的特殊的天气状况下,有些机场很难起降,这样使得工作效率就明显减低。因此,国际航空总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措施,比如导航性能等等。RNP操作是空域大幅度提高空域的合理利用的,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空域资源,使得飞机的飞行间距缩短。但是RNP比较依赖卫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也是对于地面导航站的依赖是比较低的,这样就大量的节约了建设成本的投资。 RNP概念与优点 RNP所要求的导航性能都是在新的环境新的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应用,要有新的导航和监视技术的支持。在具体实际的运行中,RNP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空域和飞机造成影响的。对于空气空间,在该空气空间飞行的所有飞机均应具有根据空气空间要求所要求的导航性能。对于飞机,必须在飞行时间的95%以内的有限区域。 利用基于卫星的导航系统,RNP操作可以准确的定位到飞机的具体位置。由于位置更准确,可以安全地缩短飞机之间的间隔,从而使某一空域的飞机数量增加,提高空域的效率。机组成员还可以根据RNP的程序来更准确的知道进近的相关信息,可以规避一些障碍物的。通过卫星导航系统,RNP操作会更加的直观,也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直航模式,这也使得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国外RNP运行现状 RNP在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进行了运用和推广,我们将不断的对RNP进行分析和运用,也会考察这些发达国家运用的实际情况。 1)美国的RNP运行 美国有大量飞机,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强劲。所以说,在空域上增加容量使得飞机的运行得到提高是目前要解决的。比如旧金山,纽约等等繁忙的空域地区都是实用RNP系统来改善空域繁忙的情况。不仅如此,像美国很多复杂的地形和繁忙的机场,都是通过RNP系统来解决很多导航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依据GPS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对于RNP的运行操作运行的挺顺利。FAA发布了一系列规范RNP运行的标准:订单8260.52与RNP SAAAR程序标准相关,用于公共RNP SAAAR仪表进近程序的编程和开发;AC90-101与RNP SAAAR仪表进近程序适航性、运行许可证、运行程序、培训指导相关。 2)欧洲的RNP运行 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系统已逐步投入实际应用,但为了全面推广,欧洲目前正在大量地面导航站的帮助下实施b-rnav和p-rnav导航技术。欧盟目前正处于过渡阶段。真正的rnp操作还没有在欧洲大陆实现。在欧洲基于性能的导航发展计划中,2017年后,主要航线和所有航站区都必须实施区域导航作业。并开发3d和4d的区域导航应用。 3)澳大利亚的RNP运行 澳大利亚有一个特殊的地形环境。沙漠和山脉占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机场绝大多数都是分布在沿海的地形上。所以说,澳大利亚绝对不可能拥有广阔的平坦的地理位置,也没办法做到地面密集的导航平台。基于星的导航是唯一的方法。目前,澳大利亚很多地区都在实行RNP的运行模式,使得机场的空域资源有最大化的运用。 4)其他国家 因为处于RNP的独特性和优势,很多国家都在慢慢的关注起RNP。像除了上面所说的很多发达国家以外,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等一些国家都在对RNP越来越关注,并产生了兴趣。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政策,也为各自的国家规划了RNP的发展路线,并慢慢实行RNP的运行。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RNP操作作为我国未来民航的发展主要的趋势方向。因此,对于我国未来发展来说,这个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机遇。 国内RNP运行现状 1)我国西部地区 目前中国大陆陆上导航设施分布不均,辅助系统有限,广大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和经济原因,地面导航设施稀疏。此外,对于我国西部很多复杂的地区来说,因为地形复杂气候也是比较多变的。传统导航方法的使用效率低,不安全,因此应用rnp程序可以有效地克服不利因素。 国航已在林芝,拉萨和九寨沟机场完成了RNP验证飞行,并实际应用了常规商业航班的RNP程序。目前来说,我国的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等都在我国的拉萨机场实行了RNP的操作和运营。这表明,中国各大航空公司完全有资格并有能力实施rnp航班。 2)我国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先进,但东部地区密集,枢纽机场相当繁忙。考虑到安全性,经常采用流量控制,制约了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rnp技术的优点不仅在于它可以使飞机在受地形影响很大的机场飞行安全方便。更重要的是优化空域结构,扩大空域容量,提高

2017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WORD版

2017年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及其答案WORD版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34 .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09 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 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 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 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 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 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 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 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 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 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 先分析一下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 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 年 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 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 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 年 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 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 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 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 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 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 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 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 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 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 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 影响 2008 年9 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 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 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 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 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 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 年,经济刺激政策对

世界经济史汇总

2015届高考历史之世界经济史专题 专题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英荷等殖民扩张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15-16世纪) 1、条件 (1)必要性: 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需要黄金和扩大海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引发商业危机。 ④高额利润:东方贸易的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渴望开辟另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⑤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 ⑥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地理知识的提高、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葡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 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西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葡1497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麦哲伦葡西1519~ 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3、影响:初步形成世界市场 (1)西欧:开始崛起,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开采金银矿和和奴隶制种植园) (3)非洲:出现了罪恶的黑奴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经济 (4)亚洲: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世界:在欧、亚、非、美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广阔的市场。(6)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党组织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党组织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篇一:党支部“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党组织运行情况的案例分析报告 党支部“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党组织运行情况的 案例分析报告 按照省xx机关党委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开展xx活动,我局在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专题调研活动中,将xx党支部作为案例分析的党支部,现将调查及案例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我们在分析过程中,深入开展了调查活动,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中,共召开座谈会1次座谈7人;入户走访1人次,个别访谈2人次,发放调查问卷21份。调查内容涉及党支部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发挥作用情况;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尤其是“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开展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实际效果情况;党支部按期换届情况;工作作风、效能建设评价

情况等内容。 一、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情况 xx支部的党员主要由局办公室、供水管理科、工程管理科的党员组成,现有党员16人。支部范围内现有在岗职工23人,在岗党员12人,占在岗职工人数的52%。近年来,机关二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局党委的各项决定,切实加强支部的思想、 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以丰富组织生活形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多次被省水利厅直属机关党委、***党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1、组织机构健全,配备了一个好的支委会。党支部支委会健全,由支部范围内科室的主要负责人3人组成,设支部书记1人,组织委员1人,纪检和宣传委员1人,支委会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按期开展了换届选举工作。 2、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发挥了党支部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范围内的科室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局内目标考核中名列前列。 根据对支部范围内在岗职工21人进行《机关基层党支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受美元贬值、市场信心转好及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2010年美国股票市场呈震荡上扬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上涨10%以上,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但是,受主权债务风险困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股指多表现下行趋势。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5%。其它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股指略有收缩,巴西略有扩张。 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将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与全球不平衡。对于目前这场源自美国、波及世界的危机的原因,存在着各种指控。中国当然不能因为其超额的货币储备而被视为造成全球不平衡的“责任方”,此外,不可否认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以出口为导向、旨在创造贸易顺差的发展战略及其积累的为避免人民币升值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的货币储备成为维持美国消费的理想手段。众所周知,在实际工资收缩、收入分配恶化的美国,大部分消费是依靠信贷支撑的。中国生产大量的廉价产品,这有助于在提高消费量的同时保证低通胀率。最近几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相当于其全部贸易赤字的1/3。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可以在其中销售大量中国生产的工业产品。近几年来中国经过实践已经完成了深刻的生产转型。 金融方面,中国购买美国财政部的债券和其他美元资产,有利于美国债务的融资,提高了美国金融系统的清偿能力,有助于其信贷的发

放。现在中国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其2万亿的外汇储备的 2/3是美元。 中国实现生产转型并成功融入国际社会是其政府实施有计划和全面协调战略的结果。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包括以下三个基础点: 1.创造条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并将资金引导至特定部门 2.创建富有竞争力和稳定的汇率体制 3.适应和引进国际机构管理机制以上三点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规 划和执行,或者在政府的监督下由私人部门完成。中国的改革是彻底的,因为每一项措施在被证实有效后就会得到推广。 美国则实行了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措施。危机之前美国实行的各项经济措施缺乏规划,并且对市场管理过于松弛。事实上我们不能将危机的责任简单地归咎于某个政府,而更应该反思世界经济体制新的运作方式,每个国家在这个经济体制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对内反应。国内方面,面对危机中国显示出强大的应对能力,包括为国家政策的执行提供资金等,这一做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出口业一直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支柱,面对国际危机造成的出口萎缩,中国政府的对策是通过一揽子财政计划扩大内需。政府宣布增加4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的财政支出,用于长期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消除不平等现象。到目前为止,政府目标基本得到实现,中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不过增长率略低于前几年。预计2009年中国可实现8%的经济增长。

时政热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时政热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毕吉耀、张哲人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三点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再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同时,习近平主席提出我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五方面措施,彰显了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我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必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放合作是重振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同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一些国家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坚持开放合作,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是重振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势不会逆转。习近平主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大潮,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其大势不可逆转。当前,全球范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在科技进步不断推动下,全球有望形成高度复杂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网络,区域内贸易、服务贸易、创新开放合作等快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能、赋予新内涵。各国经济将在新的层次、新的领域加速融合,形成更高水平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态势。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要求消除各类贸易投资壁垒、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最大限度释放世界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各国能否携手共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不仅关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且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长远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