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让小灯泡亮起来》说课稿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让小灯泡亮起来》说课稿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让小灯泡亮起来》说课稿 青岛版

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知道电池、导线、灯泡的作用

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共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幻灯片、实验记录卡、小灯泡、导线、电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五光十色的霓红灯吗?喜欢吗?的确它们把夜晚的街道装扮的非常美丽;你们见过路口的红绿灯吗?(见过)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行人和车辆在它的指示下安全地通过,除了这些灯还有许多灯,如:过年时喜庆的红灯笼、大海中指引航向的灯塔、还有街道边为夜间提供照明的路灯等等。灯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呢?(生答,教师不做纠正,但学生一定会提到是因为电)

点评:教师从生活中五光十色霓虹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下铺垫。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画灯泡

师:你们见过灯泡吗?记得灯泡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一画灯泡的样子吗?(生动手画记忆中的灯泡)

师:我把灯泡带来了,你们观察一下,和你们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幻灯片展示灯泡)你能介绍一下小灯泡吗?(组内活动)谁能向大家介绍你都观察到什么了?(视情况1-2人实物介绍,其他人补充,师图片或板书小灯泡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对灯泡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望,为下面的操作做好铺垫,达到课堂教学的预设。

活动二、点亮小灯泡

师:我们认识了小灯泡,你想不想把它点亮了

(每个组发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请你们利用这些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

师:点亮小灯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请大家仔细观察,反复尝试。把经过验证后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在一张纸上,把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另外一张纸上。每张纸下面都给大家出示了图例,在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起来,这样会损坏电池。(师做一下)(投影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动手尝试点亮灯泡,在不能点亮和能够点亮的反复尝试过程,是学生建立电路概念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点评:教师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灯泡点亮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学生活动,并画图)时间短一点,有点亮的即可!!

学生汇报。(只汇报点亮的方法)边汇报、边讲解、边演示,边贴图

活动三、认识电路

1、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让小灯泡都亮起来了。你们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这些连接

1

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磁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我们知道的磁铁》。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磁铁的形状、性质及应用。要让学生掌握好本课知识,必须以两个活动展开。第一个活动是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磁铁的事情。先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第二个活动是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整理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对于第三个方面,磁铁有哪些特殊的性质,一般不含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存在分歧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二、说教法: 在本课中教师主要起梳理知识和起承转合的作用,因此,教师主要采用课件演示法、谈话法、提问法讲述来展开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以交流、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学生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表演法、动手实验法、谈话法一一展开本课的学习。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乐于表达和交流。激发探究兴趣。 说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说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说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课件、摄影仪、塑料小车、纸蝴蝶、纸船;清明采集盒、新年祝福盒、绣花针、刺绣布、手抄报。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情景剧导入 学生表演情景剧《奶奶的绣花针》,采用的道具有绣花针、刺绣布、磁铁和棉线。通过学生看表演,帮奶奶找到绣花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到磁铁,体验找到磁铁的快乐,从而愉快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说学习新课 1.交流活动:我知道⑴教师提问法:关于磁铁,你们知道什么? ⑵学生分组拿出采集盒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和搜集到的磁铁知识,并请代表汇报,再把磁铁手抄报投影后张贴于黑板上。 ⑶教师课件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采用讲述法)。 (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全班同学对磁铁知识获得清晰印象,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了解学生对磁铁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整理活动:磁铁知识磁铁的形状 ⑴游戏活动:给磁铁取名字每个小组拿出新年祝福盒,与里面的磁铁交朋友,给每一个磁铁朋友取名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快)。 ⑵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各种磁铁图片,让学生喊出它的名字。 ⑶教师根据学生的取名进行小结并板书。 ⑷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许多形状?(因为磁铁的用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检测卷 一、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60÷3= 30×20= 360÷9= 12×40= 720÷8= 0÷123= 70×80= 30×13= 5.6-3.2 = 1-0.4 = 800÷4= 0×85= 560-300= 540÷6= 4.2+0.5 = 380+20= 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78×64 60×82 735÷7※504÷5 3.计算。 124-824÷8 39×8÷6 (34+22)×24 376÷(123-119) 二、填一填。 1.今年全年有()天,第一季度有()天。从今年往后,第一个闰年是()年。 2.□59÷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3.一个正方形喷水池的四周,打算用1平方米的方砖铺一圈走道 (如右图)。一共用方砖()块,喷水池的面积是()平方米。 4.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平方千米=()公顷 5公顷=()平方米 5元6角2分=()元 30时=()日()时 5年=()个月 5.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间卧室的长大约是5()。

(2)一张单人课桌面的大小约是24()。 (3)一个生活小区约占地2()。 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物品的价格。 12.50元 6.80元 15.00元 6.08元 ( )>( )>( )>( ) 7.如右图,14:00~16:30也就是下午()时到 下午()时()分,全天共开放() 小时()分钟。 8.把1米长的铁丝在“×”的地方剪断,一共剪成3段(如下图)。 第②段长()米(填小数),是()分米。 三、火眼金睛辨一辨。 1.小林的妈妈9月31日从北京回来了。()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不一定是闰年。() 3.小明班平均每人为玉树灾区捐款13元,小明一定捐了13元。() 4.轴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5.用16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图,无论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都是16平方分米。()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 四、选一选。(在□里画“√”。) 1.下面的文字和数字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5□田□明□ 2.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千克,最轻的23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45千克□32千克□23千克□ 3.下面三个算式的积中,()最接近600。 31×19□ 25×303□ 22×32□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教案

2015 2016学年第2学期 年级: 教师: 学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 “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

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 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 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

三年级科学下册《让小灯泡亮起来》说课稿 青岛版

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知道电池、导线、灯泡的作用 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共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幻灯片、实验记录卡、小灯泡、导线、电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五光十色的霓红灯吗?喜欢吗?的确它们把夜晚的街道装扮的非常美丽;你们见过路口的红绿灯吗?(见过)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行人和车辆在它的指示下安全地通过,除了这些灯还有许多灯,如:过年时喜庆的红灯笼、大海中指引航向的灯塔、还有街道边为夜间提供照明的路灯等等。灯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呢?(生答,教师不做纠正,但学生一定会提到是因为电) 点评:教师从生活中五光十色霓虹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下铺垫。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画灯泡 师:你们见过灯泡吗?记得灯泡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一画灯泡的样子吗?(生动手画记忆中的灯泡) 师:我把灯泡带来了,你们观察一下,和你们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幻灯片展示灯泡)你能介绍一下小灯泡吗?(组内活动)谁能向大家介绍你都观察到什么了?(视情况1-2人实物介绍,其他人补充,师图片或板书小灯泡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对灯泡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望,为下面的操作做好铺垫,达到课堂教学的预设。 活动二、点亮小灯泡 师:我们认识了小灯泡,你想不想把它点亮了 (每个组发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请你们利用这些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 师:点亮小灯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请大家仔细观察,反复尝试。把经过验证后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在一张纸上,把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另外一张纸上。每张纸下面都给大家出示了图例,在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起来,这样会损坏电池。(师做一下)(投影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动手尝试点亮灯泡,在不能点亮和能够点亮的反复尝试过程,是学生建立电路概念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点评:教师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灯泡点亮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学生活动,并画图)时间短一点,有点亮的即可!! 学生汇报。(只汇报点亮的方法)边汇报、边讲解、边演示,边贴图 活动三、认识电路 1、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让小灯泡都亮起来了。你们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这些连接 1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语法错误,-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三年级数学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一学期结束了,我们收获了很多。请拿起手中的笔,认真答题,相信你是最棒的,答题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5分。 一、仔细想一想,一定能填对。(每空1分,共30分。) 1.如果每箱装5千克油桃,450千克油桃能装( )箱,把这些油桃平均放在3个商场去卖,每个商场放( )箱。 2.在计算428÷4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如图: 先分大捆,每 份( )根,再把两小捆与8根合起来分,每份( )根,最后把两次分的加起来每份共( )根。 3.赵经理买了24盒橙子,每盒装18个,共买了( )个橙子。把这些橙子作为礼品送给6个人,平均每人送( )个。 4. 584÷6的商是( )位数;45×60积的末尾有( )个0。 5. □87÷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 □里最大应填( )。 6. 9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cm 2=( )dm 2 2日=( )时 7.某银行营业时间是8:00~17:00,此银行下午( )时停止营业,每天共营业( )小时。 8、 在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0、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图形 , 它的周长是( )厘米, 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 如图 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是( )。 12.竖式计算24×13时,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24得数的末尾应和( )位对齐。 13. 2018年7月1日是星期日,2018年8月15日是星期( )。 14. 1路公交车到达A 站后下去9人,又上来15人,这时车上有32人。到达A 站前车上有( )人。 15. 如图在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 正方形去摆,沿着长摆了5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为( )厘米,沿着宽摆了4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宽为( )厘米,长方形的面积就是5×4=20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 )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面积=( )×( )。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用16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图,无论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 和周长都不变。 ( ) 2. 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 ) 是轴对称图形。 ( ) 4.公历年份只要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 ( ) 5.边长4cm 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三、反复比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一张儿童床的面积是2( )。 A 平方厘米 B 平方分米 C 平方米 2.以下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B C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

科学《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我们关心天气》。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讨论各种各样的天气,回顾不同的天气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以“今天天气怎么样?”的讨论直接聚焦话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不同天气里的不同感受,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接着,通过图片介绍,明确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了解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最后,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成为单元学习的任务驱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进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天气预报或书籍资料。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对天气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情况来调整生活。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不断提升,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生活安排。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比较与测量》单元,知道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天气,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在三年级的《空气》单元还学习了风的成因。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 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最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二及答案

最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60分钟,分值:105分) 卷面书写(5分) 请同学们在答题时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美观,让你的试卷拥有一张清秀、漂亮的面孔!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下午5时20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0时就是晚上 ()。 2.4平方米=()平方分米 70厘米=()分米 3.闰年2月有()天,9月有()天。 4.618÷3的商是()位数; 5.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28厘米用小数表示为()米。 6.☆÷7=24……△中,△最大可以填(),当△最大值时,☆是()。 7.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建党()周年。到()是建党100周年。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9.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长方形操场的总面积小明的体重 约2465()约25() 一棵大树的高一张学生卡的面积 约10()约是45() 二、选择题。(共12分) 1.要使“□21÷9”的商是三位数,“□”里只能填()。 ① 9 ② 8 ③ 7 2.下面的公历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① 2100年② 2012年③ 2011年 3.市图书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上午9:00到下午6:00,市图书馆每天共开放()个小时。 ① 3 ② 9 ③ 15 4.用两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① 4平方分米② 8分米③ 8平方分米 5.张利12岁时,才过了3次生日,她可能出生于()年。 ①.1990 ② 1993 ③ 1988 6.150×60积的末尾有()0. ① 2 ② 3 ③ 4 三、判断题。(共10分) 1.1900年是闰年,全年共有366天。() 2.20.18读作二十点十八。()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5.任意一个正方形都有4条对称轴。() 四、计算。(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20×30= 240÷6= 15×20= 210÷3= 13×30= 84÷4= 40×21= 0÷8= 1.5+0.8= 1-0.6= 0.7+0.4= 1.6-0.9=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等级得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实验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学生交流汇报 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变了新模样 4、蛹变成了什么 5、蚕的生命周期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2、测量水的温度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珠从哪里来 6、水和水蒸气 7、水的三种形态 第四单元: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 2、磁铁有磁性 3、磁铁的两极 4、磁铁的相互作用 5、磁力大少会变化吗 6、指南针 7、做一个指南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 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 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 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 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 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 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 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 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 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 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 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 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 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 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 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 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0C-}-110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 一200C-}-110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 青岛版

清河学校三年级下册数学检测题 时间:(60分钟)姓名: 一. 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50×30= 480÷8= 200×4= 1.7+6.2= 400÷5= 90×20= 800÷4= 22×40= 6.7-2.4= 270÷9= 14×4= 560-300= 0÷76= 0.2+0.8= 1-0.6= (2)估算。 78×58≈ 27×31≈ 796÷4≈ 543÷9≈ (3)竖式计算。 69×47= 48×59= 954÷9= 263÷4= (4)脱式计算。 840÷4÷7 (200+402)÷7 65×(788-768) 16×34÷8 二.填一填。 (1)657÷7的商是()位数;657÷5的商是()位数.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①一张糖纸的面积约25 () ②教室的面积约是60 () ③一张单人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④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约2( ) (3)2012年是( )年,全年有( )天。 (4)庆“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从8:00开始到11:20结束。联欢会经过了 ( )小 时( )分。 (5)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 (6)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9平方千米=( )公顷 (7)填上合适的小数。 ① 高4分米 ( )米 ② 单价6角 ( )元 ③ 长65厘米 ( )米 8.比一比。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3○0.03 0.45○0.54 0.78○0.8 三.火眼金睛辩对错。 1. 一个卧室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 ( ) 2. 23时就是晚上11时。 ( ) 3.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抽对称图形。 ( ) 4. 0.03米是10 3。 ( ) 5. 5个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5cm 、150cm 、146cm 、142cm 、147cm , 他们的平均身高一定在142cm 和150cm 之间。 ( ) 四、画一画。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4.3《沉与浮》名师公开课配套说课稿 大象版

沉与浮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 3、「情感与价值观」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与假设。 难点:对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水中的物体”、“感知浮力”、“谁主沉浮”、和“拓展活动”四部分内容。其中对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与假设、对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提出猜想与假设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1、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2、学生已的实验操作能力。 材料准备: 老师用: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 学生用:玻璃缸、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盐、橡皮泥、钩码、测力计等。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材料(木块、石头、鸡蛋、泡沫塑料、萝卜、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小红军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我们把盐藏在了什么地方?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 二、猜想实验,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溶解在水中吗? 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师:让我们动手也试一试吧!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测。 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像 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小组,我们给命名为阿基米德小组。三、感知浮力。 师:刚——同学们猜想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试一试,是真的吗?。学生亲身体验。 师:说说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呢? 学生猜想。(不止一种) 师: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据吗?根据是什么?怎样为“我们的猜想”找到证据呢? 学生设计实验。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末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填一填(共21分,每空1分) 1、□26÷7,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3、小明暑假里去奶奶家,7月15日出发,8月8日回来,共住了( )天。 4、“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从8:30开始到11:50结束。联欢会经过了( )小时( )分钟。 5、在( )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8分米=( )米 7分=( )元 3元6角9分=( )元 6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6、在○里填上“>”、“<”或“=”。 0.625○0.9 0.48○0.41 14分○0.4元 3时○150分 7、7分米是 ) () (米,写成小数是( )米,2元5角是( )元。 8、今年是2016年,一个星期有7天。则这一年有( )个星期,还余( )天。 二、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从756里面连续减去9,减( )次结果是0。 A .84 B .85 C .86 2、□58÷5的商的位数是( )。 A .两位数 B .三位数 C .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3、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没有0,所得的积的末尾( )。 A .一定没有0 B .一定有0 C.无法确定 4、下面各小数中,只读出一个零的是( )。 A .40.05 B .40.5 C .0.05 5、下列各种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由a 厘米变成3a 厘米,面积是原来的( )。 A .3倍 B .6倍 C .9倍 7、一位画家用62天时间创作一幅画,正好是连续的两个月,则是下面的( )。 A .三月和四月 B .七月和八月 C .十一月和十二月 8、把2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A.15厘米 B.30厘米 C.45厘米 9、小芳拿走右边小棒的 2 1 ,她拿走了( )根。 A.2根 B.4根 C.5根 10、李老师5分钟打450个字,王老师7分钟打610字。( )打字的速度快。 A.李老师 B.王老师 C.没办法比 三、辨一辨(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每小题1分,共5分) 1、最大的两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一位数。 ( ) 2、任意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3、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 ( ) 4、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 5、教室的面积约是50平方分米。 ( ) 四、算一算(共28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48÷4= 30×12= 99÷9= 25×40= 540÷6= 625÷5= 4.2+0.5 = 5.6-3.2 = 1-0.4 = 3.5+2.6= A B C D

三年级科学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课稿 1、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教科版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的第三课。它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教材的编排思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马铃薯的沉浮。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深入思考。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个水槽的液体。通过实验验证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第三部分:推测与验证。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切相关。最后是对本课的扩展。 2、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知道相同体积的液体越重的浮力越大,越轻的浮力越小。 ②让学生体验“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知道相同体积的液体越重的浮力越大,越轻的浮力越小。 难点:推测及验证清水、盐水的过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验证实验。 二、说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且对物体沉浮的因素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他们还有一些生活经验,对于物体的沉浮有一定的联想。在以往的实验中,他们还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 三、说教学法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地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三年级数学(青岛版)2013.7 (时间:60分钟总分:120分,其中规范分:10分) 题号规范分 10分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120分 得分 阅卷人 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你一定有许多收获,一起检测一下吧,相信你一定很棒!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每空1分,共26分) 1、355÷7的商是()位数;89×52的积大约是()。 □53÷2的被除数是三位数,如果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的是()。 2、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它的是()平方厘米;()张这样的纸能够拼成1平方米的正方形。 3、16平方米=()平方分米 5公顷=()平方米 4200公顷=()平方千米36个月=()年 4、与2004年相邻的两个闰年是()年和()年。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作业本的面积约是4()。 (2)我国的陆地的面积大约是960万()。 (3)我的一步的长度大约是30() (4)教室门高2(),面积2()。 6、如右图,14:00~16:30也就是下午()时到 下午()时()分,全天共开放() 小时()分钟。

7、笑笑期末考试语、数、英的平均成绩是95分,已知数学成绩是97分,她的语文和英语的平均成绩是()分。 8、按规律写数 (1)0.3、0.6、0.9、1.2、()、() (2)2、5、11、23、47、()、()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6□2÷6,当商中间有0时,□中一定填0。() 2、54×80 与540×8 的计算结果相同。() 3、小红班平均每人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5元,小红不可能捐了13元。()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5倍,它的面积扩大了10倍。() 5、下午4时就是14时()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每题2分,共10分) 1. 观察下面的图形,哪个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2、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种说法正确。 甲 乙 A、甲、乙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B、甲、乙的周长和面积都不相等。 C、甲的面积小于乙,它们的周长相等。 D、它们不能比较。 3、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他一共睡了()小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 身边的材料 1说课稿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身边的材料 一、教材分析 通过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并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学生分析: 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把金属丝弯曲成各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材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有关身边材料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由老师带来一些身边物品,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想知道有关身边所用材料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更是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师以情境设计、探究活动、交流提升、演示说明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把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目标预设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一、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8★) 1-0.3= 0.6+0.5= 1.4-0.75= 197亿-130亿= 900÷50= 420÷2= 390÷30= 870×0= 2、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10★) 209×16= 704÷11= ★260×40= ★914÷44= 3、脱式计算:(12★) 30×(28+700÷14) 48×(103+97)-231 (366-350)×324÷4 二、填一填(34★) 1、21□789≈21万,□里能填( )。 2、用0、0、0、7、1、5组成的六位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的数是,只读一个“零”的最小的数是。 3、在○里填上“>”、“<”、“=”。 5.65元○5.56元0.7○0.09 120时○5天 3600万○36000000 0.4米○4厘米 4、九十五亿零六万写作( ),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 5、邮政编码264400,前两位数字表示( ),第一个4表示( ) 6、□08÷42,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填( ) 7、青岛到北京始发站发车21时19分,次日10时21分到达,全程总时间( ) 8、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 )无关,与( )有关 9、除数是43,商是16,余数是( ),当余数时,被除数是( ) 10、4日=( )小时6分=( )角=( )元 7厘米=( )米5米9分米=( )米 11、从晚上9时到早晨6时,共经过()小时,7月4日开始放假,9月1日开学,暑假共有()天

12、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1)闰年的年份有(1998年2100年2004年) (2)2012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91天92天) (3)估算602÷31的结果是(2 3 20 30) (4)估算49×32的结果是(150 200 1500 2000) 13、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三、连一连画一画(10★) (1)连一连 从右面看从正面看从上面看 (2) 7块8块9块 2、过A点画出(2)画出木屋到蘑菇房最 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近的路和蘑菇房到河最近的路 (1) 四、解决问题(26★) 1、花园里有75盆菊花,月季花比菊花的12倍多15盆,花园里有多少盆月季花? 2、甲乙两个队同时合修一条隧道。甲队每天修28米,乙队每天修32米,128天修后还剩12米。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3、一个服装厂原计划15天生产750套服装,实际每天比原来多生产10套,实际生产900套衣服需要多少天? 4、台风距离我市有720千米,正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我市袭来。现在是21:00,台风大约什么时间在我市登陆? 5、同学们参加广播操表演,每行站5人可以站28行;如果每行站7人,可以站多少行? 6、下面是3个同学1分钟跳绳情况统计表 姓名明明英英兰兰 次数94 188 150 (1)请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条形统计图。 年月 (2)一格代表( )次 (3)英英跳的次数是明明的( )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