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研究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研究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人群的身心健康。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并结合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学中的“气滞则痛”、“痰浊则聒”等病理理论。

认为抑郁症是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部功能紊乱所致,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草药、推拿按摩、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

一项系统评价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相对较好。

研究称,针灸可以有效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相对于药物治疗更少出现不良反应。

然而,该项研究也指出,由于相关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中草药治疗抑郁症在中国久享盛誉。

很多中草药具有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和缓解抑郁症状的功效。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中草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更高。

该研究还指出,中草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可能与其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有关。

然而,该研究也指出,目前关于中草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仍然不足,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疗效。

推拿按摩和艾灸等中医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这些技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的自然疗愈能力,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有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舒缓肌肉紧张和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

艾灸疗法则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燃烧艾草来温热经络,调整气血运行。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艾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抑郁症状和改善睡眠质量。

尽管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目前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结果不够可靠。

其次,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解释其治疗作用。

此外,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抑郁症,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索抑郁症治疗的道路上,中医药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潜力。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医理论中,抑郁症多被归为“郁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功能密切相关。

当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导致情志不畅,从而引发抑郁。

例如,肝郁气滞是抑郁症常见的病因之一。

长期的情绪压抑、紧张焦虑,会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低落、胸胁胀痛、唉声叹气等症状。

此外,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气郁结等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丰富多样,且具有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等优点。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抑郁症患者,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以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而对于心脾两虚型的患者,则可能会使用归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除了中药,针灸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神门、内关、太冲、百会等。

例如,针刺神门穴可以宁心安神,内关穴能宽胸理气,太冲穴有疏肝解郁之效,百会穴则可醒脑开窍。

中医推拿按摩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紧张和疲劳,改善情绪状态。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理在抑郁症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不良的情绪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抑郁症又会加重不良情绪。

因此,通过调节患者的情志,如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运动、参加社交活动等,可以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与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相比,中医药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主要依靠抗抑郁药物,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往往存在副作用,如嗜睡、口干、便秘等。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

传统中医药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来探讨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频繁的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减少活动、疲劳和自我否定等情绪和行为障碍。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包括自杀等。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传统中医药有着很多优势。

首先,在中医药体系中,抑郁症被诊断为“癔病”。

此外,中医药强调的是整体治疗,不仅关注身体症状,还关注患者的内心情绪和精神状态。

中医药还重视个体差异,因此可以为不同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药物治疗上,中医药通常使用的是植物、草药、动物的器官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经过科学的提取和加工,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比于传统西方药物治疗,中医药还具有比较优秀的长期疗效。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方法:(1)针灸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人体的肝脾胃肾等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

(2)中药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采用单味药或复方药的形式使用。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常用的药材有黄连、竹叶、菊花、夏枯草等等。

这些药材可以协调人体的气血阴阳,从而调整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缓解抑郁症状。

(3)推拿推拿是一种按摩手法,通过对人体的穴位、经络进行按摩,以疏通经气、畅通气血,调整心理状态。

推拿常与针灸合并应用,可强化针灸疗效。

(4)饮食疗法中医药还有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饮食疗法。

中医药认为,人体对于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体质反应,因此,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情绪状态。

比如说,在中国的传统饮食中,人们常常将莲子、枸杞、核桃、桂圆等食物用于调整抑郁症状。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其治疗方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以西药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疗效差等问题。

而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整体论治、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势,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机制的作用特点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本文主要从抑郁症的中医认识、机制、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中药;研究进展1抑郁症的中医认识在中医方面,虽然没有准确有关抑郁症的病名,但与其相关类似的疾病却有很多,如“百合病”“癫病”“梅核气”“奔豚”等,大多是以心情低落,情绪起伏不定,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感、食欲不振以及精神不佳等表现[1]。

《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了“郁”的概念。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录了很多有关治疗情志方面的抑郁症,如: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2]。

抑郁症根据中医证候可分为5个主要的证型:肝气郁结、痰热扰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和心肾阴虚,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故常以理气解郁、调和肝脾、补益安神、滋阴清热等方面入手[3]。

中医亦有“郁不离肝”的说法,肝藏血,主要调畅气机和情志,肝血不足,导致营血亏虚,故出现精神抑郁的症状。

2抑郁症的中药治疗2.1单味中药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都具备抗抑郁功效,如柴胡、合欢花、钩藤、五味子、远志、黄芩、甘草等等。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其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抑郁等多重药理作用。

柴胡皂角A主要通过抑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4]。

合欢花具有疏肝理气、活络止痛、理气开胃的功效,其水提取物可以减少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同时调控HPA轴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抑郁症[5]。

中医常见抗抑郁药对的研究进展

中医常见抗抑郁药对的研究进展

D O I:10. 13193/j.issn. 1673-7717. 2021.02. 005中医常见抗抑郁药对的研究进展王洪雪“3,王杰琼2,高杰1,宋婷婷2’3,高占1,高祥举1(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情志病症创新团队,山东济南250355)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和自杀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主要采用西医进行抗抑郁治疗,但由于抗抑郁西药的不良反应日渐凸显,使的中药成为抗抑郁治疗的热点_药对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是中药复方的核心。

药对作为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历代医家在遣方用药中的经验总结c.从中药药对的角度着手,探索药对在抗抑郁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常见的抗抑郁药对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的抗抑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药对;抗抑郁;研冗进展;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77.749.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1 )02^001743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 Drug Pairs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 A N G H o n g x u e1,1,W A N G Jieqiong2,G A O Jie1,S O N G Tingting2'3,G A O Z h a n1,G A G X i a n g j u1(1.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China;2. School of Pharmac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China;3.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otional Disease Innovation Team, 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Abstract:D e p r e s s i o n is a k ind of disease characterized b y persistent l o w m o o d,with high recurrence rate a n d suicide rate,w h i c h seriously e n d a n g e r s h u m a n health.A t p r e s e n t,western m e d i c i n e is m a i n l y u s e d for antidepressant t r e a t m e n t,but d u e tothe increasingly p r o m i n e n t side effects of western antidepressant d r u g s,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h a s b e c o m e a hot spot for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D r u g pair is the smallest unit in the compatibility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a n d the core of c o m­p o u n d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A s a bridge b e t w e e n single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d r u g a n d c o m p o u n d prescriptions,d r u g pair is a s u m m a­ry of the experience of doctors in the past dynasti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in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edicine dru g pairs.Therefore,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c o m m o n antide­pressant d r u g pairs,in order to provide a n e w idea a n d m e t h o d for th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 c i n e.Keywords:d r u g p air;antidepressant;research p r o gress;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由遗传、内分泌、代 谢、神经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 趣缺乏、快感缺失等症状[1]。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对情志调节的独特理念和药物疗法。

然后探讨了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疗效,以及在多学科联合治疗中的作用。

还分析了中医药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在预防抑郁症复发中的重要性。

在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中医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治疗方案,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多学科联合治疗、生活质量、预防复发、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据统计,全球约有3.2亿人患有抑郁症,而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抑郁症治疗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注重平衡人体阴阳五行的关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与西方药物治疗的对症下药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不仅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的风险。

近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备受瞩目,成为医学界和患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1.2 研究意义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治疗方法,在抑郁症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效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也为多学科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用药规律分析一、概括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也称为抑郁障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证明了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对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古籍文献、现代研究及临床实践的综合挖掘,揭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内在规律,旨在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抑郁症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抑郁症患者数量已达数亿,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公共卫生和家庭经济造成严重负担。

抑郁症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不容忽视。

它可能导致个体情感、认知和生理功能的全方位抑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长期患病不仅损害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自杀风险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

对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

现代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与现状自古以来,中医学认为抑郁症属于“郁症”其病理变化主要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心脾两虚、肾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在抑郁症方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医书中记载的方剂。

如《黄帝内经》记载的“五谷糯汤”,能够调理脾胃,安神益智;《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汤”,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的作用。

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收录了许多治疗抑郁症的方剂,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为后世治疗抑郁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摘要】逍遥散作为中药药物,在临床新用研究中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治疗抑郁症、缓解焦虑症状、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治疗神经衰弱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对逍遥散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

逍遥散在这些疾病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辅助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对逍遥散的临床应用前景展望和研究进展总结,可以看出逍遥散在多种疾病中都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为中医药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研究将对中医药的传统知识和现代医学结合起到推动作用,为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逍遥散,抑郁症,焦虑症状,情绪调节,睡眠质量,神经衰弱,免疫功能,临床研究,前景展望1. 引言1.1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概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逍遥散在治疗抑郁症、缓解焦虑症状、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治疗神经衰弱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科学证实。

逍遥散还在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其临床应用前景备受期待。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涉及到多个疾病领域,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逍遥散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探讨逍遥散在各种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和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选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逍遥散的研究将会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也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逍遥散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研究逍遥散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和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抑郁症症状,但也存在着副作用和局限性。

逍遥散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减轻抑郁症患者的身体不适和疲劳感。

临床研究表明,在适当的剂量下,逍遥散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持续反复发作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同时可伴有食欲和性欲减退、言语动作减少、易疲劳、失眠、头晕、头痛等躯体症状。

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抑郁症取得明显进展,总结如下。

辨证分型:现代研究获得突破
证候是中医辨证治疗的根本和基础,有关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也在不断展开,有望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新证据。

肾虚肝郁证:肾一精亏一阳虚一气虚一肝一气郁(滞);肝郁脾虚证:气郁(滞)—肝一气虚一脾;脾肾两虚证:肾一精亏一阳虚一气虚一脾;心肾不交证:肾一精亏一阴虚一火热一心;气血两虚证:气虚一血虚;痰瘀互结证:血瘀一痰湿;气虚血瘀证:气虚一阳虚一血瘀;心肝火旺证:心一火热一肝。

辨证论治:抑郁症治疗重要策略
中医治疗抑郁症自拟方多以疏肝解郁为主,包括传统方
剂、疏肝解郁方剂与健脾养心安神方剂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失眠,胸闷,胀满,不思饮食,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弦。

辨证: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情志刺激,使肝失调达,肝气郁结。

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5g,香附10g,川芎10g,郁金10g,青皮10g,琥珀3g(冲服),甘草3g。

痰气郁结: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滞,心烦不寐或多虑多疑,烦与人言或独居屋中,不愿外出,生活懒散,不思饮食,大便溏软,舌苔白腻或浊腻,脉象弦滑或滑数,或濡滑。

辨证: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肝气被郁,脾失健运而生痰浊。

方药为顺气导痰汤加减:木香10g,郁金10g,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10g,茯苓10g,香附10g,菖蒲10g,厚朴10g,佛手10g,甘草3g。

气虚痰结: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者呆若木鸡,目瞪如愚,傻笑自语,被动行事,灵机混乱,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尿清,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象细滑或细弱。

辨证:得病日久,正气亏虚,脾运化无力而痰浊益甚、痰结日深、心
窍被蒙。

方药为四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0g,胆南星10g,橘皮10g,枳实10g,菖蒲10g,竹茹10g,甘草6g。

心神惑乱: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心中烦乱、心中不安或产后抑郁,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重者出现幻觉、自杀等一系列症状。

辨证:五志过极,心气耗伤,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产后气血亏损。

出现脏躁等证。

方药为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10g,小麦20g,大枣10g,炒枣仁15g,党参10g,紫石英10g。

心脾两虚:多思善疑,纳差神疲,头昏。

健忘,心悸失眠,夜寐多梦,心悸胆怯,面色少华,少气懒言,自汗或食后腹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忧愁思虑,日久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

方药为归脾汤加味:党参12g,白术12g,黄芪12g,炒枣仁15g,远志15g,木香12g,佛手12g,郁金12g,朱茯神12g,龙眼肉12g,甘草3g。

血行郁滞:精神抑郁,胁肋刺痛或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身体某部有发热或发冷感,皮肤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脉弦或涩。

辨证:气机不畅,血行郁滞。

方药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生地12g,川芎12g,赤芍8g,牛膝12g,
桔梗6g,柴胡3g,枳壳10g,甘草3g。

中药治疗抑郁症文献统计:从肝论治者以疏肝解郁为主,多使用柴胡、郁金;其次使用柔肝补血的芍药、当归。

虚实结合疏肝行气用柴胡、郁金。

健脾养血安神药茯苓、当归。

以失眠为主诉者多用酸枣仁、远志,用香附加强行气作用,枳壳行腹中气滞,白术健脾。

气郁日久致血瘀,多用川芎、丹参。

从“痰”论治者多用半夏、石菖蒲。

部分药物作为臣药或者佐药使用,如作为安神类药物的合欢花,常配合远志、酸枣仁。

中医认为“郁久化热”,所以使用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如丹皮、栀子、生地。

久病多虚,故多用补气药物,如黄芪、山药。

郁久化热伤阴,故多用滋阴类药物,如麦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