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

育内容单一,教育方

法比较严厉为特征

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

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 )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

A.夸美纽斯 B.康德C.卢梭 D.裴斯泰洛齐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

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

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

教育家是 ( ) A.卢

梭 B.夸美纽斯 C.康

德 D.赫尔巴特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

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

学和心理学基础之

上,写了著名的教育

学著作 (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B.赞可夫C.布鲁纳 D.维果斯基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B.赞可夫C.布鲁纳 D.维果斯基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B.赞可夫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__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____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____ 、____ 、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4.广义的教育包括、____ 和____ 。

5.《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

庠、序、学、校是____ 名称。

6.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____ 》和1904年的《____ 》。

7.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____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年的《奏定学堂章程》。8.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 。

9.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____ 。10.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____ 。

1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____ 。12.先秦时期,以____ 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____ 。1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____ 中。

15. ____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____ 著作中。

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____ 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18.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 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 的科学。

19.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____ 。

20.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 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____ 。21.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 ,其代表作是____ 。

22.法国____ 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23.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____ 。

2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____ 。

25.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____ ,其代表作是____ 。

26.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____ 和____ 基础之上的教育家。

27.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____ 。

28.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____ 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____ 。

29.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____是。

30.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____ 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____ 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1.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____ 理论,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的____ 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2.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 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三、简答题

1.试分析古代雅典的教育和斯巴达的教育特点?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

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教育上,孔子关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古代影响极深,对现代的中国教育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近代教育的特点?

近代教育有如下特点: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

(3) 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四、论述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

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

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D

5、

C 6、C 7、

D 8、D 9、D 10 A 11、A 12、A 13、A 14、C 15、A 16、B 17、C 18、C 19、D 20、A 21、A 22、A 23、A 24、A 25、B 26、C 27、A 28、C 29、D 30、

A 31、A 32、D 33、D 34、

B 35、

C 36、

D 37、B 38、

A 39、

B 40、

C 41、B

二、填空题:

1、学校教育

2、一定的社会要求

3、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4、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5、学校

6、《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7、1902、1904

8、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9、礼、乐、射、御、书、数 10、六艺 11、四书 12、墨翟 13、苏格拉底 14、《理想国》 15、柏拉图16、《政治学》 17、亚里士多德 18、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19、《大教学论》2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1、卢梭、《爱弥尔》 22、启蒙主义 23、洛克24、洛克 2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6、伦理学、心理学 27、儿童中心主义 28、杜威、儿童中心主义 29、凯洛夫 30、布鲁纳、赞可夫

31、课程结构、教育发展

32、法律形式、免费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

一、选择题

1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2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

4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

5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6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二、填空题

1-----------------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力量。

3 ------------------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5

-------------------------------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7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9 学校的精神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

1 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

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 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6 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教育的?

(1)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7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8 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9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3)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10 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1)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2)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11 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2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13 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四论述题

1 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

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2 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

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 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

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第二章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3)

2 (4)

3 (3)

4 (4)

5 (2)

6 (3)

二、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制度 2 舆论 3 生产力 4 人力资本 5 科学技术 6 学校文化7 校园文化 8 校园文化 9 观念文化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D荀子

5.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

“一刀切”、“一锅

煮”的办法,这是违背

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

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1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二、填空题

1.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___ 。

2.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 过程中实现的。

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 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 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___ 、本质的特征。

6.所谓___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___ 上的特点。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 。

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___ 。

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___ 。

11.所谓___ ,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12.个性亦称___ ,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13. 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三、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能夸大的。

4.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5.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

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1)要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3)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4)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7.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第三章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D

5.B

6.D

7. B

8.D

9.A

10.B 11.B 12.C 13.C

二、填空题 1.个体身心发展 2.社会实践 3.白板说 4.华生 5.典型的6.发展关键期 7.生理解剖 8.可能性 9.成熟 10.外部条件 11.人的价值12.人格 13.青年期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 育内容单一,教育方 法比较严厉为特征 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 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 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 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 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 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 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 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 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 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学校教育 3.教育措施 4.负向功能 5.隐形功能 6.西奥多·舒尔茨 7.利托儿诺,本能 8.孟禄,模仿 9.生产劳动 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 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B.1995年 2.A.奴隶社会初期 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学》王道俊著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教育学 (新编本)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新编本说明 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

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在教材内容的编选上,我们仍希图搞得全面一些,完整一些。这对于公共课的教学来说,份量无疑多了一点,但回旋余地却也大了一些;教师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授。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 B .学术社会化 C .社会学术化 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o A .文雅教育 B .英才教育 C .教育平等化 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 B .美国 C .前苏联 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 .课程的存在形式 C .课程的组织核心 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课 程)【圣才出品】

第6章课程 1.什么是课程?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1)课程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 ①课程即教学科目 最早采用“课程”一词的斯宾塞,是从指导人类活动方面的诸学科角度,来探讨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的。但只关注教学科目势必会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和创造性表现等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②课程即学习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从理论上讲,这一课程观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很难实行。此外,这一课程定义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含进来,显得过于宽泛。 ③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鲍尔斯和金蒂斯是这一主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这一观点的缺陷在于,教育者以为课程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就会使现存的偏见永久化。 ④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以巴西的弗雷尔为代表的教育家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课程已经成了一种维护社会现状的工具,使人民大众甘心处于从属的地位,或归咎于自己天性无能。所以,他主张课程应该使学生摆脱盲目依从的状态,即要使学生在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的缺陷在于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上,学校组织并未在政治上强大到足以促使社会发生重

大变革的地步。 ⑤古德来德对课程的定义 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所谓教学科目,又简称学科,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科学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2)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2.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是何关系?它们在课程中各起何种作用?与当前的课程改革有何关系? 答:(1)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的关系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应有的育人资源与蓝图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文本,即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者与课程的关系分别如下: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得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得形式,就是形式与内容得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教育形态:就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得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得变化形式,也就是“教育”理念得历史实现。 4.实验教育学: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得用自然科学得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得关系得理论,代表人物就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与拉伊。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得研究成果与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二、选择题 1、教育得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C ) A、勒图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康德 2、我国古代最早也就是世界最早得成体系得古代教育学作品就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3、杜威就是以下哪一教育学派得代表人物:( D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4、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得教育家就是:( B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三、辨析题(错误得请改正) 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

错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2、教育生物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勒图尔诺与沛西·能。 正确。 3、教育就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 错误。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单纯地说教育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就忽视了社会因素在教育活动中得巨大影响。 4、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得场所或空间标准进行划分得。 错误。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得标准进行划分得。 5、农业社会得教育就就是农业教育。 错误。农业社会得教育就是指基本得教育形态之一,而农业教育就是指一种专门得教育类型。 四、简答题 1、试分析“教育”与“灌输”、“养育”之间得异同。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就是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相耦合得过程,既要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得人,又要把社会得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内化到各不相同得个体身上。而“灌输”则就是片面地强调个体社会化得一面,强调个体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无条件得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培养,机械地灌输不就是“教育”。教育强调活动得“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对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起到“促进”、“加速”得作用;而日常家庭生活中得“抚养”、“养育”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得,在个体与社会得关系方面起不到“引导”、“促进”与“加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

体育专业—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 1.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4.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5.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7.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8.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9.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尾部、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所长,获得最佳的发展。 10.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1. 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短暂活动或操作活动。 12. 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13.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14. 谈话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6章)】【圣才出品】

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 答:(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一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 ①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 ②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感性的、零碎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2.你能举出一些事例说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一论断吗? 答:教育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

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1)事例一 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年级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但这位同学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生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人的个性素质的各方面是一个整体,教育应遵循这一规律,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 (2)事例二 印度很重视教育,每年投入大量教育经费,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按常理,这些人才应该为印度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国家花大量经费培养的人才在学有所成之后大量外流。 从根本上说,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这是教育的规律之一。印度没有按照这一规律办教育,使教育规模和发展速度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反而成为国家发展的障碍。 3.请回顾你受教育的经历,列举一些教育观念影响教育实践的事例。你是否感受到了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观念的困惑或冲突? 答:在我受教育的经历中,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教育观念影响教育实践的事例有两个,通过这些事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观念的困惑或冲突,以及因此造成的深远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脱节是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2.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 杜威 )。 C 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 C 利托尔诺 3. 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4.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斯宾塞的《教育论》 5.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昆体良 B 杜威 C 社区教育 )。 D.斯宾塞 )。 D.社会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D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 理》 )。 C 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 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纪 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布鲁纳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8. 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是( A.城市学校 B ?堂区学校 C 主教学校 )。 20 世 ) 。 )。 D.夸美纽斯 D.教会学校 9. 西周的官学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 A.府学 C 乡学 10.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育代表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 展》 1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 A.教育是一种阶级现象 C.教育是人才培养活动 12. 教育的最根本职能是( A.传播文化 B 生产功能 B.内学 D 藩学 )。 C.《人的教育》 D.《教育过程》 ) 。 )。 B.教育是一种上层建筑 D.教育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C 培养人才 D ?社会服务 )。 D 相对独立性 )。 13. 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 A.能动性 B 可控性 C 超前性 1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 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是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 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A.六艺 B 六学 C 六识 D.六经 17.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 。 ) 。 ) 。 ) 。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或填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p22 2、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概括为制约与促进。 社会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如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影响教育的……;科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反过来教育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对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复习: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与科技的关系) P34—p42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p46 附加: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聪明早慧”,却在另一些方面“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划分出来。P26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康德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的教育学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纳托尔普。p64 (自己复习: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6、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隐性课程(潜在课程)。p143 (自己复习:隐性课程的范围) 7、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P47 (自己复习: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例证;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其他因素、及每种因素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8、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p180 (自己复习:教学过程的条件性和过程性要素) 9、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p142 (自己复习:课程的其他几种类型,及每种类型的分类标准、含义和优缺点) 10、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两者相互协调与补充)。11、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王道俊版《教育学》课后题第8章教学(中)

第8章 教学(中) 课后思考题详解 1.直观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何我们今天仍强调直观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答:强调直观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即不能把直观当做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不是直观得越多越好。具体而言,原因如下: (1)单纯采用直观教学不可能实现教育目的 直观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采取呈现实物或模象等方法进行教学。而单纯的一味的直观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2)直观教学运用不当亦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教学中,不管教学是否需要,一味追求直观和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刺激与时尚,必然导致直观过多或直观不当。这样做的严重结果,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时,而且将影响学生抽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可见,直观教学只有运用得当,才可能发挥其有益的作用。如果运用不当或一味采用直观教学,则不仅不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思想的提高。因此,我们仍强调直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2.为何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教师的启发与学生探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1)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的原因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其原因如下: ①启发式教学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高效和迅捷。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只有重视启发,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把学习搞好。 ②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教育观,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确保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③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动机水平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进步。 ④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而且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通过类似的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解析

WORD格式.分享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 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 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 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 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 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 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 (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 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 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 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 促进了人的解放。(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进一步规定了教育作为基本人权和生存权, 强调和保证了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日益凸显,人 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提高、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提高,人的地位和价值也将提升。第二 章 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怎样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答: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的发 展,社会的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 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人,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的人1)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遵循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其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3)阶段性,此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 生的 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 法,进行针对性 教育。4)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 同的 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个性,促进学生自由 发展5)整 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是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再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 展,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目的的。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④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2)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意义 ①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透过教育的种种表面现象,更加深刻而科学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教育。 ②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能够自我教育、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③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剖析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何处等,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1)教育的基本要素

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②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并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受教育者学习的状况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用于影响受教育者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亦会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可见,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是施动者,又是受动者,而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异同? 答: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其异同具体分析如下: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 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 是 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 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 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 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 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 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 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 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 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 (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 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 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 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 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 促进了人的解放。(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进一步规定了教育作为基本人权和生存权, 强调和保证了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日益凸显,人 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提高、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提高,人的地位和价值也将提升。第二 章 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怎样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答: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 织、系统 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的发 展,社会的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 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 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人,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的人1)人的发展具有 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遵循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其要求 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 促 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阶段性,此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 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 法,进行针对性 教育。 4)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 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 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 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 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 “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在当代表现得尤为突出、重要。 (1)教育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科学技术的创新依赖于人才的创新,而人才的创新无疑依赖于教育。正因为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功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命题。 5.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不仅对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有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活动,其直接的效果就是改善人口质量。当今的教育不只着眼于培养少数专业性、高科技人才,而是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毋庸置疑,良好的教育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