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

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如图a,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

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b,则()

A. 乙中此时温度计示数为62℃

B. 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

C. 甲液体第30s的内能大于第35s的内能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雾凇奇景

C. 薄雾缥缈

D. 露水晶莹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 水沸腾时水面上方出现“白气”

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 湖水表面结冰

D. 铁块化成铁水

4.一杯酒精减少一半后,则()

A. 燃烧值和比热都不变

B. 燃烧值减半、比热不变

C. 燃烧值和比热都减半

D. 燃烧值不变、比热减半

5.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

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 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 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6.在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化情况是()

A. 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B. 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C. 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D. 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7.蒸发是一种常见的汽化方式,下列生活现象中能够有效加快水分蒸发的措施是()

A. 新鲜的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

B. 给盛有墨水的瓶子加盖

C. 碗里的水倒入盘中

D. 冬季在手上涂抹油脂护肤品

8.2018年第二十届花博会于11月18?22日在漳州花博园举办,园里各种花卉发出芬芳奇香,游

客能闻到各种花香主要是因为花的芳香烃分子()

A. 相互之间存在引力

B. 相互之间存在斥力

C. 相互之间存在间隙

D.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下列事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夏天在饮料中放入冰块使饮料喝起来更凉爽

B. 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互搓双手来使双手变暖

C.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D. 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而发光发热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大,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 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

C. 沙漠的昼夜温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沙的比热容较小

D. 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11.关于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的内能逐渐增大

B. 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C. 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内能逐渐增大

D. 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减小

1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形成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 秋天清晨,房屋顶上的霜

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剥去包装纸,冰棒向下冒白气,属液化

B. 冰棒放茶杯里,杯外“出汗”属汽化

C. 包装纸上有“白粉”,属凝华

D. 剥去包装纸,不久冰棒“流汗”属熔化

1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春天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 图乙中从游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更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C. 图丙中严冬玻璃上窗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且在玻璃内表面

D. 图丁是用纸盒烧水,纸盒不会被烧着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热

15.当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一定放出热量

B. 物体一定对外做功

C. 物体既放出热量,又对外做功

D. 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

16.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

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0分)

17.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图是寒暑表,在

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甲的示数是

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1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测量液体温度时,下面几种做法

中正确的是______。

19.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冰、铜、沥青、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 ,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 .

20.2012年11月下旬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我市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

冰挂.如图所示是屋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

称),冰挂的形成过程中要______ 热量.冻雨是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落到温度

______ 0℃(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21.火柴可以燃烧,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火柴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

点燃,后者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火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点燃。

22.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

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23.端午节那天,妈妈煮茶叶蛋时小宇闻到浓郁的茶蛋的香味,这是属于

______ 现象.烹煮过程中茶叶蛋的内能是通过______ 方式改变的.

24.发射火箭时,火箭尾部会冒出“白气”(如图),专家解释:为了防

止发射台被烧坏,发射台下方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水池,发射火箭时

火焰喷到水面,水发生______(物态变化)形成水蒸气而______(选填

“吸热或放热”),水蒸气上升遇冷发生______现象。

25.如图所示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操作“空气炮”的情景。这是由美国14岁学生哈迪发明的棉花

糖发射炮,其操作方法是:用打气筒往储气罐打气,当储气罐内气体的气压达到一定值后,触动发射开关就会把棉花糖发射出去。往储气罐打气的过程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使气体内能增加的,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和汽油机的________冲程相同。棉花糖被发射出去后,储气罐内气体的内能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6.日常生活中用水作冷却剂给汽车的发动机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 较大的性质,并用

______ 的方式减少汽车发动机的内能.

27.焚烧生活垃圾放出的热量用来发电,是综合利用垃圾的一种方法。据资料显示,仅2001年全国

城市生活垃圾就达1.5×108t.若燃烧1t垃圾可放出1.5×1010J的热量,如果将2001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它相当于______kg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煤炭的热值为3.0×107J/kg)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0分)

28.小军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______ ℃.

(2)图______ 是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

度______ ,此过程中若不计蒸发的影响,海波的质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3min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29.下表是某小组研究固体熔化与凝固现象的实验记录,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轴上表示出来,

该小组实验所用物质种类是______,图线上各段物质所处的状态分别是______。

时间(分)0123456789101112

温度(℃)80706050404040353025201510

30.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图甲),应按照______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同时小红发现温

度计上出现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成因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3)完成实验后,小红她们所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

无问题,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会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先不变后升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31.燃烧了0.5kg的焦炭,已知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求放出多少热量?

32.为了保证学生饮水卫生,学校决定为学生供应开水。工人师傅用锅炉将300kg、20℃的水烧开(

在标准大气压下),而实际烧开这些水燃烧了10kg的无烟煤,则:

(1)这些水要吸收多少的热量?

(2)这些煤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3)锅炉的效率约是多少?[c水=4.2×103J/(kg·℃),q煤=3.4×107J/kg]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解:

A、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8℃,故A错误;

BD、由图可知,在0?60s内,甲乙变化图象是重合的,即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

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故B正确,D错误;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根据c=Q

m△t

C、由图可知,物体从30s到35s时,一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即甲液体第30s的内能小于第35s的内能,故C错误。

故选:B。

(1)根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

(2)根据图象,利用c=Q

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m△t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关键是利用好吸热公式Q吸=cm△t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答案:B

解析:解:A、冰雪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凇奇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故B符合题意;

C、薄雾缥缈,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露水晶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分析各选项物质的状态变化,找出正确的选项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类型的把握,能够分清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是一道基础题,掌握熔化、汽化、凝固、液化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A.水沸腾时水变为水蒸气,上升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B.盘子里的水是液态,水晾干了,是水变成了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不符合题意;

C.湖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不符合题意;

D.固态的铁块化成液态的铁水,是熔化过程,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解析:解:把一杯酒精减少一半,质量和体积均减小一半,而比热容、燃烧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多少而变化,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

故选:A。

比热容、燃烧值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而变化。

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几种特性,特性表示这种物质特有的,可用于区别其他物质的,一般是不变化的。

5.答案:D

解析:解: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乙醚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实验说明了: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故选:D。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进行分析解答。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6.答案:D

解析:解:

在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选D.

解决此题要知道在内燃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

本题考查了内燃机四个冲程中的压缩冲程的特点,要理解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7.答案:C

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经常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有时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此实验中同时也考查到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解:

A、将新鲜的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同时也降低了温度,故减慢了蒸发,故A不合题意;

B、给盛有墨水的瓶子加盖实,可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控制了表面积,故减慢了蒸发,故B 不合题意;

C、碗里的水倒入盘中,可以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冬季在手上涂抹油脂,主要是为了防止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故D 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游客能闻到各种花香,这是因为芳香的分子运动到了人们的身边,说明花的芳香烃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故选:D。

我们离物体很远就能闻到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是物体上的分子运动到我们身边的结果。

本题选项涉及到了分子动理论的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9.答案:A

解析:解:A、夏天在饮料中放入冰块使饮料喝起来更凉爽,即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符合题意;

B、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互搓双手来使双手变暖,两手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内能,故不符合题意;

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即锯条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内能,故不符合题意;

D、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而发光发热,即阻力对陨石做功,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做功改变内能,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分辨内能是如何改变的,能是如何转化或转移的.

解析:解:A、物体内能增大,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A正确;

B、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正确;

C、因为沙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故C 正确;

D、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D。

(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2)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沙的比热容较小,水的比热容较大。

(3)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分子动理论、比热容等,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是热学的难点,是中考的热点。

11.答案:C

解析:解:

A、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内能从热水袋转移到手上,热水袋的内能逐渐减小,故A错误;

B、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渐渐升高,其内能逐渐增大,故B 错误;

C、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其内能增大,故C正确;

D、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子弹和木板块的温度都升高,此时消耗了子弹机械能,转化为子弹和木板的内能,子弹和木板的内能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相对比较简单.

12.答案:B

解析:解:A、河里的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C、秋天清晨,房屋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结合各选项进行分析哪一个属于此种物态变化.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分析.

解析:

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做好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各种现象中物态之间的变化,再用物态变化的定义去对号入座.

此题考查的是熔化、液化和凝华的概念,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A、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

B、茶杯外“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茶杯外壁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 错误;

C、冰棒包装纸上的“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

D、冰棒“流汗”,是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而形成的,属于熔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解: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从游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更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而蒸发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

C、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窗花在玻璃的内侧形成,这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盒没有燃烧。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以下知识回答: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2)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分析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

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一定减少,却不一定是放出热量,也有可能是对外做功,也有可能是物体既放出热量、又对外做功,原因是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

(2)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热量、内能、温度是热学里三个最重要,同时也是联系最密切的概念,只有真正理解,才能保证在解题时不会出错。同时,本题中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理解,也是解决本题所必备的知识。16.答案:A

解析:解: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是实验事实;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实验推论;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实验推论。

故选:A。

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本题考查理想实验的内容,应明白理想实验的意义: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为合理的外推猜想得到一定的结论。

17.答案:乙甲38.5?7

解析:

(1)根据气温的范围判断哪一个是寒暑表;

(2)分度值表示相邻两刻度线的表示的温度,判断甲和乙的分度值进行判断.分度值小的温度计精确度高;

(3)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示数也为大刻度值加小刻度值,注意液面处越向下所标刻度值越大,为零下;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温度计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温度计包含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在测量温度时注意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让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本题易错点在第4问,容易读成12℃,没有先判断出寒暑表的示数为零下。

(1)寒暑表是用来测量空气温度的,冬天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都会低于0℃,夏天的温度高于0℃,所以乙是寒暑表;

(2)如图所示,分度值表示相邻两刻度线的表示的温度,甲的分度值是0.1℃,乙的分度值是1℃,所以是温度计甲精确程度高;

(3)在甲图中,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其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是38.5℃;乙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液面处越向下所标刻度值越大,为零下;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为?7℃。

故答案为:乙;甲;38.5;?7。

18.答案:?4℃;D

解析:解:(1)图中所示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表面在零下4℃,所以示数为?4℃。

(2)第一个图: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第二个图: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第三个图: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

第四个图:正确,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故答案为:?4℃;D。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本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温度计的读数,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必须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是为了安全使用和正确读数。温度计的使用注意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的底和壁,而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体。

19.答案:冰、铜;沥青、蜂蜡

解析:解:

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冰、铜的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而沥青、蜂蜡的温度不断升高,属于非晶体.

故答案为:冰、铜;沥青、蜂蜡.

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的固体叫晶体,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叫非晶体.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体熔化特点的掌握,是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容易区分.

20.答案:凝固;放出;低于

解析:解:(1)水滴从屋檐留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变成了冰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2)冻雨是过冷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也是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低于.

(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晶体凝固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不断放热.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固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21.答案:做功;热传递

解析:解:火柴在与火柴盒摩擦时,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火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火柴燃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了火柴的内能。

将火柴放在温度非常高的火焰上,内能由温度高的火焰传递到温度低的火柴上,使火柴点燃。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火柴点燃的。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分析两种点燃火柴的方法,然后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即可得到答案。

此题中火柴的内能都增加了,但方法不同,充分体现了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具有等效性。

22.答案:机械内做功

解析:解: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机械,内,做功。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做功和热传导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异同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23.答案:扩散;热传递

解析:解:煮茶叶蛋时小宇闻到浓郁的茶蛋的香味,这是属于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人们用水煮鸡蛋,鸡蛋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4.答案:汽化;吸热;液化

解析: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解:火箭发射台下建有大水池,当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汽化成水蒸气,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

护发射台在高温下不会被损坏,因此是通过水的汽化来吸收巨大的热量;

高温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就会发生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色“气团”。故答案为:汽化;吸热;液化。

25.答案:做功;压缩;减小

解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进行分析解答。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2)热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往储气罐打气的过程中,要压缩储气罐中的气体,是利用做功的方式使气体内能增加的;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和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当棉花糖被发射出去后,储气罐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储气罐内气体的内能将减小。

故答案为:做功;压缩;减小。

26.答案:比热容;热传递

解析:解:

(1)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

(2)散热时,在发动机和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改变了发动机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答案为:比热容;热传递。

(1)水的比热容大,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改变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内能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7.答案:2.25×10187.5×1010

解析:解:生活垃圾全部焚烧放出的热量:

=1.5×1010J/t×1.5×108t=2.25×1018J,

Q

=mq,

∵Q

∴需要完全燃烧煤炭的质量:

m=Q

q

= 2.25×1018J

3.0×107J/kg

=7.5×1010kg。

故答案为:2.25×1018;7.5×1010。

知道生活垃圾总质量,和燃烧1t垃圾可放出的热量,可求全部燃烧放出的热量;

这些热量若由完全燃烧煤炭获得,利用Q放=mq求出需要完全燃烧煤炭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数值大,注意科学记数法的正确使用。

28.答案:38;乙;不变;不变;固液共存

解析:解:(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38℃;

(2)海波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图乙是海波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此过程中若不计蒸发的影响,海波的质量不变.

第3min时,海波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

故答案为:(1)38;(2)乙;不变;不变;固液共存.

(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

(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掌握温度计的读数方法,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和晶体的熔化特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读取温度?时间的图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晶体0~4min液态,4min~6min固液共存态,6min~12min固态

解析:解:根据表格数据描点作图:

通过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即有凝固点,所以物质为晶体,0~4min 物质是液态,4min~6min物质处在凝固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6min~12min物质完全凝固是固态;故答案为:图象见解答;晶体;0~4min液态,4min~6min固液共存态,6min~12min固态。

根据表格数据描点作图;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温

度;

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30.答案:(1)自下而上

(2)42;液化

(3)不变

解析:

(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安装装置时,先从下到上,方便调节;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掌握液化的概念,水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来的小水珠。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学会观察和分析水温与时间的变化图象,是我们学习该实验时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本题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没有多大的难度,只要知识够扎实,还是很容易做对的。

(1)此实验中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42℃。

小红发现温度计上出现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成因是水蒸发时有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与火力大小无关,继续用猛火加热,只要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会不变。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42;液化;(3)不变。

31.答案:解:0.5kg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

=mq=0.5kg×3.0×107J/kg=1.5×107J;

答:燃烧0.5kg的焦炭放出1.5×107J的热量。

解析:知道焦炭的热值和质量,根据Q放=mq求出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32.答案:解:(1)水吸收的热量:

Q

=cm△t=4.2×103J/(kg?℃)×300kg×(100℃?20℃)=1.008×108J;

(2)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mq

=10kg×3.4×107J/kg=3.4×108J;

(3)锅炉的效率:

η=Q

Q

×100%=1.008×108J

3.4×108J

×100%≈29.6%。

答:(1)这些水要吸收1.008×108J的热量;

(2)这些煤完全燃烧放出3.4×108J热量;

(3)锅炉的效率约是29.6%。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2)知道无烟煤的质量和热值,利用Q放=mq求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结合效率公式η=Q

Q

求解锅炉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