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花序的转化方法

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花序的转化方法 制备转化用的农杆菌菌液 准备: 1.灭菌试管 400毫升细长烧杯2瓶,离心瓶4-6个(250ml)。 2.试剂:YEP 1200ml(每瓶300ml 共4瓶)+Kan 1;1000,Rif1:500。 1/2MS+2%蔗糖(灭菌115度20分钟),Silwet在-20℃贮存。 3.步骤: 共转化农杆菌:于中午12点接菌于有YEP培养液的试管中10ul:10ml接种。28℃,3000rpm摇过夜,约30小时,次日下午6点将已摇活的菌按(1:400)及750ul菌液转至汉300毫升YEP+K50+Rif中培养28℃,300rpm约14小时,次日上午8点测OD值,用YEP+Rif作为空白对照,当菌液达到OD600为1.5~3.0之内时,可收集菌体于250ml离心瓶(灭菌),4℃,4000g 离心10min 。用10%蔗糖(含0.02%silwet)稀释至OD600 约为0.8-- 1.0左右即,用10%蔗糖作对照。转化时将花在溶液中浸泡50s左右,于弱光下生长。 4.浇水:转化前一天将需要做转化的野生型拟南芥苗子浇水浇透。 (注意:选取上述配好的溶液2ml,充分打碎管底部的菌体,在将混匀的菌体溶入600ml溶液中,混匀后再加入Silwet(100%)120ul终浓度为0.02%)。 2.先将浇透水用于转化的苗子的夹全部剪掉,再用宽胶带把花盆的土封好。3.转化的准备工作:2个400细长烧杯,宽胶带,记号笔,表等。 4.转化过程略,视苗的长势弱 0.8 Pa 3`,长势好的0.8 Pa 5`。 5.标记好,将转化好的苗平放于盒子内,上盖封口膜封好,避光培养24hrs 2天后,将植株立起正常培养,浇水,3天1次。 花序浸泡(flower-dipping)法转化拟南芥

苹果根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苹果根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1 于立杰,王忆,许雪峰,李天忠,韩振海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所/北京市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E-mail:rschan@https://www.360docs.net/doc/1011131426.html, 摘要:以苹果属珠眉海棠(Malu zumi Mati)根为供体进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过程中酶液浓度、酶液渗透压、酶解时间均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珠眉海棠,一步酶解法、两步酶解法皆可以分离根原生质体,但两步酶解法优于一步酶解法。两步酶解法的最佳分离条件为:Cellulysin28 mg?mL-1+ 纤维素酶(Cellulase RS)15 mg?mL-1 + 果胶酶(PectolaseY-23)2 mg?mL-1。 关键词:珠眉海棠;根系;原生质体;分离 中图分类号:S661.1 1.引言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中除去细胞壁的裸露部分[1],质膜上存在许多跨膜蛋白,在离子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2]。原生质体在研究植物转基因、组织再生、跨膜离子转运中能够作为重要的材料[3]。利用原生质体进行细胞融合,可以实现远缘遗传重组,创造新的遗传型;转移抗逆性状,改良作物品质;转移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原生质体还可以作为受体进行基因重组与转移,培养优质高产新品质,提高植物细胞中次级代谢物质含量[4,5]。所有成功的原生质体培养都是采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6]。膜片钳技术可以测定质膜离子通道,而在测定过程中原生质体的分离状况对测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8]。目前对苹果根系原生质体分离的研究国内外鲜见报道[9,10],影响了以原生质体为试验对象的苹果细胞学及新种质创造的进程。因此,本文以苹果属植物珠眉海棠为试材,对影响其根系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诸因素进行研究,旨在确定获取高产优质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为利用原生质体研究苹果电转化和基因枪细胞中离子跨膜运输和转基因过程中转化等提供材料和技术基础。 2.材料和方法 2.1原生质体的分离 将珠眉海棠(M.zumi)水培3-6个月的幼苗的白色幼嫩初生根切成0.5-1.0 mm小段,按材料:酶液=1:10的比例置于酶解液中。酶解液经0.22 μm混合纤维素孔滤膜过滤灭菌。在水浴振荡器中酶解。酶解结束后,将原生质体连同酶解液经400目尼龙滤网过滤,以除去未酶解完全的细胞团或组织,将滤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用1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留沉淀,再加入洗液,充分混匀后,离心5 min。此过程重复3次,收集原生质体备用。 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0190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441)和北京市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气相色谱仪的使用。 3.体会气相色谱操作条件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4.掌握色谱柱性能评价指标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二、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析法,色谱分离条件对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使被测混合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的分离度大于1.5,峰形基本对称。 色谱柱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其分离性能可通过塔板数、选择性因子和分离度来进行评价,本实验的另一个要求学会是对色谱柱的性能进行评价。 有效塔板数是评价色谱柱柱效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22 ''1/25.5416R R t t n Y Y ????== ? ????? 式中:t ’R 为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Y 1/2为色谱峰的半峰宽度,Y 为色谱峰的峰底宽度。 选择性因子是评价色谱柱对两组分分离选择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R(2)R(1) t t α'=' 分离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总效能的指标,两个色谱峰的分离度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2)(1) 1/2(1)1/2(2)-12R R t t R Y Y '=+ 三. 已具备的色谱仪器条件 1. 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 载气:氮气 2. 填充色谱柱:2m ×3mm i.d.,5% SE-30,102硅烷化白色担体,100-120目 四、样品信息 1. 丁酮(56.1℃),环己烷(80.7℃),正庚烷(98.5℃),甲苯(110.6℃),乙酸正丁酯(126.1℃)混合试样(等体积比) 2. 上述五种物质的纯品 3. 空气

镉胁迫对拟南芥的毒害作用及自噬现象的观测_高玲

自噬现象的观测 高玲1,2*,张卫娜2,4*,陈文利2,3 1.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2.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 3.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 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510640 收稿日期:2011-03-23;接受日期:2011-04-29 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829),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A020300008-6), 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 通讯作者:陈文利,电话:(020)85211436-8512,E-mail :chenwl@https://www.360docs.net/doc/1011131426.html, *并列第一作者 摘要:镉离子(Cd 2+)具有强植物毒性,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为了研究重金属镉 对拟南芥的毒害作用,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及半定量RT-PCR 技术,检测光合参数的变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累积、自噬的发生,以及 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PR )基因表达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 50μmol/L CdCl 2处理时间的延长,ROS 和Cd 2+在细胞中大量积累。而在镉胁迫的初期,会观察 到自噬的发生及PR 基因表达的变化。说明植物受到外界Cd 2+作用的初期,会通过自噬及增强 PR 基因表达来抵抗外界胁迫。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植物细胞内累积了大量的ROS 和Cd 2+, 当植物不足以通过自噬途径抵抗胁迫时,就会导致生长受阻,最终对光合系统造成损伤。 关键词:镉;活性氧;自噬;叶绿素荧光;流式细胞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5,Q947 DOI :10.3724/SP.J.1260.2011.00676 引言 近年来,工业、矿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重金属被释放到环境中,镉(Cd )即是其中之 一。大量研究表明,镉是环境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源,是对植物毒性最强的元素之一。镉 毒害同其它逆境一样,主要伤害机制之一是影响植物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ROS )和自由基的代谢平衡,引起ROS 和自由基的积累,产生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植物 的中毒甚至死亡[1]。植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和过氧化氧 酶(catalase ,CAT )等保护酶对ROS 及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决定其逆境抗性的重要因素 之一[2]。镉胁迫成为各种生物面临的一种新挑战。植物和藻类细胞虽然可以耐受一定量的镉 胁迫[3],但过量的镉会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植物体的生理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氮代 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8月第27卷第8期:ACTA BIOPHYSICA SINICA Vol.27No.8Aug.2011:676-686 676-686 676

气相色谱法分离苯和甲苯

气相色谱法分离苯和甲苯 姓名:曲连发学号:2011302110074 院系:动科动医学院 一.实验内容 1.熟悉气相色谱仪的构造; 2.了解HP-6890N型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3.进行苯和甲苯的气相色谱分析,并通过保留时间对组分定性。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气相色谱仪的主要构造,掌握基本使用方法,了解氢火焰例子化监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利用保留时间对物质定性的方法; 2.掌握归一化法的原理以及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外标法和外标工作曲线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1.气路系统 由载气源、载气压力盒流速控制装置、载气压力盒流速显示三部分组成。 黑色外表的高压钢瓶内装氮气,作为载气; 绿色外表的高压钢瓶内装氢气、氧气,作为燃气。 转子流量计显示的是柱前流速,不能反映色谱柱内真实的流速。 2.进样系统 进样器:分为手动进样针和自动进样器。 气化室:“20℃法”即其内温度要高于样品沸点的20℃。 3.分离系统 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现在多用弹性石英的毛细管柱,其渗透性大,速度快,柱效高。

4.检测系统 热导池检测器:通用型、浓度型;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通用型、质量型; 氮-磷检测器:选择型、质量型; 电子俘获检测器:选择型、质量型、 5.记录和数据处理 6.温度控制系统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试样中的各组分在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反复进行分配,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使其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各组分按一定次序流出色谱柱。 四.色谱条件 仪器型号:Agilent 6890 N型气相色谱仪; 色谱柱: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x0.32mmx0.5μm); 检测器: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检测器温度:250℃; 进样口温度:200℃; 标温:程序升温60℃(5min)5℃/min 100℃(6min)10℃/min 150℃ (4min) 五.实验步骤 1.讲解HP-6890N型气相色谱仪的六大主要部件和各部件用途; 2.打开各气源,并打开HP-6890N型气相色谱仪和工作站; 3.设定分离甲苯和苯的气相色谱条件,包括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柱温度、各种气体的流量比例、进样的分流比等; 4.待一起达到设定条件状态后,用微量注射器分别进1μL苯和甲苯样品,经检测器检测并经记录仪响应会出色谱图,从图中得出苯和甲苯的保留时间t1和t2;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转化方法整理

溶液配制 1、纤维素酶解液:

2、PEG4000溶液(一次配置可以保存五天,但是最好现用现配,每个样品需100μl PEG4000溶液,可根据实验样品量调整溶液配置总量)

3、W5 溶液 4、MM G溶液

5、WI溶液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转化方法整理 一、土培室播种种植的拟南芥。 二、生长良好情况下在未开花前用于取材叶片制备原生质体。 三、剪取中部生长良好的叶片用刀片切成0.5 -1 mm宽的叶条。 四、将切好叶条掷入预先配置好的酶解液中(每5-10 ml酶解液大约需10-20片叶子)。并用镊子帮助使叶子完全浸入酶解液。

五、用真空泵于黑暗中抽30分钟。(此时可配制PEG4000溶液,200和1000 ul 枪头去尖使操作时吸打缓和。) 六、在室温中无须摇动继续黑暗条件下酶解至少3个小时。当酶解液变绿时轻轻摇晃培养皿促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此时预冷一定量W5溶液) 七、显微镜下检查溶液中的原生质体,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大小大约30-50 um。 八、在过滤除去未溶解的叶片前用等量的W5溶液稀释含有原生质体的酶液。 九、先用W5溶液润湿35-75 um的尼龙膜或60-100目筛子,然后用它过滤含有原生质体的酶解液。 十、用30毫升的圆底离心管100g,1-2分钟离心沉淀原生质体。尽量去除上清然后用10ml 冰上预冷的W5溶液轻柔重悬原生质体。 十一、在冰上静至原生质体30分钟。 以下操作在室温23℃下进行

十二、100g离心八至十分钟使原生质体沉淀在管底。在不碰触原生质体沉淀的情况下尽量去除W5溶液。然后用适量MMG溶液(1m)重悬原生质体,使之最终浓度在2X105个/ml。 十三、加入10 ul DNA(10-20微克约5-10kb的质粒DNA)至2ml离心管中。 十四、加入100 ul原生质体(2x104个),轻柔混合。 十五、加入110 ul PEG溶液,轻柔拍打离心管完全混合(每次大约可以转化6-10个样品)。 十六、诱导转化混合物5-15分钟(转化时间视实验情况而定,要表达量更高也许需要更高转化时间)。 十七、室温下用400-440 ul W5溶液稀释转化混合液,然后轻柔颠倒摇动离心管使之混合完好以终止转化反应。 十八、室温下用台式离心机100g离心2分钟然后去除上清。再加入1ml W5溶液悬浮清洗一次,100g离心两分钟去上清。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提取和转化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提取和转化 (1)取4周后抽薹前的叶片,切成1mm宽的长条,置于甘露醇溶液(称1.82g D-甘露醇于 20ml双蒸水中);共需叶片约90片; (2)将步骤1中细条捞出,置于酶解液中;避光,23℃,40-50rpm摇床上酶解3小时; (3)酶解液过100-200目的筛子,收集滤液,置于15ml离心管中,均分为两管;于4℃, 60g,离心15min; (4)原生质体用冰冷W5溶液轻柔洗涤,每管4ml;4℃,100g,离心1min; (5)弃上清,沉淀用冰冷的W5溶液轻柔悬浮,每管4ml;冰上放置30min; (6)23℃,100 g离心1min;弃上清,每管沉淀用0.5ml MaMg重悬; 以下操作均在23℃下进行: (7)取约10-20ug 质粒于1.5ml EP管中,加100ul 步骤6中的原生质体;用200ul 枪头(剪 去前端)轻柔混匀; (8)加入110ul PEG/Ca 溶液,轻柔混匀;放置20-30min; (9)加入0.44ml W5 溶液,来回颠倒混匀;23℃,100 g,1min,brake 设为4-5; (10)弃上清,加100ul W5,混匀;加900ul W5,混匀; (11)上述混合液体置于六孔板内,23℃,避光,孵育6-18小时。 (1)酶解液: cellulose R10 15% Macerozyme R10 0.3% Mannitol 1.09g KCl 0.3M MES 0.3M 调节pH值到5.7,55℃加热10min,冷却到室温再加入下列溶液 CaCl20.15M β-巯基乙醇0.75mM (2)PEG溶液(40%,v/v) PEG4000 1g 0.8M Mannitol 0.625ml 1M CaCl2 0.25m (3)W5溶液

气相色谱的分离基本原理word精品

、气相色谱的分离基本原理是什么?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和解吸能力,或不同的吸附和 脱附能力或其他亲和性能作用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样品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 次受到各种作用力的作用,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 二、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基本部件包括5个组成部分。气路系统;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4.检测系统;5.记录系统。 简述气相色谱法的特点?、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快速; 、应用广泛。 三、什么叫保留时间? 从进样开始至每个组分流出曲线达极大值所需的时间,可作为色谱峰位置的标志,此时间称 为保留时间,用t表示。 四、什么是色谱图? 进样后色谱柱流出物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时间或载气流出气体积的叫曲线 图称为色谱图。 五、什么是色谱峰?峰面积? 1色谱柱流出组分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微分曲线称为色谱峰。、出峰到峰回到基线所包围的面积,称为峰面积。 六、怎样测定载气流速? 高档色谱仪上均安装有自动测试装置,无自动测试装置可用皂膜流量计测, 将皂膜流量计连接在测检测出口(也可将色谱柱与检测器断开皂膜流量计测接在色谱柱一端),测试每分钟的流速。测完后色谱升温压力表指示会升高,原因是温度升高色谱柱对气体的阻力增加,不要把压力调下来,当色谱温度升高稳流指示不会改变。测试载气流速在室温下测试。 七、怎样控制载气流速? 载气流速的控制主要靠气路上高压钢瓶上的减压阀减压,然后经仪器的稳压阀稳压,再经稳 流阀以达到控制载气流量稳定,减压阀给出的压力要高出稳压后的压力。非程序升温色谱一 般没有稳流阀,只靠稳压阀控制流速。 八、气相色谱分析怎样测其线速度? 1 一般测定线速度实际上是测定色谱柱的死时间;、甲烷作为不滞留物,测定甲烷的保 留时间(TCD检测器以空气峰),、用色谱柱的长度除以甲烷的保留时间得到色谱柱的平均线速度。 九、气相色谱分析中如何选择载气流速的最佳操作条件? 在色谱分析中,选择好最佳的载气流速可获得塔板高度的最小值。因此,从速率理论关于峰 形扩张公式可求出最佳流速值。通常色谱柱内径4mm,可用流速为30ml/mi n 十、气相色谱分析中如何选择载气的最佳操作条件? 1载气的性质对柱效和分析时间有影响;、用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载气时,最佳流速和最

拟南芥转化 浸花法

拟南芥转化—浸花法 实验步骤: 关键记录: a浸染的最好阶段是一个花盆里有20-30个花絮以及一些成熟的果夹,这些果夹浸染之前需要剪掉。 b/颠倒植株将植株浸入农杆菌细胞悬浮液10s。 c.塑料膜包裹保持黑暗高湿度16-24h。一周后可再次侵入农杆菌细胞悬浮液浸染。

d.移去塑料膜,让植株在温室中生长一个月。 e.干燥成熟的果夹用小袋套住。 f.筛选主要转基因植株在筛选培养基上。

说明: 如果转化实验要延迟或者构建没有准备好又或者想要植株有很多的花序,可以剪掉植株第一次的抽苔,使其长出更多的分支和花序,在剪去第一个抽苔的6-8天后,开始农杆菌悬浮液浸染。 如果希望增强营养来支持转化的细胞,同时又减少野生型种子(即增加转化效率)以及减少筛选主要转基因植株期间真菌病害。去掉用于转化植株上的果夹。 具体步骤: 1.已转化的农杆菌在含抗生素筛选培养基上长出单克隆,对鉴定后确定转化成功的单克隆于5ml液体YEP培养基(含抗生素)28℃活化培养16h。 2.取适量(1:50)活化培养的菌液于50ml液体YEP培养基(含抗生素)中28℃扩大培养6h。 注意:在此要鉴定是否为正确的转化农杆菌,酶切、PCR均可。确认后,为了下次转化浸染,可以在这一步将农杆菌甘油管-70℃保存或者将菌液密封保存于4℃,高达1个月。 3.将20ml农杆菌细胞悬浮液于4000g、10min室温离心,加入1倍体积的10mM MgCl2,5%蔗糖溶液(即100ml H2O中加MgCl2·6H2O 0.202g,蔗糖 5g)。 浸染前加表面活性剂使其终浓度为0.02%(20ml加4uL)。混匀,转移至50ml离心管。 注意:表面活性剂浓度过高有毒害。为了产生含两种独立载体的转化植株,我们要用两种农杆菌细胞,各含有一种载体,分别加入30mL 10mM MgCl2,5%蔗糖溶液,浸染前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将它们混合在一个大烧杯里。在双转化试验中我们至少要用48株植株。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浸染植株。 小心:戴手套及口罩防止表面活性剂的毒害。 4.浸染时将农杆菌悬浮液倒满50mL离心管的小盖子,将拟南芥横放使花序浸入小盖子中的悬浮液10s,轻微晃动小盖,20ml农杆菌悬浮液至少有效用于转化30株拟南芥, 150个花序以上,这一步骤要保证能在植株上看到菌液。 注意:确定所有花盆都已浸染,有时很有必要浸染整个植株确保浸染更短更多的花芽。将过多的农杆菌液移除也很重要。否则长时间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转化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转化操作流程 主要试剂 1. 纤维素酶解液: 试剂 15ml酶液体系 1.1-1.5﹪Cellulase R10 (YaKult Honsha)0.225g干粉 2.0.2-0.4﹪Mecerozyme R10 (YaKult Honsha)0.045g干粉 3.0.4M mannitol1.09g干粉 4.20mM KCl1 ml 0.3 M KCl母液 5.20mM MES,pH5.7,1 ml 0.3 M MES,pH5.7母液 6.加入10ml 水 7.55℃水浴加热10分钟(钝化酶,提高酶的可溶性),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以下试剂8.10mM CaCl,1 ml 0.15M CaCl2 9.5 mM β-Mercaptoethanol(可选用)1ml 75mM β-Mercaptoethanol母液(Sigma A-6793) 10.0.1﹪BSA,1 ml 1.5﹪BSA(4℃保存) 11.用0.45μm滤膜过滤后使用,酶液是淡棕色的澄清溶液。 2. PEG溶液(40%, v/v)(一次配置可以保存五天,但是最好现用现配,每个样品需100ul PEG4000溶液,可根据实验样品量调整溶液配置总量) PEG4000( Fluka, #81240)……………1g………………………………….4g 水…………………………………………………0.75ml…………………………..3g 0.8 M Mannitol…………………………..0.625ml…………………………2.5ml 1 M CaCl2或Ca(NO3)2………………..0.25ml………………………….1ml 约1.2ml 3. W5 溶液(1000ml) 154mM NaCl, NaCl9g 125mM CaCl2, CaCl2.H2O18.4g 5mM KCl, KCl0.37g 2mM MES(PH 5.7),MES0.39g pH to 5.8 with KOH,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室温保存。 4. MMG溶液 MaMg溶液(500ml) 15mM MgCl2,MgCl0.71g 4 mM MES(PH5.7)MES0.39g 0.4 M mannitol,Mannitol36.5g 用KOH调pH 5.7,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室温保存。 5. WI溶液 WI(200ml) 0.5M mannitol,mannitol18.217g 4mM MES,pH5.7,MES0.156g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醇中少量甲醇含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外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3. 了解气相色谱法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学习气相色谱法测定甲醇含量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丁醇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甲醇产生。甲醇是无色透明的具有高度挥发性的液体,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甲醇在人体内氧化为甲醛、甲酸,具有很强的毒性,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视神经损害严重,人食入 5 g 就会出现严重中毒,超过 12. 5 g 就可能导致死亡,在白酒的发酵过程中,难以将甲醇和乙醇完全分离,因此国家对白酒中甲醇含量做出严格规定。根据国家标准(GB10343-89),食用酒精中甲醇含量应低于0.1g?L-1(优级)或0.6 g?L-1(普通级)。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快速而灵敏的分离分析技术,具有极强的分离效能。一个混合物样品定量引入合适的色谱系统后,样品被气化后,在流动相携带下进入色谱柱,样品中各组分由于各自的性质不同,在柱内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导致在柱内的迁移速度不同,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先后离开色谱柱得到分离。分离后的组分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物质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给记录仪或显示器,得到色谱图。利用保留值可定性,利用峰高或峰面积可定量。 外标法是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用纯组分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准确进样,根据色谱图中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对组分含量作标准曲线。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依据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相应含量。利用气相色谱可分离、检测丁醇中的甲醇含量,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的制备: 1、选取3-4周长势良好的植株的展开叶片(通常选取第5~7片真叶)。 2、用新的锋利的刀子从叶片的中部切0.5-1 mm叶条,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每克新鲜叶片中大约含有107个原生质体(大约100-150个叶条在5-10 ml酶溶液中消化)。对于常规实验,10-20个叶条消化在5-10 ml酶溶液中将得到0.5-1×106个原生质体,足够25-100个样品使用。 3、快速而温柔的转移叶条到准备好的酶溶液中(10-20叶条在5-10 ml酶液中),用平头镊子将叶条完全淹没。 4、用真空泵将叶条在黑暗中真空30 min。 5、室温下在黑暗中至少消化3 h(继续消化,不要摇晃)。经过轻微转动后酶溶液应该变成绿色,这表明原生质体已经被释放。 6、用显微镜检查原生质体的释放(拟南芥叶肉的原生质体的大小大约为30-50μm)。 7、用等体积的W5溶液稀释酶溶液,通过过滤去除没有消化的叶片组织。 8、用水洗去75 μm尼龙过滤器中的酒精(通常浸泡在95%乙醇中)并去除过量的水,用W5溶液润洗过滤器后过滤原生质体。 9、将原生质体溶液转移到30 mL圆底离心管中,100×g离心5 min,尽可能的去除上清液。 10、用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每2×105个原生质体加入1 mL W5溶液,在冰,上静置30 min。 11、室温下沉降原生质体15 min,去除W5溶液,每2×105个原生质体加入1 mL MMG溶液重悬浮。 12、在2 mL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0 mL DNA(5-10 kb的质粒DNA 10-20 mg)和100 mL原生质体(2×104个原生质体细胞),轻轻混匀。 13、加入110 mL PEG溶液,轻弹试管完全混匀。 14、室温下孵育转染混合物15 min(反应5 min足够)。 15、室温下,用400-440 mL W5溶液稀释转染混合物,轻轻摇动或倒置离心管混匀来停止转染过程。 16、室温下,100×g离心2 min,去除上清液。 17、在六孔板中,每孔用1 mL WI溶液重悬浮原生质体。 18、室温下(20-25℃)孵育原生质体一段时间。 19、重悬浮,通过100×g离心2 min收获原生质体。 20、去除上清液并观察GFP成像。

PEG介导法制备拟南芥原生质体及瞬时表达方法

采用PEG介导拟南芥叶片原生质体瞬时表达法。具体方法如下: 1)在MS培养基上用无菌牙签点种拟南芥种子,萌发后待根长至1-3厘米(2周左右),移栽到营养土:蛭石为1:1的培养土中,置于培养箱,温度22℃,光照16h,湿度70%,培养2-3周; 2)配制酶解液,选10ml酶解体系,置于90mm培养皿中; 3)在长势良好且未抽薹的拟南芥植株上选取鲜嫩叶片10-15片,用洁净的手术刀在培养皿的盖子上将叶片切成1mm宽的细条; 4)将切好的细条均匀铺在含酶解液的培养皿中,可以一边切一边从植株上取; 5)将酶解液和细叶条真空抽滤30 min; 6)将培养皿取出,静置在黑暗中,23℃,酶解3小时; 7)酶解液过100-200目的筛子,将过滤后的绿色混合物置于2.0 ml离心管中,常温,100 g离心1 min; 8)弃上清,沉淀用冰冷的W5溶液轻柔洗涤,4℃,100 g,离心1min; 9)弃上清,沉淀用冰冷的W5溶液轻柔洗涤,冰上放置30min; 10)23℃,100 g,离心1min,弃上清,每管沉淀用0.5ml MaMg重悬(本步骤及以下操作均在23℃); 11)取约10-20ug质粒于2.0 ml EP管中,加100ul 制备好的原生质体,用剪去前端的200ul 枪头轻柔混匀; 12)加入110ul PEG/Ca溶液,轻柔混匀,23℃静置5-30min; 13)加入800 ul W5 溶液,轻柔的颠倒混匀,23℃,100 g,离心1min; 14)弃上清,加100ul W5,混匀,再次再加100ul W5,混匀; 15)上述混合液体置于恒温加热器中,23℃,避光,孵育6-18小时。 16)荧光观察,观察之前轻柔混匀,吸取观察物所用的枪头必须剪去前端。

气相色谱分离的条件选择word精品

气相色谱分离的条件选择 一?载气及流速 1.载气对柱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 D m(g)上,它与载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同一组分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中有 较小的D m(g)。 (1 )涡流扩散项与载气流速无关; (2)当载气流速u小时,分子扩散项对柱效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可使组分的扩散系数D m(g)较小,从而减小分子扩散的影响,提高柱效; (3)当载气流速u较大时,传质阻力项对柱效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因此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气体,如H2、He作载气可以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2.流速(u)对柱效的影响:从速率方程可知,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成反 比,传质阻力项与流速成正比,所以要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柱效最高,必有一最佳流速。对于选定的色谱柱,在不同载气流速下测定塔板高度,作H-u图。 由图可见,曲线上的最低点,塔板高度最小,柱效最高。该点所对应均流速即为最佳载气流速。在实际分析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选用的载气流速稍高于最佳流速。 图1 H-u曲线 二.固定液的配比又称为液担比。

从速率方程式可知,固定液的配比主要影响C s U,降低d f,可使C s U减小从而提高柱效。但固定液用量太少,易存在活性中心,致使峰形拖尾;且会引起柱容量下降,进样量减少。在填充柱色谱中,液担比一般为 5 %?25 %。 三.柱温的选择重要操作参数,主要影响来自于K、k、D m(g) 、D s(l) ;从而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柱温与R和t密切相关。提高t,可以改善Cu, 有利于提高R,缩短t。但是提高柱温又会增加B/u导致R降低,5 变小。但降低t 又会使分析时间增长。 在实际分析中应兼顾这几方面因素, 选择原则是在难分离物质对能得到良好的 分离, 分析时间适宜且峰形不托尾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同时,选用的柱温不能高于色谱柱中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通常低20-50 C)。对于沸程宽的多组分混合物可采用程序升温法”可 以使混合物中低沸点和高沸点的组分都能获得良好的分离。 四.气化温度的选择 气化温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待测试样的挥发性、沸点范围。稳定性等因素。气化温度一般选在组分的沸点或稍高于其沸点, 以保证试样完全气化。对 于热稳定性较差的试样,气化温度不能过高,以防试样分解。 五.色谱柱长和内径的选择 能使待测组分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 尽可能使用较短的色谱柱。一般常用的填充柱为I?3m。填充色谱柱内径为3?4mm。 六.进样时间和进样量的选择 1.进样迅速(塞子状) ——防止色谱峰扩张; 2.进样量要适当:在检测器灵敏度允许下,尽可能少的进样量:液体样0.1 ?10uI,气体试样为0.1?10ml

原生质体转化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 制备酶解液10 ml 1.取幼嫩拟南芥叶片,使用新的单面刀片将叶片切为0.5 mm-1 mm大小。 (用胶带把下表皮沾掉,效果更好。放一小培养皿里面降解) 2.材料侵入10 ml酶解液中,暗培养2 h-2.5 h,至原生质体完全从叶片上解离下来。 3.酶解结束后轻轻晃动溶液,镜检酶解结果。 4.使用200目不锈钢网筛过滤原生质体至新离心管中10ml。(冰上) 5.100×g,4℃,离心2 min,收集原生质体。 6.重悬原生质体于等体积预冷的W5液体培养基中,100×g离心2 min,收集原生质体,(重复三次)。(重悬时,先加入少些W5轻轻悬起原生质体,随后再轻轻加入剩W5) 7.重悬原生质体于等体积预冷的W5液体培养基中,冰浴30 min。 8.100×g离心2 min,收集原生质体,重悬原生质体于1/10体积Mamg中。(看细胞浓度而定) 9.取少量重悬原生质体镜检,其余用于转化或4℃保存一周内使用。 2.2.8 原生质体转化 1.在2 ml离心管中一次加入10 μl质粒DNA(10-20 μl,大小在5 Kb之内),100 μl原生质体,充分混匀后加入110 μl PEG4000溶液。(3=1+2) 2.上述混合物室温放置10-30 min。 3.反应结束后加入440 μl W5液体培养基,充分混匀。 4.100×g离心2 min,收集原生质体,移除上清。 5.加入500 μl W5溶液培养基,100×g离心2 min,收集原生质体,(重复一次,可以重复两次)。 6.重悬原生质体于1 ml W5液体培养基中,在细胞培养板中,24℃黑暗培养。7.取黑暗培养18 h后的原生质体,加入荧光素底物,使用CCD照相成像保存。

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

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 1 种植或者移栽拟南芥之前都需要提前一天泡土,泡土过程中要加足量的水。营养土和蛭石1:1比例混合。 2 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种植野生型拟南芥:一种是直接在大钵子里种八、九颗,小钵子里种四、五颗,等它稍微长大以后去掉长势不好的或者不能成活的,大钵子保留四颗,小钵子保留两颗,这种方法不用移栽;另一种是现在大钵子里种上几十颗(小钵子里相应的减少),等它们长成小苗后移栽(千万不要等它们长大了再移栽,因为这时它们的根会缠绕在一起,很不好移栽,而且还容易伤根),这种方法移栽比较麻烦,但是在移栽过程中能保证你要移栽的每一颗都是长势良好的拟南芥。不管你采取哪种方法,在种下拟南芥后都需要浇水并盖膜,盖膜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水分。注意:移栽拟南芥后还需要盖3到4天的膜,因为刚移栽的苗子比较小。总之盖膜时间自己灵活掌握。 3 转拟南芥一般用GV3101这个农杆菌,在你电转农杆菌,挑取阳性克隆检测后,先用2ml离心管少量摇菌,每管装1ml的LB,分装2管,摇8—10小时(时间灵活掌握,有时候需要摇更长的时间才能浑浊)待浑浊后再转移到500ml三角瓶(按1:100的比例装有200ml的LB)中大量摇菌8—10小时直到浑浊为止(有时候需要摇更长的时间才能浑浊)。浑浊的标准是OD值为0.8,但是现在基本都不测OD值。(在摇菌过程中所用的离心管和LB要灭菌,另外还要注意添加抗生素利福平,最好选用利福平和另外一种到两种抗生素以达到双抗或者三抗的效果,实际上双抗就可以了,理论上可以添加三种抗生素,一种是利福平,GV3101农杆菌本身就是抗利福平的;另一种是农杆菌自身所携带的协助Ti质粒载体上的基因所抗的抗生素;还有一种就是T-DNA区内基因所对应的抗生素),接下来就是离心富集农杆菌(用离心瓶或者是50ml的大离心管,这个时候离心瓶或者50ml大离心管可以灭菌也可以不灭菌),然后用100ml的5﹪的蔗糖悬浮,蔗糖溶液中加入20微升表明活性剂,也就是浓度0.02%(此时的蔗糖溶液就不用灭菌了,因为以后的侵染也不在超净工作台操作)。要转的每个基因的每个载体都是先2ml少量摇菌,然后按1:100的比例200ml大量摇菌。 4 在拟南芥初次开花时将花蕾剪掉,可以促进侧枝更多的花枝的增生。适合转化植株的花卉并没有成熟,也没有产生已受精的角果。在用花序侵染法转拟南芥之前,先用剪刀剪去已经长成的角果(因为这些角果将来结的种子肯定是非转基因的,如果不剪掉的话会降低阳性率,本身阳性率已经很低了,再降低就更不爽了),把100ml的5﹪的蔗糖悬浮的菌液倒入大皿内,然后把拟南芥的花序浸入进去侵

原生质体的制备

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实验 每次做大反应(用于CO-IP)最多做8管,每管需3 ml 原生质体溶液,浓度为106 ,10 ml 酶液需要40片叶子。小反应用于用于做蛋白定位,每管需200 μl 原生质体溶液 叶片的选取:,取刚刚完全展开,叶面光滑,非凹凸不平的,最上面最中间的叶片,依次向下选取,取瘦长的,叶缘尖锐的叶片为佳。每四棵苗取8-10片叶子。 1.打开水浴锅,TM=55o C 2. 配40 ml酶解液(8种试剂) Cellulose R10 0.6 g 不要粘在管壁上 Macrozyme R10 0.16 g Mannitol(4 o C) 20 ml KCl 0.4 ml MES 4 ml 55 o C,10 min(严格,前边摇2-3次,待管壁不再粘有酶,溶液澄清就不用摇) 待酶液自然降至室温,加入0.4 mL CaCl2 母液以及15.2 mL DDW ,0.04 g BSA,放置于3.将0.4 M mannitol 滴至一次性培养皿上,将叶片切成细丝,一刀一刀断开切,忌来回蹭。4.23 o C酶解2 h (或3 h,放置时间较长的酶液),40 rpm。收获前75 rpm,摇1 min。5.配PEG 100 ml用Mannitol(4 o C) PEG 4000 40 g DDW 30 ml Mannitol 25 ml CaCl2 10 ml 6.提前将BD 50 ml 离心管置于冰上,尼龙膜过滤收集原生质体,100 g,3min,23 o C,升速3,降速3离心 7.用5 ml 大枪头吸除酶液,原生质体多则把酶液吸净,少则留一点酶液,加入W5 10-20 ml (依量而定)洗涤。100 g,3min,23 o C,升速3,降速3离心 8.吸去上清,再加入W5 20 ml,轻摇离心管重悬原生质体。100 g,3min,23 o C,升速3,降速3离心。 9.加入3-9 ml Mmg重悬,使原生质体浓度达到106,冰上放置。 10.取50 ml离心管(大反应),每管加入120 μg 质粒/每一种,然后用枪吸打混匀,阴性对照加一种质粒,然后用水补齐使总体积一致,然后用枪吸打混匀。冰上放置。 11.50 ml离心管中加入3 ml 原生质体溶液,沿管壁缓慢加入,充分摇匀。 12.每次室温摇匀后随即每50 ml离心管加入3 ml PEG溶液,轻柔颠倒混匀,不要有PEG 溶液一点一点,而应是充分均匀的溶液。加完PEG后每管室温放置6 min。(PEG刚加入时要分层,否则转化效率不好)。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片钳技术运用微玻管电极(膜片电极或膜片吸管)接触细胞膜,以千兆欧姆[gigaohm seal,1010欧姆(GΩ)]以上的阻抗使之对接,使与电极尖开口处相接的细胞膜小片区域(膜片)与其周围在电学上分隔,在此基础上固定电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pA 级)进行检测记录。 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Intro: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和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是通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进行的。1976年,德国的两位细胞生物学家埃尔温. 内尔(Erwin Neher)和贝尔特. 萨克曼(Bert Sakmann)建立了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或多数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成为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这一技术使对细胞电活动的研究精度提高到1pA的电流分辨率,1μm的空间分辨率和10μs的时间分辨率水平,是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与基因克隆技术(Gene Cloning)并驾齐驱,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为此,1991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授予了这两位学者,以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这一能精确描述细胞通道特征的实验方法在问世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在生物学研究领域显示出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片钳技术运用微玻管电极(膜片电极或膜片吸管)接触细胞膜,以千兆欧姆[gigaohm seal,1010欧姆(GΩ)]以上的阻抗使之对接,使与电极尖开口处相接的细胞膜小片区域(膜片)与其周围在电学上分隔,在此基础上固定电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pA级)进行检测记录。(如图1) 图1 膜片钳技术原理图 Rs是与膜片阻扰相串联的局部串联电阻(或称入路阻扰),Rseal是封接阻抗。Rs通常为1-5MΩ,若Rseal高达10GΩ以上时成为Ip/I=Rseal/(Rs+Rseal)-1,此Ip可作为在I-V转换器(点线)内的高阻扰反馈电阻(Rf)的电压下降而被检出。实际上这时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中包括着膜电阻成分,这部分将在通过第二级场管效应运算放大器(A2)时被减掉。 用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图1-A1)构成的I-V转换器[converter,即膜片钳放大器的前级探头(Head stage)]是整个测量回路的核心部分。在场效应运算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子为等电位。向正输入端子施加指令电位(Command Voltage,V CMD)时,由于短路负端子和膜片都可等电位地达到钳制的目的,当膜片微电极尖端与膜片之间形成10 GΩ以上封接时,其间的分流电流达到最小,横跨膜片的电流(I)可全部作为来自膜片电极的记录电流(Ip)而被测量出来。(如图1) 二. 膜片钳技术的各种模式 图2是表示膜片钳技术各种模式(mode)的示意图。首先建立的单通道记录法(Single Channel Recording)是细胞吸附模式(Cell-attached Mode),其后又建立了膜内面向外(Inside-out)和膜外面向外(Outside-out)的模式。后来又

手动质粒大提及原生质体提取

大提质粒 1.单菌落接种到5 ml含抗生素的LB培养液中(试管体积应比培养液至少大4倍;试管不应盖得太紧;转速应很剧烈)。 2.当OD600=0.6时倒入含抗生素的250 ml LB培养液,37℃300 r/min培养约14-18 h。 3. 4,000 rpm, 10 min, 4℃收集细胞。 4.去上清,加solution I 8 ml,涡旋振荡重悬(4℃)至溶液均匀无块状菌团。 5.每管加入solution II 16 ml 轻柔上下颠倒20下彻底混匀,置冰上5 min(时间不可过长)。6.每管加入solution III 8 ml (4℃),立即轻柔地上下颠倒,彻底混匀,使沉淀均匀混于溶液中,呈现絮状而非团状,冰上放置10min。 7.平衡后,4℃,12,000 rpm, 20 min。 8.将上清经两层神奇滤布(DDW润洗)过滤至新50 ml 离心管中(约30 ml)加入0.6V (约18ml)异丙醇,上下颠倒充分混匀,室温,30 min。 9.平衡后,室温,12,000 rpm, 20 min。 10.小心弃上清,离心管敞开盖,倒置以去残余上清。室温下70%乙醇涮洗管底及管壁,倒掉乙醇,倒置去净乙醇,待挥发无味后(不要太干燥)加入总量4.2 ml DDW【or 6.2 ml】。11.转入15ml瘦型离心管中,加入CsCl 6 g 【or 8 g】(终浓度1g/ml),EB 120μl 【or 160μl】(母液浓度10 mg/ml)。 12.缓慢加入超速离心管6 ml【or 8 ml】,管内要装满,不能有气泡,精确配平(精确值0.01g)。13.超速离心60,000rpm(~250,000 g),16 h,20℃。升速调至次最快,降速调至no brake。14.收集闭环条带:用10ml注射器针头在离心管顶端扎一个小孔;将10ml的一次性注射针器针头斜面向上插入闭合环下方约1cm处,针头的斜面开口正好位于较低的DNA区带(闭环质粒DNA)下方;缓慢吸出质粒DNA,小心不要搅动上方粘稠的染色体DNA区带。15. 取等体积SSc饱和异戊醇上层加入离心管,反复上下颠倒混匀,静置5-10min,吸除上层含有EB的有机相,重复10次左右,直至溶液不含红色EB。最后一次抽提可静置60-90 min 【通风橱中操作】。 16.吸300μl质粒溶液入进口Ep管,加入1.2 ml (4V) 70% 乙醇颠倒混匀,沉淀质粒,室温,>30 min。 17.小离心机,13,000 rpm,15 min,室温。 18.加入600μl,70% 乙醇洗一次,13,000 rpm,3 min,室温。倒掉酒精,甩一下,用枪吸除剩余液体,放置5 min,呈半透明状,加DDW 200μl(依量而定)溶解。 19.稀释10倍或100倍,取2μl NANODrop测定浓度,再取500ng跑电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