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学习目标】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

【学习诊断】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学习过程】

普读求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是的发明,和的广泛应用。

2、时,发明活字印刷术。15世纪,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年。(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由人传到欧洲。

2、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

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和。

合作探究: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今天印刷业的特点?

【效果检测】

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暑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5.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

A.唐朝B.五代C.宋朝 D.隋朝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D.11、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知者加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乍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马克思

材料2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鲁迅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现象?

(3)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自主建网】

【因人作业】

七年级(历史)指导自学书(总第16课时)

【课题】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课型】新授课编制:授课时间:2012.3.26

【学习目标】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包括《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技术发成就等。

【学习诊断】1.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影响最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约()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2.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A、日本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

3、元朝的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是谁主持开凿的()

A、沈括

B、郭守敬

C、毕昇

D、隋炀帝

4.下列我国古代科学家中,有哪几位在相同领域内取得了成就?( )

①张衡②贾思勰③孙思邈④沈括⑤郭守敬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学习过程】

1.普读求是:(一)史学成就:《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元曲:由和组成;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四)绘画:宋代绘画,突出体现在、和的创作中;人称“宋画第一”的是;的《》,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元代的画,人称“神品”

(七)书法: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人称宋四家。元朝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2.合作探究

【效果检测】新课堂1—8题

【知者加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2 “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海南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自主建网】

【因人作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准备 《元朝疆域图》《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自主探究: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感知理解 (板书)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北宋疆域图》、《元朝疆域图》 史料研读: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回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教师过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中原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时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等等。元朝建立后,也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史料研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检察事务。 教师补充:中书省:元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是虚衔。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是实际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中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共同处理政事。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总理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职。由枢密副使掌军务,下设同知枢密院事等。枢密院不仅掌理军机且管宫禁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项。但地位低于中书省。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元朝疆域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生回答: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师归纳: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提出问题:元朝在统一全国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以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3.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提问P52“问题思考”元朝的疆域与汉朝唐朝比有哪些拓展?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承袭了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名义上应包括“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导课: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学们能列举出哪些闻名于世的文化成就吗?对,体现在科技方面有令国人自豪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关于造纸术和印刷术前边我们已有所了解,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深入了解宋元文化(一)中涉及到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等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活字印刷术 1、回顾历史: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原因在于它有明显的缺陷?什么缺陷呢? 2、投放材料: 由此可见,随着宋代文化事业的需要,印刷术的改革探索创新已是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字印刷术出现了。 3、观看活字印刷术的视频:从中我们能获得有关活字印刷术的哪些信息? 4、讨论回答一系列投放的问题。 5、投放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现代印刷术。(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与电的时代。) 启示:勇于探索、实践、创新。 (过渡:从以上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执着的探索,才能有所新发现。说到“探索与发现”,经常看电视的同学都知道,中央10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探索·发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栏目的徽标?投放“徽标”。(解释)它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 二、指南针的应用 1、投放司南图片: 看看这个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它产生于战国时期。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磁石指南的特性,磁石就是我们所说的吸铁石,它除了有吸铁的特性外还有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有哪几部分组成?(地盘、磁勺)它发明后,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什么原因呢?(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磁性较弱,加上转动使与地盘的摩擦力较大,指南效果比较差,所以长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直到指南针的发明。) 2、看指南针图片。指南针发明后,开始广泛应用,它的应用情况怎样呢? 3、展示两则指南针的应用材料,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⑴变化: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到了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原因: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海上。 ⑵指南针的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指南针被人们赞誉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过渡:不管是司南、指南针还是罗盘,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是他们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但另一项发明的出现,却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就是火药。) 三、火药的应用 1、投放幻灯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药的发明与“药”有关系,事实上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因爆炸而意外发现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看幻灯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药发明后,曾广泛应用于什么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火药的应用和传播知识。(学生回答幻灯片填空) 3、下面我们做一个动脑筋题:宋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是否有相同之处?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wps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B.37年C.28年D.29年 2.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A.国人饮茶之风盛于唐朝,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B.妇女以穿着男装、幼年缠足、骑马出游为时尚。 C.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 D.长安城里云集边疆各族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留学生。 3.下列制度中,由隋唐开创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4.表示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少数民族是:() A.回纥 B.吐蕃 C.契丹 D.女真 5.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隋亡之鉴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想树立威信 6.唐朝时期农业发达,下列符合史实的有:() ①出现了曲辕犁②创制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创建了四十多处水利工程④出现了翻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有“千佛洞”之称的艺术宝库是:()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大同石窟 8.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设计的: A.李春 B.鲁班 C.李冰 D.鉴真 9.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 ①清晨,去大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 ②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③傍晚,西出金光门,遥观夕阳下的大明宫。 ④上午,去东市选购朝鲜人参。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10.“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这里的“颜公”指的是:() A.欧阳询B.柳公权C.颜真卿 D.赵孟頫 11.“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12.下列哪一项的搭配是错误的?() A.女真—阿骨打—金 B.契丹—阿保机—北宋 C.党项—元昊—西夏 D.蒙古—忽必烈—元 13.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①扬州②杭州③广州④泉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北宋中期,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A.银子 B.交子 C.存折 D.支票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程目标: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⑶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正文部分: 一、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学生准备橡皮泥橡皮檫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二、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二)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观察汉朝的司南模型思考:司南由哪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出示材料分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 针——北宋·朱《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三)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一:初一历史上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2021_2021上学期 郭春荣 2021.9 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4、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 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王素枝 2021.9 篇二: 2021---202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21---202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蔡口集初中黄天鑫 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课,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并指导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学习目标】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 【学习诊断】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学习过程】 普读求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是的发明,和的广泛应用。 2、时,发明活字印刷术。15世纪,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年。(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由人传到欧洲。 2、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 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和。 合作探究: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今天印刷业的特点? 【效果检测】 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暑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5.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 A.唐朝B.五代C.宋朝 D.隋朝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D.11、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知者加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乍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马克思 材料2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鲁迅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现象? (3)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自主建网】 【因人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

第1课远古人类 一、选择题 1.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B.个人力量小C.不易获取食物D.生产力水平低下 2.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古猿 3.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4.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C.棍棒D.硬质土块 5.(题文)下列图片说明此远古人类() ①掌握了钻孔技术②会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④懂得爱美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我国最早的人类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中国古代的传说 D.中华文明的起源 7.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会使用天然火和学会人工取火分别是什么人(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驱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9.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物 1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顶洞人对美已经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来 源:学科网]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 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 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 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 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 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 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 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 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 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 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 授课时间:22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目标: 1、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与发展: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特点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 (7)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认识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发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7题,题分合计34分) 1.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 A.唐朝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蔡伦 B.郭守敬 C.毕升 D.沈括 3.活字印刷术发明时使用的是 A.木活字 B.陶活字 C.锡活字 D.铜活字 4.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了大约 A.二百年 B.三百年 C.四百年 D.五百年 5.指南针传到欧洲是在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6.我国书籍中有了火药配方的记载是在 A.隋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唐朝末年 D.北宋时期 7.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主持和亲自参加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的科学家是 A.毕升 B.郭守敬 C.张衡 D.沈括 9.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的事迹有 A.写成《梦溪笔谈》 B.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 C.编成《授时历》 D.主持开凿了永济渠 10.对宋元科技不正确的表述有 A.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北宋时创制指南仪器 C.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D.沈括著有《梦溪笔谈》11.北宋时,有一种有利于安排农事的先进的、合理的历法是 A.“夏历”B.“十二气历” C.《授时历》D.公历 12.我国最早的火药武器是 A.火炮 B.火箭 C.火铳 D.抛石机 13.元朝时,将指南针传到欧洲的是 A.阿拉伯人 B. 波斯人 C. 日本人 D.西班牙人

14.主持开凿通惠河的元代著名水利专家是 A.王景 B.李冰 C.杜诗 D.郭守敬 15.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三、填空题(共7题,题分合计14分) 1.北宋的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我国活字印刷的发明比欧洲早约年。 2.早在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3._________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5.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箭、等。 6.北宋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创制的“十二气历”,是当时先进的历法,他所著的 《》一书,记叙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 7.元朝郭守敬编制的《》,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年。 四、材料分析题 (共2题,题分合计17.5分) 1.阅读材料: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一、二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 (2)指南针应用的重要性是什么? (3)指南针在何时经何人之手传入欧洲? 2.阅读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棗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下的最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题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NO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 目标 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设计学法指导二次备课 课前预习【指导阅读】 宋元时期灿烂的文化表现在那些方面? 提出问题,指导学 生通读课本,了解 本节内容。 (学生圈点并 互相交流) (接着让学生 自己用准备好的材 料试着刻活字,亲 自体验活字印刷的 过程。活动结束后, 根据学生自己动手 制作的体验,说说 活字印刷和雕版印 刷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她的文化博大精深,常令现代人扼腕叹息,今天我们让一起去寻访历史,了解灿烂的宋元文化。 (出示课件:灿烂的宋元文化) 【走进教材,了解历史】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板书) (出示课件:毕升的创新发明“新”在哪里?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师:科学是无止境的,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不断有改进和发展。今天印刷业有怎样发展? (老师从网络里找出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印刷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具体数字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2.指南针应用和传播 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船员,驾驶一艘船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塔寺 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细细品味,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空前辽阔疆域的威武雄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图片展示。 元朝疆域图 2.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学生概括元朝民族融合情况。

答案提示: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学生分组讨论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教师提出问题:行省制度的建立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答案提示:(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对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2)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一些边远地区设立行省,如云南行省、辽阳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4.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材料解读。

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历史(下)

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历史(下) 单元目标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是() A、北周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4、隋唐时期创立先拔官吏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科举制 C、策问制 D、推举制 5、体现唐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民族政策 C、物质生活 D、精神生活 6、唐朝时期被拥戴为西北少数民族的共同君主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7、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唐蕃会盟 D、拉萨大昭寺 8、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司马迁 B、玄奘 C、鉴真 D、晁衡 9、在点苍山与唐朝政府会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突厥首领 B、南诏首领 C、吐蕃首领 D、回纥首领 10、下列生产工具是唐朝时期创造的() A、耧车 B、曲辕犁 C、水排 D、翻车 11、唐朝时期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A、杭州 B、苏州 C、南京 D、长安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A、《春秋》 B、《左传》 C、《汉书》 D、《金刚经》 1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坐落在() A、浙江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山西省 15、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唐朝时出现的是()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作者是() A、唐玄宗 B、杜牧 C、杜甫 D、唐太宗 17、以下人物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九年义务教育历史必修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课时:25课学时 授课教师:王霞 授课学校:郑州外国语中学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总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叙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重要时期;知道并掌握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中国历史(史前——南北朝时期)的学习,能够初步识读历史图表,养成左图右书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对课本补充材料的研读,初步理解并学会论从史出,理解历史学习的严谨性和实证性;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起,能够阅读普及型的历史读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1.概述 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备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

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 授课时间:6课时 授课教师:吕银萍、刘继红、李红军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 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课程内容: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讲述:960——1368年(400年历史)。包含三个阶段的历史:1.宋与辽和西夏并立。2.南宋与金对峙。3.元朝大一统局面。这一时期历史主要特点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学习方式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时安排 每一节课为一课时,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程评价: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1)教师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2)学生对一阶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评语或简要的自评报告。 (3)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开展互评,形成简要的评价报告。 (4)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临时组成的协作小组,在合作基础上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