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摘要本文拟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含义及与企业成本核算的区别;存在的问题、意义;一般程序、分类、内容;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应做好的工作;处理好几个关系;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等七个方面来论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问题等。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成本核算

目前事业单位大部分均采用预算会计制度,而且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财政补助,由国家财政来平衡单位预算。由于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也无需承担多少经济责任,所以事业单位大都未进行成本核算,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展开,绩效预算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怎样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的初探,共大家探讨。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含义与企业成本核算的区别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含义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指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的价值总和。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也是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企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区别

1成本核算对象不尽相同。事业单位服务行业居多,生产行业较少;企业单位两者均多。

2会计核算的原则不完全相同。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单位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

3成本核算的科目不尽相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会计科目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等;企业单位主要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

4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尽相同。事业单位一般不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而企业单位则主要采用这几种方法。

5成本核算的具体运用差别较大。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方法相对单一,企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方法方式灵活、多样。

6成本核算在决策中的地位不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在决策中地位远不如企业单位,因为事业单位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来提高经济效益,而企业单位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决策时是最主要参考指标。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问题、意义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不完全。由于单位性质或者是管理者原因并非是所有的事业单位均需进行成本核算,这是由多方面决定的,而这里所指的部分事业单位是指应进行成本核算而

又未进行成本核算。

2部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处于初级阶段,成本核算人员意识淡薄,核算管理模式单一,成本核算归属不规范,成本费用分摊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为因素过多,致使成本核算不实、不准、虚假性盈亏、超前分配或过度分配在一些事业单位存在,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意义

1价值规律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和长远发展,则必须利用价值规律不断进行资源配置,加强管理,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积累社会财富。

2事业单位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需要加强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命运掌握在政府手中,因为他们所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而市场经济时代政府通过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拨款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而其他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已大大减少,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命运掌握在成本手中。

3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合理定编定员,分流富余人员,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少事业单位发展中的瓶颈,让在岗人员劳有所得,安心工作,富余人员自谋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挣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实现了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样不但推动了分配制度改革也促成了人事制度改革,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向着高效、精简、服务方向发展。

4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有利于考核事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当前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考核是通过目标责任制来完成,而目标责任书的制订主要依据成本核算。

5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事业单位一般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达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即既要有利于社会又要有利于单位,则必须通过成本核算来完成。

6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为国家制定收费项目提供参考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基本是宏观指导价,而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价格,事业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和灵活的定价权大大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事业单位也可通过各项成本核算真实的反映成本的多少,为国家宏观指导价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还社会服务项目的一个真实价位,通过相互参考,促进服务和成本的对等性。

三、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分类和内容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审核,确定成本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应支出的成本费用科目的归属。

2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本月成本费用计入本月。按会计有关原则该分摊的分摊,该预提的预提。

3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和归集。通过成本费用的分配和归集,准确计算出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费用。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分类

1按性态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产产品和服务量的增加,则单位成本减少,如折旧、广告费、宣传费、培训费等;变动成本的单位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则随着产品和服务量的增加成本增加,如业务人员工资、水电费、维修费、劳务费等;半变动成本的变化一般与产品及服务量的增减关系没有严格的比例,如电话通讯费等。

2按可控性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在本部门范围内是可以控制的如工资、专用材料支出、招待费等;不可控制成本是本部门无法控制如折旧费等。

3按业务项目支出的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可直接进入成本核算如业务人员工资、水电费、维修费等;间接成本是通过分配进入成本核算,如管理费用等。

4按经济用途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制造成本是在产品制造和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非制造成本是指销售与行政管理方面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保险费等。

5按时间分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事前预算是指开始生产或服务前进行成本预测,制订一个参考标准如物价部门制订的医疗收费项目价格表,药品最高限价等;事中控制是指在工作进行中时时控制成本不能超过限价;事后分析是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成本核算的内容

(三)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

1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福利费用、社会保险费等。

2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专用材料支出、水电费、差旅费、电话通讯费、维修费、宣传费、培训费、期刊资料费、劳务费、交通费、租赁费、广告费、招待费等。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就业补助费、住房公积金、医疗补助、生活补助等。

4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包括建筑物购置费、基础设施建设、大修理、折旧、办公设备购置费等。

5税费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

四、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全成本核算法即让全员积极参与创收,降低成本,节约成本,所有的支出都参照企业准则及制度执行并准确进行核算,具体方法如下:

1严格降低各项成本并进行归集如人员支出、差旅费、水电费、办公费、期刊资料费、劳务费、电话通讯费、税费、招待费等均可按实际发生的原则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可采用年

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存货购进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法等;材料销售可采用一次摊销、五五摊销、分次摊销、平均摊销等;大修理、广告费、租赁费、宣传费、培训费、利息等均可采取预提和待摊费;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可用计划成本法、约当产量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法;投资的收益按期确认;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等均可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等。

2通过成本核算后再进行分析探讨,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优质价廉的服务,既有利于单位增收,又有利于被服务者的实惠。

(二)目标成本管理法即以收定支,并励行节约,并事后进行考核和审核。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根据预算确定收入。收入标准不得超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最高指导价。

2其次对所有的支出项目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中去,间接成本通过分配。支出项目金额不得超过最高限额,否则超出由自已解决。

3再次对收支进行决算,进行总结分析,哪些是做得好的,哪些是还需要改进的,只有不断的总结分析,才能不断的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及效率。

4最后是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审核其执行情况必要时可借处外部力量。目标的考核是促使按目标执行并最大节约,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成本的精益求精。

(三)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的一些方法。如项目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成本控制法等。

五、事业单位降低成本核算的途径及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事业单位降低成本核算的途径

1降低人员支出、实现减员增效。人员支出是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2005年,某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占总成本的33.5%,其中正式职工20人为23.5%,临时工6人为10%。人员支出的比例过高必须严格控制,合理定岗定员,建立严格的临时用工制度,减少临时用工开支,降低管理人员费用开支,实现高效管理,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积极性的调动。

2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部分事业单位一方面向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另一方又不注重流动资产的管理,如货币资金挪用严重把货币资金借给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单位,存货库存过多等问题存在。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成本。

3推行招标采购,降低成本。事业单位的1000元以上资产应积极推行招标采购,降低成本。杜绝采购中的不正之风,真正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现在部分事业单位的采购还由单位负责人说了算或者说采购委员会只是一种形式,他们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从中吃回扣,损公肥私。实行阳光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4合理制订收费项目及价格,严格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巧立名目收费及发放各种补

助,从而提高了成本,把这些都强加给购买者或被服务者,使成本虚高不下,要严格参照相关部门制订的指导价格进行收费,并严格界定成本核算范围。

5绝对降低与相对降低相结合。只有成本绝对的降低才能使成本真正降低和相对成本的降低,绝对成本的降低是关键。2005年某事业单位收入不到100万元,而招待费为3.4万元,这一项就占到支出的4.2%,占收入的3.5%,我们暂且不谈他其他的费用,就这一项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规定标准,但可参照企业相关制度规定业务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以内,招待费按不超过收入净额的0.5%计算,该事业单位一年的招待费我们按业务收入100万元计算为0.5万元,3.4万元已是标准的6.8倍,属严重超标,应该严格控制。因此我们必须从绝对降低和相对降低来降低此项费用。我认为费用的支出应实行论证制度。

6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减轻事业单位负担。事业单位后勤开支占有重要的部分,涉及诸多方面,降低成本大有潜力可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该交给社会去办,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事业单位。如当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代理记账制等就是有益的探索,事业单位花较少的成本就可以做过去同样的事,这也是资源的整合。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重点应做好的工作

1健全各项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单位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都有一个收支标准,可以是历史标准、理想标准等,我们都必须按标准执行,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突破的,并且应对执行后的实际情况作一个汇报总结;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每月、每季、年末进行实地盘存制并对结果进行进行处理;单位内部计划价格制度,单位在进行材料、存货等的购进或销售时可采用计划价格制度并于每月月末进行成本差异分摊;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等。

2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作为管理者首先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观,然后正确去操作,若没有此意识,就谈不上进行成本核算,这也是成本核算的前提。管理者应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培训,来提高成本核算的意识、方法等。

3固定资产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按企业会计准则计提折旧,而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那么固定资产达到报废期限的更新换代怎样处理?收费标准怎么制订?成本能否收回?都是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则必须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和吸取企业相关经验及参照相关法规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方法。

4存货及材料采购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对存货及材料的采购未进行成本核算并不善于管理,出现寅吃卯粮、拆了东墙补西墙,使单位严重恶性循环。只有对存货及材料采购成本进行成本核算,建立正确的补偿机制和良性运行模式,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5销售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未进行销售成本核算,平时及考核时报表上是盈利,而在问题出现时则是问题多多。因此每个月都必须做好销售成本的核算,做到实事求是。

6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和修理费用的摊销。购入无形资产应从购入当月按使用年限进行摊销计入成本;修理费用可采取计提或在两次大修理期间摊销。

六、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处理好的关系

1质量与成本的关系。事业单位不能以降低成本为借口降低服务质量,也不能以降低服务质量为条件来降低成本,必须质量与成本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2数量与成本的关系。要在增加服务项目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努力寻找服务项目与成本消耗的黄金分割点,既使单位受益,也使被服务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3成本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现代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将现代科技用于实践,为人类造福,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也就降低了消耗即成本。如很多治疗癌症药品价格由过去的成千上万元降为现在的数百元或数十元,这些都是科技的作用。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成本在降低。

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多数事业单位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而兼有经济效益而服务于社会,因此该以社会效益为主的事业单位我们决不能反客为主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主次关系必须分清。

5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成本核算是建立在健全的财务管理之上,是财务管理的继续延伸,成本核算搞好了,更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谈成本核算有如空中楼阁。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可以优势互补。

七、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涉及捐赠支出;借款费用;资产减值准备;或有事项;售后租回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交易;合并会计报表等事项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未提及,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2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在计算应纳所得税调整时涉及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赞助、亏损的弥补期限、资本性支出、各项罚金、罚款、滞纳金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执行。

3建议有关部门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本文主要是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成本核算的各方面内容进行论述,以及建议相关部门在新形势下修订《事业会计准则》和《事业会计制度》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主编.中级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1月

2余绪缨蔡淑娥主编,管理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

3贺南轩主编.成本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

4林万祥.曹钟候主编.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4月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4月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 [摘要] 事业单位主要是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它具有与企业不同的特点。事业单位又可分为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内部成本核算,对这部分事业单位的成本进行核算意义重大。进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作法探讨,主要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概念、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分类、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基本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还就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述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决方法的探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差额拨款成本核算探讨 一、事业单位的一般特点简介 事业单位主要是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以投资主体或所有权性质将事业单位划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一般都可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我们在此要对国有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问题进行探讨。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具有以下特点: (一)非盈利性。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以营利为目的。 (二)资金来源多渠道,对资金使用的要求严格。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有国家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提供者提供的资金,在提供资金时一般都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 (三)实行预算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预算不仅是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分配,使用的重要依据,也是单位从社会获得资金的重要标准。会计核算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采取“大收大支,略有结余”的粗放型核算方法。 二、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的重大意义 事业单位的类型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划分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混合型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职能最终体现的是社会效益,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预算资金,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混合型事业单位资金除了财政拨款,还有开展经营性活动的资金,讲求经济利益,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在此研究的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即是指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混合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一)强化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开题报告-事业单位成本核算.docx

《事业单位才成本管理》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在社会生产各个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据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事业单位岗位共220多万个,工作人员约70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技术服务、科学研究、教育、卫生、文化、公共管理等行业。我国事业单位的特点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对社会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社会各领域的正常运作 具有重要支撑意义。由于事业单位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规范化投入,运作和经营长期脱离市场形势之外,对国家依赖惯性强,对产出和投入比的重视程度薄弱,造成部门财政耗费高,效率低下等问题。 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事业单位环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国内市场拥挤和国际同行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的运作模式既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的存在,也无法在优胜劣汰的结局中永操胜券。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的研究,通过成本控制的方式解决资金使用的有效率和规范化,对国有资产的稳定和升值,事业单位向市场化、企业化方向转型,提高市场经济竞争中的竞争力,提高其在市场引导和进化中的标榜作用,推进服务和成本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改善,对减轻财政负担和经济问题的瓶颈,提供有效的认识制度和劳动分配方面的实例依据,促进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效化、便捷化、全面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位资金在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专业等方面的水平上对成本核算和管理改革内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进展 本选题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理论水平的成本管理主要有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法,包括两种管理方法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管理策略。目前我国成本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在研究上仍然处于启蒙水平,部分研究存在严重局限性,忽略了理论分析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综合考察结果。目前国内在成本管理研究方面缺乏充分理论依 1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创新分析x

摘要事业单位因其本身的性质而兼具公共性与服务性,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设立的,因此人们对经济效益并不十分重视,这也就造成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隐患。 然而,成本核算对事业单位的良性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此,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问题,探讨如何真正实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事业单位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责,在国家建设当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社会作用,真正落实好事业单位内部的成本核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事业单位不同于普通的盈利企业,对于事业单位的每一笔收支开销都要严格把控。 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资金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程序约束。 由此,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完善与创新必须要以此为基点,来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 1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含义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 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对于成本核算等成本管理工作都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在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完成各项任务时所产生的费用就称之为事业单位成本。 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则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活动和完成任务 的过程当中对所要消耗的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进行整体的核实和计算。 2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成本核算工作是推动事 业单位传统机制改革转型的关键步骤。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不仅仅可以推动人力资源的高效运转,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由于工作内容分配不均而导致

的人力成本,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人事机构改革,同时也可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让资产发挥更大的效用。 其次,成本核算也可以成为对事业单位做出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因此,相对应的政府部门就要对事业单位进行严格的把控,将成本核算指标作为评定单位工作质量的一项内容。 再次,成本核算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地创新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成本核算方面的提升将进一步带动事业单位整体效率的提升,进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第一,事业单位因其自身法人属 性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大多数来自于政府部门,往往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顾虑。 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就会对工作有所懈怠,久而久之工作效率也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摘要本文拟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含义及与企业成本核算的区别;存在的问题、意义;一般程序、分类、内容;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应做好的工作;处理好几个关系;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等七个方面来论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问题等。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成本核算 目前事业单位大部分均采用预算会计制度,而且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财政补助,由国家财政来平衡单位预算。由于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也无需承担多少经济责任,所以事业单位大都未进行成本核算,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展开,绩效预算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怎样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的初探,共大家探讨。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含义与企业成本核算的区别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含义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指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的价值总和。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也是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企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区别 1成本核算对象不尽相同。事业单位服务行业居多,生产行业较少;企业单位两者均多。 2会计核算的原则不完全相同。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单位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 3成本核算的科目不尽相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会计科目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等;企业单位主要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 4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尽相同。事业单位一般不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而企业单位则主要采用这几种方法。 5成本核算的具体运用差别较大。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方法相对单一,企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方法方式灵活、多样。 6成本核算在决策中的地位不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在决策中地位远不如企业单位,因为事业单位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来提高经济效益,而企业单位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决策时是最主要参考指标。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问题、意义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不完全。由于单位性质或者是管理者原因并非是所有的事业单位均需进行成本核算,这是由多方面决定的,而这里所指的部分事业单位是指应进行成本核算而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思考

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财 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并进一步规范、细化了科目的核算范围,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断完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仍存在某些会计 科目缺失、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频繁的 经济业务往来的需要。因此,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态势,应充 分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从事业单位五大会计要素的角度进一 步健全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对政府相关机构,提供贷 款的各类债权人,以及单位内部管理层和广大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要素 国有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国家资源开展经济业务 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目标也 从完全追求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在这 种转变过程中,原来按照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和预算内外资金设置的 会计科目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会计科目设置中出现 了诸多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日常业务及未来发展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 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 会服务组织。根据财政拨款情况,可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 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 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 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2019)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2019)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 效率,夯实绩效管理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政 府会计准则制度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且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事业单 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成本,是指单位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包括人力资源耗费,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产品等有形资产 的耗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耗费,以及其他耗费。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成本核算,是指单位对实现其职能目标过程中实际发生 的各种耗费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配, 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等,并向有关使用者 提供成本信息的活动。

第五条 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应当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特定成本信息需求。单位的成本信息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成本控制。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完整、准确核算特定成 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揭示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便对影响成本的 各种因素、条件施加影响或管控,将实际 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二)公共服务或产品定价。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准确核算公 共服务或产品的成本,以便为政府定价机构、有关单位制定相关价 格或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绩效评价。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设置与成本相关的绩效 指标并加以准确核算,以便衡量单位整体和内部组织部门运行效率、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政策和项目资金使用效果。 第六条 单位应当以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财务会 计有关明细科目设置和辅助核算应当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第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相关原始记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完善成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等基础工作,

试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试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积极推进,虽然事业单位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成本控制这个微观层面上,尚存在成本居高不下、控制薄弱、效益低下、管理不善等弊端。全文结合当前事业单位实际,就其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为深化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思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 一、前言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或积累资本)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全文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达到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这对于改善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提高我国事业效率和效益,激活事业单位经济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以及供给型财政体制的影响,各项事业基本由政府包办,财政基本是主要或唯一的资金供应者,事业单位成为政府很典型的附属物。事业单位低效运行,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使得事业单位职工缺乏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一方面,

一些事业单位管理者甚至财务人员对于是否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本身也抱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事业单位不同于私企,不必要应对市场竞争,有国家罩着,并不需要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多此一举;另一方面,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淡漠,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事业单位上级和财务部门负责。这种不注重成本控制、没有危机感的现象,导致事业单位损失浪费严重。 2.内部会计核算体系有漏洞 内部会计核算体系漏洞主要体现在资产核算方式、会计核算及成本核算三个方面。 首先是资产核算方式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固定资产方面,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意味着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怎么样核算没有详细规定,容易存在很多问题:(1)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不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虚增资产总量,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2)成本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不完整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借:事业支出——设置购置费(专用基础——修购基金)等科目,这样核算就会直接虚增事业成本;二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且不能有效反映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其次是会计核算基础问题:《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

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思考

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思考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着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不力,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 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对策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 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 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 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 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 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 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 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 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 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 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事业单位处理会计 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 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 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 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 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 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 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 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 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 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

推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加强事业成本管理

推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加强事业成本管理 发表时间:2010-09-29T10:24:44.71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1期供稿作者:高凤娥 [导读]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单位业务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 高凤娥(中牟县财政局,河南中牟 45145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112-02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单位业务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事业单位为实现绩效目标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被称为“事业成本”,在绩效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确定预算的依据,也是进行绩效评价的依据。 既然成本是综合反映单位工作质量的指标,因而就可以通过成本核算,为单位领导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费用开支依据,为单位正确确定内部各部门的预算指标奠定基础,并为控制费用开支水平,寻求降低事业经费支出途径,总结经验,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挖掘潜力提供信息;通过成本核算还可以监督单位各项开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减少损失;通过成本核算也可以正确确定某项收支活动的所得与所失,得不偿失的业务尽量不做或少做。因此,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成本核算,进行成本管理是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有利于财政等相关部门更加全面、细致地掌握事业单位的全部会计信息。 一、对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的分析 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支出”概念是指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资金流出。而成本的概念是指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经济利益流出,包括资金流出和实际耗费等多个环节。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要素有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都需要根据每个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来确定。所以,成本管理比支出管理更全面、更精确,成本的会计核算也更为复杂。 事业单位的产出难以用经济价值衡量,投入成本与收入是分离的,不能借助收入成本率等指标来控制成本。虽然如此,许多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仍然可以运用到事业单位。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引起事业单位决策层的重视:第一,以往比较注重发生支出时的审核把关,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建设成本和日常费用支出,其实应该在更高的决策层次引入成本控制的理念。第二,根据控制理论,成本的可控性与成本可控空间呈反向关系。事业单位也可以像企业一样建立成本目标责任制,细分业务活动,确定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责任,使控制的目标、责任具体明确,从而实现对整体成本的有效控制。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信息的披露应进一步规范化。事业单位追求的主要目标不是经济效益,通常有财政拨款等公共资金来源,某些事业单位的收费具有垄断性,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政府的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物价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方面都有了解事业单位真实成本和财务管理状况的要求。相对于企业来说,事业单位没有私人财产,不存在商业秘密,更加有义务公开包括项目成本在内的财务信息。所以应该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信息的披露做出统一规范,包括公开信息的内容、方式、真实性等。如果同行业的成本信息具有可比性,对各个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能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二、事业单位推行成本核算的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推进成本核算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在:一是体制上的制约。事业单位尤其是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的单位,开展成本核算的动力不足。二是观念上的不足。成本核算最初是从企业应运而生,为企业服务的,而事业单位由于其体制机制以及资金供给方式的不同,无法直接套用企业成本核算的有关内容,不能进行成本核算,即便可以实施,也意义不大。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上的制约。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机制的不同,开展内部成本核算还需要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虚拟折旧和摊销,期终还要实现成本费用向事业支出的转换,等等,致使在正常的核算工作上又增加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建议 目前,财政部正在积极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全面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高效可靠的成本核算机制。 首先,应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取消行业制度。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各项制度之间在存在大量重复的同时,又存在一些原则上的差异。根据我国会计标准改革的总体原则,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应当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取消行业制度。对于特殊性的行业,可以在不违背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这样既能从原则上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概念基础,又能为事业单位提供具体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及其使用说明,有利于实务操作。 其次,要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由于事业单位类型比较复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应当根据各单位的业务特点,在能为本单位某个部门或某个项目所支出的费用可以控制或影响的情况下,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必须是提供的成本核算资料,能满足单位内部管理和业务活动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时,既要防止片面化、简单化,也要防止脱离管理和业务活动及事业发展的需要,为算而算,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细而有用,简而有理。 另外,要进行成本核算就应实行统一的权责发生制。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如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并非每年都会发生,而固定资产的使用损耗是逐年发生的。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的年度,根据收付实现制将修理费直接计入支出,造成当年支出增长,结余减少,使得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就不具备可比性。由于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就难以对这些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考核。同时,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经常不易明确区分,这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因此,要想在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就应对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以更有利于节约和提高运行效率,同时也更接近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便于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和可比。 一些事业单位搞成本核算失败或停步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停留在单纯成本核算的阶段,没有实行有效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预算,从而未达到成本核算的预期目标。前车之鉴,当析之慎之。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要充分借鉴企业成熟的成本管理经验,尽可能地缩短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管理环节的工作周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成本制度。同时,要深入探索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现代财务管理模式,大胆地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修正,确保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冋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 开始试行成本核算,通过成本核算加强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笔者根据当前事业单位实际,对目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措施:加强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也发生着重大的格 局变化。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与大环境下,事业单位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只有对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加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单位内部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有着深 刻的意义。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资源配置;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事业单位具有经济与社会效益并行的双重性;市场经济决定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时代,由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消减,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对成本核算产生需求的格局出现了。本文根据作者在事业单位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

析,最后提出若干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引起业界各位同仁的进一步探讨,若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和指正。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财务职员对成本核算缺 乏正确的认识,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好无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从而不进行成本核算以及不注重成本控制,导致事业单位损失浪费较为普遍。其次,事业单位大多管理松散,普遍出现资产使用和管理不合理现象以及资产未充分流通,导致资产利用率低。 (二)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资产总量反映不实。首先,目前事业单位未核算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始终是原值,不能体现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或磨损等降低价值,从而导致当期净资产保增值缺乏可比性。 其次,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中固定基金等于固定资产,由于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不变,导致固定基金使用过程中账面值不会降低,但固定资产加大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计提时,计算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提取的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总和,重复计算修购基金,导致净资产的虚增。 (三)成本核算的指标以及监督体系的缺乏 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为最大化周转资金以及加强 单位资金使用自主权,通常把本应是预算外收入的资金以及相关代收基金和资金长期计人“其他应付款”等情况,从而达到长期滞留收入的目的。其次,少数单位不处理应注销的部分,而达到保证国有资产“保值”目的,导致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最后,资产的监督与控制不足,通常事业单位负债情况信息模糊不清,会计科目对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提供信息不够全面准确。 、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加强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练习题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下列上解款项属于体制上解的是()。 A.按规定要求的专项上解款项 B.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按规定上解的款项 C.一次性上解的款项 D.临时性上解的款项 2.不属于中央预算的固定收入是()。 A.关税 B.个人所得税 C.海关代征消费税 D.中央企业上缴利润 3.自收自支制适用于以下()事业单位。 A.幼儿园 B.医院 C.学校 D.校办工厂 4.()属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资产类会计科目。 A.银行存款 B.有价证券 C.应收账款 D.固定资产 5.下列各会计科目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是()。 A.在途款 B.暂存款 C.预算周转金 D.预算结余 6.()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支出类会计科目。 A.调出资金 B.管理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预拨经费 7.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形成来源是()。 A.国家拨款 B.按规定提取 C.出资者出资 D.当年未分配结余 8.实行成本核算的单位销售商品,经营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不包括()。 A.产品销售收入 B.商品销售收入 C.技术咨询收入 D.剧团演出收入 9.暂付款科目属于()科目。

A.资产类 B.负债类 C.净资产类 D.收入类 10.以下属于政策性审核内容的是()。 A.审核上下年度有关部门的数字是否一致 B.审核会计报表之间的数字是否一致 C.审核有没有截留挪用 D.审核上下级单位之间的上缴、下拨数是否一致 11.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中不包括()要素。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所有者权益 D.支出类 12.事业单位的滚存结余资金应在()科目中核算。 A.事业结余 B.专用基金 C.结余分配 D.事业基金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营收入既可以转入经营结余也可以转入事业结余 B.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C.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是相同的 D.拨入专款只能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工作并需单独报账 14.间接费用是事业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非直接费用。主要包括()。 A.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车间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 B.生产人员工资和福利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 C.车间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水电费 D.辅助材料,机物料消耗 15.专用基金收入科目余额,年终时应转入()科目。 A.其他财政存款B.专用基金结余 C.预算结余D.基金预算结余 16.体制补助是指()。 A.上级财政对支出大于收入地区的补助 B.上级财政对发生灾害地区的补助 C.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某些一次性补助 D.对不宜固定包干的预算支出的补助 17.基金预算结余科目,年终时一般()。 A.有借方余额B.无余额 C.有贷方余额,但要转入预算结余科目D.有贷方余额,反映基金预算滚存结余18.财政支出不包括()。 A.基建拨款B.基金预算支出 C.专用基金支出D.资金调拨支出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8-29T15:25:35.34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郗志丽 [导读] 会计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能够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真实的反映。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功能性的不断优化,资金使用数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也就需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得到全面的加强。在本文之中,首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起到一定 (巨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河北省邢台市 055250) 摘要:会计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能够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真实的反映。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功能性的不断优化,资金使用数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也就需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得到全面的加强。在本文之中,首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脱节 事业单位与其他盈利机构不同的是,事业单位的运转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拨款与扶持,这也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不够重视,很多人认为财务收支管理就是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所有内容,却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了忽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过于注重物品采购的财务管理环节,却没有针对于物品购入后的后续使用进行跟踪管理,在物品的使用之中缺乏完整且详细的记录,这也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相脱节的问题[1]。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在我国的会计管理制度之中,往往采用的是集中管理制度,而相应的单位依然可以对本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管理。这也就导致很多单位对于自身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引起了会计核算工作脱节的问题。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单位进行,而会计核算工作却交到核算中心进行集约式管理,这也就导致二者在管理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分歧,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本身也没有对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分割,往往会产生二者工作混淆的情况,这也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岗位职责不够明确 在过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往往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统一交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而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主体就发生了转移的情况,导致会计核算中心即成为了监管单位,又成为了被监管单位,从而引起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监管的实际问题,这也导致一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相应的问题,相应的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单位的具体个人,无法使责任主体得到明确[2]。 (四)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往往是统一进行的,这也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部门出现了工作岗位缩减的情况,很多职业素养较高的工作人员只能转向其他行业谋求生存,造成了会计核算人员大量流失的情况。然而,会计核算中心实际的岗位职责在于进行核算,而对于不同的单位缺乏实际性的了解,无法对于细节化的问题进行精准的掌控,这也是当前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一些工作质量问题和数据误差的根本原因。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全面到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然而市场经济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础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而在这种前提之下,会计工作者更需要以身作则,恪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也就要求了我国政府能够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加以健全和完善,为会计核算工作者提供有效的行业标准,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行为能够得到约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3]。 (二)完善预算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制定时,要对于每个部门的每一项预算资金加以核实,并以过去的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基础,进行全面的优化与调整,从而使预算管理范围得到提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算标准,使预算管理措施得到完善。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时,可以使工作的内容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和项目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财务支出都列入到预算管理的范围之中,并严格遵循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资金的使用和拨付。 (三)加强法制建设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动,我国也在立法司法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由于我国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建设目前仍然不够完善,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立法仍然存在着不完善和健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需要司法部门要能够将完善和健全与会计核算相关法律法律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可以依托的标准与规范,从而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提升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相应的从业人员,而只有从业人员有着符合要求的高水准高素养,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而言,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工作质量。这也就要求了相应的事业单位能够为会计核算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使其职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要抓好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精神文明教育,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从业道德,确保其能够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明确本职工作的切实需求,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 一、复习思考题 1.事业单位支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3.事业支出是如何具体分类的? 4.事业支出的报销口径是什么? 5.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企业相比有哪些特点? 二、填空题 1.事业支出按开支对象可分为和。 2.对附属单位补助是指事业单位用收入对附属单位补 助所发生的支出。 3.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拨付所属单位预算资金时,应列入 “”账户。 4.事业单位收回当年支出时,应作为处理。 5.年终结账时,对拨付所属单位已完工程的“拨出专款”账户的余额,要区别资金来源予以转账:若拨出的专款系上级单位或同级财政拨入的,则将“拨出专款”与“”对冲;若拨出的专项资金系 本单位自有资金设置的,则应按,将“拨出专款”与有关账户 对冲。 6.事业单位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也可 以采用、、等。 ·62·第七章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 7.成本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时,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 三、判断题 1.事业支出中的其他费用属于公用经费。() 2.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补助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列报支出。() 3.“拨出经费”账户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拨付所属单位的各项资金。() 4.对附属单位补助和上缴上级支出属于调剂性支出,不是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开支。() 5.结转自筹基建是指事业单位用各种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6.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 展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业支出中,不属于公用经费的是()。 A.业务费B.设备购置费 C.修缮费D.职工福利费 2.学校购入教学设备应列入()。 A.业务费B.公务费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夯实绩效管理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且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成本,是指单位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包括人力资源耗费,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产品等有形资产的耗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耗费,以及其他耗费。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成本核算,是指单位对实现其职能目标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等,并向有关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活动。 第五条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应当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特定成本信息需求。单位的成本信息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成本控制。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完整、准确核算特定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揭示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便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条件施加影响或管控,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二)公共服务或产品定价。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准确核算公共服务或产品的成本,以便为政府定价机构、有关单位制定相关价格或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绩效评价。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设置与成本相关的绩效指标并加以准确核算,以便衡量单位整体和内部组织部门运行效率、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政策和项目资金使用效果。 第六条单位应当以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进行成本核

算,财务会计有关明细科目设置和辅助核算应当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第七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相关原始记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完善成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等基础工作,为成本核算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第八条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单位选择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分配成本、提供成本信息应当与满足成本信息需求相关,有助于成本信息使用者依据成本信息作出评价或决策。 (二)可靠性原则。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为依据进行成本核算,保证成本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三)适应性原则。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应当与单位行业特点、特定的成本信息需求相适应。 (四)及时性原则。单位应当及时收集、传递、处理、报告成本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时作出评价或决策。 (五)可比性原则。同一单位不同期间、相同行业不同单位,对相同或相似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和依据等应当保持一致,确保成本信息相互可比。 (六)重要性原则。单位选择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应当区分重要程度,对于重要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应当力求成本信息的精确,对于非重要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可以适当简化核算。 第九条单位可以根据成本信息需求、成本核算对象等确定成本核算周期,并按照成本核算周期等编制成本报告,全面反映单位成本核算情况。 第二章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条单位应当根据其职能目标、所处行业特点,以及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2020)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步骤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2020)事业单位成 本核算步骤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夯实绩效管 理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且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成本核算,是指单位对实现其职能目标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等,并向有关 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活动。 第五条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应当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特定成本信息需求。单位的成本信息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 成本控制。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完整、准确核算特定成本核算 对象的成本,揭示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便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条件施加影响或管控,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二)公共服务或产品定价。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准确核算公共服务或产品的成本,以便为政府定价机构、有关单位制定相关 价格或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绩效评价。为满足该需求,单位应当设置与成本相关的绩效指标并加以准确核算,以便衡量单位整体和内部组织部门运行效率、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政策和项目资金使用效果。 第六条单位应当以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财务会计有关明细科目设置和辅助核算应当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第七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相关原始记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完善成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等基础工作,为成本核算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第八条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相关性原则。单位选择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分配成本、提供成本信息应当与满足成本信息需求相关,有助于成本信息使用者依据成本信息作出评价或决策。 (二)可靠性原则。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为依据进行成本核算,保证成本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三)适应性原则。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应当与单位行业特点、特定的成本信息需求相适应。 (四)及时性原则。单位应当及时收集、传递、处理、报告成本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时作出评价或决策。 (五)可比性原则。同一单位不同期间、相同行业不同单位,对相同或相似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和依据等应当保持一致,确保成本信息相互可比。 (六)重要性原则。单位选择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应当区分重要程度,对于重要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应当力求成本信息的精确,对于非重要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可以适当简化核算。 第九条单位可以根据成本信息需求、成本核算对象等确定成本核算周期,并按照成本核算周期等编制成本报告,全面反映单位成本核算情况。 第二章成本核算对象第十条单位应当根据其职能目标、所处行业特点,以及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一条单位可以多维度、多层次地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二条单位按照维度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一)按业务活动类型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