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元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2)

2 术语 (2)

3 评估工作任务 (4)

4 评估工作主要容 (5)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

6评估工作程序 (10)

7 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12)

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 (11)

附录 B(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12)

附录 C (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14)

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 (14)

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

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6)

附录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 (17)

附录H(标准附录)报告书及图件要求 (17)

附录I(提示附录)报告编写提纲 (21)

附录J (提示附录) 矿业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表 (23)

前言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本技术要求编写组织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顺泉、龙服忠、罗仕康、邱业惠、贵仁、佐海、徐水辉、平、东霞。

本技术要求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1.总则

1.1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本技术要求;

1.2新建矿山、延续登记或改扩建矿山必须按照采矿登记管理机关的要求,按本技术要求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1.3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新建矿山、生产矿山、改扩建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煤层气、地热及矿泉水等水气矿产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可参照使用。

1.4本技术要求适用于省行政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1.5 根据本技术要求进行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可以替代矿山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但不能替代矿山常规的勘查和评价工作,也不能替代矿山生产安全评估工作。

2.术语

2.1 矿山地质环境:指矿区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其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2.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指矿业活动与矿区的地质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变化、破坏。如水、土、岩石环境污染和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2.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指以搜集资料、现场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矿山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评估工作;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包含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全部容。

2.4地质灾害:指由于自然因素产生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5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可能的危害程度。

2.6地下水资源枯竭:指过量抽排地下水,地下水位超常降低,使含水层中储存量及补给量被消耗,在一定时期不能恢复的现象,包括井泉干涸、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降低、地表水漏失及不蓄水等问题(现象)。

2.7含水层疏干:指由于人类抽排地下水,使含水层中一定空间围地下水贮存资源和补给资源被消耗,含水层变干涸的现象。

2.8井泉干涸: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使原有的泉水断流枯竭、井水干涸的现象。

2.9地下水位超常降低:指由于人类抽排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产生远异于自然动态变化幅度的降低。

2.10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指由于人类大量抽排地下水,使一个较大面积的地区或含水层的地下水总补给量与总消耗量及贮存量的均衡受到破坏的过程和现象。抽排量不超过补给量和可动用的贮存量为均衡,消耗量大于补给量为负均衡。

2.11地表水漏失: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表塌陷、开裂使河、湖、塘、库等水体及田、土中地表水沿这些塌裂产生明显的下渗或下泄,造成地表水资源损耗的现象。

2.12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中溶解和悬浮的成分超过国家允许最大浓度含量标准的现象。

2.13矿山型水土流失:指由于矿业活动使土壤及其母质岩石的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被水流大量搬动散失的过程和现象。

2.14矿山型土地荒漠化:指由于矿业活动使地表翻动,以及产生地面塌陷、开裂、地下水位超常降低及土石污染等使土地荒芜,绿色原野变成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现象。

2.15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一定的因素诱发,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下滑的现象。

2.16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支撑不住,产生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现象。

2.17泥石(废石、矸石)流:指由于暴雨或其它水源破坏斜坡表层及堆积物的稳定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含矿山废石矸石)及植物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2.18岩溶地面塌陷:指岩溶地区(主要是覆盖型地区)隐伏在地下的岩溶洞穴上方的土(岩)体,在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影响下产生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或裂缝的作用和现象。

2.19采空区地面塌陷(塌陷—开裂):指地下矿层(体)被采空后,顶板覆岩产生变形破坏波及地表,使地表产生沉陷、地裂缝、塌陷坑及槽状塌陷等非连续变形破坏现象的总称。

2.20地裂缝:指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地面缝状开裂。形态上有口状裂缝、压密裂缝及台阶状裂缝等。矿山型地裂缝多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及岩溶地面塌陷中地表变形形态之一,一般应归入该类塌陷中。

2.21矿坑突水突泥:指矿山地下井巷及采矿工作面(场)在掘采过程中发生突然大量涌水或涌泥的现象。

2.22导水裂缝带:采空区顶板垮落带之上一定高度的岩体发生断裂,并具有导水性,若发生到上覆含水层,其地下水将流向矿坑,这一断裂导水带称为导水裂缝带。

2.23地表移动边界角(δO、βO、γO、λO):指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利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下沉曲线,以下沉值10mm的点作为边界点,其边界点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矿柱一侧的夹角。边界角分为走向边界角(δO),下山边界角(βO),上山边界角(γO )和急倾斜矿层底板边界角(λO)。

2.24地表移动的移动角(δ、β、γ、λ):指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求出的移动盆地外边界倾斜值i=3mm/m、曲率k=0.2×10-3/m、水平变形值ε=2mm/m的点,取其中最外边一个点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是一个反映地表移动和变形特征及程度的重要角值参数。

2.25地表移动裂缝角(δ//、β//、γ//、λ//):指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盆地最边缘裂缝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δ//为走向裂缝角,β//为下山裂缝角,γ//为上山裂缝角,λ//为急倾斜煤底板裂缝角。

2.26挡土(渣、砂、废石)墙:简称挡墙。本要求指为拦挡已堆积之渣、砂、废石和上游冲刷运移来的固体物质而设置的拦挡建筑物。

2.27沉淀池:指为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净化污水的贮水、过水水池。

2.28地表排引水沟:本要求指将上方流来或将保护体上的地表水或污水引排流走而修建的水沟。

2.29保护矿柱:指为了保护建(构)筑物、水体、公路、铁路及主要井巷而在其下方按一定规则和方法设计和保留不采的矿体(层)或岩层区段。

2.30围护带:指设计保护矿柱划定地面受护物围时,为安全起见,沿受护物四周所增加的带形保护面积区。

2.31限采区:指为保护地表一般建(构)筑物和小型水体而对其下方的矿层采用相关的采矿方法进行开采,限制采空区面积,使地表不致出现充分采动变形破坏的开采区段。

2.32地表变形监测:指为掌握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表变形破坏的动态而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

2.33景观影响:指矿业活动导致的地表自然景观改变并对人们造成视觉污染的影响。

3.评估工作任务

3.1通过搜集资料(包括矿山建设方案或设计)和实地调查,,查明矿山环境地质基本情况。

3.2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现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3.3查明矿山建设遭受和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情况。

3.4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和矿山建设制约因素作出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结论。

3.5对矿业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矿山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预防和治理方案。

4.评估工作主要容

4.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容包括:

(1)查明以往矿业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今后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2)查明矿山建设受到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因素;

(3)评估矿山建设的适宜性;

(4)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4.2新建矿山以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为主;延续登记或改扩建矿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并重。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级别综合考虑评估区人居因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山建设规模等进行划分;

5.2评估区人居因素根据区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耕地面积等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分级标准见附录A;

5.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别按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归类并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矿区地形地貌、矿山开采情况等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种级别,复杂程度划分标准见附录B。

6.评估工作程序

6.1评估工作包括野外实地调查和室综合研究与报告编制两大部分;

6.2接受评估工作任务后要对矿山区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矿山区自然地理和环境地质情况、矿山开采情况,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围;

6.3评估级别和评估围初步确定后,要有针对性的对评估区进行细致的野外调查(包括访问当地

老百姓),全面查明评估区存在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和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照片拍摄、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实地论证等;

6.4在掌握大量野外实际资料后再进行室综合研究和评估报告编制等工作。评估工作程序详见框图。

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7.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7.1 一级评估:对评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调查,查明环境地质现状及问题;对矿山建设及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加剧和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目的任务 (1) 三、评估依据 (2)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 (3) 一、矿山建设概况 (3) 二、矿山工程分析 (6)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 (9)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9)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 (13)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5) 一、气象、水文 (15) 二、地形地貌 (16) 三、地层岩性 (16)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9) 五、工程地质条件 (21) 六、水文地质条件 (24)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8)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9)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29) 二、现状评估结果 (29)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34)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34) 二、预测评估结果 (34)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49)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49)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50) 三、综合评估结果 (51)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54)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 (55)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 (58)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61)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 (62)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64) 一、结论 (64) 二、建议 (66) 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片 (67)

湖南地理概况

2008年初中毕业学科复习课教学设计说课竞赛材料 湖南地理概况 说课材料 南县南洲镇城郊土地湖中学:曹丽萍 一、说教材 本节是复习湖南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湖南地理全貌,首先必须明确湖南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现状、地形地势、河流湖泊等情况。这是使学生认识湖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自然为今后复习湖南地理其他各知识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六项: 1、地理位置通过看图,让学生观察湖南的位置,从中得出省名及简称的由来。 2、行政区划和人口通过“湖南政区图”及简表介绍了湖南现行行政区划,关于湖南人口的情况主要从总数和人口密度两个数据认识湖南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3、地形和地势它既是初中乡土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复习湖南地理其他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湖南的地形特征对湖南的气候、河流以及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教材图2-1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掌握这一重点知识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4、气候在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它既要受制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地理要素,又通过水热的不同组合,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可见,它渗透了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 5、河流和湖泊了解了湖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地形、气候等知识,为继续了解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水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6、主要自然灾害这是由于湖南地形地势和气候等因素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在适应、利用、改造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湖南的地理位置,现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湖南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 3、能够运用湖南地形图,说出湖南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湖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5、知道洞庭湖对水量的调节作用和历史变迁, 6、知道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7、知道湖南的主要的自然灾害。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据资料和图表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元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2) 2 术语 (2) 3 评估工作任务 (4) 4 评估工作主要容 (5)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 6评估工作程序 (10) 7 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12) 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 (11) 附录 B(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12) 附录 C (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14) 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 (14) 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 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6) 附录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 (17) 附录H(标准附录)报告书及图件要求 (17) 附录I(提示附录)报告编写提纲 (21) 附录J (提示附录) 矿业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表 (23)

前言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本技术要求编写组织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顺泉、龙服忠、罗仕康、邱业惠、贵仁、佐海、徐水辉、平、东霞。 本技术要求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地理必修三(湖南教育出版社)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Ⅲ复习提纲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3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南方 区域特征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

湖 南 乡 土 地 理 编写者:彭红阳 修改者:谢丽琼 龙江南 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_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点 1.概况 (1 )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人口:2004年达到6697.7万人,316人/平方千米。民族众多,以汉族人为主,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山区。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东、南、西部相对稀疏(3)行政区划: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分为122个县级行政单位,长沙市是行政中心, 2.湖南地势特点和主要地形区、河流的分布: 湖北省、鄂、武汉 重庆市、渝 贵 州 省 、 贵 或 黔 、 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南宁 广东省、粤、广州 江西省 、 赣 、 南昌

(1)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东部是湘东山地,主要是罗霄山脉。 南部是湘南山地,主要是南岭及附近山岭。 西部是全省地面积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湘西山地,主要有武陵山和雪峰山脉。 北部是洞庭湖平原,中部是湘中丘陵。 (3)洞庭湖水系: 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从东北城陵矶汇入长江,从而对长江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泥沙淤积和围垸垦殖等原因洞庭湖日益萎缩,对长江水量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频发治理措施: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是湖南人们的母亲河,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源于广西,流经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重要城市,其支流耒水上建有东江水电站。 资江:中游建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 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支流上建有的五强溪水电站是我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四水中流程最短的,有“百里画廊”之称。 3.主要自然灾害 (1)山地灾害:湘西山地和湘中丘陵等山丘区易发生山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2)气象灾害: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和冰冻。 (3)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二个: 一是长江来水和湘、资、沅、澧四水带来的泥沙再湖泊中淤积,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二是盲目的围垸垦殖、围湖造田,使泄洪流量和调蓄容积逐年减少。 4.气候 湖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湖南降水集中在4-5月、9-10月,年季变化大,所以民间有“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的说法。 5.交通与旅游 (1)湖南“田”字形的铁路干线网 南北向的有京广线、洛湛线和焦柳线,东西向的有 浙赣线—湘黔线、湘桂线、石长线。 处于几何中心的城市是娄底市,株洲、怀化有火车拉 来的城市之称。目前,国家正在开工建设从长沙到昆 明的高铁。 (2)主要旅游景点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 制规范

目次 前言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15 个。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 18000 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10、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个特别行政区。11、我国总人口为 12.95 亿2000 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27、开发和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30、1 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3 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 5 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委托单位:XXX 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 省地质矿产勘查 野外调查: 报告编写: 审查: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时间:二O 一一年七月

目录1、前言 1.1 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 矿山建设概况 2.2 矿山开采现状 3、评价范围确定 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 气象与水文 4.2 地形地貌特征 4.3 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 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 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 6、评价级别的确定 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 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 现状评价方法 7.4 现状评价 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 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 预测评价方法 8.4 预测评价 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 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 结论 10.2 防治措施建议

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 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釆,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 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釆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釆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 交评价报告,组织专家组评审,并报XX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办法简介

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 编制办法简介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省实施的财政性投资的所有地质勘查项目。包括如下类型项目: ?1、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立项与设计预算编制; ?2、中央财政补助地质勘查资金项目立项预算初审与设计预算编制; 一、项目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1、项目预算编制应符合项目设计的基本内容; ?2、项目预算编制应与项目设计的目标任务相适应。 ?3、预算标准及费率选取依据充分。预算编制符合相关政策、文件规定要求,并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 ?4、项目经费预算作为立项申请书或项目设计书的一个章节编写。 二、项目预算编制的依据 1、项目任务书 2、项目设计技术方案 3、《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4、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湖南省颁发的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其它有关规定等。 5《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办法》 三、项目预算表 ?根据地质勘查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项目预算表分为调查评价、综合研究两类,并按调查评价、综合研究两类预算表分别编制。 ?1、调查评价类预算表:适用于矿产资源调查等调查评价类项目,分项目编制《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汇总表(调查评价类)》、《地质勘查项目预算表(调查评价类)》(附件3)。 ?2、综合研究类预算表:适用综合研究类项目,分项目编制《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汇总表(综合研究类)》、《地质勘查项目预算表(综合研究类)》(附件4)。 四、预算科目 ?为规范和方便项目预算的编制与审查,调查评价类预算科目详见《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工程手段目录表》。 ?综合研究类预算科目详见《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费用科目表》。 五、项目预算编制方法。 ?1、调查评价类项目预算按投入的工程手段(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遥感、海洋地质勘查、钻探、坑探、浅井、槽探、岩矿测试、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逐项进行计算,按设计工作量和预算标准进行编制与平衡,并进行汇总编制。 ?2、综合研究类项目预算按费用项目(包括人员费、设备使用费、能源材料费、外协费、用地补偿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它相关费用)逐项进行计算,按技术工作方案和费用标准进行编制与平衡,并进行汇总编制。 五、项目预算编制方法。 ?3、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调查评价类项目设计预算中的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程手段和综合研究类项目设计预算中的外业部分人工费、外协工程手段预算标准的调整。调查评价类项目预算中的地形制图、航空遥感、遥感解译、岩矿实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综合研究、编写报告及出版印刷等工作手段及综合研究类项目设计预算中除外业部分人工费、外协工程手段以外的预算标准,均不适用地区调整系数。 五、项目预算编制方法。 ?4、汇总表的填写要求详见附件2。

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

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立竿测影是古代出现较早的时空观测技术,是指将“槷”(nie,即立竿)垂直立在水平地面,观测竿影方向和长度变化,从而测定方向和时间等。图1为2018年某日12时28分(北京时间)我国某地立竿测影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注:北京时间即为120°E地方时。 1.根据图文信息,推断该地最可能位于 A.北京(116°E) B.拉萨(91°E) C.长沙(113°E) D.沈阳(124°E) 2.下列诗句所述的地理现象与图示日期最相符的是 A.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B.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C.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D.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图2为局部气压带、凤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季节,湖南省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寒冷多雨 D.寒冷少雨 4.有关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中纬西风带 B.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C.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D.乙气压带的形成原因为热力原因 某研学小组为研究湖南某地坡耕地不同利用 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选取当地某径流区开展 实验研究,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 别设置3个实验组:(1)实验一组:种植百喜草, 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 面的比率)约95%;(2)实验二组:种植大叶相想, 植被盖度约75%;(3)对照组:裸地,适时除草。

该实验以每次降雨过程为单位,监测2018年5月和8月多场降雨过程的相关数据。图3为该径流区三个实验点降雨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图。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文信息,可推知丙实验点的实验组是 A.实验一组 B.实验二组 C.对照组 D.无法判断 6.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湖南张家界地区曾经为海洋,之后该地沉积形成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形成了独神的“张家界地貌”。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石英砂岩属于图中的 A.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 C.丙类岩石 D.丁类岩石 8.形成“张家界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B.风力 C.冰川 D.流水 2019年“五一”假期,长沙某校组织同学赴陕西进行特色民居的研学旅行。 在考察渭河平原的“半边房”民居时,听到当地人都说“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图5为某同学绘制的“半边房”特色民居素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半边房"建成“高墙窄院”,其主要目的是为 了 A.春季除潮 B.夏季防洪 C.秋季防霾 D.冬季保暖 10.“半边房”屋前裁种的树木,最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高山针叶林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是能源支出,温度稳定在20°C-25°C的洁净环境是数据中心服务器运行的基本要求之一。早期教据处理中心(技术指向型)的散热多采用空调制冷解决。近年来,水冷(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成为数据处理中心散热的重要途径之一。郴州贵兴市依托东江水电站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包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精度要求、技术要求、提交成果等内容。 1.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1.2 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参照本技术要求。 1.3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不替代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各阶段的勘察评价工作。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山开采影响到的范围和深度内的岩体、土体、地下水等客观地质实体。 2.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2.3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因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而引发的崩塌、滑坡、泥(渣)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进行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价,提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 3.总则 3.1 新建矿山以地质环境预测评价为主,生产矿山、改(扩)建矿山以地质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价为主。 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分析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受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程度;评价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证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3.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进行。按矿山建设规模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三级(表3-1)。 表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 复杂程度 评价级别 复杂中等简单建设规模 大型一级一级一级 中型一级二级三级 小型二级三级三级 3.3.1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按原地质矿产部《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执行。见附录一。 3.3.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依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等分类(表3-2)。

湖南省地质勘探院公开招聘公告【模板】

湖南省地质勘探院公开招聘公告 湖南省地质勘探院是隶属于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九队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是一支以地质勘查、勘探施工为主的综合性地勘队伍。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地质钻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地质测绘、岩矿测试、钻探工具制造等业务。五十多年来,完成国家重点地质勘探项目100余项,探获矿产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千亿元以上。先后荣获原地矿部“文明机台”、湖南省政府“大庆式企业”、“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有30余项技术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工作范围覆盖全国以及非洲、东南亚、南美州等地。 近年来,实施“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求贤若渴,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重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上下了大工夫,为年轻人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晋升环境。现拟招聘部份专业人才。 一、2020年招聘计划

二、招聘的基本条件: (一)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应届、往届院校毕业生。 (二)热爱地质工作,遵纪守法、品性端正,政治素质好,能吃苦耐劳,专业基础扎实、有开拓创新精神。 (三)身体健康,能适应野外工作。 三、招聘的原则: 按照“公开、平等、竟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用。 四、聘用待遇: 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待遇按照湖南省地质勘探院有关规定执行,可选择在长沙或永州缴纳社保、落户。 五、报名与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2020年6月12日至2020年8月31日。 2、报名方式:本次报名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报名,不接收其它形式报名。报名邮箱:(******)。 3、报名表填写完整并签名后、并随本人近期免冠1寸彩色照片、学历证、学位证、身份证等一同以扫描件发送。有工作经验者,需附单位同意报名意见书(或其他证明材料)。 4、资格审查:收到简历后五天内,用人单位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用人单位将以电话方式联系应聘人员。 六、咨询: 有关本次招聘工作具体问题,请向用人单位劳动人事科直接咨询。 咨询电话:0746-********,邮箱:(******)

湖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湖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了解湖南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2、学会看地图,读懂地区的位置,并理解位置对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的影响。【学习重点】 学会看图,并总结具体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 对地图的理解和把握 【预习交流,尝试课文】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1—1,说出湖南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湖南的邻省。 2.读图1—2,湖南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我国哪一个温度带? 3.读图1—4,找出湖南的东南西北四个端点的位置,湖南所辖的14个州市的位置和名称。 4.在图上找出你的家乡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在地图上找到省会长沙市,判断它位于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哪个方位?指出长沙市与我省哪些省辖市相邻?有同学说,湖南省的政区轮廓好像人头像,你觉得像吗? 【小组讨论,探究提升】

1.我们已经了解到,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就是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等)。读图1-1、1-2,判断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相对位置,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3.结合上述分析,读图,说一说湖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梳理巩固】 一、地理位置 1. 面积: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千米 2 2. 邻省:赣、粤、桂、黔、渝、鄂 3. 相对位置: 位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 4.绝对位置: (1)经纬度:东经108度47分——114度15分 北纬24度39分——30度09分 (2)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亚热带 (3)四个端点的位置 最东端: 桂东县最西端: 新晃侗族自治县 最南端:江华瑶族自治县最北端:石门县壶瓶山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湖南位于我国中南部,南邻广东,北接湖北,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部地区的桥梁,在中部各省中,湖南具有承东启西、南北对接的战略地位。 二、行政区划 1、共辖14个州市 2、省会:长沙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任务由来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目的任务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评估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建设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矿山工程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气象、水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地形地貌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地层岩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工程地质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水文地质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现状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预测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综合评估结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结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主要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 照片错误!未指定书签。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4.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矿山基本情况及远景规划、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 4.1.1 矿山地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包括矿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区域条件及环境功能规划要求;区域生产力布局,城镇、重要工程及特殊保护地区的分布;矿山所在地社会,经济状况及远景规划。 4.1.2 矿业活动远景规划:包括矿产资源特点、矿山建设规模及分布、矿业工程布局;矿业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厚度及采动范围,原地选矿、冶炼的生产工艺、规模、强度;矿业开发远景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各省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编制)。 4.1.3 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区域地质概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矿床开采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等。

湖南乡土地理资料

湖南乡土地理(10分)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湖南省地处108°47′E ~114°15′E,24°39′N ~30°08′N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亚热带 。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 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单位。14个市、州,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会是长沙。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 “马蹄形”盆地。 2.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 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 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5.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 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对调节长江的水 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面积大为缩小, 面积缩小的原因

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 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 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四水中,湘江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澧水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②.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7.湖南的自然灾害 ①.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②.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③.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④.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8.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养殖淡水鱼,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三.人口与民族 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 湖南省人口数量多。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2.人口分布概况。湖南省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约为320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湘西地区人口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