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曲线超高设置的方法及其理论

合集下载

曲线超高

曲线超高

曲线超高曲线超高(curve superelevation)为了平衡列车行驶在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曲线地段外股钢轨高于内股钢轨的数值。

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列车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股钢轨的压力,也使旅客感到不适、货物产生位移等。

因此需要将曲线外轨适当抬高,使列车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曲线超高还是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线间距离加宽值等相关平面标准的重要参数。

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

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高程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为世界各国铁路所普遍采用。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轨降低和外轨抬高各为超高值的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高程不变的方法,仅在建筑限界受到限制时才采用。

曲线超高的大小由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

由于离心力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大小成反比,因此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则离心力越大,所需设置的超高就越大。

在曲线半径R(m)和行车速度υ(km/h)都为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列车横向受力平衡条件,可推导出准轨铁路曲线超高h(mm)的计算公式为(mm)(1)由于通过曲线的各种列车的速度、质量和次数各不相同,高速列车偏磨外轨,低速列车偏磨内轨,速度高、质量大、通过次数多的列车对钢轨的磨耗程度甚于速度低、质量小、通过次数少的列车,因此为了使内、外轨磨耗均匀,一般应采用某种平均速度来计算曲线超高。

中国《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1]23号)规定,在确定曲线外轨超高时,平均速度采用均方根速度,其值按下式计算:(km/h)(2)式中,V P为平均速度(km/h);G为各种列车的重量(t);υ为实测各种列车的行车速度(km/h);N为一昼夜通过的各类别车次数(列)。

若按式(1)和式(2)确定了实设超高后,则当υ=υP时,平衡离心力所需的超高刚好与实际设置的超高相等,此时两股钢轨承受相同荷载,旅客也没有不舒适感觉。

优化曲线超高设置的方法及其理论

优化曲线超高设置的方法及其理论

!
超高设置的一般方法 众所周知, 轨道和机车车辆的轮对分别是近于刚
(!) 楔形内接形式 楔形内接时, 机车车辆转向架 (更一般地, 对多轴 转向架而言) 的外侧最前轮 ( # 位车轮) 和外侧最后轮 的轮缘同时与外侧钢轨工作边接触, 当轴 (! 位车轮) 数为奇数时, 转向架内侧的中间轮缘, 以及当轴数为偶 数时, 靠近中间的车轮轮缘或最后轮 ( !- 位车轮) 与内 侧钢轨工作边接触。此时, 行驶阻力最大。 (+) 正常强制内接形式
当超高值 ! " ## # $! 轨道内、 外侧钢轨受 $ !% & 时, 力相等, 但由于列车速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这种 内、 外侧钢轨受力相等的状态很少出现。 当列车以较高 速度通过曲线时, 其所需超高大于曲线实设超高, 即列 车以欠超高状态运行; 相反, 当列车以较低速度通过曲 线时, 其所需超高小于曲线实设超高, 这时, 列车以过 超高状态运行。 现对列车欠超高状态运行时的情况进行分析, 导 出在此状态下, 机车车辆车轮与钢轨接触的立面情形 (图 !) 。 !!
#################################################
《铁道部部级工法汇编》 征订通知
由铁道部建设司编印的 《铁道部部级工法汇编》 , 内容包括铁路隧道、 桥梁、 线路、 房建、 通信信号及电气化工 程等专业,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适用性和新颖性, 是铁路工程建设科研、 设计、 施工专业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必备的 工具书, 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学参考书, 对企业开发编写新工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工法汇编为内部发行, 第一册 (&**& 年度) 、 第二册 (&**’ 年度) 、 第三册 (&**- 年度) 、 第四册 (&**. 年度) 、 第 五册 (&**! # &**2 年度) 、 第六册 (&**, # &**$ 年度) 已出版发行, 由于 《工法汇编》 专业性强, 适用广泛, 深受广大铁 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喜爱和好评。第七册 (&*** # ’""" 年度) 工法汇编收编了 &*** # ’""" 年度铁道 部部级工法 2. 项, 共 2$ 万字, 具体内容见目录, 现已出版发行。欢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单位从速订 购, 工本费 .$ 元 (含邮资) 。另外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加印了部分第一册至第六册工法汇编, 数量有限, 有需要 者可与第七册工法汇编一并订购, 亦可单独订购。 电话 (路) $2,&! (市) "&" !&$$2,&! 电话 (路) (市) .,&.* "&" !&$.,&.* 邮局汇款: 北京市大兴区康庄路 * 号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 阮月波收 邮编: &"’2"" 铁道部建设司建设管理处 金贵宝 银行汇款: 开户行: 中行北京市大兴区兴丰分理处 户 名: 北京东方晓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帐 号: &"!*!!"$"*&""& 联 系 人: 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 阮月波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摘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超高的基本原理及欠超高与过超高的极限值,论述各种情况下超高的设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超高欠超高过超高钢轨磨耗1概述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线路长度一般为1~2km,车辆加速及减速较快,列车在同一线路曲线(特别是较长的曲线)范围内运行时,最高速度与最高速度差异较大,新版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仅给出了轨道曲线超高的计算公式及允许的最大欠超高,一些相关的设计手册及资料也未有论述,难以应对在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本文详细论述了曲线轨道超高的设置方法及设置超高时需注意的问题。

2曲线超高计算公式车辆在曲线轨道上运行时,产生离心力,为平衡离心力,在曲线轨道上设超高,借助车辆重力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力,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垂直磨耗相等,减小离心加速度,增加乘客旅行舒适感,以及提高线路稳定性和行车安全。

超高计算采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中计算公式3 欠超高与过超高的极限值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时,由于规范对最大超高值的规定及列车在曲线上运行速度的变化,超高与行车速度不可能做到恰好匹配,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未被平衡的横向加速度,欠超高与过超高是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地铁设计规范》第6 2 8条规定:曲线的最大超高值为120mm,当设置的超高值不足时,一般可允许有不大于61mm的欠超高(hq)。

论文论文参考网对于过超高,则没有相关的规定。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第3 7 1条规定,未被平衡的过超高不得大于50mm。

据国际铁路联盟(UIC)有关资料,在列车运行速度为80~120km/h的线路上,一般可允许有不大于50mm的过超高(hg),允许的最大值为70mm。

城市轨道交通车车辆轴重轻,运行速度低,道床型式主要为整体道床,线路为客运专用,不存在客货混跑的情况,列车运行的外部条件优于国铁及国际铁路联盟各国国家铁路,所以,在设计工作中,可参考前述有关规定,即:在设置曲线轨道超高时,可允许有不大于50mm的过超高。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摘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超高的基本原理及欠超高与过超高的极限值,论述各种情况下超高的设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超高欠超高过超高钢轨磨耗1概述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线路长度一般为1~2km,车辆加速及减速较快,列车在同一线路曲线(特别是较长的曲线)范围内运行时,最高速度与最高速度差异较大,新版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仅给出了轨道曲线超高的计算公式及允许的最大欠超高,一些相关的设计手册及资料也未有论述,难以应对在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本文详细论述了曲线轨道超高的设置方法及设置超高时需注意的问题。

2曲线超高计算公式车辆在曲线轨道上运行时,产生离心力,为平衡离心力,在曲线轨道上设超高,借助车辆重力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力,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垂直磨耗相等,减小离心加速度,增加乘客旅行舒适感,以及提高线路稳定性和行车安全。

超高计算采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中计算公式3 欠超高与过超高的极限值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时,由于规范对最大超高值的规定及列车在曲线上运行速度的变化,超高与行车速度不可能做到恰好匹配,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未被平衡的横向加速度,欠超高与过超高是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地铁设计规范》第6 2 8条规定:曲线的最大超高值为120mm,当设置的超高值不足时,一般可允许有不大于61mm的欠超高(hq)。

论文论文参考网对于过超高,则没有相关的规定。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第3 7 1条规定,未被平衡的过超高不得大于50mm。

据国际铁路联盟(UIC)有关资料,在列车运行速度为80~120km/h的线路上,一般可允许有不大于50mm的过超高(hg),允许的最大值为70mm。

城市轨道交通车车辆轴重轻,运行速度低,道床型式主要为整体道床,线路为客运专用,不存在客货混跑的情况,列车运行的外部条件优于国铁及国际铁路联盟各国国家铁路,所以,在设计工作中,可参考前述有关规定,即:在设置曲线轨道超高时,可允许有不大于50mm的过超高。

关于曲线超高的设置问题

关于曲线超高的设置问题

关于曲线超高设置问题的探讨摘要线路施工、养护经常遇到曲线,如何设置好曲线超高对行车和线路养护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提速干线上,为减少曲线维修工作量、提高钢轨使用寿命、保证旅客乘座舒适。

通让线增建二线工程进行小半径曲线改造时,进行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供大家参考关健词行车速度超高设置1、工程概况通让线增建二线工程,K20+450-K21+500曲线改造工程,既有曲线半径1200m,缓和曲线长度100m,最高行车速度120km/h,曲线超高90mm.该曲线改造后,曲线半径为1600m,缓和曲线长度140m,设计列车最高行车速度160km/h的客货共用的Ⅰ级铁路。

通让线增建二线工程是我局进行120km/h线路增建二线并改造既有线施工,主要是增建二线同时对即有线小半径曲线进行改造,如何设置好曲线超高,关系到铁路运营经济成本和旅客舒适程度。

为适应建设快速、高效铁路的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曲线超高设置。

2、曲线超高的目地及超高设置的一般办法为了保证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保持平衡,将轨道的外侧钢轨设置适当的超高,通过列车车体的倾斜而得到的重力的水平分力与其惯性力(离心力)相平衡。

通过力学计算,当超高h=11.8Ⅴ2/R时,轨道内、外侧钢轨所受压力相等。

(见附图-1)3、影响曲线设置超高的因素:1)、轨道和机车车辆的轮对,分别是近于刚体的构筑物和近于刚体的机械装置。

机车车辆的转向架是由2个(及以上)轮对组成,转向架上的轮对无转向作用,只能靠线路的引导改变方向,因超高设置的不合理,导至车轮的轮缘与两股钢轨压力不相,产生摩擦力加剧。

2)、由于线路为客货混合,客车行车速度快,重量轻,货车速度较慢,重量较大;从附图-1可看出,车体重量一定时,车体倾斜而得到的重力的水平分力G1一定。

G1 = G×sin Q而惯性力(离心力)p=G×V2/g×R由以上二式看出G、g、R值一定,离心力P 与V2成正比,当速度V偏小时, 重力的水平分力G1>离心力P,车体向曲线内侧倾斜,车体向内侧倾斜,增加下股钢轨的压力;当速度V偏大时, 离心力P>重力的水平分力G1, 车体向外侧倾斜,车轮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产生阻力,速度差越大,摩擦越严重。

曲线超高计算

曲线超高计算

曲线超高曲线超高(curve superelevation)为了平衡列车行驶在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曲线地段外股钢轨高于内股钢轨的数值。

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列车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曲线超高(curve superelevation)为了平衡列车行驶在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曲线地段外股钢轨高于内股钢轨的数值。

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列车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股钢轨的压力,也使旅客感到不适、货物产生位移等。

因此需要将曲线外轨适当抬高,使列车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曲线超高还是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线间距离加宽值等相关平面标准的重要参数。

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

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高程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为世界各国铁路所普遍采用。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轨降低和外轨抬高各为超高值的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高程不变的方法,仅在建筑限界受到限制时才采用。

曲线超高的大小由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

由于离心力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大小成反比,因此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则离心力越大,所需设置的超高就越大。

在曲线半径R(m)和行车速度υ(km/h)都为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列车横向受力平衡条件,可推导出准轨铁路曲线超高h(mm)的计算公式为(mm)(1)由于通过曲线的各种列车的速度、质量和次数各不相同,高速列车偏磨外轨,低速列车偏磨内轨,速度高、质量大、通过次数多的列车对钢轨的磨耗程度甚于速度低、质量小、通过次数少的列车,因此为了使内、外轨磨耗均匀,一般应采用某种平均速度来计算曲线超高。

中国《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1]23号)规定,在确定曲线外轨超高时,平均速度采用均方根速度,其值按下式计算:(km/h)(2)式中,V P为平均速度(km/h);G为各种列车的重量(t);υ为实测各种列车的行车速度(km/h);N为一昼夜通过的各类别车次数(列)。

高速铁路曲线超高设计的研究

高速铁路曲线超高设计的研究

车站两端曲线编号
南芬站
1
DK84+ 294 2
凤城站
3
DK168+ 550 4
新五龙背站 5 DK194+ 670 6
曲线半 径 /m 10 000 7 000 8 000 9 000 12 000 5 500
缓和曲 线 /m
曲线直缓 点里程
曲线缓直 点里程
170 DK76+ 866 DK78+ 747
舒适度条件
优秀 良好
设计超高与欠超 高之和允许值
有砟轨道 无砟轨道
200
220
210
235
mm 一般
250 265
2 沈丹客运专线车站两端曲线实设超高的 确定
2 1 沈丹客运专线概况 沈丹客运专线是辽宁省铁路网规划中的一条重要
干线, 线路起自沈阳南站, 经本溪、南芬、通远堡、凤城 至丹东, 全线正线 新建长度 205 7 km, 右线绕 行 0 4 km。沈丹客运专线设计行车速度为 250 km / h, 正线采 用无砟轨道。根据行车组织方案, 一般在中间站有部 分列车停站作业, 还有部分列车直接高速通过。对于 这种部分列车停站、部分列车高速通过的曲线实设超 高的确定, 需要根据本线的 V- S 曲线情况对行 车速 度进行模拟后研究确定, 最后再逐个进行超高检算。 2 2 计算参数的确定
mm
舒适度条件 欠、过超高之和允许值
优秀 100
良好 140
一般 180
1 6 高速列车运行时设计超高与欠超高之和 的允许值 [ h + hq ]
高速列车运行也会因为运输要求不同造成运行速 度上的差异, 为了提高旅客舒适度, 采用实设超高与欠 超高之和的允许值 (见表 4)。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一、外轨超高的作用及其设置方法。

机车车辆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惯性离心力作用,将机车车辆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轨钢轨的压力,使旅客产生不适,货物移位等。

因此需要把曲线外轨适当抬高,使机车车辆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惯性力,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匀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

在设置外轨超高时,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方法。

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标高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外轨分别各降低和抬高超高值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的方法。

前者使用较普遍,后者仅在建筑界受到限制时才采用。

二、外轨超高度的计算。

列车以速度 v沿半径 R的圆曲线运行时,产生离心力 F:2 2F=mv/R=G/gRv(公式 1)式中G-------车辆重力(KN);v---------行车速度(m/s);R---------曲线半径(m);2g----------重力加速度,g=9.8m/s为使内外股钢轨所受得垂直压力相等,应使离心力与车体重力的合力作用与轨道的中心点上,相应的外轨超高为 h:2h=11./R8 v(公式 2)式中h-------外轨超高值(mm)v-------行车速度(km/h)R曲------线半径(m)上式是按列车以速度 v通过曲线时推导得到的。

实际上,通过曲线的列车种类、列车重量和速度各不相同,为了合理设置超高,式中的列车速度 v应当采用各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v。

,即2。

=11.。

8/Rhv超高度设置是否合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均速度选用是否恰当。

超高设置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可根据实际运营状况对外轨超高予以适当调整。

为便于管理,圆曲线外轨超高按 5mm整倍数设置。

三、外轨未被平衡超高对实际曲线来说,曲线实设超高 h。

是根据平均速度 v。

得到的,曲线实际超高一旦设置,即为固定值,而通过曲线的各种列车速度是不相同的,或大于平均速度,或小于平均速度,即不可能使所有列车产生的离心力完全得到平衡,因有公式 2可知,列车以速度 v通过曲线时,要求设置的超高为 h=S1 v/gR,一、外轨超高的作用及其设置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的结构和近于刚体的机械装置。为了保证机车车辆 通过曲线时保持平衡, 必须在轨道的外侧钢轨上设置 适当的超高, 通过列车车体的倾斜而得到的重力分力 与其惯性力 (离心力) 相平衡。通过力学计算, 当超高 值符合公式 ! " ## # $・! $ %& 式中 ! — — — 超高, ’’; ! — — 平均速度, $— (’ ) *; — — 曲线半径, &— ’。 因而, 轨道内、 外侧钢轨所受压力相等。 " 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平面情形 机车车辆在通过曲线时, 一般有以下 + 种情形。 (#) 自由内接形式 (图 #) 。
万方数据 铁道标准设计 (/) !"#$%"& ’(")*"!* *+’#,) -..-
・线路・
(!) 设 ! 为轨距, (离心力) " 为惯性力 # 和重力 $ 的合力; % 内 为内轨中心 & 点到 " 作用线的距离, %外 为 外轨中心 ’ 点到 " 作用线的距离; (内、 ( 外 分别为内、 外股钢轨所受的轮压。 的削弱, 这时钢轨受力较有利。 需要指出的是, 两分布 力 2、 与 2/ 之间的夹角! 的大小不仅与欠超高值有关, 机车车辆自身及道床的密实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车轮踏面和轮缘与钢轨的接触立面情形 # 车辆通过曲线时, (!) 不欠不超状态时, !、 # 位车轮与钢轨的接触情 形, 如图 % 所示。 此时, 车轮轮缘与钢轨之间的游间"3 即此时 !、 # 位车轮的轮缘均与钢轨工作边充分接 * ", 触。 列车运行时, 轮轨摩擦十分厉害, 行驶有较大的阻 力; 外侧钢轨内缘角处应力十分集中, 长期运行便产生 了鱼鳞伤损。 鱼鳞伤损常常由缘角处萌生、 加宽、 加深, 并逐渐向钢轨中心发展。 另外, 鱼鳞伤损的产生与近年 来内燃电力机车的发展有关, 因为其动力特征改变了, 车轮直径大大减小了, 引起轮轨应力骤升。 本文并没有 否认这种观点, 而是从轨道几何形位的角度出发, 初步 揭示了曲线轨道上外轨鱼鳞伤损产生的缘由, 并力图
为了避免楔形内接形式的出现, 曲线上在内侧钢 轨上设置!’./ % ( ! !’./ 为直线上的最小游间)的加宽。 这样, 便使内接楔形形式转变为第 + 种情形的内接形 式即正常强制内接形式。 机车车辆的转向架一般均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 线; 遇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时, 则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 通过曲线; 而楔形内接形式则不允许出现 (因轨距已经 按照需要作了加宽, 这种形式一般也不会出现) 。 由此, 造成对曲线轨道破坏的根源在转向架外侧 最前位轮 (即图 # 中 # 位车轮) 和外侧最后位轮 (即图 # 中的 ! 位轮) 。而其它车轮的轮缘不直接与钢轨工作 边接触, 只是踏面与钢轨接触, 这样便不会引起对钢轨 的侧磨和鱼鳞等伤损。 # 不同超高状态下, 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受力分析
图! 列车受力分析
则根据力学原理
通过对超高值的优化, 减缓这种病害的出现。 (#)欠 超 高 状 态 时 的 情 形。 ! 位车轮与钢轨的接触情 形, 如图 % 所示。 此时, 列车在 欠超高状态下运行时, 车轮轮 缘与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游间 列车受到 " 在 ./ 0/ 1/ "2 * ", 坐标系 0/ ./ 坐标轴上的水平 钢轨内缘角处应力也相应减
当超高值 ! " ## # $! 轨道内、 外侧钢轨受 $ !% & 时, 力相等, 但由于列车速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这种 内、 外侧钢轨受力相等的状态很少出现。 当列车以较高 速度通过曲线时, 其所需超高大于曲线实设超高, 即列 车以欠超高状态运行; 相反, 当列车以较低速度通过曲 线时, 其所需超高小于曲线实设超高, 这时, 列车以过 超高状态运行。 现对列车欠超高状态运行时的情况进行分析, 导 出在此状态下, 机车车辆车轮与钢轨接触的立面情形 (图 !) 。 !!
・ 线路 ・
优化曲线超高设摘 要 江苏南京 !#""##)
在当前快速、 重载的运输条件下, 曲线轨道出现大量的新老病害, 如外轨鱼鳞伤损、 侧磨伤损等。曲
线超高作为曲线轨道状态的主控要素之一, 与病害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曲线上轮轨接触关系的分析, 提 出超高设置中 “欠大过小” 的观点, 即设大欠超高, 小过超高, 并试图量化, 以便于现场操作。 关键词 铁路轨道 曲线超高 轮轨接触 欠超高 过超高
!
超高设置的一般方法 众所周知, 轨道和机车车辆的轮对分别是近于刚
(!) 楔形内接形式 楔形内接时, 机车车辆转向架 (更一般地, 对多轴 转向架而言) 的外侧最前轮 ( # 位车轮) 和外侧最后轮 的轮缘同时与外侧钢轨工作边接触, 当轴 (! 位车轮) 数为奇数时, 转向架内侧的中间轮缘, 以及当轴数为偶 数时, 靠近中间的车轮轮缘或最后轮 ( !- 位车轮) 与内 侧钢轨工作边接触。此时, 行驶阻力最大。 (+) 正常强制内接形式
图!
自由内接形式
自由内接时, 机车车辆转向架之外侧前轮 (# 位车 轮) 的轮缘紧靠外轨工作边, 其他车轮 (#, 位, ! 位, !-位) 的轮缘与钢轨工作边无接触, 此时, 可沿钢轨自由行 驶。实际上, 车辆和固定轴距不长的机车多数以自由 内接形式通过曲线。
收稿日期: !""# #" !$ 作者简介: 贡照华 (#%&&—) , 男, 技术员, 毕业于合肥铁路工程学校铁 道工程专业。
! )’
* "
(内・ ! + "・ %外 * "
(内 * "・ %外 , ! 同理, ! )& * " ( 外 ・ ! + " ・ % 内 * " (外 * "・ %内 , ! 显然, 所以, 即外侧钢轨所 %内 - %外, (外 - (内, 受压力大于内侧钢轨。 (#) 列车在欠超高状态下运行时, 受到未被完全 / / / 平衡的离心力作用, 即受到 " 在 . 0 1 坐标系 0/ ./ 坐 标轴上的水平分力的作用。 根据运动学原理, 这时列车将在 0/ ./ 方向上发生 与该方向上分力同向的位移。 但由于车轮与钢轮间摩 擦力的存在, 列车很快便得到了平衡。 由此, 列车在欠超高状态下运行时, 车体会向竖直 方向稍作扭转, 在一定范围内, 其扭转程度随欠超高值 的增大而增大。 ($)外侧钢轨受 力 情 况, 如 图 $ 所示。 分布力 2 为不欠不超 状态时钢轨所受的力, 虽然, 内外 侧钢轨受力大小相等, 但分布力 的作用位置对钢轨并不利, 是偏 压状态, 且在钢轨内缘处应力过 于集中; 而在欠超高状态时, 由于 分布力 2 的合力作用线向钢轨 中心线有! 角的扭转, 偏压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