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声动力学治疗.

合集下载

超声激活血卟啉抗肿瘤疗法的研究现状

超声激活血卟啉抗肿瘤疗法的研究现状

超声激活血卟啉抗肿瘤疗法的研究现状∗朱杰孙润广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应用声学所生物物理研究室西安 710062摘要:首先介绍了超声作用的物理机理和血卟啉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对超声激活血卟啉抗肿瘤疗法(声动力学疗法)近15年国内外的试验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比了不同参数超声系统对不同细胞系肿瘤的作用效果。

重点探讨了超声激活血卟啉抑制肿瘤增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理,着重介绍了单线态氧机制和自由基理论,并对今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声;血卟啉;肿瘤;单线态氧;自由基;杀伤效应;中图分类号:R312 文献识别号:A超声激活血卟啉抗肿瘤的声动力学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 SDT)是在光动力学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抗肿瘤方法,即利用超声激活血卟啉及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s,HpD)后产生的一系列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

SDT 的理论基础是超声波对生物组织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无创伤地聚焦于组织深部,激活优先聚集并长时间滞留在肿瘤组织中的光敏性物质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声动力学疗法可用于诊断、定位以及治疗肿瘤,因其无创伤、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用于不同深度、不同部位的肿瘤治疗而倍受学者关注,并在近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一、超声作用的物理机理超声是一种机械波,其主要物理学作用包括机械作用、热作用和空化作用:机械作用是超声的原发效应,也是超声最基本的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地压缩与伸张构成了压力变化,压力变化引起了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引起质点振动,由于传播介质存在着内摩擦,部分的声波能量会被介质吸收转变为热能从而使介质的温度升高,此为超声的热作用;空化是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液体中由于涡流或其它物理作用,致使某些地方形成局部的暂时负压区,从而引起液体或固-液界面断裂,形成微小的空泡或气泡,称为空化泡。

不同声功率聚焦超声治疗各类子宫肌瘤360例疗效观察

不同声功率聚焦超声治疗各类子宫肌瘤360例疗效观察

s rn n sz y moe t a 0 ,uta o i c o o u rwa n a c d o vo sy h ru d b o d te m sds p h a k i ie b r h n 3 % lrs nc e h ftmo se h n e b iu l,t e ao n lo sr a wa ia -
6 0 . e t mo h a k i ie b e sta 0 ,u tao i c o o u rwa n a c d h r u d bo d t a wa 4.% Th u rs r n n sz y ls h n 3 % l s nc e h ftmo s e h n e ,t e ao n lo sr m s r e we k n o ia p ae ,p t nsfl i rv d o d r s l wa c iv d i 35 .Co cu in I a o cu e h tf— a e rds p e rd ai t et mp o e ,g o e u t s a he e n 3 .% e n l so tw sc n ld d ta o c s d u t su d i n efcie l s anu n o -iv sv y t ra y trmy ma n a c ran rn e sn ih u e l a o n sa fe t , e sp if la d n n n a iewa ote th seo o .I eti a g ,u ig a hg r v
22 5 第 卷 l 0年 月 9第5 1 期
・影像 与介入 ・
不 同声功率聚焦 超 声治疗各 类子 宫肌瘤 3 0 6 例 疗 效 观 察
苏 家辉 徐 建 华 叶 志 铜 金 春 芳 樊 丽 萍

金纳米片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

金纳米片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22,53(1):99-104学报金纳米片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刘美辰,梁爽,刘永军*,张娜**(山东大学药学院,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摘要金纳米片是一类具有纳米厚度的新型二维纳米金属材料,因其优良的特性而备受关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和诊断领域。

根据金纳米片的特点及制备方法,本文重点归纳了近年来金纳米片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以期为金纳米片在肿瘤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金纳米片;肿瘤治疗;肿瘤诊断;药物递送中图分类号R318;R9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22)01-0099-06doi:10.11665/j.issn.1000-5048.20220115引用本文刘美辰,梁爽,刘永军,等.金纳米片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2,53(1):99–104.Cite this article as:LIU Meichen,LIANG Shuang,LIU Yongjun,et al.Application of Au nanoplates in tumor therapy and diagnosis[J].J China Pharm Univ,2022,53(1):99–104.Application of Au nanoplates in tumor therapy and diagnosisLIU Meichen,LIANG Shuang,LIU Yongjun*,ZHANG Na**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Bi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ChinaAbstract Au nanoplates(Au NPLs),a kind of novel two-dimensional metal materials with nanometer scale thickness,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and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tum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of Au nanoplates and summarizes their application in tum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deas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u nanoplates in tumor.Key words Au nanoplates;tumor therapy;tumor diagnosis;drug delivery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81773652)and the Young Scholar Program of Shandong University(YSPSDU,2017WLJH40)恶性肿瘤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020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数达1930万人,10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与分析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与分析
医学影 像与检验
2 1年1 N 第2 卷 第1期 01 O 4 O

医学 信 息

超声 心动 图对 心脏 肿瘤 的诊 断 价值 与分析
王 飞 赖玉琼 莫 展 吴仰 帆
【 摘要 】目的 : 超 声心动 图对心脏 肿 瘤的诊 断价值 及 心脏肿 瘤 的超 声心动 图特征 。方法 : 讨论 对经超 声心动 图诊 断为 心脏肿 瘤的 2 8例 患者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超声 心动 图结果 与手 术病 理及 其 它影像 学检 查 结果进行 对照 。 结果 : 声心动 图诊 断粘 液瘤 l 例 。 中 I 例 左房 粘液瘤 , 右房 粘液瘤 , 将 超 8 其 l 4例 1例心 脏 多发 性 粘液瘤 经手 术病理 证 实 , 例 左房 粘液 瘤 术后病 理证 实为 血 管 肉瘤 , 右房 粘 液 瘤术 后 病理 证 实为 血栓 ; 纹 肌 瘤 1 , 维瘤 1例 . 肪 瘤 1 1 1例 横 例 纤 脂 例, ・ 内平滑肌 瘤 1 , 手 术病理 证 实为 正确诊 断 ; 继发 性 恶性心脏 肿 瘤超声 心动 图均 提 示心腔 或心肌 内占位性病 变 。结论 : 声心动 图对 原发 性 例 均被 6例 超 心脏肿 瘤有 较好 的诊 断价值 , 对继 发性 心脏 肿 瘤能提 示相应 部 位 占位 性病 变 。 【 关键 词 】 心脏 肿瘤 ; 声心 动 图 超
【 中图分类号】14 . 1 51 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06—15 (0 1 1 05 0 10 99 21 )0— 37— 2
心室腔 内显 示多 个 大小不 等 的卵圆形 强 回声光 团, 体直 径 可从 1 米 至 瘤 毫 数 厘米 , 包 膜 , 无 边界 清 , 以宽 基底 附着 于心 室壁 上 , 局部 心 肌壁 增 厚

声动力学疗法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声动力学疗法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疗 效 的 因素 之 一 , S sk 等 研 究 发 现 ,超 声 二 次 谐 波 和 基 aa i 波 叠 加 可 以增 强 声化 学 反 应 中 的 空化 效应 , 可 能 是 由于 复频 超 声辐 照 时 液 体 中 的 溶解 气 体 向空 化 核 内进 行 的 定 向扩 散 率 比使用 单频超 声时大得 多,从而 加快 了空化核 的膨胀 过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 iee oma o Me iaI gn ・ 3 hn s u l f dclma ig J 85
述 评 与综 述 E i r ln eiw dt i dR ve o aa
Do. 1.9 9 .s. 0 —152 1.1 1 i 03 6  ̄i n1 55 8 .0 11. 0 - s 0 0
导致细胞 瞬时裂解,过低 的声功 率则没有抑制作用 。超 声损
伤 肿 瘤 细 胞 存 在 剂 量 阂 值 , 当声 波 剂 量 大 于 此 值 时 , 随着 声
强加大和辐照持续时 间延长 ,细胞存活率下 降,而声强愈大 ,
剂量 一 效应 关 系 愈 明 显 。 另 外 ,超 声 波 的类 型 也 是 影 响 S DT
11 热 效应 由于 生 物 组 织 具 有 声 吸 收 特 性 ,照 射 到 人 体 组 . 织 的 部 分 声 能 变 成 热 能 , 使 其 温 度 升 高 。肿 瘤 组 织 受 到 超 声 辐 射 后 , 由 于 肿 瘤 细 胞 排 列 又 很 密 集 ,其 吸 声 系 数 约 为 正 常
பைடு நூலகம்
及崩溃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空化过程能够将能量不断地聚集
起 来 ,在气 泡 崩溃 瞬 间将 能 量释 放 出来 ,形成 异 乎 寻常 的 高温 、

发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发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 病理学家
• 放射治疗学者 • 吞咽治疗学者
发音障碍的治疗
保守治疗
• 重视嗓音保健,适当发声休息 • 嗓音及言语矫正:
• 对于喉肌功能过强:如男声女调,男性青春期变声异常致 语调高尖者,应引导在发声时使喉肌放松,语调降低。采用 发声时同时作咀嚼动作的训练方法,可改善发音
对于喉肌功能过弱:练习屏气动作,使声带紧闭,胸腔固 定,并同时发声。 进行呼吸训练,调节呼吸-发音,改胸式呼吸为胸腹式混合 呼吸,控制呼吸能力,使呼气慢而均匀,呼气期延长。
病变部位、大小等因素有关)
• 声带小结 • 声带息肉 • 任克水肿
—— 病史较长,且有长期吸烟史
发音障碍的类型 炎症性发音障碍 • 一般炎症: 急性喉炎、慢性喉炎 • 特殊感染: 、
喉白喉
喉结核
发音障碍的类型 肿瘤引起的发音障碍 • 良性肿瘤:声音嘶哑发展缓慢
• 恶性肿瘤:声音嘶哑可在短期内进行性加重,最后
变,参数包括:平均气流率、口内压、声门下压,最大发音时间等
• 影像学检查:X线喉侧位片、正侧位胸片、食道钡透及喉CT、MRI
扫描等有助于发音障碍病因的查找和鉴别诊断
发音障碍的治疗
嗓音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 耳鼻咽喉科专家 • 言语病理学家 • 声乐教师 • 肿瘤学家 • 放射学家 多学科合 作
发音障碍的外科治疗
嗓音显微外科手术 •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 声带注射填充技术
• 注射物质主要包括:脂肪、胶原、明胶海绵、透明质
酸酶等 • 目前最佳的声带内注射物质仍在不断探索,以提高物 质的组织兼容性,要求与组织及声带内外侧的生物力 学特点相匹配
发音障碍的外科治疗

喉部框架手术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李擎【摘要】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UTMD)是一种新兴的靶向给药方法,以声学微泡包裹药物后,经局部超声辐照,可实现缓释及靶向给药的双重作用.同时,超声辐照可促进组织细胞内吞作用并产生声孔作用,在不破坏细胞的情况下增加靶组织对药物的摄取.UTMD为治疗肿瘤等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可有效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给药方法.本文对UTMD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Ultrasound-targeted drug-load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 (UTMD)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drug delivery. The microbubbles encapsulated drug by phospholipids or block copolymer are long circulating, sustained releasing, and targeted releasing when destroyed by ultrasound irradiation. Ultrasound irradiation also enhances drug absorption in the absence of cell damage by induction endocytosis and pore formation, providing a novel noninvasiv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malignant tumor. The mechanism,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es of UTMD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2(009)001【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超声学;靶向治疗;微泡;药物释放系统【作者】李擎【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559;R445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drug-load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是静脉注入载药微泡后,在指定部位行超声辐照,超声波产生惯性空化致体内载药微泡破裂,同时对周围组织产生生物学效应,实现局部释放药物并增加组织对药物的摄取。

声带不同CO2激光术式对嗓音功能的影响

声带不同CO2激光术式对嗓音功能的影响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 (北京,
嗓音功能的康复提供有益的依据。报告如下。 ? ?+?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激光手术组: 均为男性。其中喉角 $/& 例患者, 化症及白斑病患者 %& 例, 年龄 ( %& + %/ ^ ’ + #&) 岁。 均行病变粘膜切除 ( !"# 激光 $# _) 。早期声门癌 患者 ( D>F1# V& I&) 年龄 (%’ + ’) ^ $& + /#) 岁, 按激 ’& 例, 光治疗深度进一步分为: 声带粘膜剥脱 ( !"# 激光 声带切除 )& 例 ( !"# 激光 %2 _) 。患者 #( _) (& 例, 复诊时间为术后 ) 个月# 年。
表! 项目 基频 @ 34 振幅 @ *+ 基频微扰 @ J 振幅微扰 @ J ::; @ *+ 3:< @ *+ =-> @ 2 ,@ A 病变粘膜切除 &!! $ #% ’ )) $ (O #F $ %F ’ &F $ O# " $ &O ’ " $ "K & $ !O ’ " $ #% T &" $ !K ’ F $ #K F% $ #& ’ & $ KO &# $ )! ’ ( $ O( & $ &) ’ " $ %"
!"#$% &’ (&)*+ ,#-.)"% -/"+0 $)//+0+’" .-%+01 )’2#0+$ )’ (&*-. /&.$ 3)"4 567 .-1+0 8)*0&1#09+0%

声动力疗法的研究进展

声动力疗法的研究进展

声动力疗法的研究进展作者:赖可欣田娅吴惠霞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声动力疗法(SDT)是通过超声和声敏剂的协同作用,并利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超声的机械波穿透力强,SDT利用超声激活声敏剂产生局部毒性,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对正常细胞和组织伤害较小,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声敏剂是影响SDT的重要因素,单一有机声敏剂有一定的生物应用缺陷,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将声敏剂和纳米技术相结合,使用纳米载体负载有机声敏剂和新型无机声敏剂.目前为止,SDT仍处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大量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SDT对于多种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述了SDT作用机制、声敏剂的种类和当前应用研究的进展.关键词:声动力疗法(SDT); 声敏剂; 纳米技术中图分类号: O 61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20)04-0405-11Abstract: Sonodynamic therapy (SDT) works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ultrasound and sonosensitizers to kill cancer cells through multiple mechanisms.As a mechanical wave,ultrasound can penetrate deep pared with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s,SDT uses ultrasound to activate the sonosensitizers to produce local toxicity and causes less damage to normal cells and tissues.Sonosensitiz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DT.Due to the biological de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organic sonosensitizers,the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 is to combine sonosensitizers with nanotechnology by using nanocarriersor developing new inorganic sonosensitizers.So far,SDT is still in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stage.Rec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SDT can kill a variety of cancer cells and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We briefly described the mechanism of SDT,the type of sonosensitizers and the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SDT.Key words: sonodynamic therapy(SDT); sonosensitizers; nanotechnology0 引言声动力疗法(SDT)是一种利用超声和声敏剂协同作用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低强度超声(0.5~4.0 W·cm-2)照射于富集声敏剂的肿瘤部位,激活声敏剂,产生活性氧(ROS),从而杀死肿瘤细胞[1].SDT无创且受肿瘤位置影响较小,可通过自组装纳米粒子增强的渗透和保留效应(EPR效应)准确靶向癌细胞以提高肿瘤积累量,经超声激发产生局部毒性,与传统放射化疗相比,副作用较小.SDT是在光动力疗法(PD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相似.第一代的声敏剂是广泛使用的光敏剂.与PDT相比,SDT的主要优点是超声作为机械波具有高组织穿透性,这克服了PDT的穿透深度限制,为SDT在深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研究者已將各种纳米载体和有机声敏剂结合,以改善声敏剂的生物相容性,并开发了新型无机声敏剂[2].近期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SDT对于实体瘤、白血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有潜在治疗效果.另外,SDT还可以和其他诊疗手段进行联合,比如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化疗、磁共振成像(MRI)、近红外荧光成像(NIR-FLI)等.1 SDT作用机制对SDT潜在机制的研究众多,但确切的机制有待阐明.大多数研究人员支持多种机制协同作用导致细胞死亡:超声产生空化现象和声机械/声化学过程,空化产生的能量促使水热解,以及通过声致发光(SL)转移能量,以激活声敏剂,从而提高机体内ROS浓度,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1.1 超声空化效应超声波在液态介质中引起压力变化,导致组织液中产生气泡,从而产生了空化现象[3].根据超声条件和组织或细胞状态,空化效应分为稳定空化(非惯性空化)和惯性空化.前者产生温和的气泡,气泡由于超声作用处于连续的振动和振荡状态,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惯性空化与ROS的产生密切相关,惯性空化气泡吸收大量声能,气泡振动导致剧烈坍塌,在坍塌期间,会产生高温和高压,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惯性空化能够诱导水热解离,生成羟基自由基[4].塌陷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会对细胞骨架、细胞膜结构和生物酶的活性构成破坏性的影响,甚至可以杀死周围的细胞.此外,空化会导致SL现象和声致穿孔现象.SL现象通过能量转移激发声敏剂的电子轨道,当激发电子返回基态时产生ROS.生成的ROS积聚在细胞质和细胞器内,破坏脂质、蛋白质和DNA,使细胞组织恶化,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声致穿孔效应是指气泡在超声作用下振动,使细胞膜产生短暂性微孔,使得细胞膜和血管透化,促进药物有效地进入到病变组织.1.2 氧化应激ROS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原子或原子团,包括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在超声空化作用下,声敏剂将从基态激活到激发态,可以直接与周围的氧分子或其他底物分子反应,形成自由基.或者在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与周围的氧分子共同作用,导致单线态氧的产生.单线态氧被认为是声动力学活动的主要介质,具有氧化周围基质的能力,导致靶病理细胞不可逆转的破坏,直接介导细胞毒性.另外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也可通过脂质过氧化的链反应机制诱导细胞损伤或凋亡.过量的ROS不仅会导致氧化应激,使机体损伤,还会引起细胞骨架收缩、染色质浓缩和DNA片段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2,5].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处于乏氧环境,因此可调高ROS浓度,使其高于肿瘤细胞能承受的阈值,导致其死亡,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破坏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胞死亡:1)提高ROS濃度,促进ROS生成或抑制ROS清除;2)降低ROS浓度,加入ROS清除剂,如黄酮及其衍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前者使用较多.1.3 超声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细胞通常以细胞骨架收缩、染色质浓缩、DNA断裂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活化为特征.已知恶性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水平,SDT 能损伤这些细胞的线粒体,使半胱天冬酶活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MMP)降低,并诱导细胞凋亡[6].SDT中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有2种:1) SDT通过下调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产生过量的ROS引起细胞凋亡.LI等[7]评估了卟啉钠介导的SDT(DVDMS-SDT)对体外和体内肝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DVDMS-SDT增加了G2/M期细胞比例,降低了CDK1和Cyclin B1蛋白水平.生成的ROS上调了p53和Bax的表达,下调了Bcl-2的表达,导致caspase-3的激活,最终引发细胞凋亡.2) SDT通过线粒体膜中的钙离子(Ca2+)过载诱导细胞凋亡.过载的Ca2+改变线粒体膜的穿透率.DAI等[8]研究了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SDT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数据显示ROS产生水平增加、MMP降低和细胞色素c 释放增加,证明SDT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与早期凋亡过程中的过载Ca2+相关.1.4 其他机制SDT可以破坏细胞骨架,短时间暴露于低强度脉冲超声会使得细胞骨架发生流化和再固化.流化的不稳定性为恶性细胞选择性摄取声敏剂提供了可能.SDT还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力.M1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对促炎起主要作用.M2巨噬细胞能减少炎症反应,在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M1巨噬细胞具有抗肿瘤能力,而M2巨噬细胞不具备.SDT将促进肿瘤内的M2巨噬细胞向M1巨噬细胞转换,还可以通过抑制新血管的生成,有效切断肿瘤血供,同时产生热疗效果来破坏肿瘤组织[9].2 声敏剂声敏剂的选择是SDT治疗的重要环节.声敏剂本身没有抑制活性且毒性较低,仅暴露在超声后才具有生物活性.可用聚焦超声使声敏剂在待治疗的肿瘤部位激活,与化疗和放射疗法相比,全身毒性较低.理想的声敏剂应对正常细胞没有显著毒性,能准确靶向肿瘤细胞,并且对超声波具有高敏感性和稳定性.初代的声敏剂是光敏剂,比如卟啉或氧杂蒽酮类化合物.但是其水溶性较差、血液循环时间短,在生物微环境中较不稳定,无法在肿瘤部位大量聚集,另外这些分子在某些情况下毒性显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人们将各类纳米粒子与SDT结合使用:1)使用纳米材料负载有机小分子声敏剂;2)开发具有声敏剂特征的无机纳米材料.这些纳米声敏剂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2.1 有机声敏剂有机声敏剂主要分为:卟啉及其衍生物、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抗肿瘤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声敏剂[3,10].2.1.1 卟啉及其衍生物实际研究中最常用的声敏剂是卟啉及其衍生物的这类初代声敏剂,通过修饰降低其光学毒性,生成了一系列卟啉衍生物,如原卟啉IX(PpIX)、HMME、卟啉衍生物镓配合物(ATX-70,ATX-S10)和卟啉新衍生物(DCPH-P-Na(I))[11-13],如图1所示.PpIX是血卟啉衍生物,通过在亚铁螯合酶催化下与亚铁螯合,转化为最终产物血红素.除了PpIX本身的外源性供应外,PpIX在组织或细胞中的积累可以通过加入其前体来产生,例如5-氨基乙酰丙酸(ALA)及其衍生物[9,14-15].使用ALA的主要优点是ALA本身不是超声敏化剂,代谢迅速,可以降低皮肤光毒性的风险.酞菁(Pc)是苯并氮杂卟啉,作为SDT的声敏剂,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羧基官能化的锌(II)酞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高的单线态氧产率[16].XU等[17]制备了4-α-(3-羧基苯氧基)锌(II)酞菁(ZnPcC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物(ZnPcC4-BSA),测定了体外声动力学活性,ZnPcC4和ZnPcC4-BSA都显示出对HepG2肝癌细胞有杀伤作用,ZnPcC4-BSA具有更高的声动力学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7.5 μmol·L-1.2.1.2 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是一系列染色剂,包括赤藓红B、玫瑰红(RB)、曙红和罗丹明.RB是荧光素的四氯四碘化衍生物,单独使用没有细胞毒性,RB与聚焦超声的联合使用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生长,且不会损害正常的组织.为了改善RB的高水溶性和较差的生物利用度,CHEN等[18]设计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两亲性RB衍生物(RBD),结果表明引入适当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可以增强细胞摄取,并改善细胞内ROS的产生,合成的衍生物具有与卟啉钠相似的相对效力,如图2所示.1.2 氧化应激ROS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原子或原子团,包括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在超声空化作用下,声敏剂将从基态激活到激发态,可以直接与周围的氧分子或其他底物分子反应,形成自由基.或者在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与周围的氧分子共同作用,导致单线态氧的产生.单线态氧被认为是声动力学活动的主要介质,具有氧化周围基质的能力,導致靶病理细胞不可逆转的破坏,直接介导细胞毒性.另外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也可通过脂质过氧化的链反应机制诱导细胞损伤或凋亡.过量的ROS不仅会导致氧化应激,使机体损伤,还会引起细胞骨架收缩、染色质浓缩和DNA片段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2,5].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处于乏氧环境,因此可调高ROS浓度,使其高于肿瘤细胞能承受的阈值,导致其死亡,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破坏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胞死亡:1)提高ROS浓度,促进ROS生成或抑制ROS清除;2)降低ROS浓度,加入ROS清除剂,如黄酮及其衍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前者使用较多.1.3 超声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细胞通常以细胞骨架收缩、染色质浓缩、DNA断裂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活化为特征.已知恶性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水平,SDT能损伤这些细胞的线粒体,使半胱天冬酶活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MMP)降低,并诱导细胞凋亡[6].SDT中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有2种:1) SDT通过下调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产生过量的ROS引起细胞凋亡.LI等[7]评估了卟啉钠介导的SDT(DVDMS-SDT)对体外和体内肝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DVDMS-SDT增加了G2/M期细胞比例,降低了CDK1和Cyclin B1蛋白水平.生成的ROS上调了p53和Bax的表达,下调了Bcl-2的表达,导致caspase-3的激活,最终引发细胞凋亡.2) SDT通过线粒体膜中的钙离子(Ca2+)过载诱导细胞凋亡.过载的Ca2+改变线粒体膜的穿透率.DAI等[8]研究了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SDT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数据显示ROS产生水平增加、MMP降低和细胞色素c 释放增加,证明SDT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与早期凋亡过程中的过载Ca2+相关.1.4 其他机制SDT可以破坏细胞骨架,短时间暴露于低强度脉冲超声会使得细胞骨架发生流化和再固化.流化的不稳定性为恶性细胞选择性摄取声敏剂提供了可能.SDT还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力.M1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对促炎起主要作用.M2巨噬细胞能减少炎症反应,在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M1巨噬细胞具有抗肿瘤能力,而M2巨噬细胞不具备.SDT将促进肿瘤内的M2巨噬细胞向M1巨噬细胞转换,还可以通过抑制新血管的生成,有效切断肿瘤血供,同时产生热疗效果来破坏肿瘤组织[9].2 声敏剂声敏剂的选择是SDT治疗的重要环节.声敏剂本身没有抑制活性且毒性较低,仅暴露在超声后才具有生物活性.可用聚焦超声使声敏剂在待治疗的肿瘤部位激活,与化疗和放射疗法相比,全身毒性较低.理想的声敏剂应对正常细胞没有显著毒性,能准确靶向肿瘤细胞,并且对超声波具有高敏感性和稳定性.初代的声敏剂是光敏剂,比如卟啉或氧杂蒽酮类化合物.但是其水溶性较差、血液循环时间短,在生物微环境中较不稳定,无法在肿瘤部位大量聚集,另外这些分子在某些情况下毒性显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人们将各类纳米粒子与SDT结合使用:1)使用纳米材料负载有机小分子声敏剂;2)开发具有声敏剂特征的无机纳米材料.这些纳米声敏剂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2.1 有机声敏剂有机声敏剂主要分为:卟啉及其衍生物、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抗肿瘤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声敏剂[3,10].2.1.1 卟啉及其衍生物实际研究中最常用的声敏剂是卟啉及其衍生物的这类初代声敏剂,通过修饰降低其光学毒性,生成了一系列卟啉衍生物,如原卟啉IX(PpIX)、HMME、卟啉衍生物镓配合物(ATX-70,ATX-S10)和卟啉新衍生物(DCPH-P-Na(I))[11-13],如图1所示.PpIX是血卟啉衍生物,通过在亚铁螯合酶催化下与亚铁螯合,转化为最终产物血红素.除了PpIX本身的外源性供应外,PpIX在组织或细胞中的积累可以通过加入其前体来产生,例如5-氨基乙酰丙酸(ALA)及其衍生物[9,14-15].使用ALA的主要优点是ALA本身不是超声敏化剂,代谢迅速,可以降低皮肤光毒性的风险.酞菁(Pc)是苯并氮杂卟啉,作为SDT的声敏剂,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羧基官能化的锌(II)酞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高的单线态氧产率[16].XU等[17]制备了4-α-(3-羧基苯氧基)锌(II)酞菁(ZnPcC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物(ZnPcC4-BSA),测定了体外声动力学活性,ZnPcC4和ZnPcC4-BSA都显示出对HepG2肝癌细胞有杀伤作用,ZnPcC4-BSA具有更高的声动力学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7.5 μmol·L-1.2.1.2 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是一系列染色剂,包括赤藓红B、玫瑰红(RB)、曙红和罗丹明.RB是荧光素的四氯四碘化衍生物,单独使用没有细胞毒性,RB与聚焦超声的联合使用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生长,且不会损害正常的组织.为了改善RB的高水溶性和较差的生物利用度,CHEN等[18]设计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两亲性RB衍生物(RBD),结果表明引入适当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可以增强细胞摄取,并改善细胞内ROS的产生,合成的衍生物具有与卟啉钠相似的相对效力,如图2所示.1.2 氧化应激ROS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原子或原子团,包括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在超声空化作用下,声敏剂将从基态激活到激发态,可以直接与周围的氧分子或其他底物分子反应,形成自由基.或者在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与周围的氧分子共同作用,导致单线态氧的产生.单线态氧被认为是声动力学活动的主要介质,具有氧化周围基质的能力,导致靶病理细胞不可逆转的破坏,直接介导细胞毒性.另外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也可通过脂质过氧化的链反应机制诱导细胞损伤或凋亡.过量的ROS不仅会导致氧化应激,使机体损伤,还会引起细胞骨架收缩、染色质浓缩和DNA片段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2,5].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处于乏氧环境,因此可调高ROS浓度,使其高于肿瘤细胞能承受的阈值,导致其死亡,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破坏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胞死亡:1)提高ROS浓度,促进ROS生成或抑制ROS清除;2)降低ROS浓度,加入ROS清除剂,如黄酮及其衍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前者使用较多.1.3 超声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细胞通常以细胞骨架收缩、染色质浓缩、DNA断裂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活化为特征.已知恶性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水平,SDT 能损伤这些细胞的线粒体,使半胱天冬酶活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MMP)降低,并诱导细胞凋亡[6].SDT中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有2种:1) SDT通过下调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产生过量的ROS引起细胞凋亡.LI等[7]评估了卟啉钠介导的SDT(DVDMS-SDT)对体外和体内肝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DVDMS-SDT增加了G2/M期细胞比例,降低了CDK1和Cyclin B1蛋白水平.生成的ROS上调了p53和Bax的表达,下调了Bcl-2的表达,导致caspase-3的激活,最终引发细胞凋亡.2) SDT通过线粒体膜中的钙离子(Ca2+)过载诱导细胞凋亡.过载的Ca2+改变线粒体膜的穿透率.DAI等[8]研究了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SDT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数据显示ROS产生水平增加、MMP降低和细胞色素c 释放增加,证明SDT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与早期凋亡过程中的过载Ca2+相关.1.4 其他机制SDT可以破坏细胞骨架,短时间暴露于低强度脉冲超声会使得细胞骨架发生流化和再固化.流化的不稳定性为恶性细胞选择性摄取声敏剂提供了可能.SDT还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力.M1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对促炎起主要作用.M2巨噬细胞能减少炎症反應,在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M1巨噬细胞具有抗肿瘤能力,而M2巨噬细胞不具备.SDT将促进肿瘤内的M2巨噬细胞向M1巨噬细胞转换,还可以通过抑制新血管的生成,有效切断肿瘤血供,同时产生热疗效果来破坏肿瘤组织[9].2 声敏剂声敏剂的选择是SDT治疗的重要环节.声敏剂本身没有抑制活性且毒性较低,仅暴露在超声后才具有生物活性.可用聚焦超声使声敏剂在待治疗的肿瘤部位激活,与化疗和放射疗法相比,全身毒性较低.理想的声敏剂应对正常细胞没有显著毒性,能准确靶向肿瘤细胞,并且对超声波具有高敏感性和稳定性.初代的声敏剂是光敏剂,比如卟啉或氧杂蒽酮类化合物.但是其水溶性较差、血液循环时间短,在生物微环境中较不稳定,无法在肿瘤部位大量聚集,另外这些分子在某些情况下毒性显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人们将各类纳米粒子与SDT结合使用:1)使用纳米材料负载有机小分子声敏剂;2)开发具有声敏剂特征的无机纳米材料.这些纳米声敏剂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2.1 有机声敏剂有机声敏剂主要分为:卟啉及其衍生物、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抗肿瘤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声敏剂[3,10].2.1.1 卟啉及其衍生物实际研究中最常用的声敏剂是卟啉及其衍生物的这类初代声敏剂,通过修饰降低其光学毒性,生成了一系列卟啉衍生物,如原卟啉IX(PpIX)、HMME、卟啉衍生物镓配合物(ATX-70,ATX-S10)和卟啉新衍生物(DCPH-P-Na(I))[11-13],如图1所示.PpIX是血卟啉衍生物,通过在亚铁螯合酶催化下与亚铁螯合,转化为最终产物血红素.除了PpIX本身的外源性供应外,PpIX在组织或细胞中的积累可以通过加入其前体来产生,例如5-氨基乙酰丙酸(ALA)及其衍生物[9,14-15].使用ALA的主要优点是ALA本身不是超声敏化剂,代谢迅速,可以降低皮肤光毒性的风险.酞菁(Pc)是苯并氮杂卟啉,作为SDT的声敏剂,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羧基官能化的锌(II)酞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高的单线态氧产率[16].XU等[17]制备了4-α-(3-羧基苯氧基)锌(II)酞菁(ZnPcC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物(ZnPcC4-BSA),测定了体外声动力学活性,ZnPcC4和ZnPcC4-BSA都显示出对HepG2肝癌细胞有杀伤作用,ZnPcC4-BSA具有更高的声动力学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7.5 μmol·L-1.2.1.2 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是一系列染色剂,包括赤藓红B、玫瑰红(RB)、曙红和罗丹明.RB是荧光素的四氯四碘化衍生物,单独使用没有细胞毒性,RB与聚焦超声的联合使用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生长,且不会损害正常的组织.为了改善RB的高水溶性和较差的生物利用度,CHEN等[18]设计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两亲性RB衍生物(RBD),结果表明引入适当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可以增强细胞摄取,并改善细胞内ROS的产生,合成的衍生物具有与卟啉钠相似的相对效力,如图2所示.1.2 氧化应激ROS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原子或原子团,包括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在超声空化作用下,声敏剂将从基态激活到激发态,可以直接与周围的氧分子或其他底物分子反应,形成自由基.或者在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与周围的氧分子共同作用,导致单线态氧的产生.单线态氧被认为是声动力学活动的主要介质,具有氧化周围基质的能力,导致靶病理细胞不可逆转的破坏,直接介导细胞毒性.另外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也可通过脂质过氧化的链反应机制诱导细胞损伤或凋亡.过量的ROS不仅会导致氧化应激,使机体损伤,还会引起细胞骨架收缩、染色质浓缩和DNA片段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2,5].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处于乏氧环境,因此可调高ROS浓度,使其高于肿瘤细胞能承受的阈值,导致其死亡,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破坏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胞死亡:1)提高ROS浓度,促进ROS生成或抑制ROS清除;2)降低ROS浓度,加入ROS清除剂,如黄酮及其衍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前者使用较多.1.3 超声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细胞通常以细胞骨架收缩、染色质浓缩、DNA断裂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活化为特征.已知恶性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水平,SDT 能损伤这些细胞的线粒体,使半胱天冬酶活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MMP)降低,并诱导细胞凋亡[6].SDT中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有2种:1) SDT通过下调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产生过量的ROS引起细胞凋亡.LI等[7]评估了卟啉钠介导的SDT(DVDMS-SDT)对体外和体内肝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DVDMS-SDT增加了G2/M期细胞比例,降低了CDK1和Cyclin B1蛋白水平.生成的ROS上调了p53和Bax的表达,下调了Bcl-2的表达,导致caspase-3的激活,最终引发细胞凋亡.2) SDT通过线粒体膜中的钙离子(Ca2+)过载诱导细胞凋亡.过载的Ca2+改变线粒体膜的穿透率.DAI等[8]研究了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SDT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機制,数据显示ROS产生水平增加、MMP降低和细胞色素c 释放增加,证明SDT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与早期凋亡过程中的过载Ca2+相关.1.4 其他机制SDT可以破坏细胞骨架,短时间暴露于低强度脉冲超声会使得细胞骨架发生流化和再固化.流化的不稳定性为恶性细胞选择性摄取声敏剂提供了可能.SDT还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力.M1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对促炎起主要作用.M2巨噬细胞能减少炎症反应,在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M1巨噬细胞具有抗肿瘤能力,而M2巨噬细胞不具备.SDT将促进肿瘤内的M2巨噬细胞向M1巨噬细胞转换,还可以通过抑制新血管的生成,有效切断肿瘤血供,同时产生热疗效果来破坏肿瘤组织[9].2 声敏剂。

声化学

声化学

声化学应用学习综述1.声化学声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指利用超生来加速化学反应或触发新的反应通道,以提高化学反应产率或获取新的化学反应产物。

但我们知道,对应15 kHz~10 MHz(声化学通常使用的频段)的超声波波长为10 cm~0.15mm,远大于分子尺度,且声波所能携带的能量还不足以引起化学反应,那么声波又是如何引起化学反应的呢?声化学反应的主动力来自声空化,来自空化泡内爆时伴随发生的高温(大于5 000K)、高压(大于2.03×108Pa)、冲击波或射流等极端物理条件.按Luche的观点,声化学由于其发生反应的条件不同应该分为“真的(true)声化学”和“假的(false)声化学”,前者发生于声空化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而后者则是空化泡崩溃时伴随的“机械(或力学)机制”作用的结果。

2、超声化学的应用声化学的应用范围很广,若要将之归类的话,大致可以归纳为9大类,它们是: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催化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环境化学、矿物化学处理、萃取与分离、合成与降解。

2.1 生物化学超声在生物化学中的最早应用应当是用超声来粉碎细胞壁,以释放出其内容物。

在随后的研究中,将低强度超声应用于促进生化反应过程。

超声在多肽的合成法和激活固定化酶中也有应用。

超声波的这些作用被认为主要是超声促进了生化反应的传质过程的缘故。

2.2 分析化学在固态核磁共振技术中超声辐照被用来使谱线变窄。

在气相色谱中用超声脱气改进固定相涂布的均匀性。

在分析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时,超声萃取可使农药萃取完全,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矿样分析时辅以超声脱气可减少溶样时间。

2.3 催化化学超声波的辐照可以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使活性组分分散更均匀,催化活性增强。

同时超声可大大促进相转移、催化反应。

2.4 电化学将超声辐照用于电化学过程,可保持电极的清洁,使电极表面脱气,同时还能改善传质这些优点使电化学过程更为有效。

超声对电解也有作用,如苯乙酸盐的Kolbe 电解反应,通常在嘧啶存在下才能反应,但使用超声时就可以不用。

声敏剂的研究进展

声敏剂的研究进展

声敏剂的研究进展王琦;刘洪成;于倩;王珏;何冬青;宋美慧;张晓臣【摘要】对声敏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卟啉衍生物、吖啶类化合物、染料类和抗肿瘤性药物的研究进展,对其他类声敏剂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目前声敏剂的研究情况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The development of sonosensitizer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Porphyrin derivative, acridine derivative, dye series and antitumor drug were expecially recommended. The developments of other sonosensitizers were also briefly introduc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nosensitizer,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were discussed.【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6(007)011【总页数】3页(P6-7,10)【关键词】声敏剂;研究进展;超声【作者】王琦;刘洪成;于倩;王珏;何冬青;宋美慧;张晓臣【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选择超声波辐射血卟啉阻止肿瘤细胞繁殖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是1989年由日本学者S.Umemura首次在重要交流会上提出来的[1,2]。

二氢卟吩e6在艾氏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

二氢卟吩e6在艾氏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
a d t po ieasin f ai fr o o y a i tea y( D )o tmo .M e o s E l ha c e u o E T e s n r d e ti b s n d n m c h rp S T f u r o v c ic so s s t d r c s i stm r( A )c l h i t l w r iouae t mi , n et r e r gm c e e e t v n u jc o f e o eo 2 g k .T e ee n c l d i o c a dt mo— ai ierci d i r e o si e t n o 6 i ad s f 5 m / g h t n e h u b n v na n i C n ds iui f hoi e C 6 n t m r a o sre yi i m gn eh iu sa 0 5 1 2 4 6 8 1 , 2 1 i r t n o C l n 6( e )i h t o s b ev d b v o i a igtc nq e t . , , , , , , 0 1 ,8 tb o r eu w n v
ts u s,t e eo e, i r mii o ln c la lc to is e h r fr s p o sngf rc iia pp iain. Ac odi odifr n ea o i ae n difr n r a ,t c r ngt fe e tm t b lc rt si fe e to g ns umo so r f di e e thitlg c ltpe n tdi e e tst ss u d b r ae p o ra e t e,r s cie y f r n soo i a y sa d a f r n ie ho l e te td ata pr p it i f f m e pe t l . v

声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声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43 卷第 1 期2024 年1 月Vol.43 No.171~82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声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宋佳星,赵誉,封顺,吴明雨*(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癌症因其高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存在创伤大、复发率高和毒副作用显著等缺点。

因此开发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在众多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中,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因具有无创伤性、低耐药性、低毒性和可消灭隐形肿瘤病灶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但由于光源难以穿透深层组织,PDT对于深层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

声动力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SDT)利用超声激活声敏剂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碳自由基,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SDT在保留PDT所有的优点外,还能有效克服PDT组织穿透能力不足的问题,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该综述概括了SDT可能的机制和声敏剂的类型,总结了SDT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声动力治疗;癌症;机制;声敏剂中图分类号:O65;G35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57(2024)01-0071-12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Sonodynamic TherapySONG Jia-xing,ZHAO Yu,FENG Shun,WU Ming-yu*(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Abstract:Cancer has posed serious threats to the health of all human beings due to its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However,traditional cancer treatment methods,such as surgery,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have encountered the limitations including severe trauma,high recurrence rates and significant toxic side effects. Therefore,it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ancer treatment method. Among all the new cancer treatments,photodynamic therapy(PDT)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ness,low drug resistance,low toxicity and elimination of the invisible tumor lesions. However,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light source for penetrat⁃ing deep tissues,PDT is not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tumors. Sonodynamic therapy(SDT)utilizes ultrasound to activate sonosensitizers to genera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nd carbon free radicals,thereby inducing tumor cell death. In addition,SDT not only inherits all the advantag⁃es of PDT but also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tissue penetration of PDT,which shows a broa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SDT and the types of sonosensitizers,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development of SDT,and looks for⁃ward the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sonodynamic therapy;cancer;mechanisms;sonosensitizers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病人早期嗓音训练的效果观察

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病人早期嗓音训练的效果观察

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病人早期嗓音训练的效果观察杨晓娟,缪云仙,徐嘉苑,李华芳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病人实施早期嗓音训练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 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切除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嗓音卫生宣教;试验组给予早期嗓音训练㊂两组干预阶段为甲状腺切除术后第3天至术后1个月,共4周㊂收集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简化版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㊁声门闭合程度㊁最长发声时间㊁最大音量㊁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等主客观指标㊂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声门闭合程度㊁最长发声时间㊁最大音量及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病人早期介入嗓音训练,可促进声门闭合㊁延长发声时间㊁提高音量㊁改善饮水呛咳,有效促进病人康复㊂关键词 嗓音障碍;甲状腺肿瘤;单侧声带麻痹;嗓音训练K e yw o r d s v o i c e d i s o r d e r ;t h y r o i d t u m o r ;u n i l a t e r a l v o c a l f o l d p a r a l y s i s ;v o i c e t r a i n i n g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19.017 单侧声带麻痹(u n i l a t e r a lv o c a l f o l d p a r a l ys i s ,U V F P )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嗓音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㊁气息声㊁说话不持久㊁无法大声说话,部分有饮水呛咳㊁咳嗽咳痰无力[1]㊂喉返神经损伤是导致甲状腺切除术后病人声带麻痹的最常见因素㊂研究显示,将嗓音训练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病人嗓音障碍的康复治疗能取得积极效果[2],然而目前尚缺乏最佳介入时机的研究,且各种训练方法对甲状腺术后U V F P 的临床疗效也未得到公认[3]㊂本研究拟观察早期嗓音训练在甲状腺肿瘤术后U V F P 病人嗓音康复中的应用效果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 2022年6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术后U V F P 病人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1)甲状腺术后第2天电子喉镜检查证实为U V F P ;2)年龄18~60岁;3)此前未接受过嗓音训练;4)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5)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㊂排除标准:1)非首次行甲状腺切除术;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鼻腔㊁口腔㊁咽㊁喉㊁食管结构异常;4)术前喉镜检查显示有咽喉疾病㊁声带活动异常;5)术前简化版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 o i c eH a n d i c a p In d e x -10,V H I -10)评分>0分;6)病人或家属无法配合完成电话及微信随访㊂病例剔除标准:1)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但未完成干预方案规定观察周期者;2)依从性差,严重违背试验方案者;3)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不宜继续进行试验者;4)术后未规范口服左甲状腺素片者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S L K Y L X 2022156)㊂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单位:例(%)项目试验组(n =34)对照组(n =34)χ2值P性别 男3(8.8)4(11.8)0.1590.690女31(91.2)30(88.2)文化程度 文盲3(8.8)1(2.9) 小学2(5.9)2(5.9) 初中11(32.4)9(26.5)1.6030.808高中7(20.6)8(23.5) 专科及以上11(32.4)14(41.2)病理诊断 乳头状癌32(94.1)29(85.3) 滤泡状癌2(5.9)4(11.8)1.7880.409 髓样癌0(0.0)1(2.9)患侧声带 左侧21(61.8)22(64.7)0.0630.801 右侧13(38.2)12(35.3)患侧声带位置 旁正中位28(82.4)26(76.5)0.3600.549轻度外展位6(17.6)8(23.5)基金项目 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立项项目,编号:2022J 0159;云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度院内护理课题重点项目,编号:2020-H L -Z -05㊂作者简介 杨晓娟,主管护师,硕士,单位: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缪云仙(通讯作者)㊁徐嘉苑㊁李华芳单位: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㊂引用信息 杨晓娟,缪云仙,徐嘉苑,等.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病人早期嗓音训练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23,21(19):2668-2672.㊃866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l y 2023V o l .21N o .1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2干预方法1.2.1对照组干预方法对照组在甲状腺肿瘤围术期护理常规基础上实施嗓音卫生宣教,包括以下内容:1)向病人介绍喉部的解剖结构㊁发声的基本原理㊁术后出现嗓音问题的病因;2)禁烟酒,少食辛辣刺激㊁高糖及冰冷的食物,少食烧烤㊁宵夜,避免饮用咖啡㊁浓茶㊁可乐,多饮温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饮食清淡;3)出院后强身健体㊁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和慢跑,作息规律,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睡眠;4)避免高强度㊁高频率㊁长时间地过度用声,保持心境平和,避免冲动,勿生气,避免与他人争执㊁吵架;5)注重交谈距离,交谈时走近对方交谈,辅助拍手㊁握拳等肢体语言,用声时减少周围的噪声,在大房间或对人群说话时使用扩音设备,尽量柔声说话,但不要用耳语,说话时保持身体放松;6)保持声带湿化,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 L,养成随时随地㊁少量多次饮水习惯,喝水时要让水在口腔内多停留一些时间,变暖㊁滋润完口咽腔黏膜后再小口吞咽,环境过于干燥㊁湿度较小时,可使用加湿器;7)进行发音体位训练,指导病人在直立㊁坐位或平卧情况下,头部㊁颈部以及背部轴线应保持在同一方向上,同时双肩平放与脊柱保持垂直,当病人发音时下颚放松并轻微内收,颈部自然挺立,以避免腹肌紧张与下颚僵硬影响呼吸运动以及发音功能;8)术后1个月内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病人机体康复情况和嗓音康复情况,了解病人执行嗓音宣教内容的情况,如有遗忘再次给予指导㊂1.2.2试验组干预方法试验组在甲状腺肿瘤围术期护理常规基础上实施早期嗓音训练,包括吸管发声训练㊁发声阻力训练和拉伸放松训练3个部分㊂1.2.2.1吸管发声训练1)首先训练腹式呼吸㊂病人取坐位,初学者可使用平卧位,自然放松,将双手置于下腹部,肚脐下5c m 左右,用鼻子吸气,吸气时腹部隆起,做到深入㊁自然,用缩唇呼气,呼气时腹部内收,用手感知双手随呼吸起伏变化,做到平稳㊁持久,如存在胸式呼吸模式予以纠正㊂2)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进行吸管发声训练㊂准备1根口径5mm的塑料吸管,含住吸管,首先用病人舒服的音高发 呜 音,拖长一段时间,练习1m i n,然后进行滑音练习,由低音滑向高音,再由高音回到低音,练习2m i n;最后进行重音练习,喉部放松,腹部给力,发短促的 呜 音,练习1m i n㊂3)术后第3天开始训练,每天练习6次,每次5m i n,共练习4周㊂1.2.2.2发声阻力训练:测量目标音量请病人自然舒适地读3m i n阅读材料,以中间2 m i n的平均音量作为练习者的习惯音量,然后请病人分别以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发 a: 音,测最大和最小音量的差值,即音量范围;训练时要求达到的目标音量应比习惯音量高出音量范围50%~60%㊂训练步骤:1)以目标音量发 a: 音,用最长发声时间练习8遍;2)以目标音量发 a: 音,从最低音滑到最高音,再滑到最低音,重复8遍;3)用高亢的音高大声说10个常用短语,每个说2遍;4)用低沉的音高说10个常用短语,每个说2遍;5)想象处于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大声对话3~5m i n㊂以上发声阻力训练从术后第3天开始训练,每天练习2次,每次把训练步骤的内容重复2遍,共练习4周㊂1.2.2.3拉伸放松训练包括肩颈部放松训练和喉部按摩放松㊂1)肩颈部放松训练:颈部前屈㊁颈部后伸㊁向左侧头㊁向右侧头,每个动作在最大限度上尽力维持5s,重复10次㊂2)喉部按摩放松:从上到下,拇指和食指按住舌骨两端滑动至锁骨上,重复10次;甲状软骨左右摇晃,重复10次;舌骨左右摇晃,重复10次;舌骨软骨打圈式按揉,重复10次;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分离式牵伸,重复10次㊂3)术后第10天开始训练,每天练习2次,每次把训练步骤的内容重复2遍,共练习3周㊂1.3评价指标甲状腺切除术后第2天及干预4周后进行评价㊂1)VH I-10评分:VH I-10将嗓音异常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分为功能㊁生理和情感3个维度,共计10个条目,条目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0~4分代表该项发生的频率,0分为 无 ㊁1分为 很少 ㊁2分为 有时 ㊁3分为 经常 ㊁4分为 总是 ,总分为0~40分,总分越高说明病人感知的发音障碍越严重,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越大㊂2)声门闭合程度:由鼻咽喉内镜检查室专职医生通过电子喉镜检查进行判断(发音时声门完全闭合㊁有部分裂隙㊁有大部分裂隙㊁完全不闭合)㊂发音时声门闭合程度越好,则表示病人声带运动越好,嗓音质量越好,气息声越少㊂3)最长发声时间(m a x i m u m p h o n a t i o n t i m e,M P T):病人平静休息状态下,取坐位,上身直立,尽量深吸气后以最舒适的响度持续发元音/a:/音,发声持续至不能发出声音并用尽气息为止,记录发声时间,以秒(s)作为单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M P T越长,表示声带功能越好,病人发声越持久㊂4)最大音量测定:使用 分贝测试仪 软件,测量时环境噪声<40 d B,让病人保持口唇距手机麦克风30c m,且处于同一水平线,然后以最大音量发元音/a:/音,音量越大则表示病人的声带伸缩能力越强,嗓音质量越好㊂5)吞咽功能:使用洼田饮水试验(w a t e rs w a l l o w i n g t e s t, W S T)评价病人的吞咽功能,测量时先让病人单次喝下2茶匙或3茶匙水,如无问题,再让病人一次性喝下30m L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㊁有无呛咳㊁饮水状况等㊂评价标准为,能1次并在5s内饮完,无呛咳㊁停顿为Ⅰ级;1次饮完,但超过5s或分2次饮完,无呛咳㊁停顿为Ⅱ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为Ⅲ级;分2次及以上咽下,但有呛咳为Ⅳ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为Ⅴ级[4]㊂W S T评级越高表示吞咽障碍越严重㊂㊃9662㊃全科护理2023年7月第21卷第19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 ʃs )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㊂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中位数㊁四分位数间距[M (P 25,P 75)]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㊂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四格表χ2检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V H I -10评分㊁M P T ㊁最大音量比较(x ʃs )组别例数 V H I -10评分(分) 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M P T (s ) 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最大音量(d B ) 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试验组3424.27ʃ5.8215.47ʃ6.935.26ʃ1.0810.56ʃ2.0870.94ʃ10.2681.82ʃ7.94对照组3422.21ʃ4.9816.47ʃ5.645.06ʃ0.858.03ʃ2.1970.76ʃ9.6177.68ʃ8.04t 值1.567-0.653 0.8724.8810.0732.140P0.1220.5160.386<0.001 0.9420.036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声门闭合情况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 术后第2天完全闭合有部分裂缝有大部分裂缝完全不闭合术后1个月完全闭合有部分裂缝有大部分裂缝完全不闭合试验组340(0.0)6(17.6)25(73.5)3(8.8)11(32.4) 17(50.0)5(14.7)1(2.9)对照组340(0.0)3(8.8)27(79.4)4(11.8)8(23.5)10(29.4)15(44.1)1(2.9)χ2值1.0023.904P0.3170.048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W S T 评级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 术后第2天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 术后1个月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试验组340(0.0)17(50.0)9(26.5)7(20.6)1(2.9)15(44.1)18(52.9)1(2.9)0(0.0)0(0.0)对照组341(2.9)12(35.3)15(44.1)5(14.7)1(2.9)3(8.8)26(76.5)5(14.7)0(0.0)0(0.0)χ2值0.13011.801P0.718<0.0013 讨论3.1 实施早期嗓音训练可促进甲状腺术后U V F P 病人声门闭合声带麻痹病人主要的器质性改变为声门闭合不全[5]㊂本研究分别在术后第2天和术后1个月对病人实施电子喉镜检查评估声门闭合程度,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试验组病人声门闭合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实施早期嗓音训练可促进甲状腺术后U V F P 病人声门闭合㊂黄前进等[6]对24例声门闭合不全的功能性嗓音障碍病人进行嗓音训练,结果显示嗓音训练能有效改善声门闭合及嗓音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早期嗓音训练能有效预防或延缓患侧声带萎缩,并且促进健侧声带代偿性运动形成有关㊂根据现代神经病理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肌张力的萎缩变化与肌肉使用不足的持续时间有关[7],而早期嗓音训练可以预防或延缓肌肉萎缩㊂此外,以往的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发声练习可以使U V F P 病人形成适当的代偿机制,改善声门闭合,避免不良的代偿行为,包括声门上前后或侧侧收缩㊁假声和咽肌收缩[8-10]㊂嗓音/语音治疗可能带来的好处可以在1个疗程或2个疗程后确定㊂多项研究表明,4~6周是病人从语音治疗中获得持续受益的最短时间,本研究干预时间为4周,同样使病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㊂如果U V F P 病人没有治疗禁忌,且病人愿意接受,建议临床上尽早实施嗓音训练[11]㊂3.2 实施早期嗓音训练可延长甲状腺术后U V F P 病人M P T气流形成声门下压并冲击声带是嗓音形成的重要过程,被称为嗓音空气动力学㊂M P T 是嗓音空气动力学的重要指标,是评价病人发音时有效控制气压能力的一种简单方法,也是衡量言语呼吸支持能力的最佳指标[12]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试验组病人M P T 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3-16]㊂早期嗓音训练可明显改善U V F P 病人M P T ,可能的原因:声带麻痹病人嗓音障碍主要由声带关闭不全器质性改变引起,此时闭合声门需要更强的动力,早期嗓音训练中腹式呼吸练习可增加有效吸气,改善呼吸模式,增加肺储气量,提高声门下气流量,有效避免因气流不足引起的嗓音障碍,改善喉发声功能㊂3.3 实施早期嗓音训练可提高甲状腺术后U V F P 病人最大音量音量大小与声带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音强越高,反之振幅越小,音强越低[17]㊂振幅的强弱与声㊃076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l y 2023V o l .21N o .1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门下压和通过声门的气流量及速度有关[3]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试验组病人最大音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嗓音训练能增加通过声门的气流且升高声门下压,从而使声带的振幅增强有关㊂本研究使用的嗓音训练技术强化了发声阻力训练,旨在预防病人患侧声带萎缩,促进声门闭合㊂嗓音的大小对人类情感表达有重要意义,甲状腺术后U V F P病人想要灵活地控制发音,要求在声门闭合良好状态下及气息声改善的情况下加入更多的嗓音训练内容,如软启声练习和响度梯度训练等㊂3.4实施早期嗓音训练可改善甲状腺术后U V F P病人饮水呛咳情况喉上神经内支为分布在声门裂黏膜表面的感觉神经,如在甲状腺术中损伤,病人会出现喉部黏膜感觉丧失,进食,尤其是饮水时易发生误咽而呛咳[18]㊂喉上神经外支则沿颈动脉鞘背侧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至甲状腺上极后方入喉,是支配环甲肌的唯一运动神经,环甲肌是不可或缺的声带紧张肌,在维持声带张力使产生高频振动上发挥重要作用,其损伤可能导致声音低沉,无法持久发声[19]㊂由于目前仍没有统一且明确的喉上神经损伤诊断标准,且症状较为隐匿,因此喉上神经功能的保护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20]㊂本研究未对声带麻痹的具体类型进行探究,但是在68例病人中,有38例(55.9%)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W S T 评级ȡⅢ级),提示在甲状腺切除术中需重视对喉上神经的保护㊂术后1个月,35例病人中,有6例(8.9%) W S T评级为Ⅲ级,饮水呛咳症状改善,较嗓音功能恢复较早,与其他学者的报道一致[21-22]㊂试验组病人饮水呛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嗓音训练能促进声门闭合,提高气道保护能力有关㊂国内外多项以吞咽障碍合并嗓音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显示,嗓音训练不仅能改善病人吞咽时舌运动能力,而且还能增加吞咽效率,减少口腔内的残留物及口腔传输时间[23-27]㊂此外,不能忽视饮水与嗓音功能的相互关系,饮水呛咳对嗓音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㊂一是,饮水常呛咳使病人术后肺部感染和咳嗽咳痰的概率增加,直接影响病人的呼吸功能,而呼吸功能是决定病人嗓音功能的重要因素;二是,饮水常呛咳使病人害怕饮水,从而减少了水分摄入,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病人声带缺水,进而影响发声及嗓音训练㊂因此,需重视对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病人饮水呛咳的处理㊂本研究中,对于W S T评级为Ⅲ级的病人,指导其选用缺口杯饮水并给予吞咽姿势和手法代偿,如配合低头吞咽法㊁声门上吞咽法㊁患侧转头吞咽法,病人饮水呛咳得到有效改善㊂对于W S T评级为Ⅳ级和Ⅴ级的病人,进一步行吞咽容积黏度测试(V-V S T),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液体加稠,增稠剂辅助饮水,也可满足病人每日的饮水需求㊂3.5实施早期嗓音训练与实施嗓音卫生宣教相比,甲状腺术后U V F P病人V H I-10评分无明显差异主观嗓音质量评估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评价系统性嗓音训练对病人嗓音的改变效果,可协同客观嗓音声学参数,进一步分析系统性嗓音训练改善语言功能的效果[28]㊂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V H I-1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术后1个月嗓音功能恢复程度未达到病人心理预期及其嗓音社会适应水平有关㊂病人常被告知术后嗓音障碍是暂时性的,但在实际的康复过程中病人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尤其对于从事用嗓相关职业的群体,如教师㊁医务工作者㊁销售㊁个体经营者㊁律师㊁职员㊁管理者㊁播音主持等,因此即便嗓音评估的客观参数逐步得到改善,但病人对自我嗓音状况的主观评价并不乐观㊂任婷婷[29]使用V H I-10量表对甲状腺肿瘤术后病人不同时间点的嗓音功能进行主观评估,结果显示术后病人的主观嗓音感受与术后时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其原因可能与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㊂4结论本研究制定的甲状腺术后U V F P病人早期嗓音训练方案具有较强的安全性㊁可行性和科学性,可促进声门闭合㊁延长发声时间㊁提高音量㊁改善饮水呛咳,能有效促进病人康复,可作为甲状腺术后U V F P病人嗓音障碍观察期内一种简单㊁有效的干预措施㊂但实施早期嗓音训练的病人术后1个月时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嗓音问题,需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㊂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干预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小,未来可进行多中心㊁大样本研究,延长干预及随访时间,深入探讨该方案对甲状腺术后U V F P病人嗓音功能的影响㊂参考文献:[1] V O L K GF,T H E M E L S,G U G A T S C H K A M,e ta l.V o c a l f o l dp a r e s i s:m e d i c a l s p e c i a l i s t s'o p i n i o n so ns t a n d a r dd i a g n o s t i c sa n d l a r y n g e a l f i n d i n g s[J].E u r o p e a n A r c h i v e s o f O t o-R h i n o-L a r y n g o l o g y,2018,275(10):2535-2540.[2]陈世彩,郑宏良,肖水芳.声带麻痹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56(3):210-215.[3]洪冬冬,周立,梁方琪,等.‘韩国喉科及语音-言语矫治学会单侧声带麻痹管理指南“解读[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2,30(4): 453-456.[4]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5-6.[5] D E WA N K,V A H A B Z A D E H-H A G H A,S O O F E R D,e t a l.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s i nv o c a l f o l d p a r a l y s i sa n d p a r e s i s[J].T h e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17,127(7):1633-1638.[6]黄前进,李兆生,许振跃.嗓音训练治疗声门闭合不全所致功能性嗓音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7,23(5):422-426.[7]郑宏良.声带麻痹诊治中需要关注的问题[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55(11):1003-1008.[8] M I L L E RS.V o i c et h e r a p y f o rv o c a l f o l d p a r a l y s i s[J].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i cC l i n i c s o fN o r t hA m e r i c a,2004,37(1):105-119.[9] R U B I N A D,S A T A L O F F R T.V o c a l f o l d p a r e s i sa n d p a r a l y s i s[J].O t o l a r y n g o l C l i nN o r t hA m,2007,40(5):1109-1131. [10] R O Y N,G R A Y S D,S I MO N M,e ta l.A n e v a l u a t i o n o ft h e㊃1762㊃全科护理2023年7月第21卷第19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e f f e c t so ft w o t r e a t m e n ta p p r o a c h e sf o rt e a c h e r s w i t h v o i c ed i s o r de r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S p e e c hL a n g H e a rR e s,2001,44(2):286-296.[11]康炜骠,郑亿庆,梁发雅,等.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训练效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4):426-429.[12]宋凤姣,祝楠楠,崔秀平.早期系统嗓音训练应用于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5):538-541.[13] L IM,C H E NSC,W A N G W,e t a l.E f f e c t o f d u r a t i o no f d e n e r v a t i o no no u t c o m e s o f a n s a-r e c u r r e n t l a r y n g e a l n e r v e r e i n n e r v a t i o n[J].T h e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14,124(8):1900-1905.[14]王虹,翟红丽,程呈.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对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5):542-544.[15]雷薇薇,李芳丽,王燕,等.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训练效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1,29(6):688-691. [16]吴辉,吴春薇,陈宸,等.嗓音功能运动对嗓音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8):989-991.[17] B R O C KMA N N-B A U S E R M,B A L A N D A T B,B O H L E N D E R JE.I mm e d i a t e l i p t r i l l e f f e c t s o n t h e s t a n d a r dd i a g n o s t i cm e a s u r e sv o i c e r a n g e p r o f i l e,j i t t e r,m a x i m u m p h o n a t i o n t i m e,a n dd y s p h o n i a se v e r i t y i n d e x[J].J o u r n a l o fV o i c e,2020,34(6):874-883.[18]孙俊,何晓光,张德芳,等.喉上神经喉内支的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8(4):294-295.[19] M E N O N R,MU R A L I S,N A I RC,e t a l.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c e r n e a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e x t e r n a lb r a n c h o fs u p e r i o rl a r y n g e a ln e r v e i n r e l a t i o n t o t h e u l t r a s o u n d-b a s e d v o l u m e o f t h y r o i d g l a n d[J].I n d i a nJ o u r n a lo f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a n d M e t a b o l i s m,2017,21(6):845.[20]孙辉,王铁.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现状及思考[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8,12(1):1-4.[21]S I N G E RS,HU S S O N O,T OMA S Z E W S K AIM,e ta l.Q u a l i t y-o f-l i f e p r i o r i t i e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h y r o i dc a n c e r:a 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E u r o p e a no r g a n i s a t i o n f o r r e s e a r c h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a n c e r p h a s eI s t u d y[J].T h y r o i d,2016,26(11):1605-1613.[22] F R A G ABF,A L M E I D AST,S A N T A N A M G,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m y o f u n c t i o n a lt h e r a p y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v o i c e t h e r a p y i n t h e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o f n e u r o g e n i c o r o p h a r y n g e a l d y s p h a g i a:a p i l o t s t u d y[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r c h i v e so f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o g y,2018, 22(3):225-230.[23]彭继海,范小平,任庆宜,等.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治疗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及嗓音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25(6):489-494.[24]赵大庆,崔鹏程,王璐,等.A B C L O V E嗓音训练法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7,23(5):409-412;417.[25] E LS H A R K A W IA,R A M I GL,L O G E M A N NJA,e t a l.S w a l l o w i n ga n dv o i c e e f f e c t so fL e eS i l v e r m a n V o i c eT r e a t m e n t(L S V T):ap i l o t 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 N e u r o l o g y,N e u r o s u r g e r y,a n dP s y c h i a t r y,2002,72(1):31-36.[26] K OE,C H A E M J,C H O SR.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s w a l l o w i n gf u n c t i o n a n dm a x i m u m p h o n a t i o n t i m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P a r k i n s o n i s m[J].A n nR e h a b i lM e d,2018,42(3):425-432.[27]于晓平,宋维娜,张静.系统性嗓音训练对甲状腺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8-10.[28]康炜骠,郑亿庆,林宇,等.V H I-10在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训练的效度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8,31(4): 211-213.[29]任婷婷.甲状腺肿瘤术后嗓音㊁吞咽功能评估和嗓音训练的应用[D].成都:成都医学院,2019.(收稿日期:2023-02-14;修回日期:2023-07-03)(本文编辑李进鹏)综合护理干预在清醒俯卧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 R D S病人中的应用安君娜,高胜浩,张婷,黄泰搏,王海播摘要目的:探讨清醒俯卧位(A P P)联合无创通气(N I 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 D S)病人的护理方法㊂方法:选择2021年10月 2022年9月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 I C U)48例轻中度A R D 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4例㊂两组病人均实施A P P+N I V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护理措施0h㊁24h㊁48h后生命体征㊁血气分析结果㊁治疗失败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㊂结果:实施不同护理措施24h后试验组氧合指数(P a O2/F i O2,P/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不同护理措施48h后,两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 a O2)㊁P/F明显改善,且试验组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72h治疗失败率分别为29.2%(7/24)与54.2%(13/24);两组病人实施A P P+N I V 期间,试验组胸面部皮肤损伤㊁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㊂结论:对A P P+N I V治疗轻中度A R D S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A P P+N I V治疗效果,增加病人舒适度与成功率,有效减少A P P+N I V时的相关附带损伤㊂关键词清醒俯卧位;无创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管理K e y w o r d s a w a k e p r o n e p o s i t i o n;n o n-i n v a s i v e v e n t i l a t i o n;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d o i:10.12104/j.i s s n.1674-4748.2023.19.018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普通项目,编号:201702193㊂作者简介安君娜,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50003,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胜浩㊁张婷㊁黄泰搏㊁王海播(通讯作者)单位:450003,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㊂引用信息安君娜,高胜浩,张婷,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清醒俯卧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 R D S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3,21(19):2672-2675.㊃276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l y2023V o l.21N o.1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喉肿瘤

喉肿瘤

喉肿瘤[单项选择题]1、对喉乳头状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喉乳头状瘤是喉部的非上皮性良性肿瘤B.喉乳头状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C.儿童的喉乳头状瘤随年龄增长有自限趋势D.成人喉乳头状瘤有癌变可能E.治疗喉乳头状瘤首选喉镜下摘除瘤体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属于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不是喉肿瘤。

喉部良性肿瘤是指喉部良性真性肿瘤,病理上可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大类。

喉上皮性良性肿瘤以乳头状瘤最常见,非上皮性良性肿瘤发病率低,如血管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

[单项选择题]2、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常见症状是()。

A.进行性声音嘶哑B.喉鸣C.呼吸困难D.喉阻塞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喉乳头状瘤的常见症状为进行性声嘶,肿瘤较大者可出现喉鸣及呼吸困难。

由于儿童喉腔较小,肿瘤生长较快且倾向于多发性,故易发生喉阻塞。

[单项选择题]3、喉的癌前期病变是()。

A.喉白斑病B.喉角化症C.成人型慢性肥厚性喉炎D.成人型喉乳头状瘤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4、喉癌的发生()。

A.以声带癌居多,声门上型癌次之,声门下型癌极少见B.以声带癌居多,声门下型癌次之,声门上型癌极少见C.以声门上型癌居多,声带癌次之,声门下型癌极少见D.以声门上型癌居多,声门下型癌次之,声带癌极少见E.以声门下型癌居多,声门上型癌次之,声带癌极少见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喉癌中以声带癌较多,约占60%,一般分化较好,转移较少;声门上型癌次之,约占30%,一般分化较差,转移较多见,预后亦差;声门下型癌极少见,约占6%。

[单项选择题]5、对喉癌发生可能性病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吸烟者喉癌发病率高于不吸烟者B.声门区癌可能与饮酒有关,吸烟与饮酒共同存在时可发生叠加作用C.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或废气有致癌的可能D.HPV病毒感染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喉癌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相关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喉癌的病因迄今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癌前期病变、性激素及其受体等因素有关;声门上区癌可能与饮酒有关。

近红外克酮酸菁光热剂及其纳米制剂对肿瘤的光热治疗效果

近红外克酮酸菁光热剂及其纳米制剂对肿瘤的光热治疗效果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 ,PTT )是一种局部的、非侵入性、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的癌症治疗策略[1-3],它主要利用具有较高光热转换效率(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的光热剂(photothermal agent ,PTA )在近红外(near infrared ,NIR )光等外部光源的照射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从而引发肿瘤细胞死亡[4-6]。

由此可见,光热剂是影响光热治疗效果的核心要素之一[7-8]。

PTT 光热剂可分为无机光热剂和有机光热剂两类。

无机光热剂包括贵金属纳米材料[9]、碳基纳米材料[10]、金属材料[11]等,它们往往具有潜在的长期毒性和体内不可生物降解等缺点,严重阻碍了其临床应用[12]。

相较而言,有机光热剂具有光吸收好、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体内代谢容易等优点,在临床肿瘤PTT 和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 ,PAI )中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众多有机光热剂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 )是一种已被美国FDA 批准可用于临床诊断成像的近红外染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也被用于光热治疗,但它同时具有合成复杂、稳定性较差、易被机体清除、缺乏靶向性等缺点,影响了其光热治疗效果[13-15]。

与吲哚菁绿相比,克酮酸菁(croconaine ,CR )具有合成简单、合成条件温和、成本较低等优势[16]。

而且克酮酸菁还具有强烈的NIR 吸收、高的光热转换效率以及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等优点,近年在肿瘤PTT 方面的应用得基金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NSFSC1468);泸州市人民政府-西南医科大学科技战略合作项目(2019LZXNYDZ09);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210632137)通信作者:杨琳,E-mail:*******************.cn 引用本文:唐艺洳,李蕙芳,叶梓,等.近红外克酮酸菁光热剂及其纳米制剂对肿瘤的光热治疗效果[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4,47(2):180-184,封三.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4.02.017近红外克酮酸菁光热剂及其纳米制剂对肿瘤的光热治疗效果唐艺洳,李蕙芳,叶梓综述杨琳审校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泸州646000)【摘要】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 )是一种通过外部光源照射光热剂(photothermal agent,PTA ),将光能转换为热能以杀伤肿瘤细胞的肿瘤治疗手段,具有靶向性强、侵入性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的声动力学治疗【关键词】声动力;血卟啉;肿瘤0 引言肿瘤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居第2位。

鉴于目前对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楚,有关肿瘤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们不断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方法,超声激活声敏剂治疗恶性肿瘤的声动力学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SDT)就是其中之一。

1 声动力治疗的来源及发展SDT是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978年美国的Dougherty等[1]提出激光与血卟啉结合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将用激光激活血卟啉治疗肿瘤的方法称为光动力。

由于激光的组织穿透能力有限,使其在深部肿瘤的治疗应用上受到限制。

超声可以到达深部组织,1989年Umemura等[2]通过生物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研究表明,在血卟啉存在条件下,超声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比无血卟啉时明显增多,由此他提出了声动力治疗的概念。

1990年Yumita等[3]利用超声波结合血卟啉对接种了S180细胞的鼠进行了抗肿瘤效应测定。

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血卟啉没有抗肿瘤作用,单独超声波有微弱的抗肿瘤作用,二者结合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74%。

Umemura等[4]通过向S180细胞悬液内加入活性氧捕捉剂组氨酸,血卟啉增强超声对肿瘤细胞损害作用受到抑制,而加入自由基捕捉剂甘露醇损害作用不受影响。

推测超声波激活血卟啉,产生了单线态氧,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损伤。

1991年张伊力等[5]证明超声频率为1.8MH,声强为0.7~1W/cm2,血卟啉浓度为100~200 μg/ml时, S180细胞杀伤率达95%以上,对在体S180肿瘤的增长抑制率达57.52%,大大高于同样强度的单纯超声或同样浓度的血卟啉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SD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Tachibana等[6]给小鼠按30mg/kg注射光卟啉Ⅱ后,用210kHz,1.3W/cm2的超声波对小鼠肝部进行照射,结果表明,使用光卟啉Ⅱ后,超声波最大破坏深度平均为5.7mm,而单独使用超声波的最大破坏深度为3.0mm。

Sasaki等[7]于1998年对移植到小鼠肾部位的Walker256肿瘤进行了抗肿瘤实验,实验采用了二次谐波技术,所使用的超声波频率分别为0.5MHz和1.0MHz。

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强度低于8W/cm2或的浓度低于1.0mg/kg时,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

2002年Abe等[8]利用癌胚抗原的抗体与镓卟啉的类似物结合,形成,作用于癌胚抗原阳性的胃肠道肿瘤细胞,经超声激发后,肿瘤细胞受到明显抑制,其作用较单独超声作用或超声联合的抑制效果都强。

因此认为抗体与卟啉物质的结合有靶向作用,是未来声动力治疗的新方向。

2 声动力治疗的机理2.1 超声的热效应SDT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部分机理是通过超声的热效应来实现的。

当超声通过生物组织时,其能量因吸收而衰减。

吸收具有指数特征。

组织因吸收超声能量而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程度决定于组织的吸收系数和组织通过的血流量。

肿瘤组织受到超声辐照后,由于癌细胞体积较大,排列又很密集,且其吸声系数约为正常组织细胞的两部,因此大部分超声能量被肿瘤细胞核所吸收,癌组织温度升高。

加之癌组织血管生长紊乱,血流缓慢,其温度升高不能通过血流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癌组织对热的敏感性高于正常组织。

超过42.5℃~43℃的温度可使癌细胞的pH值降低,DNA、RNA、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溶酶体活性增加,癌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癌细胞死亡。

2.2 超声的空化效应大量的实验结果提示,SDT中超声激活血卟啉的抗癌效果大大高于单纯超声热效应的抗癌结果,因此其机理可能更主要地与超声的空化作用激活聚集在癌组织的血卟啉产生单线态氧有关,超声激活血卟啉产生活性氧的假设已为电子自旋共振(ESR)检测技术所证实。

超声辐照过程中,当声压与组织液的静压力之和很小时,癌组织内原有的及超声波辐照时产生的一些小气泡会生长,反之则会缩小,故超声导致气泡在组织液中呈呼吸式的振动。

在超声强度比较低时,这种振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通常都产生破坏力,即稳态空化。

即使在稳态空化的情况下,超声的机械作用也会使癌组织内的亚微气泡因定向扩散而逐渐增大,当其增大到接近超声波波长时,就发生了共振。

共振频率决定于气泡的原始半径及组织液的静压力以及其他物理常数。

气泡越小,共振频率越大。

共振时的大幅度振动,导致微射流,使气泡周围的应力增加,并在癌组织内产生相对振荡。

当超声的强度超过空化阈时,气泡振动加剧。

当声压与静压力的合力趋近于零时,气泡的直径增大;当声压的方向改变时,在很大的合力作用下,气泡猛烈收缩(内爆),以致破裂成许多小气泡,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局部的高温,即瞬态空化。

因癌组织本身含有空化借以开始生长的亚微气泡(空化核),空化阈较低,易发生在超声声强最大处。

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瞬态空化泡闭灭时,形成局部热点(hotspot),其温度可达5 000K以上,温度变化率达109/s,压力高达数百乃至上千个大气压。

在超声激活血卟啉的实验中,瞬态空化可在局部产生6 000~7 000K的高温,出现声致发光现象,并伴有强大的射流及多种物理和化学效应。

血卟啉(HPD)分子结构(见图1)是四个吡咯大环结构,形成Pπ共轭体系,很容易接受光能或热能而产生电子跃迁。

超声激活血卟啉及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可用下式表示:HPD+E→1HPD*1HPD*→3HPD*3HPD+3O2→1O2+HPDE为超声空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1O2为单线态氧。

在此条件下,血卟啉分子足以被激活而产生单线态氧,它是一个亲电子性很强的氧化剂,对癌细胞的破坏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破坏癌细胞的脂质和细胞膜,导致膜通透性增强、线粒体膨胀、溶酶体酶的释放等损伤;癌细胞内蛋白质变性,并影响酶活性;使癌细胞核酸分子的完整性和结构受到破坏,导致染色体出现变异。

超声空化和单线态氧损伤肿瘤细胞示意图[],见图2。

图1 血卟啉分子结构示意图(略)图2 超声空化和单线态氧损伤细胞示意图(略)2.3 声致发光声致发光能否激活血卟啉产生单线态氧,还有争议。

Miyoshi等[12]研究发现:在10~25度范围内,镓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声动力学效应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而既往研究证实,水溶液的声致发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弱;介导的声动力学效应在氧浓度约20%时最强,随氧浓度的升高而减弱,接近100%时完全消失,这与单线态机制是矛盾的;采用新型自旋捕捉剂DRD156在声动力学实验中未检测到单线态氧的产生;只有当位于细胞外时才能产生声敏作用;表面活性剂CTAB能模拟产生声动力效应。

作者认为声动力效应与声致发光无关,并推测声动力效应与声敏剂来源的过氧基产生有关。

Jeffers等[14]研究了非毒性浓度的DMF、MMF、DMSO对培养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声动力学效应,并将这种毒性效应归功于超声空化产生某些来源于这些物质的、未知的、短期存活的活性物。

在氮饱和的DMF、MMF、DMSO水溶液中检测到碳为中心的自由基,空气饱和的水溶液中检测到相应的过氧基。

超声处理后肿瘤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提高。

3 SDT的临床应用展望与PDT相比,SDT有许多优点:SDT对深部肿瘤的治疗无须通过内镜,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可重复治疗;超声装置简单,造价低廉;SDT对肿瘤细胞有特殊性杀伤作用;副作用小。

由于SDT和PDT的渊源,早期的声敏剂就是光敏剂,但随着SDT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非卟啉类物质具有声敏特性,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炎痛喜康等[]。

SDT与其它疗法联合可明显增强SDT的疗效。

有研究发现,与单用SDT或PDT相比,SDT和PDT对小鼠移植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联合作用明显提高了肿瘤的抑制率,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部分小鼠的肿瘤完全消失;组织学检查,联合作用肿瘤坏死的深度是单独作用的2~3倍。

Suzuki等[20]报道超声辐照血卟啉及丝裂霉素的结合物,即使在低功率时也有抗肿瘤效应,表明化疗药物对SDT有增效作用。

超声不仅可以增加细胞对共聚物微粒中阿霉素的摄取,还可以促使微粒穿越微血管而促使其在组织中的扩散。

声动力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人已经开始超声激活血卟啉治疗肝癌的研究,这必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 Dougherty TJ,Kaufman JE,Goldfarb A.Photoradi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J].Cancer[2] Umemura S,Yumita N,Nishigaki R,et al.Sonochemical activation of hematoporphyrin:a potential modility for cancer treatment [C].Proc of 1989 IEEE Ultrasonic Symp,[3] Yumita N,Nishigaki R,Umemura K,et al.Synergistic effect of ultrasound and hematoporphyrin on sarcoma 180[J].Jpn.J Cancer[4] Umemura S,Yumita N,Nishigaki R, et al.Mechanism of cell damage by ultrasound in combination with hematoporphyrin[J][5]张伊立,马玉英.超声声动力学疗法抗癌的初步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6] Tachibana K,Sugata K,Meng J, et al.Liver tissue damage by ultrasou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hotosensitizing drug,Photofrin Ⅱ[J].Cancer[7] Sasaki K,Yumita N,Nishigaki R, et al. Antitumor effect sonodynamically induced by focused ultrasound in combination with[J][8] Abe H,Kuroki M, Tachibana K, et al. Targeted sonodynamic therapy of cancer using a photosensitizer conjugated with antibody against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J].Anticancer[9] Miyoshi N, Misik V, Fukuda M, et al. Effect ofnitroxide formation from a cyclic secondary amine by ultrasound:on the mechanism of sonodynamic activation[J][10]Misik V, Riesz P. Free radical intermediates in sonodynamic therapy[J]48.[11]Halliwell,B.& J.M.C. Gutteridge.Role of free radical and catalytic metal ions in human disease:An overview[A].In:Methods in Enzymology[M].San'Diego,CA.Academic Press.Vol.186,Part B.L.Packer &[12]Miyoshi N,Igarashi T,Riesz P.Evidence against singletof Hematoporphyrin and rose bengal.The mechanism of sonodynamic therapy[J][13]Worthington AE,Thompson J,Rauth AM,et al.Mechanism of ultrasoud enhanced porphyrin cytotoxicity.Part I:A search for free radical effects[J][14]Jeffers Rj,Feng RQ,Fowlkes JB,et al.Dimethylformamide as antro[J].J Acoust Soc[15]Yumita N,Kawabata K,Sasaki K,Sonodynamic effect of erythrosin B on sarcoma 180 cells in vitro[J].Ultrason[16]Sakusabe N,Okada K,Sato K,Kamada S,et al.Enhanced sonodynamic antitumor effect of ultrasound in the presence of[J].Jpn J cancer[17]Misik V,Riesz P.Peroxyl radical formation in aqueousdimethylsulfoxide by ultrasound:implications for sonosensitized cell killing[J][18]Okada K,Itoi E,Miyakoshi N,et al. Enhanced antiumor effect of ultraound in the presence of piroxicam in a mouse air pouch model [J].Jpn J Canc[19]Yumita N,Umemura S.Sonodynamic therapy with photofrin Ⅱ on AH130 solid tumor.Pharmacokinetics,tissue distribution and sonodynamic antitumoral efficacy of photofrin Ⅱ[J].Cancer[20]Suzuki T,Kamada S,Yoshida Y, et al. A study of sonodynamic therapy antitumor effect on novel sonodynamic compounds under ultrasound[J][编辑:贺文;校对:杨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