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变革

零售业变革
零售业变革

我国零售业态出现变革的原因分析

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

改革开放前,我国商业业态单一,经营方式传统。零售企业主要为单一百货店、副食店和粮店。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商业建立了发达国家商业100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零售业态。除百货店、商品市场以外,以连锁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大卖场、折扣店、特许加盟店以及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直销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业竞呈的态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零售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不断地调整经营策略,包括业态调整和重新选择业态。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零售业态主要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89年主要为传统的百货商店

第二阶段:1990年—1992年底逐渐形成超级市场

第三阶段:1993年—1995年底出现了新型零售组织

第四阶段:1996年—1999年跨国零售商进入我国

第五阶段:1999年以后连锁经营快速发展

我国零售业态的变革是多方面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开始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商品市场长期处于全面短缺的紧张状况,商业部门一直使用统购、派购,计划调拨,定量供应,凭票凭本,国家定价的方式安排市场。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低下,市场化、商品化程度极低,供求关系紧张,此时的零售业经营方式传统,经营形式单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在客观上具备了我国传统零售业组织和经营方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基础。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零售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冲击也是我国零售业业态发展变革的推动力。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零售业态变化的因素之一,不同零售业态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每种新业态的出现都必须在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之上。我国经济经过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状况,消费品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消费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变革。而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引入与使用使零售业拥有新的管理方式,也推动了零售业态的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与消费倾向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均呈现出了个性化与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零售业态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革,也就进而促使了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兴起与发展。

在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不少的国外零售商,越来越多的外国零售商争相进入我国刚刚开放的市场,伴随着外国零售商进入我国市场的还有他们不同于我们的零售观念与经营模式,为我国的零售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与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我国零售业态的变革。

买方市场的到来与经济贸易的对外开放,使得零售业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顺应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那就需要对零售业态进行相应调整与变革来更好的满足各种需求。

不断发展成长是零售业自身的责任,也是市场竞争、适者生存的结果。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复习进程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 陈敏 一、中国零售业困境分析 西方零售业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一大批巨型零售企业,创造了百货、超市、仓储俱乐部等零售业态,相对于中国零售企业而言,具有规模、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三到五年将逐步取消对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的零售业在迎接机遇的同时,面临巨大挑战。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如何,能否在与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零售业经历了自1978年开始的流通体制改革,尤其是在1992年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领域以后,获得巨大的发展。目前已打破百货商店单一业态的格局,形成了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 引人注目的是在与传统百货业的竞争中,以连锁超市为主的连锁经营形式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中国百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97年开始,中国百货业进入全面萎缩阶段,百货业的主导地位被动摇。 面对这些现象,新兴业态、连锁经营模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甚至有人认为目前零售业已步入连锁经营的时代。对于处于困境的百货业态为主的企业,人们也纷纷建议企业改变业态形式,实行连锁经营。但从连锁企业的经营绩效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面对外企的巨大冲击,改变业态形式,连锁经营是否能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连锁超市的经营绩效状况表明,简单的转换业态形式和采用所谓的连锁经营形式并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关键是对零售企业进行经营绩效的深入分析,探求业态转换和连锁经营模式内在的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有关因素,借助这些因素的改善,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争取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历程分析 零售作为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有其自身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根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i]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如果以业态的发展为标志,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国有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1992年尤其是1996年以来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

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作业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信管1401 韩斌 2015年11月10日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

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

论文零售企业节假日营销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零售企业节假日营销策略研究 学生:郭嘉伟 学号:1003020102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营销1001 指导教师:颖 完成日期:2014年5月8日

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诚信责任书 本人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节假日零售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容摘要 本文在界定零售企业和概括节假日市场营销基本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零售企业企业节假日营销方法的缺点,而节假日促销是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但这更加剧了零售企业销售在时间上的不平衡,导致零售企业效益下降,破坏了消费者需求结构的提升,不能给零售商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提出零售商应从准确选择节假日的目标市场和定位、创造相应的消费主题来开展节假日营销并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零售企业节假日营销策略

Study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Retail Business Holidays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retail enterprises and general holidays basic marketing strategy,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retail business holiday marketing methods,and holidays promotion is the main means of competition in China's retail,but this is exacerbated by the imbalance between in retail sales,lead retailers benefit drops,destroyed the structure of consumer demand promotion,can not bring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retailers.In this paper we should accurately retailers choose target market and positioning,holidays to create corresponding consumption subject to carry out holiday marketing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Retail marketing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Holiday and vacations

零售业变革

我国零售业态出现变革的原因分析 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 改革开放前,我国商业业态单一,经营方式传统。零售企业主要为单一百货店、副食店和粮店。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商业建立了发达国家商业100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零售业态。除百货店、商品市场以外,以连锁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大卖场、折扣店、特许加盟店以及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直销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业竞呈的态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零售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不断地调整经营策略,包括业态调整和重新选择业态。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零售业态主要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89年主要为传统的百货商店 第二阶段:1990年—1992年底逐渐形成超级市场 第三阶段:1993年—1995年底出现了新型零售组织 第四阶段:1996年—1999年跨国零售商进入我国 第五阶段:1999年以后连锁经营快速发展 我国零售业态的变革是多方面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开始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商品市场长期处于全面短缺的紧张状况,商业部门一直使用统购、派购,计划调拨,定量供应,凭票凭本,国家定价的方式安排市场。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低下,市场化、商品化程度极低,供求关系紧张,此时的零售业经营方式传统,经营形式单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在客观上具备了我国传统零售业组织和经营方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基础。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零售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冲击也是我国零售业业态发展变革的推动力。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零售业态变化的因素之一,不同零售业态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每种新业态的出现都必须在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之上。我国经济经过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状况,消费品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消费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变革。而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引入与使用使零售业拥有新的管理方式,也推动了零售业态的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与消费倾向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均呈现出了个性化与多样化,

2020年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业营销变革研究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手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业营销变革研究 摘要:当前新兴信息技术行业正处于日益成熟的发展阶段中,“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国家创新实力。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催化下,传统的零售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以***旗下品牌超级物种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传统零售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分析变革出现的内外部动因,并对超级物种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创新进行探讨,对***超市转型提升策略进行分析,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其他传统零售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创新;传统零售业;超级物种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无论是国际零售巨头还是中国本土零售商都充分享受到这个发展的福利,可以说中国已经迎来了全球零售的新纪元。如今,***超市从当地生活超市演化为在全国连锁型进行高端广品消费的超级物种新业态,做到超市和餐饮完美融合,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品味生活。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零售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对***超级物种的变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新时代下的营销提供借鉴思路。 1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业营销变革研究的基本

理论 1.1 “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产生的成果,进而不断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台。 1.2 传统零售业的内涵界定 传统零售业以现实生活中的门店为主要场所,通过买卖的方式将生产的产品向消费者销售的方式。 1.3 营销模式变革相关概念 企业想要不断进步,一直守着原有的理念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是行不通的,因此,对营销模式进行变革尤为重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变革,通过一系列的变革策略调整,为企业打造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 2 国内传统零售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国内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传统零售业处于初期阶段时,由于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商品的规模很小、种类也不丰富,零售的商品只能满足大众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大众的消费能力也有所提升,此时的零售业的经营规模和消费环境都有了显著的改变;20世纪开始,国内多种新型的零售企业相继出现,在互联网和物流运输的推动下,网络零售也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零售

便利店毕业论文

NO: 毕业论文 题目: 专业: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6 月 1 日 摘要:在现代商业领域中,连锁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日益受到了消费者以及企业的关注;我国零售业市场广阔,便利店的新型经营模式无疑为我国的中小型零售商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趋势和思路,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便利店与许多企业一样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服务竞争”和种种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对 ....24小时便利店的探讨,从而了解便利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相应提出便利店服务创新和特色营销策略。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有效地提高连锁便利店的竞争力。 关键词:服务竞争,....便利店,策略 目录 摘要.............................................................. I 关键词............................................................ I 目录............................................................. II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便利店简介.. (2) 2.1 ....便利店简介 (2) 2.2 ....便利店的服务方式 (2)

2.3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2) 3 ....便利店的经营优势.. (3) 3.1经营理念和定位的明确性 (3) 3.2 ....便利店的便利性.. (3) 3.3信息管理优越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便利店选址、布局的合理性. (4) 3.5 ....便利店自产商品的特色性 (5) 3.6新产品周期更新快速性 (5) 3.7各种销售手段的竞争性 (5) 4 ....便利店经营存在的问题. (6) 4.1为本土消费者生产的自产商品太少 (6) 4.2管理模式的固定性导致员工缺乏活力 (6) 4.3员工流失严重导致人才缺乏 (6) 4.4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7) 4.5没有进行合理的库存以及订货管理 (7) 4.6员工没有按要求执行QSC标准 (7) 5 ....存在问题解决策略探讨. (7) 5.1开发符合消费者口味的自产商品 (7) 5.2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8) 5.3加强员工的管理、控制员工的流失率 (8) 5.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8) 5.5进行合理的订货以及库存管理 (10) 5.6彻底执行 Q S C标准 (10) 5.7巩固自身品牌优势 (12)

【零售行业】零售行业面临四大变革方向

2017年零售行业面临四大变革方向 2016年双11当天,就在阿里、苏宁等电商交易额再破新高之时,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 受经营成本不断上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实体零售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现状,《意见》从调整商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跨界融合三个方面明确了创新转型的9项主要任务,并从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7类政策措施。 在双11之时发文力挺实体零售,可以看到政府对实体零售业的重视程度。正如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所称,实体零售目前的困境一方面来自市场需求放缓、成本上升、电商冲击等外部挑战,另一方面也在于不能及时根据消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等内因。尽管目前面临危机,一旦创新步伐加快,实体零售的前景仍是广阔的。 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零售业必然酝酿变革。但未来会有哪些因素会对零售业产生影响?零售行业的创新方向是什么? 我认为,基于2016年零售业的变化,可以看到,零售行业2017年的发展有四大变革方向:消费变化、商业市场变化、科技发展、经营模式创新。 第一,消费升级带动零售业新一轮洗牌 2016年零售行业其实有两个相对悖论的现实存在,一方面是不少线下实体店仍在倒闭中,另一方面则是,主要城市核心商圈的人流却是人满为患。 事实上,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并不奇怪,这与当下中国消费升级时代有关。核心商圈的大型商超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高档商品应有尽有、吃喝玩乐一体化的场景消费,这不仅符合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也符合年轻一代的线下娱乐休闲需要。相比之下,传统的、商品品类相对单一的实体店就很难再吸引客流。 从2016年飞凡商业联盟“飞凡11天全民狂逛节”活动中就可以看到这一趋势变化。在这一活动中,飞凡与包括香港新世界百货、欧亚集团、绿地集团、南京中商集团、步步高集团等6000多家联盟成员企业共同合作,这些商场基本都在城市的核心商圈,经过改造之后购物环境早已经提升品质。 有了基本的硬件条件之后,再加上活动促销,双11期间,仅飞凡商业联盟6000+实体累计客流量就超过了7.6亿,实现销售额达466亿元,远远超过活动最初的预期。

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1)

目录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二、传统零售业的理论及概念和现状分析 (2) 1.传统零售业的概念 (2) 2.传统零售业发展现状 (3) 三、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现状分析 (4) 1.电子商务概念 (4) 2.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4) 四、传统零售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4) 1、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4) 2、传统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5) 五、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6) 六、电子商务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创新点 (7) 七、案例 (7) 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摘要: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现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业发展状况,分析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电子商务;传统零售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对于各种商品来说,零售业是实现它们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还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担负着促进其发展,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之处。面临电子商务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我国零售业将如何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承载着来自线上电子商务的压力,其当前的商业模式必定会受到市场上更多的压制和挑战,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传统零售企业需要对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新的构建、调整甚至是重组,使之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传统零售业的理论及概念和现状分析 1.传统零售业的概念 关于零售业,就是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人民作为生活消费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大体分为实体零售业与非实体零售业,其中实体零售业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零售业。 简单来说,传统零售业就是指地点和时间固定不变的店铺式的零售

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设 计毕业论文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国内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状况 自从我国入世以来,中国的零售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200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404亿元,增长24.7%;其他行业零售额1885亿元,增长3.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7%,肉禽蛋类增长22.3%,服装类增长25.9%,汽车类增长25.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9.9%,日用品类增长17.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7.9%,通讯器材类增长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2.0%,家具类增长22.6%,化妆品类增长22.1%,金银珠宝类增长38.6%,中西药品类增长14.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08 图1-12004-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1.1.2国内小型超市库存管理状况 由于小型超市受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局限和库存管理的独特性影响,有很多人对库存管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实物库存管理。因此,小型超市库存管理状况不容乐观,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缺乏管理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第一章绪论 1.1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百货业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零售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出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百货业态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而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则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已超过50家,绝大多数为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以下变化和趋势: (1) 连锁经营成主导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百货零售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连锁经营方式,特别是跨国连锁经营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主导经营方式。如当今世界零售业位居前列的零售商,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ROYALAHOLD超市集团、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无一例外都是靠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领头羊”。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吸收中小型零售企业加盟,实现商业资源的快速整合与重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零售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在上升

综观近年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零售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逐步增强。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整个商业流通过程中,零售业处于销售链的下游,只是被动接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并受到制造商的种种限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也大大加强,因此,制造商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把握难度也加大了,而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则相对较为容易掌握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动情况,并且其掌握信息比制造商所掌握的更准确、更及时。这样,零售商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更显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商的命运。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邮购、直销待方式的兴起,更说明了这一点。 (3) 零售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加剧 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使整个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零售业中的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少数连锁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如2003年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2002年的业务收入已达到22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非同小可;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零售企业则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通过采用专营店的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经营的品种也从过去的“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巨型化和专营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两种同时并存的方向。 (4)组织结构正向集中化转变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地域、跨国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的集中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对大型零售企业来说,通过集中化管理,可以集中批量采购,以更优惠的价格进货,

药品零售企业改革与发展

药品零售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虽然受不合理医药卫生体制的束缚,浙江全省药品零售企业发展步履艰难,呈现了全行业性的不景气,但企业仍在困难之中探索前进,努力满足社会对药品供给的需求,一些地区还出现了许多既严格遵守GSP规定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亮点。其表现为:一是在有开有关的基础上零售药店数量大幅增加,方便了群众购药;二是零售药店连锁率大幅提高,推升了药店经营的集中度;三是零售药价明显降低,始终在低于医院十几乃至几十个百分点区间运作;四是形成了多种适应市场需求的经营业态和经营内容,满足了社会需求;五是在市区基本达到方便购药之后,新开药店已经向城郊结合部以至边远农村转移,布局自然趋向合理;六是医保定点药店大幅增加,医保用药成为零售定点药店的主要业务支撑;七是零售药店未发生重大药害事件,源自上游的药害事件,在零售领域能很快被发现、制止和处理,无严重后果。可以说,浙江省药品零售业已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常竞争态势。特别在2010年国务院调整行业管理职能之后,商务部2011年出台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药品流通行业今后五年的发展做了全面的部署规划,改革发展趋势更是看好。这个文件对于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理念,改革不合理的现有管理体制,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生产力,消除或加强各个薄弱环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首个专门针对药品流通行业的指导性文件。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大力发展药品零售业、提高零售连锁率、提升行业集中

度、发展医药物流、提高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发展零售药店的中医坐堂诊疗等,都是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模糊认识、错误做法和机制缺陷提出来的,可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相信一旦付诸实施,必见明显成效。 药品零售业的发展目标应当是:方便群众购药,保证用药安全。前者是有,后者是好;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障。两者都是满足需求,不可偏废,同样重要。 药品零售业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以人为本理念、方便安全经济理念、重视未病防病理念、小病自治理念、关心全面健康理念指导下的日益增长的群众社会购药要求,与落后的医药管理体制、残余的计划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这个矛盾的具体体现:一是由于医药不分造成的市场垄断;二是由于地方保护造成的开店距离限制;三是重视处方严管却忽视处方流动;四是重视药师配备却忽视药师培训考核发证的配套;五是重视合理布局下对城市开办药店的约束却忽视鼓励药店开往农村的政策。 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药品零售业成为医药产业链中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药品零售业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5~20%,绝大部分药品终端消费的市场份额在医院,而先进发达国家这个比重大多在80%以上;一些地方的药品零售业由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对《药品管理法》“合理布局”的误理解误执行,受开店距离限制,既得不到足够的发展机会,又缺乏健康的市场竞争,处于行政保护的地域垄断状态,活力不够;受医院处方不外流和药店没有医生坐堂门诊的限制,销售药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008337.html,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柯莹祁康睿 来源:《商情》2015年第36期 【摘要】零售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最具生气的行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100多年来零售业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的零售业处于一个迫切需要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本文阐述了中国零售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我国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以及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零售业现状未来发展 一、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发展从小到大,市场日益繁荣活跃,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商品极大丰富,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零售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对经济和民生的贡献度提高。 (一)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政策力度加大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零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二)新型零售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 近十余年来,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连锁经营方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零售业态;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交易规模呈跳跃式扩张。 (三)开放规模稳步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商业零售领域累计使用外资583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697家。一批著名的国外零售商已在我国落地生根,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丹尼斯等。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有序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城乡与区域市场协调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农村零售市场的建设,实施了“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多项惠民工程,形成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民消费和增收,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零售业毕业论文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意义 自上世纪末电子商务这一经济模式兴起之后,电子商务就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各国政府纷纷出台许多优惠政策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有无数的风险资本进入了该行业,业界对该行业的期待从股市中网络股的高涨可见一斑。 因此在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零售业既面临挑战,又迎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但随着国际与国内市场形势的变化与企业竞争的加剧,零售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显现出特有的发展趋势。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抓准盈利点,提高服务质量,健全配送分销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是依靠一家两家企业独立支撑恐怕不是良策,权宜之计是网络零售业的商家进行强强联合,通过资源互补建立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配送体系,从而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未来若干年仍将是电子商务在零售业市场重组的一个阶段,有一些企业将失去竞争优势从而被市场淘汰,另一些企业将有可能成为这个市场的霸主。 本文就以当前经济形势下,对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业中的现状如何?零售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我国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存在哪些障碍?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新兴的电子商务和传统的零售业结合起来产生更大的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攀升,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要件。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零售商认识。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走完了国外近半个世纪才走完的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已有近百家大型连锁商场开设了网上连锁商城,一些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公司也正着手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体系和交易平台。但总的来说,中国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交易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显示,我国仅4成的网民对网上交易感到满意。而全球网民对网上交易的满意度要高的多,这充分表明我过零售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还有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绪论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百货业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零售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出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百货业态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而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则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已超过50家,绝大多数为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以下变化和趋势: (1) 连锁经营成主导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百货零售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连锁经营方式,特别是跨国连锁经营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主导经营方式。如当今世界零售业位居前列的零售商,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ROYALAHOLD超市集团、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无一例外都是靠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领头羊”。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吸收中小型零售企业加盟,实现商业资源的快速整合与重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零售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在上升

综观近年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零售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逐步增强。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整个商业流通过程中,零售业处于销售链的下游,只是被动接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并受到制造商的种种限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也大大加强,因此,制造商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把握难度也加大了,而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则相对较为容易掌握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动情况,并且其掌握信息比制造商所掌握的更准确、更及时。这样,零售商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更显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商的命运。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邮购、直销待方式的兴起,更说明了这一点。 (3) 零售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加剧 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使整个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零售业中的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少数连锁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如2003年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2002年的业务收入已达到22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非同小可;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零售企业则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通过采用专营店的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经营的品种也从过去的“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巨型化和专营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两种同时并存的方向。 (4)组织结构正向集中化转变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地域、跨国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的集中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对大型零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姓名:李梦娇班级:09级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091216107 中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的引入使我国的零售业面临着强烈的的冲击。 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商加快了在我国的扩张步伐。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和麦德龙等八大国际知名零售商均在华大量开店,其中沃尔玛居首。外资零售商业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市场份额,业态创新,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促进增长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在2007年后,我国零售业在政策保护期结束后将面临更大的危险,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资企业的潜在威胁性。 我国零售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市场集中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而外资企业恰恰相反,他们形成了规模经济,将供应与销售一体化,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随着西方零售业态的涌入,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零售企业重组、并购等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大量模仿先进的新兴业态,每当出现新的零售业态,许多零售企业迅速效法跟上,而不重视自

己所处的现实情况,出现了多元化零售业态、运营效率低的局面。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多是靠老企业家的经验和商业敏感度来进行决策判断,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这也是企业盲目跟风调整零售业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零售业过去的发展,主要靠占领底盘。这是我国零售业的优势,对零售企业而言,门店地理未知是形成零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门店地理位置的优劣往往决定客流量的高低、商品销售额的多少。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我国商品零售企业所有,外商零售企业进入这些商圈的空间有限。 另外,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更能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和习惯,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我国零售企业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很长时间,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基础。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消费特色,外资企业若想深入了解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经营适应,而本土企业则省去了这个适应过程,有利于其发展自己的品牌特色。对于零售商来说,商品是吸引顾客的原动力,所以我国零售商更应该抓住这一优势,创造适应当地消费者的特色商品。 中外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各有优势和劣势,但在零售行业顾客的需要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中国,外资零售企业多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发展,在中小城市缺乏竞争优势,即缺乏当地特色,这是培养顾客忠诚度的重要环节。

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 特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零售业研究报告--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北京营业部张景东 内容提要: 我国零售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地位迅速提高。 我国零售业发展极不均衡,其中一些大企业正在形成规模优势,但与国外着名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冲击。连锁经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零售业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各地区、各公司之间差距较大,整体表现落后于市场。 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包括:大商股份、第一百货、华联商厦、王府井、友谊股份、华联超市、华联综超、武汉中百。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下游产业的位置,因此在一些人的传统思维中,零售业应该处于工业的从属地位。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

发展,尤其是当市场达到供大于求的阶段时,零售业的地位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现实生活中,零售业迅速占据了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并具备了控制市场、决定生产、影响金融的作用。零售企业拥有三种宝贵的市场资源:客源(顾客)、商品(存货)和空间(货架),我们可以统称为通道资源,它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因此零售业可以通过采购渠道的整合控制市场命脉,决定制造业的生产、定价等经济行为;零售业的另一重要优势是掌控大量现金流,进而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正因为零售业具有如此渗透力,它已经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在2002年世界500强中,零售企业占到10%的比例,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行业。在我国,零售业在最近十多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迅速提高。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开放的深入,零售业已经成为典型的微利行业。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从企业经营形态上看,目前国内的零售业态大致可分为8种: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其中,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零售新业态,目前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