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第19卷第4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V o1.19.N o .4

2009年12月 Jour nal ofH unan I nstitute o fEng i n eeri n g D

ec .2009收稿日期:2009-03-02

作者简介:胡 翔(1977-),男,湖南汩罗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胡 翔,徐华春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 要: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作为一种新颖的设计手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运用,可以使设计

具有民族文化内涵,进而丰富环境艺术设计表现语言。

关键词:传统色彩;解构;重构;环境艺术设计中图分类号:

J52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09)04-0124-03

一 传统色彩解构与重构的涵义

传统色彩解构与重构是指在充分了解传色彩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在设计过程中将传统色彩进行分析、解体、提取、重构、再创造,它是一种新颖的设计手法。在理解这种设计手法之前,我们要了解传统色彩的涵义,所谓传统色彩,是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艺术代表性的色彩。以传统色彩作为主题,通过解构传统色彩向传统色彩艺术学习,可以从传统色彩风格中获取创作灵感。传统色彩的解构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从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中提取其色彩特征,根据设计需要加以运用。如从彩陶、青铜器、唐三彩等传统艺术形式中提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运用,能形成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

2.从民间艺术作品中寻找色彩感觉。这些艺术作品流传于民间,为广大民众所直接创造和拥有。它充满了原始的粗犷味,色彩单纯、艳丽。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进行解构与重构,能形成既古典神秘又富有质朴内涵的艺术氛围。

3.从传统绘画色彩中提取色彩语言。传统绘画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传统色彩中也占有重要比重,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绘画色彩语言。绘画色彩可分为中国绘画色彩和西方绘画色彩。

中国绘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绘画方式,用黑白两色描绘出人物风景,表现的是不同明度的黑、

白、灰,以及它们之间的皴擦、点染、虚与实、简与繁、动与静等关系,达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微妙境界,总体上讲它是注重计白当黑的。在环境艺术设

计中注重整体气氛的营造与把握,营造出一种恬淡、娴静、空旷的空间环境。壁画由于是在墙上作画,决定了壁画的风格与特点是粗犷、有力,往往给人优雅、眩目的色彩感受。

西方绘画色彩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较为厚重和丰富。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相比较,呈现阶段性的发展,且每个阶段都发展得较为完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运用,一方面要了解绘画自身的配色组合,另一方面还要了解该绘画的流派、风格、画家的用色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画面的精神,在具体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

传统色彩通常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解构重组后加以运用,能触动我们的用色灵感,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色彩语言。

二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

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一)中国传统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传统色彩凝聚着古人对色彩规律探索的经验与智慧,如果将视点移到这些传统色彩上,就会惊奇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并沉淀下来的色彩组合与我们平常所接受的对比与调和规律有何等相似之处。借鉴传统色彩,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色彩构成理念融会起来,引导我们观察

那些过去我们曾熟视无睹的色彩搭配,帮助我们认识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特征,提升现代色彩设计的精神内涵,继承传统为当代设计服务。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注重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继承与发展传统民族艺术文化;另一方面通过解构与重构的形式创造新的艺术语言,从而探讨与国际接轨的艺术形式。在设计过程中,把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提炼出来的色彩特征,运用于环境设计中,能形成具有民族气质又具有时代感的设计风格。我们以青花为主题的室内设计为例(如图1)。在设计中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青花所表现的色泽的独特性及其精神气质。同时融入现代构成元素、新材料,从而重构了以青花为主题的别具一格的室内设计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可以提炼青花图案和用色特征来进行解构重组,并将其与建筑外观、室内界面等的装饰处理相结合。在具体的运用中,我们可以从

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图1 青花为主题的室内设计

1.传统纹样与室内界面设计相结合。界面设计对空间氛围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家装中的门,在功能上它既是室内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也是展现一个空间的开始。在门的设计中结合青花纹样进行重构,能给人一种简洁时尚的时代感。

2.传统纹样与室内装饰纹样相结合。青花纹样做工比较复杂,可以以蜡染的兰印花布的形式出现在室内设计中,如白面的沙发抱枕的花纹装饰,它给时尚的室内空间注入了传统文化底蕴。

3.传统元素装饰与新型材质相结合。通常,青花元素运用在瓷器中,给人一种从容、淡定的美。我们可以把青花元素与具有时代感的材质进行重构,青花元素与材质的搭配组合,诠释出青花新的时代

内涵。在材质的选择上可以与瓷器的质感特征明显不同,如与玻璃,与木质、不锈钢等材质结合,产生一种另类的时尚美。不仅如此,青花配件还可以装饰成灯具,同时结合不同材质,在灯光的渲染下青花的色彩显得异彩纷呈,犹如一幅置身眼前的青绿山水画。

(二)西方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各个国家、民族的色彩具有不同的用色习惯及审美习惯,将传统色彩解构后重构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加以运用将会大大丰富我们的艺术设计语言,使其更具生命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0。西方绘画在色彩风格、色彩形式上异彩纷呈,整体上与中国绘画色彩存在着明显差异。对于西方绘画的色彩进行解析,并分析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色彩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本民族传统色彩的深度挖掘和研究,探讨新的环境艺术设计色彩语言。

唐纳德#考夫曼(Dona l d Kauf m an)被5行家6(5Conno isseur 6)杂志誉为/美国的色彩大师0。由他主持的加拿大设计董事会的改造项目,由黄绿色和天蓝色构成的色彩设计的灵感来自于经过修复的位于商业楼层的查尔斯#康特(Charles Co m fort)的壁画,并被应用在设计交易所的每一处空间。由于注重提取壁画的用色特征,使整个空间在变化中取得协调(见图2)

图2 壁画色调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如图2所示,在上下两层空间的室内设计中由于很好地把握了壁画的整体色调,从而使环境空间取得整体色调上的和谐统一。整个设计在色彩重构时不但考虑和体现了原始、传统的形象的色彩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选择了相应的造型和结构。充分地

125

第4期 胡 翔等: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表达了设计师的建筑理念和设计主题。这种对色彩的创造性重构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全新的视觉语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运用对形成新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有重要作用。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解构

与重构的方法探讨

(一)形、色同时重构

形与色乃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两个基本元素,形态万千的造型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造型表现语言及手段。随着环境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的不断发展,设计家和教育学家对这两个基本元素的运用开始了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营造出科学的系统的适应于环境设计艺术的构成方法。根据对象的形、色特征,经过对形概括、抽象的过程,在设计中重新组织的构成形式,这种方法效果较好、更能突出整体特征。

(二)色彩情调的重构

即根据原物象的色彩情感,色彩风格做/神似0的重构,重新组织后的色彩关系和原物象非常接近,尽量保持原色彩的意境。这种方法需要设计师对色彩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使其重构后的色彩更具感染力。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一方面能统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另一方面使设计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如果结合造型、材质,运用对比等方法,则会形成新的环境艺术语言。跟随流行不如创造流行。人们常用的造型,常用的搭配,常用的组合,常用的材料,常用的色彩,我们都要尽量回避。要以新的视角去诠释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构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语言。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形式与意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翟墨.融创时代[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姜今.打散构成[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4]王磊,卢嘉.色彩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5]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工业大学出

版社,2005.

[6]王瑞芸.静沐西风[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7]刘冬雷.环艺设计[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宋耕春)

App licati on of the D econstructi on and Reconstructi on

of Traditi onal Col or i n Environ m ental A rt D esign

HU X iang,XU H ua-chun

(College o f D esi gn and A rts,H unan Institute o f Eng i neer i ng,X i ang tan411104,Ch i na)

A bstract:As a nove l design m ethod,t h e app lication o f deconstructi o n and reconstructi o n o f traditi o na l color i n en-v ironm ental art desi g n can e m body na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 o ns and enrich language of env iron m ental art design. K ey words:traditi o na l co l o r;d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 o n;env ironm ental art design

126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理论)试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是大多数基本形有秩序的排列,在方向上一致,而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异效果。 2、同一基本形的空间中的方向,也能得到近似的形状。 3、面具有长度和宽度,而没有。 4、打散构成是一种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分为各个部分、单位,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 5、色光混合中,三原色光是指朱红、翠绿、。 6、色彩的三要素是、、。 7、光的波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 8、黄金分割比的比例是1:。 9、色彩可以分为两大范畴。 10、在密集的训练中应该注意基本形的面积要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形状可以相同或近似,不能组织涣散。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家具设计等,属于。() A、装饰设计 B、视觉传达设计 C、机能设计 D、环境设计 12、用色彩表现空间的远近变化,必须利用色彩的变化。() A、饱和 B、冷暖 C、色相 D、对比 13、决定一个色彩力量的三个因素是纯度、明度和。() A、位置 B、冷暖 C、面积 D、形状 14、构成设计作为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的描写手法。() A、色彩训练 B、造型训练 C、空间训练 D、技法训练 15、最白的表面对光线的实际反射率是。() A、85% B、90% C、95% D、100% 16、白色是无彩色,它在冷暖性质上属于。() A、冷色 B、暖色 C、中性色 D、相近色 17、在色彩构图中,突出形态主要靠。() A、色相对比 B、明度对比 C、纯度对比 D、冷暖对比 18、在毕加索的作品《梦》中,画面明确地分成了色平面。()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9、形体中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的大小关系称之为。() A、条理 B、对称 C、均衡 D、比例 20、蠕变是指在不变载荷作用下,随着时间延续而逐渐增大的材料。() A、弹性应变 B、塑性应变 C、膨胀性应变 D、收缩性应变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第19卷第4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V o1.19.N o .4 2009年12月 Jour nal ofH unan I nstitute o fEng i n eeri n g D ec .2009收稿日期:2009-03-02 作者简介:胡 翔(1977-),男,湖南汩罗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胡 翔,徐华春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 要: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作为一种新颖的设计手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运用,可以使设计 具有民族文化内涵,进而丰富环境艺术设计表现语言。 关键词:传统色彩;解构;重构;环境艺术设计中图分类号: J52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09)04-0124-03 一 传统色彩解构与重构的涵义 传统色彩解构与重构是指在充分了解传色彩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在设计过程中将传统色彩进行分析、解体、提取、重构、再创造,它是一种新颖的设计手法。在理解这种设计手法之前,我们要了解传统色彩的涵义,所谓传统色彩,是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艺术代表性的色彩。以传统色彩作为主题,通过解构传统色彩向传统色彩艺术学习,可以从传统色彩风格中获取创作灵感。传统色彩的解构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从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中提取其色彩特征,根据设计需要加以运用。如从彩陶、青铜器、唐三彩等传统艺术形式中提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运用,能形成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 2.从民间艺术作品中寻找色彩感觉。这些艺术作品流传于民间,为广大民众所直接创造和拥有。它充满了原始的粗犷味,色彩单纯、艳丽。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进行解构与重构,能形成既古典神秘又富有质朴内涵的艺术氛围。 3.从传统绘画色彩中提取色彩语言。传统绘画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传统色彩中也占有重要比重,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绘画色彩语言。绘画色彩可分为中国绘画色彩和西方绘画色彩。 中国绘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绘画方式,用黑白两色描绘出人物风景,表现的是不同明度的黑、 白、灰,以及它们之间的皴擦、点染、虚与实、简与繁、动与静等关系,达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微妙境界,总体上讲它是注重计白当黑的。在环境艺术设 计中注重整体气氛的营造与把握,营造出一种恬淡、娴静、空旷的空间环境。壁画由于是在墙上作画,决定了壁画的风格与特点是粗犷、有力,往往给人优雅、眩目的色彩感受。 西方绘画色彩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较为厚重和丰富。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相比较,呈现阶段性的发展,且每个阶段都发展得较为完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运用,一方面要了解绘画自身的配色组合,另一方面还要了解该绘画的流派、风格、画家的用色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画面的精神,在具体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 传统色彩通常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解构重组后加以运用,能触动我们的用色灵感,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色彩语言。 二 传统色彩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 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一)中国传统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传统色彩凝聚着古人对色彩规律探索的经验与智慧,如果将视点移到这些传统色彩上,就会惊奇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并沉淀下来的色彩组合与我们平常所接受的对比与调和规律有何等相似之处。借鉴传统色彩,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色彩构成理念融会起来,引导我们观察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 色彩是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各类美术与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技能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美术与设计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教授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规律;熟悉色彩和色彩画的工具、材料及性能,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并通过色彩训练诱发学生的色彩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和创作中熟练地组织和表现色彩打下基础。 3.教学要求: 色彩教学活动,要执行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教学中,要把审美教育、造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美术素养,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设计)能力。 4.教学课时安排: 总课时:120课时。 5.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指导。要求初步掌握色彩规律和基本技法,着重强调色彩塑造和构成能力的培养。 2、审美性原则。选择能使学生得到美感熏陶的知识和训练内容,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3、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精选那些专业需要的,并适用于艺术设计技能型人才素质提高的内容。 4、实践性原则。以色彩理论讲授为先导,技能训练为主体,强调把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联系起来,把技能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生活,富于职业教育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模块色彩原理(8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在对不同光源色的探究分析中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了解光源色与物体固有色以及画面整体色彩的关系;初步体验色彩引起的视觉心理感应。 2、掌握色的三要素、色彩对比、色调等词汇含义;掌握色的混合、色彩对比手法和表现规律,理解色调的形成、变化及类型。 讲授要点: 1、光与色的关系。包括色彩的来源、光与色的关系等。 2、色彩的物理原理、生理原理、视觉心理。 3、色彩的常用词汇,主要内容有原色、间色与复色,色相、明度、纯度、条件色、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色彩空间透视、补色关系等一些基本概念。 4、色彩的基本规律讲解。 教学内容安排: 1、光与色的关系,色彩基本原理与视觉心理 2学时 2、色彩基本词汇和基本规律 6学时 第二模块色彩表现(104课时) 教学要求:

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

设 计 色 彩 教 案 主讲教师:崔若健 《色彩》授课计划 一、授课计划编订说明 二、授课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课程性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包括色彩基础理论、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设计性归纳写生、非写生性色彩归纳练习及各自的表现技法。通过理论教学及写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色彩语言掌握色彩表现技法和提高色彩表现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色彩性能,了解色彩规律。 2、了解色彩装饰语言与形式语言。

3、提高鉴赏力和积累创作经验。 4、熟练运用色彩的各种表现技法。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创意性思维和各种色彩归纳及应用的能力。 难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10课时) 重点:从形与色的关系去发现设计色彩的个性特征。 难点: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及艺术风格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能够正确分析设计作品形与色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 第一章绪论 人类所占有的全部信息有90%以上是靠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对于色彩是最敏感的,色彩悦目的艺术作品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动人心,它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且提升着人的精神和审美感受。借鉴自然色彩、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传统装饰艺术色彩以及其他艺术的色彩形式是设计色彩的来源,它们对色彩设计具有指导作用。色彩设计的内容首先应从色彩的来源、形与色的关系以及设计色彩的个性特点等方面去研究。 第一节设计色彩之来源 五彩缤纷的色彩装扮了整个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尽情地享受着色彩的恩惠。不论是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探其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色彩的启示,一个是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就是对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色彩形式的借鉴。 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色彩 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冬,绚丽芬芳的大自然无不闪烁着灿烂的光彩。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万紫千红的花木园林,光彩夺目的鱼虫贝壳,美妙绝伦的珍禽羽毛,在这里,色彩对渲染自然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趣盎然、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无论是色彩的对比、明暗层次,还是面积比例等都搭配得如此和谐与统一,自然之美的无穷魅力使人倾倒和臣服。设计师正在进一步深入大自然并在大自然色彩中捕捉艺术灵感和吸收艺术营养,从而开拓新的色彩创意思路。缤纷的大自然随时令的更替、色光的变化而时时刻刻变换着束装。春天的色调是青春焕发的少女,夏季把少女推向成熟与饱和,秋天似浓妆艳抹的贵妇人,冬天则红妆素裹分外妖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视野开始延伸,对自然色彩的视野已扩大到离我们十亿光年的宏观宇宙和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原子中。自然的色调瞬息万变,展示了色彩美的自然属性,为创造色彩美感奠定了物质基础。受大自然的启示,向大自然索取色彩,在大自然中提炼色彩美感,并运用其规律实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那么,色彩设计的思路和创意便会无限广阔。 二、现代色彩科学理论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色彩的采集重构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构成方法,是在对自然色和人工色彩进行观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分解、组合、再创造的构成手法。也就是将自然界的色彩和由人工组织过的色彩进行分析、采集、概括、重构的过程。一方面:是分析其色彩组成的色性和构成形式,保持原来的主要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保持主色调,主意象的精神特征,色彩气氛与整体风格。另一方面: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织结构,在重新组织色彩形象时,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念,是构成新的形象、新的色彩形式。 1、色彩的采集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艺术家是为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感动而存在的色库,从天空、大地,从纸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蜘蛛网……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拿出来,从我们的作品直到他人的作品中,”可见,从平凡的事物中去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逐步去认识客观色彩中美好的色彩关系,和借鉴美好的形式,将原色彩从限定的状态中走出。注入新的思维,重新构成,使它达到完整的、独立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创作目的。 色彩的采集范围相当广泛。一方面,借鉴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一些原始的、古典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祈求灵感;另一方面中从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以及那些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各类文化艺术和艺术流派中吸取养份。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形式: (1)对自然色的采集:浩瀚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实多采,幻变无穷。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色彩。如蔚蓝的海洋、金色的沙漠、苍翠的山峦、灿烂的星光……具体的分,有春、夏、秋、冬,还有晨、午、暮、夜的色彩,有植物色彩、矿物色彩、动物色彩、人物色彩等。这些美丽的景色能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感。历来许多摄影艺术家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色彩的研究,对各种自然色彩进行提炼、归纳、分析。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吸收艺术营养,开拓新的色彩思路。 (2)对传统色的采集:所谓传统色,是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在各类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特征。我国的传统艺术包括原始彩陶、商代青铜器、汉代漆器、陶俑、丝调、南北朝石窟艺术、唐代铜镜、唐三彩陶器、宋代陶器等等。这些艺术品均带着各时代的科学文化烙印,各具典型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的色彩主调和不同品味的艺术特征。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中的许多装饰色彩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好范本。 (3)对民间色的采集:民间色,是指民间艺术作品中呈现的色彩和色彩感觉。民间艺术品包括剪纸、皮影、年画、布玩具、刺绣等流传于民间的作品。在这些无拘无束的自由创作中,寄托着真挚纯朴的感情,流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与人情味,在今天看来,它们既原始又现代,极大地诱发了画家的创造性。 (4)对图片色的采集:图片色指各类彩色印刷品上好的摄影色彩与好的设计色彩。图片内容包括可能是繁华的都市夜景,也可能是平静的湖水,可能是秋林的红叶,也可能是红花绿草,可能是高耸的现代建筑物,也可能是沧桑的古城墙,

色彩解构在服装色彩搭配中的运用研究

色彩解构在服装色彩搭配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服装色彩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体现着装者个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色彩是服装的灵魂。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要擅于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运用多 种色彩装饰搭配方法到服装色彩搭配设计中从而更好体现 服装中的色彩功效。本文共分成三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服装色彩设计的概念、特殊性及基本方法第二章阐述色彩解构的相关概念第三章着重说明色彩解构在服装色彩搭配中的运用。本文通过对色彩解构、重构设计概念的论述和分析将其运用到服装色彩搭配应用上这不仅使服装色彩感觉呈现崭 新的面貌也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了我们对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在服装色彩设计方面有了理论的支撑多了 一份理性少了一份盲目。 关键词服装色彩设计色彩解构 Abstract Clothing color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ashion design but also fully embodies the dres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of personality can be said that the soul color of the garment. As a designer to be good at from other art forms for inspiration using a variety of decorative colors with color matching method to the design of clothing in order to better reflect the clothing of the color effec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最新-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检测卷 2018.4.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以下关于《吉尔伽美什》的文字中,属于评价的是 A.该诗大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后期 B.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国的国王 C.描写了半神半人国王的曲折冒险经历 D.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著名的英雄史诗 2.《全球通史》认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里的“理性”当指罗马法 A.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崇尚自由平等思想 D.服务社会现实发展需要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个千年帝国依然屹立于欧亚非三洲之间。该帝国是 A.东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C.奥斯曼帝国 D.查理曼帝国

4.某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等。该教育机构最有可能是 A.雅典学园 B.中世纪大学 C.西汉太学 D.京师同文馆 5.“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种“独立性”源于 A.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权 B.国王的庇护和封建贵族的默许 C.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 6.“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质疑一切的情形当发生在A.伯里克利时代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7.这是一幅14世纪欧洲人 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 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A.基于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 恐惧 B.对于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 揣测 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世界各地尚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8.“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该先秦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

色彩构成作业(2)

色彩构成作业 1、认识色彩 要求;用三原色与黑白色进行色彩调配练习,制作24色色相环,然后再运用平面构成的发射渐变法进行红、黄、蓝、黑、白5色的色相、纯度渐变练习,渐变步数9步。 尺寸:10x10cm,a3铅画纸上。 数量:色环1幅,5色色相、纯度渐变各1幅。小组完成。 材料:笔;水粉颜料;铅画纸;尺;圆规; 2、解构色彩 要求;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的自然景色作品(动植物、风光等),将图片打上1x1cm 小方格,将每个方格总面积最大的色彩或是最主要的色彩倾向,用颜料填在另一张纸上打好的方 格中,然后再将提取的色彩将原图重新组合构图成一幅抽象作品。 尺寸:10x10cm连原图一起贴在a3黑卡纸上。 数量:色彩提取1幅,抽象重组1幅。个人完成。 材料:笔;水粉颜料;铅画纸;尺;圆规;刀;剪刀;胶水 3、解构色彩 要求;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色彩作品(脸谱、少数民族服装、传统建筑、年画等),将图片打上1x1cm小方格,将每个方格总面积最大的色彩或是最主要的色彩倾向,用颜料填在另 一张纸上打好的方格中,然后再将提取的色彩将原图重新组合构图成一幅抽象作品。 尺寸:10x10cm连原图一起贴在a3黑卡纸上。 数量:色彩提取1幅,抽象重组1幅。个人完成。 材料:笔;水粉颜料;铅画纸;尺;圆规;刀;剪刀;胶水 4、表述色彩 要求:结合平面构成方法,以抽象图形和象征色彩拼贴出抽象作品,主题为:《春》《夏》 《秋》、《冬》《甜美》、《粗纩》、《可爱》、《古典》、《动感》、《前卫》、《自然》、《优雅》、《丰收》、《爵士乐》《荷塘月色》《节日》、《大笑》、《愤怒》、《悲哀》、《仇恨》、《严谨》、《轻柔》、《有即闷》、《孤独》、《烦躁》、《忧愁》、《怪异》、《凝重》、《悠扬》、《单调》、《热恋》、《酸涩》 数量:小组完成,每人4幅。配色不少于3种。主题不可重复。 尺寸:10x10cm拼贴在a3黑卡纸上。 材料:笔;水粉颜料;卡纸;尺;圆规;刀;剪刀;旧杂志等印刷品;胶水 5、游戏色彩

色彩构成复习资料

一、 1.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创造和谐、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色彩组合的重构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2.色彩的软与硬 淡而明亮的色彩会给人一种柔软、安静的感觉;重而暗淡的色彩会让人有强硬、厚重的感觉。 3.色立体 是人们借助三度空间概念来表达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空间秩序形式,较谁确地反映色彩的客观结构。 4.分割调和 当对比的各个色彩过分的强烈刺激或色彩过分的含混不清时,为了使画面达到统一调和的色彩效果,我们用相互连接的同一色彩加以勾勤,使之既连贯又相互隔离而达到统一的目的。 5.色彩对比 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时产生的色彩差别,这种相互比较关系就是色彩的对比关系。 6.解构色彩, 所选定色彩对象的原色格局进行打散重组,增减整合后再创作,对原图的色凋、面积、形状重新加以调整和分配,抓住原作中典型色彩的个体或部件的特征并抽取出来,按设计者的意图在新的画面上进行有形式美感的溉括、归纳和重构,将原有的视觉样式纳入预想的设计轨道。重新组合出带有明显设计倾向的崭新形式。 7.色适应 色适应就是指色觉的局部适应,可以说是眼睛对色的习惯过程,它是由于时间变化而带来的色彩的“漂白效应”。 8.视觉残像 眼睛注视了某种色彩后,将在一个短时间内保持着这一色彩或其补色的色相,这种人眼特殊的视觉残留现象称为视觉残像。 9.图和底 画面中的图形称为图,周围的背景称为底。换句话说,凡是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图”,而封闭这个面的另一个面总是被看成“底’。在特定的条件下,面积较小的面总是被看作“图”,而面积较大的面总是被看成“底”。 10.色彩的冷与暖 在伊顿色相环中的红及靠近红的邻近色感觉偏暖,这个区域称暖色系,这些色彩称暖色,它们既有兴奋感又有热情感;色相环中的蓝色及靠蓝的邻近色感觉偏冷,这个区域称冷色系,这些色彩称冷色,既有清冷感又有平静感。11.统一调和 是通过强化同一要素、弱化差别,形成统一协调感的色彩调和方法,是用定量的方法谋求统一和变化。此调和的关键在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问是否有共同的因素。 12.色相

设计构思中的解构与重组.doc

设计构思中的解构与重组 【内容摘要】解构与重组是结构分解后的重新组合,设计构思中广泛地应用到了解构与重组。文章论述了设计构思中结构重组涉及的元素、遵循的规律以及设计者应具有的素养,以期对日常学习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现代化设计设计构思解构重组 一件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能够使观赏者看一眼就有深刻印象,这样的艺术作品创作离不开严谨的构思过程。设计者在接到设计任务时会明确设计目标,在收集资料后,考虑如何运用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是设计者对所收集的材料加以取舍和浓缩的过程,这一设计构思过程离不开解构与重组,而解构重组涉及多重元素,也需要遵从一定的规律,需要设计者具备相关的设计素养,从而创作出为人们所认可的设计作品。 一、设计构思中解构重组所涉及的元素 (一)人文元素 艺术设计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现代艺术设计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上的,当下全球化经济时代已然到来,人们有着更为频繁的文化交流,艺术设计中必然涉及不同的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贯通。 (二)文字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从视觉化、信息化和艺术化的视角来审视文字,文字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

如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代表,对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传承作用,设计中运用汉字是我国艺术设计本土化的表现之一。 (三)图像元素 图形是视觉识别系统中极具感染力与传播力的视觉媒介,在设计中应用得极为广泛。如《读者》的标志就是一只小蜜蜂,期刊出版成书就经历了一个犹如蜜蜂采蜜、酿蜜的过程。因此,图形是极为直观也易于联系的表达元素。 (四)流行元素 不同时期,人们对艺术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下流行趋势变化极快,艺术设计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走在流行趋势的前面,通过对不同元素的解构重组,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二、设计构思中解构重组所遵循的规律 对于设计构思中多重元素解构重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分解素材并打破它们之间的限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一般而言,这个过程中需要遵从如下几项规律。 (一)个性化规律 “个性化”是人们应用极为普遍的词语。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也有所不同,艺术设计构思过程中,除了遵循设计所共有的程式化和规律化的特征,还力争在解构重组时遵循个性化规律并寻求个性化元素,从而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设计出具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 (二)多元化规律 艺术设计将多种信息融合起来,是人们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