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汇报讲义

力学是做好施工技术的基础,手工计算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学好手工计算,对力学活学活用,可以认知结构特征,能够快捷高效地完成结构设计工作。复杂问题简单处理,简单问题认真分析,能够体现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针对结构力学的巧用方法,汇报我多年的学习体会。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要善于利用结构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变形相似规律,熟练掌握简单荷载下静定结构的计算理论。

一、简单荷载又简单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静定结构

1、某一孔等刚度(EI )均布荷载简支梁力学模型如图1.1所示,求其最大弯矩、挠度值。

图1.1、一孔均布荷载简支梁力学模型

最大弯矩:M max =2)2(8

1

L q ;

跨中最大挠度:x

EI L q 4

max )2(3845=ω

2、某一孔等刚度(EI )、跨中作用一集中荷载F 的简支梁力学模型如图1.2所示,求其最大弯矩、挠度值。

图1.2、一孔集中荷载作用简支梁力学模型

最大弯矩:M max =4

2L F )

(;

跨中最大挠度:x

EI L 48)2F 3

max

(=

ω 二、稍微复杂一点的结构计算:简单荷载+一次超静定结构

某一等刚度(EI )、均布荷载双等跨连续梁力学模型如图2.1所示。计算其最大结构内力(弯矩、剪力)及最大变形。

图2.1、双等跨均布荷载连续梁力学模型

1、利用先人做好的系数法

各支点反力:R A =qL 8

3

,R B =

qL 810,R C =qL 83

; 弯矩:M 1中=207.0qL ,M B 支=28

1

qL -;

剪力:T A 右=qL 83-,T B 左=qL 85,T B 右=qL 85

-,T C 左=qL 8

3;

最大挠度:EI

1000.521qL

4

1=中ω

2、巧用力法:演示中间B 点反力R B 计算过程

第一步:去掉B 点约束,计算均布荷载下B 点最大挠曲度

如图2.1所示结构,先将B 点约束去掉,则图2.1结构与图1.1相同。 对应跨中B 点的最大挠度:x

EI L q 4

max

q )2(3845B

=

=ωω。 第二步:去掉均布荷载及B 点约束,将B 点支撑假设为集中荷载,计算B 点集中荷载下的挠度

将图2.1中的荷载q 及B 点约束去掉,假设B 点支反力R B 相当于一集中荷载F (令F=R B ),假设R B 方向向下作用,结构力学模型与图1.2相当。则集中荷载下的B 点挠度为:x

EI L 48)2F 3

max

F B (=

=ωω。 第三步:令以上两步状态下位移相等,求解R B : 以上第一步及第二步荷载位移简图如图2.2所示。

图2.2、两种状态下位移简图

两种荷载状态下B 点的位移分别为: 均布荷载下B 点位移:EI

24qL 5)2(38454

4q

B =

=x EI L q ω

集中荷载下B 点位移:EI

6FL 48)2F 3

3F

B =

=x EI L (ω。 由于集中荷载F 是B 点虚拟集中荷载,故B 点位移等于0。即

0BF

Bq =-ωω。由此得到:

EI 24qL 54-EI

6FL 3

=0; 求得:F =qL 4

5,即R B =F =qL 4

5,R A =R C =(总荷载-R B )/2=(qL 4

5-qL 2)/2=qL 8

3;

上述计算结果与前人计算结果一致。

三、实践中的复杂荷载、超静定结构手工计算技巧

3.1、某一简支客专箱梁现浇模板支撑架结构计算

3.1.1、已知条件:

某一等高简支钢筋混凝土客专箱梁,桥面宽1200cm、梁高252cm,箱梁重量标称Q=900吨,箱梁中部标准截面如图3.1所示。

图3.1、箱梁跨中标准横截面简图

箱梁采用模板支撑架现浇法施工,支撑架拟采用钢管支撑柱+贝雷桁架梁的膺架结构。现浇梁模板支撑架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2、简支客专箱梁模板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类似现浇梁模板支撑架结构如下图所示:

3.1.2、结构设计

①、支撑架横截面拟采用三点支撑,支撑间距(360+360)cm,求解

每点支撑柱分担荷载多大?

②、支撑架横截面拟采用三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

③、支撑架横截面若采用四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

3.2、计算支撑架结构设计荷载

箱梁全长L=32.6m,桥面全宽B=12m,图3.1所示横截面积A=7.932m2,梁重Q=9000kN。

①、箱梁恒载:q1=Q/L=276(kN/m);

②、模板恒载:q2=2.5B=30(kN/m);(参考JGJ162-2008规范,模板及内支架取2.5kN/m2,一孔梁达97.8吨,足以含盖);

③、支撑架恒载:q3=15%q1=42(kN/m);(参考以往经验取值,暂按箱梁恒载15%估算,一般都能含盖);

④、人机活载:q4=1B=12(kN/m);(参考JGJ166-2008规范,人机活载取1kN/m2,实际施工组织活载小得多);

⑤、支撑架设计计算荷载:q=1.2(q1+q2+q3)+1.4q4=434(kN/m)。

荷载系数:K=q/q1=1.57。

3.3、建立支撑架力学计算模型

依据支撑架图3.2布置结构,贝雷桁架梁纵向分布荷载图如图3.3所示。

图3.3、贝雷桁架梁纵向荷载分布简图

3.4、计算纵向分布梁内力及各支点反力 3.

4.1、使用结构力学计算公式求解

根据荷载分布图图3.3,采用结构力学中的三弯矩方程计算方法,对超静定未知支座点B 及C 点未知弯矩列求解方案:

??+-=++++-=+++)

(6)(2)(6)(2321122212211φφφ

φA B M L M L L M L A B M L M L L M L D C B

C B A ……………………①

其中已知条件:L1=8.2m ,L2=12m ; M A =M D =22

1

qL -=-176KN-m ;

虚拟反力:B 1φ=A 3φ

=243

1qL =9971(KN-m 2);A 2φ=B 2φ

=24

32qL =31248(KN-m 2);

将上述已知条件代入公式①中,求解得到: M B =M C =-4692(KN-m );

使用力矩平衡法,经过计算得到各个支撑点分担荷载: R A =R D =1619(kN ),R B =R C =4934(kN )。 3.4.2、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软件计算)验算

将图 3.3荷载输入力学求解器对话框中,力学求解器计算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4、使用力学求解器计算的贝雷桁架梁内力简图

采用软件——结构力学求解器的计算结果:

弯矩:M max=3120(kN-m),M min=-4692(kN-m);

剪力:T max=2604(kN);

支点反力:R A=R D=1619(kN),R B=R C=4935(kN)。

3.4.3、手工近似计算法

为便于手工计算,将图3.3力学模型拆分成图3.5.1及3.5.2。

图3.5.1、3跨均布荷载连续梁力学模型

图3.5.2、外悬臂均布荷载连续梁力学模型

3.4.3.1、计算图3.4.1力学模型支撑点反力 针对图3.5.1力学模型,参考力学模型:

前人计算好的剪力系数:V A 右=-0.4qL ,V B 左=0.6qL ,V B 右=-0.5qL 。 利用前人力学公式近似计算为:

===1114.0qL R R D A 1424kN ;

=+==21115.06.0qL qL R R C B 4739kN 。

3.4.3.2、计算图3.5.2力学模型支撑点反力

针对图3.5.2力学模型,由于悬臂荷载总值不大,考虑结构对称性,两端力学模型假设为:

利用前人计算公式近似计算为:

)32(2L

a

F R A +=

及L Fa R B 23-

=; 其中:F=qLo=391kN ,Lo=0.9m ,L=8.2m ,a=0.45m ; 则:)32(2

L

a F R A +==423(kN),L

Fa R B 23-==-32(kN );

即:R A2=423kN,R B2=-32(kN)。

3.4.2.3、合计图3.5.1及图3.5.2计算结果R A=R D=R A1+R A2=1846kN, R B=R C=R B1+R B2=4707kN, 3.4.4、手工计算与软件计算结果比对

计算方式

支点反力(kN)弯矩(kN-m)剪力(kN)R

A

= R

D

R

B

= R

C

M

max

M

min

T

max

力学公式计算结果1619 4934 -4692 2603 软件计算结果1619 4935 3120 -4692 2604 手工近似计算结果1846 4707

结果分析:软件计算结果与力学方程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手工估算结果与力学公式计算结果差距约5%,在安全储备系数(一般结构强度安全储备考虑1.3系数)之内,可以满足施工安全需要。

3.5、支撑架横截面拟采用三点支撑,支撑间距(360+360)cm,求解每点支撑柱分担荷载值

3.5.1、计算箱梁图3.1横截面所对应的荷载简图

图3.1横截面所对应的荷载简图如图3.6所示。

图3.6、箱梁横截面荷载分布简图

3.5.2、计算横截面三点(360+360)cm支撑所分担荷载

根据纵向荷载分布图3.3所示计算结构,中间B及C点截面分担荷载最大,为R B=R C=4935kN。故以B及C截面荷载为计算对象及计算荷载。

3.5.2.1、利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计算图3.6所示横截面中间2点支撑分担荷载

①、计算横截面积条块分担荷载

图3.6横截面面积A=79320cm2,其所代表的荷载R B=R C=4935kN,与三点支撑2R1+R2的总荷载相等。图3.6每一条块分担荷载如图3.7所示。

图3.7、横截面积荷载分布简图

②、针对图3.7横断面支撑结构,去掉R2支撑约束,计算两点R1支撑下的弯矩,计算结果如图3.8所示

图3.8、去掉中间R 2支撑后的弯矩简图

③、计算图3.8所对应的跨中最大挠度

假设图3.7去掉中间R 2支撑后的结构,在两点R1之间作用一单位荷载q=1。则: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218

qL M ==6.48;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x

EI qL 38454

1=ω=x I 3.1666(cm );

设所求图3.8跨中最大挠度为ωmax ,由相似比例公式:max

1

1

max

M

M ωω=

求得:

1

max max M M ωω=

=x

I 730292(cm )。 公式中:

L —为两R1支撑点跨度,取7.2m ; E —为钢材的弹性模量,取2.1×105Mpa 。

M max 采用图3.8中相对的最大弯矩,为2252+588=2840(KN-m )。 ④、将图3.7中R 2支撑力假设为一集中荷载P ,方向朝下作用,如图3.9所示。

图3.9、对应图3.7中间支撑R 2换成集中荷载P 的计算简图

集中荷载P 作用下的最大弯矩Mmax=180P (kg-cm )。 ⑤、计算集中荷载P 作用下的最大位移

最大位移:x

p EI PL 483=ω=x I P 703.3(cm )。

⑥、求解R 2及R 1

图3.8及图3.9对应的位移量值相等,即0max =-P ωω。 则:

x I P 703.3=x

I 730292

,P=1972kN ; 令R 2=P ,即R 2=P=1972KN 。

由2R 1+R 2=4935KN ,可得:R 1=1482KN 。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案例横向三点支撑,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采用上述计算方法手工计算不算麻烦。若是再多次超静定结构,手工计算相当麻烦,建议采用等荷载分配方法进行计算。

3.5.2.2、计算横截面三点(360+360)cm 支撑横向主梁结构内力 计算结果如图3.10所示。

图3.10、横桥向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

横桥向主梁设计控制内力:剪力T=986kN,弯矩Mmax=1295(kN-m)。

3.5.3、支撑架横截面拟采用三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

横桥向支撑点等荷载分配法,是按等面积代替等荷载分配的计算方法,将支撑点置于每等份面积的重心线上。两者间有差距,但是误差有限,在预留安全储备系数之内,完全可以满足施工安全需要。

3.5.3.1、等分面积、计算每份重心位置

针对图 3.6横截面三等分。总面积A=79320cm2,三等分每份面积A1=26440cm2。计算每份重心位置,支撑点布置在每份重心线上,计算结果

如图3.11所示。

图3.11、横截面三点支撑等荷载分配布置示意图

3.5.3.2、三点支撑等荷载分配横向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

横截面总荷载为R B=R C=4935kN,每点支撑分担荷载R=1645kN。结构内

力计算结果如图3.12所示。

图3.12、横桥向分布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

横桥向主梁设计控制内力:剪力T=1048kN,弯矩Mmax=922(kN-m)。

3.5.4、支撑架横截面若采用四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

置间距

3.5.

4.1、等分面积、计算每份重心位置

针对图 3.6横截面四等分。总面积A=79320cm2,三等分每份面积A1=19830cm2。计算每份重心位置,支撑点布置在每份重心线上,计算结果如图3.13所示。

图3.13、横截面四点支撑等荷载分配布置示意图

3.5.

4.2、四点支撑等荷载分配横向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

横截面总荷载为R B=R C=4935kN,每点支撑分担荷载R=1234kN。结构内力计算结果如图3.14所示。

图3.14、横桥向分布主梁结构内力计算简图

横桥向主梁设计控制内力:剪力T=860kN ,弯矩Mmax=907(kN-m )。 3.5.4、支撑架横截面若采用五点支撑,按等荷载分配,求解支撑柱布置间距。

(1)使用CAD 绘制横断面截面特性相关参数;

1200

24

31197

252

281

638

35

90

90

388

30

35

标准横断面

(2)将断面面积进行分块,然后按照横轴向进行重新布置;

1200

281

35

90

388

90

35

281

25

35

55

65

横断面面积分块

2813590281

55

252

120

60

359038855

252

120

60

横断面面积轴向分布

(3)按照面积与荷载的对应关系,绘制荷载横向分布图;

q=322

q=149

q=1568

q=342

q=747

q=373

q=322

q=149

q=1568q=342

q=747

q=373

横断面荷载轴向分布

(4)将横断面按照面积5等分;

横截面面积A=79320cm 2,其所代表的荷载R B =R C =4935kN ,等分5份每份面积为15864 cm 2。

采用CAD bo 命令圈图多次调整到对应面积;采用region 创建面域;采用massprop 列出创建面域的质心位置坐标,根据坐标找到质心位置此位置即为支撑点位置。(大体操作即为如此,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调整)

164,244237,357237,357164,244198,399

198,399

等分后质心位置

(5)将(3)和(4)两个图进行合并,采用midas 进行反力、弯矩与剪力计算;

q=149

q=1568

q=342

q=747

q=373q=322

q=149

q=1568

q=342

q=747

q=373

q=322

164

237

237

164

198

198

363

8371002

反力情况

剪力情况

弯矩情况

说明:根据质心计算的方法支座反力大小略有不同,未能真正的做到等荷载分布,但数值间差别较小,个人认为完全可以使用此种方法进行计算。

五等分横桥向主梁设计控制内力:剪力T=586kN ,弯矩Mmax=385(kN-m )。 3.5.5、三点支撑情况根据以上思路的结果。

348

348

252

252

q=149

q=1568

q=342

q=747

q=373q=322

29

3590

19429

3590194

q=149

q=1568

q=342

q=747

q=373

q=322

三等分后质心位置

反力

剪力

结构力学知识点复习过程

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中承受、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工程结构,简称为结构。 从几何角度来看,结构可分为三类,分别为:杆件结构、板壳结构、实体结构。 结构力学中所有的计算方法都应考虑以下三方面条件: ①力系的平衡条件或运动条件。 ②变形的几何连续条件。 ③应力与变形间的物理条件(或称为本构方程)。 结点分为:铰结点、刚结点。 铰结点:可以传递力,但不能传递力矩。 刚结点:既可以传递力,也可以传递力矩。 支座按其受力特质分为:滚轴支座、铰支座、定向支座、固定支座。 在结构计算中,为了简化,对组成各杆件的材料一般都假设为: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或弹塑性的。 荷载是主动作用于结构的外力。 狭义荷载:结构的自重、加于结构的水压力和土压力。 广义荷载:温度变化、基础沉降、材料收缩。 根据荷载作用时间的久暂,可以分为:恒载、活载。 根据荷载作用的性质,可以分为:静力荷载、动力荷载。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在几何构造分析中,不考虑这种由于材料的应变所产生的变形。 杆件体系可分为两类: 几何不变体系------在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不能改变的。 几何可变体系------在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可以改变的。 自由度:一个体系自由度的个数,等于这个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改变的坐标的个数。 一点在平面内有两个自由度(横纵坐标)。 一个刚片在平面内有三个自由度(横纵坐标及转角)。 凡是自由度的个数大于零的体系都是几何可变体系。 一个支杆(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可以减少一个自由度。 一个单铰(只连接两个刚片的铰)相当于两个约束。可以减少两个自由度。一个单刚结(刚性结合)相当于三个约束,可以减少三个自由度。 如果在一个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而体系的自由度并不因而减少,则此约束称为多余约束。增加了约束,计算自由度会减少。因为w=s-n . 瞬变体系:本来是几何可变、经微小位移后又成为几何不变的体系称为瞬变体系。 实铰:两个刚片(地基也算一个刚片),如果用两根链杆给链接上,并且两根链杆能在其中一个刚片上交于一点,所构成的铰就叫实铰。 瞬铰:两个刚片(地基也算一个刚片),如果用两根链杆给链接上,两根链杆在两刚片间没有交于一点,而是在两根链杆的延长线上交于一点,从瞬时微小运动来看,这就是瞬铰了。两根链杆所起的约束作用等效于在链杆交点处上面放了一个单铰的约束作用。通常所起作用为转动。 截面上应力沿杆轴切线方向的合力,称为轴力。轴力以拉力为正。 截面上应力沿杆轴法线方向的合力称为剪力。剪力以绕微段隔离体顺时针转者为正。 截面上应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称为弯矩。在水平杆件中,当弯矩使杆件下部受拉时,弯矩为正。 作轴力图和剪力图要注明正负号。作弯矩图时,规定弯矩图的纵坐标应画在受拉纤维一边,不注明正负号。 通常在桁架的内力计算中,采用下列假定: ①桁架的结点都是光滑的铰结点; ②各杆的轴线都是直线并通过铰的中心; ③荷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结点上。 根据几何构造的特点,静定平面桁架可分为三类:简单桁架,联合桁架,复杂桁架。 在单杆的前提下,当结点无荷载作用时,单杆的内力必为零。此单杆称为零杆。 由链杆和梁式杆组成的结构,称为组合结构。 链杆只受轴力作用;梁式杆除受轴力作用外,还受弯矩和剪力作用。 三铰拱受力特点: ①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没有水平反力,而拱则有推力。 ②由于推力的存在,三铰拱截面上的弯矩比简支梁的弯矩小。弯矩的降低,使拱能更充分地发挥材料的作用。 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的截面内没有轴力,而拱的截面内轴力较大,且一般为压力。 合理拱轴线:在固定荷载作用下使拱处于无弯矩、无剪力、而只有轴力作用的轴线。 合理轴线:通常指具有不同高跨比的一组抛物线。 影响线 内力影响线:表示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内力变化规律的图形。无论在剪力、弯矩、支座反力的影响线图中都需要标上正负号。影响线是研究移动荷载最不利位置和计算内力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基本工具。 荷载:特定单位移动荷载P=1 固定、任意荷载最不利位置:如果荷载移动到某个位置,使某量Z达到最大值,则此荷载位置称为最不利位置。 影响线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来确定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定出荷载最不利位置判断的一般原则是:应当把数量大、排列密的荷载放在影响线竖距较大的部位。 计算结构的位移目的有两个: ①一个目的是验算结构的刚度,即验算结构的位移是否超过允许的位移限值。 ②另一个目的是为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打下基础。 产生位移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三种: ①荷载作用②温度变化和材料胀缩③支座沉降和制造误差 一组力可以用一个符号P表示,相应的位移也可用一个符号Δ表示,这种夸大了的力和位移分别称为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图乘法的应用条件:①杆段应是等截面直杆段。②两个图形中至少应有一个是直线,标距y0 应取自直线图中。 互等定理包括四个普遍定理:①功的互等定理②位移互等定理 ③反力互等定理④位移反力互等定理。 3、对称结构就是指: ①结构的几何形式和支承情况对某轴对称。 ②杆件截面和材料性质也对此轴对称。(因而杆件的截面刚度EI对此轴对称) 4、对称荷载:对称荷载绕对称轴对折后,左右两部分的荷载彼此重合(作用点相对应、数值相等、方向相同) 反对称荷载:反对称荷载绕对称轴对折后,左右两部分的荷载正好相反(作用点相对应、数值相等、方向相反) 超静定结构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荷载作用时,由于其他因素(如: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的作用也可以产生内力。 超静定结构:由于其他因素(如: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的作用可以产生位移也可以产生内力。 静定结构:由于其他因素(如: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的作用可以产生位移但不能产生内力。 力法:多余未知力静定结构变形协调(位移相等) 位移法:结构独立结点位移(角、线位移)超静定单杆(是用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 2、系数EAi /Li是使杆端产生单位位移时所需施加的杆端力,称为杆件的刚度系数。 体系的自由度指的是确定物体位置所需要的最少坐标数目。 拱的基本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水平支座反力。 .静定结构的特性:(1)静定结构的全部约束反力与内力都可以用静力平衡方程求得。(2)温度变化、支座位移不引起静定结构的内力。3)当一个平衡力系作用在静定结构的某一自身几何不变的杆上时,静定结构只在该力系作用的杆段内产生内力。(4).作用在静定结构的某一自身为几何不变的杆 段上的某一荷载,若用在该段上的一个等效 力系来代替,则结构仅在该段上的内力发生 变化,其余部分内力不变。 1.平面杆件结构分类? 梁、刚架、拱、桁架、组合结构。 2.请简述几何不变体系的俩刚片规则。 两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该铰链中心的链杆或不全交于一点也不全平行的三根链杆相联,则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并且没有多余约束。 3.请简述几何不变体系的三刚片规则。 三刚片用不共线的三个铰两两相联或六根链杆两两相联,则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且没有多余约束。 4.从几何组成分析上来看什么是静定结构,什么是超静定结构?(几何特征)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是静定结构,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是超静定结构,有几个多余约束,即为几次超静定。 5.静定学角度分析说明什么是静定结构,什么是超静定结构? 只需要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就能计算出结构全部支座反力和构件内力的结构称为静定结构;全部支座反力和构件内力不能只用静力平衡条件确定的结构称为超静定结构。 6.如何区别拱和曲梁 杆轴为曲线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能产生水平推力的结构,称为拱;杆轴为曲线,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推力产生,称为曲梁。 7.合理拱轴的条件? 在已知荷载作用下,如所选择的三铰拱轴线能使所有截面上的弯矩均等于零,则此拱轴线为合理拱轴线。 仅供学习与参考

水力学基本概念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水静力学1 第二章:液体运动的流束理论3 第三章:液流形态及水头损失3 第四章:有压管中的恒定流5 第五章:明渠恒定均匀流5 第六章:明渠恒定非均匀流6 第七章:水跃7 第八章:堰流及闸空出流8 第九章: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9第十一章:明渠非恒定流10 第十二章:液体运动的流场理论10 第十三章:边界层理论11 第十四章:恒定平面势流11 第十五章:渗流12 第十六章: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12 第十七章:高速水流12 绪论:

1 水力学定义:水力学是研究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和机械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并探讨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b5E2RGbCAP 2 理想液体:易流动的,绝对不可压缩,不能膨胀,没有粘滞性,也没有表面张力特性的连续介质。 3 粘滞性:当液体处在运动状态时,若液体质点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则质点见要产生内摩擦力抵抗其相对运动,这种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滞性。可视为液体抗剪切变形的特性。<没有考虑粘滞性是理想液体和实际液体的最主要差别)p1EanqFDPw 4 动力粘度:简称粘度,面积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流体,以1m/s做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5 连续介质:假设液体是一种连续充满其所占空间毫无空隙的连续体。 6 研究水力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科学实验,数值计算。第一章:水静力学 要点:<1)静水压强、压强的量测及表示方法;<2)等压面的应用;<3)压力体及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方法。DXDiTa9E3d 7 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1)静水压强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并指向受压面2)任一点静水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方向无关,或者说作用于同一点上各方向的静水压强大小相等。RTCrpUDGiT 8 等压面:1)在平衡液体中等压面即是等势面2)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3)等压面不能相交4)绝对静止等压面是水平面5)两种互不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笔者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最后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结构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前言 结构力学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不但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而且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结构力学的先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知识、工程力学等,作为土木工程学科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联系基础力学课程与工程设计课程的纽带,是从力学基本理论过渡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重要桥梁。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地基基础和抗震结构设计、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在设计或施工工作中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因此,想要学生将大学的专业课程学习扎实,结构力学这门课程必须学好,这就对我们结构力学的教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在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将从这些问题着手,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该课程的教学的改革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结构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少 在教育部大力推行“大土木”专业背景下,学生的课程数量大幅

增加,导致各专业课分配到的课时不可避免的减少,结构力学也不例外。而结构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杆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具有内容较多,理论性强,概念较为抽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样化等特点。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必须细细讲授,要耗费大量课时,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相当突出。因此,必须增加结构力学课程的学时。 (二)内容繁琐、零乱 在目前的结构力学的培养方案中,有一些内容较为繁琐、零乱。例如在理论力学中,桁架杆的内力计算已经被讲授过,而结构力学又要重新再讲一次,内容得不到很好的衔接,导致学生上课一头雾水。而像矩阵位移法这类本科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很少被运用到的内容,大纲却要求重点讲授,不仅浪费课时,也浪费学生学习的精力。因此,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三)内容抽象 结构力学研究计算的是结构在各种效应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的计算及位移的计算。由于内力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很容易将内力等概念混淆,造成对知识点的模糊。且由于课程的内容抽象,这就造成学生在接触到这门课程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者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怎样去学习”、“知识点该如何运用”、“如何分析力学模型”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自然而然缺乏对结构力学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后不知道学习结构力学对今后工作有何帮助。

最新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文件.doc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ν=AC Ri 1 n y R (一般计算公式)C= 1 n R 1 6 C= (称曼宁公式)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Q=bh 2gZ 0 z: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0.8~0.9 b:渡槽的宽度(米) h: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0.8~0.95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mA2gz (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εmB 3/2 2g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进口宽度(米);m—流量系数 5、流量计算公式: Q=Aν 式中Q——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h 2 A——过水断面的面积,m 。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3 (1)淹没出流:Q=εσMBH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1

3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3 Q=εσMBH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μA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2gH 2)、有压管流

结构力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二、判断改错题。 1、三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联必成为几何不变体系。 ( ) 2、对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或温度改变会产生内力。 ( ) 3、力法的基本体系必须是静定的。 ( ) 4、任何三铰拱的合理拱轴都是二次抛物线。 ( ) 5、图乘法可以用来计算曲杆。 ( ) 6、静定结构的影响线全部都由直线段组成。 ( ) 7、多跨静定梁若附属部分受力,则只有附属部分产生内力。 ( ) 8、功的互等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小变形和线弹性。 ( ) 9、力法方程中,主系数恒为正,副系数可为正、负或零。 ( ) 三、选择题。 1、图示结构中当改变 B 点链杆方向(不能通过 A 铰)时,对该梁的影响是( ) A 、全部内力没有变化 B 、弯矩有变化 C 、剪力有变化 D 、轴力有变化 2、图示桁架中的零杆为( ) A 、DC, EC, DE, DF , EF B 、DE, DF, EF C 、AF, BF, DE, DF, EF D 、DC, EC, AF, BF 3、右图所示刚架中 A 支座的反 力 H A 为( ) A 、 P P B 、 2 C 、 P P D 、 2 C DE P C 2EI D EI EI A B 4、右图所示桁架中的零杆为( ) G HI A B F F J

A、DG, BI ,CH B、DE,DG,DC,BG,AB,BI C、BG,BI,AJ D、CF , BG , BI 5、静定结构因支座移动,() A、会产生内力,但无位移 B、会产生位移,但无内力 C、内力和位移均不会产生 D、内力和位移均会产生 支座 A 产生逆时针转角,支座 B 产生竖直沉降c ,若取简支梁为) A 、X c a B 、X a C、X c a 7、下图所示平面杆件体系为() A 、几何不变,无多余联系 B、几何不变,有多余联系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A B EI a A B X EI 6、对右图所示的单跨超静定 梁, 其基本结构,则力法方程为(

第三章第3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

第3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 3.1 基本概念 3.2 管渠水头损失计算 3.3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 3.4 管道的水力等效简化 3.1基本概念 3.1.1管道内水流特征 Re=ρvd/μ 3.1基本概念 3.1.2有压流与无压流 有压流:水体沿流程整个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而无自由液面(压力流、管流) 无压流:水体沿流程一部分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其余与空气接触,具有自由液面(重力流、明渠流) 3.1基本概念 3.1.3恒定流与非恒定流 恒定流: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各点的流速与压力不随时间而变化,而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流动称为恒定流非恒定流: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其流速与压力不与空间位

置有关,还随时间的而变化的流动称为非恒定流3.1基本概念 3.1.4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均匀流: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各点的流速与方向沿流程不变的流动称为均匀流 非均匀流: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各点的流速与方向沿流程变化的流动称为非均匀流 3.1基本概念 3.1.5水流的水头与水头损失 水头:指的是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除以重力加速度,一般用h或H表示,常用单位为米(m) 3.1基本概念 3.1.5水流的水头与水头损失 水头损失:流体克服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

3.2管渠水头损失计算 3.2.1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管渠的沿程水头损失常用谢才公式计算 对于圆管满流,沿程水头损失可用达西公式计算 沿程阻力系数 λλ228 (m) 2C g g v D l h f == R 为过水断面的里半径,及过水断面面积除以湿周,圆管满 流时R=0.25D 流体在非圆形直管内流动时,其阻力损失也可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但应将D 以当量直径de 来代替 3.2管渠水头损失计算 (m) l R C v il h 22 f ==Ri C v =

(参考)水力学计算说明书

水力学实训设计计算书 指导老师:柴华 前言 水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以水为主要对象研究流体运动的规律以及流体与边界的相互作用,是高等学校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 在自然界中,与流体运动关联的力学问题是很普遍的,所以水力学和流体力学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水利工程、土建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化学工程、港口、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都将水力学或流体力学作为必修课之一。 水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同时又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它是连接前期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解决水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水力学问题的能力。水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的进化发展都是与水“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综观所有人类文

明,几乎都是伴着河、海而生的

通过学习和实训,应用水力学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做下完美的铺垫。

任务二:分析溢洪道水平段和陡坡段的水面曲线形式,考虑高速水流掺气所增加的水深,算出陡坡段边墙高。边墙高按设计洪水流量校核;绘制陡坡纵剖面上的水面线。 任务三:绘制正常水位到汛前限制水位~相对开度~下泄流量的关系曲线;绘制汛前限制水位以上的水库水位~下泄流量的关系曲线。 任务四:溢洪道消力池深、池长计算:或挑距长度、冲刷坑深度和后坡校核计算 任务二:分析溢洪道水平段和陡坡段的水面曲线形式,考虑高速水流掺气所增加的水深,算出陡坡段边墙高。边墙高按设计洪水流量校核;绘制陡坡纵剖面上的水面线。 1.根据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已知驼峰堰上游水位25.20,堰顶高程18.70,堰底高程为17.45, 计算下游收缩断面水深h C, P=18.70-17.45=1.25m H=25.20-18.70=6.5m P/H=1.25÷6.5=0.19<0.8 为自由出流 m=0.32+0.171(P/H)^0.657 =0.442 设H =H,由资料可知溢洪道共两孔,每孔净宽10米,闸墩头为圆形,敦厚2米,边墩围半圆形,混凝土糙率为0.014.故查表可得: ζ 0=0.45 ζ k =0.7 ε=1-0.2(ζk+(n-1)ζ0)×H0/nb=0.92 H =(q/(εm(2g)^0.5))^2/3=6.77m E0=P+H0=6.77+1.25=8.02m 查表的:流速系数ψ=0.94

结构力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结构力学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计算简图:在计算结构之前,往往需要对实际结构加以简化,表现其主要特点,略去其次要因素,用一个简化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杆件的简化:常以其轴线代表 B 、支座和节点简化: ①活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支座、滑动支座; ②铰节点、刚节点、组合节点。 C 、体系简化:常简化为集中荷载及线分布荷载 D 、体系简化:将空间结果简化为平面结构 2、结构分类: A 、按几何特征划分:梁、拱、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悬索结构。 B 、按内力是否静定划分: ①静定结构: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内力都可以由静力平衡条件确定。 ②超静定结构:只靠平衡条件还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还必须考虑变形条件才能确定。 二、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1、体系种类 A 、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形状和位置均能保持不变;通常根据结构有无多余联系,又划分为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和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B 、几何可变体系:在很小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机械运动,不能保持原有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常具体划分为常变体系和瞬变体系。 2、自由度:体系运动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方程式数目或者说是确定体系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 3、联系:限制运动的装置成为联系(或约束)体系的自由度可因加入的联系而减少,能减少一个自由度的装置成为一个联系 ①一个链杆可以减少一个自由度,成为一个联系。②一个单铰为两个联系。 4、计算自由度:)2(3r h m W +-=,m 为刚片数,h 为单铰束,r 为链杆数。 A 、W>0,表明缺少足够联系,结构为几何可变; B 、W=0,没有多余联系; C 、W<0,有多余联系,是否为几何不变仍不确定。 5、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 A 、三刚片规则: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单铰两两铰联,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而且没有多余联系。 B 、二元体规则:在一个刚片上增加一个二元体,仍未几何不变体系,而且没有多余联系。 C 、两刚片原则:两个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相联,为几何不变体系,而且没有多余联系。 6、虚铰:连接两个刚片的两根链杆的作用相当于在其交点处的一个单铰。虚铰在无穷远处的体系分析可见结构力学P20,自行了解。 7、静定结构的几何构造为特征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三、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1、内力图绘制: A 、内力图通常是用平行于杆轴线方向的坐标表示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小灰笔记版)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汇报讲义 力学是做好施工技术的基础,手工计算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学好手工计算,对力学活学活用,可以认知结构特征,能够快捷高效地完成结构设计工作。复杂问题简单处理,简单问题认真分析,能够体现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针对结构力学的巧用方法,汇报我多年的学习体会。 结构力学手工计算,要善于利用结构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变形相似规律,熟练掌握简单荷载下静定结构的计算理论。 一、简单荷载又简单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静定结构 1、某一孔等刚度(EI )均布荷载简支梁力学模型如图1.1所示,求其最大弯矩、挠度值。 图1.1、一孔均布荷载简支梁力学模型 最大弯矩:M max =2)2(8 1 L q ; 跨中最大挠度:x EI L q 4 max )2(3845=ω 2、某一孔等刚度(EI )、跨中作用一集中荷载F 的简支梁力学模型如图1.2所示,求其最大弯矩、挠度值。

图1.2、一孔集中荷载作用简支梁力学模型 最大弯矩:M max =4 2L F ) (; 跨中最大挠度:x EI L 48)2F 3 max (= ω 二、稍微复杂一点的结构计算:简单荷载+一次超静定结构 某一等刚度(EI )、均布荷载双等跨连续梁力学模型如图2.1所示。计算其最大结构内力(弯矩、剪力)及最大变形。 图2.1、双等跨均布荷载连续梁力学模型 1、利用先人做好的系数法 各支点反力:R A =qL 8 3 ,R B = qL 810,R C =qL 83 ; 弯矩:M 1中=207.0qL ,M B 支=28 1 qL -; 剪力:T A 右=qL 83-,T B 左=qL 85,T B 右=qL 85 -,T C 左=qL 8 3; 最大挠度:EI 1000.521qL 4 1=中ω 2、巧用力法:演示中间B 点反力R B 计算过程

结构力学的知识点

双筋计算方法: 一As与As' 1、截面计算 1)假设a s=65mm,a s'=35mm,求得h0=h-a s 2)验算是否需要双筋。Mu= f cd bh02§b(1-0.5§b) 3)取§=§b,求As'=【M- f cd bh02§(1-0.5§)】/【f sd'(h0- a s')】 4)求As=【f cd bx+f sd'As'】/ f sd 其中x=§b h0 下面选钢筋,钢筋层净距,钢筋间净距(大于30mm和直径d),保护层厚度,再计算a s和a s' 二、已知As',求As 5)假设a s,求得h0=h-a s 6)求受压区高度x= h0-√h02-2【M- f sd'As'(h0- a s')】/f cd b 7)当x﹤§b h0且x﹤2 a s'时,As=M/【f sd(h0- a s')】 当x≤§b h0且x≥2 a s'时,As=【f cd bx+f sd'As'】/ f sd 8)选择受拉钢筋直径的数量,布置截面钢筋(同上) 2、截面复核 1)检查钢筋布置是否符合规要求 2)将As=?As'=?h0=?f cd f sd' f sd 若带入x=【f sd As- f sd'As'】/f cd b ≤§b h0 ﹤2 a s' 用Mu= f sd As(h0- a s')计算正截面承载力 若2 a s'≤x≤§b h0,矩形截面抗弯承载力 Mu= f cd bx(h0-x/2)+ f sd'As'(h0- a s')

一、As与As'均未知 1、截面设计 1)求偏心距e0=M/N 长细比l0/h﹥5,考虑偏心增大系数η(l0/h≤5时,取η=1)假设a s= a s'=45.当ηe0﹥0.3 h0时,为大偏心,反之, ξ1=0.27+2.7 e0/ h0 ξ2=1.15-0.01l0/h η=1+1/【1400(e0/ h0)】(l0/h)2ξ1ξ2 2)令§=§b,求As'=【Ne s- f cd bh02§b(1-0.5§b)】/ f sd'(h0- a s') ≥ρmin bh (ρmin=0.2%)取σs= f sd 求As=【f cd bh0§b+ f sd'As'-N】/ f sd≥ρmin bh 二、已知As',求As 1)求偏心距e0=M/N 长细比l0/h﹥5,考虑偏心增大系数η(l0/h≤5时,取η=1)假设a s= a s'=45.当ηe0﹥0.3 h0时,为大偏心,反之,2)计算受压区高度x= h0-√h02-2【Ne s - f sd'As'(h0- a s')】/f cd b 当2 a s'﹤x≤§b h0时,取σs= f sd 求As=【f cd bx+ f sd'As'-N】/ f sd 当x≤§b h0 x≤2 a s'时,As=Ne s'/ f sd(h0- a s') 3)选钢筋,看配筋率是否符合ρ+ρ'≥0.5%,纵筋最小净距(一般为30mm),重取a s= a s'=?,计算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最小截面宽度b min 2、截面复核 1)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 ν=AC Ri C=n 1R y (一般计算公式)C=n 1 R 61 (称曼宁公式) 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z :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 b :渡槽的宽度(米) h :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mA z g 2(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5、流量计算公式: Q=A ν 式中Q ——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 /h A ——过水断面的面积,m 2。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1)淹没出流: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3 gZ 2bh Q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 =εmB 2 /30g 2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 —进口宽度(米);m —流量系数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 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2)、有压管流 Q =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8、测流堰的流量计算——薄壁堰测流的计算 1)三角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90°,即 自由出流:Q =2 5或Q =(2-15) 淹没出流:Q =(25 )σ(2-16) 淹没系数:σ=2)13.0( 756.0--H h n +(2-17) 2)梯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应满足tan θ=4 1 ,以及b >3H ,即 自由出流:Q =g 22 3=2 3(2-18)

结构力学经典考研复习笔记强力推荐吐血推荐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学习方法。 二、学习目标 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内容。 明确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及几种简化方法,进一步理解结构体系、结点、支座的形式和内涵。 理解荷载和结构的分类形式。 在认真学习方法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学习结构力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本章目录 §1-1 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 §1-2 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1-3 杆件结构的分类 §1-4 荷载的分类 §1-5 方法论(1)——学习方法(1) §1-6 方法论(1)——学习方法(2) §1-7 方法论(1)——学习方法(3) §1-1 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 1. 结构 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中承受、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工程结构,简称结构。例如房屋中的梁柱体系,水工建筑物中的闸门和水坝,公路和铁路上的桥梁和隧洞等。 从几何的角度,结构分为如表1.1.1所示的三类: 表1.1.1 分特点实例

2. 结构力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结构力学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论力学着重讨论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而其他三门力学着重讨论结构及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等问题。 其中材料力学以单个杆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结构力学以杆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弹塑性力学以实体结构和板壳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学习好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学习结构力学的基础和前提。 结构力学的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研究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以及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 讨论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计算简图的合理选择; (2) 讨论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验算; (3) 讨论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 结构力学问题的研究手段包含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本课程只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构力学的计算方法很多,但都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1) 力系的平衡条件或运动条件。

结构力学复习材料

结构力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示体系为() 题1图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2. 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其基本未知量数目为( )。 A. 角位移=2, 线位移=2 B. 角位移=4, 线位移=2 C. 角位移=3,线位移=2 D. 角位移=2,线位移=1 3.图示结构AB杆杆端弯矩M BA(设左侧受拉为正)为() A.2Pa B.Pa C.3Pa D.-3Pa 题2图题3图 4.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合理轴线为() A.圆弧线 B.二次抛物线 C.悬链线 D.正弦曲线 5.图示结构DE杆的轴力为() A.-P/4 B.-P/2 C.P D.P/2 6.图示结构,求A、B两点相对线位移时,虚力状态应在两点分别施加的单位力为() A.竖向反向力 B.水平反向力 C.连线方向反向力 D.反向力偶

题5图题6图 7.位移法解图示结构内力时,取结点1的转角作为Z1,则主系数r11的值为() A.3i B.6i C.10i D.12i 题7图8.图示对称刚架,具有两根对称轴,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计算简图为() A. B. C. D. 题8图 9.计算刚架时,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 A.超静定铰结体系 B.单跨超静定梁的集合体 C.单跨静定梁的集合体 D.静定刚架 10.图示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使截面K产生最大弯矩的最不利荷载位置是() A. B.

C. D. 题10图 11.图示杆件体系为( ) A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 .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 .瞬变体系 D .常变体系 12.图示结构,截面C 的弯矩为( ) A .4 2ql B .2 2ql C .2ql D .22ql 题11图 题12图 13.图示刚架,支座A 的反力矩为( ) A .2Pl B .Pl C .2 3Pl D .2Pl 14.图示桁架中零杆的数目为(不包括支座链杆)( ) A .5 B .6 C .7 D .8 题13图 题14图 15.图示三铰拱,支座A 的水平反力为( ) A .0.5kN B .1kN C .2kN D .3kN 16.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 A .2 B .3 C .4 D .5

水力学中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推荐下载

水力学中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 水力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高次方程,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多年来,求解复杂高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便是试算法,或查图表法,对于简单的微分方程尚可以用积分求解,而边界条件较为复杂的微分方程的求解就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但随着计算数学的发展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一门新的水力学分支《计 算水力学》应运而生,但用计算机解决水力学问题,还需 要了解一些一般的计算方法。在水力学课程中常用的有以下 几种,现分述于后。 一、高次方程式的求解方法: (一)二分法 1、二分法的基本内容:在区间[X1,X2]上有一单调连续函 数F(x)=0,则可绘出F(x)~X关系曲线。如果在两端点处函数值异号即F(x1)·F(x2)<0,(见图(一)),则方 程F(x)=0,在区间[X1,X2]之间有实根存在,其根的范围 大致如下:取 22 1 3x x x + = 1°若F(x2)·F(x3)>0, 则解ξ∈[X1,X3] 2°若F(x2)·F(x3)<0, 则解ξ∈[X3,X2] 3°若F(x2)·F(x3)=0, 则解ξ=X3 对情况1°,可以令x2=x3,重复计算。 对情况2°,可以令x1=x3,重复计算。

当规定误差ε之后,只要|x 1-x 2|≤ε,则x 1(或x 2)就 是方程F(x)=0的根。 显然,二分法的理论依据就是高等数学中的连续函数介 值定理。 它的优点是思路清晰,计算简单,其收敛速度与公比为 的等比级数相同;它的局限性在于只能求实根,而不能求 2 1 重根。 2、二分法的程序框图(以求解明渠均匀流正常水深为 例) 最后必须说明,二分法要求x 2值必须足够大,要保证 F 1·F 2<0,否则计算得不到正确结果。为了避免x 2值不够大, 产生计算错误,在程序中加入了判别条件F 1·F 2>0。也可以给 定x J 及步长△x ,让计算机选择x 2(x 2=x 1+△x)。 (二)牛顿法, 1、牛顿法的基本内容:设有连续函数F(x)=0,则可以绘 出F(x)~x 关系曲线,选取初值x o ,过点(x o ·F(x o ))作一切 线,其斜率为辅F '(x o ),切线与x 轴的交点是x 1, 则有: ) ()('1o o o x F x F x x - =再过(x 1,F(x 1)作切线,如此类推得到牛顿法的一个迭代序列: x n+l =x n -F(x n )/F '(x n ),令x n =x n +1,重复计算,直至满足给定 的精度要求,即|x n+1-x n |≤,从而得到方程F(x)=0的根。 牛顿法具有平方收敛速度,比较快,但计算工作量大,每 次运算除计算函数值外,还要计算微商值。对于牛顿法来讲,

结构力学

第一讲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及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内容提要】 平面体系的基本概念,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及其应用。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反力、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静定结构特性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反力、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 一、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一)几何组成分析 按机械运动和几何学的观点,对结构或体系的组成形式进行分析。 (二)刚片 结构由杆(构)件组成,在几何分析时,不考虑杆件微小应变的影响,即每根杆件当做刚片。 (三)几何不变体系 体系的形状(或构成结构各杆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称为几何不变体系,如图6-1-1 (四)几何可变体系 体系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改变的结构,如图6-1-2。 图6-1-1 图6-1-2 (五)自由度 确定体系位置所需的独立运动参数数目。如一个刚片在平面内具有3个自由度。(六)约束

减少体系独立运动参数(自由度)的装置。 1.外部约束 指体系与基础之间的约束,如链杆(或称活动铰),支座(固定铰、定向铰、固定支座)。2.内部约束 指体系内部各杆间的联系,如铰接点,刚接点,链杆。 规则一:一根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规则二:一个单铰(只连接2个刚片)相当于两个约束。 推论:一个连接n 个刚片的铰(复铰)相当于(n- 1)个单铰。 规则三:一个单刚性结点相当于三个约束。 推论:一个连接个刚片的复刚性结点相当于( n- 1)个单刚性结点。 3.必要约束 如果在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减少一个自由度,则此约束为必要约束。 4.多余约束 如果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对体系的独立运动参数无影响,则此约束称为多余约束。(七)等效作用 1.虚铰 两根链杆的交叉点或其延长线的交点称为(单)虚铰,其作用与实铰相同。 平行链杆的交点在无限远处。 2.等效刚片 一个内部几何不变的体系,可用一个刚片来代替。 3.等效链杆。 两端为铰的非直线形杆,可用一连接两铰的直线链杆代 二、几何组成分析 (一)几何不变体系组成的基本规则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

1.关于∞点和∞线的下列四点结论: (1) 每个方向有一个∞点(即该方向各平行线的交点)。 (2) 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点。 (3) 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称为∞线。 (4) 各有限远点都不在∞线上。 2.多余约束与非多余约束是相对的,多余约束一般不是唯一指定的。一个体系中有多个约束时,应当分清多余约束和非多余约束,只有非多余约束才对体系的自由度有影响。 3.W>0, 缺少足够约束,体系几何可变。W=0, 具备成为几何不变体系所要求 的最少约束数目。W<0,体系具有多余约束。 4.一刚片与一结点用两根不共线的链杆相连组成的体系内部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两个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两个刚片用三根不全平行也不交于同一点的链杆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9.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q 的大小 ; 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剪力的大小。 10.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剪力差等于两截面间载荷图所包围的面积;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弯矩差等于两截面间剪力图所包围的面积。 11.分布力q(y)=0时(无分布载荷),剪力图为一条水平线;弯矩图为一条斜直线。 () ()Q dM x dF x dx =2 2 ()()()Q dF x d M x q y dx dx ==-,,B A B A B A x NB NA x x x QB QA y x x B A Q x F F q dx F F q dx M M F dx =-=- =+ ? ? ?

分布力q(y) = 常数时,剪力图为一条斜直线;弯矩图为一条二次曲线。 12.只有两杆汇交的刚结点,若结点上无外力偶作用,则两杆端弯矩必大小相等,且同侧受拉。 13.对称结构受正对称荷载作用, 内力和反力均为对称(K行结点不受荷载情况)。对称结构受反对称荷载作用, 内力和反力均为反对称。 14.三铰拱支反、内力计算公式(竖向荷载、两趾等高)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ν=AC Ri C=n 1Ry (一般计算公式)C=n 1 R 61 (称曼宁公式) 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gZ 2bh Q = z :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0。8~0。9 b:渡槽的宽度(米) h :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0。8~0.95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 =mA z g 2(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 =εmB 2 /30g 2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 —进口宽度(米);m —流量系数 5、流量计算公式: Q=Aν 式中Q —-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h A —-过水断面的面积,m2。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1)淹没出流:Q=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 =μA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2)、有压管流 Q =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8、测流堰的流量计算—-薄壁堰测流的计算 1)三角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90°,即 自由出流:Q =1。4H 2 5或Q=1.343H 2.47(2—15) 淹没出流:Q=(1。4H 25)σ(2-16) 淹没系数:σ=2)13.0( 756.0--H h n +0.145(2-17) 2)梯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应满足t anθ= 4 1 ,以及b >3H,即 自由出流:Q =0.42b g 2H 2 3=1.86bH 2 3(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