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

1. 字音:重点是多音字、形似字、形声字的读音。有时也会考查声母的卷舌音和不卷舌音的区别,以及前后鼻韵母的区别。

应运而生yìng(yīng)岿然不动kuī(guī)逶迤wēi(wěi)

夙愿sù(dài、fèng)拘囚qiú(qíu)生性恶劣liè(luè)

伺候cì(shì)祈祷qí(qǐ)墨守mò(muò)

停滞zhì(dài)潜修静想qián(qiǎn)挑剔tī(tì)

狡黠xiá(xié、jié)弥补mí(ní)汲取jí(xī)

锲而不舍qiè(qì)脊梁jǐ(jí)前仆后继pū(pú)

搽chá(chā)招徕lái(lǎn)揆情度理duó(dù)

栖宿qī(xī)牵强qiǎng(qiáng)痉挛jìng(jīng)

刽子手guì(kuài)消弭mǐ(mí)混淆xiáo(yáo)

恣睢zìsuī拮据jū(jù)栈桥zhàn(jiàn)

褴褛lán lǚ(lǔ)啜泣chuò(zhuì)抽噎yē(yī)

相形见绌chù(zhuō)嫉妒jí(jì)星宿xiù(sù)

腆tiǎn(diǎn)啮噬nièshì爝焰jué

箕踞jù(jū)岈然xiā(yā)伛偻yǔlǚ(yúlǔ)觥筹gōng(guāng)汗出浃背jiā(jiá)炙zhì

蓊郁wěng (wēng)大庇bì(pì)脉脉mò(mài)

岸芷汀兰tīng (dīng)宠辱偕忘xié(jiē)禳之ráng(xiāng)

亟jí

2. 字形:重点是形似字的辨识。

崭(展)露头角(脚)与日俱(具)增焕(换)然一新

高官厚禄滔滔不绝(涛)投(偷)机取巧

慷慨(概)无暇(瑕)顾及辨(辩)伪去妄

寻根究(纠)底典籍(藉)蒸馏(溜)

掩饰(示)不言而喻(谕)诬蔑(篾)

望文生义(意)匠(将)心独运无懈(泄、泻)可击

张冠李戴(带)惨(残)绝人寰信口雌黄

以德报(抱)怨惘然恣(姿)睢

张皇(慌、惶)掂(拈)斤播两相形见绌(拙)

俗不可耐(奈)啜(缀、辍、掇)泣嫉(忌)妒

轩敞(敝)惴栗(粟)引觞(觥)

林壑野蔌(籁、簌)蓊(翁)郁

朝晖(辉)霪(淫)雨山岳潜形(行)

忧谗(馋)畏讥(饥)沉璧(碧、壁)

歧(岐)路千嶂(障)里

(二)古诗文默写:考查形式:根据提供的上(或下)句,填写出下(或上)句;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填写原句;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实际运用式的默写;写出一些成语在古诗文中的源出句;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同一类型事物的诗文句子。

如:1、根据上下文写出文言诗词中的哲理美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3、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所写的那样:,。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山间四时的变化。其中所写冬景中包含有一个成语:

5、在你所读过的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模拟试题】

一、为加点字注音:

逶.迤.应.运而生岿.然不动同舟共济.气势磅礴

..拘囚.

恶劣.祈.祷墨.守挑剔

..粗糙.梗.概狡黠.汲.取

锲.而不舍诓.骗脊.梁招徕.揆.情牵强.痉挛

..丧.心病狂

混淆

..抽噎.馈.赠

..隔膜.拮据

..鄙.夷恣睢

掂.斤播两相形见绌.星宿.啮噬

..冥.合颓.然

..惴栗

晦.明伛偻

..潜.形..觥.筹交错汗出浃.背炙.天籁.脉脉宠辱偕.忘大骇.

二、根据拼音填汉字:

zhǎn()露头角与日jù()增高官厚lù()滔滔不jué()慷kǎi()无私无xiá()顾及虚wàng()不攻自pò()biàn()伪去妄寻根jiū()底根深dì()固zīzī()不倦前pū()后继yǎn()旗息鼓望文生yì()惨绝人huán()信口cí()黄以德bào()怨zhǎn()转è()然chī()笑wǎng()然张huáng()贫民kū()俗不可nài()商zhuó()点zhuì()意兴阑shān ()jījù()而遨hào()气

林hè()野sù()布qīn()夜lán()yín()雨

心旷神yí()人不mèi()

三、根据要求默写。

1、过尽千帆皆不是,。

2、得道者多助,。

3、足蒸暑土气,。

4、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将现实和梦境巧妙结合,表达其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

5、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

6、李白在《行路难》中用连续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苦闷与情感变化的诗句是

,。

7、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

8、我们表达“一个人做事而其意不在此”这样的意思,常常引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语句“,。”

9、请写出与“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季节相同的两句诗:,

10、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

【试题答案】

一、1、wēi yíyìng kuījìpáng bóqiúlièqímòtiāo tī

cāo gěng xiájíqièkuāng jǐlái kuíqiǎng jìng luán sàng hùn xiáo bǐzìsuīmójiéjūyēkuìdiān chùxiùnièshìzhuìlìmíng tuíhuìyǔlǚgōng jiāzhìlài mòmòqián xiéhài

2、崭俱禄绝慨暇妄破辨究蒂孜孜仆偃义寰雌报展愕嗤惘皇窟耐酌缀珊箕踞颢壑蔌衾阑霪怡寐

二、1—3:见书。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9、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0、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 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一、 写作目标: 1、能回忆那种热闹的场面,内容具体,不要面面俱到。。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写作重点、难点:目标2 三、写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就以“家乡的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 2、言语中要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写法点拨。 (1)要有真情实感,要突出热闹的场面。 (2)不要面面俱到,详略得当。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家乡的元宵节》文彪)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

最新最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第1课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2) 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一、重点字词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朦胧méng lóng 覆fù盖冻僵jiāng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qī) 栖息(xuān) 喧响沉(jì) 寂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夜》的作者是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第5课敬业与乐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舎shè 旁骛wù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 dú 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北京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 通州区 五、写作(共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绽一张笑脸可以营造和谐社会;守一份坚持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承一种民俗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请你以“小举动巨能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2030年,你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特聘专家去非洲参与“绿色长城”的建设。此时“绿色长城”防风固沙效果显著,但也面临重重困难……请以“沙漠园艺师的非洲之旅”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1)字数在600-800之间。 (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五、作文(共40分)

燕山地区 五、作文(共4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在“最爱北京的”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二:假如你是一片雪花,在寒冬的清晨从天而降。你将经历或体验些什么?看到什么?又有怎样的思考?请你发挥想象,以“雪花游历记”为题或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姓名或师生姓名。 略 西城区 五、写作(4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大家”,可理解为众人、大伙儿,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努力,会带来集体的精彩;“大家”,还可理解为在某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物,获得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英模之中,就有许多德高望重、业绩卓著的大家,古今中外,这样的大家灿若星辰;“大家”,还可让人联想到大的家庭、家园,北京就是我们的大家园,她古老又现代,包容又和谐,处处彰显着首都的气度……这一个个“大家”,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动、思考或启迪?请以“大家”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训练(语文基础知识)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训练(语文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 之一(语音) 1、A 踝.(huái)斥.(chì)挠.(náo) 2、B挈.(qiè)曝.(pù)歼.(jiān) 3、C 栖.(q ī)揪.(jiū)肓.(huāng) 4、C 络.(luò)笞.(chī)愠.(yùn) 5、B 愎.(bì)称.(chèn)肖.(xiào) 6、C 伺.(cì))宕.(dàng)聘.(pìn) 7、B靥.(yè)瞠.(chēng)踵.(zhǒng) 8、B 腆.(tiǎn)孪.(luán)煦.(xù) 9、A 擞.(sǒu)和.(hè)汲.(jí)10、D 惴.(zhuì)折.(shé)蹊.(qī)11、D 掣.(chè)撷.(xié)坍.(tān)12、C 馈.(hu ì)谛.(dì)诤.(zhèng)13、A懑.(mèn)舆.(yú)畸.(jī)14、B跻.(jī)庖.(páo)戛.(jiá)15、B藐.(miǎo)谮.(zèn)怠.(dài)16、B 溯.(sù)衅.(xìn)梓.(zǐ)17、C 赡.(shàn)缪.(móu)禁.(jīn)18、C 睑.(jiǎn)贻.(yí)迸.(bèng)19、C 胚.(p ēi) 娆.(ráo) 饯.(jiàn) 20、C 粘.(zhān) 厦.(shà) 凛.(lǐn) 21、D 尬.(gà) 噬.(shì) 锲.(qiè) 22、D 虻.(méng) 譬.(pì) 削.(xiāo) 23、C 揣.(chuǎi) 臊.(sào) 惴.(zhuì) 24、B 懦.(nu ò) 绚.(xuàn) 糯.(nuò) 25、A亢.(kàng)揉.(róu) 禅.(shàn) 26、D 瞰.(kàn) 提.(dī) 解.(jiè) 27、C 当.(dāng)惘.(wǎng)杞.(qǐ)28、B 觑.(qù)靛.(diàn)悚.(sǒng)29、C膺(yīng) 疵(cī)荫(yìn) 之二(正确使用汉字) 1、B(A练改为炼,C坐改为座,D立改为力) 2、D(A缩改为束,B愁改为筹,C 忧改为尤) 3、C(A 画改为划,B 司改为施,D 急改为及) 4、C(A 祥改为详,B 防改为妨,D 座改为坐,踏改为沓) 5、A(B 膊改为搏,C 倍改为辈,D 园改为源) 6、D(A 声改为生,B 混改为浑,C 脏改为赃) 7、B(A头改为投,C搬改为班,屈改为曲,D决改为绝) 8、B(A伸改为身,C必改为毕,D成改为乘) 9、C(A曲曲改为区区,B缉改为辑,D朗朗改为琅琅) 10、C(A沿改为延,B诵改为颂,D碳改为炭,青改为清) 11、C(A矛改为茅,B言改为颜,D飘改为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篇

作文篇 北京市17区县2012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01东城 24.题目:,给了我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02西城 23.摆渡过河,从此岸到彼岸,需要用船。那么,从失败的此岸到成功的彼岸,从痛苦的此岸到欢乐的彼岸,从幼稚的此岸到成熟的彼岸,从初识的此岸到相知的彼岸……需要用什么样的“船”来摆渡呢?请以“摆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03朝阳 25.请以“又是一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04海淀 23.“温故知新”的意思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生活中,伴随着复习旧知识的过程,我们会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可能产生新的认识;伴随着对以往经历的回忆或对历史经验的反思,我们会加深对情感的体会、对事理的认知、对社会的认识。请你以“温故知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字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05丰台 23.题目:面对挑战 要求:⑴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600—1000之间。 ⑷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06石景山 23.题目:让成为习惯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 1. 字音:重点是多音字、形似字、形声字的读音。有时也会考查声母的卷舌音和不卷舌音的区别,以及前后鼻韵母的区别。 应运而生yìng(yīng)岿然不动kuī(guī)逶迤wēi(wěi) 夙愿sù(dài、fèng)拘囚qiú(qíu)生性恶劣liè(luè) 伺候cì(shì)祈祷qí(qǐ)墨守mò(muò) 停滞zhì(dài)潜修静想qián(qiǎn)挑剔tī(tì) 狡黠xiá(xié、jié)弥补mí(ní)汲取jí(xī) 锲而不舍qiè(qì)脊梁jǐ(jí)前仆后继pū(pú) 搽chá(chā)招徕lái(lǎn)揆情度理duó(dù) 栖宿qī(xī)牵强qiǎng(qiáng)痉挛jìng(jīng) 刽子手guì(kuài)消弭mǐ(mí)混淆xiáo(yáo) 恣睢zìsuī拮据jū(jù)栈桥zhàn(jiàn) 褴褛lán lǚ(lǔ)啜泣chuò(zhuì)抽噎yē(yī) 相形见绌chù(zhuō)嫉妒jí(jì)星宿xiù(sù) 腆tiǎn(diǎn)啮噬nièshì爝焰jué 箕踞jù(jū)岈然xiā(yā)伛偻yǔlǚ(yúlǔ)觥筹gōng(guāng)汗出浃背jiā(jiá)炙zhì 蓊郁wěng (wēng)大庇bì(pì)脉脉mò(mài) 岸芷汀兰tīng (dīng)宠辱偕忘xié(jiē)禳之ráng(xiāng) 亟jí 2. 字形:重点是形似字的辨识。 崭(展)露头角(脚)与日俱(具)增焕(换)然一新 高官厚禄滔滔不绝(涛)投(偷)机取巧 慷慨(概)无暇(瑕)顾及辨(辩)伪去妄 寻根究(纠)底典籍(藉)蒸馏(溜) 掩饰(示)不言而喻(谕)诬蔑(篾) 望文生义(意)匠(将)心独运无懈(泄、泻)可击 张冠李戴(带)惨(残)绝人寰信口雌黄 以德报(抱)怨惘然恣(姿)睢 张皇(慌、惶)掂(拈)斤播两相形见绌(拙) 俗不可耐(奈)啜(缀、辍、掇)泣嫉(忌)妒 轩敞(敝)惴栗(粟)引觞(觥) 林壑野蔌(籁、簌)蓊(翁)郁 朝晖(辉)霪(淫)雨山岳潜形(行) 忧谗(馋)畏讥(饥)沉璧(碧、壁) 歧(岐)路千嶂(障)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复习资料汇编 一、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妖娆.()折.腰()风骚.()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 蓑.衣()襁褓 ..()() A 静谧.()颤.抖()昏晕.()栖.息()沉浸.()旁骛.() 解剖.()佝偻 ..()()亵.渎()骈.进()强聒.不舍()诅.咒()陨.落()灵柩.() 深邃.()睿.智()恪.尽职守()舐.犊之情() 廓.然无累()颓.废()扶掖.()忐忑 ..()()一抔.黄土()怒不可遏.()阴晦.()猹.()獾.()五行.缺土()脚踝.()潮汛.()颧.骨()愕.然()嗤.笑()瑟.缩() 作揖.()惘.然()恣睢 ..()()嬉.闹()觅.食()胆怯.()纯粹.()拮据.()栈.桥()阔绰.()煞.白()发窘.() 抽噎.()棱.角分明()模.样()模.式()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藻.饰()狡黠.()诘.难()咀嚼.() 味同嚼.蜡()吹毛求疵.()玄.虚()省.悟()脊.梁()诓.骗()嗔.怒()逞.辩()怄.气()面面相觑.()疱.官()恃.才放旷()

3.面对这伙胆大妄为的犯罪分子,警察恼羞成怒,决定狠狠出击。() 4.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5.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精神,我们要重蹈覆辙,将其发扬光大。()6.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真是无与伦比啊!()7.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了过来,过了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8.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9.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10.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11.同学们两人一组开始做实验,老师在教室走来走去,袖手旁观。() 12.张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13.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4.青年人就应该恃才放旷,不拘泥于前人的旧说,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四、诗词名句积累 (一)填写上句或下句 1.过尽千帆皆不是,。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羌管悠悠霜满地,,。 4.为报倾城随太守,,。 5.,西北望,射天狼。 6.,日晚倦梳头。 7.,欲语泪先流。 8.,载不动许多愁。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九年级语文考试作文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幸福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种亲密,幸福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那种孝心,幸福就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那种洒脱,幸福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那种激荡,幸福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幸福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种奉献,幸福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种希望……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请你以“幸福是”为题(空线处填上词语或短语),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们身边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总有一些弥足珍贵或让人心仪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称为诗意,诗意也许是最亲近的人给予你的爱意,也许是不经意间解作文题“发现诗意”时受到的触动,也许是蓦然回首时记忆里的一缕温情……… 请以“发现诗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选取最熟悉的场景、细节,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600字左右 四、(4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冰心一路走来,有寄寓着母爱的荷叶荫蔽心中的风雨;琦君一路走来,有一杯浓醇的春酒慰藉思乡之情;海伦?凯勒一路走来,有安妮莎莉文老师的相伴相依。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这样的“同伴”。那些来自心灵深处的呵护、那些温暖情怀的话语、那些沉默无声的理解、那些悄然平静地等候……是亲人的关爱,师长的教诲,还是友人的陪伴?也许只是一本书、一个念想、一个目标……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四(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600到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复习教案 一、考点梳理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明确复习内容 2.学生回顾讨论:考试中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哪些? (二)归纳出示说明文考点并明确本课时要复习的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复习指导 学生阅读、圈画《中考复习指导》P95--96“复习指导” (四)预习交流展示 1.交流内容 就课前布置的《中考复习指导》说明文性文章阅读“达标训练”(四)及(六)

中1、2、3小题。

2.交流过程 ⑴小组内就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⑵师生交流疑难点(先交流(四)、(六)的1,然后是2,最后是3)。 ●小组自主安排发言 ①小组交流出现的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 ②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问题答案。 ●其他小组及时点评补充并纠正。 ⑶误区警示: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尽快地完成题目并准确回答呢? 2.小组内交流。 3.归纳点拨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相关要点的概括。 解答该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注意找段落中心句和关键句。 其次要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其他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分析说明的方法 分析说明的方法要做到两点: 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解答此类题,应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要笼统地回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腊、罗马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 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 耕种,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此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 3、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本部落的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1

九年级语文复习作文专题材料作文指导

备战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指导 【原题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下你心中的美 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 1.选取给你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要写出这些人或事“美”的特点。 2.要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要有真情实感。 3.尽可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4.题目自拟,内容要紧紧扣住“美”的印象和对“美”的感受,传达出“美”的感染力;字数不限。 【思路点拨】 (一)阅读材料,把握内涵 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是写好此次作文的第一关。材料中“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一句告诉我们,凡是涉及美的经历或感受,都在这则材料范围之内。但我们如何界定美,却是需要仔细考量、琢磨的问题。首先,对于写作来说,美就是一种“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创造,即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达别人未曾表达过的。其次,不要局限于提示(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的范围选材。我们作文的视角还可以延伸到“读书之美”、“自然之美”等范围。 (二)选好角度,拟好题目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选择从你最独特、最新颖的发现、感悟写起。角度的确定,还得注意对材料“大”“小”的取舍。美,涉及的内容宽泛,主题不可谓不大。但我们作文时不宜就“大”写“大”、泛泛而谈,不宜停留在那些大众化的“温暖”、“关怀”、“友谊”、“荣誉”等范畴取材行文,而应尽量挖掘那些“小”事或平凡人物中蕴藏的美,以使作文内容独特而具体,达到感人的效果。关于拟好题。本材料已经用“记下你心中的美”明示了作文内容的要求,如果你将此题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则可能犯审题欠严谨的毛病。因为你不能对你的读者说“记下你心中的美”。怎样拟题?取决于你审美感受的深浅。如果你从人际交往或读书对话中获得一种温暖、一种感动,那么可拟“温暖的

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知识点储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 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 (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四、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五、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 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词,准确地说 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六、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 答题方式: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七、小说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4、递进复习,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分册复习(3月中旬——4月中旬):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二、分专题复习(4月中旬——5月初);三、模拟冲刺(5月初——6月);四、梳理调整(考前一周)。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以学科为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第一阶段

新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一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言 运用一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语言综合运用(一)(基础知识)资料 一、经典回顾(06年广州) 1.积累整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下面是一个同学的整理作业,请你指出其中有错误的一组。(3分) 序号读音例词 A xínɡ品行行云流水行之有效 B è恶心恶意中伤深恶痛绝 C hé 和平春和日丽和睦相处 D hénɡ横幅横冲直撞横生枝节 2.在电脑中用拼音输入汉字,往往需要在一组词中挑选合适的词。请为下面两个句子分别选出最合适的词。(3分) ①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得世界各地的 信息交换与沟通更加便利。(1简捷 2简洁3间接4见解) ②这几天,广州气温高达38℃,火辣辣 的太阳把柏油马路晒得几乎了。(1融化2溶化3熔化4荣华5绒花) A.①1与②2B.①2与②1C.①1与②3D.①2与②2 3.同一种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下列两种表达不是表示同一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自力更生求人不如求己 B.弄巧反拙偷鸡不成蚀把米 C.直言不讳打开天窗说亮话 D.双管齐下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4.语序不当会影响语意的表达,请你为下面文段留空处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3分) 南方到处有榕树,,仿佛诉说着那古老的故事。 ①如同一个饱以沧桑的老人②榕树垂着长须③在夕暮之中默默低语 A.①③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 (07年广州) 1.下面是一个同学整理常用字读音的作业,请指出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3分)

2.下面对同学习作中错别字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创意有如泌人心脾的甘淋,滋润人们的心田;创意有如崔璨夺目的焰火, 照亮人们的生活;创意有如稍纵既逝的流星,划破长长的夜空…… A .“泌人心脾”改为“沁人心脾” B .“甘淋”改为“甘琳” C .“崔璨”改为“璀璨” D .“稍纵既逝”改为“稍纵即逝” 3.下面句加点的成语替换为括号内的成语而不改变句子原意的一组是(3分) ①新春佳节来临,羊城处处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 (a 川流不息 b 喜气洋洋),呈现由一片欢乐的景象。 ②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a 事半功倍 b 适得 其反),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A .①a ②a B .①a ②b c .①b ②b D .①b ②a 4.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通过笫六次全国铁路运行大提速,使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有了显着提高。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B .大多数人们对水果蔬菜上残留的农药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修改:在“大多数”后加上“的”。 C .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塑,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修改:将“一位”移到“农民”前。 D .有着鲜明深刻文化底蕴的广州老字号茶楼是具有岭南特色的人文景观。 修改:将“底蕴”改为“沉淀”。 小结:从近两年广州中考的考查趋势来看,拼音考了多音字和形似字,因 此对于课本中的主要字词要扎实掌握,不能心存侥幸。错别字的题型比较灵 活,但难度不大;对词语的考查,重在实际运用;病句修改的考点比较稳定。

初三语文话题作文训练习题精选 (5)

初三语文话题作文训练习题精选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小孩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谴责我!” “但是,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结构合理,书写工整。④大胆创新,写出个性。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毛泽东曾说过:“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误:一种是还没出生的人,一种是已经死去的人。”每个人在学习、交友、生活、工作等上面都曾犯过错误。有人错得离谱,有人错得美丽;有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有人歪打正着,将错就错;有人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明知故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请以“犯错误”为话题,结合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结构合理,书写工整。④大胆创新,写出个性。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都是惹的祸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500字。 今晚的月亮真美。小熊去散步,抬头看看天空,发现月亮跟它一起走。小猴也去散步,抬头看看天空,也发现月亮跟它一起走。小熊和小猴相遇了,他俩为此争论起来。小熊说:“月亮只跟我一起走!”小猴说:“不,月亮只跟我一起走!”它们去找大象评理,大象说:“你们不会再从对方的角度想想吗?”小熊和小猴低下头想了一会儿,又都抬头笑了。现实生活中,遇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会事与愿违,出现差错。你有这样的经历、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从对方的角度想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请以“克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500字以上。 请以“冷和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请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500字以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那么,你怎么看待大事和小事呢? 请以“大事与小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在一起。 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即将告别初中学习生活的你们,处在世纪之交的青年人,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 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倾诉自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 要求:①作文取材不限,题目自拟。②内容要具体,写现实、想未来都可以。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全文不少于500字。 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都将走向社会,社会和校园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人说社会是复杂的,有人说社会上充满了机会。 请围绕社会与校园的不同点,以“我眼里的社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我眼里的社会”强调发表个人的观点,观点可以是成熟的,也可以是幼稚的,关键是言之成理。可以发表议论,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写法可以多种多样。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网: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有益的,有有害的…… 请以“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