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土壤选择、隔离种植、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总结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为鲜食糯玉米的栽培提供借鉴。

关键词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24-01

糯玉米受隐性糯质基因控制,其籽粒胚乳淀粉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籽粒较软,籽粒中蛋白质、糖分、赖氨酸等含量均比普通玉米高,并含有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淀粉消化率比普通淀粉消化率高69%,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是人们鲜食的最佳选择。糯玉米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速冻食品,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当前,糯玉米的种植效益是普通玉米的3~4倍,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此,现将糯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糯玉米的广泛种植。

1 品种选择

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地力水平、市场需求,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株型紧凑、抗病性强的糯玉米品种[1]。同时,在生产上可将早、中、晚熟糯玉米品种进行搭配种植,以延长供给时间,满足市场需求。糯玉米主要品种有:早熟品种垦粘1号;中晚熟品种丹粘3号;晚熟品种丹糯702号等。

鲜食玉米产业分析报告

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分析 鲜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类型,是我国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等。鲜食玉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深受市场欢迎,具有极大的市场商机。鲜食玉米产出效益是普通玉米的2~3倍,采摘后的青秸粗蛋白含量是普通玉米的1~2倍,是奶牛理想的饲料。鲜食玉米生长期短,农药化肥施用量少,只要按照绿色食品规程生产,是理想的绿色食品。多年来我国农业科研专家付出很多努力,培育出适用于不同区域的鲜食玉米品种,推动了产业的不断发展。从全球围看,鲜食玉米产量较大的国家有美国、中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空间巨大。 鲜食玉米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极具外向型发展潜力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根据联盟秘书处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全国鲜食玉米种植总面积约70万公顷,其中甜玉米近30万公顷,糯玉米近40万公顷,种植区域分布在全国24个省份,形成了北糯南甜的格局,我国已成为全球糯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全国已培育鲜食玉米品种近400个,其中2005~2009年国家审定品种41个。全国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100余家,其中型企业占15%。 一、糯质玉米 糯玉米,即糯质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族、玉米属、玉米种,糯质型,又名蜡质型,是普通玉米引入中国后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隐性突变,由WX突变为wx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故也称为中国糯型。 (一)糯质玉米生化特征 糯质玉米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地区至今还可以找到原始性状的糯质玉米,如四路糯、紫秆糯、曼金兰黄糯等品种;西南地区糯质玉米资源丰富,省农业科学院保存的糯质玉米有250多个品种。糯质玉米和当地硬粒玉米比较,在粒色、喜肥性和籽粒品质方面具有相同的变异趋势,即白粒喜肥水,黄粒适应性广,花乌粒较硬但香味浓郁。糯质玉米与当地硬粒玉米的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谱均具有五酶带,这是起源于中国糯质玉米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发现,糯质玉米是受隐性基因wx控制的突变类型,糯质玉米的特殊品质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1、糯质玉米的表现型 1909年12月,植物学家柯林斯(G.N.Collins)对起源于中国的糯质玉米植物学进行了描述:糯质玉米植株顶部有4~5片叶都长在植株主茎的同一侧,上部几个节的叶片特别直立,而下部的叶片较展开披垂;籽粒的胚乳从任何方位切开,都有卵裂的性质,表面无光泽、光滑,坚硬呈结晶状,显示蜡质特性。 2、糯质玉米的生化特性 1922年,韦瑟沃斯(Weatherwax)发现糯质玉米淀粉主要由支链淀粉组成,而普通玉米直链淀粉含量较多。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位通过1,4糖苷键连接成的直链状大分子化合物,聚合的葡萄糖单位在100~6000个之间,一般为300~800个;而支链淀粉除了由葡萄糖单位通过1,4糖苷键连接成直链外,支叉结构部分是以1,6糖苷键连接的大分子化合物,聚合的葡萄糖单位1000~3000000个。直链淀粉遇碘液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紫红色,而且吸碘量大大低于直链淀粉,这可作为区分普通玉米与糯质玉米的检测方法。同工酶方法检验生化指标表明,起源于中国的糯质玉米有86.3%具有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五带,13.2%具有第四带或混合带,而来源于美国的马齿(包括糯质马齿)玉米有85.7%具有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四带,14.3%具有混合带。就是说,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五带是来源于中国糯质玉米的标志酶带,而它的第四带则是来源于美国的马齿玉米的标志酶带。 3、糯质玉米的基因定位 1909年,柯林斯把中国糯质玉米的结构基因定名为wx。1935年爱默生(Emerson)把wx基因定位在第9染色体上。1981年曾孟潜等对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分析表明,中国糯质玉米和普通玉米一样2n=20,各对染色体的大小也相似。研究表明,就淀粉糊的胶黏性和坚实性而言,基因作用是累加的,就其对支链淀粉百分率的影响而言,其作用大部分是显性的。蜡质基因点上有几个等位基因,已经分析清楚的有Wx、wx2、wx。Wx为显性,wx2、wx为隐性。中国糯质玉米的一些原始性状为多基因控制。 (二)糯质玉米育种现状 1、国外育种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糯玉米育种研究的国家,对糯玉米品种的培育和开发利用处于领先水平。美国于1937年开

三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

三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 摘要:以异隐纯合体杂交法组配的3个甜糯玉米品种为材料,观察了其主要农艺性状,测定了青苞适收期子粒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甜糯13-3的抽雄?散粉?吐丝较快,穗长较长,青苞产量较高?3个甜糯玉米品种在青苞适收期都含有粗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钙?镁?铁?锰?铜?锌?硒等多种营养成分,但在3个甜糯玉米品种中尚未发现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都最高的品种?3个甜糯玉米品种比其对应的糯玉米亲本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都有增加,3个甜糯玉米品种中,甜糯13-2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 关键词:甜糯玉米;异隐纯合体杂交;农艺性状;营养成分 Major Agronomic and Quality Characters of 3 Sweet-waxy Maize Hybrids for Fresh Food Abstract: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3 sweet-waxy maize hybrids combined by the cross between allotypic recessive homozygot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ontent of main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in their grains was measured in the fresh day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ime for tasseling, pollinating, silking of TN13-3 were short, the ear length was long, and the yield of fresh ear was high. There were many kinds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in the grain of 3 sweet-waxy maize hybrids in the fresh days, including rough protein, amino acids, vitamin E, vitamin B1, vitamin B2, vitamin C, calcium, magnesium, iron, manganese, copper, zinc and selenium. The sweet-waxy maize hybrid in which all kinds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 contents were all high was not found.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3 sweet-waxy maize hybri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corresponding parental waxy maize.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TN13-2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breeds. Key words: sweet-waxy maize; cross between allotypic recessive homozygotes; agronomic characters; nutritional ingredient 鲜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鲜嫩果穗用于蒸煮食用的玉米类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是甜玉米,我国鲜食玉米的涵义较广,凡可用于鲜食的都被列入鲜食玉米?我国目前生产上的鲜食玉米在玉米分类上主要归属于3种类型,包括各种类型的甜玉米?糯玉米以及某些品种的普通玉米等[1]? 鲜食玉米中的甜玉米与糯玉米的优缺点正好互补,甜玉米味甜但缺少糯性和香味,糯玉米粘香但甜味较差?因此如何培育出可综合两类玉米优点,即既甜又糯的新类型玉米,既是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广大鲜食玉米育种者的育种目标?此前在各种媒体上曾出现一些称之为甜糯玉米的品种,归纳起来可分为如下四类:普甜

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

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 摘要:对20个鲜食糯玉米(Zea mays L.var. ceratina Kulesh)杂交组合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初步总结了各参试糯玉米杂交组合的鲜苞产量?田间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品质表现?结果表明,杂交组合wh1?wh8?wh12产量?品质均优于对照香白糯,推荐参加鲜食糯玉米的区试,进行审定? 关键词:糯玉米(Zea mays L.var. ceratina Kulesh);杂交组合;品比试验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of Fresh Waxy Corn Abstract: 20 fresh waxy maize cross combinations were used in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The characters of the tested waxy corn cross combinations including fresh ear yield, field plant traits, ear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were preliminarily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sh ear yield and quality of cross combinations wh1, wh8 and wh1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thus could be recommended to the regional test of fresh waxy corn. Key words: fresh waxy corn(Zea mays L.var. ceratina Kulesh); cross combination;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糯玉米(Zea mays L. var. ceratina Kulesh)又称蜡质玉米或粘玉米,是受隐性糯质基因(wxwx)控制的一个普通玉米的胚乳突变类型[1]?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和广西省的亚热带地区,也是惟一起源于我国的类型?糯玉米淀粉因全部为分子质量小的支链淀粉而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良好的适口性,目前在国内主要用于鲜食[2-5]?为加快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为鲜食糯玉米品种区试审定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推动糯玉米产业的发展[6,7],本试验用香白糯[8]作对照,对现有的糯玉米骨干系组配的20个新的杂交组合的产量?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品质等主要性状进行鉴定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利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玉米育种研究组现有的鲜食糯玉米骨干自交系配制而成的20个杂交组合,编号为wh1~wh20,以香白糯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安排在广州市,试验地肥力中等,地势高,排灌方便,前茬种植作物为花生?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63个小区,小区面积6.67 m2?种植方式为直播,株距30 cm,行距70 cm,每小区30株? 1.3 栽培管理及性状鉴定 2011年8月26号播种,按当地较高的生产水平进行栽培管理,并在乳熟期对各组合的主要田间性状进行调查登记,适收期收获鲜苞计产和室内考种,授粉23 d后对各组合进行品质品尝评价,其标准参照文献[9]?田间调查项目及室内考种按照国家区试要求及标准进行[10]? 1.4 分析方法

糯玉米的种植管理措施

糯玉米的种植管理措施 【摘要】糯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3%-6%,赖氨酸、色氨酸含量均较高。糯玉米淀粉在淀粉水解酶的作用下消化率可达85%,而普通玉米淀粉的消化率仅为69%,以糯玉米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发展迅速。糯玉米具有良好的口感,皮薄渣少,粘软细腻,有一定的甜味和清香,特别适于鲜食,广大群众把它当作水果食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糯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糯玉米的种植和经营都在迅速发展。 【关键词】糯玉米;播种;移栽;管理;收获 糯玉米塑盘育苗移栽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工、节资的新型实用技术。其播种基本不受天气影响,易得早苗、全苗和齐苗,长势平衡,且根系发达,叶多茎粗,早熟增产作用很显著。采用塑盘育苗移栽栽培技术,每年可以种植3季糯玉米外加一季冬蔬菜,种植效益相当可观。 一、播种 1.播前准备 气温稳定8℃时播种,加上薄膜与地膜的增温效应,拱棚内温度可保证在玉米生育起点温度10℃以上。豫东地区3月15日前后可以播种,若采用塑盘育苗、双膜覆盖技术,播期可提前至3月初,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地膜玉米早育苗、早移栽、早成熟、早上市、早腾茬的优势,提高种植效益。塑盘育苗的夏、秋玉米播种时间,掌握在前茬成熟前15d左右育苗。春玉米3月中旬育苗,6月初上市,夏玉米在5月中下旬育苗,8月初上市,秋玉米在7月中旬育苗,10月中旬上市,实现1年3季,外加1季冬蔬菜的耕作模式。 2.备好苗床 床板宽150-160cm,每公顷大田留足苗床40m。春玉米床址应光照充足,夏、秋玉米床址设在阴凉的地方。床地排水通畅,床面土层疏松、细碎平坦。每公顷大田用561孔秧盘180片(468孔秧盘210片)。秧盘2片1对,横排向前,亦可4片纵排,拼紧贴实。 3.精细播种 播种前要浇水1次,使苗床土湿透。将营养土放至盘孔1/2-2/3后再播种,每孔播种1粒健壮种子,播后盖营养土,并用木板重压,使塑盘与床土紧密接触,再用喷壶或喷雾器把塑盘营养土浇透。春玉米浸种36-48h,夏、秋玉米浸种12h,最好再催一下芽,见胚芽露白下籽,更有利于早出苗与一播全苗。春玉米育苗床面要平覆地膜至出芽,以利增温,并减少盘土水分蒸发。

黑糯玉米栽培技术

黑糯玉米栽培技术 摘要分别阐述了黑糯玉米的播种、田间管理及采收技术。 关键词黑糯玉米;播种;田间管理;采收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5-536-02 黑玉米品种很多,常见的国产品种有石黑糯1号、郑黑糯一号、晋糯8号、太黑3号等。外来引进品种有意大利黑玉米、韩国紫金香黑玉米等。笔者以石黑糯1号春播栽培技术为例,介绍了黑糯玉米栽培技术。 1播种 1.1隔离种植为避免石黑糯1号与其他玉米串粉杂交,保持其同有的品质和特性,所以应进行隔离种植。常用的方法有2种: 1.1.1距离隔离。距离隔离即在种植石黑糯1号的地块周同300 400 m范围不要种植其他玉米品种。 1.1.2时间隔离。时间隔离即将石黑糯1号与其他玉米的播种时间错开20 d 以上,这样就错开了玉米的开花授粉时间,避免了串粉现象。 1.2药剂拌种针对石黑糯1号中感黑粉病的特点,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以降低黑粉病的发生几率。通常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的用药量进行拌种;或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的用药量进行拌种。 1.3播种方法播种时要先确定播种的行距,一般为55~60 cm即可。通常采用人工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株距一般在35—40 cm。每穴点播2~3粒种子,播种后进行覆膜。将地膜拉直,抻平后,再将中间和四周用土压实,以防风刮起地膜,失去覆膜的作用。 2田间管理 2.1苗期管理 2.1.1抠膜放苗。播种后7~10 d,即可抠膜放苗。放苗时先用手将地膜抠开,将幼苗轻轻放出来,不能伤及叶片,然后再用土将开口处压好,防止水分蒸发。 2.1.2间苗。当石黑糯1号幼苗长到3~5片叶片时即可进行间苗。问苗时要除去弱苗、病苗,留下壮苗。发现缺苗断垄时,要进行补种。从而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效果。留苗数量在4.95万~5.25万株/hm2。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石黑糯1号果穗偏小,从而造成减产。 2.1.3蹲苗。当石黑糯1号幼苗长有6~7片叶片时,即可进行蹲苗,蹲苗时间一般为7~10 d,在这期间不进行其他管理,有意识地控制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促使根系下扎,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 2.1.4虫害防治。蓟马是石黑糯1号苗期的主要虫害之一。其吸食玉米叶片汁液,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受害叶片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并伴有小污点。防治方法:防治蓟马最好在拔节前进行,通常喷施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每隔7 d喷施1次,喷施1—2次即可。 2.2拔节期管理 2.2.1去除地膜。最佳的揭膜时间是在玉米拔节期,即玉米基部生出第1个节问时。操作时要将地膜去除干净,尽量不残留碎膜,以减少土壤污染。 2.2.2去除分蘖。由于石黑糯1号在拔节期比普通玉米生长旺盛,常有分蘖

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附件1:《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一)生育期 1、播种期:指播种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有50%的幼芽出土达2厘米时的日期。 3、散粉期:全区有50%的植株雄穗主枝开始散粉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有50%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3厘米的日期。 5、鲜果穗采收期:甜玉米在吐丝后21-24天、糯玉米吐丝后23-26天采收并记载。 6、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的植株果穗苞叶由绿变黄、籽粒硬化的日期。 7、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总天数。 (二)植株性状 1、株高:在乳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测量从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测株高同时进行。测量从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株型:抽雄后目测,分紧凑、半紧凑、松散等型记载。 4、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率。 5、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植株结有双穗(第二穗以达150粒以上才计)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6、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有果穗但不结籽粒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7、分蘖率:抽雄后调查带分蘖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 8、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角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者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 9、倒折率(茎倒):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 (三)果穗性状(一般随机连续取样10穗测量) 1、穗长:测量穗基部至穗顶端长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2、穗粗:将取样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的直径,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4、穗形:分圆筒形、长锥形、短锥形记载。 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 6、行粒数:每穗对称数2行再除以2,为每行粒数,然后求其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