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方法论表格版

合集下载

哲学原理汇总表格

哲学原理汇总表格
联系的客观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
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样联
1、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同斗一动\)/ \)/ \)/ \)/Ayz J一 _ 仕© 但住 佰①②统和
1、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 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
X:含
践的特
客 是 段 手 <> 对 主 斗糸 客
受 果 结 程 过 的 践 实 是

观MB:九 的仇史形 讥也加血讹 意会丘駅糾 有社活实条z/lx z/lx八 性性的兀,是 及灿灿「X历 观刀引是展可 客{{而发相
关 系 关 系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性普系联 遍的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变22变
件MO条 发 庞< )他心 协九nm,事聞现寡 现屮实柔 实飭Q优 、、,t:gM:、 、 、
12 3
关 系 关 系
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哲学原理图表版

哲学原理图表版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的认识。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是,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活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产生
特征
中国化
功能、地位
马克思ຫໍສະໝຸດ 主义哲学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
③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
②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历史唯物主义)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阶级性(马哲代表无产阶级)
哲学与
时代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等。
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形态
基本观点
评价
唯物
主义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大全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大全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核心内容: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原理一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三人与自然的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方法论】: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四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原理五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方法论】:①我们办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识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原理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

【方法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原理方法论对照表

哲学原理方法论对照表

名称概念世界观方法论★物质与意识辩证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关系原理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为什么?怎样做?①②③)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重视意识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误意识。

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意识推动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过程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①反对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辩证关系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一是说,事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不变论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反对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活动。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尊重客观规律与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具有能动性,能认识、利用规律。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实事求是。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实践决定认识 :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坚持“实践第一” 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关系活动。

(二、三、三、三)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和意识观共6个)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国家做出----。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如疫情得到了控制,积极好转---。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使用范围〗: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2)【五星考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哲学原理方法论一览表

哲学原理方法论一览表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方法论一览一、辩证唯物主义(二三两个单元)(一)唯物论(四五两课)1、物质决定作用原理(调研、客观、实际、国情、省情)【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精神、信念、理论、思想、政策)【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客观性原理(科学+v.规律)【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6、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中求进)。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高中政治_哲学与生活_原理方法论归纳(表格)

高中政治_哲学与生活_原理方法论归纳(表格)

名称 内容方法论1 世界的物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 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质统一性 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 意识能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反映物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 物质意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①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关系②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 ②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 唯 展的思想意识4 规律的客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 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物观性和普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到规律的惩罚。

论 遍性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5 客观规律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 既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与主观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动性辩证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 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

关系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6 实践与认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 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识辩证关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系 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 认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 识 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 论推动作用。

名称 内容方法论7真理的条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
唯物论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
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
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遍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辩证
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认识
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认识论3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
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唯一标准,实践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以科学理论(如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
体性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
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
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联系观点5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A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
体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
率着部分。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
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辩证法发展观点3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

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
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前进性与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
护新事物成长壮大;
B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
展。

辩证法矛盾观7 矛盾(客观性)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
本属性。

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
遍性。

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
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和次要
矛盾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统筹兼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
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
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
流。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
面的辩证关系
(见上面两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辩证辩证否定观
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其实质是“扬弃”。

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
否定观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
精神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对现存
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
解,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
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观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
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具有阻碍作用。

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发展的
两大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
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
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改革的哲学依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
要的导向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
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
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

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
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生观1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
实现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
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
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
生的根本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