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出题人:李哲09年10月19日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花瓣.()沐浴

..()祷.告()罗摩衍.那()

并蒂.()乘.凉()姊.妹()菡萏

..()

..()徘徊

攲.斜()荫蔽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沐浴:

菡萏:攲斜:

3、选字填空。

花___(瓣辨)报___(偿尝) ___ (决绝)对

宽___(敞敝)穿___(带戴)(装妆)___饰

4、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与人角.(jué)斗的角.(jiǎo)色。

B、这样走,可以省.(shěng)却不少时间,小胡也可顺路回乡省.(xǐng)视双亲。

C、三年来,张老师总是设身处.(chǔ)地的处处.(chù)关心我们。

D、国力强.(qiáng)大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强.(qiǎng)词夺理,独断专行。

5、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了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母亲是().

二、课内同步阅读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儿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6、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8、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9、红莲和荷叶各象征着什么?

10、”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体会其作用。

11请将文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找出来,抄写在下面。

12.你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13.为什么取《荷叶母亲》这个题目?说明理由

《散步》测试

出题人:范晓卉 09年10月19日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溜.来liū田埂.jīng 翘.小辫qiáo 揽.lǎn着斗笠.lì

B.蘑.mó菇咯咯

..gē散.sàn步熬.áo过粼粼

..lín

C.分歧.qí霎.shà时蹲.cūn下梳.shū理咩咩

..miē

D.揣.chuǎi摩啃.着kěn 妩.wǔ媚吟.lín唱粗犷.guǎng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C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厚厚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D那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像没有传东西似的。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波粼粼: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信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①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①度②无奈③生长 B.①拖②高兴③覆盖

C.①熬②信服③铺 D.①活②犹豫③滋生

(一)阅读语段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在文中方框里加上标点。

2.“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发生了分歧。”若将文中的“分歧”改为“矛盾”好不好?

5、谈谈你对“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理解。

6、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说说你的理解。

《散文诗两篇》练习题答案

1、2、3略

4、A

5、略

6、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7、这首散文诗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了孩子对自己母亲真挚的爱。

8、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9、.红莲象征母亲和荷叶象征天下的孩子

10、衬托后面雨中荷叶对红莲的保护。

1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12、人类的母亲与植物的母爱是一样的,母爱是伟大而无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几清醇久远.

13、指荷叶象母亲一样,保护着它的孩子莲花,同时用荷叶来形容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共8题;共23分)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瓣(biàn) 匿笑(nì) 沐浴(yù) 摩(mó) B. 祷告(dǎo)并蒂(dì) 摇摆(yáo) 嗅(chòu) C. 倘若(tǎng)姊妹(zǐ)菡萏(dàn) 敧斜(yī) D. 惊讶(yà) 牛棚( péng) 膝盖(xī)遮拦(zhē)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C.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 D.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3.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 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向神祈求保佑) C.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停滞不前) D. 打得左右攲斜。(倾斜,歪斜) 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哪里比得上她呀! B. 张华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 今年的暑假,你是打算去北京旅游呢?还是去深圳旅游? D.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B. 《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 C. 《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 D. 《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6.《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7.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①冬天像________ ②老师的话像________ ③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8.句子仿写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10.散文两篇 练习

一、积累运用 1.请选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云翳(yì) 璀璨(càn) 惆怅(óu) 一曝十寒(bào) B.作揖(yī) 褂子(à) 回溯(sù) 刚愎自用(bì) C.炽热(ì) 麻痹(bì) 夙昔(sù) 瞠目结舌(tā) D.蕴蓄(yùn) 煦暖(xù) 裨益(pí) 面面相觑(q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解决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连接,实现课程设制、教学进度乃至学制之间的最佳组合,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B.臧克家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写了悼念他的文章。人们都觉得这位文学巨臂平易近人,亲切热情。 C.2月1日在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附近的米纳意外伤亡事件中,中国朝觐者5人罹难,中国政府对此深表关注。 D.就在亚洲各国病房尝到经济增长甜头的时候,禽流感在亚洲部分地区的漫延,让人感到忧心忡忡。 3.了解冰心并填空。 冰心(1900—1999),代家,家。原名,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曾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有诗集、,散文集、,儿童文学作品选集等。 4.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②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 ③当一个人张开他的天才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④相持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A.排比比喻拟人对偶 B.对偶比喻拟物排比 C.排比比喻比拟对偶 D.对偶比喻拟人排比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冰心散文《霞》,完成5~8题。 ①40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在英文《读者文摘》上,看到一个很使我惊心的句子,是: ② a . ③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④其实,这个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⑤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⑥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⑦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⑧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 这是初一(上)第一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它们是爱的美文。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听读中想一下改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示例: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3、自读课文,带着感情读给同桌听,准备朗读展示。 4、再读课文,思考: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示例:“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②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热爱母亲) 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慈爱善良、疼爱孩子) ③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 寻美之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 预设示例: 想象力之美: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通过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语言之美:“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话语中含着嗔怪。就是这种嗔怪——一个“坏”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的母爱。而此时“我”却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幅多么真实的母子画面,也是生活的写照。 亲情之美:孩子领受着母爱,他想回报母爱,于是就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浓浓的爱。 拓展延伸: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及答案 课时训练 第一课时 一、通读全诗,回答问题。 1.《金色花》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2. 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二、阅读理解。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xī()()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 3.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 4.“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5.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一、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D 3.嘻嘻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

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 4.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 5.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我“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7《散文诗二首》 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等。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并蒂()菡萏()()攲斜()姊妹() 3.这是一篇_ 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__ ,写荷叶是为了_ ,文中将我比作__ _,将母亲比作___ ,歌颂了_____ 。 4.仿写句子。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5.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两句诗吗?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课时练习试题

16.散文二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臼.齿()遏.制()濒.临() 俯瞰.()震颤.()洗涤.() 星辰.()兴.味()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màn yán 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生命在那些终于要diāo xiè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3)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shén mì缩影。 (4)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yún xiāo ,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 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 半个青春。 兴味:兴趣。 B.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不朽:永不磨灭。 C.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D.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俯瞰:俯视。

4.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环境的寂静凄清。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人的心变软,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说服这个人不是不可能的。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 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 了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诗词吟诵及茶艺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已在积极备战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再创佳绩。 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 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 来。 B.把脾气拿出来,那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才叫本事。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关于关冰心的优美散文5篇

关于关冰心的优美散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有关冰心的优美散文短篇篇一:石像 凝寂的面庞,消沉的目光,都衬出他庄严的姿态,他只这样摄着白衣站着,静悄悄的向前看着。 小孩子攀着窗台,要和他谈笑;他眼儿也不抬一抬,唇儿也不动一动,只自己屹立着,向前看着。 小妹妹说他伤心,小弟弟说他孤傲--我却并不这样想,只深深地低头崇拜。 倘若你容我说破,石像呵!你是伤心,因为无量沙数的世人,心里只满着贪嗔。你是孤傲,因为无量沙数的世人,口里只唱着悲歌。 谁像你这般屹立凝眸的向前看着?----任他小孩子笑语纠缠,你只屹立凝眸的向前看着。 石像呵!任他无知的孩子说你伤心,说你孤傲,我只深深地低头崇拜。 有关冰心的优美散文短篇篇二: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泰戈尔!美丽庄严的泰戈氽!当我越过“无限之生”的一条界线----生---- 的时候,你也已经超过了这条界线,为人类放了无限的光明了。 只是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的觉得澄澈......凄美。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这时我把笔深宵,追写了这篇叹感谢的文字,只不过倾吐我的心思,何尝求你知道! 然而我们既在“梵”中合一了,我也写了,你看见了。 有关冰心的优美散文短篇篇三:信誓 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 我是勇猛的狮子。 在我逾山越岭, 寻觅前途的时候, 她----当胸一箭! 在她踌躇满志的笑声里, 我从万丈的悬崖上 倏然奔坠于 她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2、诵读课文概括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抒发人间至真至爱的亲情。 3、了解本诗“想像”的写作手法,并仿写诗句。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诗“想像”的写作方法,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发给有关颂妈妈的歌的歌词:《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懂你》 (如果有生会唱给展示,并谈谈歌曲给与的感受) 2、介绍作者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二、朗读课文达到成诵 1、齐读课文 2、正音 3、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成诵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概括全诗内容 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析人物特点从而体会诗歌的经典句子和写法(讨论问题并交流) (1)文中描绘了哪些对象?(金色花、妈妈、小孩) (2)小孩是怎样的一个小孩?从文中哪里体现出来? (3)妈妈是怎样的妈妈?从文中哪里体现出来? (4)金色花是自然中的花吗?是一种有什么特殊意义的花? 3、概括文中用“想像”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句式示例: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当妈妈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假如我变成了,当妈妈后,,你会,却不知道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时,并把其中的感受写下来。写在周记本上,不少于300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7课《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7课《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请根据原文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 ,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除了你, ? 2.下面句中加点的动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 ..。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不宁的心绪散尽 ..了! D.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打动 ..—— 3.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 (3)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 4.阅读《金色花》,回答问题。 (1)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3)仿写:用“假如我变成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二、课外类文阅读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地挥开我前后所蒙罩的,使我成“今我”的元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无私、博大,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5.第一自然段中有两处关于“我”和母亲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和母亲的。 6.根据文意,第二自然段中与“拂拭”词义相同的两个词是、,“拂拭一切”的目的是“”。 7.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可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8.第三自然段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同步分层提分精练:7散文诗二首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同步分层提分精练:7 散文诗二首语文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走到你做dǎo(_____)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______)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_____)笑,却一声儿不响。 (3)梗.(_____)上只留个小小的lián pénɡ(_____)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4)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 ..(_____)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二、语言表达 2.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_____ 母亲啊___你是荷叶__我是红莲__心中的雨点来了__除了你__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__ 3.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诚挚深沉的感情、清新的语言使《金色花》成为名篇的重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变换句式,不得改变原意。 (1)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色花》中,“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有几次嬉戏? 三、其他 6.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同题散文两篇

同题散文两篇《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一、品味语言 二、理解母亲的人物形象 三、增强亲情认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本文,做同题作文训练,训练叙议、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老舍、罗曼加里) 二、两位母亲的比较1、母亲的性格 2、母亲的特点 3、母亲的爱 三、分析母亲的重点性格 四、体会身边的亲情 教学过程 ㈠导语: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㈡研读课文,落实重点 ⒈从整体入手,先读后说;感知母亲的勤俭朴实,坚韧执着,宽容大度,博爱热情,乐观勇敢,勇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加以指导,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⒉重点体会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 a)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 b)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 c) 让学生用自己的词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那些有用的东西

d) 结合作品本身体会作者其人,体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老舍其人:对普通人热心关注,对平凡人真诚赞赏,始终追求灵魂的至真至纯,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⒊品味语言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⑴站在全篇的角度让学生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积极讨论。热烈交流。然后畅所欲言本文的语言风格。板收学生的交流合作结果。(平实无华,含蓄自然,口语化,常使叙述、白描、议论抒情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这样的语言风格才能使赤子之情见真见诚。 ⑵以第13自然段为重点段认真研读,体味语言艺术达到的效果和魅力。 1. 大致理解本段的内容及突出的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2. 体会作者怎样调动语言艺术,使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使伟大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的。 3. 学生勾画重点词语,并交流合作讨论这样词语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归纳作者调动语言艺术的方法: a) 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b) 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c) 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感情 总结,这样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的表达作者了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平实中见真情。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富有韵味。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的千变万化。意韵丰厚富有韵味。 ⑶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以时间为序,在塑造人物、抒发感情上的重要作用。 A)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谈以时间为序的长与短。 B) 讨论归纳时间顺序的安排容易使作品平淡如水,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使文章的感情愈来愈浓烈,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从而使高潮在结尾处出现。 五回顾全文,领悟情感内涵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写法上谈学习收获。 六拓展延伸,做同题作文训练

冰心散文两篇-《霞》

霞 冰心 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作者在平实的叙事中蕴涵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 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对霞的理解; 2、学习文章从自然景观中感悟人生的方法; 3、理解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课时:一课时  导入: 在广袤的文学天地中,人们对于夕阳、黄昏的描写是不计其数的。面对着一轮夕阳和满天的晚霞,先人各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会很自然的想到时光易逝,时不我待这样的一些感慨,如李商隐就发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也有的人,会以另外一种独特的眼光来欣赏黄昏的夕阳,刘禹锡就曾经抒发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感触。同样的面对着即将逝去的自然景象,我们的世纪老人冰心也看到了一幅别样的图景,究竟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下面让我们进入《霞》的学习,一起来看看冰心老人眼中的霞是一幅怎样的面貌! 解读: 一、课文梳理 1、文章题目为“霞”,但霞有朝霞与晚霞之分,你认为作者在文中重点写的是哪一个?(晚霞)为什么侧重写晚霞? ——我们前面说过了,这是冰心老人几岁时写的文章啊?(85岁)对了,我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了,更何况是85岁的冰心呢。无论从心智与思想上来说,都是相当成熟,甚至是趋于平淡的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晚霞要比朝霞来得有韵味。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当暮色浓重之时,那挥舞着的晚霞显得是那么的端庄,那么有味儿啊。所以文章作者处处围绕晚霞来写,其原因在于作者在人生迟暮之时领悟到晚霞更能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2、如果说上一课《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霞》则是一篇满载人生智慧的哲理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或者称为“形散神聚”: 1)、在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散文这种“形散”的特点的? ——本文的形散体现在描写内容的时空跨越大。 时间:从中年到童年,从晚年到青年 空间:从重庆乐山到故乡福建,又写到美国东岸慰冰湖。(超越时空的记叙) 2)、它的神聚,具体体现在哪里? ——其“神聚”集中在“对人生的感悟”上,文中诸多材料无不受这一“感悟”或隐或现的统制。全部材料皆围绕此中心而展开。 3、作者感悟到什么,我们先不急着说,先来看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的?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创作手法? ——通过写霞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这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那作者托何物又言何志?让我们回到课本中来寻找答案。 ——(引导:作者的所见是什么,所感是什么) 云彩:生命中的各种经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字词全解】 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 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想法新奇而美妙。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 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字词全解】 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 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 瓣(bàn)花瓣 ④辨(biàn)分辨 辫(biàn)辫子 辩(biàn)辩论 【句解】 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 “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

温馨。 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 ⑤[沐浴]洗澡 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 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 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中生活了14年。 【句解】 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示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段解】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解】 “突然”,意在给母亲一个惊喜,“求你讲故事给我听”,表现对母亲的热爱、依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出题人:李哲09年10月19日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花瓣.()沐浴 ..()祷.告()罗摩衍.那() 并蒂.()乘.凉()姊.妹()菡萏 ..() ..()徘徊 攲.斜()荫蔽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沐浴: 菡萏:攲斜: 3、选字填空。 花___(瓣辨)报___(偿尝) ___ (决绝)对 宽___(敞敝)穿___(带戴)(装妆)___饰 4、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与人角.(jué)斗的角.(jiǎo)色。 B、这样走,可以省.(shěng)却不少时间,小胡也可顺路回乡省.(xǐng)视双亲。 C、三年来,张老师总是设身处.(chǔ)地的处处.(chù)关心我们。 D、国力强.(qiáng)大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强.(qiǎng)词夺理,独断专行。 5、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了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母亲是(). 二、课内同步阅读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儿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6、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8、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9、红莲和荷叶各象征着什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练习题

散文二篇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蔓.延()凋.谢()遏.制()濒.临()俯瞰.()深渊.()星辰.() 答案:xìng díbēi dúróng shìzhímàn diāo èbīn kàn yuān ché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 ..,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 ..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 到濒临 ..绝望的边缘。 (3)在世界的边缘,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3)濒临:接近、将要。(4)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本文选自。《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奖。

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1)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4)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5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总-分-总(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答案:有三方面的原因:a.爱情可以带来狂喜;b.爱情可以摆脱孤独;c.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答案: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a.了解人类心灵;b.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c.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6.赏析下列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24、诗两首 《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7散文诗二首练习新

7 散文诗二首 1.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2.重点突破 (1)《金色花》中,“我”与母亲有几次嬉戏? 提示:第一次,散发出香气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二次,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三次,失踪一天后突然再落到地面恢复原形,给母亲一个惊喜。 (2)如何理解《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提示: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 3.考点链接 句子仿写 【主要原则】 1.句式相同。2.修辞一致。3.对象同类:仿写出来的句子,陈述的对象应优先考虑与例句陈述的对象是同类事物,这样在语境上才能产生一种和谐之美。4.结构对称:仿写句子应努力追求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近、字数相同,特别是字数上的整齐,能产生节奏感。 5.讲究文采:要尽可能讲究文采,恰当地运用好词佳句。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6。 1.给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祷.告(dǎo)嗅.觉(xiù) 罗摩衍.那(yǎn) 并蒂.(dì) 姊.妹(zǐ) 莲蓬.(péng) 菡萏 ..(hàn dàn) 攲.斜(qī) 荫蔽.(bì) 徘徊 ..(pái huái) 烦闷.(mèn)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臭—嗅)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荫—阴)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篷—蓬) 3.下列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诚挚深沉的感情、清新的语言使《金色花》成为名篇的重要原因。 把“使”改为“是”。(或:去掉“的重要原因”。) (2)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突然”与“渐渐”前后矛盾,应删去其中的一个。

散文诗习题

三散文诗两篇阅读及习题 [学习指要] 1、了解散文诗的文体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两首散文诗行文的自由、轻灵,以及诗歌的情调、意境和音韵美。 2、理解《对岸》中的儿童心态,领会作者充满想象力的三幅图画的描绘,体会蕴含其中的主旨(热爱大自然,热爱人民,热爱故土和追求美好生活)。 3、学习《火光》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火光”、“黑夜”的象征意义。 [课文练习] 1、印度近代伟大作家的《对岸》选自《》,他的诗集还有《》、《》等。在《对岸》中,诗人进入了的心灵,用的眼光观察大自然。散文诗通过在三幅图画后反复出现的“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回应了开篇的文眼,这里“反复”运用的好处是。 2、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火光》中,通过写很久以前的一个黑夜,在泛舟时所见的火光,领悟出火光象征,表达出作者的愿望:希望革命者。 3、下面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系.在竹竿上豺.狼野鹜.耕耘 ..沐.浴黑魆.魆蓦.地一闪闪烁. A.jìcái wūgēnyǘn mùxūmùshuòB.xìcái wūgēngyún mòqūmòshùC.xìchái wùgēnyǘn mòqūmùshùD.jìchái wùgēngyún mùxūmòshuò 4、“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1)作者在这个句子中描绘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选用恰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它的特点。() A.令人神往 B. 美妙神奇 C. 恬美神奇 D. 美丽恬静(2)品味加点的动词,说说它们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5、“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 ...,所有 ..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 ...,渡过去 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1)“渡过来,渡过去”是不是一种机械重复?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2)“所有”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这句诗表面上是写男孩女孩“诧异”的目光,实际上是写“我”的心情,用一句话写出这时候“我”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