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质数与合数

13178465796895

《质数与合数》教案设计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背景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明确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三类【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快点告诉我你的学号,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二、引入:刚才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1、写因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对不对,那么请你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在写之前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写因数的方法?说完后然后学生现在开始写因数,就写在学号牌上。(要求:写因数时要求完整、工整、有规律。) 2、交流:请1—12号同学汇报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教师板书。现在请所有同学一起来

123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123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例1,例2 数学目标 1.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 会用质数表判断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熟记20以内的全部质数。 3. 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 知道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2. 找出1~20奇数,偶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3. 分类: 师:自然数可以分为哪两类?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2的倍数分的) 二.探究新知。 A:1.导入课题: 师:自然数可以按照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两类。 那么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研究“质数与合数”(板书课题) 2.提问: 师:看了这一课题后,你们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些什么内容呢? 归纳问题(板书) 1) 怎样的数叫质数,怎样的数叫合数? 2) 自然数除了质数、合数外还有哪一类? 3) 用什么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B.学习质数,合数。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课件出示,学生完成表格) 1的因数1 6 1,2,3,6, 11 1,11, 16 1,2,4,8,16,

2 1,2, 7 1,7, 12 1,2,3,4,6,12, 17, 1,17, 3 1,3, 8 1,2,4,8, 13 1,13, 18 1,2,3,6,9,18, 4 1,2,4, 9, 1,3,9, 14 1,2,7,14, 19 1,19 5 1,5, 10, 1,2,5,10, 15 1,3,5,10 20 1,2,4,5,10,20 引导学生看因数(边回答,边看) 2.观察思考 师:这些书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生:不一样) 师: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学生讨论,分类 (分为哪几类) 3.学生12报结果(表格,学生完成) 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1 2,3,5,7,11,13 4.,6,8,10,12 17,19 14,15,16,18,20 4. 观察比较,发现特点。归纳概念 质(1)师:观察2.,3,5,7,11,13,17,19 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 特点?(每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二个)像这样数叫做质数? 生: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板书) (课件出示) 合(2)师:观察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它们 有什么特点?都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吗?(生: 都有)这点和质数是一样的,但它们和质数有 哪些不同呢?(生:除了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外,还 有其他因数)像这样数叫它?(生:合数) 师:谁来试着给合数下个定义。 生: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 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课件) 5. 探究1是质数 师:刚才大家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分类时,还有一类,就只有 一个因数的,(1)。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 有其他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 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 合数的特点。) C.给自然数分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中牟县滨河路小学肖金凤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质数和合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完因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 质数和合数是这一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转折点,这一知识点上承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下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通分、约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本册后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牢固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 回顾一节课教学,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非常愉悦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倾听、积极动脑筋,踊跃发言。同学们整节课都用渴望得到知识的眼神在盯着我、注视着我。反思这节课,我感觉这是一节体现学生主动挖掘、主动探索、体现自主的一节数学课。在课堂中,我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观察因数的个数情况,有什么发现与想法可以与同学交流”。没有把学生生拉硬扯到分析因数的个数上来的,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差异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果然产生不同的认识,但这些不同的认识却成为一种资源,让学生大胆的说,成了我面对学生在发现交流中出现问题时的良策,让学生发表意见,还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并不断在这些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包括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倾听——辨析——归纳中进一步发现了因数个数的三种情况,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达成共识,对概念的总结归纳

水到渠成,成功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得出概念之后,我纯粹放手让学生找出1——100中的质数,学生以六人一组合作完成,结果:有的组很快就找出来了,而有的组却很慢,而且错了不少,当孩子又快又准的找出来时,其他孩子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方法好,最后我又把100以内的质数编成顺口溜的形式,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了。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但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当学生困惑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引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则是鼓励者。由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正如新课标所描述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案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课题一:质数和合数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②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约数。 二、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 三、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请同学报出你们学号的所有约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①每个约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①有一个约数的数是:。 这些数中②有两个约数的数是:。 ③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是:。 (4)再观察。 ①有两个约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征?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举手,点两名同学板演学号,大家检查。 ③请学号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的同学举手并报出学号,大家检查。 ④学生看书第59页,读书上的小结语。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根据什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教学例2。 让学生独立写出后讲所写的数为什么是质数(或合数)。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60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1)按要求去做后看剩下的数都是什么数? (2)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教案

3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24例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记住100以内的质数,掌握正确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质数、合数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 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写岀下面各数的所有因数。 1的因数2的因数3的因数4的因数5的因数6的因数7的因数8的因数9的因数10的因数11的因数12的因数13的因数14的因数15的因数16的因数17的因数18的因数

2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纸上写,集体订正。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引导学生归纳。 (1 )按这些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也就是说这些数的因数都有几个?从少到多找一找。 (2 )分组讨论后汇报。 (3 )引导学生说明。 有一个因数的。(板书:有一个因数的) 有两个因数的。(板书:有两个因数的) 有三个因数的,有四个因数的,有六个因数的。 (4 )教师提示:像有三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的因数,我们把它们归纳为一种情况, 用一句话概括为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板书: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2 ?按因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几种情况。 (1 )分组讨论。 (2 )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说岀:1的因数是1。(板书:1的因数:1 ) 有两个因数,它们分别是2、3、5、7、11、13、17。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它们分别是:4、6、8、9、10、12、14、15、16、18。 3 ?观察比较,发现特点。 (1 )引导学生观察2、3、5、7、11、13、17的因数,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讨论后发言。(如果有困难,教师可做提示) ②启发学生知道:每个数的约数都有1,每个数的约数都有它本身,即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③教师概括:也就是每个数的因数都有1和它本身,并且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中国全部军舰一览表

舷号舰名类别型号舰队 105 济南号导弹驱逐舰051改(旅大Ⅱ)北海舰队 106 西安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北海舰队 107 银川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北海舰队 108 西宁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北海舰队 109 开封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北海舰队 110 大连号导弹驱逐舰051改(旅大Ⅱ)北海舰队 112 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052(旅沪)北海舰队113 青岛号导弹驱逐舰052(旅沪)北海舰队 115 沈阳号导弹驱逐舰051C(旅大II)北海舰队116 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051C(旅大II)北海舰 队 131 南京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东海舰队 132 合肥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东海舰队 133 重庆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东海舰队 134 遵义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东海舰队 136 杭州号导弹驱逐舰现代级东海舰队 137 福州号导弹驱逐舰现代级东海舰队 138 泰州号导弹驱逐舰现代级II级东海舰队 139 宁波号导弹驱逐舰现代级II级东海舰队 161 长沙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 162 南宁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 163 南昌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 164 桂林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 165 湛江号导弹驱逐舰051改(旅大Ⅲ)南海舰队 166 珠海号导弹驱逐舰051改(旅大Ⅲ)南海舰队 167 深圳号导弹驱逐舰051B(旅海)南海舰队 168 广州号导弹驱逐舰052B ( 旅洋)南海舰队 169 武汉号导弹驱逐舰052B ( 旅洋)南海舰队 170 兰州号导弹驱逐舰052C (旅洋II)南海舰队171 海口号导弹驱逐舰052C (旅洋II)南海舰队200 常规动力潜艇031(W)北海舰队 227 常规动力潜艇033(R)北海舰队 233 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320 远征20号常规动力潜艇039(宋级)东海舰队 321 远征21号常规动力潜艇039(宋级)东海舰队 342 远征42号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351 远征51号常规动力潜艇033G(武汉级)北海舰队 352 远征52号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353 远征53号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354 远征54号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356 远征56号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357 远征57号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熟记20以内质数,能较快地、准确地辩识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通过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 1、透过实际箱装饮料罐的排列方式,感知生活中有数学。 2、能对现实生活中箱装饮料罐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情感与态度: 1、由简单、实际的生活例子开始,减少学习时遇到太过抽象,无法理解的情况,以增加学习信心。 2、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 cai、投影仪、学习单2张,学号数字卡。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如果让你给来听课的老师分类,你想怎样分?(按性别分成男和女两组,按年龄分年青和年长两组…)也就是说按不同的标准分有不同的分法。 一、生活实例引入 1、观察生活: (1)师: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通常都是排在长方体的纸箱中。

请你猜猜看:通常一箱饮料的总数量会是些什么数?(生猜:偶数、奇数……) 师:真是这样的吗? (2)老师这里拍摄了一些箱装饮料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每箱饮料共有多少瓶?是怎样排列的?用算式表示。 教师出示4张不同数量装箱的照片:板书:9=3×3 9瓶啤酒、12瓶可乐、12=3×4 15瓶牛奶、24瓶雪碧15=3×5 24=4×6 学生观察并说一说:9瓶啤酒排成3行3列,9=3×3…… (师板书在黑板右侧) 2、实际数量的多种排列方法,分析可行性: 这些数量装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还可以怎样排?(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排列方法,老师补充前面板书。) 板书:9=3×3=1×9 12=3×4=2×6=1×12 15=3×5=1×15 24=4×6=3×8=2×12=1×24 提问:你觉得哪种排列方式,实际生活中采用的可能性最小?(请一学生在黑板上勾一勾。) 为什么?(不便携带……) 3、比较质疑,引入新课: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和第24页例题1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够准确判断出质数和合数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要求学生先卡片上写出自己的学号数,然后把学号数的因数当作朋友,给自己的学号找朋友,看看谁的朋友多。 组织学生归纳“朋友”特点: ①只有1一个朋友 ②只有它1和它本身两个朋友 ③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朋友 通过游戏,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生说:我们的学号数能够通过因数的个数实行分类。 教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棒,今天我们就来把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一分类,它们是我们的新朋友——质数和合数,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它们吧! 二、教学探究 2出示1~20的数字卡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它们的因数分别写出来吗? 组织学生在随堂本写一写后,请同学“开火车”汇报。 1的因数:1 11的因数:1,11 2的因数:1,2 1 12的因数:1,12,2,6,3,4 3的因数:1,.3 13的因数:1,13 4的因数:1,2, 4 14的因数:1,2,7,14 5的因数:1,5 15的因数:1,3,5,15 6的因数:1,2,3,6 16的因数:1,2,4,8,16 7的因数:1,7 17的因数:1,17 8的因数:1,8,2,4 18的因数:1,2,3,6,9,18 9的因数:1,3,9 19的因数:1,19 10的因数:1,10,2,5 20的因数:1.,2,4,5,10,20 ①教师:如果根据它们的个数,把它们分成三类,你认为应该怎样分?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得出:能够分成三类,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②根据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把它们写在下面的集合里。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案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作为学生学习数论知识的起步课,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学习因数和倍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后续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学习约分、通分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数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引导学生先寻找1~20各数的因数,然后按其所含因数的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情分析: 通过前段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并且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这些都为他们自主探索“质数、合数”的概念,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学生对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尚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教学设想: 作为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我坚持这样的理念:教师的教不能“仅仅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学习能力。将设计重点放在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上。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地加工和重组,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引导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经历概念的模糊——清晰——不断完善——应用的过程。并不断在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自始至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的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力求让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对自身终生发展起长久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 (2)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发现质数和合数的因数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为“再创造”作好铺垫。

中国海军舰艇命名规则 江苏城市命名总数居全国第一

中国20艘海军舰艇以江苏城市命名总数全国第一 进入到了钓鱼岛海域巡航的“盐城”舰(资料图) 20艘海军舰艇以我省城市命名,本报记者连线“盐城舰”政委—— 舰在远航,心牵第二故乡 “中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海域”,前天,随着央视这条新闻播出,盐城、南京等地网络论坛迅速出现“为故乡争光”的祝贺留言——原来,此次北海舰队7艘军舰组成的远海训练编队中,有一艘舰由我省一座城市命名——导弹护卫舰“盐城”号。 “盐城舰”是如何命名的?海军中还有哪些舰艇是以我省城市命名的?命名依据又是什么? 昨天下午,记者连线停靠在青岛某军港的“盐城舰”政委李春迎上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已有19个城市先后被海军20艘战斗舰艇命名,总数位列全国第一。”省双拥办周诚向记者提供海军司令部最新的统计数据。省辖市中,除苏州、扬州和宿迁3市外,其余10个市分获命名10艘军舰。9个县(市)也获舰艇命名,具体为海安、江阴、宜兴、兴化、张家港、靖江、海门、昆山和太仓舰(艇)。由于“太仓”号先后被命名为综合补给舰和海警舰,一市两舰名,故出现9县10舰(艇)。 李春迎政委告诉记者,目前,海军已有200多艘战斗舰艇以城市名字命名,其依据是《海军舰艇命名条例》。1978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颁发《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规定海军舰艇的命名标准。1986年7月作了修改,增加了如下命名原则:区别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舰艇命名;区别于国内地方船名;条理性强,便于记忆;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称响亮,有意义,能够体现祖国的尊严,表现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使用长久,在相当长时间内,能够满足装备发展的需要。具体命名规定是: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熟记20以内质数,能准确地辩识一个常见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通过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能对现实生活中箱装饮料罐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际生活中箱装牛奶的排列方式,感知生活中有数学。 2.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 CAI课件、题单1张。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1.观察生活:同学们,我们所喝的液体牛奶通常都是排在长方体的纸箱中。 请你们猜猜看:通常一箱牛奶的总数量会是些什么数? 师:真是这样的吗?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箱装的牛奶,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每箱共有多少盒?是怎式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的右侧: 24=4×6 15=3×5 12=3×4 2.实际数量的多种排列方法,分析可行性: 这些数量装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还可以怎样排?(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排列方法,老师补充前面24=4×6=3×8=2×12=1×24 15=3×5=1×15 12=3×4=2×6=1×12

提问:你觉得哪种排列方式,实际生活中采用的可能性最小?(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勾一勾。为什么?(不便携带……) 3.比较质疑,引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儿有13盒牛奶,如果将它们排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要求每排数量相等,可以有哪些呢?(学生思考,同桌说一说,教师板书在黑板左侧)板书: 13=1×13 17=1×17 19=1×19 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数吗? 据学生回答板书,同时说明:像的这样的数还有很多。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质数意义。 1.想一想:为什么右边的数量可以排成多行多列,而左边的数量不能排成多行多列呢? 四人小组讨论(提示: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有关。仔细观察左边这些数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CAI整理揭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 强调: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如:13只有1和13两个因数,17只有1和17两个因数:19也只有1和19两个因数;……所以都最质数。 2.再举几个质数,并说明理由。 3.小组合作:找出自然数1—20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4.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找出来的。(学生汇报后CAI出示) (二)探究合数。 1.用质数判断合数:右边这些数也是质数吗?(不是)为什么?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它们至少有几个因数?(3个) CAI揭示: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 强调: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2.请你再举几个合数,并说明理由。 3.巩固意义: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什么?(因数的个数。) 4.谜底揭晓: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的总数量通常是些什么数?(板书:合数)很少采用什么数?示课题。) 5.小组合作:找出自然数1—20中的合数。 6.学生汇报,老师用CAI出示。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质数与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背景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积极探究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3、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题名称:《质数和合数》教材所在页:第59—60页 教材地位和作用: 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学生应掌握本节中诸多抽象概念,培养归纳概括水平,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涵。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这个阶段学生思维仍属于直观具体的思维,很大水准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2.在学习本课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已经掌握本章前2节的所有内容。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掌握约数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主题:质数和合数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准确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从直观——抽象的概括概念。 数学思考: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解决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研究课题的过程。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提升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学习任务设计: 引入问题探究问题拓展问题 五、学习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表格中表示出来。 六、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主动性策略、协作性策略、情景式策略。 七、教学过程:

八、学习效果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九、教学反思: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展,教师做好学法指导,使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自我探究,自我评价,安排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促动学习动机。 在实施过程中有不足之处有待提升。 学生方面:缺乏合作精神,探究的勇气,所有学生应学会如何协作,树立竞争意识,自主探究,独立学习。

教师方面:进一步丰富社科知识,增强学法指导,提供成功体验的平台,提升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质数和合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有很多的人来到这里听我们上课,你能找到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吗? 生:他们都是教师。 师:这只是我们的假设、猜想,我们可以怎样去研究这个问题? 生1:找几个人问一问。 生2:任意找一些人问一问他们是不是老师。 师:如果我们随机地问了很多人,他们都是老师,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我们的猜想。 师:但是如果有一个人找到了这样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是男的,你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你怎样驳倒这个显然错误的说法呢? 生:我会告诉他,在我身边就坐着一个女的。 师:这位同学这样说能够驳倒刚才的说法了吗? 生:能。 师:听课的人中还有其他的女同志,我们还用一个一个找出来吗? 生:不用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要说明一类事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我们可以随机地抽取一些例子来研究、归纳;而要说明某个说法不成立,我们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将它驳倒。比如要说明“都是男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我们只要指出有一个女的就可以了。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考虑问题的方法,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也时常用到。同学们这么聪明,我相信大家在今天的数学学习中会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评析:看似随意的谈话,却巧妙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了常用的并恰恰是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两种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刚刚研究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生1:在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先找出了一些2的倍数,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个位总是0、2、4、6、8这几个数。 生2:研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所用的方法与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样,也是先找出一些5的倍数,再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3: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方法也是这样的。 师: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数的研究,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是我们在研究数的问题时所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仍将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质数和合数(出示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今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P23、24,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找20以内数的因数和分类,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在讨论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用筛选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加以记忆。 3.在研究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富于探究的精神和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想一想,判一判(教师先介绍题意,然后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 用同样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能拼几种。 2.师: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2、5;一类是4、6、12。这两类数我们分别给他们新的名称:质数,合数。(在相应的数下面板书)那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讨论:6个小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6;2×3) 12个小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12;2×6;3×4) 2.师:请你观察,这些数与6、12有什么关系?(是它们的因数)

3.想一想:2、5的因数有什么特征?4、6、12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2、5只有2个因数,是1和它本身;4、6、12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就是有3个或以上的因数)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5.教师小结,齐读P23的结论。 6.讨论: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P23做一做。 2.自学P24例1,学习方法制作质数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3.重点熟记20以内的质数,背一背。 4.判断,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小组中说说理由。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10=()+() 15=()+()=()-()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8面 第4题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设计

2015年5月27日桂阳县课改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浩塘中心校)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设计 桂阳县人民完小黄小鹏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1个同样的小正方形) 这是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3个呢?(点击课件)如果用这样同样的3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说说是怎样的长方形?长是几?宽是几?(板书:3 3 1)还有谁想说? 师小结:其实,用3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我们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点击课件)它的长是3,宽是1。板书:3=3×1

2、师:如果这样的小正方形有4个,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也只能拼一个?请说出该长方形的长和宽。(板书:4 4 1) 师:还有其他的拼法吗? 师:a、(无人应答)除了把4个正方形排成一排,还可不可以排成两排呢? 排成两排是什么样的? 哦,排成两排后是一个正方形,可不可以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b、(学生直接答还可以拼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你同意他的说法吗?理 由呢? 板书:2 2 师小结: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所以,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2个不同的长方形。(点击课件) 一个长是4,宽是1;板书:4=4×1 另一个长宽都是2。板书:4=2×2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这样的小正方形有12个,你能拼出几个不同 的长方形?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可以应用我们的学具拼一拼,画一画。 (在学生拼、画一两分钟后提示:诶,老师发现有的孩子,不用拼,不用画,很快就有结果了。是不是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更简单方法或策略呢?)师:有结果了吗?那请放下手中的东西,小背背挺直了。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拼成的长方形呢? 师:你拼了几个?是怎样的长方形呢? 板书:12 12 1 12 6 2 12 4 3 师:还有补充的吗?哦,大家都是这样的,是吗?真棒!(点击课件)

第5课时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案

(4)操作监控: 请4的一组上前边展示表格,汇报方案。 能想象出他们摆的是什么形状吗? 出示课件:3种方案图形 ③请你仔细观察这三种形状,你对他们的方案有什么要说的吗?为什么? ④小结: 这两种方案中一个是竖放,一个是横放,但摆的结果都是一种长方形,所以这两种方案就算一种,正方形的是第2种方案,其他组再汇报时要去掉重复的。 (5)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方案,教师同时进行板书。 (6)小结过渡: 看来这7个小组,用24张卡片的方案最多,摆出了多个长方形,那么这个组就应该是本次竞赛当之无愧的冠军······同意吗?为什么? (7)设置冲突,引起悬念,提出猜想 ①学生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产生疑问,提出猜想 ②小结过渡: 看来你们还都有自己的想法,真会思考,如果这次让你们自己选个数,愿意吗?每组只选一个。 2.开展第二次竞赛,由数到形再次探究,明确数形之间的联系,验证猜想,抽象概念 (1)出示并贴出7个数:28、32、36、46、25、51、59 (2)要求: 请大家观察老师给出的都是哪些数,心里静静地想,在小组里议一议,选出想要的数,快速派一名代表到前边的学具筐里取卡片,只需取一捆! (3)指名说选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都选36?怎么不选59呢?那46呢? (4)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对刚才大家说的3个观点,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了吗?

(10)练习: 判断这7个数谁是质数、合数?说说理由,补充板书内容。 (11)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质数合数,理解、巩固概念。 你能再举出一个黑板上没有的质数、合数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出示“2”进行质疑——明确它是唯一的最小的偶质数。 出示“1”进行质疑——小组讨论——明确1是非质非合,补充板书。 (12)小结过渡: 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质数、合数,还知道了自然数中的1是非质非合,2是最小的偶质数,那么关于质数、合数的知识,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了解吗? 早在200多年前就曾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听说过吗? 我这有一些资料,想看看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资料课件: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材料2),师加解说, 理解奇素数。 (哥德巴赫(1690~1764)是18世纪的德国数学家。他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说:“是否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数)的和?如:12=5+7,30=7+23。”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 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这一猜想我虽然还不能证明他,但我确信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这便是至今尚未彻底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N=1+1”,这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简单表达式,即任何一个大偶数N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1+1”即一个奇素数加上一个奇素数。) 2.过渡: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此领域取得了最新的成就,请看(材料3)。 3.要求: 学生快速浏览手中资料,请一人读,同时出示课件:滚动出示文字(配乐、滚动字幕)

最新中国海军舰艇序列名单

最新中国海军舰艇序列名单! 中国海军舰艇一览表 舷号舰名类别型号建制 101鞍山号雷击舰自豪级 102抚顺号雷击舰自豪级 103长春号雷击舰自豪级 104太原号雷击舰自豪级 105济南号导弹驱逐舰051改(旅大Ⅱ)北海舰队106西安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北海舰队107银川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北海舰队108西宁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北海舰队109开封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北海舰队110大连号导弹驱逐舰051改(旅大Ⅱ)北海舰队112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052(旅沪)北海舰队113青岛号导弹驱逐舰052(旅沪)北海舰队 115沈阳号导弹驱逐舰051C(旅洲)北海舰队 116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051C(旅洲)北海舰队 131南京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东海舰队132合肥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东海舰队133重庆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东海舰队134遵义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Ⅰ)东海舰队136杭州号导弹驱逐舰现代级东海舰队

137福州号导弹驱逐舰现代级东海舰队 138泰州号导弹驱逐舰现代级东海舰队 139宁波号导弹驱逐舰现代级东海舰队 160广州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78.3.9爆炸沉没161长沙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 162南宁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 163南昌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 164桂林号导弹驱逐舰051(旅大)南海舰队 165湛江号导弹驱逐舰051改(旅大Ⅲ)南海舰队 166珠海号导弹驱逐舰051改(旅大Ⅲ)南海舰队 167深圳号导弹驱逐舰054(旅海)南海舰队 168广州号导弹驱逐舰052B南海舰队 169武汉号导弹驱逐舰052B南海舰队 170兰州号导弹驱逐舰052C南海舰队 171海口号导弹驱逐舰052C南海舰队 200常规动力潜艇031(W)北海舰队 227常规动力潜艇033(R)北海舰队 233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320 远征20号常规动力潜艇039(宋级)东海舰队 321 远征21号常规动力潜艇039(宋级)东海舰队 342 远征42号常规动力潜艇035(明级)北海舰队 351 远征51号常规动力潜艇033G(武汉级)北海舰队

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案例分析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质数和合数》案例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ase Analysis of "Prime Numbers and Composite Number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质数和合数》案例分析 【片断】 “前面,我们按照一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两类,奇数和偶数。今天我们能否重新给自然数分类呢?”说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自然数”三个字,并在下面画了一个椭圆。 生①:“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 生②:“不对,还要再加上‘1’才行!” 生③:“我也同意把自然数分为三类,就是‘1’、‘质数’和‘合数’。” 她把“1”画在一个小小的圈里(上图①),“为什么把‘1’画在这个小小的圈里呢?”我不解地问。 “因为只有‘1’啊!”她更不解地看着我。 “你觉得‘1’只有一个,是吗?” 女孩点点头。 “‘1’虽然这一类只有一个,可它也是一类啊,对不对?是一类就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是吗?”我问大家。

“是的。”全体同学作答。 “那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吗?”(如图②)。 “可以。” “那你们再来猜猜看,在非零自然数中是质数多还是合数多?” “因为质数和合数都有无限多个,所以应该画一样的。” 【分析】 1、片断重在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1”在非零自然数的这一次分类中到底占有几席之地?一个是“质数”和“合数”两者中谁的个数更多?第一问题学生可以丝毫不经思考地把“1”圈在一个很小的圈里,这是学生真实的想法,因为“1”就只有一个数,而质数和合数有那么多,就应该在那个集合里画一个小小的圈。可是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尽管“1”只有一个数,质数和合数各有那么多,可“1”在这里它也代表着一类,类与类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各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把非零自然数的分类作了上述处理。 2、学生从1~12这12个数的分类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质数少于合数,于是大多数人认为质数少,合数多。那么教师就要借助于“自然数个数、有没有最大自然数”等学生的已有认识进行有效的迁移,逐渐浸润“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在朦胧中感觉两者皆为无限多。在这里,教师就要打碎学生初步的、原生态的固有思维习惯,把它调整到数学的、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