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

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
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

第二篇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执行人体的机械运动(简称运动)。第三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70%。运动系统的功能许多,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是执行人体运动、第二是支持作用、第三是保护作用。第一节骨知识与应用一、骨的概述骨 bone 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形成的。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器官。(一)骨的分类 1.骨的部位分类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 2.骨的形态分类人体各部位骨的形态各异,大体可归为4类:即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1)长骨long bone 一般呈长管状,可分为中央的骨体(或称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骺。骨干内有一管状腔称骨髓腔;骨骺表面较光滑,称为关节面。骨干与骨骺相连的部分称干骺端。长骨主要分布在四肢,起运动杠杆和支撑等作用。(2)短骨short bone 一般近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短骨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3)扁骨flat bone 多呈板状,面积较大,薄而坚固。扁骨主要分布于头和躯干(如肋骨)等处,参与形成体腔,具有保护脏器和为肌肉提供附着点等作用。(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在躯干(如椎骨、髋部和头部等处。有些不规则骨内含有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此外,包裹在肌腱内,由肌腱钙化而成的扁圆小骨,称为籽骨 sesamoid bone ,如髌骨。籽骨的作用主要有:①减少摩擦,保护肌腱。②改变肌肉牵引方向。③增大力臂,提高肌肉做功和肢体运动速度。(二)骨的表面标志骨的表面因受肌腱、韧带的附着和牵拉以及血管、神经通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态标志。有些标志可以从体表清楚的看到或摸到,成为人体形态测试的重要依据。 1.骨的突起由于肌腱或韧带的牵拉,骨的表面出现程度不同的隆起。其中明显突出于骨面的称突,末端尖的称棘;基底部较广的凸隆称隆起,其表面粗糙不平的称粗隆;小的圆形隆起称结节,有方向扭转的粗隆称转子;线形高的隆起称嵴,低的隆起称线。 2.骨的凹陷由于与邻位器官、结构相接触或肌肉附着的影响而形成。大而浅的光滑凹面称窝,略小的凹称小窝或小凹;长形的细窄凹陷称沟;浅的如手指的压痕称压迹。 3.骨端的标志骨端圆形的膨大称头或小头,多为覆盖着软骨的关节面;头下方较狭细处称颈;椭圆形

的膨大称髁,髁的最突出部分称上髁。(三)骨的结构骨是一种器官,它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以及血管、神经所组成,其中,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1.骨膜骨膜periosteum 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骨外膜和骨内膜。(1)骨外膜除关节面以外,骨的外表面都覆有骨外膜。其又分内、外两层,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借许多胶原纤维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的内面。 2.骨质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松质spongy bone和骨密质compact bone。(1)骨松质是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trabeculae 交织而成。骨松质分布于长骨的两端以及其他骨的内部。(2)骨密质质地致密,由紧密且规则排列的骨板构成。骨密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干、扁骨的内、外层以及其他形状骨的表面。 3.骨髓骨髓bone marrow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内。(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这两种物质分别赋予骨的硬度和韧性,骨的物理特性就是由这两种物质的比例关系所决定。(五)骨的发生与生长 1.骨的发生骨发生于中胚层的间充质。 (1膜内成骨这种方式是先由间充质分化成为胚性结缔组织膜,然后在此膜内成骨。 (2软骨内成骨人体的长骨、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皆属于软骨内成骨。 2.骨的生长骨的生长是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包括长长和长粗两个过程,且二者同时进行。现以长骨为例,作以简要的说明。长骨的长粗是以膜内成骨的方式进行的。长骨的长长则依靠软骨内成骨来实现。 3.骨龄在软骨内成骨的过程中,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骺软骨的完全骨化,具有一定的年龄规律,即不同骨的骨化中心在不同的年龄出现或干骺愈合,这种年龄规律称为骨龄skeletal age. 测定骨龄,以往均由拍摄手腕骨X光片,且与标准骨龄相比较而得。目前有研究指出可以利用X线能或超声波骨密度仪中特制软件间接推算出骨龄。 4.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骨生长的影响因素很多,内因如种族、遗传和激素的作用等,外因如营养及维生素供应、机械力或体育锻炼等。(1)种族和遗传种族和遗传是影响骨生长最重要的内在因素。(2)激素内分泌对骨的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3)营养除了保障足够的热量外,蛋白质和维生素A、C、D对骨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4)机械因素骨组织在人体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其形态、骨量(骨中矿物质的含量)和内部结构在不断地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其目的

是使本身在质量、数量、分布(结构)以及微结构完整性等4个方面皆以最佳状态来适应不断增加和变化的力学环境的需要。(5)生物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骨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六)骨的功能 1.支架作用骨与骨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人体的重量。 2.保护作用骨形成体腔的框架,容纳和保护重要器官。 3.杠杆作用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着,尤其是长骨,成为人体各种机械运动的杠杆。 4.造血作用骨松质和骨髓腔中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5.钙磷仓库骨还是钙和磷的储备仓库,钙离子与肌肉的收缩有关,在血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血中钙与骨中钙不断的进行交换。磷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与ATP的形成有关。二、骨骼人体骨骼由附肢骨和中轴骨两部分组成。附肢骨又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其中上肢骨有64块,下肢骨有62块,共有126块。中轴骨又包括颅骨和躯干骨,其中颅骨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和听小骨6块,躯干骨51块(椎骨26块、肋骨12对和胸骨1块),共有80块。 (一附肢骨附肢骨由上肢骨和下肢骨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分别由带骨和自由骨组成。 1.上肢骨上肢骨bones of upper limb,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由锁骨和肩胛骨组成。(1)上肢带骨①锁骨clavicle 为S状弯曲的长骨,无骨髓腔,横架于胸廓的前上方。分一体两端,内侧端粗大呈圆柱状,接胸骨的锁骨切迹;外侧端呈扁平状,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相接,其体部的内2/3凸向前,外

1/3凹向后。②肩胛骨scapula 位于背部的外上方,为扁骨,位于第2至第7肋骨之间。肩胛骨呈倒三角形,底部向上方,尖部向下方,可分为三角、三缘和二个面。三个角:上角位于上缘与脊柱缘的会合处,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水平。外侧角肥厚,位于上缘与腋缘的会合处,此角外侧面有梨形的浅窝,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三个缘:上缘锐薄,近似水平位,自内侧角达喙突根部,外侧端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内侧缘锐薄,始于内侧角,终于下角。外侧缘亦称腋缘肥厚而微凹,自关节盂下缘达下角。两个面:肩胛骨前面为一浅而大的窝,称肩胛下窝,与肋骨相邻。后面隆凸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和冈下分别有浅窝,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外侧端的扁平突起称肩峰,其内侧有肩峰关节面,与锁骨的肩峰面相关节。(2)自由上肢骨自由上肢骨由肱骨、桡骨、尺骨及手骨构成。

①肱骨humerus 是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近侧端)有一半球形的头称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②尺骨ulna 呈三棱柱形,位于前臂内侧,属长骨,分为一体两端。③桡骨radius 位于前臂外侧,属长骨,分为一体两端④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 A 腕骨carpal bones,bones of wrist 位于手腕部,由8块短骨组成,排列成远、近两列,每列4块。 B 掌骨metacarpal bones 共5块,位于腕骨与指骨之间,属长骨。 C 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 为长骨,共14块。其中除拇指只有2节外,其它各指均为3节。(3)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中内侧缘及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为测量肩宽的体表标志。③肱骨位于上臂,其中的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皮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端,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⑤桡骨位于前臂内侧端,其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 2 .下肢骨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lower limb girdle和自由下肢骨bone of free lower limb两部分。下肢带骨由左、右侧髋骨ilium构成,自由下肢骨由股骨femur、髌骨patella、胫骨tibia、腓骨fibula和足骨构成。(1)下肢带骨髋骨hip bone属不规则骨,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构成骨盆侧壁(图3-1-11)。髋骨上、下略宽,中部略细。髋臼下方有一卵圆形大孔,称闭孔。①髂骨ilium 构成髋骨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②坐骨ischium 构成髋骨的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③耻骨pubis 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为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三部分。 2 自由下肢骨自由下肢骨由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足骨构成。①股骨femur 是人体中最长的长骨,其长度约占身高的1/4左右,分一体两端。②髌骨patella 为人体最大的籽骨,有维护膝关节正常功能的作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头肌肌腱内。③胫骨tibia 为粗大的长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一体两端,是小腿的主要负重骨。④腓骨fibula 细长呈管状,分一体两端,较胫骨细,位于小腿外侧,不与股骨相关节,有辅助负重功能,能够扩大肌肉的附着

面,加强胫骨的支持作用。⑤足骨由跗骨、跖骨和趾骨构成。 A 跗骨tarsal bones 属短骨,共有7块,分前、

中、后三列,构成足的后部,不仅负重而且传递压力。 B 跖骨属长骨,共5块,相当于掌骨,但比掌骨长而粗,构成足的中部。 C 趾骨属长骨,共14块,比指骨短小,构成足的前部。 (3 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①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向前、后方延伸。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后下方。②股骨位于髋部最外侧,其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内、外侧踝位于大腿下端两侧皮下。③髌骨前面位于膝关节前面皮下。④胫骨的胫骨粗隆位于上端前面,屈膝时更明显。内、外侧髁位于上端两侧皮下。前缘位于小腿前内侧皮下,内踝位于下端内侧皮下隆凸。⑤腓骨腓骨头位于胫骨外侧髁下方皮下,屈膝时较明显。外踝位于下端外侧皮下隆凸,外踝比内踝略低。⑥跟骨跟结节位于足后部皮下。 (二中轴骨中轴骨包括颅骨、椎骨、胸骨及肋骨4部分。 1. 颅骨颅骨cranium 位于脊柱的上方,与颈椎相连,由23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不规则骨或扁骨构成(位于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在内)。 (1脑颅骨包括不成对的1块额骨、1块枕骨、1块筛骨、1块蝶骨和成对的2块顶骨、2块颞骨共8块。(2面颅骨包括不成对的1块下颌骨、1块梨骨、1块舌骨和成对的2块上颌骨、2块颧骨、2块鼻骨、2块泪骨、2块腭骨和2块下鼻甲骨共15块,构成面部骨架。 (3颅的整体观颅顶面呈卵圆形,由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颅底内面形成窝。各窝内有孔、管、裂,它们多数与颅底外面相通。颅底外面凹凸不平,有血管和神经通过的沟、管和裂孔。其后部下方有枕骨大孔,孔的后上方的隆凸为枕外隆凸;孔的前外侧有椭圆形隆起,称枕髁。颅的前面由部分脑颅骨和大部分面颅骨共同围成眶和骨性鼻腔颅的侧面中部有外耳门,外耳门后方有一圆锥形隆起称乳突;前方的深窝为下颌窝,下颌窝前下方为下颌角。 2. 椎骨椎骨构成人体的中轴,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由5块骶骨结合而成)和1块尾骨(由3~4块尾椎结合而成)。 (1 椎骨的一般形态特征每块椎骨一般由1个椎体、1个椎弓、1个椎孔和7个突起构成。椎体呈圆柱形,是构成脊柱的基础。其内部为骨松质,表面有薄层的骨密质。在垂直暴力下,可发生压缩性骨折。 (2 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①颈椎cervical verbebra 上承颅骨、下接胸椎,横截面呈椭圆形。第1

颈椎呈环形,故称寰椎,无椎体和棘突,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前弓中部的后面有一关节凹,称齿突凹,与枢椎

齿突相关节,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凹陷,称上关节凹,②胸椎tboracic vertebrae 上承颈椎,下接腰椎。胸椎椎体两外侧面的后方上、下各有一浅凹,分别称上肋凹与下肋凹。横突尖前面有一凹面,称横突肋凹,均与肋结节相关节。棘突细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③腰椎lumbar vertebrae 上承胸椎,下接骶骨,椎体粗大,棘突较短,呈长方形骨板状,水平向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易于腰椎做屈伸运动。④骶骨sacrum sacral bone 上承腰椎,下接尾骨,呈弯曲的倒三角形,构成骨盆后壁,为椎骨中最强大的部分。⑤尾骨coccyx 呈三角形,上接骶骨,下端游离(图3-1-23)。 3. 胸骨胸骨sternum 为扁骨,上宽下窄,位于胸廓前正中,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4. 肋肋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共12对。其中1~7对肋与胸骨相连称真肋,8~10对不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floating ribs。第7肋最长,上、下渐次缩短。 (1 肋骨为扁骨,分为前端、肋体和后端三

部分。 (2 肋软骨由透明软骨构成,上7对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第8~10对肋软骨借软骨间关节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 5. 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1)颅骨颧弓位于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2)椎骨棘突位于背部正中皮下。(3)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4)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三、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人体长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同,对人体各部分骨的影响也不同。

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习题与答案

第二篇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人体运动是以骨为( ),关节为( ),肌肉为( )而完成的。 2.骨按形态分类可分为()、()、()和()。 3.骨的化学成分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有机物主要是( )和(),使骨具有( );无机物主要是( ),使骨具有( )。 4.骨的基本结构可分为()、()、()。 5.骨的发育可分为()、()。 6.骨连结可分( )和( ) 两种,其中( )又称关节。 7.关节的基本结构有( )、( )和( )。 8.关节的辅助结构有( )、( )、 ( )、( )和( )等。 9.关节的屈伸运动是绕( )轴在( )面内进行的;收展运动是绕( )轴在( )面内进行的。 10.滑液在关节运动中具有( )作用,它是由( )分泌出来的。关节腔内为真空,呈( )状态,这有利于关节的稳固性。 11.肌肉的基本结构有( )和( )。 12.肌肉的辅助结构有( )、( )、( )和( )等。 13.肌肉的物理特性是( )和( )。 14.上肢骨包括()和()

15.上肢带骨包括()和()。 16.自由上肢骨包括()、()、() 和()。 17.手骨包括()、()和()。 18.下肢骨包括()和() 19.下肢带骨由()组成,其又由()、()和()组成。 20.自由下肢骨包括()、()、()()和()。 21.足骨包括()、()和()。 22.椎骨可分()、()、()()和()。 23.所有椎骨的椎孔连成( ),以容纳( )。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 )孔,有( )通过。 24.颅骨可分为()和()。 25.在人体体表上可以触摸到肩胛骨的( )、( )、( )、( )、( )等表面形态结构。肩宽是指( )与( )之间的距离。 26.在人体体表可触摸到尺骨的( )、( )、( )等表面形态结构。在人体体表可触摸到桡骨的( )、( )、( )等表面形态结构。 27.上肢带骨借助于( )关节和( ) 关节连结而成为一个整体。 28.肩关节是由( )和( )构成。主要辅助结构有( )、( )。 29.肘关节是由( )、( )、( )3个关节组成,它们共同被包在一个( )内,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 )、( )、( )。 30.在肘关节处于屈位时,可触及的骨性结构在内侧是( )、外侧是( )、后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知识点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骨的分类 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 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3.骨的构成 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 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 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1)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 ③骨性结合(如骶椎)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 2.关节辅助结构: 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 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 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 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 7.椎骨的一般形态 7个突起,其中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 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 9.胸骨 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人体的运动系统

人体的运动系统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结组成,了解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 牵动骨骼完成,骨骼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 2、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骨折,简单了解骨折后的应急办法。 3、传授给学生运动保健的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挑食、偏食的毛 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保健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应急方法(如骨折、脱臼后的注意事项)。 三、课前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或挂图,人体肌肉挂图,夹板、绷带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由日常平时会做哪些运动? (学生回答) 师:刚才大家说的运动,是我们身体的运动系统在发挥作用。 2、介绍运动系统及其作用 ①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 师:你们知道人的运动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吗? 生:包括骨、骨骼肌和骨连结。 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或挂图,人体肌肉挂图)对!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指示图上的关节处)运动系统中的骨连结主要是关节。(请学生分别触摸各自的肘关节、膝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骨) ②说明运动系统的作用。 师:吃饭、走路、弯腰时,各有哪些骨、肌肉、关节在运动? (学生回答) 师;人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牵动而完成的。 ③解说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 师:运动系统的作用不只是运动,比如说,人的骨骼把整个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支撑、悬挂起来,如果没有骨骼会怎样?骨骼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确认骨骼有支撑作用) 师:人脑外部包裹着头骨,这时的骨骼又起了什么作用? 生: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师:综合来看,人的运动系统除了能使人运动外,还有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运动系统的保健。 3、引导学生了解 ①教育学生注重运动系统的保健。 师:你们见过驼背、斜肩、罗圈腿、鸡胸的人吗?他们是怎样的?你觉得这样对他们的身体、行动有利吗? (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吗?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张桢 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

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作用:减少腱活动时与骨面间的摩擦。 第二节头肌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一、面肌面肌又称表情肌,位于面部即颅顶。多数起自于颅骨,止于皮肤。收缩时,可以改变面部皮肤外形,出现皱纹,形成各种表情。1、枕额肌由两个肌腹之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2、眼轮匝肌位于睑裂周围,呈环形,收缩时使睑裂闭合。 3、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

人体微幅运动信号感知系统设计

人体微幅运动信号感知系统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曹宇 指导教师王嵩讲师 摘要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和传感器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正逐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文基于开源硬件平台Arduino自主开发一个可穿戴设备,以三轴模拟加速度传感器捕捉人“咬牙”动作并实时记录数据,通过系统信号处理单元分析动作信号特征,输出表示动作有无的‘1’、‘0’布尔值,驱动蜂鸣器鸣响作为动作响应。本系统实现了快速准确感知人体的布尔动作,其设计原理可用于控制MP3、手机、智能眼镜、蓝牙耳机等可穿戴电子设备。 关键词开源硬件,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特征分析,可穿戴设备 1 前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智能可穿戴形态的设备则于上世纪70-80年代出现。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计算机研制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即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标准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本意,是探索人与科技的全新交互方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在个人随身移动设备上形成独一无二的专属数据计算结果。现在,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幻想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必将深刻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1.2灵感来源 本文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智能手环的记步功能,智能手环内嵌的加速度传感器扑捉手的动作轨迹,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辨识具有特定特征的动作信号。由此类推,监测人类的各种动作,并且通过数据分析,能赋予动作相关联的内容。例如,通过检测每日颈椎、下肢、手腕的活动量来预测由于活动量少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由于人体在行动时往往具有明显的前后动作关联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探测前一动作来预测其后的意图,从而辅助生成下一个动作想要的结果。例如,当人想通过腕表看时间时,通常会先将胳臂抬起并略微晃动手腕。如果将这个动作捕捉,便可探测出用户的意图,从而预先将电子表点亮激活。这样就增强了体验,省去了用户不必要的动作[1,2]。 作者旨在自主开发一款可穿戴设备,通过咬牙来控制电子设备,从而达到方便人类与电子设备交互的目的。 2平台搭建与算法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设备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骨的分类 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 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3.骨的构成 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 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

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1)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 ③骨性结合(如骶椎)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 2.关节辅助结构: 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 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 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 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 7.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椎弓及其围成的椎孔组成。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棘突

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 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 9.胸骨 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0.肋 ①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 ②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神经,血管通过),肋角

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

第二篇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执行人体的机械运动(简称运动)。第三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70%。运动系统的功能许多,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是执行人体运动、第二是支持作用、第三是保护作用。第一节骨知识与应用一、骨的概述骨 bone 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形成的。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器官。(一)骨的分类 1.骨的部位分类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 2.骨的形态分类人体各部位骨的形态各异,大体可归为4类:即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1)长骨long bone 一般呈长管状,可分为中央的骨体(或称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骺。骨干内有一管状腔称骨髓腔;骨骺表面较光滑,称为关节面。骨干与骨骺相连的部分称干骺端。长骨主要分布在四肢,起运动杠杆和支撑等作用。(2)短骨short bone 一般近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短骨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3)扁骨flat bone 多呈板状,面积较大,薄而坚固。扁骨主要分布于头和躯干(如肋骨)等处,参与形成体腔,具有保护脏器和为肌肉提供附着点等作用。(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在躯干(如椎骨、髋部和头部等处。有些不规则骨内含有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此外,包裹在肌腱内,由肌腱钙化而成的扁圆小骨,称为籽骨 sesamoid bone ,如髌骨。籽骨的作用主要有:①减少摩擦,保护肌腱。②改变肌肉牵引方向。③增大力臂,提高肌肉做功和肢体运动速度。(二)骨的表面标志骨的表面因受肌腱、韧带的附着和牵拉以及血管、神经通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态标志。有些标志可以从体表清楚的看到或摸到,成为人体形态测试的重要依据。 1.骨的突起由于肌腱或韧带的牵拉,骨的表面出现程度不同的隆起。其中明显突出于骨面的称突,末端尖的称棘;基底部较广的凸隆称隆起,其表面粗糙不平的称粗隆;小的圆形隆起称结节,有方向扭转的粗隆称转子;线形高的隆起称嵴,低的隆起称线。 2.骨的凹陷由于与邻位器官、结构相接触或肌肉附着的影响而形成。大而浅的光滑凹面称窝,略小的凹称小窝或小凹;长形的细窄凹陷称沟;浅的如手指的压痕称压迹。 3.骨端的标志骨端圆形的膨大称头或小头,多为覆盖着软骨的关节面;头下方较狭细处称颈;椭圆形

人体解剖学肌学

1.3肌学 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 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二)肌的构造 1■肌腹由肌纤维组成,有舒缩功能。 2■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 3.腱膜阔肌的腱呈薄片状,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 起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止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 (四)肌的作用 肌的作用是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肌张力: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处于一种轻度 收缩状态,保持一定的肌力。 (五)肌的辅助装置 包括: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滑膜囊 腱鞘 籽骨 作用: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 1■筋膜遍布全身,分浅、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脂肪、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结等(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肌肉等,形成肌间隔。 2■滑膜囊为内含滑液的小囊,位于腱与骨面接触处。 3■腱鞘 是包围在肌腱外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作用:固定腱的位置,减少摩擦。 腱鞘构造分两部分:(1)腱纤维鞘:位于外层 (2)腱滑膜鞘:位于纤维鞘内。 二、头颈肌 (一)头肌 面肌:起自颅骨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颅顶肌:额枕肌 眼轮匝肌:环绕眼裂,使眼闭合。口轮匝肌:环绕口裂,使口闭合。

咀嚼肌: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的外面。 颞肌:起自颞窝骨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翼内肌: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的内侧面。 三肌的作用:上提下颌骨,使咬合。 翼外肌:协助张口 (二)颈肌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内侧半;止点:乳突 作用:两肌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头歪向 同侧,面向对侧。 舌骨上、下肌群 作用:使舌骨和喉固定,或使它们上、下移动,以配合吞咽和发音。作开 口和参与 咀嚼肌动作。 三、躯干 躯干「背肌 颈肌 胸肌 膈 腹肌 会阴肌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全身最大扁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 上提肩胛骨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略向上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拉肩胛骨向前下方;上提肋助 吸气 拉肩胛骨向前并紧贴胸廓 胸固有肌助间外肌 T 肋 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I 胸横肌 背肌浅层I ■斜方肌 - r 背阔肌 肩胛提肌 L 菱形肌 深层竖脊肌 胸肌「胸上肢肌■■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试题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试题 人体解剖学, 运动 绪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2.胸骨线 3.冠状轴 4.正中矢状面 二、问答题 1.试述腹部的常用分区。 2.试述解剖学姿势与立正姿势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腿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为沿胸骨外侧缘最宽处所作的垂直线。 3.又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的轴。 4.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等的两半。 二、问答题 1.通常用2条水平线和2条垂直线将腹部划分为9个区。上水平线为经两侧肋弓最低点(第10肋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两侧髂结节的连线;2条垂直线为经左、右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线。腹部9个区包括:上腹部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中腹部的脐区和左、右腰区和下腹部的腹下区和左、右髂区。 2.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腿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立正姿势的区别为足后跟并拢,足尖呈45°角向前分开;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内 骨学练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骺软骨 2.骺线 3.骨密质 4.骨松质 5.板障 6.骨膜 7.骨髓 8.胸骨角 9.肋沟 10.肋弓

11.翼区 12.颞下窝 13.泪囊窝 14.翼腭窝 15.蝶筛隐窝 16.鼻旁窦 17.颅囟 18.桡神经沟 19.弓状线 20.髂耻隆起 二、选择题 A型题 1.属于枢椎上的结构 A.齿突凹 B.上关节凹 C.肋凹 D.侧块 E.齿突 2.关于胸椎 A.第1胸椎呈环型 B.椎体上有肋凹 C.棘突呈板状 D.椎孔最大 E.有椎体钩 3.骶骨和髋骨都有的结构 A.月状面 B.耳状面 C.弓状线 D.粗线 E.髋臼 4.不成对的面颅骨有 A.腭骨 B.额骨 C.舌骨 D.鼻骨 E.泪骨 5.成对的脑颅骨有 A.颧骨 B.犁骨 C.枕骨 D.顶骨 E.筛骨 6.颅后窝有 A.颈动脉沟 B.乙状窦沟 C.外耳门 D.三叉神经压迹 E.筛孔 7.参与构成人字缝的颅骨有 A.额骨 B.额骨和顶骨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xx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蝶窦 D.筛xx小房 E.筛xx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筛xx D.筛xx E.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xx B.蝶窦 C.上颌窦 D.筛xx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xx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 B.脉管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E 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 B.骶后孔 C.骶岬 D.骶角 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 B.肩胛冈 C.肩胛下窝 D.喙突 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知识点--运动系统

绪论 1、构成人体形态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有 9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 4、解剖学姿势:亦称标准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 上肢自然下垂到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1.解剖学姿势错误的是:(C A双眼向前平视 B上肢下垂 C拇指在前 D双腿并拢 E足尖向前 第一章运动系统 1、骨的形态和分类:按照形态,骨科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①长骨:称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呈板状,对腔内器官起保护作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和面部。 2、籽骨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又可减少对肌腱的摩擦。 3、骨的构造:骨有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4、骨膜对骨的营养、生长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5、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6、骨髓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7、长骨两端的骺、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髓,终生都是红骨髓, 怀疑有造血功能疾病时, 常在髂骨或胸骨处抽取少量红骨髓来进行检查确定。 8、年幼者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约各占一半,故弹性大,硬度小、但易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发生青枝骨折;成年人的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最为合适,约为 3:7, 具有很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也较坚韧,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比例更大,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 9、按照骨连接的方式和机能不同,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 10、直接连接可分为纤维连接和软骨连接 1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 12、关节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稳固性有一定的作用 13、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14、躯干骨由椎骨、胸骨和肋骨构成 15、钩椎关节的增生可导致颈椎病 16、第 7颈椎又称隆椎, 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棘突下方凹陷处为中医所称“大椎穴” 17、颈椎、胸椎、腰椎的区别 ①颈椎各椎体具有横突孔 ②胸椎各椎体均有肋凹 缝称为翼点 30、颞下颌关节:又称下颌关节,是颅骨间唯一的滑膜关节, 它是由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节与下颌头构成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组成 骨bone 关节articulation 骨骼肌muscle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借骨连结构成整体的支架即骨骼,肌附着于骨。 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功能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枢纽,骨 骼肌为动力。共同完成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及运动的功能。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 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骨藉骨连结构成人体支架——骨骼 skeleton。对人体起着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和运动等作用。 成人骨共有206块。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一、骨的分类 1. 按其位置分为: ?中轴骨(80) ?颅骨(29块,其中听小骨6块) ?躯干骨(51 ) ?附肢骨(126) ?上肢骨(64) ?下肢骨(62)

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2. 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 ?长骨long bone ?短骨short bone ?扁骨flat bone ? 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Company Logo 长骨long bone ?多位于四肢, 呈管状,分一体两端。 ? 骺软骨(幼年)骺线(成年) 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短骨(short bone) 近似立方形,往往成群连结在一起,具弹性、耐压,如腕骨、骨。跗 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扁骨(flat bone) 呈板状,主要构成体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 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Company Logo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7511169.html, 二、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第3章 人体运动系统及其特性

第3章人体运动系统及其特性 3.1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和从事生产劳动的器官系统。由骨,关节,肌肉三部分组成。骨是运动的杠杆,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是运动的动力。 1.人体骨骼 骨是体内坚硬而有生命的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大类,间接连接的骨称为关节,以相对骨面间具有间隙为特征,人体运动主要是骨绕关节的运动而形成的。 人体骨骼的总数约206块,其中177块直接参与人体运动。 人体骨骼分为两大类:中轴骨和四肢骨。 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椎骨26块,肋骨12对和胸骨1块。 四肢骨分为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 肌肉是运动的基础,但是必须借助骨杠杆,其中关节是支点,肌肉是动力源,肌肉与骨的附着点称为力点,而作用于骨上的阻力(自重,操纵力等)的作用点称为重点(阻力点)。 人体的活动有三种骨杠杆形式: ○1平衡杠杆:支点位于重点与力点之间。类似天平秤的原理。 ○2省力杠杆:重点位于力点与支点之间。类似撬棒重物的原理。 ○3速度杠杆:力点在重点和支点之间,阻力臂大于力臂。在人体中较为普遍,用力较大,速度较快。例如手执重物时肘部的运动。 2.关节 ○1分类:单轴关节(手指关节),双轴关节(手腕关节),多轴关节(肩关节和髋关节)。○2运动形式:角度运动(屈伸,收展),旋转运动,环转运动 ○3活动范围,见P33表3—1 3.2肌肉与肌力 人体内有三种类型的肌肉: 骨骼肌:最多,通过腱与骨骼相连,其收缩能力强,能随人的意志运动,也称随意肌。 平滑肌:构成人体某些脏器的管壁,活动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称不随意肌。 心肌:分布在心脏的房、室壁上,组成心肌层,也属于不随意肌。 ○1肌肉组织 骨骼肌纤维排列成束,构成肌束,许多肌束组成肌肉。 骨骼肌纤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中有许多蛋白质微丝。 肌微丝分粗细两种: 粗的称肌球蛋白微丝,直径为10nm,其上与微丝长轴垂直伸出一些等间距的横突; 细的称肌动蛋白微丝,直径为5nm。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 点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骨的分类 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 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3.骨的构成 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 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 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1)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 ③骨性结合(如骶椎)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

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 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 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 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 7.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椎弓及其围成的椎孔组成。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 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 9.胸骨 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0.肋 ①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 ②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神经,血管通过),肋角 ③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成 11.脊柱

人体解剖学肌学

肌学 一、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二)肌的构造 1.肌腹由肌纤维组成,有舒缩功能。 2.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 3.腱膜阔肌的腱呈薄片状,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起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止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四)肌的作用肌的作用是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肌张力: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处于一种轻度收缩状态,保持一定的肌力。 (五)肌的辅助装置 包括: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滑膜囊 腱鞘 籽骨 作用: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1 . 筋膜遍布全身,分浅、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脂肪、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结等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肌肉等,形成肌间隔。 2 . 滑膜囊为内含滑液的小囊,位于腱与骨面接触处。 3 . 腱鞘 是包围在肌腱外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作用:固定腱的位置,减少摩擦。 腱鞘构造分两部分:(1)腱纤维鞘:位于外层(2)腱滑膜鞘:位于纤维鞘内。 头颈肌 (一)头肌 面肌:起自颅骨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颅顶肌:额枕肌 眼轮匝肌:环绕眼裂,使眼闭合。 口轮匝肌:环绕口裂,使口闭合。 咀嚼肌: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的外面。颞肌:起自颞窝骨面,止于下颌骨的 冠突。翼内肌: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的内侧面。三肌的作用:上提下颌骨,使咬合。 翼外肌:协助张口 (二)颈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内侧半;止点:乳突作用:两肌收缩,头向后仰;

人体解剖学课后习题——运动系统(含答案)

《人体解剖学》 第三章运动系统 一、大纲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 2.掌握骨的连结和关节的构造 3.掌握躯干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及骨性标志4.理解躯干骨的连结 5.了解颅骨的组成、整体观、体表标志 6.理解新生儿颅骨特征 7.了解颅骨的连结 8.掌握四肢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及骨性标志9.理解四肢骨的连结 10.了解肌的概述 11.理解躯干肌、头肌和四肢肌的名称、分布及其功能12.理解常用肌性标志 二、内容概要 躯体的概念 骨连成骨骼 1 .概述运动系统的组成骨连结 肌 骨性标志 体表标志 肌性标志 2.软骨、骨、骨连结 结构软骨膜 软骨组织软骨细胞 软骨软骨基质 透明软骨 分类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骨细胞 骨组织胶原纤维 骨质细胞间质基质 分类骨密质钙盐结构骨松质 骨膜--结构和功能 骨髓红骨髓 黄骨髓 骨长骨 分类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 概念纤维连结 骨连结直接连结软骨连结 骨性结合 形式概念关节面 基本结构关节囊 间接连结关节腔 结构韧带 辅助结构关节盘 半月板

椎体 椎弓根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弓椎弓板 棘突 突起横突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椎间盘 脊柱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椎骨的连结韧带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寰枕关节 关节寰枢关节 关节突关节 前面观 3.躯干骨脊柱的整体观后面观 及连结侧面观 胸骨柄 胸骨胸骨体 剑突 胸廓肋骨 肋构成肋软骨 肋骨的形态 胸廓的整体观 胸廓的运动 骨性标志

脑颅 颅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面颅 颅顶外面:缝 颅前窝 颅底内面颅中窝 颅后窝 颅整体观 颅底外面 颧弓 4.颅骨颅的侧面翼点 及连结眶 颅的前面骨性鼻腔 鼻旁窦 新生儿颅的特点---囟 缝 颅骨的连结软骨连结 关节---颞下颌关节 骨性标志 肩胛骨 锁骨 上肢骨肱骨 尺骨、桡骨 腕骨 上肢骨及连结手骨掌骨 指骨 肩关节 上肢骨的连结肘关节 桡腕关节5.四肢骨髋骨 及连结股骨 髌骨 下肢骨胫、腓骨 跗骨 足骨跖骨 下肢骨及连结趾骨 骨盆 髋关节 下肢骨连结膝关节 踝关节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 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 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 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孔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蝶窦 D. 筛窦中小房 E. 筛窦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群 D. 筛窦中群 E. 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窦 B.蝶窦 C.上颌窦 D.筛窦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何骨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 B.脉管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 E.感觉器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 B.骶后孔 C.骶岬 D.骶角 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 B.肩胛冈 C.肩胛下窝 D.喙突 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A.肱骨 B.桡骨 C.股骨 D.胫骨 E.尺骨 16、蝶窦开口于( ) A.下鼻道 B.中鼻道 C.上鼻道 D.蝶筛隐窝 E.鼻前庭 17、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小房 D. 筛窦中小房 E. 以上都是 18、肱骨易骨折的部位是( )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方案

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 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 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 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 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 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 生。这时,细胞的高能化合物磷酸 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 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 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 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 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马拉松跑600 589 略有增加 400米跑16 2 显著增加 100米跑8 0 未见增加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 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

人体解剖之肌学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 第一节肌学概序 肌 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 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 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 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 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 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 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 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作用:减少腱活动时与骨面间的摩擦。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概述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占全身体重的60%,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 运动系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二、运动系统的功能: 1. 运动:通过全身各骨与骨连结构成骨骼。附于骨骼上的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移动位置,产生运动。 2. 支持:骨骼还是人体的支架,它与肌共同赋予人体以基本外形并可支持人体的重量。 3. 保护:骨骼和肌肉构成体腔的壁(如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内脏。 另外运动系统内有一些在体表可摸到或看到的骨性或肌性标志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常用这些标志来确定内脏器官、血管和神经的位置以及针灸取穴的部位。 骨学 骨学总论 骨在成人为206块,约占体重的1/5,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听小骨6块)、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四

部分。每块骨均为一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血管、神经的供应,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有其生长发育过程,并具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经常进行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和结实粗壮。 一、骨的形态 基本上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1. 长骨(1ong bone)呈长管状,分为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内含骨髓。在体的一定部位常有血管出入的滋养孔。端又名骺,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长骨分布于四肢,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由于长度大,在肌的牵引下,其运动幅度也大。[小儿长骨的干与骺之间夹有一层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能不断增生,又不断骨化,使骨的长度增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软骨处留有一线状痕迹,称为骺线。 ] 2. 短骨(short bone)一般呈矮立方形,多成群地连接存在,如腕骨和跗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