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题目: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学生姓名阎敏学号2080123

专业旅游管理界别2008 级

指导教师唐文跃职称副教授

2012年5月

摘要

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旅游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国际上部分国家的旅游业,甚至已成为其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随之而产生的便是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而在短时间内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过度集中,导致部分地区的旅游质量和旅游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旅游开发作为一个复杂的资源开发过程,它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涉及到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各不相同。针对这样一个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将分别由山岳型景区旅游开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水体型景区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生物型景区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组成。

【关键词】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has brought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of tourism economy has become the new point of growth of our country economy .In the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try's tourist industry, and even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hug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driver, the attendant is large-sca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 short time to tour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resulting in the quality of travel and tourism environment is affected badly. Tourism development as a complex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cess, it bring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related to the natur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also each not same. In view of such a complex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esign, will be led by mountain scenic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ter bod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bi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s well as the meteorological scenic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ourism; Indicator System

目录

1绪论 (1)

1.1旅游开发与旅游环境 (1)

1.1.1旅游开发 (1)

1.1.2旅游环境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2)

1.2.2 环境政策评价 (2)

1.2.3 战略环境评估 (3)

1.2.4 区域环境评价 (3)

1.3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3)

1.3.1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3)

1.3.2旅游开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4)

2.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理 (4)

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5)

2.1.1科学性与预测性原则 (5)

2.1.2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5)

2.1.3可操作性原则 (5)

2.1.4时空敏感性原则 (5)

2.1.5多样性原则 (5)

2.1.6相对稳定原则 (5)

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6)

2.2.1 自然环境指标 (6)

2.2.2 社会环境指标 (8)

2.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流程 (9)

2.3.1基本指标选择准则 (9)

2.3.2指标体系的筛选 (10)

2.3.3评价标准的选取 (10)

3. 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1)

3.1山岳型旅游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1)

3.1.1 规划指标 (11)

3.1.2 景观指景观指标 (12)

3.1.3 生态指标 (12)

3.1.4 环境质量指标 (13)

3.1.5 评价区环境感应指标 (13)

3.1.6 人为自然灾害预测指标 (14)

3.2 水体型旅游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4)

3.2.1 规划指标 (14)

3.2.2 生态指标 (15)

3.3 生物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6)

3.3.1规划指标 (16)

3.3.2景观指标 (16)

3.3.3 环境质量指标 (17)

3.3.4 人为灾害预测指标 (18)

4.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绪论

1.1旅游开发与旅游环境

1.1.1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一般是指,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潜在的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旅游开发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实现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而旅游开发其实现的模式,主要是通过,第一对旅游资源的利用,第二安排旅游交通,第三建设旅游辅助设施,第四开拓旅游市场这四个方面来实现其开发的目的。而在这开发的过程中,通常应遵守五个原则分别是:个性化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注重保护原则和系统开发原则。

1.1.2旅游环境

关于旅游环境的概述,目前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完全统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旅游环境因而提出不同的观点,就目前而言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刘振礼(1989)认为所谓的旅游环境就是包括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依托地,而更重要的是旅游目的地;而就内容而言包括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旅游资源的状况。

孙文昌(1991)认为旅游环境,即一般所指的地理环境它是指有大气、岩石、地貌、地表水、土壤、植被、动物以及相应的居民和聚落等在空间上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物资系统。这一物质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地理环境,它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和发展旅游事业。

陈传康(1992)认为旅游环境是由山(风景地貌和地貌构景)、水(水景和水文取景)、林木(绿化和园林生态)、建筑(与环境意境和谐的或加强环境已经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及天气变化人文特色等和谐组合起来的场所。

崔凤军(1995)认为旅游环境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在内的符合环境系统级旅游环境系统。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题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氛围(如思想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境(如生物环境和水环境);而经济产出有关的重要因素则构成了经济环境(如市场)。

上述几种定义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认为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者为中心的某种事物,只是设计的内容包含的范围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都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块。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旅游环境影响评价隶属于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纵观国内外对EIA的研究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2.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Economical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是对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或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反映人与物的关系是连接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桥梁。

环境经济评价理论渊源于,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理论1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于1967年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首先是需要推动经济EIA研究广泛的展开。1983年著名环境经济学家Maynard M. Hufschmidt和John Dixon撰写了《环境.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环境经济评价方法——实例研究手册》等著作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环境经济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案例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评价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他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另一方面使经济科学在更为现实与客观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1.2.2 环境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policy assessment简称PA),也称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些标准和程序,运用特定方法对各种政策进行衡量分析,比较和评估。通常我们可以下面这样一种图表来论述它的决策机制。

图1—(1)环境政策评价流程图

1总体环境经济价值应该大于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得到的环境经济价值评估值。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2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其对世界发展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把EIA的重点转移到了环境影响的政策源头。政策评估研发在我国起步于90年代初,由李魏等人对政策评估的意义特点程序和原则及其方法提出了借鉴的观点系统分析方法来生成SEA(战略环境评估)。

1.2.3 战略环境评估

战略环境评估(Strategic Environment Assessment简称SEA)是EIA在政策、计划和规划层面上的运用,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的N.Lee,G.Wood 和F。Walsh 等人最早提出的。

SEA是EIA在战略层次上的应用,是对一项具体战略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的正式、系统、综合的评价过程。并将评价论证应用于决策中。

我国学者黄昌鸿,李树忠,李彦武,彭应登,丁元竹等也在SEA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栾胜基,夏青,刘天齐等也在各自从不同角度探讨了SEA实施的必要性、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以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尚汉斌为首的课题组组绘编译了《战略环境评价(Thrive 1992 )》《战略环境评估指南》(RSPB1995)《战略环境评价实践》(keinls conmiat and wanger 1998)等多部著作。

1.2.4 区域环境评价

区域环境评价(Region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简称REA)是相对于项目环境评价而言的。是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筛选其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规模及给出合理建议。REA在国外始于20实际70年代,在1985年前重点是对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进行探索,1985年以后重点是多个开发活动的累积影响研究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

而我国对REA的研究始于20实际80年代,在1995年5月份出台的“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工程”3中提出要完善SEA理论技术和管理方法,全面开展SEA。

1.3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1.3.1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旅游开发在科学的指导,合理的规划,完善成熟的操作技术引导下,对于自然景区,人文景区的保护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保护旅游地原有的鲜明特色,提高环境质量,增强公民环境意识,出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推动自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自然界存在的山川、河流、海洋、湖泊、动植物等自然旅游资源对旅游者产2 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首脑会议发表。

3国家环境保护局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5-1

生巨大吸引力。而人们发现可以以这些旅游资源为依托来发展旅游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人们保护旅游资源。同时他们也会发现野生生态系统及保护区的经济价值,因此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加强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

(2) 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古建筑、古遗址和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等得以修复和保护;通过旅游开发同样也使传统手工艺品、舞蹈吸取等种类繁多的民族文化因市场需求的扩大重新的一整理,传承和发展。通过当地博物馆的进一步收集、整理、出版民族文学、民族歌舞、民风民俗方面的资料展示出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营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历史文化机型相应的保护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3) 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旅游开发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因为没有优越的旅游环境,那么即使旅游资源再好也不能成为很好的旅游地。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环保意思也提高了。在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者通常都具备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1.3.2旅游开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旅游开发带来的消极影响最主要的是环境污染,其中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与视觉审美的破坏。废物处理与旅游开发不当,导致旅游环境退化。五十历史遗迹为迎合旅游者过度开发,导致旅游资源的永久性破坏。

(1) 旅游开发对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的消极影响

一是在建设基础设施时,滥砍滥伐森林,乱挖草皮等行为破坏了生态植被,造成生态结构失衡,影响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是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加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超出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破坏生态平衡。三是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规划,盲目开发是旅游气氛环境遭到破坏。

(2) 旅游开发对人文环境的消极影响

一是使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商品化上市其原有的深层韵味。例如很多的民间节庆原始特定时间才举行,但是为了吸引旅游者天天都办已失去拉内在的含义。二是对传统社区文化环境的破坏,旅游是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相互往来和接触的社会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外哎呦可所带来的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可能会对当地由来已久的社区文化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甚至还可能改变当地居民的价值理念,导致该类旅游文化资源的消亡。

2.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理

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必须具备解释功能及预测预报功能,应当根据科学性,预测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原则进行设计。同时还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敏感性,能够及时有效地通过指标体系获取相应的数据。

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2.1.1科学性与预测性原则

指标的设计应该科学要能够客观真实的反应研究的内涵,能较好的度量所研究事物是否合乎科学发展的实质。同时指标的选取还应该符合区域整体发展的需求。

2.1.2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要能全面反映系统的总体特征。既要反映研究的方向和意义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的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同时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的相互关系必须以整体性为原则进行协调,做到局部服从整体追求效益最大化。

2.1.3可操作性原则

在选取指标是应当遵循简洁、方便、有效、使用的的标准,即通过相应学科理论的概括获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质量较大且易获取的观测资料并有利于生产及管理部门掌握和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1.4时空敏感性原则

在选取指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空的敏感性,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为评价服务的加湿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过大便会相应的增加操作成本导致评价过程过于复杂。

2.1.5多样性原则

在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既有绝对量的指标又有相对量的指标;极有价值型指标又有实物型指标。它是由不同种类,各个体系组合而形成的。这边决定了我们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考量,做出较为全面的设计。

2.1.6相对稳定原则

由于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即开发方案制定,实行和调整三个阶段。为保证旅游开发在三个不同阶段的延续性,要求旅游开发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里具有相对应的稳定性或相对一致性。但由于旅游开发的复杂性,应在评价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指标体系,以满足系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应根据专家意见并结合公众参与的反馈信息不断补充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重点要围绕评价多目标来进行,为体现评价内容的有所侧重可将指标分为重点指标和相关指标。重点指标是围绕工作目标而确定的评价重点,相关指标是属于围绕工作目标周边环境的评价指标。

从指标内容上面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两大部分。

2.2.1 自然环境指标

自然环境指标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即污染指标、资源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

图2—(1)污染指标体系噪声

资源指标按照实用意义的观点,具有环境服务功能的资源分为三大类,即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铁矿等;可再生资源,例如森林、农作物等;半可再生资源,例如土壤肥力、降雨、地下水等。

自然指标主要描述对象是前两例资源,污染指标主要描述第三类半可再生资源。指标体系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主要是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图2—(3)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

2.2.2 社会环境指标

社会环境指标主要包括生活质量、人群健康和经济发展几个方面。

2.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流程

指标体系可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指标的选择应从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旅游开发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特点。依据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是环境目标具体化的描述。评价指标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是可以进行监测检查的。

2.3.1基本指标选择准则

(1)选择的指标应直接与开发指定的目标相关联,尽量采用定量表达的指标;

(2)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数目宜少且精;

(3)指标体系应有层次性,各层次中的各项指标也应有主次;

(4)指标体系的设计在概念上要具体清晰;

(5)就取定量的指标值或定性概念的给出所需投入的费用可行并合理;

(6)清晰的识别出因果链;

(7)指标具有相对独立性,可比性和分解性;

2.3.2指标体系的筛选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要紧密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提高可操作性在选择指标时应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已统计数量为基础,结合规划分析环境背景调查情况。同时因考虑到当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评价信息,然后通过理论分析、专家质询、频度统计法、相关性分析和公众参与等方法,初步确定评价指标已满住科学性和全面性原则。通过多层次的筛选得到内涵丰富有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并在评价中更具实际情况补充、完善、正式的指标体系。

2.3.3评价标准的选取

对评价标准所反映的环境影响大小、强弱、允许和不允许等判断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4:

(1)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行业、地方或国际标准;

(2)对于缺少相应法定标准的可参考国内外同类评价时常用的标准;

(3)给予旅游开发的目标确定理想值标准;

(4)通过专家质询、公众参与、及协商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图2—(5)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立流程图

4《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2000年版第15页。

3. 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开发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下面该论文将从,山岳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水体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生物性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这三大类进行关于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相关论述。

3.1山岳型旅游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山岳型风景资源指山地中相对海拔差大于200m的山岳所特有的地貌,地质,动植物等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与观赏价值的自然资源。本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规划指标,景观指标,生态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感应指标和人为自然灾害预测指标。

3.1.1 规划指标

规划指标是开发建设旅游项目的可行性指标及规划确定的各类型类型地域中允许或限制的开发活动的规定和要求。

3.1.2 景观指景观指标

指以建设项目与风景资源背景之间景观相容性来衡量的指标。

表3—(2)山岳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指标

3.1.3 生态指标

生态指标指以山岳型风景资源的山地森林生态,并按生态原则评价的生态质量来衡量的指标。

表3—(3)山岳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指标

本指标采用积分法进行综合评价一级为4分,二级为3分,三级为2分,四级为1分四项指标的满分为16分。

表3—(4)山岳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等级指标

3.1.4 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大气环境指标,地表水环境指标和环境噪声指标。

表3—(5)山岳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指标

3.1.5 评价区环境感应指标

表3—(6)山岳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感应指标和标准

3.1.6 人为自然灾害预测指标

建设项目扰动山体时,应预测产生滑坡、崩塌、水土流失、泥石流的可能性;建设项目开挖工程应预测地下水的变化。若可能地下水锐减时,应立即终止该项目或采取工程措施;建设项目需预测土石方平衡,多余的土石方应妥善处理,临时堆放时不得影响景观,不得阻塞坡面流汇通道和地表水体;建设项目的建筑和施工材料需检测预测携带病虫、流行病、易燃或自燃物等灾害因子。

3.2 水体型旅游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它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其次,它是各类景区的重要构成要素。

水体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规划指标、生态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等一系列指标体系。

3.2.1 规划指标

表3—(8)水体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指标

水体型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指标是指对该旅游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指标,是用于确定该指标是否允许或限制的开发建设活动的规定和要求。

3.2.2 生态指标

生态指标中的水质指标参考GB3838和GB3097。

表3—(9)水体型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指标

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形式和内容,是 对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中。它应该贯穿于规划的整个过程,可以在规划的拟订、确立、实施过程中,乃至实施之后进行,从而评价规划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和意义,提出环保对策和缓解措施,力求规划的实施 能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已完成的探索多涉及流域开发、城市建设、交通、水利等领域,且大多研究集中在概述国外研究与实践情况,缺乏符合我国规划制度的环评技术框架和指标体系的研究,针对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也很少,多数只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没有进一步深入的探索。而当前我国正处于旅游的大发展时期,深入系统地开展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进程,尤其是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成熟与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着眼于中观层次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了有关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是将环境影响评价由建设项目层次向规划、政策层次延伸和拓展的一个尝试。其中如何评价旅游规划在环境方面的状况和程度,即规划应该由哪些指标来表征其环境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估目前规划的发展是否具有环境可持续性,是文中重点讨论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建立了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现

状及战略环境评价开展情况的基础上,以现有统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本着系统全面性、科学性、独立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参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具有层次性和独立性的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即 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环境质量—资源质量和开发—旅游环境 承载力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开发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等。以上每一层次的指标还可进一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第一章: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素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旅游的 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 它强调了旅游活动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旅 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生态旅游开发不仅需要考虑景区的美 丽和多样性,还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在规划和管理中采取环 保措施,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因此,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 估以及规划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的相 关问题:第二章将介绍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三章将介绍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第四章将重点探 讨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与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案例分析;最后, 我们将从教育、宣传、监管等多方面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 与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 2.1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的基本概念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是指在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立项前、开 发过程中和运营管理期间,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的 过程。通过环境评估,可以识别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问题、评价

其影响、提出环境管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旅游业的可持 续性。 2.2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的方法 生态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的方法包括:客观评价法、专家评估法、综合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在环境评估中需要确定评估目标、选择评估指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环境 管理建议。评估结果需要公示,并严格落实环境管理措施,确保 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 第三章:生态旅游规划 3.1 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生态旅游规划是指在全面了解区域自然环境、政策法规和社会 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旅游开发规划,满足旅游客户的 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以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景区的选址和规划布局、景区的 开发措施和投资预算、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等。在开发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重视区域的生态文明和文化保护。 (2)注重景区的多样性。不同类型景区之间要有明显差异。

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引言 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但同时也存在着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旅游业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将有 助于寻求合理的开发方案,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1.景区建设带来的影响 在景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开挖和填方,可能造成土地表面 的裸露和破坏,对地表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土地的生产力和植被 生长,造成水土流失和侵蚀,引发洪涝灾害风险。 2.垃圾排放引起的污染 大量的游客所带来的消费和使用后,产生的垃圾需要得到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严重的污染将会影 响游客的体验,影响景区形象和旅游收入。 3.物种重心的破坏 因为游客会在景区或者自然保护区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或者拍摄,而它们的行为导致地球上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失衡,物质循环受到 破坏,这会导致物种的灭绝,繁殖空间受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影响很大。

第二章旅游业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1.指标体系 为了评价旅游业的环境影响,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 充分考虑到旅游业的生命周期(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退役)内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的影响。 2.生态灵敏度评价 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内,需要进行生态灵敏区评价,查明是否受 到旅游业的影响。生态灵敏区评价是根据陆地和水体提供生态系 统服务的能力和敏感性,尽可能评估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以达 成最佳旅游开发方案的目标。 第三章旅游业环评的实践经验 1.案例分析 在开展旅游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和研究。如中国的张家界景区,景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 地的自然环境,游客碳偏高,所以景区采取了一系列的绿色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推广低碳旅游,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方向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破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对策。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环境影响 1.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意味着需要开发利用原本属 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导致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碎化,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 风景名胜区通常位于水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对于保护环境至关 重要。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水资源会导致水源枯竭和水污染问题。一些旅游景点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将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 生态系统的破坏 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往往需要砍伐树木、填土造地等工程活动,这些活动会破坏 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将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4. 垃圾处理和能源消耗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和能源消耗成 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的游客带来的垃圾需要妥善处理,否则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能源,如果没有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将对能源资源造成浪费。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1. 生态评价 生态评价是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重要方法。通过对 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估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同时,可以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案,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是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评估规划与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影响。同时,可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废水和污染物排放评价 废水和污染物排放评价是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估规划与建设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同时,可以提出相应的废水处理和污染物控制措施,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4. 能源消耗评价 能源消耗评价是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能源资源的消耗的重要方法。通 过对能源消耗情况的调查和监测,评估规划与建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同时,可以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 1. 加强规划和管理

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影响。然而,旅游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报告旨在评价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建议,以促进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二、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1. 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例如,过度开发海滩度假村可能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而大规模的山地开发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破裂。这些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稳定性带来了威胁。 2. 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可能导致当地社会结构紧张和资源短缺。大规模的旅游开发项目可能导致土地被征用,引发土地使用权纠纷,进而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此外,旅游业带来的交通拥堵、垃圾问题等也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三、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 1. 环境影响评价

在旅游开发项目启动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可能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评估应该包括对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只有得出科 学的评估结论,才能制定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方案。 2. 环境监测 旅游开发项目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 以确保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这包括对噪音、水质、 废弃物排放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对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监测 结果应及时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措施 1. 提倡环保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游客和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采 取可持续的旅游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避免随意丢弃垃圾、破坏自然景观等行为。 2.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加强对自然保护区 和自然遗产地的管理,限制开发干扰,并合理规划游客流量,确保生 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满足旅游需求,度假区的开发项目也日 益增多。然而,度假区的开发必然伴随着环境影响,因此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报告成为必要的一环。本文将就某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全面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二、项目背景 该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计划占地1000公顷,其中包括建设高级酒店、游乐园、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设施。项目预计将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然而,该区域现有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当 地居民的生活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项 目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 自然环境评价:对该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 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估项目对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土 地利用变化、水资源消耗、生态系统破坏等。

2. 生态环境评价:针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特征、植被 覆盖等进行评估,分析项目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植物物种多 样性减少、动物迁徙受阻等。 3. 水资源评价:调查当地水资源现状,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评估项目对水资源的利用及可能导致的水污染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 防治策略。 4. 大气环境评价:评估项目对大气污染的潜在影响,包括施工期间 的扬尘、废气排放等,提出对策以减少环境污染。 5. 社会经济评价:分析项目对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等方 面产生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同时也要考虑可能带 来的社会冲突和文化价值的破坏。 四、评价方法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以下 方法: 1. 实地调查:组织专业团队对旅游度假区开展实地调查,收集有关 数据、样本,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对项目的看法。 2. 数据分析:结合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相关统计和分析方法,对环境数据进行处理,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 模型模拟:利用环境模型和模拟工具,对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潜在 环境问题进行模拟,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摘要:环境是旅游的前提,生态是旅游的生命,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无法吸引大批游客来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其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环境的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本文对这些负面效应逐一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作为判断旅游活动是否产生负面影响的判据的旅游承载力的概念,最后对今后旅游的开发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旅游开发,环境问题,旅游承载力 1、引言 旅游业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边缘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增加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为了支柱性产业。然而,在旅游开发给各国经济带来丰厚的收益的同时,它对旅游地的环境影响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旅游业曾被认为是“无烟产业”,或许正是在这一偏颇思想的影响下,做为旅游科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环境的研究一开始就滞后于旅游学其他分支的研究。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开发与环境保护这一对矛盾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日益突出,才逐渐有学者开始重视旅游环境的研究工作。旅游产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给开发区带来一系列生态、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本文分别对上述三项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旅游承载力的概念,并对今后旅游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 2、旅游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 广义上而言,旅游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综合,它随各个学者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加以限制。当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开发时,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不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积累资金以用于区内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还可以促进区内经济的繁荣,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得旅游区周边的居民也因此受益,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早日脱贫致富。但若是人们受利益驱动,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会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从另一角度看,旅游活动作为一种消费活动,它所产生的废气物排放入环境,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2.1 旅游对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 2.1.1 大气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会造成大气污染。乍看之下,旅游业似乎不会对大气造成多大的污染,但天然保护区开放旅游时,旅游活动确实会影响这些地区的大气品质。徐得成、逯登斌(1994)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烟工业”并非“无污染工业”。伴随着游人进入森林公园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汽车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气、扬起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CO2,以及森林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对森林旅游区的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2.1.2 水质污染 旅游开发对水体污染是异常严重的。污染主要来自旅游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游船漏油和植被破坏后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污染物有各种有机物、油类、固体悬浮物、致病微生物、有毒重金属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中,首先是影响人体健康,因为此类水体多为饮用水源;其次改变水生生物和湿地鸟类的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鸟类的绝迹;还会影响区内以此类水体为用水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妨碍经济的发展。

旅游开发环评报告

旅游开发环评报告 1. 引言 旅游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进行旅游开发环境评估,以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和修复受到影响的环境。 2. 评估目标和范围 在进行旅游开发环评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评估目标可能包 括评估旅游项目对当地生态系统、水资源、空气质量、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影响。评估范围应该涵盖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前期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阶段。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进行旅游开发环评之前,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来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 数据收集可以包括现场调查、实地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用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 4. 环境影响评估 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可以采用不同 的方法,如生态风险评估、生态足迹分析、水资源评估等。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项目对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 5. 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可以 包括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文化遗产等。措施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情况而定。 6. 监测和评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来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监测可以包括定期检测水质、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等指标,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通过监测和评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景区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生态景区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景区的开发已成为当今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确保生态景区开发项目的可持续性, 本报告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生态景区开发项目 2. 项目位置:xxxx(省/市/县) 3. 项目规模:总占地面积 xxxx 平方公里 4. 项目目标:开发一个融合了风景、休闲、观光和环保功能的生态 景区,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环境评价过程 1. 信息收集阶段: 在项目规划与设计初期,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收集了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环境法规、气候条件、土壤水质等方面的数据,从而获得 全面的环境基础信息。 2. 影响评估阶段: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对以下方面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

a) 自然环境:包括水质、大气质量、土地利用等因素,预测项目 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b) 社会经济:对项目周边居民就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 评估,以预测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 c) 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植物和 动物种群等。 d) 文化遗产:对当地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进行评估,以确保项目 对其保护与尊重。 e) 噪声与震动: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噪声与震动对周边环境和居 民的潜在影响。 3. 环境管理与控制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管理与控制策略以减轻可能 的不利影响: a) 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确保对当地水源的 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b) 废弃物管理:建立健全的废弃物管理机制,包括分类处理、可 回收物再利用等,以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c) 生态保护:设立生态保护区,保护当地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

山地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山地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山地旅游开发项目被推向市场。然而,这些项目的建设和经营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山地旅游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篇文章将从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山地旅游开发的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以及山地旅游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点注意事项这五方面来探讨山地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定、预测、评估和管理的一种评价工具。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地旅游开发的环境问题 山地旅游开发具有其独特的环境问题。首先,这些项目常常短期内引入大量游客,导致当地生态系统无法承受。其次,旅游开

发项目对水、空气、土地等资源的需求也会导致当地环境的破坏。再者,针对不同的旅游项目所采用的建设工程,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噪声、污染和废弃物,会直接或间接对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山地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必不可少。 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早识别和预测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或消除环境影响,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落实,实现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采用科学、客观、全面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具体的程序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项目申报

旅游发展规划评估导则

旅游发展规划评估导则 (草案,征求意见) 前言 本导则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导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导则的附录为技术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 引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要求,为增强旅游规划的权威性,保证旅游规划的有效执行,提高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特制订本评估导则。 1 范围和时间 1.1 适用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评估;旅游专项规划参照开展评估。 1.2 规划期满,各级政府须组织开展规划评估工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评估活动,开展旅游规划年度评估或者中期评估。规划修编前需要进行评估,评估原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修编的必要性,明确修编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2000)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1993年12月20日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3.1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等。旅游发展规划包括近期发展规划(3年—5年)、中期发展规划(5年-10年)、

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一章:引言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步提升,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全球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生态 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需要对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进 行评价。 第二章: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影响 生态旅游的开发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多种影响,主要包括以 下几方面: 1.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旅游开发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可 能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引起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水资源的改变。水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要素。大规模的开发可能对水资源的自然分布造成影响,甚至引起 水资源的枯竭。 3. 植被覆盖变化。生态旅游开发中需要开辟道路和建设旅游设施,可能会直接破坏当地的植被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4. 垃圾和废水的排放。大量的旅游活动产生的垃圾和污水,如 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置,可能会对当地的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以上影响体现了开发生态旅游的进程必然要面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如果评价不好,则会导致生态旅游变成一种猫腻的营利项目。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生态旅游开发中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旅游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和评估,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 高旅游活动的质量。具体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1. 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旅游开发中可能引起的 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能及时发现问题,强制生态旅游有关人员 考虑合理节约管理方法和方案,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广泛互 惠的生态过程。 2. 保护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不光是时机断言和未来预测的判断,也是对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确定分析。可以积极发现、消除可能 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活动 的持续发展。 3. 丰富旅游资源。评价好的生态旅游项目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旅 游者,环保的旅游指南会吸引全世界关注,从而把生态旅游的发 展方向逐步引向保护和利用特色资源为主的有机结合。 第四章: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1.1 2.2 3.3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建立,指标层就是一系列可统计量化的指标,因此从字面上看指标是指帮助人们了解事物变化情况的信息,相关指标包括受规划实施影响的部分经济和社会指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2017-07-28 16:31:26 | #1楼 从功能上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为了分析和解释规划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而将各种相关指标按一定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系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很多,常见的可分为3大类。(l)驱动力一压力一状态一影响。反应(DPSIR)指标体系。 (2)生命周期评价(LCA)指标体系。 (3)基本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使用基本的指标体系对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建立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较大,应尽量选择相对指标,本文考虑到工业园区 规划指标体系中重点指标的特点,将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划分为以下层次: (1)目标层 目标层为指标体系的最高层次,确定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2)准则层 在目标层下可列准则层,将自然环境质量(Bl)、资源与生态(BZ)、社会经济(B3)作为第一准则层,第一准则层下可划分为第二准则层,这一层主要包括Bl中的水环境质量(CI)、大气环境质量(CZ)、声环境质量(C3)和固体废物管理(q)四个子统;B:中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CS)和资源与能源(C6)两个子系统;B3中的工业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指标(C7)

和其他指标(CS)两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分别设置反映其特征的综合性指标。 (3)指标层 指标层就是一系列可统计、量化的指标。指标的选择应从区域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出发,围绕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特点,依据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进行。 1自然环境 2资源与生态 3社会经济 滨海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7-07-28 16:31:21 | #2楼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9302411.html,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2017-07-28 16:30:37 | #3楼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9302411.html,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1 刘艳坡,赵文晋,龙振永2,刘磊1,董德明111 1 2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130012)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130042) E-mail: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9302411.html, 摘要:本文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目标和评价内容出发,阐述了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分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特征,提出了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将指标分为重点指标和相关指标两种类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DSR模型 1.前言 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简称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层次上的应用,是系统、综合地评价政策、规划和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环境影响的过程。

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旅游度假的总体思路还应包括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向游客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可以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也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环境意识,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引导游客的行为。 生态旅游度假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生态旅游度假地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度假发展趋势包括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体验与教育、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未来,生态旅游度假景区将更注重环境保护,引入智能化服务,加强文化传承和教育,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游客对绿色、健康、有意义的旅游体验的需求。这些趋势将推动生态旅游度假行业朝着更可持续、创新、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生态旅游度假总体思路

(一)可持续发展 1、生态旅游度假的总体思路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使未来世代也能够享受到相同的资源和环境。在生态旅游度假中,要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避免大规模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方案,确保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其次,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此外,还要推广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 3、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下,生态旅游度假应该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参与,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避免对当地社区和文化的侵害。 (二)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 1、生态旅游度假的总体思路还应包括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向游客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可以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计划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系统性预测和评价,以决策为目标,提出环境保护建议的过程。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则是在这一过程中对计划建设项目所要评价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和评估的指标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制定和应用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讨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提供了评价环境影响的定量依据。通过建立一套科学且完备的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出计划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参考。其次,它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能够将环境问题具体化、可量化,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明确,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最后,它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通过科学评估和合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可以在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可以根据评价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生态环境指标、水资源指标、大气环境指标、土地环境指标和噪声振动指标等。下面将对其中的几类指标进行简要介绍。

1.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它包括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量化和评估,可以了解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水资源指标 水资源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常用的指标有水质、水量、水位等。通过对水资源指标的评估,可以预测项目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水资源管理建议和保护措施。 3. 大气环境指标 大气环境指标用于评价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常见的指标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大气风险等。通过对大气环境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项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提出减排措施和改善方案。 4. 土地环境指标 土地环境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项目对土地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土地污染等指标。通过对土地环境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项目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提出土地复垦和保护方案。 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应用

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指标

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指标 一、定义与概念 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指标,简称为自然资源指标,是用来衡量体育旅游项目对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情况的一系列指标。它反映了体育旅游项目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自然资源指标的设计和执行,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升体育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综述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指标 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指标作为衡量指标,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通过开发利用指标,可以评估体育旅游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包括开发利用的程度、方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保护指标则是评估体育旅游项目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举措和效果。利用指标则是评估体育旅游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包括资源的再生产能力、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等。 三、论述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指标的深度和广度 1. 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的深度探讨

在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指标方面,首先需要考察项目对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植被覆盖等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需要评估体育旅游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需要评估体育旅游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情况。 2. 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保护指标的深度探讨 在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的保护指标方面,需要评估项目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和效果。需要考察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产的措施和效果。需要评估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效果。 3. 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利用指标的深度探讨 在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的利用指标方面,需要评估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需要考察项目对自然资源再生产和循环利用的措施和效果。需要评估项目对当地社区和经济的促进效果和保障情况。 四、总结回顾 体育旅游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指标,是用来衡量体育旅游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情况的一系列指标,包括开发利用指标、保护指标和利用指标。通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评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体育旅游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对环境的保护情况,从而为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开发区成为了现代 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开发区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矛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导则的意义、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意义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出台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协调 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严格监 管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将对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挥至 关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评价,实现开 发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体目标包括: 1. 确保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合规合法; 2. 促使开发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 为各类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三、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和原则:明确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 并以科学理性的原则为依据进行评价,包括可行性评价、预测和评价 准则等。 2. 影响评价范围和对象:规定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对象, 包括土地、水资源、大气、噪音、生态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3. 影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明确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 和指标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适用的指标体系等。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对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 要求进行规定,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资料要求等。 5. 监管与管理要求:强调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管和管理要求, 包括监测、监督和处罚等方面的规定。 四、实施过程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确定评价范围:明确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对象。 2. 数据收集和调查:收集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各类数据和资料,进行调查和研究。 3. 影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的环境 影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旅游投资效益指标体系分析

旅游投资效益指标体系分析

————————————————————————————————作者:————————————————————————————————日期:

旅游投资效益指标体系分析-旅游管理 旅游投资效益指标体系分析 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消费热点正在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但是旅游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现状,要求旅游投资需结合产业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及时调整投资方向,不断调整完善投资内容,明确旅游投资效益的指标体系。不仅需要从旅游投资财务效益角度决策和评估项目。更需要从社会效益角度思考投资效益,以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前言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2年末,全国11367家星级饭店,拥有客房149.72万间,床位267.74万张;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767.5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430.22亿元;上缴营业税金152.95亿元;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9.5%。就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旅游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来讲,中国旅游业若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必需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在产业规模、产业素质、产业形象、产业发展预期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也越来越为中外投资者所关注。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到旅游业的份额呈加快趋势。这些资金的快速注入,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总体发展速度快,旅游产业已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热点领域,但如何建立旅游投资的效益评级体系,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大众化旅游把我国旅游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探讨中国旅游投资特点和效益问题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一、大众化时期旅游投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