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且理解了比的意义。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二、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对本段教材的教学作出以下处理: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比、和除法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根据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大胆的猜测比会有什么性质呢?学生猜测后接着让学生自己验证这一猜测是否正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着痕迹地完成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进行这样的个性处理,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课后感想

《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

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

(一)复习旧知,大胆猜测

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比、和除法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根据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你能大胆的猜测比会有什么性质呢?”学生猜测,又说:“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这个规律真的存在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这个猜测。”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学习,验证猜测

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观察3:6=0.5、6:12=0.5、12:24=0.5这三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存在着一个怎样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发现我们的猜测是对的,但是这样三个比还不足以验证我们的结论,让学生同桌合作用更多的比来验证我们的猜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理解概念,运用实践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灵活运用概念。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揭示比的基本性质后,让学生找关键词并用合适的语气读出来,然后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四)达标练习,拓展提升

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

破重点和难点。例如:当学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时,我马上出示相关练习,学生就会完成了。再如:

后面两题往往学生容易出错,认为前项加12,后项也要加12,其实不是这样的,但是通过学生出错反而更容易加深印象。

这节课,学生都充满积极向上的信心,他们在发现中学习、验证中学习、练习中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也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这一知识点。但也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得当,比如: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所牵制,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识和能力。 4、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体会、掌握转化的思想过程。 教学重点: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呢?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验证。你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 教 学 反 思 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第一周 《位置》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第三周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第四周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分数的基本性质重难点教学案例

分数的基本性质重难点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是以后学习分数相关知识及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 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交流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二、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想应用“猜想——验证——探究发现”的方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以让学生探究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为教学重点,完成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性质解决分子与分母的转化、而大小不变的知识。这是学生在一个大问题背景下的一种研究性学习,不仅给学生出了难题,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因为学生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学习方式是开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这就给教师课前思考、提高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学生的探究的过程是曲曲折折,不同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猜想大小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用不相同的单位“1”来分,来比较大小。有些问题难以预测,这些对教师临场应变课堂的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要应用“猜想——验证——探究发现的方式师生一起学习,教师就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做思维的先行者,不怕走弯路,不怕出问题。因为学生有了问题才更有探索的价值。 也许,有教师会问:“如果学生花在探究的时间多了,练习的时间少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否达成?”是的。本节课中,我根据分数基本性质的规律性,侧重于过程性目标的落实。因为我认为在这节课学生发现探索的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而且,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起来的,是学生自已经历的,真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四十八页,做一做,练习十二5~8 教学目的:1、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2、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并能熟练判别最简整数比。 3、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的方法。 教学进程: 一、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引入题 一只长颈鹿高7米,一头大象高200厘米。说出这只长颈鹿和这头大象的身高比。 生:7∶2 700∶200 师:哪个比对呢? 这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相反,为什么两个比都对呢?生:7米就是700厘米,2米就是200厘米。 师:对!那你们还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明这两个比也是对的呢? 生:算比值。 〔生口答教员板书〕 2、出示18∶12与3∶2,请你们判别一下这两个比能否相等,为什么? 生:相等。由于比值相等。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除以了相反的数,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师:你怎样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了相反的数,这两个比就相等了呢? 是依据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判别的。 3、写出与6∶8相等的比。 生写教员巡视,汇报时板书。 6∶8=3∶4=12∶16=24∶32= 这样的比可以写多少个?既然可以写有数个,我们就用省略好来替代。我们写的这些比都与6∶8相等吗?赞同吗? 4、师:请你们观察这三组相等的比,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通知同桌。 汇报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反的数,比值不变。〔板书〕 这就是我们明天所要学的新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5、判别 ① 4∶15 =〔43〕∶〔153〕= 12∶5 ② ∶ =〔 6〕∶〔 6〕= 2∶3 ③ 16∶24 =〔160〕∶〔240 〕=0∶0 在比的基本性质中补充0除外 ④ 1.25∶2.5 =〔1.25100〕∶〔2.51000〕= 125∶2500 二、化简比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nature of ratio"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 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 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 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 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一来 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整节课无 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 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同时采用讲练结合、说议 感悟、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应用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完整版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转折点。务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务必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用心的透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务必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明白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期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下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期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简单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一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一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必须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用心参与、操作、交流、动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且理解了比的意义。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二、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对本段教材的教学作出以下处理: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比、和除法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根据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大胆的猜测比会有什么性质呢?学生猜测后接着让学生自己验证这一猜测是否正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着痕迹地完成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进行这样的个性处理,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课后感想 《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本学期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例如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学完后,给出已知条件:“六(1)班男生23人,女生10人”。提出编题比赛,比一比,谁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 学生通过编题比赛,发现一个简单的条件,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50多个问题,从编题中,学生把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都在题中体现,明白了一些在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而编的分数应用题改成比的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不但数量上多了两倍,又把分数应用题,比的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对比,加深了对它们联系的理解。 这种教学思路,我在五年级讲长方体与正方体时也用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自己量出长、宽、高并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解决了五、六年级数学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 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的 能力差。 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表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 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 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4、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

趣味数学教学案例

趣味数学教学案例--百米大赛 这是一篇趣味数学教学案例,里面是套用论语里面的场景和人物。小朋友没接触古文的话,记起来有难度。可以换成小明,小红,小刚,陈老师等等。 百米大赛 要说到我们班上的体育健将,那可真是非宰予和子路莫属,特别是短跑方面,简直在班上没有对手。当然了,他们两人自己除外。杏林中那条又长又直的路,就是他们比赛的最好跑道。多亏当年孔老师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道路两旁植树时,都是每隔5米一棵杏树,所以我们同学们要想举行跑步比赛的话,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合适的长度。当然了,大家都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赛跑的长度最好是5的倍数,如果你要和别人比赛跑什么73米之类的,可就不是特别方便了。(但还是能够用相近的长度来估量出来的。) 今天上午天气凉爽,我在教室里做了会儿练习,正当我揉着有些疲劳的眼睛走出教室的门,一看同学们都聚拢在跑道那边。我也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子路和宰予两个老对手,不知道是谁最先提的建议,又比上了。两个人正在跑道上并排蹲下,各就各位,准备赛跑。他们到底想比多长的距离呢?我沿着跑道往前看,闵损正在前面挥舞着双手,看来那儿就是终点了,他是负责在那儿判断谁快谁慢的。 我快速地数了数,从起点到终点有21棵树。嗯?难道比的路程是21×5=105米?怎么这么不正好?略加思索,我就知道了!树虽然有

21棵,但中间只有20个间隔,每个间隔是5米,那么全长应该是100米,看来,又一次的百米大战要开始了。 起点这边,是冉有来主持的,让他这个男高音来喊起跑的口令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随着他一声令下:“预备——走!”,子路和宰予嗖地一声,一起射了出去。趁着他们在跑的时候,我稍加解释一下为什么刚才冉有喊的是“走”呢?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走”就是“跑”的意思呀。 我们从后面看,两人开始时是不分伯仲的,不知道为什么,没多久子路就明显落后了。旁边的同学们都议论纷纷,觉得子路今天的表现有点儿不太正常,平时他在短跑比赛中,可是和宰予各有输赢的呢,可今天似乎差距蛮大的。还是言偃的一句话解开了大家的疑团,他是个老好人,大概和子路的关系也是班上同学中最好的。他说:“子路真是个牛脾气,昨天吃坏了肚子,拉了一天,今天还和宰予比,肯定是比不过的了。” “原来是这样呀!”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我哈哈笑着说:“要是拉坏了肚子,就不敢比赛,那就不是子路了。” 言偃冲着我竖起了大拇指,说:“知子路者,子卢也。” 我们正说着话呢,比赛已经结束了,闵损和子路、宰予一起走了回来。闵损说:“今天宰予赢得还真多,整整比子路领先了10米到达呢。”要知道,因为计时不方便,所以我们一直是以先到的人领先后面的人几米来表示跑步的成绩的,好在旁边有杏树可以作参考,倒也能够看出个大概来。

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负数教学反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一些生活中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认识负数后,我通过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一个向东走5米,一个向西走5米,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负数,右边大于左边;二是,两个负数,数值大的反而小。这样学生才会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教材中安排的许多习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教学时,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

《商不变性质》教学案例及反思

《商不变性质》教学案例及反思 青铜关镇中心小学李磊案例背景: 商不变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运用“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教学《商不变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关的除法;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描述 1、创设情景(教师事先准备一些铅笔) 师:老师请班长为同学们分铅笔,要求班长做到公平,先来了两位同学,老师拿了4枝铅笔分给这两位同学。后来,又来了3位同学,老师对班长说“你动动脑筋,看着办吧!”只见班长拿了6枝铅笔分给这3位同学,老师和同学们会心地笑了。最后,又来了8位同学,你们替班长动动脑筋,一共要拿几本本子分才公平呢?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个分本子的过程吗? 生列出算式: 4÷2=2 6÷3=2 16÷8=2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同学交流。 生1:它们的商都是2。 生2:但被除数和商都变了 …… 2、探索商不变的性质(一) 师:在除法运算中,凭你的经验,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时,你们认为商会怎样? 生1:商可能会变,也可能不会变 生2:商有可能变小,也有可能变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可能会怎么变化呢,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几倍 生2:商不变 …… 师生小结:被除数、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探讨“0除外”的问题。 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这一规律。你还有疑问吗? 小组合作探索。 汇报: 生:不能同时乘0,因为0不能做除数。 师;这一规律应该怎样说更严密呢?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3、探索商不变的性质(二) 师: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想吗? (生:如果除以相同的数,商会不会变呢?如果加上相同的数商变吗?如果减去相同的数商变吗?) 师:看来大家都有这个疑问了,那下面就来试试吧。 (1)师:同学们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提出了几个猜想问题,是不是都对呢?我们还没有经过验证,所以也就不好肯定哪个猜想是成立的。下面,你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1个或几个猜想问题,先每个同学独立举例验证,然后同学们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互相启发,互相辩说。 (2)汇报: 生:①(200÷2)÷(40÷2)=5 ②(200÷4)÷(40÷4)=5 我们组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生:①100÷ 25 =5 ②(100-20)÷(25-20)=16 我们组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商变。 生:①100÷ 10=20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者: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9、例10及相关练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的复习导入I 1.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把分数放在“比"中,分子相当于前项,分母相当于后项●分数线相当于比号,分数值相当于比值: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2.填空。 师:这题你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它的内容是什么?第(2)题呢? (分数的基本性质。) 3.师:我们以前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例9(比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9。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师: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想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引导学生归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生:同时乘,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师:你怎样理解“0除外”?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除以0本身没有意义,乘0后比的后项是0也无意义。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师: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想,什么叫作最简分数? 师: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5:4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0(1)。学生试做.指名汇报。 师:你是怎么做的? 6和12、18 有着怎样的关系?生: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今年,我教学六年级数学课,而且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动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增强水平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使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增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实行了提升和协助。 二、增强四则运算的练习。因为学生计算水平较差,且又粗心马虎,我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增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四则计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水平都差。针对这个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

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有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教学成绩。

六上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

联系旧知,构建新知 ——六上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能力目标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建构概念,应用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案例描述】 前不久,听了六年级《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感受颇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积极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了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 【教学片段】 进行课前复习:填空 ①5÷4=15÷()=()÷24②== 学生完成后,师问:你们是运用什么知识来解答这两道题的? 生:第①小题运用的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第②小题运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说说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值相当于商。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师: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你能把填空题①②小题改成比的形式吗? 生:①5:4=15:12=30:24 ②5:8=10:16=15:24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上面两组比中,谈谈你的发现。 生1:在第一组比中,我发现第二个比15:12的前项和后项都是第一个比5:4的3倍,第三个比30:24的前项和后项都是第一个比 5:4的6倍,三个比的比值都是1。 生2:在第一组比中,我还发现如果把第三个比30:24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2倍就变成了第二个比15:12,如果把第三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6倍就变成了第一个比5:4。三个比的比值都的1。 生3:在第二组比中,我发现如果把第一个比5:8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2,就变成了第二个比10:16,如果把第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3,就变成了第三个比15:28。如果把第三个比15:24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3,就变成了第一个比5:8,它们的比值都是。 …… 师:请同学们联系起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能不能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自己举例验证一下。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41~42页。 [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2.使学生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比的相关知识,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有怎样的联系。 2.复习铺垫 ①4÷5=8÷( )=( ) ÷15=20÷( )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② 34 =( )16 =9( )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从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为学生类推出比的基本

性质打下基础,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事物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的思维自然随着问题的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联系在一起。 二、合作探索 1.大胆猜想 师:我们学过除法中的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而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比你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呢? 预设:比也可能有比的基本性质。 提问:猜一猜比的性质是什么? 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全班验证 师: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是有待证明。你们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学生分组验证 请几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验证过程并板书在黑板上。 ①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 ②根据比值验证。 …… 小结:通过验证,刚才大家猜测的规律成立,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再次完善比的基本性质,强调0除外,并让学生讨论0除外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中,应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举例、论证等方法验证。这一环节教师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不断验证,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并使之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这一过程中,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探索“化简比” 师:大家通过猜测、验证后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学来有什么用处呢?回忆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学来作什么用的? (1)小组合作,明确要求:分小组先讨论你们是怎么猜想的,意见一致后,请一个同学把文字叙述记录下来,其余同学想办法举例说明这一猜测是正确的。

小学数学_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2页,比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根据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学生准备:笔,练习本,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音乐导入 师:人间最美四月天!春,在四月,绚烂绽放。在今年的四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及校领导、家长们一起开展了一次研学之旅。(出示图片)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尤其是讲文明、有礼貌。在外,我们代表的是我们学校(出示校旗图片),当我们竖起这面旗的时候我们就代表了我们学校,那么同学们你对我们的校旗了解吗?看到了校旗的长与宽,你能写出它们的比吗?你能求出它们的比值吗?老师现在问一下,你还记得怎么求比值吗? 生: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那下面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尝试做一下吧!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自己研学旅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校旗顺利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学生展示校旗长与宽的比,以及求出比值。 (动手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组内卡片的长与宽,并求出比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

学生思维的碰撞。)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先出示左半部分)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们写出的比和比值,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它们的比值都是二分之三。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你发现了吗?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四组比,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老师提示大家一下,你们可以从上往下观察,也可以从下往上观察,试一试? 生:……有困难 师:可以和你的组员讨论一下! (给学生3-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老师巡查) 师:哪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发现?好,贺晓萌请你代表你们组上台展示一下!生:从240:160到60:40它们都除以了4,从60:40到30:20它们都除以了2,从30:20到15:10也是除以了2。 师:(掌声鼓励)想一想,刚才她说的它们是指的什么? 生:(学生齐答)比的前项和后项。 师:对,一定要表述清楚,我们刚才从上往下看,现在谁能从下往上给大家分析一下?庞皓宇给大家展示一下!

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生本对话”课题研究,全班已基本形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提高了对预习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后“做一做”,而且要尝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想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带动全课的教学推进。 今天,学生在例1环节只提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并追问了“为什么”,再无其它疑问。对于“为什么”也回答得很清晰,看来生活积淀为负数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补充了认识温度计上的温度这一知识点。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第二课时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做准备;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所绘制的温度计是以5℃为一个单位长度,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读或指温度时有错误,主要是—16℃与—14℃易混淆。在此引导学生辨析,并教给他们方法。 在例2中学生质疑的问题明显增加。有(1)“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2)“正数、负数的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算式中的会有负数吗?如果有,它和减号如何区分?”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节课内容,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初中的代数知识。学生们答疑的水平较高。如第一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像教材那样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正、负数的意义,而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总结其含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多棒呀,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小瞧!第三个问题是由我解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中小衔

接,我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此次质疑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读法较忽视。为此,我补充提问了“+”号可以省略吗?省略后怎样读?它还是正数吗?“—”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怎样读?强调读法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最后,根据本班学情,我补充了下列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记录的是3位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标准,把平均分记为0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不足的分数为负,在表格中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及练习十一的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的化简比。 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导学过程】 ⊙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相当于分数、相当于除法;比的前项相当于……可以结合算式或表格回答)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

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因为它们的分数值都是0.75) (3)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它们的大小相等吗?怎样证明?(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都可以化成,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也可以证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4)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2.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把改写成比的形式。(引导学生汇报并用课件展示:=3∶4;=6∶8;=12∶16) (2)探讨这三个比之间的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3∶4=6∶8=12∶16,比值都是0.75) (3)观察、比较、发现。 观察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变化过程及规律。(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6÷8=(6×2)÷(8×2)=12÷16 ↓↓↓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是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我根据学生已具有的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能力做得比较成功。 一、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引导学生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再引导学生回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然后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既然比与分数、除法有很多关系,分数中有分数基本性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比会不会也有自己的性质呢?”如果有的话,你认为它是怎么样呢?学生据此自然而然的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那这是不是比的性质呢,还需要我们举例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分析、整理、推导验证,培养学生的具体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所选取的事例可以再宽范一些。在学生汇报思路和过程中,学生的条理性非常强!在得出性质之后,我通过师生互动(老师说出一个比,学生说出比值相同的比)的练习,既练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 二、探究新知、对比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概括能力。 对例1的教学,我放弃了以往的讲授法,采用尝试解决法,由学生尝试化简,遇到问题小组共同探究、共同商讨、找到化简的办法,最后再进行板演,通过板演,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与黑板板演对照,进行自评。学生在做完交流中发现解法都有不只一种,通过交流探讨,小结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1、化简时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同时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2、都是小数时,先转化为整数比,再化成最简比;3、都是分数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但要注意,这个结果必须是一个比。有了这样的评价和概括的过程,既使学生体会了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能力,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讲练结合,总结方法。 有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练习时,我注重练习的层次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不断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本节课主要用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尝试中学习、在练习中学习、在评价中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些地方处理不太得当,如:在练习之前只强调了比的基本性质用来化简比,没有强调化成什么样的比,并且没有给出学生明确的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定义。还有最后的练习处理的有些仓促,不太细致,在下一节的练习巩固课中还要继续强调这个问题,并积极练习。在以后的备课中,还要更加细致、认真,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