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资料(自总)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自总)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自总)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3.环境监测的特点:①环境监测的综合性②环境监测的连续性③环境监测的追溯性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不可有污染物排放)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的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可有污染物排放)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 P21表1-7的规定。

第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表1-7(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P21-24)的规定。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标准规定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级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1.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P43 2.采样点的确定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线及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不足0.5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3.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检测第二类污染物。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

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要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为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布设采样点。

4.水样类型: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

5.地表水的采集是利用采样器进行的

6.水样的保存方法:⑴冷藏或冷冻保存法⑵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则需加入少量MnSO4溶液和KI溶液固定(还原)溶解氧等。P53

7.为什么要进行水样的预处理?

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

8.水样的预处理方法:①水样的消解(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②富集与分离(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P56~65

9.浊度仪法原理:浊度仪是通过测量水样对一定波长光的散射强度而实现浊度测定的专用仪器。测定原理基于:当光射入水样时,构成浊度的颗粒物对光发生散射,散射光强度与水样的浊度成正比,通过微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可直接读出水样的浊度值。采用NTU作为浊度计量单位。

10.水中的固体物分为总固体物(又称总残渣)、溶解固体物(又称可滤残渣)和悬浮物(又称不可滤残渣)三种。

12.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重后得到的物质成为悬浮物(SS)。

13.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常用方法:①分光光度法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③电化学分析“五毒”金属:汞、镉、铬、铅、砷。其中汞(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镉、铅(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4.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理: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离子与二苯碳酰二肼(DPC)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 nm,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符合比尔定律。如果测定总铬,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水样中的三价铬氧化为六价,再用本法测定。

15.pH和酸度、碱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pH表示水的酸碱性强弱,而酸度或碱度是水中所含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16.溶解氧(DO),碘量法:

溶解氧即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水中DO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水体中的DO至少在4mg/L以上。水中DO的测定主要为碘量法。

采水必须用溶解氧瓶。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DO将Mn(Ⅱ)氧化成Mn(Ⅳ)的棕色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Mn(Ⅳ)直接和I-反应生成等当量的游离I2,用淀粉指示剂,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2,计算出DO的含量。

MnSO4+2NaOH=Na2SO4+Mn(OH)2 (白色沉淀)

2Mn(OH)2+02=2MnO(OH)2 (棕色沉淀)

MnO(OH)2+2H2SO4=Mn(SO4)2+3H2O

Mn(SO4)2+2KI=MnSO4+K2SO4+I2

2Na2S2O3+I2= Na2S4O6+2NaI

受污染的废水必须用修正碘量法即叠氮化钠修正法和高锰酸钾修正法。

17.水和废(污)水中氮的形态: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有机氮和总氮。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分光光度法。

18.化学需氧量(COD ):在规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样时消耗氧化剂的量,用氧的质量浓度(mg/L )表示。COD 反映了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测定方法:重铬酸钾法原理:在强酸介质下,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过量重铬酸钾溶液,以银盐作催化剂,加热沸腾回流2h 。冷却后,剩余的重铬酸钾以亚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溶液颜色由橙黄色变为红褐色时即为终点,根据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的用量,计算COD 。Cr 3+绿色。

19.生化需氧量(BOD )指由于水中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水体要发生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好氧微生物;足够的DO ;营养物质 测定方法:BOD 5法----水样稀释后,在(20±1)℃培养5d ,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DO 含量,二者的差值即BOD5。若BOD5未超过7mg/L ,则不必进行稀释,可直接测定。

1.根据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P149

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分为分子状污染物(SO 2、氮氧化物)和粒子状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 、粒径小于10μm 的颗粒物PM 10)。

2.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浓度法和体积分数。

计算: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可用气态方程式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换算式如下:

式中:V0——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或m 3); Vt ——现场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或m 3);

t ——采样时的温度(℃); P ——采样时的大气压力(kPa)。

3.空气采样站(点)布设方法:①功能区布点法 ②网格布点法(污染物比较均匀时) ③同心圆布点法(适用于由多个污染源(污染群),且重大污染源比较集中的情况) ④扇形布点(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如烟囱)

4.空气采集空样品的方法: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适用范围:

①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

②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一般都比较低(10-9—10-6数量级),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

方法检出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富集采样一般比较长,测得结果代表采样时间段的平均浓度,更能反映空气污染的真实情况。

5.溶液吸收法中吸收液的选择原则:①与被采集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 ②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③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最好能回收利用。

6.溶液吸收法:1)气泡吸收管:适用于气体和蒸汽态物质,采样流量0.5-2.0L/min

2)冲击式吸收管:适用于气溶胶态物质,采样流量3.0L/min

3)多孔筛板吸收管(瓶):除能采集气体和蒸汽态物质外,也适用于气溶胶态物质。

7.空气采样仪器的组成部分: 收集器,流量计,采样动力。

8.二氧化硫的测定

1)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原理:气样中的SO2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SO2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7nm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SO2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该络合物再与325.1012732730P t V V t ?+?=

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在575nm处测量吸光度。当使用5ml吸收液,采样体积为30L时,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检出限为0.005mg/m3,测定下限为0.020 mg/m3,测定上限为0.18 mg/m3。当使用50ml吸收液,采样体积为288L时,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检出限为0.005mg/m3,测定下限为0.020 mg/m3,测定上限为0.19 mg/m3。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有点,但吸收液毒性较大。

9.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原理:用无水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乙二胺配成吸收液采样,空气中的NO2被吸收转变成亚硝酸和硝酸。在无水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NO2浓度呈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10.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可吸收颗粒物(PM10)的测定:重量法

11.降水监测采样方法:(1) 每次降雨(雪)开始,立即将清洁的采样器放置在预定的采样点支架上,采集全过程(开始到结束)雨(雪)样。如遇连续几天降雨(雪),每天上午8时开始,连续采集24h为一次样。

(2) 采样器应高于基础面1.2m以上。

(3) 样品采集后,应贴上标签,编好号,记录采样地点、日期、采样起止时间、雨量等。12.配置低浓度标准气的方法: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

静态配气法: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适用范围:所用原料气可以是纯气,也可以是已知浓度的混合气,其纯度需要适宜的分析方法测定。

优: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缺:活泼性气体可能有化学反应,且容器壁吸附动态配气法:这种方法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两股气流的流量比即稀释倍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标准气的浓度。缺点:仪器复杂,不适合配制高浓度标准气。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危险废物的判别依据:①是否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和动、植物死亡率增加②是否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③是否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④在贮存、运输、处理、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或潜在危害。

3.固体废物的采样程序:1)确定份样数、2)份样量、3)根据采样方法,随机采集份样,组成总样,并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

4.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①简单随机采样法②系统采样法③分层采样法④两阶段采样法5.固体废物的制样程序:粉碎、缩分

6.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焚烧(包括热解、气化)、(卫生)填埋和堆肥。

7.毒性试验可分为:1)急性毒性试验2)亚急性毒性试验3)慢性毒性试验

8.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剂量

①半数致死量(浓度),简称LD50(如气体用浓度简称LC50);

②最小致死量(浓度),简称MLD(MLC);③绝对致死量(浓度),简称LD100(LC100);

④最大耐受量(浓度),简称MTD(MTC);

半数致死量(浓度)是评价毒物毒性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其他毒性指标波动较大,所以评价相对毒性常以半数致死量(浓度)为依据。

1.为什么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表示,由于其变化范围非常大,可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人的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性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

2.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A/A 0) 分贝符号为dB ,它的量纲为一。通常称为被量度量的“级”,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3.噪声的叠加: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若各声源的声压级相等,则有:

4.1)等效连续声级(L eq ):用A 计权声级得到的声能平均值,用来表征随时间变化的噪

声等效量,单位为dBA : d = L 10―L 90

式中,L 10、L 50、L 90为累积分布值,其意义是:

L 10-测量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 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 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如果100个数据从大到小排列,L10为第10个数,L50为第50个数,L90为第100个数

2)噪声污染级(LNP ):在等效连续声级中增加一项非稳态噪声项,更能反映实际噪声污染。适宜用来评价航空或道路的交通噪声。

LNP =LAeq+d d=L10 - L90 或 LNP =L50+d +d2/60 d=L10 - L90

3)昼夜等效声级(日夜平均声级,L dn ):夜间噪声对人的烦扰程度更大,故提出昼夜等

效声级作为特定时间内对噪声的量度。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L d-白天(6:00至22:00,共16h )的等效声级; L n-夜间(22:00至6:00,共8h )的等效声级。 为了体现夜间噪声对人的烦扰更大,在计算夜间等效声级项时加上了10dB 的计权。

5.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在每两个交通路口之间的交通线上选择一个测点,测点设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离马路20cm ,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m ,这样的点可代表两个路口之间的该段道路的交通噪声。

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1.质量保证:对监测全过程进行技术上、管理上的全面监督,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意义: 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

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可疑数据的取舍:狄克逊检验法、格鲁勃斯检验法 P518

3.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T 检验法)P526

4.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均质质量控制图 ∑==n i p p p L 120

2i lg 10)dB (32lg 1011+≈+=p p p L L L 25060eq d L L ≈+???????????+?=??? ??+241081016lg 10L 1010L 10L n d dn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教材

第一张绪论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知识点整理(2019最新编订)

六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 一、拼音: ㈠多音字:第1课P2缴;第9课P37吭 ㈡容易读错的字 边鼻音;平翘舌;前后鼻韵;其他 ㈢声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韵母表、字母表(大小写) 二、汉字 1、要求会写的80个字(教材后生字表)能辨别其音、形、意并能运用 2、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 三、词语 1、要求掌握“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了解“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积累下列词语: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第10课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P51 (2)、关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精神方面四字词语:回顾与拓展(五)日积月累P120 (4)、邯郸学步:回顾与拓展(一)“成语故事”P21 (5)、舍本逐末:回顾与拓展(五)“成语故事”P121 3、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第3课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第14课课后第3题的第2小题P71;第20课课后第3题的第2小题P113(理解词语的方法: a、运用工具书; b、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c、联系生活实际; d、联系上下文………) 四、句子: 积累佳句 ⑴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第1课课后第4题P6;第18课课后第3题P103;抄写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第3课课后第3题P10;第20课课后练习第4题P113 ⑵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回顾与拓展(一)“日积月累”P21 ⑶富有人生哲理的隽语:回顾与拓展(四)“日积月累”P96——P97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重点词语体会等) ⑴联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第1课课后练习第3题P3 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课课后练习第2题P6 ⑶结合生活事例理解:第12课课后练习第2题P57 ⑷联系上文理解:第14课课后练习第3题的第1小题P71 ⑸结合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P3 五、阅读: 训练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读课文,要学会浏览;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弄清文章的详写与略写;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1、要求朗读的:⑴第1课P3;第2课P6;第3课P10;第5课P14;第9课P37;第8课P30;第9课P43;第10课P50;第11课P52;第12课P57;第13课P59;第18课P103; ⑵古诗: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P43;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P64—65;古诗词背诵P144—153 ⑶综合复习阅读材料P154—172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分为: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了解) 5、环境监测分类: 按监测目的划分 ?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研究性监测(也称科研监测) 6、环境监测的发展: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 7、环境污染的特点: 时间分布性 空间分布性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颉颃作用)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8、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9、环境监测技术: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10、优先污染物:有毒化学物种类繁多,人们不可能对每一种化学品都进行监测、实行控制,而只能有重点、针对性地对部分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这就必须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11、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12、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1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与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为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弄虚作假行为: (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 (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 (三)政府部门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 (四)政府部门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 (五)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自行监测。 第四条【责任主体】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第二章调查 第五条【调查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调查认定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部门会同环境监测部门调查认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六条【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第七条【干预记录】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监测或运维人员应如实记录。否则造成的弄虚作假后果由该环境监测机构或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责。 第八条【举报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予以受理并为其保密。 第九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接受举报的应及时调查取证,符合立案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章处理 第十条【通用罚则】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 —4—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目

环境监测复习题 一、问答题 ①环境污染物作用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畸形。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性, 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体细胞,引起体细胞突变也可引起畸形,但无遗传性。 ②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现染色体不离开现象,即在细胞分裂中期成对染色体彼此不分开,以致一个子细胞 多一个染色休,而另一个子细胞少一个染色体,从而造成发育缺陷。 ③核酸的合成过程受破坏而引起畸形。 ④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使子代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缺乏必需的物质,影响正常发育等等。 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 污染源监督监测: 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 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 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 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 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环境质量基准:是由污染物(或因素)与人或生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随时间而变化,不具有法律效力。 环境质量标准:以环境质量基准为基础,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她既有法律强制性,又可以根据技术、经济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变化而不断修改、补充。标准要定在最佳实用点上,既不能强调技术先进而使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也不能强调可能迁就现有的落后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 (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 (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 Mn)CODMn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 (1)测定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重点整理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论述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四.论述普遍联系主要内容。(分析题) 1.联系是指事物内容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五.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3.运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六.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达。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特色是个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环境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

第八章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 监测数据报出的位数,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资料的统计整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测试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记录测试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1、大气监测数据(以mg/m3计) ⑴降尘(吨/月·平方公里)取小数点后一位;硫酸盐化速率(SO 3 mg/100cm2 碱片·日)、CO取小数点后二位;SO 2、NO X 、TSP、光化学氧化剂取小数点后三位。 ⑵其它用比色法分析的项目取小数点后三位。 ⑶气温(℃)、风速(m/s)、气压(hPa)取小数点后一位;湿度(%)保留整数位。 2、环境水质监测数据(以mg/l计)。 ⑴重量法分析项目:悬浮物测值<1000时取整数位,测值>1000时取三位有效数字。 ⑵容量法分析项目:溶解氧、总硬度取小数点后一位;高锰酸盐指数测值>10 时取小数点后一位,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二位;COD cr 、BOD 5 测值>100时取三位 有效数字,100>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一位,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二位。 ⑶分光光度法分析项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总铬、砷、总磷、溶解性磷酸盐等取小数点后三位;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总氮、石油类、凯氏氮取小数点后二位。 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项目:铅、铁、镍、锰等取小数点后二位,石墨炉法测定时取小数点后四位;锌、镉取小数点后三位,镉用石墨炉法测定时取小数点后五位;钙、镁、钠、钾等取小数点后果二位。 ⑸冷原子吸收法测汞取小数点后四位,冷原子荧光法测汞取小数点后五位。 ⑹气相色谱法分析项目(以μg/l计):DDT、六六六等取小数点后二位。 ⑺硫酸盐、氯化物测值取三位有效数字。 ⑻其它分析项目:盐度(%)、pH、氟化物(电极法)、电导率(μs/cm×100)、透明度(m)等取小数点后二位;水温和气温(℃)、水深(m)、气压(hPa)等取小数点后一位。 1、降水监测数据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doc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 P1)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 评价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 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 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 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 2连续性 3追溯性 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 P8)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 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priority pollutants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 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 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污染分类(P34)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 P41-47)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 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 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 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 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总结资料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目的: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一、环境监测过程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三、环境监测的发展 1、被动监测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层次聚类分析应用-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层次聚类分析应用-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能有效识别环境监测数据集中的隐藏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了层次聚类分析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以热图形式优化层次聚类分析可视化结果,并对热图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层次聚类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热图;应用 引言

定期的环境监测会积累庞大而复杂的化学数据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数据集中的内在关系。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变量相互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其中聚类分析不仅用于环境管理研究,而且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聚类分析可识别变量间的隐藏关系,仅用一小部分因子表示,且没有损失太多数据信息,有利于研究者快速掌握环境介质污染状况,判别各介质中潜在的污染来源[1]。 1聚类分析方法介绍 聚类分析也称集群分析、分类分析或数值分类,其基本思想是按照所研究的样品或变量之间存在相似性或不相似性,以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将数据分为若干类别,使类别内样品(或变量)差异尽可能小,类别间差异尽可能大。通常用距离来度量样品之间的相似性,用相似性系数来度量变量之间的相似性,结果以聚类树状图显示。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分析,按聚类的方法可分为层次聚类法、非层次聚类法等。其中,常用

的是层次聚类法,也称系统聚类法,其实质是根据变量或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从最相似的对象开始,逐步聚成一类[2]。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聚类分析也可分为样本聚类(Q型聚类)和变量聚类(R型聚类)。该文将主要介绍层次聚类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层次聚类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可有效降低原始监测数据集的维度,简化数据的复杂程度,以监测点位、时间、指标和污染评价结果等为对象进行聚类分析,便于分析各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及指标间的相关性。适用于不同环境介质监测过程获得的数据。近年来,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传统多元统计方法,常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分析[3]。对地表水体的监测点位和时间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可得到若干点位集群和时间集群,监测点位和时间的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可作为采样断面和频率优化的重要依据,可有效降低采样成本[4][5]。除分析监测数据集的时空变化特征外,层次聚类分析也用于监测指标的统计分析,便于判别污染来源。秦文婧等对柳江煤矿所在区域的地下水中的离子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离子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 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 A A 。分贝符号为“d 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1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检测手段。 13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害。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者认识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的一切事件。 14 环炉检测技术:是将样品滴于圆形滤纸的中央,以适当的溶剂冲洗滤纸中央的微量样品,借助于滤纸的毛细管效应,利用冲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淀、萃取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选择性地洗出,并通过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圈,然后用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 15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9-08-04 浏览次数:449 字体: [大] [中] [小] gis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 能对已有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科学结论。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它与环境监测结合成为可能,换一个角度来说gis的介入使各种环境问题和环境过程描述更加符合实际,友好的界面交互、方便的空间分析操作、直观生动的结果显示等都无疑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有从环境信息的存储、简单的地图显示和环境制图到复杂的环境状况的模拟与分析。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目的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文章则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应急监测三个方面来对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存储和可视化表达的是gis的基本功能,在任何目的、形式的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都是会用到的,以下的三个方面就不再一一累述,下面主要从gis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功能的角度来阐gis的应用。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环境质量监测一般是针对区域(如流域、城市等)进行的,对该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进行定点的、长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区域内的污染源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通常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都是空间上一些离散的点的数据,如何用这些离散的监测数据来真实的反应环境的质量状况。这里就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空间数据的内插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描述:设一组空间数据,他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现在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使改关系式最好地逼近这些已知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改函数关系式推测出区域范围内其他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值。这样由监测点的数据则可以推算出作为面状要素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根据某条监测河流上的监测断面数据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 此外,在对环境内的各个客体(空气、水体、噪声等)进行质量评价时,往往涉及到多个污染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标准,它是中国规定的各类地图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超过的限值。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氮氧化物、二氧化氮等。如何根据这些多个单一的、含空间信息的污染物指标来综合评价空气的质量,这里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前者可以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合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称为空间叠合属性;后者一般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的数量特征,成为空间叠合统计。这样通过多个污染指标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和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一绪论 1.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潜在危险性大、出现频率较高、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Ⅰ类不设排放口 Ⅱ类不设排放口 Ⅲ类执行一级排放标准 Ⅳ类执行二级排放标准 Ⅴ类执行二级排放标准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 第二类污染物:在工厂排出口取样 有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排入城市下水道并进入废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执行三级排放标准。 二水和废水的监测 1.水质指标 浊度——水中不溶性的杂质对光线透过的阻碍程度。

色度——除去悬浮物后由溶解性的物质和胶体物质所呈现的色彩。 固体悬浮物SS. (suspended solid)——悬浮在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pH温度总有机碳TOC氨氮(NH3-N) 溶解氧——水体与大气平衡或经生化反应,溶解于水中的分子状态的氧气。受温度影响大可以指示水质的污染程度 化学需氧量CODcr、OC——在酸性条件下,强氧化剂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折合成单位体积废水的耗氧量。间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量。水中存在无机还原物会使COD值偏大 生化需氧量BOD5——在氧气充分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氧量。间接表示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的量碳化阶段硝化阶段BOD5 =DO0-DO5(一般要稀释后测)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在高温下燃烧成稳定氧化产物所需的氧量。 不同的水质之间TOC、TOD、COD与BOD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 在水质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BOD与TOC或TOD 、CO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OD>CODcr>BOD20 > BOD5 TOD>CODcr>OC BOD 与COD的主要区别?它们所代表的有机物能否完全被微生物降解。所以B/C表示废水的可生化性 2.断面布设法 适合:河面宽,水量大,水深流急。 对照断面一般在排污口上游100~500m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距排污口500~1000m为了解特定的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评价污染情况以便控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自总)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3.环境监测的特点:①环境监测的综合性②环境监测的连续性③环境监测的追溯性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不可有污染物排放)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的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可有污染物排放)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 P21表1-7的规定。 第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表1-7(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P21-24)的规定。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标准规定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级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1.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P43 2.采样点的确定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线及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不足0.5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3.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检测第二类污染物。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重点短语】1、have a fever 发烧2、have a cough 咳嗽 3、have a toothache 牙疼 4、talk too much 说得太多 5、drink enough water 喝足够的水 6、have a cold 受凉;感冒 7、have a stomachache 胃疼8、have a sore back 背疼 9、have a sore throat 喉咙痛10、take risks 冒险 11、hot tea with honey 加蜂蜜的热茶12、see a dentist 瞧牙医 13、get an X-ray 拍X 光片14、take one’s temperature 量体温 15、put some medicine on sth、在……上面敷药16、give up 放弃17、sound like 听起来像18、all weekend 整个周末 19、in the same way 以同样的方式20、go to a doctor 瞧医生 21、go along 沿着……走22、on the side of the road 在马路边23、shout for help 大声呼救24、without thinking twice 没有多想 25、get off 下车26、have a heart problem 有心脏病 27、to one’s surprise 另某人惊讶的就是28、thanks to 多亏了;由于29、in time 及时30、make a decision 做出决定 31、get into trouble 造成麻烦32、right away 立刻;马上 33、because of 由于34、get out of 离开;从……出来 35、keep on doing sth、继续或坚持做某事37、fall down 摔倒 36、put a bandage on sth、用绷带包扎38、feel sick 感到恶心 39、have a nosebleed 流鼻血40、cut his knee 割伤她的膝盖 41、put her head back 把她的头向后仰45、run out (of) 用完;用尽 42、have problems breathing 呼吸困难43、mountain climbing 登山运动44、be used to doing sth、习惯做某事46、so that 以便 47、so、、、that、、、如此……以至于、、、…48、be in control of 掌管;管理 49、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在闲境中 【重点句型】 1、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the trouble with you? = What's wrong with you? 您怎么了? 2、What should she do? 她该怎么办呢? 3、Should I take my temperature? 我应该量一下体温不? 4、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您应该躺下休息一会儿。 5、Do you think it comes from a newspaper or a book? 认为它就是来自报纸还就是书呢? 6、I think I sat in the same way for too long without moving、 我想我以同样的姿势一动不动地坐得太久了。 7、She said that the man had a heart problem and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她说这个人有心脏病应该去医院。 Unit 2 I ’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重点短语】 1、Clean-Up Day 清洁日 2、an old people’s home 养老院 3、help out with sth、帮助解决困难 4、used to 过去常常、、、、、、 5、care for 关心;照顾 6、the look of joy 快乐的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