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贵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张兴贵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张兴贵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60],共37个项目,由6个分量表组成,包括友谊(1,10,16,22,27,31,34,36,37)、家庭(2,11,17,23,25,28,32,35)、学校(3,12,15,18,24,29,33)、环境(4,7,13,19,25)、学业(6,9,15,21,30,)和自由满意度(5,8,14,20,26)等维度a系数分别为0.71、0.85、0.87、0.71、0.79、0.79。采用李克特自评式5点量表法,“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

本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41,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75,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a系数都较为理想。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与效标的相关分别为一0.606、一0.536、一0.378、0.584,p<0.01,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效标效度良好。

请在最符合你家庭实际情况的选项上划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我的朋友们对我很友善(友谊)

2.我喜欢和我的父母在一起(家庭)

3.我在学校里感到不舒服(学校)

4.我希望自己住在别的地方,而不是现在的地方(环境)

5.基本上没有人强迫我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自由满意度)

6.我在学业上取得了理想的成就(学业)

7.我生活的环境周围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环境)

8.基本上我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自由满意度)

9.我对我的学业状况满意(学业)

10.如果我需要,我的朋友们都会帮助我(友谊)

11.我喜欢与我的家人呆在一起(家庭)

12.学校的很多事情我都不喜欢(学校)

13.我生活的地方社会治安好(环境)

14.基本上我有自主选择的自由(自由满意度)

15.与多数同学相比,我在学校的发展较全面(学业)

16.我的朋友们对我很好(友谊)

17.我的家人在一起相处很和睦(家庭)

18.我喜欢去学校(学校)

19.我生活的地方社会风气好(环境)

20.我在课余时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自由满意度)

21.与我的同学相比,我在学校中得到的荣誉较多(学业)

22.我的朋友对我很小气(友谊)

23.我的父母能平等的对待我(家庭)

24.我喜欢学校的生活(学校)

25.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和平安宁的(环境)

26.基本上没有人干涉我的生活(自由满意度)

27.我觉得自己在同伴中很有面子(友谊)

28.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讲话很友善(家庭)

29.我在学校的生活很有趣(学校)

30.我在学业上很有成就感(学业)

张兴贵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张兴贵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60],共37个项目,由6个分量表组成,包括友谊(1,10,16,22,27,31,34,36,37)、家庭(2,11,17,23,25,28,32,35)、学校(3,12,15,18,24,29,33)、环境(4,7,13,19,25)、学业(6,9,15,21,30,)和自由满意度(5,8,14,20,26)等维度a系数分别为0.71、0.85、0.87、0.71、0.79、0.79。采用李克特自评式5点量表法,“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 本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41,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75,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a系数都较为理想。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与效标的相关分别为一0.606、一0.536、一0.378、0.584,p<0.01,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效标效度良好。 请在最符合你家庭实际情况的选项上划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我的朋友们对我很友善(友谊) 2.我喜欢和我的父母在一起(家庭) 3.我在学校里感到不舒服(学校) 4.我希望自己住在别的地方,而不是现在的地方(环境) 5.基本上没有人强迫我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自由满意度) 6.我在学业上取得了理想的成就(学业) 7.我生活的环境周围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环境) 8.基本上我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自由满意度) 9.我对我的学业状况满意(学业) 10.如果我需要,我的朋友们都会帮助我(友谊) 11.我喜欢与我的家人呆在一起(家庭) 12.学校的很多事情我都不喜欢(学校) 13.我生活的地方社会治安好(环境) 14.基本上我有自主选择的自由(自由满意度) 15.与多数同学相比,我在学校的发展较全面(学业) 16.我的朋友们对我很好(友谊) 17.我的家人在一起相处很和睦(家庭) 18.我喜欢去学校(学校) 19.我生活的地方社会风气好(环境) 20.我在课余时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自由满意度) 21.与我的同学相比,我在学校中得到的荣誉较多(学业) 22.我的朋友对我很小气(友谊) 23.我的父母能平等的对待我(家庭) 24.我喜欢学校的生活(学校) 25.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和平安宁的(环境) 26.基本上没有人干涉我的生活(自由满意度) 27.我觉得自己在同伴中很有面子(友谊) 28.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讲话很友善(家庭) 29.我在学校的生活很有趣(学校) 30.我在学业上很有成就感(学业)

张兴贵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张兴贵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张兴贵2003年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60],共37个项目,由6个分量表组成,包括友谊(1,10,16,22,27,31,34,36,37)、家庭(2,11,17,23,25,28,32,35)、学校(3,12,15,18,24,29,33)、环境(4,7,13,19,25)、学业(6,9,15,21,30,)和自由满意度(5,8,14,20,26)等维度a系数分别为0.71、0.85、0.87、0.71、0.79、0.79。采用李克特自评式5点量表法,“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 本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41,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75,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a系数都较为理想。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与效标的相关分别为一0.606、一0.536、一0.378、0.584,p<0.01,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效标效度良好。 请在最符合你家庭实际情况的选项上划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1.我的朋友们对我很友善(友谊) 2.我喜欢和我的父母在一起(家庭) 3.我在学校里感到不舒服(学校) 4.我希望自己住在别的地方,而不是现在的地方(环境) 5.基本上没有人强迫我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自由满意度) 6.我在学业上取得了理想的成就(学业) 7.我生活的环境周围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环境) 8.基本上我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自由满意度) 9.我对我的学业状况满意(学业) 10.如果我需要,我的朋友们都会帮助我(友谊) 11.我喜欢与我的家人呆在一起(家庭) 12.学校的很多事情我都不喜欢(学校) 13.我生活的地方社会治安好(环境)

个人意义指数量表的汉化及在临床医学在校生中的应用研究

个人意义指数量表的汉化及在临床医学在校生中的应用研究1研究背景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不 断探索、求知的同时,其生命价值观也在逐渐的形成过程中。近几年来,大学生沉迷游戏、抑郁及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临床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之一,在校园生活中,他们面对各种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对未来迷茫等复杂情绪未客观对待时,同样会逃避,忧郁、酗酒、抽烟及自杀等。生命意义感即个体当下对生命价值和目标的认知、对未来有价值的生活与目标的追寻以及对这些过程的感知。 研究揭示大学生沉迷游戏、网络成瘾、药物滥用、抑郁及自杀等的原因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人生意义。大学生总体学习动力弱、学习质量不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升等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焦点。 临床医学在校生处于成年早期(大约18至23岁),是一个独特的过渡阶段, 尚未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临床医学在校生的生命意义感值得关注。已有大量研究揭示心理健康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关于生命意义感的现状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大学生或者医学院校的大 学生,内容主要集中在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少有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在 校生的研究;国内已有的生命意义感测量工具存在条目较多,本土化不够等不足,并且缺乏合适的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的测量工具,Reker的个 人意义指数(Personal Meaning Index,PMI)量表简短,2003年起在青年、中年和老年人群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属性,能否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有待进一步验证;已有研究中,针对临床医学生群体,少有系统地、全面地探讨生命

强化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职业引导作用,提升中职生主观幸福感

强化中专德育课教学的职业引导作用 提高中专生主观幸福感 卢春梅 【摘要】中专生是国家劳动力中的重要力量,主观幸福感不强,影响到个人生活和社会和谐。 满意度低是造成主观幸福感不强的原因,通过强化中专德育课教学的职业引导作用,科学进行德育课课程设置,加强角色定位,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经过教材内容的调整和补充,加强职业导向,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投入情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中专生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主观幸福感职业引导 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尽管每个人对幸福的标准不尽相同,但追求幸福的本能一定是一样的,我们周围的人,有人求财求官,有人求名求利,有人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的人享受奉献,有的人醉心拥有,表面上看目的各不相同,可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追求幸福。幸福是每个人都希望实现的人生目标,作为德育课的教师,我特别希望通过教学能帮助学生找到幸福,乐于生活,勇于进取。我的教学对象是中专生,他们有着区别于普高生的特殊性,作为中考的失败者,不像普高生一样被关注,而是被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家长和社会所忽视甚至放弃;但他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劳动者,劳动力中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却又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他们是否有幸福感,是否勇于进取,不仅关系到中专生对生活是否感到满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一、幸福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张文燕 摘要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影响因素 1.引言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长期以来,传统的心理学以“消极”为主导的模式,专注“治疗”和修复损伤,而对幸福感的研究是从消极心理学模式走向及极心理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心理学理念的发展,研究人类的积极质量,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宗教都曾将幸福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eman博士称其为心理学研究范式由“不幸模式或疾病模式向幸福模式或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变[1]。Dier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中,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幸福感早期研究假设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结构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认为幸福感是人口统计变量的“副产品”(by-products)。在第二阶段以Dierner(1984)撰写的《主观幸福感》为标志,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模型,研究幸福感的心理形成机制。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侧重幸福感测量技术完善与发展,在早期幸福感测量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幸福感测评显示出多方法、综合化的态势。 幸福感基于快乐论和现实论又分为主观幸福感(SWB,subji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WB,psychology well-being)。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本主义理念在当代心理学中的延伸,也积极心理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是人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显现。近几十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以主观幸福感为主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对比分析

以主观幸福感为主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对比分析 幸福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普遍关注并为之苦苦探求的。人们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探讨有关问题, 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所选择的三篇文章都是来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各文章研究概述 第一篇是外文文献名称为《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这篇文章主要是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来研究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参加宗教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作者是来自Eskisehir Osmangazi 大学的Ali Eryilmaz,他在进行这项研究时调查了196名被访者,其中包括99名女生和97位男生,所有的被访者都是来自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市的大约14到16岁的高中生。调查的范围包括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正面和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及如何去增加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主要运用了皮尔森相关系数法以及内容分析法,通过对这四个维度的分析的出的结论是,高中生参加宗教活动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也就是他们参加的宗教活动越多,个人的自我幸福感越强烈。 另一篇中文文章是研究北京市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名称为《北京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属于心理研究方面。作者主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2 所重点高中和2所普通高中,以被抽取的24个自然班中的共1 118名15到18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北京市的1118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研究结果发现,高中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与自尊量表总分呈中度负相关, 主观幸福感与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总分及其8个分量表呈负相关。同时,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和父母关系是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因此,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篇是对职中生和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对比调查的,题目为《职中生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随机抽取一所职业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并对101名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其中生活满意度包括整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度,把各维度包含的题目的分数相加,然后除以维度的个数,以此衡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职中生与高中生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职中生与高中生在正性情感、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情感平衡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职中生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青少年学生在幸福感总分和大多数维度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成绩各个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锻炼组的得分明显高于非锻炼组的得分;其他的成绩、性别、锻炼身体、学校等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是成绩与身体锻炼的交互作用显著。 二、文章研究对比综述 我所选择的三篇文章都是研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主题相似,但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略有不同。从三者研究方法的相同点来说,都通过分析阐

主观幸福感问卷

主观幸福感问卷 Part A(生活满意度问卷)(Life satisfaction),(Diener, Emmons, Larsen, & Griffin, 1985).(5 items) 以下有你赞成或反对的五个句子,请参照您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回答,在相应的数字1-7下面打上“√”。

30 – 35 Very high score; highly satisfied Respondents who score in this range love their lives and feel that things are going very well. Their lives are not perfect, but they feel that things are about as good as lives get. Furthermore, just because the person is satisfied does not mean she or he is complacent. In fact, growth and challenge might be part of the reason the respondent is satisfied. For most people in this high-scoring range, life is enjoyable, and the major domains of life are going well – work or school, family, friends, leisure,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25- 29 High score Individuals who score in this range like their lives and feel that things are going well. Of course their lives are not perfect, but they feel that things are mostly good. Furthermore, just because the person is satisfied does not mean she or he is complacent. In fact, growth and challenge might be part of the reason the respondent is satisfied. For most people in this high-scoring range, life is enjoyable, and the major domains of life are going well –work or school, family, friends, leisure,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e person may draw motivation from the areas of dissatisfaction. 20 – 24 Average score The average of life satisfaction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nations is in this range –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re generally satisfied, but have some areas where they very much would like some improvement. Some individuals score in this range because they are mostly satisfied with most areas of their lives but see the need for some improvement in each area. Other respondents score in this range because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most domains of their lives, but have one or two areas where they would like to see large improvements. A person scoring in this range is normal in that they have areas of their lives that need improvement. However, an individual in this range would usually like to move to a higher level by making some life changes. 15 – 19 Slightly below average in life satisfaction People who score in this range usually have small but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several areas of their lives, or have many areas that are doing fine but one area that represents a substantial problem for them. If a person has moved temporarily into this level of life satisfaction from a higher level because of some recent event, things will usually improve over time and satisfaction will generally move back up. On the other hand, if a person is chronically slightly dissatisfied with many areas of life, some changes might be in order. Sometimes the person is simply expecting too much, and sometimes life changes are needed. Thus, although temporary dissatisfaction is common and normal, a chronic level of dissatisfaction across a number of areas of life calls for reflection. Some people can gain motivation from a small level of dissatisfaction, but often dissatisfaction across a number of life domains is a distraction, and unpleasant as well. 10 – 14 Dissatisfied Peole who score in this range are substantially dissatisfied with their lives. People in this range may have a number of domains that are not going well, or one or two domains that are going very badly. If life dissatisfaction is a response to a recent event such as bereavement, divorce, or a significant problem at work, the person will probably return

青少年学生家庭满意度量表-张兴贵编制

青少年学生家庭满意度量表-张兴贵编制 --- 简介 本文档是由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学生家庭满意度量表。该量表旨在对青少年学生对家庭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以帮助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为改善家庭关系和提升家庭满意度提供参考。 量表内容 1. 问卷说明:在开始填写本问卷之前,请读者确保本人年龄在13至19岁之间,并确认已经理解问题的含义。问卷说明:在开始填写本问卷之前,请读者确保本人年龄在13至19岁之间,并确认已经理解问题的含义。 2. 个人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校、年级等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校、年级等个人基本信息。

3. 问题1-家庭环境:评估被调查者对家庭环境的满意度,包括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家庭经济条件等。问题1-家庭环境:评估被调查者对家庭环境的满意度,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家庭经济条件等。 4. 问题2-家庭沟通:评估被调查者对家庭沟通的满意度,包括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沟通的频率和质量等。问题2-家庭沟通:评估被调查者对家庭沟通的满意度,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沟通的频率和质量等。 5. 问题3-家庭支持:评估被调查者对家庭支持的满意度,包括 家长对被调查者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等。 问题3-家庭支持:评估被调查者对家庭支持的满意度,包括家长对 被调查者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等。 6. 问题4-家庭责任:评估被调查者对家庭责任的满意度,包括 被调查者对家庭分担的责任是否公平和合理等。问题4-家庭责任: 评估被调查者对家庭责任的满意度,包括被调查者对家庭分担的责 任是否公平和合理等。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日益壮大,主观幸福感成为其发展的焦点。就国内而言,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大学生、老年人和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而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注较少。其次,在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与个体心理/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的整体概念,这提示我们要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研究和提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向。 标签: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是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他们处于自我中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度膨胀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特点是期望他人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敏感性和不稳定性使青少年感受到更多烦恼和困惑,因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近年来,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评估个体身心健康的综合指标。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是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青少年成长变化的心理规律,对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主观幸福感 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 人们对幸福感的现代意义的理解始于WannerWilson(1967)的《自称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iener(1984)把主观幸福感定义为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整体性评价。同时他也提出了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主观性,指人们根据自身内定的标准衡量;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的评价。主观幸福感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认知评价三个维度(Diener,1984;Fujita & Diener,2005),也即,包含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指个体所知觉到的期望与成就之间的吻合程度,即生活满意度;情感成分指情绪情感方面的愉悦体验。 1.2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在国内外有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存在差异,国外研究者(Dew & Huebner)的研究认为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而国内学者(马颖和刘电芝)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较低,且在学校类型、年级上存在差异,重点学校的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较非重点学校高;在年级上,高二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低。另外金盛华,田丽丽(2003)通过研究,发现男女生在身心状况和学习状况上也存在差异。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研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9286097.html,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作者:张若男赵幸福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1期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张兴贵 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河南省某市两所初中1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p<0.05水平下,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 学业满意度(F=4.084*,p=0.019)、整体满意度(F=3.977*,p=0.021)、环境满意度 (F=6.857**,p=0.001)差异显著,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在 p<0.05水平下,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F=4.741*,p=0.011)、环境满意感 (F=3.117*,p=0.049)、家庭满意感(F=5.508**,p=0.006)、自由满意感(F=7.001**, p=0.001)、学校满意感(F=7.850***,p<0.001)、学业满意感(F=10.028***,p<0.001)、 整体满意感(F=11.559***,p<0.001)差异显著。结论: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在友谊满意感、环境满意感、家庭满意感、自由满意感、学校满意感、学业满意感六个维度以及整体满意感差异极其显著。 【关键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最终表明了个体生活质量的基线。它包括两个 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2]。认知成分主要是针对个体的生活满意感而言的,包括整 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3]。不少研究[4-5]表明,幸福、发展、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 要动机,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个体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愈强。 学生是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对学生而言,学习是极其重要的生活事件 国外研究(Huebner,2000)[6]表明,各生活领域青少年对学校满意度水平最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如学业成绩不良、退学、违纪等)。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中学阶段是人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学习是初中生活的主要内容,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何特点,学业成绩的好坏是否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以期为以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关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在收集大量有关主观幸福感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研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梳理介绍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多种理论;并对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一、研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作为个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Diener (1984)提出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中学时期是个体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的重要人生阶段。目前,初高中学生面临着普遍的升学压力和激烈竞争,加上社会发展变革带来的价值观多元化、网络信息的蓬勃流行、家庭结构和功能显著变化等复杂影响,常造成许多中学生幸福感的降低或缺失,表现出叛逆违纪、学习倦怠、情绪困扰、睡眠和饮食障碍、自杀自伤等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也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实践重点。 二、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目前国内外有以下几种: (一)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其理论基本假设是,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人的幸福感,是人们获得与维持幸福

感的主要来源,个人目标与价值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幸福感的不同。如马斯洛认为个体在特定水平上的需要满足之后,会追求更高层的幸福感。 (二)活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活动本身而非活动目标的达成。美国积极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心流”理论,指出当人们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全身心投入其中时,会获得“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浑然忘我、全然沉浸,体验到强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三)人格理论:也叫特质论或自上而下的理论。认为人们具有以积极方式体验生活的性格倾向,即有快乐、乐观的素质,而幸福就产生于此。 (四)判断理论:也称比较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现实条件与某些标准的比较。现实条件高于标准时,主观幸福感提高,反之幸福感降低。判断理论的基础是它所使用的标准。由于判断标准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如社会比较理论、适应理论和自我理论等。 (五)状态理论:又叫相加整合理论或自下而上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等于各个快乐事件的简单相加。 (六)动力平衡理论:认为生活事件处于平衡水平时,主观幸福感不变,一旦生活事件偏离正常水平,变好或变坏时,幸福感也会随之升高或降低。 有关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很快,这些理论各有侧重,能部分解释幸福感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有各自的局限性;部分理论之间也有一定重叠,至今没有统合的理论。 三、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情况: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开始由对消极心理学的关注转向对积极心理学(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倡导。其代表人物Grant、Maslow和 Seligman从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理

主观幸福感_社科院_Cai_27Mar11

中国幸福感研究 蔡华俭1赵娜1卢文涛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之一,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Hsee, Hastie, & Chen, 2008)。那么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但是,科学层面上的探究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事。经历了描述性比较、理论建构、和测量发展三个阶段(Diener, 1997),到20世纪90年末,幸福感已经成了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详见,Diener, E., Shigehiro, O., & Richard, E., 2009; Diener, E, Katherine, R., 2009)。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迁,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幸福感在中国得到了从政界到学界,乃至社会和民间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2010年新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并把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后,许多地方政府也把居民的幸福感作为施政目标和衡量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写入工作报告。国内学术界对幸福感的关注更是毫不逊色,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有少量的研究发表;经历十多年的发展,近年来相关研究数量迅猛增长,每年发表文章数量都在100篇以上(具体发展趋势见图一)。本文拟对中国近年来的幸福感研究进行整理,以期在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当然也希望为社会和政府实现提高人们幸福感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 图一:近年来我国“幸福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注:纵坐标为发表文章数量,横坐标为文章发表年限。 一、幸福感在中国的操作和测量 尽管“幸福”在中国语境下是一个非常基本、常用的词汇,但是,学术领域的“幸福感”却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和西方很多的词语相对应,比如happiness,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 subjective well-being等等。由于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对幸福感的理解、操作和测量也非常多样化。比如,有的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的整体性评价,是一个单维的结构(Craig, & Alexander, 2010);有的认为幸福感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包含认知(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积极和消极情感)两个方面(Renske, K., Dykstra, Anne-rigt, 2010);但是不管怎样,所有的理解基本都认为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三个基本特征。 中国《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辞海》对幸福的解释是:“人们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这大概代表了民间或非学术的理解。在学术领域,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很多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但是,本土化的理论探讨和阐释还很少,多数研究都是以西方的某种理解为基础,并采用西方的量表对幸福感予以测量。因此,源于西方、被中国学者修订并应用的幸福感量表有很多,比如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李靖、赵郁金, 2000)、生活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刘仁刚,龚耀先,1999)以及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黄丽,杨廷忠,季忠民 ,2003)。总体幸福感量表(段建华,1996)。鉴于对西方量表在中国文化下适切性的顾虑,除了对修订西方量表外(刘仁刚,龚耀先,1999;李靖, 赵郁金, 2000等),国内学者也尝试编制了一些本土化的量表,比如,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邢占军,2003),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王极盛,丁新华,2003),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张兴贵,何立国,郑雪,2007),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量表(伍麟等,2008)等等。 二、中国的幸福感研究及主要发现 中国的幸福感研究在数量上已经非常可观,就研究对象而言,基本涵盖了各个群体各个年龄段,比如学生(大中小学生、研究生、职业专校学生、医学生、免费师范生、医学中职生,体育系、私立学校初中生、音乐系学生、艺术系生、护理本科生、军校研究生、重点高中学生、高职生等)、各种职业从业人员(护士、高校辅导员、警察、军校学员、军队离退休人员、小学教师、电力工人、飞行员、高校退休教, 、银行职、城乡初中教师、社区工作者等);各个地区群体 (成都、包头、西安、武汉、广东、威海市、江西省等) , 另外还涉及了农村居民,老年人,少数民族,青少年, 贫困生, 听障中学生,聋人大学生, 流动人口,

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影响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影响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方便取样法,在安徽某地区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中分别各选取一个班,获得被试共360人,有效被试278人(93.6%)。筛出留守儿童142人。男生70人,女生72人;初中组69人,高中组73人。 1.2方法 ①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张兴贵编制,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两个分量表。记分在7分量表上进行。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5];②艾森克人格问卷:采用龚耀先修订版本[6],按性别建立了常模。以16岁为年龄界限,对初中生采用儿童版,对高中生用成人版。问卷主要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N)和精神质(P)3个个性维度;③家庭环境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RMoss和BMoss于1981年编制,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家庭的主观环境。该量表常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正常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状况,90个是非题,含有10个分量表,我国学者费立鹏于1991年先后进行了3次修订,具有了比较好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并建立了中国常模[7]。 1.3统计处理 用SPSS11.5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结果 2.1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农村留守儿童所感受到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略高于消极情感,总体幸福感处

于中等。 2.2农村留守儿童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因子均高于女生,除了自由满意度和消极情感。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两者之间的各项差异都没有显著性。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级贡献的离差平方和为2562.328,不同性别贡献的离差平方和为895.761。它们对应的F值和相伴概率分别为4.294、0.040和1.501、0.223。可见高中、初中的不同对主观幸福感造成了显著影响,而性别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2.3家庭主观环境与SWB各维度的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关系密切的家庭因素有亲密度、知识性、矛盾性、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见表3)。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与帮助以及家庭生活的有序性和条理性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反之,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攻击会损害彼此的感情,使儿童处于茫然无助的境地,导致他们幸福感的下降。 2.4人格因素与农村留守儿童SWB的相关内外向和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有极显著相关。其中,内外向与总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负相关;神经质与总体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正相关。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 2.5各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SWB的回归分析分别以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为因变量,以人格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为亲密度、神经质、内外向和矛盾性。4个变量能联合预测生活满意度28.1%的变异量。从检验结果看,F值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01)。建立回归方程:生活满意度=142.375+2.734×亲密度-0.974×神经质+1.037×内

主观幸福感量表

主观幸福感量表 主观幸福感量表由三部分组成,即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①Campell (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1],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前者由8个情感项目组成,后者则由一个满意度项目组成,两者的得分进行加权相加即为总体幸福感指数。该量表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43,与生活满意度单一测题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55。② Bradburn(1969)编制的情感量表[1],共有10个项目,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项目各半,积极情感项目间的相关为0.19~0.75,消极情感项目之间的相关为0.38~0.72,积极情感项目和消极情感项目之间的相关小于0.10,重测信度在0.76~0.83 之间,与单个整体幸福感测题的相关为0.45-0.51。③ Diener(1985)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包含5个项目,采用七级评分。其信度效度指标较好,应用十分的广泛,已有不少研究中使用此量表[2]。 (一)幸福感指数量表 您目前体验到的情感如何?请在适当的分数上画圈。 1.沮丧的 1 2 3 4 5 6 7 有奖励的 2.无望的 1 2 3 4 5 6 7 充满希望的 3.无用的 1 2 3 4 5 6 7 有价值的 4.厌倦的 1 2 3 4 5 6 7 有趣的 5.孤独的 1 2 3 4 5 6 7 多朋友的 6.空虚的 1 2 3 4 5 6 7 充实的 7.痛苦的 1 2 3 4 5 6 7 快乐的 8.生活未给予我任何机会 1 2 3 4 5 6 7 生活对我太好了 你对生活总体的满意或不满意程度如何?哪一数值最接近你的满意度或不满意度? 十分不满意 1 2 3 4 5 6 7 十分满意 (二)情感量表 下面我们讨论一些问题,我们想了解你最近的感受。在过去的几周里,你是否感到…….?请在合适的答案上画圈。 1 对某事特别热衷或特别感兴趣?是否 2 感到坐立不安?是否 3 因为别人对你工作的赞扬而感到骄傲?是否 4 十分孤独或远离他人?是否 5 由于完成了某项工作而感到愉快?是否 6 心烦?是否 7 仿佛处在世界的颠峰(有飘飘然的感觉)?是否

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0 引言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一种有效应对和适应,当生活变化对人们造成威胁时,来自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之间会相互作用而组成动力系统,共同抵抗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带有主观性的总体评估,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李义安在《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中得出高中生的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由于民族中学的学生一方面接受着不同于一般学校的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因为中学生大多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最不稳定最富变化的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引入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旨在通过这样的一个研究去了解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分析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等如何为民族中学的学生摆脱心理困扰提供更好的帮助,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民族中学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被试是从广西都安瑶族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

中随机抽取出的各六个班级,总共450 人,其中男生158(43.5%)人,女生205(56.5%)人;壮族273(75.2%)人,瑶族75(20.7%)人,汉族10(2.8%)人,其他民族5(1.2%)人。 1.2研究的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参见附录)和张兴贵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有27 道题目,分为五个维度: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采用五点计分的方式,有12 道题目是用反向计分的方式。计算出各维度总分的题目均分后,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心理韧性越好;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以及消极情感三个维度,采用的是七点计分的方式,有5 道题目是采用反向计分的方式,每一个维度的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或者正性情感或负性情感体验越强。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 2研究过程 从广西都安瑶族中学中的高一、高二年级中分别随机抽取出三个班级,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测试的目的和答题的要求,测试时间在20到30分钟之间,做完之后当场回收。发放量表总数为450 份,实际回收为425 份,删除漏答和未答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 363 份,有效回收率为81%。在进行剔除和删选之后将数据录入SPSS18.0,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