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提问的9个方法

记者采访提问的9个方法

1.正问法:正问法是从正面提问,记者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①提问要有针对性②提问要有情感交流。

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例如,采访一位县委书记,问:“今年全县的国民生产总值计划完成的情况怎么样?”、“从你谈的情况看,粮食增产了,增产的幅度有多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多少?”、“粮食增产,县委和县政府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增产这么多粮食,国家收购有哪些举措?储存保管面临哪些新问题?”、“请展望一下明年的生产形势”。这些都属于正面提问。正面提问的好处是,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一般适用于采访领导同志,采访外宾,或习惯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对象,当然对有交情的朋友,更不需要转弯抹角了。

2.侧问法:从侧面入手,绕个圈子再进入正题。

侧问。有些问题,对第一次见面的采访对象正面提出来,效果往往不好,但可从侧面人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在这方面,笔者有多次经历。笔者喜欢和外地来北京打工的人聊天,你要直来直去地问他一年挣多少钱,他

不会痛痛快快、老老实实地告诉你,在他看来这是秘密。怎么办?你可以先和他拉家常,从侧面问起,比如他一家有几口人,是不是都在北京,吃饭一月要花多少钱,房租一月要花多少钱,孩子一学期上学要花多少钱,看病要花多少钱,一年要给老家寄多少钱,如果是做小买卖要交多少租摊费、工商税,如此等等加起来是他一年的总支出,你就能作到心中有谱了,然后再转到正题,问他一年的收入……他就有可能把底交给你了。即使他还不愿给你交底,你也可以作出大体不差的判断了。侧问,迂回,费时费心,但不这样,你还真难于了解到真情。

3.反问法:从事实的相反方向(另一方向)或谈话的相反方向提出问题。

反问。即从逆向提问。这种方式运用得恰当,可以促使对方思考,非回答你不可,但要注意提的问题不要引起对方反感。

4.错问法:以“误求正法”。即故意以明知是错误的问题来考察、试探、激发被采访对象,以求得真实的材料。

设问。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提出一些假设的问题,启发对方思考,帮助对方回忆。要设问得好,记者需要有丰富

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但在设问时,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诱使对方按照自己设想的一套去谈。

5.追问法:如果在采访中发现新的线索与采访主题相关,可以发出进一步的追问,一直问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止。如果在采访中发现新的线索与采访主题相关,可以发出进一步的追问,一直问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止。

追问。这是提问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握事物的矛盾,循着对方谈话的脉络,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但要注意不要把追问变成追逼。有些记者为了挖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总喜欢这样追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你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想过其他的问题没有?” “你难道就不再想了吗?”。这样提问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并不策略,也不高明,而且容易把追问变成追逼,变成变相的“审问”,使人家心情不愉快。

6.设问法: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以了解对方真实想法。

故问。即明知故问。明知故问,岂不多余?并非多余,这是为了从多方面印证某个问题采取的一种策略。电视采访的故问,往往是借采访对象之口向观众作出某种交待,这比记者直接说出来似乎更好一些。例如,为报道某条铁路大

动脉在特大洪灾中畅通,记者访问某地官员,故意问身后那列火车正通过的铁路的情形。其实记者是知道那条铁路的情形的,只不过通过这一问一答,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罢了。

7.诱问法:记者运用已知材料,通过诱导被采访对象,说出他想说,但不太好说的话。激问。就是通常说的激将法,提出带刺激性的问题,激得对方不答便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激问只是在一种很特殊的情况下才用。

8.质问法:是记者面对持有敌意的、或观点对立、固守错误立场的采访对象,无须照顾其面子的提问方法。

9.借问法:记者借他人之口,向采访对象提出自己想要提的问题。

借问。即借别人对某人某事的评价,向采访对象提出来,请采访对象答复。有些问题,记者用自己的口气直截了当地提出,对某些头面人物显得有失礼貌,也不策略,但借他人之口把问题提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对方还非表明态度不可。1四7年5月趁新上任不久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来我国访问之机,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去访问他,提的几个问题中,有三个问题都是借问,请看:(1)我们已注意到,秘书长先生,有些观察家在评价你的工作时说,这几个月你

的工作都是形式方面或公关方面。你这么做为什么?(2)秘书长先生,你在联合国工作了30多年,有些人认为你工作这么长,你将更加保守,更加谨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3)秘书长先生,一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这个位臵,我采访了你的前任加利先生,加利先生说他是“超级乞丐”,不知你认为怎么样?安南一一作了答复,表明了他的看法。

正确提问的九种方式

正确提问的九种方式 在销售过程中,最具价值的一项技能就是如何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我们如何针对顾客的疑虑进行解说我们的产品。事实上这项技术已经被很多的销售员所使用并验证成功,这就是如何提问题。只有在我们能够了解顾客时,我们才能进行销售。因此,有效的提问将对我们能否成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开放型的问题。 什么是开放型的问题,举个例子: “陈卓你好吗?” “很好!” 我问他的是“身体好?工作好?亲戚好?女朋友好?收入好?还是感情好?”他不知道我到底问他哪一个好。他说“很好”,我当然也不知道他哪里很好。“工作好?感情好?还是生活好?”这种问题就是开放式的问题,就是问的很广泛。“最近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通常得到的也是泛泛的信息,一般在还不太了解顾客情况下我们使用这种提问方式,在得到顾客的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出相对有针对性的问题。 2.特定型的问题。 “你最近在做些什么?” “做培训课程!” 我问了他一个特定的问题,就是他最近在做什么?他说他在做培训课程。我问他在做什么方面的课程。他说是关于性格方面的。我问:“是杨滨老师的吗?”他说:“是”。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昨天你与谁谈的这个问题?”你在电话中可以问:“昨天你跟谁谈到了这个问题?”特定型的问题就是必须有特定性答案的问题。 3.选择式的问题。 比如说:“我会告诉戴伟,是让他给你回电话还是我现在给你做点什么?”让顾客做出选择,是让他给你回电话比较好?还是我现在给你做点什么比较好?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用得非常多。“周琪,你好像是告诉过我你是从事ISO9000,14000的那种资讯的认证项目是不是?”“是”。“非常好,我个人对那些项目不太了解,但是我真的是很感兴趣,希望从你们那里学习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我不知道是今天上完课程之后晚上找你稍微聊一聊,还是明天下午的时候找你聊一聊比较好呢?你看是明天下午还是今天晚上,你比较方便?”“任何时间都可以。”我问了她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她给我回答表示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我现在可以继续追问她一个问题:“那今天晚上好不好?”“好的。”我问了她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她回答我什么时间都可以,表示是开放的被选择。这时我掌握了主动,我就可以选择一个适合我的时间,所以我说:“那今天晚上怎么样?”“可以。”她只有答应我的要求,别无选择,因为她已经作了承诺。 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或者说选择式的问题,可以限定顾客的注意力,要求顾客在限定范围内做出选择,让自己而不是让顾客掌握主动权。“孙博,你看是今天晚上我们去打保龄球,还是明天早上,或者下个礼拜去打保龄球?”我问了他一个三选一的问题。选择式的问题,可以二选一,也可以三选一,甚至多选一。“礼拜一到礼拜五什么时候有空?”“礼拜四比较有空。”问问题的时候,不一定是二选一式的,但是你要问顾客可以做出选择的问题。 4.引导型的问题。 汤姆·霍普金斯问的许多问题大都是引导型的问题。“我想这样非常好,那么你是否愿意一个月之后收到这些资料呢?”引导性的问题里面有一个技巧:“先陈述一个事实,先用一种话术,先做一个预先的框式。”预先的框式有什么作用呢?就是我用这个框把你框住。“你看今天晚上的课程到这个时间会非常的合适,因为会帮助大家做最好的休息,食用更好的晚餐,能为明天准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记者访问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面对不同心境、不同状态的同一个人,面对无比微妙、无比深透的心灵,记者只有掌握多种多样的提问方法,机智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根据新闻实践的积累,记者在访问时采取的提问方法有这样几种: 一、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无须拐弯抹角。采访对象一般也会畅所欲言。这样,记者的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法。 一般来说,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者健谈的公众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的对象,限定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以及广播、电视的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 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 1.注意情感的铺垫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如果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 2.防止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的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排拒,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的感觉。 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的群众吃水很困难。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的直白而没能说出来。如果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大娘心里的话就能痛快地说出来。 3.善于处理谈话跑题如果对方谈话跑了题,谈的又是一般性的内容,记者仍要耐心倾听。不可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表现出烦躁情绪,以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对方的不满。这也是记者缺乏修养和无能的表现。此时,记者可

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

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采访是记者获取信息、报道新闻的重要手段之一。采访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的质量和观众的阅读体验。本文将 介绍一些新闻采访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记者提高采访效果。 一、筹备阶段 在新闻采访之前,记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筹备工作。首先,记者需要 确定采访的目的和主题,明确自己要获取的信息和要传递的信息。其次,记者要对采访对象进行调研和了解,包括其职业背景、相关经历 和过往言行等。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记者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从 而获得更有价值的回答。 二、面试技巧 面试技巧是新闻采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记者应该保持专注 和耐心,倾听对方的回答,并做好记录。与此同时,记者要学会观察 采访对象的表情、语气和肢体语言,这些都是了解其真实想法的线索。记者还要注意控制好面试的节奏,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确保采访的 效果和任务。 三、提问技巧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的关键环节。在提问时,记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问题要简洁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避免多问题并置。其次,问题要具体,避免模糊和笼统的表述,这样可以引导对方给予准确的

回答。此外,记者还可以运用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既让采访对象充分发表意见,又使得采访过程更加高效。 四、合理引导 在新闻采访中,合理的引导可以帮助采访对象更好地发表观点。首先,记者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或引用他人的观点来刺激采访对象的回答。这样可以让采访对象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有助于增加采访的深度和可读性。其次,记者要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可以使回答更加结构化和易于理解。 五、处理敏感问题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面临一些敏感问题,如受访者的隐私、公司内部的机密等。处理好这些敏感问题至关重要。首先,记者要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避免过分追问私人事务。其次,新闻能否报道某些敏感信息要慎重权衡公益和伦理道德的平衡,避免对个人或组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追踪报道 在新闻采访结束后,记者应该保持对采访对象的追踪报道,及时了解相关进展和新的信息,以充实报道内容并保持新闻的关注度。追踪报道还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良好关系,为今后的采访提供更多机会。

记者采访提问的9个方法

记者采访提问的9个方法 记者采访提问,是新闻工作的核心活动之一。一位出色的记者,便是拥有高超的提问能力的记者。精准的提问能够让采访的对象敞开心扉,深入挖掘准确的信息,准备一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那么,记者采访提问到底有哪些方式?下面就来总结一下: 一、基本问题法。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记者采访提问方法。有些采访者会被某些新闻事件吸引,因而构想出与之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XXX?”“为什么会出现XXX?”“XXX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等等,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较宽的范围向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搜集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引导性问题法。 引导性问题法是记者采访提问过程中,让采访者自己省思,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路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一种技巧。例如:“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何建议?”等等。 三、想象问题法。 它指的是以一种更加脑力而不是理性的方式来提问。它的提问方式很特殊,采用的是虚拟的、突然的提问,例如:“如果你是XXX,你将怎样做?”“假设你是XXX,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有什么反应?”等等。 四、开放性问题法。

这种问题法是记者采访提问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用开放性的问题,挑起采访者的兴趣,让采访者忘记被访的角色,忽视记者的存在,把内心的深处的真相说出来,这样才能搜集到有价值的素材,例如:“如果可以,你会怎么做?”“在你看来,有什么值得值得我们去做?”“如果你有机会改变现状,你会怎么做?”等等。 五、主动提问法。 这种记者采访提问方法强调积极性,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主动地抓住每一个可能的信息点,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跟采访者交流的主题。例如:“除了XXX你还有什么想提的?”“对于XXX,你觉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可以做?”等等。 六、直接问题法。 这种记者采访提问方法,偏向于直接提问,迅速把问题提出来,要求采访者不加多余的思考,可以根据已经有的答案自由发挥。例如:“你怎么想的?”“你会怎么做?”“你会支持这个计划吗?”等等。 七、间接问题法。 这种记者采访提问方法,是一种比较隐晦的提问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把问题提出,让采访者更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例如:“你认为这种情况有什么好处?”“对于XXX,有什么需要改进?”“如果没有XXX,你会怎么做?”等等。 八、特色提问法。 这种记者采访提问方法,可以帮助记者制造出现场独特的气氛,

新闻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技巧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四、怎样观察 1、到现场去:谈到观察,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到现场去。从新闻事业本身来讲,从千千万万记者成长的道路来看,不经受现场的风雨,不吸收现场的营养,新闻就会变质,受到读者的放弃。 2、看不等于观察:西方有句俗语:“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观察,是一种技巧,一门学问。它需要有明确的目的、高度的注意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3、观察依赖过硬的基本功:观察是一门技巧,需要扎实基本功,既敏锐的观察能力。何为敏锐?在短时间内能扑捉到关键的镜头,对于客观事物有精细的识别能力。 4、掌握观察的规律: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事态,一般的秩序是:先动后静、先大后小、先近后远、先上后下。 5、有粗看,也有细察,以细为主。 6、几种有助于观察的技能:第一种:目测。第二种:速写。第三种:拍照。 公众人物采访技巧 近年来,娱乐圈、体育圈都流行一种“泛娱乐”的现象。在这种大环境下,公众人物和记者的关系越来越微妙:既希望记者给自己做宣传,又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过度曝光。因此,这个特殊人群往往会因为职业或者个性以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对记者采访产生抗拒心理。打开他们的心理缺口,获得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记者采访提问的9大实用方法

记者采访的9个提问方法 2015-10-07 一、提问的艺术 1、问什么: ①这是真的吗?②这是新闻吗?③这有什么样的新闻价值? 2、为谁问: ①一为立场问题 记者的所有采访活动都会立足于自己或自己所服务的媒介的立场。具体地说,阶级的、民族的、集团的归属感会左右记者采访时的立场。 ②二为目的问题 记者所在媒介的服务对象(即受众)也会影响他提问的内容和方式。 ◆一张大众化报纸的记者,通常会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项政策酝酿已久,为什么迟迟不能兑现? 何时才能兑现? ◆记者的服务对象(或者说报纸发行范围)集中在城市,他会代表城镇居民表达一种急切的心情。 ◆党报记者可能会问:如果这项政策出台,是不是会因此进一步拉大城镇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他站在党和政府立场,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稳定出发而发问。 ◆财经类报纸的记者会问,这样一来,国家每年财政收入会减少多少?他更愿意从统计学的角度冷静分析这一政策出台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 3、找谁问: ①当事人原则②知情人原则③权威性原则④扩展性原则⑤即时性原则 4、怎么问: ①、开放式提问: A.什么是开放式提问:指问题问得比较抽象和概括,开口很大,范围很广,采访对象有充分回旋余地。 B.优点:开放式提问的长处是问答双方谈话气氛自然、和缓。 C.缺点:是没有针对性,采访目的很难达到。

②闭合式提问: A.什么是闭合式提问:指问题问得很具体和集中,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是有限的,采访对象一般又有明确的回答。 B.优点:明确、集中 C.缺点:以记者为主,主观性很强,被采访者不宜发挥,可能会导致偏面性。 ③提问要具体: A.记者要了解情况、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必须依靠具体材料,而具体材料又是通过具体问题才能搜集到的,笼统的问题只能得到笼统空洞而缺乏具体内容的回答。 B.应善于将大的、总的问题破开,化成一些具体的问题,一个一个地细问,问得具体,才能问得明白,一个个具体问题问清楚了,大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二、提问的具体技巧1.正问法:正问法是从正面提问,记者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①提问要有针对性②提问要有情感交流 2.侧问法:从侧面入手,绕个圈子再进入正题。 3.反问法:从事实的相反方向(另一方向)或谈话的相反方向提出问题。 4.错问法:以“误求正法”。即故意以明知是错误的问题来考察、试探、激发被采访对象,以求得真实的材料。 5.追问法:如果在采访中发现新的线索与采访主题相关,可以发出进一步的追问,一直问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止。 6.设问法: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以了解对方真实想法。 7.诱问法:记者运用已知材料,通过诱导被采访对象,说出他想说,但不太好说的话。 8.质问法:是记者面对持有敌意的、或观点对立、固守错误立场的采访对象,无须照顾其面子的提问方法。 9.借问法:记者借他人之口,向采访对象提出自己想要提的问题。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大约有90%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美]杰克·海敦 《怎样当好新闻记者》 一、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 从采访对象最关心、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谈起。美国记者怀特·汤姆索采访尼克松,就是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足球谈起;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是从他的生日谈起。 1986年9月,美国著名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亦采用了这种方式。在短短一小时的采访中,他向邓小平提出了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及中国现行政策等许多敏感甚至尖锐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复。 二、在倾听中提取新问题 抓住线索,寻根究底。倾听被采访对象的发言,从中发现新线索,以此激发被采访对象的谈话激情,将采访引向深入。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在2003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对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的采访提问就是如此: 王志: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要搞国际协作? 钟南山:这个病,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我们需要两个层面的协作:流行病学的协作,国际上的大协作,需要综合各国的优

秀的科技成果才能解决问题。 王志:现在看起来你说的协作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提出来是很有压力的,而且对你来说有非议,你知道吗? 钟南山:当时我们首先跟香港大学合作、协作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反对的,当然并没有直接地责备我。 王志:那这种批评和压力对你没有影响吗? 钟南山:有影响,但我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些学术上的互相支持,同时我希望把这个病更快地搞清,这没有什么错。 点评: 记者提出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并且都能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找出新线索;钟南山的回答为记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 三、从侧面迂回提问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被采访者并不愿意接受采访,即使出于无奈与记者会面,也会往往表现出沉默、少语等状态,使采访变得困难。 俗话说:“点将不如激将”,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从反面提出问题或者有意误解对方意思,以刺激、激发对方情绪,使其不吐不快,或认识到不说出来反而会对自己构成不利,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到延安采访毛泽东时,

采访提问技巧

对话型采访“善”提问 对话型采访是在采访对象积极配合的语境下进行的。只要善于提问,就能从采访对象处摄取更多更好的新闻素材。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能使对方一听就明白要回答什么问题。请看记者采访德国某汽车公司在中国的人事经理沈坚的一段对话: 记者:在外资企业中,雇员跳槽是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公司为此而烦恼,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沈坚:外资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而面对市场竞争的人才,而我们国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目前能够适应这种转变,在知识、能力和经验诸方面达到市场要求的人才还为数不多,尚不能满足所有外资企业的需要…… 记者将“员工跳槽”这一问题一提出,就得到一个肯定、有说服力的答案。这说明,开门见山的提问,容易被采访对象理解,并做出明确回答,从而使自己获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2.漫谈引导,营造和谐漫谈引导,旨在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采访气氛,便于沟通与交流。这种采访常常从采访对象最关心、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谈起。美国记者怀特·汤姆索采访尼克松,就是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足球谈起;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是从他的生日谈起。1986年9月,美国著名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亦采用了这种方式。在短短一小时的采访中,他向邓小平提出了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及中国现行政策等许多敏感甚至尖锐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复。这是因为他善于将严肃话题融注在轻松自然的交谈中。 3.抓住线索,寻根究底采访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事前料想不到的新线索。一个富有经验的记者能够抓住这些线索,将采访引向深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在2003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对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的采访提问就是如此: 王志: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要搞国际协作? 钟南山:这个病,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我们需要两个层面的协作:流行病学的协作,国际上的大协作,需要综合各国的优秀的科技成果才能解决问题。 王志:现在看起来你说的协作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提出来是很有压力的,而且对你来说有非议,你知道吗? 钟南山:当时我们首先跟香港大学合作、协作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反对的,当然并没有直接地责备我。 王志:那这种批评和压力对你没有影响吗? 钟南山:有影响,但我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些学术上的互相支持,同时我希望把这个病更快地搞清,这没有什么错。 记者提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并且都能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找出新的线索,特别是钟南山说自己曾经遭遇对反对,王志就马上追问这种“反对”对他有没有影响,钟南山的回答,为记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 诱导型采访“巧”提问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被采访者并不愿意接受采访,即使出于无奈与记者会面,也会用沉默、少语等形式对待记者,使采访活动变得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巧妙提问,才能将采访对象不愿说,或者想说而不能说,或者根本不想说的话引发出来。 1.侧面入手,迂回提问在不好从正面提问时,可以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然后问到正题上。198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女记者刘振敏,到北京十三陵水库采访植树造林活动。她

记者采访提问技巧

记者采访提问技巧 记者采访提问技巧如下: 一、寻找兴趣点,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在多数情况下是首次见面,彼此是陌生的,有的人在面对记者和摄影机时会心里紧张、谈吐不清。因此,营造和谐愉快、良好的访谈氛围显得特别重要。美国著名记者、作家约翰?根室说:“采访的目的在于使被采访人轻松自如,让他真正的说,而不仅仅是答。”在采访开始后,记者应尽量与采访对象建立起一种融治、轻松、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访谈氛围,在这一技巧的运用上笔者深有感受。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去青岗岭乡采访,新闻题目为《青岗岭乡:引来金凤凰,富了众乡亲》。一进屋,才说明来意,我们就开始采访、录同期声。当老乡看到我们的摄像机,说出来的话结结巴巴的,表情也极不自然。我和一起去的同事马上改变工作方案,我们简单地进行了分工,他先拍一些老乡家的室内镜头,我先和采访对象交流。最后,再录同期声的时候,气氛融治了,采访对象侃侃而谈起来、采访也达到了理想效果。 二、抓住疑点、闪光点深入挖掘。 每一位记者都希望自己在采访中能获得生动而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但往往事与愿违,其中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记者不能及时抓住新闻线索的疑点深入采访。很多好的新闻素材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偶然听说的一些谈资,有些人听听就算了,并没有在意。而作为一名记者,要有新闻敏感性,随时留心,抓住那些细微的闪光点,挖掘

出更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有一次我和摄像记者跟随领导到龙山寨社区采访,龙山寨社区负责人带着我们参观了社区的民情地图和说事厅,我和同事感到很有新意,随即顺着线索深入挖掘,我们就采写了一条新闻《龙山赛社区:民情地图和说事厅让社区更和谐》刊播并在当年全省各州市好新闻评奖中获得了一等奖。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记者要能灵敏地对新问题作出回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绪,不失时机地进行追踪,以争取更多的发现。 三、要学会尊重对方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 倾听十分重要,倾听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从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中可以找出感人的故事和细节,找出可以继续交流的、读者关注的话题。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对方是谁,都应该给予尊重。比如采访一些曾经犯过罪的服刑人员时量然他们曾经误入岐途,做过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情,我们依然给予他们百分百的尊重,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昭阳区新闻中心曾开办过的一个栏目《昭阳警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就经常和服刑人员打交道。他们曾经犯过罪,但是在人格上,他们还是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们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即使他的想法我不是很赞同,可是在向我讲述的时候,他的态度一定是真诚的。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社会对服刑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服刑人员更会觉得自己悔过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改造重新做人。

采访提问的技巧

采访提问的技巧如果说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那么提问就是采访的核心,是获取信息最直接的途径.作为电视媒体来说,地点、事件、状况的大致情况大多可以通过电视画面来体现,而至关重要的,也是观众极想了解的具体时间、事件相关人员、原因背景、发展状况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等情况,都必须通过深入采访来获知.要进行进一步的采访,搜寻更多的 新闻素材,少不了记者或主持人的提问.提问是否恰当、是否具体、是否到位、是否周全,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关系到采访的效率,也关系到记者或主持人的形象. 提问是采访水平的体现.记者要站在观众的角度,了解观众想要了解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新闻事实,挖掘出具有典型性或普遍性的新闻内涵.因为新闻事实和采访对象的不同,记者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力求切 中主题.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新闻题材,不同的采访任务,不同的采访对象,采访提问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常见的提问方式 1.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是让被采访者围绕提示畅所欲言的一种提问方式,采用这种提问方式是为了获取更大的信息量,最后记者再根据报道需要提取当中最切题的部分. 面对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开放式提问能鼓励对方多说话;面对 健谈的采访对象,开放式提问会加大后期制作的工作强度,这时的提问针对性就要强一些,注意不要跑题.

通常我们在采访外地游客时经常会问:第一次到黔南的感觉怎么样与您想像的区别大吗黔南的少数民族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等等.其实这是在对游客的喜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强,没有具体的切入点,但留给了被采访者表达心情、抒发情感的较大空间. 又如一些针对市民的采访:您认为原因出在哪呢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呢也是开放式的提问.因为报道的目的是要集思广益,用开放式提问让被采访者说出他们的观点、看法、意见,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开放式提问有利有弊,一般在宣传性报道中用得多些.在调查类和事件类的新闻采访中如果采用开放式提问,就无法准确表达记者提问的意图,使被采访者弄不清你提问的真正核心,回答自然也就难以达到采访的目的. 2.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是报道意图较为明显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有明确的指向性,提问往往局限在某一事物或具体问题,有时甚至精确到“是”或“不是”. 由于封闭式提问的指向性明确具体,不需要被采访者多费口舌,因此这种提问回答起来干脆利落,后期制作相对省劲.但也不排除批评报道中,一些被采访者为逃避责任不愿回答而东拉西扯的情况. 封闭式提问的好处在于直接进入主题,能迅速了解相关新闻事实,这种提问在事件类报道和批评报道中经常用到.运用这种提问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弄清采访对象的身份和与事件的关系. 3.见缝插针式提问见缝插针式提问是采访提问中技巧性较强的一种提问方式.在调查类、批评类、事件类新闻采访中使用最多.一般来说,这种提问方式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根据观察到的一些特殊事物、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2023年度: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随着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记者的采访技巧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的采访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才能得到更好的采访效果。以下是12种常用的记者采访提问方法。 1. 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通常以“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或短语开头,使采访对象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对于记者而言,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让被采访者有更大的话语权,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例子: - 您认为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 对于这个事件,您有什么看法? 2.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通常以“是不是、有没有、应该不应该”等肯定或否定形式提问,需要被采访者回答“是”或“否”。这种提问方式常用于确认细节、了解事实等方面。

例子: - 这件事是你做的吗? - 你们公司有无良行为吗? 3. 对比式问题 对比式问题通常以“相比之下、与……相比、区别是什么”等形式提问,需要被采访者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展现问题。 例子: - 您觉得这次比赛和上一次有什么区别? - 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环保方面做得如何? 4. 情境化问题 情境化问题通过具体的场景或情境引导被采访者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其更好地沉浸其中,从而能够获得更真实、更有深度的信息。

例子: - 如果您当了这个公司的CEO,您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 您觉得如果你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5. 判断式问题 判断式问题通过让被采访者进行判断,让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例子: - 您觉得这个决策是对的还是错的? - 您认为这个候选人是否适合这个职位?为什么? 6. 细节式问题 细节式问题通常从细节入手,通过询问具体的细节情况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例子:

访谈提问的技巧

访谈提问的技巧 作为一名记者或采访者,在进行访谈时,提问的技巧是非常关键的。恰当的问题可以引导被访者深入思考,展现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使访谈更加有深度和亮点。下面将介绍一些提问的技巧,帮助你在访谈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指可以引导被访者进行详细回答的问题。这种问题可以激发被访者的思考,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您认为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开放式问题可以使访谈更加富有深度,有助于挖掘被访者的思想。 二、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是指可以得到简短回答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可以用是非、选择或数字等简单方式回答。封闭式问题适用于获取具体信息或核实事实。比如:“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您对这个决定是否满意?”等等。封闭式问题可以帮助你迅速了解被访者的立场或态度。 三、追问与延伸 在访谈中,追问和延伸问题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被访者的观点或思考。当被访者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或信息时,你可以追问更多相关

的问题,以便获取更多的细节和见解。比如:“您说的这个问题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吗?”、“您认为这个决策的影响会有哪些?”等等。通过追问和延伸问题,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被访者的观点和想法。 四、避免主观判断 在提问时,尽量避免使用带有主观判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主观判断可能会引导被访者的回答,从而影响访谈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比如:“您认为这个政策是否合理?”、“您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吗?”等等。尽量使用中立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便获取更加客观的回答。 五、关注细节 在提问时,关注细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关注细节,你可以深入了解被访者的经历、观点和思考过程。比如:“您在决策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您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等等。关注细节可以使访谈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展示被访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六、适当使用沉默 在访谈中,适当使用沉默可以引发被访者的思考,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和回答问题。当被访者停顿或犹豫时,你可以保持沉默,给他们一些时间来思考和准备回答。沉默可以使访谈更加平衡

记者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记者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记者在采访提问时,需要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 1.尊重采访对象:记者要尊重采访对象的身份、地位和观点,以 礼貌、诚恳的态度进行提问,避免给采访对象带来不愉快的感受。 2.做好准备:在采访前,记者需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背 景和经历,以便更好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记者还需要对采访的主题和目的有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引导采访进程。 3.提问要具体明确:记者提问时,要尽可能具体明确,避免模糊 不清或含糊其辞的问题,以便让采访对象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并能够更好地回答问题。 4.适当引导: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通过适当引导的方式,帮 助采访对象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可以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追问和探讨。 5.注意语气和措辞:记者提问时,要注意语气和措辞的使用,尽 可能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带有攻击性的语言,以免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和不满。 6.灵活应对: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采访 对象突然不愿意回答问题或者出现其他突发情况。在这种情况

下,记者需要灵活应对,采取适当的方式化解尴尬局面,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7.保持耐心: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保持耐心,对于一些比较 复杂或敏感的问题,要给予采访对象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回 答。 8.做好记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及时做好记录,以便在后 续整理和分析采访内容时能够更好地还原采访对象的回答。总之,记者在采访提问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尊重采访对象,做好准备,具体明确地提出问题,适当引导,注意语气和措辞的使用,灵活应对突发情况,保持耐心并做好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采访任务并呈现出一个完整、准确的报道。

采访的方式与种类

采访的方式与种类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周密的前期准备及精心的后期撰稿,但它的核心部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的作用成为关键;下面,我们分几部分了解一下采访的技巧; 一、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二、提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惯用的提问方式 1、开门见山 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外事人员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顺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的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

新闻采访的具体技巧

新闻采访中的具体技巧 采访技巧与实践 拍摄技巧大全 DV拍摄纪录片的十四条戒律 ………….. 采访技巧与实践 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在于采访的技巧。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记者才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新闻消息,才有可能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 一、接近采访对象 1、寻找和采访对象的接近性。 记者要把握各类采访对象的特点,做一个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 2、咬住不放,敲开拒绝之门。 一旦得知采访对象的行踪或线索,紧随其后,咬住不放,直到敲开拒绝之门。 3、采取迂回战术,获取有用信息。 当采访对象不愿配合采访时,记者必须从旁边寻找突破点,通过多种话题来调动被采访者的兴致,让其自动放弃戒备之心,或是通过旁敲侧击,以此获取有用信息。 二、善于提问 1、提问要具体。“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此类笼统、含糊不清的问题是最难答复的问题。 2、提问要有特点。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答复。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3、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容易使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 4、学会刨根问底。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三、学会观察 1、环境交待背景。 2、细节构成事实。 3、神态、动作衬托人物形象。 四、几种常用的采访方式和技巧 〔一〕即兴采访 1、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时,临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采访。 2、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场面、氛围、景物。 〔二〕采访 1、特点:方便、及时、节约采访成本。 2、技巧: 〔1〕准备工作要充足。通话前应在纸上写出采访要点,问完一条就勾掉一条。 〔2〕确定对方是否具有合适的通话时间。 〔3〕适时结束通话。通话时间过长意味着滥用对方的善意和时间。

关于新闻记者采访的一些技巧

关于新闻记者采访的一些技巧 关于新闻记者采访的一些技巧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的日志 一、好奇和怀疑 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 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 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 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 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 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 为了个人出风头 一面之词

二、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 四、如何提问 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