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合集下载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笔、纸。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并问学生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有没有一个规律或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数字。

2.探究(20分钟)教师以例子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例如,教师问学生:“3、6、9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它们都能被3整除。

”教师再问:“除了这个共同点,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特征吗?”学生思考片刻后,可能会注意到这几个数的个位数都是3、6、9、教师指出这就是3的倍数的一个特征,即一个数是3的倍数,当且仅当它的个位数是3、6、9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再观察一组数字,例如12、15、18、21、教师提问:“这些数有没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数的个位数是2、5、8、1,而这些个位数之和都是3、教师指出这也是3的倍数的特征,即一个数是3的倍数,当且仅当它的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

通过一些类似的例子,教师逐渐引导学生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是3的倍数,当且仅当它的个位数是3、6、9,或者它的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

3.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如45、83、117,并要求学生用刚刚学到的特征判断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

学生可以自由地尝试,可以计算各位数之和,也可以直接判断个位数。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讨论并交流答案。

4.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和总结刚刚学到的知识:3的倍数有两个特征,即个位数可以是3、6、9,或者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

教师让学生回想和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具体步骤。

5.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3的倍数。

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三篇学校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要求使同学初步把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推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育同学抽象、概括的力量。

教学重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推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基本练习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2、能同时被2 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二)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三)让同学依据课题提问题。

老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老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依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依据自探提示仔细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同学自探。

自探提示: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索以下问题:1、观看3的倍数,你发觉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二、解疑合探(15分钟)1、检查自探效果。

根据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同学合探解决。

依据同学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1、同学质疑。

老师:对于本节学习的学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2、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同学释疑,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依据状况或组织同学争论或老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一)同学自编习题。

1、让同学依据本节所学学问,编一道习题。

2、展现同学高质量的自编习题,沟通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课前思考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因数,倍数,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

笔者为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发现规律,在教学设计中作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将学习材料由百数表换成组数。

学生发现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过程中很难从正面发现规律,而更多地受2、5的倍数特征的负迁移。

将组数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更能把学生的探索聚焦在数字特征上,从而发现和理解规律。

教学目标1. 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根据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2. 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等活动,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 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3的倍数特征,掌握判断的方法。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21 42 63 84 15 36 57 78 9911 32 53 74 95 26 47 68 89师:上面哪些自然数是3的倍数?请男生口算第一组,女生口算第二组。

学生通过口算发现:第一组自然数都是3的倍数,而第二组自然数都不是3的倍数。

引导概括: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看能否被3整除(除以3没有余数)师:那我们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3的倍数,是否可以像判断2和5的倍数一样只看个位呢?请说明理由。

小结:看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只需要看个位,而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

那么,到底看哪些数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3的倍数特征。

(板书:3的倍数特征)【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会用乘法口诀或整除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数的倍数。

通过规律的寻找、正例与反例的对比,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加深理解倍数的意义和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数倍数的方法。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修改版]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修改版]

第一篇:《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小棒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420、515、736、1028、905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猜想验证。

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三、体验新知。

3 的倍数特征获奖教案

3 的倍数特征获奖教案

3 的倍数特征获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特征;
2. 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3的倍数特征的介绍;
2. 3的倍数特征的证明;
3. 3的倍数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让学生列举一些3的倍数的例子,并观察这些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规律。

2. 新授:介绍3的倍数的特征,并进行证明。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判断一些数字是否为3的倍数,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

4. 归纳: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并强调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5. 拓展:介绍3的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

四、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 通过实例证明3的倍数的特征;
3.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应用3的倍数的特征;
4. 通过归纳和拓展,加深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反思:
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3的倍数特征;
2. 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一等奖3篇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一等奖3篇

4、《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一等奖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

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六)配套资源百数表、计算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1)找3的倍数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

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全班交流、讨论①发现问题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

《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3的倍数的特征》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
2. 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列举一些3的倍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这些数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引导他们发现“一个数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一规律。

2. 教师可以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

(三)实践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例如,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找出在一定范围内所有的3的倍数等。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并强调这个规律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和体验“3的倍数的特征”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感知3的倍数特征的原理。

2、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较迅速地判断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3、初步体会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把24、35、75、120、345、780、276、434填入相应的集合圈中。

为什么2、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字就可以了?2、猜想特征你认为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1)个位上是3、6、9的数(2)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3、导入新课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一)百以内3的倍数的特征1、圈一圈,想一想。

2、交流(二)拓展与验证(三)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原理四、练习拓展1、把复习题8个数中3的倍数填在相应的圈内。

2、判断各数是否是3的倍数?332 666 876 264 111 222。

3、判断各数是否是3的倍数?你是怎么想的?96332、24153、56093。

4、综合应用(1)一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几?(2)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小又是多少?《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2、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新1、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怎样摆出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呢?2、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

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六)配套资源百数表、计算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1)找3的倍数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

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全班交流、讨论①发现问题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

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生独立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根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经验,学生发现不了规律。

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接着重新去探索。

】③解决问题师:把你的发现和根据发现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可以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师:你们的发现和猜想是什么?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察发现,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单又有代表性?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累数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3.巩固练习(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圈出3的倍数。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111 49 165 5988 655 131 ****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不是3的倍数?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知识?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小结:通过找数、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2、《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身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微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想一下?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人手一张。

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利用p18的表。

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论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测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假如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同学先自身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身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微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想一下?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13、1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人手一张。

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利用p18的表。

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论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测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假如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