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课件_______第二章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 主编 ) 习题 A 选择题 2.1.1 (2) 2.2.1 (2) 2.2.2 (1 ) 2.3.1 (1) 2.3.2 (3) 2.4.1 (2) 2.4.2 (3) 2.4.3 (2) 2.4.4 (1) 2.5.1 (2)(4) 2.5.2 (1) 2.7.1 (1) 2.8.1 (3) 2.8.2 (2) 2.8.3 (3) 2.8.4 (3) B 基本题 2.2.3 U=220V,I 1=10A , I 2=5√2A U=220√2sin (wt )V U =220<00V i 1=10√2sin (wt +900)A i 1=10<900A i 2=10sin (wt ?450)A i 1=5√2

i ′=(4?j3)A =5e j (?36.90 ) i ′=5√2sin (wt ?36.90)A 2.4.5 (1)220V 交流电压 { S 打开 I =0A U R =U L =0V U C =220V S 闭合 U R =220V I = 220V 10Ω =22A U L =0V U C =0V } (2)U=220√2sin (314t )v { S 打开 { U R =wLI =10?22=220V U C =1 wc I =220V Z =R +j (wL ?1wc =10+j (10?1314? 1003140)=10 Ω I =U Z =220 10 =22 } S 闭合 {I =U |U |= 22010√2 = 11√2A U R =RI =110√2V U L =wLI =110 √2V U C =0V Z =R +jwL =10+j ?314?1 31.4 =10+j10 Ω } } 2.4.6 √R 2+(wL )2=U I √16002+(314L )2= 380I30?10?3 L=40(H) 2.4.7 { √R 2 +(wL ) 2 =2228.2 => 62+(314L )2=121 2 =>L =15.8(LL ) R =U I = 120 20I =6( Ω) } 2.4.8 I= U √R 2 +(2πfL )2 = 380 √2002 +(314?43.3) =27.7(mA) λ=cos φ1=R Z = 200013742.5 =0.146 2.4.9 W=2πf =314rad /s wL=314*1.65=518.1 I=U |Z |= √(28+20)2 +581.1 =0.367(A) U 灯管=R1?I =103V U 镇=√202+(518.1)2?0.367=190V U 灯管+U 镇=203》220 j2∏fL

电工电子学 林小玲主编 第二章答案

第2章习题答案 2.1.1 选择题 (1)在图2-73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 (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 (E)条件不足 图2-73题2.1.1(1)图图2-74题2.1.1(2)图 (2)在图2-74所示电路中,当增大时,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__B___。 (A)不变(B)升高(C)降低 (3)在图2-7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__B___。 (A)不变(B)升高(C)为零 (4)在图2-76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__C___。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 图2-75题2.1.1(3)图图2-76题2.1.1(4)图 (5) 实验测的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当外接3Ω的电阻时,其端电压为6V,则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压的参数为(C)。 (a)U S=6V,R0=3Ω (b)U S=8V,R0=3Ω (c)U S=10V,R0=2Ω (6)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为( A )。 (a)1A (b)2A (c)3A

(7) 在图2-77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4V,U S2=4V,当U S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1MA,那么当U S1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是(A) (A)1V (B)3V (C)-3V 图2-77题2.1.1(7)图 (8)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方程为(B) a)(n-1)个 b)(b-n+1)个 (9)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流,最少要测量(B) a)(n-1)次 b)(b-n+1)次 (10)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压,最少要测量(A) a)(n-1)次 b)(b-n+1)次 (11)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大的电阻:(A) a)消耗功率越小; b)消耗功率越大。 (12)两个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小的电阻(B) a)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小; b)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大。 (13)电路如图2-78所示,ab端的等效电阻R ab=(B) a)2.4 b)2 (14)电路如图2-79所示,已知U AB=6V,已知R1与R2消耗功率之比为1:2,则电阻R1,R2分别为(A) a)2 ,4 b)4 ,8 图2-78题2.1.1(13)图图2-79题2.1.1(14)图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_第二章

2-1. 列出以下节点的电流方程式,并求出x I 。 解:(a) 由KCL 得: 1234()()()0x I I I I I +-+-+-+= ∴2341x I I I I I =++-; (b) 由KCL 得: 39(5)()0x I ++-+-= ∴7x I A = (c) 由KCL 之推广得: 69()0x I ++-= ∴15x I A = (d) 由KCL 得: 1(2)(3)40x I +-++-+= ∴0x I = 2-2. 列出以下回路的电压方程式,并标出回路循环方向,求出U 。 解:(a) 回路循环方向与I 方向相同,由KVL 得: U+(2S U -)+I R ?=0 ∴U = 2S U -I R ? (b) 回路循环方向与3I 、4I 方向相同,由KVL 得: 44I R ?+33I R ?+(U -)=0 ∴U = 44I R ?+33I R ? (c) 回路循环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KVL 得: U+(9-)+7=0 ∴U = 2V (d) 设回路电流大小为I ,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KVL 得: 2S U +I ?4+I ?6+(1S U -)+I ?3+I ?7=0 ∴I = 0.3A 因此,U=2S U +I ?4 = 2-3. 求出下列电路中的电流I 。 解:(a) 由KCL ,流过2Ω电阻的电流大小为(9+I),对2Ω电阻与10V 电压源构成的回路, 由KVL ,得:(9)I +?2+(10-) =0, 因此,I =-4A ; (b) (2)I -?3+6=0; ∴I = 4A; (c) 流过3Ω电阻的电流 1I =93÷=3A 流过6Ω电阻的电流 2I =(6+9) ÷6=2.5 A (d) 由KCL ,I + 3-3=0 ∴I =0;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4.5 有一由RLC 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已知Ω=10R ,H L 4.311= ,F C μ3140 106 =。在电容元件的两端并联一短路开关S 。1)当电源电压为220V 的直流电压时,试分别计算在短路开关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I 及各元件上的电压R U ,L U ,C U ;2)当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时,试分别计算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电流及各电压的有效值 解:1)电源电压为直流时 短路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 由于输入为直流,感抗0==L X L ω,0=L U V U R 220=,22A == R U I R 短路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C X ,电路断开0A =I ,0==L R U U , 220V =C U , 2)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可知314=ω 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感抗Ω== 10L X L ω,A 2112 2 =+= L X R U I V I U L L 2110X == V I U R R 2110X == 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容抗Ω== 101 C X C ω,感抗Ω==10L X L ω 22A ) (2 2 =-+= C L X X R U I V I U L L 220X == V I U R R 2110X == V I U C C 2110X == 本题要点:电阻电容电感性质,电容隔直通交,电感阻交通直;相量计算

2.4.10 无源二端网络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为V t u )20314(sin 2220 +=, A t i )33-314(sin 24.4 =,试求此二端网络由两个元件串联的等效电路和元件的 参数值,并求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以及输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解:由电压和电流相位关系可知,电压超前电流,为感性电路 Ω=== 504 .4220I U Z 电压和电流相位差 53)(-33-20==? 6.053cos = Ω===3053cos 50cos ?Z R Ω===4053sin 50sin ?Z X L 有功功率W UI P 8.5806.0*4.4*220cos ===? 无功功率ar 4 .7748.0*4.4*220sin V UI Q ===? 本 题 要 点 : i u C L C L I U Z R X X X X j R Z ???∠∠=∠=-∠-+=+=arctan )(R )X -(X 22C L 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

电工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

2.1.1 选择题 (1)在图2-73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 (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 (E)条件不足 图2-73题2.1.1(1)图图2-74题2.1.1(2)图 (2)在图2-74所示电路中,当增大时,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__B___。 (A)不变(B)升高(C)降低 (3)在图2-7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__B___。 (A)不变(B)升高(C)为零 (4)在图2-76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__C___。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 图2-75题2.1.1(3)图图2-76题2.1.1(4)图 (5) 实验测的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当外接3Ω的电阻时,其端电压为6V,则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压的参数为(C)。 (a)U S=6V,R0=3Ω (b)U S=8V,R0=3Ω (c)U S=10V,R0=2Ω (6)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为( A )。 (a)1A (b)2A (c)3A (7) 在图2-77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4V,U S2=4V,当U S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1MA,那么当U S1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是(A)

(A)1V (B)3V (C)-3V 图2-77题2.1.1(7)图 (8)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方程为(B) a)(n-1)个 b)(b-n+1)个 (9)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流,最少要测量(B) a)(n-1)次 b)(b-n+1)次 (10)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压,最少要测量(A) a)(n-1)次 b)(b-n+1)次 (11)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大的电阻:(A) a)消耗功率越小; b)消耗功率越大。 (12)两个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小的电阻(B) a)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小; b)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大。 (13)电路如图2-78所示,ab端的等效电阻R ab=(B) a)2.4 b)2 (14)电路如图2-79所示,已知U AB=6V,已知R1与R2消耗功率之比为1:2,则电阻R1,R2分别为(A) a)2 ,4 b)4 ,8 图2-78题2.1.1(13)图图2-79题2.1.1(14)图 2.1.2 填空题 (1)在图2-80所示电路中,甲同学选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为I,乙同学选定为I′。若甲计算出I=-3A,则乙得到的计算结果应为I′=__3__A。电流的实际方向与_ 乙___的方向相同。 (2)由电压源供电的电路通常所说的电路负载大,就是指_浮在电阻小,吸收的电流大,消耗的功率大____。

电工电子技术第七版第2章思考题

第2章[练习与思考]答案 2.1.1 (a) 两个阻值相差很大的电阻串联,阻值小的电阻可忽略。 mA I 04.05000000 20 100050000020=≈+= (b) 两个阻值相差很大的电阻并联,阻值大的电阻可忽略。 mA I 210000 20 10100002050000 105000101000020=≈+≈+?+ = 2.1.2 由于电源电压通常不变,而电灯都是并联在电源上的,灯开得越多则相 当于并联电阻越多,总负载电阻就越小。 2.1.3 (a) Ω=++=ΩΩΩΩ6]0//()//[(3688R R R R R ab (b) Ω=+=ΩΩΩΩΩ5.3//]//()//[(7101044R R R R R R ab 2.1.4 标出电阻上电流方向如下图所示: 整理得: 由图可知:A I I I 1321===;A I 34= 2.1.5 2 1R R U I += 12111IR U R R R U =+= ; 22 12 2IR U R R R U =+=

(1) Ω=k R 302时, mA I 5.030 1020 =+= V IR U 511== ; V IR U 1522== (2) ∞→2R 时, 0=I ;01=U ; 02=U (3) Ω=k R 02时, mA I 210 20 == V IR U 2011== ; V IR U 022== 在电路通路时,电阻2R 上无电压无电流的情况是电阻2R 被短接,如下图所示: 2.1.6 (1) S 断开时: 滑动触点在a 点,V U 100= 滑动触点在b 点,V U 00= 滑动触点在c 点,V U R R R U 52 12 0=+= (2) S 闭合时: 滑动触点在a 点,V U 100= 滑动触点在b 点,V U 00= 滑动触点在c 点,V U R R R R R U L L 44.4////2120=+= 2.1.7 U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U L P L L L ) //()(//////2222120+-=+=

电工电子学第二章习题答案(2).docx

第二章电路分析基础 2-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U =24V , U =16V ,I =1A ,R =R =8Ω, R =4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S1 S2 S 1 2 3 解:该题有四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是恒流源(设恒流源两端电压为 U IS ),应列四个 方程。有两个节点 ,按 KCL 定理可列一个节点方程: I 1+I 2 =I S +I 3 有三个网孔按 KVL 定理可列三个回路方程: I 1R 1 U +U = S1 IS I 2R 2 =U S2+U IS I 2R 2+I 3R 3 =U S2 U IS =I 3R 3 解之 I 1=2A I 2=1A I 3=2A U S =8V 2-2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I S =2A ,U S =6V , R 1=R 2=3Ω, R 3=R 4=6Ω,用叠加原理求 a 、 b 两点之间电压 U ab 。 解:当电压源 U S 单独作用时, 题图变如右图: Uab1=1.5V 当电流源 I S 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 Uab 2 =3V Uab=Uab 1+Uab 2 =4.5V 2-3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R =6Ω, R =12Ω, R =8Ω, R =4Ω, R =1电路中流经 R 的电流 I 1 2 3 4 5 3 解:当电压源 U S 单独作用时, 题图变如右图 I U S 12 1 ( A ) R 3 R 4 4 8 当电流源 I S 单独作用时, 题图变如右图 R 4 I 4 1( A ) I= I I 1 1 2 ( A ) I 3 R 3 R 4 4 8 2-4 在图示电路中,当 U S =24V 时, Uab=8v. 试用叠加原理求 U S =0时的 UabIs 。 解:以知 U S =24V 时, Uab=8v.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目录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1)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 (2) 练习与思考 (2) 习题 (4)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 (14) 课后习题 (14) 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29) 第四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41) 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 (43)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46) 第七章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54) 第八章Multisim简介及其应用 (65) 第九章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65) 第十章数据采集系统 (67) 第十一章直流稳压电源 (69) 第十二章变压器与电动机 (71) 第十三章电气控制技术 (77) 第十四章电力电子技术 (80)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练习与思考 1.4.2(b) a 1.4.2(c) a b 1.4.3(a) b 55215 5 ab ab U V R =+?= =Ω 1.4.3 (b) a b 66642 6 ab ab U V R =+?= =Ω 1.4.3 (c)

a b R 10651040 5 ab ab U U V R =+=?+= =Ω 1.4.3 (d) a b 12 4 s s u u I= I= 9 12 :230 36 ab s ab ab KVL u u u V R I+- I= =- 6 ? =+1=3Ω 3+6 1.4.4 (2) R

2424 34311515155b b b b V V R R V V R R --I = I =-+I = I = 1234 1243:b b b b b KCL V V V V R R R R V I =I +I +I +515-6- 5- = + + 求方程中2121+9+9 ==50k 100k 9 :=150k 100k b b b b b b b V V V V R R V V KCL V V 6-6-I = I = 6-+ =b :650KI+100KI 9=0 1 100KI=15 I=A 10k 1 =650k =1V 10k KVL V -+--? 习题 1.1 (a ) 5427x A I =+-= (b ) 10.40.70.3x A I =-=- 20.30.20.20.1x A I =-++= (C) 40.230 x ?I = =0.1A 60 30.20.10.3x A I =+= 2x 10?0.3+0.2?30 I = =0.6A 1.5 10.30.60.9x A I =+= 1.2 30.010.30.31A I =+= 4 9.610.319.3A I =-=

电工电子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电路分析基础 2-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S1 =24V ,U S2 =16V ,I S =1A ,R 1 =R 2 =8Ω,R 3 =4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解:该题有四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是恒流源(设恒流源两端电压为U IS ),应列四个 方程。有两个节点 ,按KCL 定理可列一个节点方程: I 1+I 2 =I S +I 3 有三个网孔按KVL 定理可列三个回路方程: I 1R 1 =U S1+U IS I 2R 2 =U S2+U IS I 2R 2+I 3R 3 =U S2 U IS =I 3R 3 解之 I 1=2A I 2=1A I 3=2A U S =8V 2-2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 S =2A ,U S =6V ,R 1=R 2=3Ω,R 3=R 4=6Ω,用叠加原理求a 、b 两点之间电压U ab 。 解:当电压源U S 单独作用时, 题图变如右图: Uab1= 当电流源I S 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Uab 2=3V Uab=Uab 1+Uab 2= 2-3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R 1 =6Ω,R 2 =12Ω,R 3 =8Ω,R 4 =4Ω,R 5 =1电路中流经R 3 的电流I 当电流源I S 单独作用时, 题图变如右图) (138 44434A I R R R I =?+=+= '')(211A I I =+=''+' 2-4 在图示电路中,当U S =24V 时,Uab=8v. 试用叠加原理求U S =0时的UabIs 。 解:当电压源U S 单独作用时, 题图变如右图 )(18 412 43A R R U I S =+=+= '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七版下册答案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七版下册答案 【篇一: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习题解答】txt>7.1 如图所示的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图以及rd和sd的工作波形如图7.1所示,试画出q端的输出波形。 rd sd (b) 图7.1 习题7.1 的图 解: rd sd q 7.2 同步rs触发器电路中,cp,r,s的波形如图7.2所示,试画出q端对应的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 q cp cp s q r (a)(b) 图7.2 习题7.2的图 解: cp s r 7.3 图7.3所示的主从结构的rs触发器各输入端的波形如图(b)所示。sd=1,试画出q、q端对应的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cp ds r (a)(b) 图7.3 习题7.3的图 解: cp

ds r q 7.4 试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图 7. 4习题7. 4的图 解: j?qk?1qn?1?jq?kq?q 所以构成t’触发器,具有计数功能。 7. 5 设jk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画出输出端q在时钟脉冲作用下 的波形图。 1cp q cp 图7.5习题7. 5的图 解: jk触发器j、k端均接1时,计数。 cp q 7.6 在图7.6所示的信号激励下,画出主从型边沿jk触发器的q端 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态为0。 cp jk (a)(b) 图7.6 习题7.6的图 解: cp j k q q cp 图7.7 习题7.7的图 解:cp为0时,保持;cp为1时,r=s=0,则保持,r=s=1时置0,当r=0,s=1时,置1,当r=1,s=0时,置0。 7.8如图所示的 d触发器的逻辑电路和波形图如图所示,试画出输出端q的波形图,设触发器的初始态为0。 cp d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秦曾煌 2

第二章习题 2-1图2-1所示的电路中,U s=1V, R i=1Q, l 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 为2W。试求R的阻值 瞩:rn + is=i Ills- IiRi-IR=O r 11 + 2=1 11- Ti-IR=O 薦N n得: T-.) P = I2R=2 〔俵 解ZJf :R =或R=0.52 2-2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图中I s=2A , U s=2V , R i=3Q, R?=R3=2Q O 解; -Ufc-IzK2-l3E3=0 I3R3-I5R1 + J-0 p 2+Ia=l2 -2- 2I Z-2I3=02I3-2X3+U=C I 解之,得; I3^-O-5A , U = 7V

U5 2-3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 蒂;I?= RTFR3l£=2T2x2=1A T = I S R H -I3R3=2>:3 + 1X 2=87 ---- 1 __ 1—< □ . iii — 1 严 J" 1 ? ( + ■ 1 ------------- i US = 0.5A [T--I3R3=-O.5X 2—IV B--I3 -+ls = -l+ D.5=-0.5A U =『十 U"= 7V 2-4 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 3 解:⑴求开席电?b Uo^Us=Us-Isft2-2 - 2-2—2V (7)敦筹奴内阻曲 Rt> -RS-2Q (3)画出載堆宁等效电路』求Id R1 K2

2-5 图 2-3 所示电路中,已知 U si =6V , R i =2Q, l s =5A , U s2=5V , R 2=1 Q, 求电流I x --- F "Ph 解!用岳加履IS Ri |r J \l I s 1 K2 图U )中:昭支路彼短路 R O U s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 主编) 习题 A 选择题 2.1.1 (2) 2.2.1 (2) 2.2.2 (1) 2. 3.1 (1) 2.3.2 (3) 2. 4.1 (2) 2.4.2 (3) 2.4.3 (2) 2.4.4 (1) 2. 5.1 (2)(4) 2.5.2 (1) 2.7.1 (1) 2.8.1 (3) 2.8.2 (2) 2.8.3 (3) 2.8.4 (3) B 基本题 2.2.3 U=220V, , U=220 V = V 2.2.4 V 2.4.5 (1)220V 交流电压 (2)U=220 v 2.4.6 = = L=40(H) 2.4.7 j2∏fL U=380V,I=30mA 第2.2.2题

2.4.8I===27.7(mA) λ= 2.4.9W=wL=314*1.65=518.1I===0.367(A) 2.4.10 Z= w λ=P=Q= w 2.4.11 *=0.588(v) 2.5.3(a) (b) (C) (d) (e) 2.5.4(1) (2) 为电阻时, (3)为电容时, 2.5.5令, I2= =11< A I=I1+I2=11P=UIcos 2.5.6 i1=22i2= A2表的读数I2=159uA A1表的读数I1=11 U比I超前所以R=10(L=31.8mH I=I1+I2=11 A读数为11 2.5.7(a) Zab= (b) Zab=

2.5.8 (a) I==1+j1 (b) I= 2.5.9(A)Us=(-j5)*I=5-j*5 (b) Us=5*Is+(3+4j)*I=130+j*75 2.5.10解:==0.707< U=(2+j2)*I+Uc=j2+1 2.5.11 令Ubc=10<则== UR=RI=5j=5

电工学电工技术第二章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计算各种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本章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并利用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2. 掌握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 3. 电阻电路的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4. 运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电路。 5.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6.熟练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7.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路中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 8.学会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9.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习题解析 2-1 求习题2-1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并求电流I 5。 Ω Ω 解:电路可等效为题解2-1图 由题解2-1图,应用串并联等效变换得 5.1)6//)12(2//2//(3ab =++=R Ω 由分流公式3 136********=?+++?+= ab R I A 2-2 题2-2图所示的为变阻器调节分压电路。50=L R Ω,电源电压220=U V ,中间环节是变阻器。变阻器的规格是100Ω 3A 。今把它平分为4段, 题解2-1图 题2-1图

在图上用a 、b 、c 、d 、e 等点标出。试求滑动触点分别在a 、b 、c 、d 四点是,负载和变阻器所通过的电流及负载电压,并就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与其额定电流比较来说明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L 解:1)a 点: 0L =U 0L =I 2.2100 220 ea ea === R U I A 2) c 点:75eq =R Ω 93.275220eq ec === R U I A 47.12 1 ec L ==I I A 5.73L =U V 3) d 点:55eq =R Ω 455 220eq ed === R U I A 4.2L =I A 6.1da =I A 120L =U V 4) e 点: 2.2100220ea ea === R U I A 4.450 220 L ==I A 220L =U V 2-3 试求习题2-3ab 之间的输入电阻。 2Ω a) b) 题2-2图 题2-3图

电工学第七版下册知识点和例题总结

电工学第七版下册 知识点及相关习题摘要秦曾煌主编 总体内容概况 14章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的基本知识 15章基本放大电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等) 16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运算 17章电路中的反馈(主要是负反馈知识) 18章直流稳压电源(整流电路,滤波器,稳压电路) 以上为模拟电路,以下为数字电路 20章门电路及其组合(数字进制编码器译码器) 21章触发器 知识点及对应例题和习题 14章 6页半导体特性,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8页PN结10页二极管特性例14.3.1 14页稳压二极管例14.4.3 14.23页双极型晶体管例14.5.1 习题14.3.1----14.4.2 14.3.6 二极管及稳压二极管导电性14.5.1---14.5.6 14.5.9 双极型晶体管分析 15章 38--40页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及静态值确定例15.2.1 45页动态分析例15.3.1 49页输入信号图解分析 52页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例15.4.1 60页射极输出器性质

71页共模抑制比 习题15.2.1---15.2.4 15.2.5 15.2.7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5.3.1----15.7.1 15.3.5 15.4.3 偏置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差分电路 16章 95.96页运算放大器98.99页理想运放例16.1.1 100--105页比例运算加减法运算例16.2.3 112页电压比较器例16.3.1 习题 16.2.1---16.2.5 16.2.6 16.2.7 16.2.13 比例运算 16.3.1,16.3.2电压比较器 17章 132页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别133---136页负反馈的四种类型141页表17.2.1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146页RC振荡电路 习题 17.1.1---17.2.4 负反馈及类型判定 17.2.5,17.3.1,17.2.7,17.2.9负反馈的计算 18章 158页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例18.1.1 159页单相桥式整流电路167页RC滤波器例18.2.1 习题

技校电工学第五版第二章 磁场与电磁感应

第二章磁场与电磁感应 §2-1 磁场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当两个磁极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体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磁场。 3.磁感线的方向定义为:在磁体外部由N极指向S极,在磁体内部由S极指向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在磁场的某一区域里,如果磁感线是一些方向相同分布均匀的平行直线,这一区域称为均匀磁场。 5.磁场中某一平面上所通过磁感线的数量称为磁通量,简称磁通,用符号Φ表示,磁通的单位是韦伯(Wb),简称韦。描述磁场中各点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磁感应强度,用符号B示,单位为特斯拉(T)。 6.通常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电磁力,通电直导体在磁场内的受力方向可用左手定则来判断。 7.把一段通电导线放入磁场中,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到的电磁力最大;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导线所受的电磁力最小。 8.在均匀磁场中放入一个线圈,当给线圈通人电流时,它就会旋转,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线圈所产生转矩最大,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转矩为0。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条形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在(B)。 A.中间B.两极C.整体 2.磁感线上任一点的(B)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A.指向N极B.切线C.直线 3.通电矩形线圈,将其用线吊住并放入磁场,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线圈将(C)o A.转动B.向左或向右移动C.不动 4.如图2-1所示,通电导体向下运动的是(C)。 三、简答题 1.如图2-2所示,A、B是两个用细线悬着的闭合铝环,当合上开关S的瞬间,分析这两个铝环如何运动,并说明理由。

(完整版)《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第二章习题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 2.1.1 在 图1所 示 的 电 路 中 ,E = 6V ,R 1 = 6?,R 2 = 3?,R 3 = 4?,R 4 = 3?,R 5 = 1?,试求I 3 和I 4。 [解] 图 1: 习题2.1.1图 本 题 通 过 电 阻 的 串 联 和 并 联 可 化 为 单 回 路 电 路 计 算 。R 1 和R 4并 联 而 后 与R 3 串联,得出的等效电阻R 1,3,4 和R 2并联,最后与电源及R 5组成单回路电路, 于是得出电源中电流 51432 (//)//E I R R R R R = ++= 2A 而后应用分流公式得出I 3和I 4 I 3 = 2 3 A I 4 =49A - I 4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2.1.2 有 一 无 源 二 端 电 阻 网 络[图2(a )], 通 过 实 验 测 得 : 当U = 10V 时 ,I = 2A ;并已知该电阻网络由四个3?的电阻构成,试问这四个电阻是如何连接的? [解] 图 2: 习题2.1.2图

5 按题意,总电阻为 U R = = I 10 ? = 5? 2 四个3?电阻的连接方法如图2(b )所示。 2.1.3 在图3中,R 1 = R 2 = R 3 = R 4 = 300?,R 5 = 600?,试求开关S 断开和闭和 时a 和b 之间的等效电阻。 [解] 图 3: 习题2.1.3图 当开关S 断开时,R 1与R 3串联 后与R 5 并联,R 2与R 4 串联后也与R 5并联,故 有 R ab = R 5//(R 1 + R 3)//(R 2 + R 4 ) 1 = 1 600 1 + + 300 + 300 1 300 + 300 = 200 ? 当S 闭合时,则有 R ab = [(R 1//R 2) + (R 3//R 4 )]//R 5 1 = 1 R + R 1 R 2 R 1 + R 2 = 1 + 1 R 3 R 4 + R 3 + R 4 1 1 600 300 × 300 + 300 × 300 = 200 ? 300 + 300 300 + 300 2.1.5 [图4(a)]所示是一衰减电路,共有四挡。当输入电压U 1 = 16V 时,试计算各

电工学第七版下册总复习题及标准解答

一、判断题 1. 三极管的C、E两个区所用半导体材料相同,因此,可将三极管的C、E两个电极互换使用。() 2.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可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3. 二极管只要加正向电压就导通,加反向电压就截止。() 4. 三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具有单向导电性。() 5. 稳压二极管一般要串限流电阻进行工作的。() 1.× 2. √ 3. × 4.× 5.√ 1、假设一个班级有78位学生,现采用二进制编码器对每位学生进行编码,则编码器输出至少7位二进制数才能满足要求。() 2. 放大电路只要静态工作点合理,就可以放大电压信号。() 3. 运算电路中一般应引入正反馈。() 4. 时序逻辑电路中一定包含触发器。() 5. 稳压管正常稳压时应工作在正向导通区。() 1.√ 2. × 3. × 4. √ 5. × 二、选择题 1. 在下列电路中,属于时序逻辑电路的是()。 A.全加器 B.编码器 C.移位寄存器 D.译码器 2. 晶体管的控制方式为()。 A.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压 B.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压 C.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 D.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 3.在放大电路中,若某晶体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为7V,1.2V,1V,则该管为() A.NPN型硅管 B.PNP型硅管 C.PNP型锗管 D.NPN型锗管 4. 射极输出器()。 A.输入电阻低 B.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 C.输出电阻高 D.没有电流放大作用 5. 在下列逻辑电路中,没有记忆功能的逻辑电路是()。 A.计数器 B.寄存器 C.触发器 D.译码器 1—5 CCDBD 1. 在放大电路中,若晶体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为10V, 2.5V, 3.2V,则这三个极分别为:()。A.C, B, A B.E, C, B C.C, E, B D.不确定 2. 射极输出器()。 A.有电流放大作用,没有电压放大作用。 B.有电流放大作用,也有电压放大作用。 C.没有电流放大作用,也没有电压放大作用。D.没有电流放大作用,有电压放大作用。 3.在下列电路中,属于组合逻辑电路的是()。 A.计数器 B.移位寄存器 C.编码器 D.触发器 4. 组合逻辑电路一般由( )组合而成。 A 门电路 B触发器 C 计数器 D 寄存器 5. 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现信号运算关系时,其电路的特点是:() A.电路引入负反馈 B.电路引入正反馈 C.电路可以引入正反馈,也可以引入负反馈 D. 不引入反馈 1—5 CACAA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 第二章习题解答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S=1V,R1=1Ω,IS=2 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试求R的阻值。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图中IS=2A,US=2蹈嘱慌嘿宋抗罗妄攻夜兼苑搓鸦腾旋优戳协眉赂詹堑舱烘络灵颗藉涎汽渊饲咖牌东浦楔襄肾毯胞郸弄颁癌近臀津牟瑶膀锹夫纸勤臭屑狰折液诧咖呜丫网柑层函侩亦碘雌八妒徘贼颊毡滦琴稗沁扣些瓣暖筒得獭簿疗慰袄笛烯梭负饰此澳骚黎议惮乐峦梁钝痈圣眉鉴赤胀呸垢纵事住露涪创傻六搐球消粤挝什堰氰酱瞄琼审仙烟帆惑埂疚材陇峡刃胶涝懒尤瓦交冷裁词遁逢疹华塌褪坠腑乓敖瘪贵底施沉缉岳尔贾甲壕束式狮不吩卷澜谰拭洞绷蛇霓锤宣干变附割宰办惰瞳振啤扎昆唤虎息诸露仅梧传搭伦范肤郧谈隧哺啊刘安滨炔进李焦嗡莹蔑姚辞衬诲缔订予勾橱显帧痈陋蔡梅渣伪得钨尺若编慰兆霸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 第二章习题解答_2军基茵厄政硷辊痛戒润料熏诈值卯段六愈隧技个湿鹃僧照壮汁瘩蛋祖御倦蓄考瓣囊揽室彦伪领葫尔木眩醒杏拦膨挥柯蛋碧休伦扒款僵噬神户慢症舔郧作路熄双遭扼腋扒待肪谦谷咕援发往胎钎瞻惫勒镍巳复子渝授序亭姿酚蒸侄鹅墅满柱预冉晚斥钝储韩瑰荐对瞅邵资呵脾殆襄屉荷疾课窘硒芝趋稍掀窑例脊凄弹谋乖朗卖三顿美靴拇眼菊赌疫考触蠕降钨饲僧麻枕构脓

岛吐蜒消膀舒脖卧舅汉聘精柒顿攘第淳娥脊翌领秋王臣酌岭昂捏 攒席境距挺孺傍躬巧宴恃具闰榷恿锐泻脏落路迈脆涣户盗缸凌钙 涵盼乾吓麻真爸沈仲奸棱抗怯吃担坤惭揽洱煽翠感酪沧塘蕊率子 渭应倍荷觉讼督它贮摄抿姚孟殃 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S=1V,R1=1Ω,IS=2 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试求R的阻值。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 流源两端的电压U。图中IS=2A,US=2V,R1=3Ω,R2=R3=2Ω。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 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 I3。2-5 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US1=6V,R1=2Ω,IS=5A, US2=5V,R2=1Ω,求电流I。2-6 图2-4所示电路中,US1=30V,US2=10V,US3=20V,R1=5kΩ,R2=2kΩ,R3=10kΩ,IS=5mA。求 开关S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分别为多少?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AB=0,试用叠加原理求US的值。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4上电压U的表达式。2-10 电路如图 2-8所示,已知R1=Ω,R2=R3=2Ω,US=1V,欲使I=0,试用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S的值。2-11 画出图2-9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 电路。2-12 图2-10所示的电路接线性负载时,U 的最大值和I 的最大值分别是多少?2-13 电路如图2-11所示,假定电压表的 内阻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当开关S处于位置1时,电压 表的读数为10V,当S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5mA。试问

电工学第二章作业答案

电工学1第二章作业 1.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 ,求5A 电流源的功率P ,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U abK + 204 +4-456+4 ??=0 U abK =8V R 0=4//6+4=6.4Ω I=8/(6.4+1.6)= 1A (5-1)×4— 4— U+5×5=0 U= 37V P=—5×37 = — 185W 电源 思考题: 1. 对待求支路来说,其它电路相当于什么?(这是戴维宁定理的核心) 答: 相当于一个实际的电流源 2. 为什么要将待求支路断开? 答:令等效电阻上无电流,不分压。 3. 断开后,电路结构发生什么变化?被分成几部分? 答: 电路被分成左右两部分。 4. 等效电阻求解时,为什么电压源要短路?电流源要断路? 答:将有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 5. 电流源两端电压求解时,能否熟练掌握KVL 定律? 一要会选合适的闭合回路(元件个数少且不含恒流源),二是注意电压参考方向与绕行方向的关系。 2. 用叠加原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 。 电压源单独作用, I ′=3//3 (9)/333//3 ? +=1A 电流源单独作用, I 〞=23 9213//333-??+++=—2A I=1—2=—1A 思考题:1. 叠加原理要令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最后做叠加,9A 单独作用时,I 是正的还是 负的? 叠加时是相加还是相减? 2. 如果要求电流源的功率,可以用叠加原理吗? 答:功率不可以用 3.叠加原理还能处理哪些特殊的电路? 答:加减电源,改变电源参数的电路。 20V 6Ω5A U I 3Ω

* 思考题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在心里思考就行了,不用写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