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动植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机体:在生物学上再没有比有机体更小的单位了

种群:许多相同的有机体生活在一起

相同资源团:以相同方式利用资源的一组种群

群落:生活于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种群

生态系统: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生物圈:也称全球生态系统,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有机体及其环境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比如光、温度、水分等。

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强度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比如光周期中的日照长短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就是主导因子。

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依靠

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比如软体动物的在钙不足时,以锶弥补。植物中光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补偿光的影响。

生物钟(BIOLOGCIAL CLOCK):生物有机体对日月变化所形成的周期性适应,包括生理、形态和行为上的变化。也称生物节律。环境:指所在栖息地中对该个体发生影响的全部无机因素和有机因素的总和。

对环境的再定义:Wilson认为,人类已濒近于“进入环境世纪”。而有人则主张应把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正义等都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项目。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1840):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1905):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者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起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Shelford,1913):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该定律反映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同时还考虑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限度。同时允许因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进化适应、生理适应、感觉适应、学习适应。

生态位

1917年Grinell提出,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Niche来自于法语的Nicher,表示巢穴(nest)的意思。

1927年Elton提出: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也有人将生态位译作生态龛或生态灶。

与栖息地的区别:栖息地指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栖息地一般包括许多生态位并支持许多不同的物种。

与生态幅的区别:生态幅(价)中可能包含很多的生态位。

2能量环境:主要概念

′常温动物:维持大致恒定的体温。

′变温动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内温动物:通过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如鸟类和哺乳类如鸟类和哺乳类。

′外温动物:以来外部的热源,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异温动物: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小型啮齿动物如跳鼠、黄鼠等。

′适应性低体温:内温动物的这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

′生物学零度:也称发育阈温度:植物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

温度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

′春化:植物由低温诱导的的开花称为春化现象。比如冬小麦的生长。

′黄化现象: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够合成叶绿素,仅能合成胡萝卜素,从而导致叶子发黄。地球表面温度的差异促成了哈得来环流(HADLEY CELL)。赤道和两个温带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

动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对低温的适应方式:

降低热传导,增加隔热

体型有增大趋势

突出部分变短趋势

脊椎数目增加(寒冷导致生长发育速度减缓而使脊椎数目增加)增加羽毛的量(密度、高度)或质(隔热性)

水生哺乳动物脂肪增厚

增加产热

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行为学)

对热稳态(即常温性)的要求放松,即允许局部或整体低温

休眠

●几个主要定律:

贝格曼定律(Bergmann’s rule):体型大小变化

阿伦定律(ALLEN’S RULE):外部形态变化

乔丹定律(JORDAN’S RULE):鱼类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比在温暖水域多。机制:低温抑制了生长和发育,性成熟延缓,所产生个体较大,脊椎数目较多。

动物对高温的适应

将恒温机制控制的温度范围适当放宽

回避不利高温环境条件(行为学)

有机体发育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形成生理上的适应(如骆驼的体温昼夜变化、羚羊-脑部小动脉网等)

3物质环境

湿生植物(38):生长在热带雨林下层隐蔽潮湿环境中。根系极不发达。

中生植物:大多数农作物、森林树种,具有一套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与功能。根系与输导组织比较发达,叶片表面有角质层,栅栏组织整齐,防止蒸腾能力较湿生植物高。

旱生植物: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区。抗旱能力极强。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状。

腐殖质(54):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体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胡敏酸和富里酸。腐蚀质是植物营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腐蚀质和非腐蚀质组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林冠火(57):发生在林冠上,破坏性大,可毁灭地面上全部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

地面火:发生在地面,破坏性皎林冠火弱,具有选择性(幼苗和抗火性差的植物)。

水平衡(44):动物失水和进水的平衡。水生动物依赖于渗透压,陆生动物依靠水的摄入与排出的动态平衡。

思考题

陆地上水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36

水生植物如何适应水环境?39

水生动物如何适应高盐度和低盐度的环境?40

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的?44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5

●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

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共同作用

霍普金斯生物气候定律(Hopkin’s Bio-climatic Law)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同时是物种繁殖与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通常可以包括许多种群,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理隔离,长期隔离的结果有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甚至产生新的物种。

三、种群的年龄分布和性比

●′年龄分布(Age distribution)又称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是指种群各年龄组(段个体在种群总数

中所占的比例。

●种群生物学是研究种群的结构、形成、发展和运动变化过程及

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

种群遗传学:研究种群的遗传过程。进化(evolution)是种群中个体基因频率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的变化过程。从进化论看,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evolutionary unit)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生物系统的规律的科学,具体就是研究种群内各成员之间、它们与其它种群成员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种群大小(SIZE)或数量(NUMBER)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简单表示就是:

有多少(数量或密度);哪里多,哪里少(分布和空间结构);如何变动(数量变动);为什么(Why)这样变动(种群数量的调节机制)。

种群动态(population dynamics)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

●种群的数量统计

绝对密度的调查统计方法

?总数量调查法(total count,直接统计法):直接计数某地方的所有个体,由此得到种群密度。

比如人口调查。

?取样调查法(Sampling M.):

?样方法(Quadrats):

?标志重捕法(Mark release&recapture M.)

?去除取样法(removal sampling)

●种群密度:指单位面积(或体积)空间中的生物个体数量。有时候,也可以用生物的重量来代替个体的

数量。根据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密度可以分为:

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单位面积(或体积)空间中的生物个体数量。也称为原始密度(crude density)。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衡量生物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标记-重捕法

N:M=n:m

其中,N—某地区的全部个体数,其中标志个体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其中标记个体数为m

假设条件:1)调查期间标记的个体均匀分布;2)调查期间没有迁入、迁出;3)没有出生和死亡。

这些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不太容易满足,比如某些标记过的个体特别容易被捕捉或者不容易捕捉,标记的个体容易死亡。

◆相对密度的调查统计方法

?动物个体计数(捕捉)

?粪堆计数

?鸣叫计数

?毛皮收购计数

?单位努力捕捞量(catch per unit fish effort):鱼类数量统计。

?动物痕迹的计数(土丘、洞穴、足迹和巢穴等。

五、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1生命表(Life tables):记载某一种群或一定数量的同一时间出生的个体,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个体死亡而逐渐减少的统计表。因而可以分为:

?动态生命表:记录大约同一时间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cohort,同生群)

?静态生命表(也称特定时间生命表):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个年龄结构的调查所编制的生命表。

2存活曲线

′A型: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个体死亡,即几乎所有个体都能达到其生理寿命。也称凸型存活曲线。

′B型:各年龄段死亡率相等。也称对角线型存活曲线。

′C型:表示幼年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表1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相互关系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概念:

?基因型(89):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内所包含的基因,也就是说

该生物的细胞内所包含的、它所特有的那

组基因。

?表现型:对于一个生物而言,表示它某一特定的物理外观或成分。

?基因库(89)种群内存在的所有基因组和等位基因。

?Hardy-Weinberg定律(89):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如突变、选择、

迁移和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也称为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多态现象(90):因为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个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现型,称为多态现象。

?适合度(91):指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生殖力与存活率的乘积。W=ml。是估计生物各种特征适应性及其在

进化过程中向后代传递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遗传漂变(91):属于基因的随机变化,是以更好的适应性更强的基因代替适应性较差的基因。在小种

群中较多发生。

?遗传瓶颈(92):因灾变因素导致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

?建立(群)者效应:以一个或几个个体为基础在未被占据的生境中建立一个新的种群。其遗传变异和特

定基因在新种群中的呈现将完全依赖这少数几个个体的基因型。

形成建群者种群。因为取样的误差,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导致新隔离的移植种群基因库和母种群差异逐渐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作建群者效应。

?适应辐射(97):一个共同的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的现象,

称作适应辐射。

一)种群的遗传和进化

基因库(gene pool):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

哈文定律(Hardy-Weinberg Law):指在一个巨大的、随机交配和没有干扰基因平衡因素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将时代保持稳定不变。

变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的丢失或增加。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指基因频率在小的种群里随机增减的现象。

●自然选择的类型:

稳定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定向选择(directional selection)分裂选择(disruptive selection)

四)亲缘选择与利他行为

?自然选择:达尔文所指的自然选择(个体选择),多数对自然选择理论的讨论,指的是个体选择。

?配子选择: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发生在配子上,称为配子选

择。

?亲缘选择:如果个体的(行为)有利于其亲属的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的提高,并且亲属个体具有某

些相同的基因,则出现亲缘选择。

?群体选择:一个物种种群如果可以分割为彼此多少不相连续的小群,自然选择可在小群间发生,称

为群体选择。

?性选择:个体间竞争配偶中,由于最强壮最活跃的雄性能够获得交配的机会,从而使这些特征在后

代不断强化和发展。

?利他行为(ALTRUISM):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存活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它个体繁殖

更多的后代。

七、生活史对策

?生活史对策(99):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活史对策,或生态对策。

?K-对策和r-对策(101),按照栖息环境和进化策略划分K对策者和r对策者。K对策者,发育慢、体

型大、数量少,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R对策者,发育快,体型小、数量多体型小的后代,高繁殖能量的分配和短世代周期。

?生殖价(102),某年龄段个体的生殖价是该个体马上要生产的

后代数量(当前繁殖输出)和那些预期的

以后生命过程中要生产的后代数量(未来繁殖输出)总和。

?两面下注(bet-hedging)(104):根据生活史不同组分(出生率、幼体死亡率、成体死亡率等)的影响来

比较不同生境。假如成体死亡率和幼体死亡率相比相对稳定,可预期成体会保卫其赌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产后代(即多次生殖)。而相反,则其分配给繁殖的能量就应该高,后代一次全部产出(单次生殖)。

?休眠(dormancy)/滞育(diapause)(104):因为环境条件不利,生物可能暂时延缓发育而进入休眠状

态。昆虫的休眠称作滞育。

?潜生现象(cryptobiosis)(104):行动迟缓的动物,在发育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发生一种叫做潜生现象的休

眠。动物可以在这种状态下存活许多年。

?蛰伏(torper)(104):鸟类和哺乳类在其不活动期间,可通过临时将体温降到接近环境温,从而节约能

量。这称为蛰伏。

第三部分8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概念:

?群落(137):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Humboldt H. A.(1807)提出群落的概念。

Warming E.(1909)首先对群落进行了定义,即一定的物种所组成的天然聚落,形成群落的物种具有同样的生活方式,对环境有大致相同的要求。

综上所述,生物群落是指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就是生物群落。

?群落的基本特征(138):

⒈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⒉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⒊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不同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⒋具有一定的结构

⒌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⒍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⒎具有边界特征

⒏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PPT39)

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composition of species)

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

3.具有一定的外貌(physiognomy)和结构(structure)

4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function)

5.具有一定的动态(dynamic)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distribution)

7.具有边界特征

?优势种(141):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物种类。?建群种(141):群种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如果群落中的建

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或“单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多度(abundance)(141):是对植物群种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

中。

?丰富度(richness)(143):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

?均匀度(143):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

均匀程度。

?生物多样性:

:在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是度量在地区尺度上物种组成沿着某个梯度方向从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率。

:反映的是最广阔的地理尺度,指一个地区或许多地区内穿过一系列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biodiversity):

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变化过程以及由其组成的复杂多样的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

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各个物种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

◆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群落交错区(151):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

区域。

?边缘效应(151):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落中种的数目及一些

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对群落具有重要的和不相称的影响。关键种就像是一个拱形门的中央处,移

动它就会导致结构的坍塌。关键种不一定是食物链最顶端的物种。

9群落的动态

概念

?演替(165):指在植物群落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

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65):一般将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称为次生演替。

?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补彻底消灭了的地段,如冰川的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裸地是指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这类性况如森林砍伐、火烧等造成的裸地。

?定居(ecesis,165):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171):

?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的生产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

?逆行演替的进程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以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10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概念

分类(181):

直接排序(直接梯度分析)和间接排序(间接梯度分析)(182):

第四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

1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概念

生态系统(190):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91-192):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如C,N,CO2、O2、Ca、P、K),联系生物和非

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和气

高中生物选修一试题集

选一 1.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 (3)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 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 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 果泥相混合。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并说 明理由:。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氧溶量 B.在甲中,酵 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 C.甲与乙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可能会有醋酸产生 【答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2)由于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3)方法二;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回答“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答案合理就给分)(4)B 2.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制作果酒和果醋的问题: (1)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图1可产生CO2的场所有(填标号),产生酒精的场所是(填标号)。 (2)图2表示制作果酒和果醋的简易装置,制作过程中需要适时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其目的是;接种醋酸菌后,当酒香变成醋香时,反应式是: (3)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某类型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其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图3表示一个中方格。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120个,则1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约个。 (4)若要进行醋酸发酵,则需要对甲装置进行的操作是。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度。(5)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下图所示坐标图。乙发酵罐在第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 (6)在工业生产中可通过重离子束处理酵母菌获得有氧呼吸缺陷型酵母菌菌种来提高酿酒过程中果酒的产量:

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微生物与生态 习题 重点 答案 刘满强 教授

土壤生物与生态学复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土壤生态学/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学的概念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过程的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规律的 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徐琪,1990)。 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之间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 土壤生物学相对于土壤物理和 土壤化学,以生物个体本身为研究重点的学科. 土壤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包括土壤内的微生 物过程、土壤酶及土壤内有机质形成和周转的研究.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微生物及其生 态过程的传统学科.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生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淡水 和海洋及沉积物,它包含了部分土壤生物学和土壤生态学的内容.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①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组成份的数量、构成及时空分布;②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土壤 环境的关系;③土壤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④土壤生物多样性、生物相互作 用与生态功能的关系;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⑥土壤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和维持;⑦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⑧土壤生 态工程及各种应用研究⑨结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的研究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主要发表在哪些中英文专业杂志上(各举例3个) 土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主要发表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其它土壤及微生物、植物和环境类的杂志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Microbial Ecolog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Plant and soil、Pedobiologi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Biogeochemistry、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The ISME Journal和Ecology Letters、 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cological Appl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Functional 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刊物上。 我国进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第二章土壤生物的生境 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砂粒 sand – mm),粉粒silt – mm),黏粒clay(< mm) 的相对比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 大类。土壤质地主要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是较为稳定的自然属性。土壤质地与土 壤持水性能、阳离子交换量,植物和生物养分的短期库有关;因此土壤质地的重要性在于 它(黏土矿物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质地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颗 粒组成的测定。土壤结构是不同大小的颗粒结合或团聚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土块或土团。 稳定(力稳、水稳)团聚体的形成需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子的相互作用。土壤结构的 稳定性常用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来反映。一般将直径大于的团聚体视为大团聚体。土壤结 构主要不仅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而且也是人类可以调控的属性。土壤结构很早就被认为是 高肥力和高生物活性土壤的标志。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促进水气流通、利于土壤生物的迁移, 从而增加营养交互的机会;当然,也利于根系的生长。土壤结构受到土壤生态学家的强烈 关注,其重要性不仅决定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分布和保持能力,而且其创造的孔隙分布也 决定了土壤生物能否获得栖息空间。土壤团聚体的传统测定方法

生物竞赛植物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细胞与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细胞器中在光学显微镜镜下可以观察到的为(C) A.微丝 B.核糖体 C.叶绿体 D.内质网2. 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3. 下列细胞器中哪一种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B)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4. 下列哪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B) A.核蛋白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5. 初生纹孔场存在于(B) A.次生壁 B.初生壁 C.胞间层 D.角质层 6.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是在哪一时期复制(A) A.间期 B.前期 C.后期 D.中期 7. 细胞的代谢产物主要贮藏在下列哪种结构中(C) A.内质网 B.质体 C.液泡 D.细胞核8. 下列不属于初生分生组织的是(D)

A.居间分生组织 B.原形成层 C.基本分生组织 D.维管形成层 9. 次生分生组织可由( D)直接转变而成。 A.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侧生分生组织 D.薄壁组织 10. 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 D)的活动。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 D.居间分生组织 11. 下列植物细胞类型中哪一种已失去脱分化的能力(B) A.厚角细胞 B.导管细胞 C.叶肉细胞 D.皮层细胞12. 在被子植物体内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为(D) A.筛管和筛胞 B.伴胞 C.纤维 D.导管和管胞 13. 韧皮纤维属于(D) A.厚角组织 B.薄壁组织 C.石细胞 D.厚壁组织 14. 木栓形成层属于(C) A.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 D.增粗分生组织 二、填空题 1. 植物细胞初生壁上有些未增厚的区域,这些区域称初生纹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试卷

生态学练习(一) I.选择填空: 1.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比较高,它们属于()。 【答案】C。 A.阴性植物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D.酸性植物 2.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 【答案】C。 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 【答案】A。 4.北半球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A.喜光、耐湿B.喜热、耐旱C.喜湿、耐阴D.喜冷、耐干 【答案】C。 5.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 hm2黄鼠 C.100个/hm2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 【答案】C。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 【答案】A。 7.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 A.小于K / 2 B.等于K C.等于K/2 D.大于K/2 【答案】C。 8.生态型是()。 A.生物趋同进化的结果 B.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进化出相似适应特征 C.生物趋异进化的结果D.生物适应生态环境的外部形态 【答案】C。 9.以下生态位重叠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生态位之间只发生部分重叠 B.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C.如果两个生态位完全重叠将导致这两个竞争者同归于尽 D.如果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有可能使二者生态位分离 【答案】C。 解析: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一个种终究要灭亡 10.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答案】B。是在一个群落被破坏,但并未完全被消灭的地区所发生的演替。 11.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原物种生存

最新高中生物联赛模拟试题附答案版汇总

2013年高中生物联赛模拟试题附答案版

2013年生物竞赛模拟试题 145题,共160分,未标明分值的题目,每题为1分。 一细胞生物学 1.光学显微镜下在活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都能观察到的微小斑点状结构最可能是:() A.叶绿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 2.在细胞内能够与DNA发生相会作用的蛋白质有:( )(多选2分) A.组蛋白 B.DNA聚合酶 C.RNA聚合酶 D.转录因子 3.蛋白质组是指:( ) A.一种生物能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B.蛋白质复合物 C.一种生物特定细胞能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D.不同的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组合4.可以作为细胞信号分子的气体有:( )(多选) A.C02 B.乙烯 C.NO D.02 5.以下关于病毒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形式 B.RNA病毒都是反转录病毒 C.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 D.某些灭活的病毒可用来诱导细胞融合 6.关于膜蛋白,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膜蛋白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B.膜蛋白的结构均是α-螺旋的球形蛋白 C.除去膜外在蛋白膜结构和功能不改变D.除去膜内在蛋白则伴有膜结构的破坏 7.下表左列的甲~丁为动物细胞各种结构的功能,右列①~⑤为其名称。 下表按照甲丁的顺序,下列各种配对方式中,正确的是:()A.①④②⑤B.①⑤③④C.②⑤①④ D.③⑤②④ 8.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真正的细胞核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D.体积较大(10"~100gm)和膜性细胞器发达 9.核孔是细胞核内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的通道,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关于核孔的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2010---2015年生物联赛---生态学真题

2010-2015年生物联赛-生态学真题 2010 草履虫(Paramoecium caudaturn)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l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并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下图所示为此次实验记录的每日草履虫数量。 71.下述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2分) 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72.下面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 (2分) 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O.67只/ml 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 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 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 7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2分) A.气体型循环 8.海洋型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大陆型循环 74.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分)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75.一般来说,演替成为顶极群落时,它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有哪些(2分)

A.项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76.哪种类型的群落具有这样的特征①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②优势植物包括蒿属植物、藜属灌木和肉质旱生植物③动物通常会采取冬眠或夏眠的方式来渡过不利季节(1分) A.寒带针叶林 B.热带稀树草原 C.苔原 D.荒漠 77.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2分) A.标记重捕法 B.灯光诱捕法 C.样方调查法 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 78.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1分)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79.新热带界包括整个南美、中美和西印度群岛,本界拥有下列哪些动物(2分) A.食虫目 B.贫齿目 C.有袋目的新袋鼠亚目 D.灵长目的阔鼻亚目 80.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验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一花盆内,但地上枝叶部分分隔开,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65%; 2)将两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里,但地上枝叶部分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47%; 3)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地上枝叶部分也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31%。这些实验结果能 得到下面哪些结论(2分) 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8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2分)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 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

2018年高考全国2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38题,共100分,共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毫米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 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运输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 2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土壤微生物学期末总结终极版-------------程林教材

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土壤中的 物质和能量转化、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2.原生质体:是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3.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性,这种休眠体即称芽孢(spore)或孢子。 4. 伴孢晶体: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的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如苏云金芽孢杆菌 5.荚膜: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由细胞内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厚度>200nm的透明、粘液状的物质,使细菌与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称~。如巨大芽孢杆菌。 6.微荚膜: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由细胞内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厚度< 200nm, 光学显微镜不能看见,但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证明其存在,易被胰蛋白质酶消化7.粘液层:有些细菌分泌多糖粘性物质,疏松地附着在细胞壁的表面,可向四周扩散并且 容易消失,与外界环境没有明显的边缘,这个结构称为~ 。 8.菌胶团:多个菌体外面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连为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菌体包埋其 中,即成为菌胶团 9.鞭毛:运动性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 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flagellum)。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0.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11.菌苔:是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许多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相互连成一片的大量菌落群体,称为菌苔。 12.病毒(virus):一种含有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只在活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严格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3.光能无机营养型:依靠体内的光合色素,利用光作为能源,以H2O和H2S作供氢体,CO2为碳源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物质的微生物称光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 14.化能无机营养型:以CO2作为唯一碳源物质,以S,H2S,H2,NH3,Fe等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量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称化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硫细菌(硫化细菌和硫磺细菌)、15.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至少需提供一种大量有机物才能满足其正常要求的微生物,即其碳源必须是有机物,氢供体是有机物,能源则可以利用氧化有机物而获得。 16.氮源: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17.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18.培养基: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19.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就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生物竞赛模拟试题一

黄冈中学2018年高一生物竞赛模拟试题(一) (4月26日14:45—16:45) 注意事项: 1.单选与多选混排,每小题已标明单选或多选,单选1分,多选2分。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 2.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l20道题l50分。 1.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黏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2.下列有关过氧化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可以分解脂肪酸及氨基酸B.含有内膜,是细胞呼吸的场所 C.能帮助细胞内有机物质的再循D.含有能够将过氧化氢分解的酶 E.与肝脏或是肾脏中分解酒精的毒性有关 3.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能加速反应的进行 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4.关于胞液中还原态氢(NADH)经过穿梭作用,错误的是 A.NADH和NADPH都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B.在骨骼肌中NADH经穿梭后绝大多数生成2.5分子的ATP C.苹果酸、Glu、Asp都可参与穿梭系统 D.α-磷酸甘油脱氢酶,有的以NAD’为辅酶,有的以FAD为辅酶(基) E.胞液中的ADP进线粒体不需经穿梭作用 5.下列物质不能转变生成乙酰CoA的是 A.酮体B.脂肪酸C.胆固醇D.磷脂E.葡萄糖 6.利用基因工程可以生产(多选) A.乙肝疫苗B.胰岛素C.细胞因子D.单克隆抗体 7.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具有许多异同点,下列关于DNA复制和转录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在体内以一条DNA链为模板转录,而以两条DNA链为模板复制 B.在这两个过程中合成方向都为5′→3′ C.复制的产物通常情况下大于转录的产物 D.两过程均需RNA引物 E.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 8.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C.不运动D.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 9.与其他膜相结构细胞器相比,线粒体内膜富含特殊的脂类为 A.心磷脂B.磷脂酰乙醇胺C.胆固醇 D.磷脂酰胆碱E.磷脂酰肌醇 10.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氧化脱氨基B.还原脱氨基C.直接脱氨基 D.转氨基E.联合脱氨基 11.三羧酸循环中不可逆的反应有(多选) A.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最新-212生物联赛(生态学)解析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32.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 A.沉水植物阶段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C.沼泽植物阶段 D.富营养化阶段 解析:D 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属于水生演替系列,须经历自由飘浮植物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和木本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和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可合称为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而将最后一个阶段称为森林群落阶段。富营养化阶段不是任何一个属于特定演替。33.在生态金字塔中,哪种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D.都不可能 解析:C一棵树上很多虫就形成了倒锥形数量金字塔;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生活史很短,某一时刻调查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常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这时生物量金字塔是倒锥形的。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55.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A.西双版纳B.海南岛 C.台湾D.上述各项 解析:我国热带雨林基本属于广义的热带雨林,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即滇南)。此外,在西藏等省区也有少量分布。但以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如海南尖峰岭国家热带雨林保护区)。虽然,在海南是片断分布,南部为主,但涉及了海南大部分地区,故一般称海南岛为我国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虽有资料称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南部)。故此题没有适合的答案。考试中只能选择勉强选择A选项,个人认为选择B也可视为正确。 56.一种蝴蝶突然展开翅膀露出鲜艳的黑红环纹,这是什么行为? A.拟态 B.警戒色 C.威吓 D.逃避 解析:突然展开翅膀符合威吓定义,应视为威吓行为。警戒色为随时展示,否则必将降低其效力。威吓、警戒色、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等。参考答案:C 57.酸雨主要是由——引起的: A.NO,SO2 B.NO,CO2 C.CO2,SO2 D.NO,SO2.CO2 解析:NO可进一步与氧气结合形成NO2,在被转化为硝酸。 SO2 可转化为硫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酸雨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A 58.求偶行为的作用包括: A.排斥竞争对手B.刺激配偶交配欲望C.防止异种交配D.上述各项 解析:没什么可说的。求偶行为(courtship behaviour)是指伴随着性活动和性活动前奏的全部行为表现。有吸引配偶,排斥竞争对手;防止异种杂交;和刺激配偶交配欲望,使双方性活动达到协调一致;选择最理想的配偶等作用。参考答案:D 82.下面哪种有关生物圈碳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 A.海洋储存的碳比大气储存的碳多很多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大致相等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人类排放的碳大致相等 D.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海洋和陆地植物吸收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多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才能将多多余能能量提供给其他生物。参考答案:B 83.硝化作用是指将氨转变成硝酸盐,反硝化作用是指 A.将氨转变成分子氮B.将氨转变成亚硝酸盐 C.将硝酸盐转变成分子氮 D.将亚硝酸盐转变成硝酸盐 解析: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也称脱氮作用,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参考答案:C 84.亲代抚育对于后代生长有重要意义。下面哪类生物的雄性参与亲代抚育最少?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解析:因胎生、哺乳等特点,哺乳类雄性极少参与亲代抚育。但爬行类雄性参与亲代抚育的资料也不多。本题内容可参考动物行为学等参考答案:D

高中生物期末测试题

高中生物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4.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A、1/4 B、1/6 C、1/8 D、1/16 5.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 :1 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6.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A、1:1 B、1:2 C、 2:1 D、不成比例 7.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 A. BbDD B. DdCc C. EERr D. AAbb 8.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在四分体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9.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 A与b B. Y与y C. E与E D. f与f 10.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 11.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睾丸 12.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多少条() A、46、23、23 B、46、46、23 C、0、46、0 D、0、46、23 13.右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14.母马的体细胞有染色体64条,公驴的体细胞有染色体62条。母马与公驴杂交的后代骡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微生物与生态习题重点答案刘满强教授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土壤生态学/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学的概念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过程的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规律的 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徐琪,1990)。 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之间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 土壤生物学相对于土壤物理和 土壤化学,以生物个体本身为研究重点的学科. 土壤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包括土壤内的微生 物过程、土壤酶及土壤内有机质形成和周转的研究.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微生物及其生 态过程的传统学科.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生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淡水 和海洋及沉积物,它包含了部分土壤生物学和土壤生态学的内容.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①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组成份的数量、构成及时空分布;②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土壤 环境的关系;③土壤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④土壤生物多样性、生物相互作 用与生态功能的关系;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⑥土壤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和维持;⑦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⑧土壤生 态工程及各种应用研究⑨结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的研究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主要发表在哪些中英文专业杂志上(各举例3个)? 土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主要发表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其它土壤及微生物、植物和环境类的杂志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Microbial Ecolog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Plant and soil、Pedobiologi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Biogeochemistry、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The ISME Journal和Ecology Letters、 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cological Appl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Functional 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刊物上。 我国进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动植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机体:在生物学上再没有比有机体更小的单位了 种群:许多相同的有机体生活在一起 相同资源团:以相同方式利用资源的一组种群 群落:生活于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种群 生态系统: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生物圈:也称全球生态系统,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有机体及其环境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比如光、温度、水分等。 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强度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比如光周期中的日照长短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就是主导因子。 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依靠

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比如软体动物的在钙不足时,以锶弥补。植物中光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补偿光的影响。 生物钟(BIOLOGCIAL CLOCK):生物有机体对日月变化所形成的周期性适应,包括生理、形态和行为上的变化。也称生物节律。环境:指所在栖息地中对该个体发生影响的全部无机因素和有机因素的总和。 对环境的再定义:Wilson认为,人类已濒近于“进入环境世纪”。而有人则主张应把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正义等都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项目。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1840):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1905):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者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起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Shelford,1913):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该定律反映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同时还考虑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限度。同时允许因子之间的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Microbial Ecology 绪论 1. 名词解释: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环境、自然环境+生物环境 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具体环境。生物+非生物 栖息地、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物理环境。如林地生境中的不同树冠层、树干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由物种的变异和适应能力决定,而非其地理因素。基本生态位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里面不存在捕食者和竞争。 实际生态位、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态位。 物种流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2.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如固氮)、食品(如发酵)、医药(如抗生素)和环境保护(如生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包括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 ②微生物在地球物质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③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④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⑤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3.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①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变化规律; ②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③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相互关系; ④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中的作用; ⑤现代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物种流能量流食物链营养级信息流 5.什么是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特点是什么? 是指各种环境因子如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对微生物区系(即自然群体)的作用和微生物区系对外界环境的反作用。 特点:微环境稳定性适应性 7.简述物种流的含义及其特点。 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不同生态系统间的交流和联系。主要有三层含义: 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变化的过程; 物种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格局和数量的动态,反映了物种关系的状态,如寄生、捕食、共生等; 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配置、营养结构变化,外来种和本地种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物种增加和空缺的反应等。 8.简述物种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物种的增加和去除改变原有生态系统内的成员和数量;入侵物种通过资源利用改变生态过程;

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 三、竞赛训练题 (一)选择题 1.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A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 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 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2.水生被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是 A 表皮形成根毛 B 机械组织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 木质部发达3.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特征是 A 侧壁具筛域 B 为具核的生活细胞 C 端壁具筛板 D 为有筛域、筛板而无核的生活细胞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 4.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哪种结构中产生的? A 溶生型分泌道 B 裂生型分泌道 C 溶生型分泌腔 D 裂生型分泌腔 5.下列在植物学上能称为种子的是 A 玉米籽粒 B 高粱籽粒 C 向日葵籽粒 D 花生仁6.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 A 大豆 B 蚕豆 C 花生 D 蓖麻 7.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吃的是 A 根 B 芽 C 下胚轴 D 上胚轴 8.小麦种子萌发时,对胚乳内贮藏的物质加以分解和转运的结构是A 糊粉层 B 盾片 C 上皮细胞 D 外胚叶 9.不活动中心位于根尖的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10.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 A 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柱形成层 B 不定芽和不定根 C 侧根 D A、B和C 11.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A 内外排列 B 散生 C 相间排列 D 相对排列 12.禾本科植物根的内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哪项是薄的 A 横壁 B 径向壁 C 内切向壁 D 外切向壁 13.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新壁与该细胞所在部位的半径相平行,此细胞分裂也称 A 平周分裂 B 切向分裂 C 径向分裂 D 横向分裂 14.形成展通过径向分裂产生 A 次生木质部 B 次生韧皮部 C 次生维管组织 D 使周径扩大形成 15.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A 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 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 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 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 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 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 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2.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 D.没有规律 3.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生物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生物危害,寄生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生物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4.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右表。试推断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 C. D. 7.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 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 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 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 8.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 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 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 9.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 A.结构组成 B.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C.物质循环过程 D.能量流动过程 10.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来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11.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生物圈存在的物质基础 B.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C.生物圈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大 D.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破坏生物圈稳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