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1 引言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新兴的融资业务,为越来越多的银行及企业所关注。《欧洲货币》杂志2008年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过去几年中“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并断言该项业务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本文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对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产生发展等内容做出总结和归纳,并试图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2 相关概念介绍

2.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尚未存在一个明确的定义。下文主要从资金成本的优化、融资服务的提供以及扩展银行业务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从资金成本优化的角度来看,Michael Lamoureux(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优化的过程[1]。根据Aberdeen集团2007年调查报告的观点,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提供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2]。

从提供融资服务的角度来看,杨绍辉(2005)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服务,它将资金流有效地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3]。闫俊宏(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即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一供一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4]。

从扩展业务渠道的角度来看,胡跃飞(2009),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银行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操作所进行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5]。与此同时,胡跃飞、黄少卿(2009)还从供应链业务的演变过程出发,比较了供应链融资与传统贸易融资的异同,指出供应链融资本质上是贸易融资的延伸和深化,它突破了买卖双方形成的基础贸易交易关系的局限,使融资活动沿着产品的供应链将

生产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机构、金融中介机构、分销商以及消费者联结在一起,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乃至供应链相互交叉形成的供应网络中的资金流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管理,提高整个供应链乃至供应链相互交叉形成的供应网络中的资金流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管理,提高整个供应链中流动资金的效率,从而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多赢的融资解决方案[6]。

2.2 供应链融资的构成要素

供应链融资的构成要素是指参与供应链融资的四个主体,分别为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和物流企业,它们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的角色如表2.1所示:

表2.1 供应链融资构成要素

主体角色作用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主体提供资金

核心企业信用担保主体为融资主体提供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主体产生融资需求

物流企业协调、监管主体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2.2.1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是供应链金融中资金的供给主体。它将资金和信用注入到整个供应链体系,通过对融资项下的资产的控制,给予供应链上企业以授信支持。[7]通过这一融资行为,金融机构也拓展了已有的业务模式和盈利途径,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8]。

2.2.2 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是一个供应链的支柱。一般而言,一个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常是制造业企业,由于其具有优良的信用和实力强大的资本,为存在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起到提供担保的作用[7]。在为它的合作伙伴提供担保的同时,核心企业也因此稳定了整个供应链,促成了企业之间的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9]。

2.2.3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供应链融资中资金需求的主体,是该服务的最大受益者[7]。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普遍应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0]。

2.2.4 物流机构

在供应链金融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的同时,还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是供应链服务的主要协调者[7],也是对整个供应链交易信息的实际监管者。物流企业一方面保证了核心企业与其他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减少了传统借贷模式下银行监管对手企业所需要付出的监管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可以结识包括银行、中小企业等多层次的客户,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最终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以及发展有着促进作用[10]。

3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3.1 产生和发展

3.1.1 国外发展状况

供应链金融由最初的贸易融资发展演变而来。在供应链融资发展的早期,以物的流动为核心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为其核心环节。Sutkowski(1963)和Wessman(1990)等对以存货融资为代表的物流金融做了探讨[11-12]。这一时期西方物流金融发展秉承“物流为主,金融为辅”的理念[13]。

随着业务质押存货品种的扩宽,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逐渐出现,并与已有的存货质押模式有机结合。Hartley(1998)提出了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和供应链融资系统的设计理念,并于2000年申请获得专利[14]。在Hartley提出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中,金融机构、供应商和零售商在数据库层面共享订单信息。金融机构基于订单信息为零售商提供融资完成提前采购。融资到期时,零售商将所得销售货款与银行进行结算[18]。

21世纪以来,国外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已不仅仅停留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方面,而是更多地倾向于供应链整体的财务管理,以实现供应链的资金和成本优化。M. Sugirin详细描述了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区域和行业特点,指出财务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稳定企业关系的方法[15]。Sushi Gupta和Kaushik Dutta(2010)建立了收入和支出的动态模型用来反映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资金管理状况[16]。Hans-Christian Pfohl和Moritz Gomm分析了供应链中资金流的作用和供应链管理在优化成本方面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说明供应链的信息可以用来降低供应链中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而降低融资项目的资金成本[17]。

国外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总结如图3.1所示:

图3.1 国外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3.1.2 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其一,业务实践的跨越式飞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尚未出现任何形式的基于供应链的融资行为。自1999年中储开展我国首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以来,物流金融业务的模式不断得以创新,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其二,该领域存在学术研究滞后于业界实践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理论研究对实践发展的推动作用[18]。

而国内理论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总结;二是从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的角度出发,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三是研究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问题。对于这三部分内容,将在后文给出更为详细的介绍。

3.2 供应链融资与其他融资模式的比较

3.2.1 供应链融资与传统融资的比较

供应链融资与传统融资模式的最大差异在于授信对象的不同。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中,各个企业分散融资;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不再以单个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作为授信与否的标准,而是以核心企业,以及与核心企业有着稳定贸易往来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整体作为信用评价的主体。。另外,与传统的质押融资模式不同,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融资企业可以选择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使中小企业脱离了不动产抵押融资的艰难处境。第三,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融资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企业之间有着与传统融资相比更加紧密的关系。供应链金融的最后一个特征是不像传统融资方式那样只对单

一的企业进行授信,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银行将向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如票据贴现、企业理财等,而不再是仅仅提供单一的金融产品[19]。

3.2.2 供应链融资与贸易融资的比较

供应链融资与贸易融资有着相同的特点,例如两者都有封闭性、自偿性和连续性的特征。封闭性是指银行通过设置封闭性贷款操作流程来保证专款专用,借款人无法将资金挪作他用;自偿性是指还款来源就是贸易自身产生的现金流;连续性是指同类贸易行为在上下游企业之间会持续发生,因此,以此为基础的授信业务也可以反复进行。

同时,两者也存在一些不同。首先,从融资产品来看,在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中,信用证仍然占据主流地位;而在供应链融资中,由于交易双方基于长期合作所产生的了解与信任,赊销贸易成为主要的形式,从而保理业务、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资产支持型贷款成为了主要的供应链融资产品。

其次,从融资风险来看,供应链融资比传统贸易融资具有更大的风险。以存货质押融资为例,传统贸易主要是原材料和产成品,其产品价值比较容易通过市场价格得到体现,而且当出现信贷风险时也容易通过担保物品的销售来收回贷款。但是,供应链融资中的存货大部分是中间产品,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因此,不容易通过市场来评估其价值,也不容易在市场上变现。

最后,从风险控制来看,传统贸易融资强调的往往只是特定交易环节供需双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贸易的真实背景;而供应链融资不但要强调这一点,而且更加强调整个供应链风险的监控与防范,针对各个交易环节潜在的风险都要加以识别与控制,所以,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更加复杂、所需要的措施也更加全面[6]。

4 三种基本的融资模式

目前对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根据主导机构的不同,谢世清、何彬(2013)将供应链金融典型模式归纳为物流企业主导模式、企业集团合作模式和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三种,并分别从融资主导、运作优势、信息掌握、适用对象以及法律和等方面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20]。然而更为主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质押物种类加以区分,分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等。下文将对第二种分类方式进行介绍。

4.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资金的需要人将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融资机构。金融机构据此为企业提供融通资金、债款回收、销售分户账管理、信用销售控制以及坏账担保等单项或多项金融服务,从而使以赊销为方式的企业得到所需资金的融资行为[21]。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如图4.1所示:

图4.1 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

4.2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又称保兑仓模式,是指以买卖双方签定真实贸易合同所产生的预付账款为基础,以预付账款下买方对卖方的提货权,或以在途存货或库存存货作为融资担保,银行在买方支付一定的货款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授信服务,以合同项下的商品及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笔还款来源,由买方直接将货款付给银行指定账户,首先用于偿还贷款的融资模式[22]。

该模式适用于供应链中处于下游的企业,其业务流程如图4.2所示:

图4.2 预付账款融资业务流程

4.3 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模式也称为保兑仓融资模式,是指由银行控制货权,由经银行授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管质押货物,买方随缴保证金随提货的一种融资服务模式[23]。具体业务流程如图4.3:

图4.3 存货融资业务流程

5 我国发展现状

5.1 业务开展

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提供多种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产品,以及开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授信贷款业务,现举例说明:

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从1999 年开始规模化经营供应链贸易融资

业务,并分别经历了贸易融资专业化发展阶段、贸易融资规范化经营阶段以及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与发展[24],并于2005 年7 月,正式确立了公司业务“面向中小型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转型战略后,开始着力树立“贸易融资专业银行”的形象,并全力打造“供应链金融”品牌。

浦发银行推出了“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在提升企业信用、方便企业采购、促进存货周转以及给与账款回收支持等方面,以六项子方案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包括在线账款管理方案、采购商支持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解决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等[25-26]。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该企业为出发点,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用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为供应链创造信用,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另外,中国银行还新增了在线供应链融资功能,有效地缓解了供应链融资客户时效性要求高,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单据量较大、交易笔数多等难题。目前京东商城、衣恋集团、苏宁电器等多家客户已使用该功能实现线上供应链融资,并结合中国银行企业网银7×24小时行内对公、对私转账汇划功能,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极大地节省了单据流转时间,提升资金流转效率[27]。

工商银行则推出了“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沃尔玛每年在华采购额达200 亿美元,上游供货商有上万家,其中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困难,工行依托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相关物流和现金流进行封闭管理,为沃尔玛供货商提供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融资支持,破解了沃尔玛供货商的融资困局[28]。

5.2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研究可以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从定性方面来说,李毅学等(2008)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归纳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类。其中系统风险又分为宏观经济体系的系统风险、供应链所处行业的系统风险和供应链本身的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29]。郭清马(2010)主要关注供应链金融运作的特定风险,包括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物流企业的渎职风险和

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等[30]。弯红地(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的道德风险是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通过对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模型,分析了银企间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31]。

而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李毅学(2011)构建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展示了金融风险评估的过程[30]。目前这一风险评估体系在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时大多采用德尔菲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该方法也要求参与评分的专家对评估对象有较为详细的了解,适用性有限。王琪(2010)构建了基于决策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模型,为银行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32]。熊熊、马佳等(2009)减少目前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评价大多依靠专家评价的局限,提出了考虑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相结合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33]。刘长义、孙刚(2011)突破了传统信贷模式下银行把单个企业作为评价主体的限制,建立了基于聚类分析和模糊可拓AHP的信用评价模型。该模型把区间模糊数的基本理论引入到AHP 群组评价中,利用聚类分析法来确定专家的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评价对象的信用评价值。最后,文章通过对A 企业的信用评价的实例研究证明了该模型的实效性[34]。

6 研究趋势展望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将成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趋势。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具有信息化与虚拟化、高效性与经济性、网络化与一体化等鲜明特点,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经济规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5]。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高增长、高产值产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已开展相应业务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电商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第二,国家应该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第三,学术界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问题的实用性和时效性。理论研究要适合业务实践的发展速度,避免重复性研究。

参考文献

[1]Michael, Lamoureux. A Supply Chain Finance Prime[J]. Supply Chain Finance, 2007, (4): 34-48

[2]Group Aberdeen. The 2007 State of the Market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J]. 2007

[3]杨绍辉. 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 物流技术, 2005, (10): 179-182

[4]闫俊宏.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2007

[5]胡跃飞. 供应链金融——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 中国金融, 2007, (22): 38-39

[6]胡跃飞, 黄少卿. 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 金融研究, 2009, (8): 194-206

[7]古晨. 供应链金融综述研究[J]. 时代金融, 2013, (4): 168-168

[8]章文燕. 供应链融资的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 (11): 70-71

[9]李国青. 供应链金融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的应用[D]. 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2010

[10]安百莲.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视角的供应链金融研究——以温州模式为例[D]. 山东:山东大学, 2013

[11]S utkowski E F. Inventory financing under the UCC,the secured creditor's dream[J]. Commercial Lending Journal, 1963, 68(4): 90-95

[12]W essman M B. Purchase money inventory financing:The case for limited cross-collateralization[J]. The Ohio State Law Journal, 1990, 3(51): 1283-1447

[13]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1): 1-12

[14]W illiam R Hartley-Urquhart. Supply chain financing system and method[P]. Washington DC: WO2000033220 A1,2000.

[15]M Sugirin. 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orporate Treasure Management, 2009

[16]S ushi Gupta, Kaushik Dutta. Modeling of Financial Supply Chai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11): 47-56

[17]H ans-Christian Pfohl, Moritz Gomm.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J]. Logistics Research, 2009, (12): 149-161

[18]雷蕾,史金召.供应链金融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J]. 华东经济管理, 2014, 28(06): 158-162

[19]僧会远.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的比较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 (10): 227-231

[20]谢世清,何彬.国际供应链金融三种典型模式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4): 80-86

[21]郭涛. 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应收账款融资[J]. 经济师, 2005, (02): 152-153

[22]房建.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探析[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3]余国杰, 许志慧. 基于供应链角度对存货融资模式的探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 33(27): 129-131

[24]谈佳隆, 邹锡兰. 银行业需要百货公司,更需要专卖店——深发展高层谈“供应链金融”[J]. 中国经济周刊, 2007, (06): 34-35

[25]余兰. 浦发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1.

[26]忻毅.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7]师烨东.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服务中小企业[J]. 投资北京, 2013, (07): 49-49

[28]朱磊, 冯锐.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探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 23-27

[29]李毅学.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0): 36-41

[30]郭清马.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0, (2): 2-5

[31]弯红地.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J]. 经济问题, 2008, (11): 109-111

[32]王琪. 基于决策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评估[J]. 新金融, 2010, (4): 38-41

[33]熊熊,马佳,等.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 南开管理评论, 2009, 12(4): 92-98

[34]刘长义, 孙刚. 基于聚类分析与模糊可拓AHP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一个供应链金融的视角[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 (5): 83-85

[35]刘媛, 李瑞芝. 在线供应链金融发展任重道远[N]. 现代物流报, 2014/10/21(A07).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供应链整合及设计研究综述

供应链整合及设计研究综述 一、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 1.1供应链整合概念及内容 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竞争的激烈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化,供应链整合能力成为企业达到良好绩效,巩固竞争优势的强有力武器。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开始于制造业,逐渐发展到各个行业。 1.1.1供应链整合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整合。Giffietal在1990年提出供应链整合是传统制造战略决策之外的一套精密的战略选择;Clark(1996)等认为制造商面临的如零部件短缺、送货延迟和产品质量问题、成本上升等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部供应链整合。供应链整合就是一种供应链伙伴之间为了给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和竞争优势,从而进行更高水平的合作的管理方法。Garter从价值链的角度对供应链整合进行了定义,认为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能更加广泛地选择供应商、销售渠道、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Tanetal(1998)指出供应链整合是整合企业流程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这些流程的整合跨越了公司的界限,把供应商和顾客变成价值创造流程。我国学者马世华等(2005)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供应链从采购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摊贩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在此基础上,谌小红(2007)认为供应链整合就是以核心企业为核心,对行业供应链上相关的过程组织、流程及其管理的优化,以提高核心企业及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绩效的经营管理活动。 1.1.2供应链整合的内容 供应链整合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整合的范围包括所有影响供应链效率的因素。Stevens(1989)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四个阶段:各自独立阶段,功能整合阶段,内部整合及外部整合阶段。本文着重讨论一下内部和外部整合。内部整合: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将不同功能单元在企业内部执行的工作联结成一个紧密无缝的流程。内部整合具体事务:定期的跨部门会议的采用;流程改善中,跨职能团队的采用;新产品研发中,跨职能团队的采用等。外部整合:公司和它的主要供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 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ouglas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终端用户到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初始供应商的业务过程的整合,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物资、服务和商品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代表一种较新的业务运作方法和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不同观点,是一种高度互动而且复杂的系统方法,需要同时进行许多权衡。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参与者中进行生产、存货、选址和运输的协调,从而在所服务的市场达到响应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还包括诸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金融和顾客服务等行为。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表达为Thrid Party Logistics,简称3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Robert C.Lieb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物流功能。David Simchi—Levi等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利用一家外部的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2年10月1日公布的《物流术语词条2002升级版》的解释是: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

供应链协同文献综述

供应链协同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供应链协同理论相关内容,演进机制,关系风险,理论研究等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希望能够对以后的供应链协同相关理论研究做出指导。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协同理论 一、前言 关于供应链协同,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和广为接受的定义,但主要的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1)过程方式说。Anne认为,供应链协同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所有供应链中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有效的协作,这种协作可以描述为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Bauknight认为协同是一个过程,一个包含着价值创造机会的过程。(2)战略说。一些研究者认为供应链协同具有战略意义,与供应链竞争优势密切相关,主张应从战略高度定义供应链协同。如xu认为,供应链协同是对来自于相互依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所面临挑战的战略响应。(3)整合管理说。这种学说强调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成员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所开展的业务或管理活动,该学说将供应链协同定位于运营和操作层面。如Xue认为所谓协同,是指整合组织内部和跨组织的各个部分通过共同行动以实现多方利益;Larsen认为协同是指一些协同业务活动,诸如联合计划、联合产品开发、互相交换信息、整合信息系统、长期协作以及坦诚地共享利润和共担风险。学术界对于供应链协同的定义有很多种。学者们虽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供应链协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供应链协同是整条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相互协调的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供应链参与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因素 既然供应链是价值链在企业外部的扩展,那么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价值链体系,其成员之间合理的价值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价值的合理分配需要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相互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同时完成利益最大化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成员之间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导致供应链协同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 1、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目标不同。它包括:(1)由于供应链成员都是独立的利益个体,在其作决策的时候往往先从个体利益出发,总是基于最大化自身利润给出相应决策,而成员的各自决策往往不能达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只能使供应链处于一种次优的均衡状态;(2)供应链成员的性质不同,经济生活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一项决策的风险往往与其收益成正比,个体决策面临着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而不同的个体成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可能不同。 2、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难以预测、信息的不对称等,使得成员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决策;即使供应链成员一开始达成了协同协议,双方也都愿意严格遵循契约执行各自决策,但是随着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供应链身处的环境发生变化,那么能够保证原始协同状态的协议可能不再适合新的环境,最终导致供应链协同的失败。 三、供应链协同的演进 大多数的学者都是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模式来阐述供应链协同的演绎过程。国内学者程国平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方法的演进,将供应链管理分为分布式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研究到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将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初步的综述性分析,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概括。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这个课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现在我国关于“三农”的问题仍然在温热期,有关供应链管理处置农产品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却是相对落后的,为了把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安全和绿色发展,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为推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促民增收。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许多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起了研究兴趣,尤其是农产品成本问题。众多学者更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对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研究。 二、我国近几年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研究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经营中导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具有意义而又热门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初步探索中,李岩、傅泽田和刘雪(2008)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了一、二、三产业;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流通环节薄弱;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政策建议。王金河(2008)评述我国农产品流通式现状指出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过程为:生产者——产地市场一一运销批发商一一销地市场一一零售商——消费者,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由批发市场来担任。王初建(2010)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呈现出的现状交易成本高、流通过程总损失巨大、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农贸市场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物流处于无序状态、供应链的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贾瑞峰和商丽景(2013)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物流组织分散、物流组织普遍规模小、层次低和物流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数量大。 由上可知,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得相对落。因此,许多学者也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侯舒明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评价文献综述_王营

目前,供应链金融因其多方共赢的特点而得到国内外金融界的大力推广与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控制和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更没有适用于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因此,建立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有利于银行对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挖掘有合作潜力的新客户,同时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1.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供应链金融一词,最早是由Allen(2004)等人提出并初步建立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模型,但并未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1]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视角给出了自己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 (1)国外学者的研究。Hofman(2005)把供应链金融视为一种实现财务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它是指在集成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基础上,供应链内部组织和外部金融机构,通过计划、引导和控制各节点企业的资金流动,实现供应链价值增值的一种方法。[2]Feinberg(2007)则把供应链金融看作金融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其概括为一系列由供应链中的买方、卖方或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融资模式,其目的是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任意阶段提供营运资金的融通。[3]Atkinson(2008)把供应链金融理解为是一种金融服务与技术解决方案的结合体,通过结合可以把资金提供者与供应链上的买卖双方联系起来,为供应链成员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资金的流动。[4] (2)国内学者的研究。何涛和翟丽(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为供应链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其出发点在于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因而从产业链的总体视角来考虑,需要融入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新的元素,让各参与方协调合作,为中小企业开创一种新的融资模式。[5]于宏新(2010)指出,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在考查供应链整体水平和核心企业资信水平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灵活地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但考虑到核心企业不会存在融资难题,因而可以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6]李国青(2010)分别从功能视角和金融机构视角,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做了如下界定:从功能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也就是财务供应链管理,既包括基本的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包括新型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服务;而从金融机构视角来看,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供应链内部真实贸易的背景下,在综合考虑核心企业信用水平、供应链整体水平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结合其多种金融产品而创新开展的、以企业贸易行为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单项或定额授信业务。[7](3)从国际实践看,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主要来自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和银行三方面的视角。MichaelLamoureux(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中,借助成本管理、成本分析、各种融资手段等财务管理方法,在供应链信息流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8]是站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将供应链金融定格在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范畴。而Aberdeen(2007b)对供应链金融的解释是,在电子交易平台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信息的基础上,以优化供应链的融资成本和结算成本为目的,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信息平台提供商共同参与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9]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2007)则站在银行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分析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采用自偿性的贸易融资信贷模型,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封闭的授信、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10] 2.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来自《巴塞尔协议》,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杭州/王营祝锡永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办法,同时,也给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方向,并且为产业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大力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中,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以往研究进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找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或有待改进之处,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风险评价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随着新型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我国的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起初比较晚,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在分析我国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了思维的扩展以及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以问题入手,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因素,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促进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 1.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供,一个方面是销,为了将这个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些优化的系统,从而降低成本在呼出。这其中涉及到的主体不但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还包括了零售商和分销商,只有对这个产业链条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零售行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零售业供应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1 管理观念淡薄 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在产品、运输等各方面的相对优势逐渐减弱的今天,人们开始关注点放到了管理方面。但是我国的零售业中,缺乏相关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1 缺乏必要的认识大多数零售业对于供应链的理解还停留在物流运输的基础上,认为供应链就是产品的采购、运输、仓储等职能。缺乏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宏观立体化的认识,对于部门之间的协调、信息系统的建立、客户之间的维系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并不是非常到位。由于在认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了我国的零售行业在发展的时候就存在诸多漏洞,自然经济效益就会受到 一定的影响。 1.1 .2 职能部门不健全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分工合作是保证效率的基础。虽然现在很多零售业在管理中已经将具体的职能,诸如采购、仓储、销售等进行了划分,对于零售业的效率有很大提高。 1.2 长远战略缺乏 零售行业的发展往往具有周期长、利润低的特点,现在我国的很多零售行业虽然都有了一定稳定的供货商,但是缺乏合理的战略布局。零售商和供货商之间往往展开价格博弈,以期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 1.3 物流效率低下供应商和零售商为了确保自己在经济交往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都倾向于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重复。供货商或零售商的净利润都需要将仓储以及运输的成本扣除,这样往往造成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另根本调查现实,缺货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并非供应商生产能力不足,而是物流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由于在信息采集上存在着问题,导致供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不但加剧了仓储成本,对于销售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1.4 技术水平偏低 零售行业对市场很敏感,只有及时把握市场的信号,才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现在很多零售企业的零售终端系统建设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都不是非常完善,这大大影响了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__ 3.总结 零售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其在供应链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1 供应链的内涵及对企业的管理创新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由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 演化而来的,主要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环节进行延伸。企业将供应商的活动当成是生产活动的环节而加以协调和控制,这就是生产向前延伸;企业将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纳入生产活动的环节,这就是生产向后延伸。因此,所谓的供应链就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产品批发商、产品零售商、终端用户共同组成的价值增值链。但其中最重要的含义是指用户的需求,即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条生产链条。简单的说,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条的管理,即从原材料等供应商开始一直到终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再造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和谐融资模式,是解决融资瓶颈的关键。供应链金融正是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及融资需求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渠道。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中国的供应链融资发展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1中小企业融资 1.1中外中小企业的界定 赵尚梅,陈星(2007)认为中小企业是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是一个富有相对性的概念,可以从量与质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尹丹莉(2009)认为对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是可以从量的角度来把握的。企业的经济特性、控制方式也是中小企业划分的定性标准。陈晓红,吴运迪(2009)认为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依据从业人数、实收资本数额和一定时期的销售额三个指标,只是有的采用其中一项或两项。 吴铠(2006)认为美国目前主要是以两个标准来界定中小企业,一个是从业人员标准,另一个是销售额标准。日本对中小企业划分通行标准也是两条,一是从业人员标准,二是资本金标准。韩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仅仅是从量上进行统一划分。赵尚梅,陈星(2007)提出欧盟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具有三个特征,即复合性、将小型企业界定标准单独列出和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企业的法人地位。 可见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统一的概念。 1.2中小企业融资的含义、方式及特点 中小企业融资含义。吴铠(2006)提出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

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冷链物流是物流领域中发展非常迅猛的一个分支,其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 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尤以食品和药品的冷链物流最受人们 关注。虽然近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是就整体而言还与国外存在着相当 大的差距。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 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冷链物流;国外;国内;食品冷链 1冷链和冷链物流 冷链(cold chain)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1]。冷链所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食品在产地收集后,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2]。典型的冷链供应链流程如 图1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 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内外都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为目的的一个系统工程[1]。冷链物流要求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要素,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实现全过程的冷链处理。因此由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组成的“3t”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内容[3]。 2国内外的冷链物流发展现况比较 2.1冷链物流的执行标准 为了确保那些需要经过“冷链”来运输的特殊物品,诸如食品和药品,加拿大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另一方面,实施严格专业的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加拿大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 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3]。而在国内,类似法规政策则相对少得多,同时在同类法律法规下,政策也相对过于宽松,例如对禽类物品的加工温度控制就没有那么严格,大部分流入市场的禽类制品都是在常温下生产加工的。国内近年来在食品方面有量的突破但是没有质的飞跃,从而导致大量的质次价廉的易腐物品涌入市场。这也是中国的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屡屡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4]。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07040601 学号:01 姓名:刘宁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供应链管理(suppIy Chain Manegement)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本文从概念入手对供应链管理及战略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现状及趋势。【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is the product of mass pro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the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 form and way of marketing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趋势 【Keyword】suppIy Chain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Developement tendency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一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这直接的导向作用。 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企业间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通过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预测的共有化等等,来实现物流机能的分担,实现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时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对场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促进产品积极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之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企业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用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供应链的管理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博弈。原有供应链上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 述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 中国当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中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中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当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经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而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经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

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ouglas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终端用户到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初始供应商的业务过程的整合,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物资、服务和商品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代表一种较新的业务运作方法和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不同观点,是一种高度互动而且复杂的系统方法,需要同时进行许多权衡。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参与者中进行生产、存货、选址和运输的协调,从而在所服务的市场达到响应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不但包括传统的物流还包括诸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金融和顾客服务等行为。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表示为Thrid Party Logistics,简称3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Robert C.Lieb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

最新供应链库存文献综述

供应链库存管理文献 综述

大连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本科 生 学年论文 题目:供应链库存管理文献综述 专业:物流管理指导教师:晚春东 学生姓名:万永发班级学号:物流092班31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

2012年8月 目录 一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作用 二供应链在库存管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2、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3、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不恰当和不及时的交货状态 4、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5、缺乏协调性 6、产品的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库存 三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1、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 系统 2、联合库存策略 3、多级库存优化策略 四供应链下的库存战略性决策——工作流的战略管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

五总结 【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制造的最新趋势,在增加了企业管理复杂性的同时,也进一步确立了物流战略与实践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在生产领域的利润空间挖掘已经很有限了,在此大环境下,企业要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并谋求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寻求新的竞争优势而库存成本在企业中占据着很大的一块,寻求怎么样降低库存成本也是一个企业值得重视。库存在物流供应链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企业可以挖掘的利润源泉之一,还起到供应链上下游的缓冲作用。本文中也提到了库存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终针对问题提出了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策略及库存略决策。Abstract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the latest trend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after an increase in business management complexity while further establishing logistics strategy and practic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it margins mining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has been very limited, In this environment, companies gain a foothold in the ever-changing market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

关于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被国内外商业银行广泛关注的创新业务,不但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市场和盈利模式,而且由于其有效地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而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文献期刊研究,总结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背景及概念;并对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对我国更好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租赁。 1引言:供应链上物资的流通需要资金的有效支持。没有资金流和物流的匹配,供应链上 就会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并进而导致供应链条的链接不畅甚至断裂。因此,在“供应链竞争’的时代,注重于供应链上企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关系和相应担保、并为物流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的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背景进行梳理及给出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并通过对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实践创新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为国家提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设性意见。 2供应链金融的背景及定义 2.1供应链金融的背景 2.1.1分工的演变和自造模式的变化 传统上,受市场交易成本的制约,产品链的绝大部分环节是在一个独立的企业内完成的,除了原材料需要到市场上进行采购之外,大部分中间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最终产品的组装完成,乃至销售,都是通过企业的集中管理来加以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的分工模式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分工从企业内转向企业间。过去,企业间的分工往往以产业或产品为界,而最近三四十年来,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在多个企业间进行分工协作已经成为分工的新潮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分工类型在整个产品链中的分布情况取决于两者进行转换时生产收益和交易成本的动态变化。制造模式的变化既有市场需求方面的考虑,也是基于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在过去纵向一体化的制造模式下,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其主要的手段是通过标准生产流水线进行大批量、少品种的规模化生产。这种生产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福特汽车公司。但是,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结构的多样化,企业间分工趋势的强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兴起,市场竞争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推出适应不同用户需要的新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大规模定制”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努力实现的生产模式。 2.1.2供应链管理的兴起 分工与制造模式的变化导致贯穿整个产品链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在纵向一体化的制造模式下,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集中在单个企业的管理层手里。但是,一旦生产环节分配到多

1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1 12 19 作者简介:董安邦(1957 ),男,内蒙古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 董安邦,廖志英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目前供应链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研究框架;存在问题;未来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7375(2002)05 0016 05 Review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ONG An bang,LI AO Zhi ying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School of Managemen t,Xi an Jiaotong Universi ty,Xi an 71004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 xplains the c 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 M),then presents a research frame work of current literatures,points out proble ms e 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 M practice.In the end,the paper dis cuss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research framework;problems existed;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引言 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企业独立经营,纵向一体化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实体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分立-联合-再分立 的过程,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是推动组织管理模式演变的原动力。 20世纪上半叶,是企业独立经营的时代。迈克 波特著名的 五力 模型向我们描绘了这一时期的竞争格局,企业和它的供应商、各种竞争者以及顾客的关系都表现为一种对立和竞争[1]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核心企业加强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出现了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2] 。它通过控制所有权消除供应商和/或销售商的对立,增强抗风险能力,这是纵向一体化受到严重依赖供给(销售)的企业青睐的重要原因。这种模式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关系是所有权的联 合,但联合体与外界竞争者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竞争和对立。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以生产产品为中心的前提下,纵向一体化模式非常有效。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顾客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市场机遇,更增加了竞争难度,以Internet 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使纵向一体化管理,暴露出很多缺点[2],为此企业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单项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如MRP 、MRPII 、JI T 、LP 、AM 、C E 、ERP 、CI MS 等。虽然这些技术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仍需要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人们开始将目光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转向整个生命周期不同过程的结合部,以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开始关注核心能力,摒弃那种从设计、制造直 第5卷第5期2002年9月 工业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5No.5Sep t.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