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

ICS 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P

DL/T ××××—201×

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

滤料滤袋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Fabric and Filter Bag of Deduster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s

(征求意见稿)

ICS 号:

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11-××-××发布 2011-××-××实施

DL/T ×××—201×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一般规定 (5)

5基础参数 (6)

6材料选用的技术要求 (10)

7滤袋的运行、更换及处置 (10)

8试验方法 (11)

9抽样检验 (11)

10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13)

I

DL/T ××××—××××

II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 ×××—201×

3

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滤料滤袋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用滤料、滤袋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用滤料、滤袋的选用、检查、维护、测试、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625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

GB 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6719 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

GB/T 14334 化学纤维 短纤维取样方法

GB/T 14335 化学纤维 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37 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36 化学纤维 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GB/T 14338 化学纤维 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42 合成短纤维比电阻试验方法

GB/T 6505 化学纤维热收缩率试验方法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820 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GB/T 24218.1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一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 5453 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 3923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HJ/T 324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HJ/T 326 袋式除尘器用覆膜滤料

HJ/T 327 袋式除尘器 滤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袋式除尘器 Bag filter

利用滤袋拦截阻留及烟尘的惯性碰撞、扩散作用,捕集烟气中粉尘的设备。

3.2

电-袋组合式除尘器Electrostatic-fabric filter dust collector

将静电除尘与袋式除尘组合为一体的除尘设备。

3.3

聚苯硫醚 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 )

DL/T ××××—××××

4 S O

O N H C O C O N H

0.25 n S O O

N H N H C O C O 0.75 n 全称为聚亚苯基硫醚,简称PPS 3.4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

四氟乙烯的聚合物,简称PTFE 3.5 聚酰亚胺Polyimide (PI )

聚合体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聚合物,商品名P84,化学结构式

3.6

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 Polysulfonamide (PSA )

化学名为对苯二甲酰胺3,3,4—二氨基二苯砜共聚纤维,化学结构式

3.7 玻纤玻璃纤维Glass

主要化学成分是SiO 2,以及Mg 、B 、Ti 、Na 、Ca 、Al 等氧化物。

3.8

玄武岩纤维Basalt

主要成分为SiO 2、Al 2O 3、CaO

MgO 、Fe 2O 3、FeO 、Na 2O 、K 2O 等氧化物,属于硅铝酸盐系纤维。

3.9

滤料Filter fabric

由面层和基层构成或机织布加面层。按加工方法分为织造滤料、非织造滤料、复合滤料。

3.10

基布Basement layer

滤料中由纱线组成的起支撑作用的网状结构。

3.11

滤袋 Filter bag

由袋头(含有内支撑钢圈)、袋身、袋底构成,需设内支撑袋笼。

3.12

细度Fineness

纤维细度指标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指标是纤维粗细的指标,一般用纤维直径表示(μm );间接指标是纤维质量或长度确定。定长制有线密度和纤度,单位分别为特克斯(tex )和旦尼尔(旦);定重制有公制支数(公支)。

3.13

卷曲数Crimp number

纤维在伸直但无伸长的情况下,每cm 内的卷曲的个数。

DL/T ×××—201×

5

3.14

卷曲率 Crimp rate

纤维卷曲程度的指标,与卷曲数和卷曲波深度有关。

101

100%L L J L -=? 式中:J 为卷曲率;L 0为纤维在轻负荷下测得的长度,mm ;L 1为纤维在重负荷下测得的长度,mm 。

3.15

断裂强力 Breaking strength

纤维或滤料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外力,或单根纤维或滤料受外力拉伸到断裂时所需要的力,N 。

3.16

断裂伸长率 Breaking elongation

纤维或滤料拉伸至断裂时的伸长率,%。

3.17

初始模量 Initial modulus

纤维拉伸曲线的初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MPa 。

3.18

单位面积质量 Mass per unit area

滤料单位面积的质量,纺织专业常用单位为g/m 2。

3.19

透气度 Permeability

空气透过洁净滤料的性能,对于工业用纺织品,一般指在200Pa 的压降下,测定一定时间内垂直通过试样给定面积的气流流量,m 3/m 2·min 。

3.20

洁净滤料阻力系数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virgin fabric

在规定风速下,洁净滤料的阻力与滤速之比,Pa·min/m 。

3.21

过滤面积 Filtration area

滤料的迎风面积,m 2。

3.22

过滤风速 Filtration velocity

单位时间通过滤料单位有效面积的气体流量,即迎风速度,m/min 。

3.23

浸渍Impregnation

用反应型氟化物助剂配制混合工作液浸渍滤料,改变纤维与水、油的亲和性能和滤料光滑性,使滤料的表面张力降低以达到拒水防油目的和易清灰。

4 一般规定

4.1 用于袋式除尘器的滤料、滤袋使用性能应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定的要求。

4.2 用于袋式除尘器的滤料、滤袋应满足火电厂燃煤锅炉系统正常生产的要求。

4.3 用于袋式除尘器的滤料、滤袋应是通过指定机构认证的合格产品。

4.4 使用袋式除尘器的滤料、滤袋时,应了解火电厂锅炉主要生产工艺,应熟悉袋式除尘器的主要构造、运行规程。

DL/T ××××—××××

4.5 使用袋式除尘器的滤料、滤袋时,应熟悉所净化含尘烟气的工况特性,包括:工况烟气量、含尘烟气温度及波动(烟气与烟尘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烟气露点温度)、烟气含尘浓度、烟气成分、煤质分析、飞灰成分及飞灰粒径分布。

4.6 用于滤料制作的纤维、基布、缝纫线、PTFE膜、浸渍或涂层用PTFE乳液要符合火电厂燃煤锅炉排放含尘烟气特性要求。

4.7 用于滤袋制作的滤料、缝纫线、密封用钢圈、衬料要符合火电厂燃煤锅炉排放含尘烟气特性、袋式除尘器结构设计及运行要求。

5 基础参数

5.1 纤维

5.1.1 滤料、滤袋用纤维需提供纤维基础物理参数、耐高温参数、耐腐蚀参数。

5.1.2 用于滤料、滤袋的各类纤维及最高耐用温度见表1。

5.1.3 纤维基础物理参数主要内容见表1。

5.1.4 纤维耐高温参数主要内容见表2。

5.1.5 纤维耐腐蚀参数主要内容见表3。

5.1.6 纤维红外光谱图需与该种纤维的标准图谱进行对比,作为判定纤维材质的参考。常见纤维红外光谱图见附件A。

表1 不同纤维的最高允许耐用温度

表2 纤维基础物理参数

6

DL/T ×××—201×

7

表3 纤维耐高温基础参数(最高允许耐用温度)

5.2 滤料用基布

5.2.1 滤料须有基布,基布应采用耐腐蚀、耐高温、具有耐折性的纤维制作,基布须与纤维层具有相近的热收缩性。

5.2.2 基布要求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5。

5.2.3 基布的纬向须具有柔韧性(耐折功能)和耐磨性,对于全滤袋除尘器基布纬向耐折次数不低于12万次(4次/h )。

5.2.4 针刺滤料不宜采用无机纤维基布(除机织布复合滤料)。

5.2.5 基布的经向、纬向须具有一定断裂强力,拉力不低于800N (5×20cm )。

5.3 滤料

5.3.1 滤料须提供织物构造、后整理说明,并给出滤料的基础物理参数、耐高温参数、耐腐蚀参数。

5.3.2 滤料的织物构造须给出面层纤维、基布、底层纤维的主要材料的材质和基本构成。

5.3.3 滤料后整理须给出热定型、浸渍、涂层技术说明。

5.3.4 滤料基础物理参数主要内容见表6。

5.3.5 滤料的允许耐用温度按所选用纤维材料的最不利温度选取,耐高温参数主要内容见表7。

5.3.6 滤料热收缩率按最高允许耐用温度下进行测定,主要内容见表8。

DL/T ××××—××××

5.3.7 滤料耐腐蚀参数按主要内容见表9。

5.3.8 滤料耐氧化参数主要内容表10。

表6 滤料基础物理参数

表7 滤料耐高温参数(最高允许耐用温度)

表8 滤料热收缩率(最高允许耐用温度)

表9 滤料耐腐蚀参数

8

DL/T ×××

201× 9

表10 滤料耐氧化参数

5.4 滤袋用缝纫线

5.4.1 缝纫线主材须采用PTFE 材质制作,缝纫线须与滤料具有相近的热收缩性。

5.4.2 滤袋用缝纫线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1。

表11 缝纫线主要技术参数

5.5 滤袋

5.5.1 滤袋类型主要有圆口形滤袋和扁口形滤袋。

5.5.2 圆口形滤袋规格、长度及其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12 圆形滤袋半周长、长度极限偏差

DL/T ××××—××××

10 表13 扁口形滤袋长度极限偏差

5.6 其他

表14 滤袋制袋要求及其它

6 材料选用技术要求

6.1 纤维

6.1.1 根据袋式除尘器的使用工况和设备构造,合理选择滤料用纤维。对于电-袋组合式除尘器,宜选用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纤维。

6.1.2 用于滤层和基布的纤维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耐折性能优良的纤维。

6.1.3 要求掌握被确定使用的纤维的主要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

6.2 滤料

6.2.1 选用合理织物构造的滤料。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进行混合的滤料,须给出技术说明。

6.2.2 滤料应进行适当后处理,如PTFE乳液浸渍。

6.2.3 滤料供应厂家在提供滤料同时应提供同批用纤维、基布样品,在对滤料进行测试的同时也须对纤维、基布样品进行测试。

6.3 滤袋

6.3.1 袋口弹性圈缝在滤袋的上口,由弹性钢环和针刺毡制成的嵌条组成。

6.3.2 用于安装时用的密封圈规格为Φ=120~152mm。

7 滤袋的运行、更换及处置

DL/T ×××—201×7.1 滤袋在运行中的抽检

7.1.1 滤袋的运行和维护应有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7.1.2 投入使用后的滤袋每半年应进行抽袋检验。以后每年抽检1次。

7.1.3 提供抽袋检验结果时,一并应提供滤袋工作情况记录表,包括除尘器运行负荷、温湿度、含尘气体浓度、含氧量等参数。

7.2 滤袋的更换

7.2.1 进行检查或检测时,发现或出现滤袋破损。

7.2.2 强力指标下降到初始强力的50%或≤400N。

7.2.3 残余阻力造成滤袋前后阻力超出设计要求,影响锅炉负荷。

7.2.4 除尘效率下降,造成排放浓度超出环保标准要求的排放限值。

7.3 滤袋的处置

7.3.1 滤袋备品宜按购进包装避光保存,避免光照和空气氧化作用。

7.3.2 使用过的滤袋应集中收回,不得随意丢弃。

7.3.3 使用过的滤袋宜首选再利用处置。

8 试验方法

8.1 纤维基本特性

8.1.1 纤维线密度偏差率按GB/T 14335的规定测定。

8.1.2 纤维长度偏差率、超长纤维率、倍长纤维率按GB/T 14336的规定测定。

8.1.3 纤维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10%定伸长强度、断裂强度变异系数按照GB/T 14337的规定测定。

8.1.4 纤维卷曲数、卷曲率按GB/T 14338的规定测定。

8.1.5 纤维干热收缩率按GB/T 6505的规定测定。

8.2 滤料的形态和拉伸特性

8.2.1 滤料的厚度按GB/T3820测定。

8.2.2 滤料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按GB/T3923测定。

8.2.3 滤料单位面积质量按GB/T4669测定。

8.2.4 滤料的透气率按GB/T5453测定。

8.3 过滤特性

8.3.1 滤料过滤特性应在专门的测试装置上进行,滤料试样的放置方向应与滤袋使用的放置方向一致。

8.3.2 滤料的静态效率按GB/T12625测定。

8.3.3 滤料的动态效率按GB/T12625测定。

8.4 滤料专项性能测定

8.4.1 滤料的耐温、耐腐蚀等特性按HJ/T 324测定。

8.4.2 滤料的耐温的温度选取按滤料最高耐用温度或按照处理含尘烟气的最高使用温度提高20℃选取。

8.5 覆膜滤料性能测定

8.5.1 覆膜滤料性能按HJ/T 326测定。

8.5.2 覆膜滤料的膜面质量须进行电镜扫描测定给出图像照片,被测样品需抽样采样。

9 抽样检验

9.1 抽样

9.1.1 用于检验的纤维、滤料、滤袋的样品按照GB/T 14334规定进行抽样。被抽样品量应满足检验和质保期内复测的要求。

9.1.2 纤维抽样涉及两次抽样,即:纤维包抽样和纤维抽样。被抽样纤维包在总用纤维包中抽样。纤维在被抽纤维包中抽样,不宜在受潮、污染、已开包时间较长的包装件抽样。

9.1.3 滤料在制袋用滤料的批量件中抽样。

9.1.4 滤袋在完成制作的产品滤袋中抽样。

11

DL/T ××××—××××

9.2 检验

9.2.1 检验型式为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结果须给出检验报告。

9.2.2 纤维、滤料、滤袋抽样检验由滤袋用户或用户委托的第三方进行检验。型式检验由滤袋提供方或提供方委托的第三方进行检验。

9.3 滤料滤袋检验抽样

9.3.1 检验抽样

生产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对每批滤料和滤袋都必须抽样检验。滤料为每批量抽样5%,滤袋每批量抽样15%。

9.3.2 检验类别

滤料与滤袋的检验分为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

9.4 检验要求

9.4.1 纤维必须符合第5部分所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测定方法按照第8部分的规定进行。

9.4.2 滤料的出厂检验按表15中的项目进行,并应达到所规定的指标。

9.4.3 滤袋的出厂检验按表16规定的项目进行并应达到规定的指标。

表15 滤料出厂检验项目及要求

表16 滤袋出厂检验项目及要求

9.5 型式检验

9.5.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试制新产品鉴定时;

b.产品投产后,当产品所用材料或产品生产工艺有较大变化影响产品性能时;

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停产两年;

e.正常生产三年;

f.上级质检部门提出质检要求时。

9.5.2 按9.3检验项目进行型式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的指标。

9.5.3 任一只、任一项不合格应加倍检验,如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12

DL/T ×××—201×

13 9.5.4 按HJ/T324或HJ/T326对滤袋用滤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该标准中的相应要求。 10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10.1 包装

10.1.1 包装材料及包装质量应保证纤维不受损伤。包装完整,纤维不裸露,并用包装带捆扎实。对打包的纤维应达到即开即用。

10.1.2 不同规格、批号、等级的产品必须单独包装,包装袋采用黑色密封包装袋。

10.1.3 滤袋必须整齐排列、有规律地包装。对于有防瘪环的滤袋要避免环的受压变形;对于须保持形态的滤袋,则需采用袋内填物装箱的包装。

10.1.4 成品包装材料必须采用防潮、耐磨、不易燃烧的材质,缝包后纤维不得外露。

10.1.5 产品包装箱(或袋)内,应装有产品合格证。

10.2 标志

10.2.1 包装件应以醒目的字样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等级、批号、包号、净重或毛重等。

10.2.2 生产者的识别标志:如商标、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等。

10.2.3 包装上应有防潮、防晒、小心轻放、正倒标志、搬运要求等字样。

10.3 产品的贮存和运输

10.3.1 产品要存放在通风干燥、不受日晒的常温地带,与地面和墙壁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要远离火源和高温地带。

10.3.2 产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要严禁雨淋、浸水,应有避免沾污的措施。

附录A 常见纤维红外光谱图。

火电厂脱硫的几种方法

火电厂脱硫的几种方法(总1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火电厂脱硫的几种方法(1) 通过对国内外脱硫技术以及国内电力行业引进脱硫工艺试点厂情况的分析研究,目前脱硫方法一般可划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等3类。 其中燃烧后脱硫,又称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简称FGD),在FGD 技术中,按脱硫剂的种类划分,可分为以下五种方法:1、以CaCO3(石灰石)为基础的钙法,2、以MgO为基础的镁法,3、以Na2SO3为基础的钠法,4、以NH3为基础的氨法,5、以有机碱为基础的有机碱法。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商业化技术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按吸收剂及脱硫产物在脱硫过程中的干湿状态又可将脱硫技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半湿)法。A、湿法FGD技术是用含有吸收剂的溶液或浆液在湿状态下脱硫和处理脱硫产物,该法具有脱硫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脱硫效率高等优点,但普遍存在腐蚀严重、运行维护费用高及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B、干法FGD技术的脱硫吸收和产物处理均在干状态下进行,该法具有无污水废酸排出、设备腐蚀程度较轻,烟气在净化过程中无明显降温、净化后烟温高、利于烟囱排气扩散、二次污染少等优点,但存在脱硫效率低,反应速度较慢、设备庞大等问题。C、半干法FGD技术是指脱硫剂在干燥状态下脱硫、在湿状态下再生(如水洗活性炭再生流程),或者在湿状态下脱硫、在干状态下处理脱硫产物(如喷雾干燥法)的烟气脱硫技术。特别是在湿状态下脱硫、在干状态下处理脱硫产物的半干法,以其既有湿法脱硫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的优点,又有干法无污水废酸排出、脱硫后产物易于处理的优势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按脱硫产物的用途,可分为抛弃法和回收法两种。 1脱硫的几种工艺 (1)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

烟气脱硫脱硝行业介绍.docx

1.烟气脱硫技术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煤炭、铁矿资源中含硫量较高,因此在火力发电、钢铁、建材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富氧的环境而产生了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的烟气,从而给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带来了极大的环保压力。 据国家环保部统计,201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17.6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11.7万吨,而分解到三个重点行业分别如下:电力和热力生产业为797.0万吨、钢铁为240.6万吨、建材为199.8万吨,三个行业共计1237.4万吨达到整个工业二氧化硫排的64.7%。“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面推行烟气脱硫技术以后,我国烟气脱硫通过近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其中最常用的为湿法、干法以及半干法烟气三种脱硫技术。

1.1湿法脱硫技术 1.1.1石灰石-石膏法 这是一种成熟的烟气脱硫技术,在大型火电厂中,90%以上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该工艺采用石灰石(即氧化钙)浆液作为脱硫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产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氧气进一步反应生产硫酸钙。硫酸钙经过过滤、干燥后形成脱硫副产品石膏。 这项工艺的关键在于控制烟气流量和浆液的pH值,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即使在低钙硫比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高的脱硫效率,通常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该工艺流程复杂且需要设置废水处理系统,因而工程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同时,由于石灰石浆液的溶解性较低,即使通过调节了浆液pH值提高了石灰石的溶解度,但是在使用喷嘴时由于压力的变化,仍然容易发生堵塞喷嘴的情况并且易磨损设备,因而大幅度增加了脱硫设施后期的运营维修费用。 同时由于脱硫烟气中的粉尘成分复杂,在采用石灰石-石膏法时生成的脱硫石膏的杂质含量较多,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我国,这种品质有限的脱硫石膏很难具有利用价值,通常只能采用填埋进行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企业采用白云石(即氧化镁)作为脱硫剂来替代石灰石,从而使脱硫副产品由石膏变为了七水硫酸镁,而七水硫酸镁由于其水溶性高易于提纯,因而可以制成为合格品质的化学添加剂或化肥使用,其经济价值要远高于脱硫石膏。但是与其相关对的是脱硫剂白云石的成本也远高于石灰石,给企业后期运营成本也带来较大的压力。

SCR脱硝技术简介

SCR 兑硝技术 SCR (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即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近几年来发展较快, 在西欧和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氨催化还原法是应用得最多的技术。它没有副产物, 不形成二次污染,装置结构简单,并且脱除效率高(可达 90鳩上),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等 优点。 选择性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和在氧气存在条件下, NH 犹先和NOx 发生还原脱除反应, 生成氮气和水,而不和烟气中的氧进行氧化反应,其主要反应式为: 4NO 4NH 3 O 2 > 4N 2 6H 2O 2NO 2 4NH 3 O 2 > 3N 2 6H 2O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上述化学反应只是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980C 左右)进行, 采用催化剂时其反应温度可控制在 300- 400C 下进行,相当于锅炉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 的烟气温度,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由于 NOx 在烟气中的浓度较低, 故反应引起催化剂温 度的升高可以忽略。 下图是SCR 法烟气脱硝工艺流程示意图 SCR 脱硝原理 SCR 技术脱硝原理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向温度约280?420 C 的烟气中喷入氨,将NO X 还原成N 2和H 20。 吿毓恤翔

且主要反应如卩: ANO +4NH2 + 6 T 4 恥 + 6M? +4AW3 ->5^2 + 6 円2。 6N6 +8A7/3 T INCh +12血0 2NO2 + 42^3 + 6 T 咖 + 6H10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惟化剂 - - - - - —— - J - 1 e *NO.烟 气"L NO. 幺X*** N H) € . ?NO. Q X-* N % N0( $ K ? NH31 ? —> () ? > Nj ?” Hi 0 》N; ? 脱硝催化剂: 催化剂作为SCR脱硝反应的核心,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脱硝效率的高低,所以,在火电厂脱硝工程中,除了反应器及烟道的设计不容忽视外,催化剂的参数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脱硝催化剂都是为项目量身定制的,即依据项目烟气成分、特性,效率以及客户要求来定的。催化剂的性能(包括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再生性)无法直接量化,而是综合体现在一些参数上,主要有:活性温度、几何特性参数、机械强度参数、化学成分含量、工艺性能指标等。 催化剂的形式有:波纹板式,蜂窝式,板式 脱硝原理

浅析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浅析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火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处理,会对环境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本文结合实际生活中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点进行介绍,进而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 标签:火电厂;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1.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在火电厂烟气中,因为燃料燃烧程度的不同,从而产生的烟气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也不相同。火电厂排放的烟气主要含有二氧化硫、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处理,就会飘散到空中,污染大气环境,进而引发酸雨等自然灾害。针对排放的烟气,我国各地区对其排放标准进行了不同的规定。对于不同情况的烟气用到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在烟气处理时要根据二氧化硫、氧化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净化技术。同时火电厂排放的烟气对人类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当空气中烟气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人类长时间的呼吸会引发慢性中毒,从而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造成危害。现阶段的火电厂在脱硫脱硝时一般会采用分别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设备庞大、技术复杂、成本过高,给火电厂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根据这种情况,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传统技术,研发新型设备,改良传统工艺,优化脱硫脱硝技术,使火电厂能够运用相关设备对烟气进行一体化脱硫脱硝,从而在净化烟气的基础下,降低对火电厂发展的影响。 2.火电厂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 2.1脱硫技术的应用 我国现在运用的脱硫技术主要有半干法和湿法两种,其中半干法是在喷雾中添加干燥剂,然后再把吸收液添加到相关设备中,再进行后续的脱硫;或者是运用其他干燥方法把吸收塔中的物质进行分离;亦或是把工业废气和S02进行融合,从而进行化学反应,达到脱硫的反应。湿法脱硫技术一般是在比较大的锅炉的生产中运用,其包括海水脱硫技术和双碱法脱硫技术,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运用某种物质在排烟通道尾部对烟气进行处理,保证脱硫剂和脱硫产物都处于潮湿的状态,这种方法可以使脱硫率达到90%以上。 图1烟气脱硝技术流程图 2.2脱硝技术的应用 火电厂在运营过程中会在发电过程中产出大量的氧化氮,利用脱硝技术可以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消除,从而防止其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对人类的身体造成

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应用与节能环保

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应用与节能环保 摘要:由于我国火电厂使用的仍旧是传统的煤炭,因此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 以及氮氧化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虽 然我国掌握了一定的烟气脱硫和脱硝技术,但是由于成本较高,根本无法进行大 范围推广。经过长期的研究之后,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为我国火电厂污染 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对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应用与节能环保进 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节能环保 众所周知,火电厂锅炉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是深化行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然而,受技术应用水平的局限问题影响,使脱硫脱硝与烟气除尘技术的应用 效果难以达到燃煤量的控制目标。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技术应用现状 的情况下,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 1 发电环保概述 所谓发电环保,其主要指的是对原本发电方式进行改变的一种行为,在其中 会大量应用环保技术,使发电过程不会再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如今实现可持续 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发展理念,各行各业均在为实现该目标而做着改变,对 于发电领域而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做到节能、环保,在众多技术中,脱 硫脱硝技术的应用效果最为明显,且其不会带来较大的成本投入,灵活性也较强,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电力发电的脱硫脱销技术,也就可以解决目前最为棘 手的环境问题。 2 研究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的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其中火电厂对煤炭的燃耗量,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发展背景下,仍呈现出递增趋势。这种情况下,火电厂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就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严重的污 染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形成酸雨。因此,我国采用脱硫方式,来降低污染物的排 放量,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达到了7.6亿kW,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2.1%。虽然处于运行状态的燃煤机组的脱硫设备安装基 本完成,但其脱硝以及除尘设备的应用,仍有很大的提升改造空间。这就需要采 取有效的脱硫脱硝技术,这是实现工业发展可持续目标的重要课题内容,相关人 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用于实践。 3 火电厂脱硫脱硝技术与节能环保应用 3.1 烟气脱硝法 湿法脱硝、干法脱硝、液体接收法以及气相反应法等都是烟气脱硝的主要方式,其中电子束照射法以及脉冲电晕等离子法是气相反应的主要方法,自由基是 利用高能电子形成的,从而将一氧化氮变成二氧化氮,然后有效利用二氧化氮与 水和氨气等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肥。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以及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法等方式进行化学反应的条件就是催化或者半催化,其进行反应的原料主要是氨 气和碳等还原性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将氮氧化合物还原成无害的氮气是这一 化学反应的主要目的。 3.2 烟气脱硫技术 1)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技术原理:利用石灰石浆液吸收烟气中的 二氧化硫物质。由于操作简单,石灰石材料普遍,所以成本较低、工艺不难,且 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火电厂广泛使用。这种技术产生的副产物是石膏,可作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艺特点及工作原理概述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艺特点及工作原理概述 一、工作原理 电厂脱硫设备采用石灰石或石灰作为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经破碎磨细成粉状与水混合搅拌成吸收浆液,当采用石灰为吸收剂时,石灰粉经消化处理后加水制成吸收剂浆液。脱硫处理技术在吸收塔内,吸收浆液与烟气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反应产物为石膏。 二、系统组成 脱硫系统主要由烟气系统、吸收氧化系统、石灰石/石灰浆液制备系统、副产品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公用系统(工艺水、压缩空气、事故浆液罐系统等)、电气控制系统等几部分成。 三、工艺流程 锅炉/窑炉—>除尘器—>引风机—>吸收塔—>烟囱 来自于锅炉或窑炉的烟气经过除尘后在引风机作用下进入吸收塔,吸收塔为逆流喷淋空塔结构,集吸收、氧化功能于一体,上部为吸收区,下部为氧化区,经过除尘后的烟气与吸收塔内的循环浆液逆向接触。系统一般装3-5台浆液循环泵,每台循环泵对应一层雾化喷淋层。当只有一台机组运行时或负荷较小时,可以停运1-2层喷淋层,此时系统仍保持较高的液气比,从而可达到所需的脱硫效果。吸收区上部装二级除雾器,除雾器出口烟气中的游离水份不超过75mg/Nm3。吸收SO2后的浆液进入循环氧化区,在循环氧化区中,亚硫酸钙被鼓入的空气氧化成石膏晶体。同时,由吸收剂制备系统向吸收氧化系统供给新鲜的石灰石浆液,用于补充被消耗掉的石灰石,使吸收浆液保持一定的pH值。反应生成物浆液达到一定密度时排至脱硫副产品系统,经过脱水形成石膏。 四、工艺特点 1、脱硫效率高,可保证95%以上; 2、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性好; 3、对煤种变化、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强,适用于高硫煤; 4、脱硫剂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脱硝工艺介绍

图6-1 典型火电厂SCR法烟气脱硝工艺流程图 脱硝工艺介绍 1脱硝工艺 图1 LNB、SNCR和SCR在锅炉系统中的位置 目前成熟的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燃烧中脱硝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其中燃烧中脱硝技术是指低氮燃烧技术(LNB),烟气脱硝技术包括SCR、SNCR和SNCR/SCR 1.1 联 80~90% 气在SCR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 2和H 2 O。SNCR/SCR联用工艺系统复杂,而 且脱硝效率一般只有50~70%。 三种烟气脱硝技术的综合比较见表1。 表1 烟气脱硝技术比较

烟气中,与烟气中的NOx混合后,扩散到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作用下,氨气(NH 3 )将烟气 中的NO和NO 2还原成无公害的氮气(N 2 )和水(H 2 O)(图3-6)。这里“选择性”是指氨有选 择的与烟气中的NOx进行还原反应,而不与烟气中大量的O 2 作用。整个反应的控制环节是烟气在催化剂表面层流区和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 图2 SCR反应示意图 SCR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4NO + 4NH 3 + O 2 → 4N 2 + 6H 2 O (3-1)

2NO 2 + 4NH 3 + O 2 → 3N 2 + 6H 2 O (3-2) 在燃煤烟气的NOx中,NO约占95%,NO 2 约占5%,所以化学反应式(3-1)为主要反应,实际氨氮比接近1:1。 SCR技术通常采用V 2O 5 /TiO 2 基催化剂来促进脱硝还原反应。脱硝催化剂使用高比表面积 专用锐钛型TiO 2作为载体,(钒)V 2 O 5 作为主要活性成分,为了提高脱硝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机械强度和抗中毒性能,往往还在其中添加适量的WO 3、(钼)MoO 3 、玻璃纤维等作为助添 加剂。 催化剂活性成分V 2O 5 在催化还原NOx 的同时,还会催化氧化烟气中SO 2 转化成SO 3 (反 应 NH 4 。 后处理 2 )以 ?会增加锅炉烟道系统阻力900~1200Pa; ?系统运行会增加空预器入口烟气中SO3浓度,并残留部分未反应的逃逸氨气,两者 在空预器低温换热面上易发生反应形成NH 4HSO 4 ,进而恶化空预器冷端的堵塞和腐蚀,因此 需要对空预器采取抗NH 4HSO 4 堵塞的措施。 2.2S CR技术分类 烟气脱硝SCR工艺根据反应器在烟气系统中的位置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图3):高灰型、低灰型和尾部型等。

SCR脱硝技术简介

SCR 脱硝技术 SC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即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在西欧和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氨催化还原法是应用得最多的技术。它没有副产物,不形成二次污染,装置结构简单,并且脱除效率高(可达90%以上),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等优点。 选择性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和在氧气存在条件下,NH3优先和NOx 发生还原脱除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而不和烟气中的氧进行氧化反应,其主要反应式为: O H N O NH NO 22236444+→++ O H N O NH NO 222326342+→++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上述化学反应只是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980℃左右)进行,采用催化剂时其反应温度可控制在300-400℃下进行,相当于锅炉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的烟气温度,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由于NOx 在烟气中的浓度较低, 故反应引起催化剂温度的升高可以忽略。 下图是SCR 法烟气脱硝工艺流程示意图 SCR 脱硝原理 SCR 技术脱硝原理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向温度约280~420 ℃的烟气中喷入氨,将X NO 还原成2N 和O H 2。

SCR脱硝催化剂: 催化剂作为SCR脱硝反应的核心,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脱硝效率的高低,所以,在火电厂脱硝工程中, 除了反应器及烟道的设计不容忽视外,催化剂的参数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脱硝催化剂都是为项目量身定制的,即依据项目烟气成分、特性,效率以及客户要求来定的。催化剂的性能(包括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再生性)无法直接量化,而是综合体现在一些参数上,主要有:活性温度、几何特性参数、机械强度参数、化学成分含量、工艺性能指标等。 催化剂的形式有:波纹板式,蜂窝式,板式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简介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简介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应用于多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生成化工工业的一项锅炉烟气净化技术。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故应用此项技术对环境空气净化益处颇多。目前已知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有PAFP、ACFP、软锰矿法、电子束氨法、脉冲电晕法、石膏湿法、催化氧化法、微生物降解法等技术。 一、磷铵肥法(PAFP)烟气脱硫技术 磷铵肥法(Phosphate Ammoniate Fertilizer Process,简称PAFP),是我校和四川省环科院、西安热工所、大连物化所等单位共同研究开发的烟气脱硫新工艺(国家“七五”(214)项目新技术083号)。其脱硫率≥95%,脱硫副产品为氮硫复合肥料。此技术的特点是将烟气中的SO2脱除并针对我国硫资源短缺的现状,回收SO2取代硫酸生产肥料,在解决污染的同时,又综合利用硫资源,是一项化害为利的烟气脱硫新方法。而且该技术已于1991年通过国家环保局组织的正式鉴定,获国家“七五”攻关重大成果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二、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活性炭纤维法(ACFP)烟气脱硫技术 活性炭纤维法(Activated Carbon FiberProcess,简称ACFP)烟气脱硫技术是采用新材料脱硫活性炭纤维催化剂(DSACF)脱除烟气中SO2并回收利用硫资源生产硫酸或硫酸盐的一项新型脱硫技术。 该技术脱硫率可达95%以上,单位脱硫剂处理能力会高于活性炭脱硫一个数量级以上(一般GAC处理能力为102Nm3/h.t,而ACF可达104Nm3/h.t)。由于工艺过程简单,设备少,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且能在消除SO2污染同时回收利用硫资源,因而可在电厂锅炉烟气、有色冶炼烟气、钢铁厂烧结烟气及各种大中型工业锅炉的烟气SO2污染控制中采用,改善目前烟气脱硫技术装置“勉强上得起,但运行不起”的状况。该烟气脱硫技术按10万KW机组锅炉机组烟气计,装置投资费用3500万,年产硫酸3万~4万吨。仅用于全国高硫煤电厂脱硫每年约可减少SO2排放240万吨,副产硫酸360万吨,产值可达数十亿元。该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指南。 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软锰矿法烟气脱硫资源化技术 MnO2是一种良好的脱硫剂。在水溶液中,MnO2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发应,生成了MnSO4。软锰矿法烟气脱硫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软锰矿浆作为吸收剂,气液固湍动剧烈,矿浆与含SO2烟气充分接触吸收,生成副产品工业硫酸锰。该工艺的脱硫率可达90%,锰矿浸出率为80%,产品硫酸锰达到工业硫酸锰要求(GB1622-86)。 常规生产工业硫酸锰方法是:软锰矿粉与硫酸和硫精沙混合反应,产品净化得到工业硫酸锰。由于我国软锰矿品位不高,硫酸耗量增大,成本上升。该法与常规生产工业硫酸锰相比是,不用硫酸和硫精沙,溶液杂质也降低,原料成本和工艺成本都有降低,比常规生产工业硫酸锰方法节约成本25%以上,加之国家对环保产品在税收上的优惠,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火电厂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的技术分析

火电厂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的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8T15:23:57.7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步晓波 [导读]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煤炭资源有着密切关系,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利用率在不断增加,这样煤炭资源在燃烧的过程中,污染物就在不断增加,这样就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国家能源集团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煤炭资源有着密切关系,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利用率在不断增加,这样煤炭资源在燃烧的过程中,污染物就在不断增加,这样就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要不断对火电厂锅炉的排放进行合理设置,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炭燃烧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烟气除尘;技术 引言 我国既是煤炭的重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伴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染问题愈加突出,环境污染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在火电厂发电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NOx和SO2,火电厂发电已然成为工业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合理应用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可以减少其工业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的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平均每天直接用于燃烧的煤炭量高达12t。其中火电厂对煤炭的燃耗量,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发展背景下,仍呈现出递增趋势。这种情况下,火电厂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就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形成酸雨。基于此,我国采用脱硫方式,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截止到2014年,市场环境中的火电厂脱硫容量达到了3600万kW。虽然处于运行状态的燃煤机组的脱硫设备安装基本完成,但其脱硝以及除尘设备的应用,仍有很大的提升改造空间。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应用现状的情况下,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是实现工业发展可持续目标的重要课题内容,相关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用于实践。 2脱硫脱硝技术发展 2.1脱硫技术 在脱硫技术当中主流是以石灰石-石膏湿法进行处理,然而在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处理之时其重点为吸收塔,吸收塔的形制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吸收塔可分成三类:⑴填料塔。这一种类型是应用内部固体填料,来促使浆液从填料层表层流入,和炉膛当中的烟气相融合,从而便可达到脱硫效果,然而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即较易造成堵塞;⑵液柱塔。采用烟气和气、液互相融合的方式,来达到脱硝效果,尽管其脱硝率较高,然而在芦荡当中没有阻塞,烟气所导致的阻力会造成较大脱硫损失;⑶喷淋吸收塔。这一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脱硫技术手段,一般炉膛当中的烟气是由上到下运动的,喷淋吸收塔形制为喇叭状,或是通过特定角度来向下喷射,可较为充分的吸收烟气。 2.2脱硫技术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脱硫技术主要是采用石灰石或者石膏湿的方法,但是对于火电厂来说,脱硫技术重点的部分主要在吸收塔。但是由于吸收塔的型号和样式有很大不同,这样就使得其产生的效果也有很大区别。一般通常下,吸收塔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填料塔,这种类型的塔主要是通过利用结构内部的填料将其固定,然后将浆液填料在表面层,这样浆液就会从表面顺流而下,从而就与锅炉内部的烟气进行有效融合和反应,即完成了脱硫。但是这种方式非常容易出现堵塞情况,并且实际操作相对比较少。第二种就是液柱塔,这种类型主要是将烟气与气、液体相融合,这样就从充分进行质的传递,从而就完成了脱硝。尽管这种类型的脱硝使用效率非常大,但是由于锅炉内部没有出现堵塞的情况,这样产生的大量烟气就会导致比较多的脱硫损失。第三种就是喷淋吸收塔,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技术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脱硫技术,一般情况下,锅炉内部的烟气在运动的时候,采用的形式是自上而下的,同时这种类型的吸收塔主要是喇叭垂直的,并且是以一种角度直接向下喷射,从而就使得其能够更加充分进行烟气吸收。尽管从结构和价格上比之前的两种类型要更好,但是烟气的分布非常不均匀。第四种就是鼓泡塔,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利用石灰石将烟气压在下面,但是由于烟气与浆液融合在一起之后,会产生很多鼓泡,这样就会有非常好的脱硫效果,并且效率很高,此外,其也有很多缺陷,例如:阻碍压力比较大,以及结构比较复杂。 2.3火电厂锅炉除尘技术 在火电厂中,除尘技术在锅炉生产阶段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就目前来看,利用旋转电极形式进行除尘处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火电厂中,旋转清灰刷、回转阳极板共同组成了旋转电极阳极部分,灰尘积累到一定厚度时,需要对其予以彻底清除,防止出现二次烟尘,此种方法具有较为合理的除尘效果。在实际除尘过程中,如果具有较高的粉尘排放标准,那么需要将湿式静电除尘设备予以适当增设。与干式电除尘器进行比较,利用这种除尘设备可以避免二次灰尘的出现,除尘较为高效。通常情况下,其除尘率约在70%。就目前来看,在火电厂锅炉生产过程中,利用脱硫脱硝技术和除尘技术依然存在一定局限,对此,可以选择一体化作用模式,将煤炭燃烧技术与烟气脱硝技术结合,将脱硫技术与除尘技术相结合,如在脱硫工作开始之前利用干式先转电极除尘器,在脱硫完成之后利用湿式除尘器,可以让热量增加,完成装置回收工作,进而有效提升除尘效率。 2.4创新研究 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在火电常锅炉生产阶段,将脱硫脱硝以及烟气除尘这三项技术予以综合应用之时,仍然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情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火力发电厂的未来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经济性角度来看,火力发电厂采取脱硫、脱销与烟气除尘技术所需花费的改造成本较大,由此也就会造成在火力发电企业的经营阶段,会产生出一笔不斐的运营成本,进而也便会导致火力发电厂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无法开展相关的技术改造与运行。在火力发电厂当中,应用脱硫技术之时,可将煤炭燃烧技术和锅炉在生产后的烟气脱硝技术相结合,从而便可达到一定的资金节约目的。并且,锅炉在处于较低的运行负荷之时,如果温度达到要求,同时和催化剂发生了反应,则便可在该温度区域内增设脱销设备。在火电厂锅炉运行时若应用脱硝技术,应尽可能选用液柱和喷淋配合使用的双塔技术,在前塔位置应选用液柱塔,同时将烟气内绝大多数的二氧化硫彻底清除,所清除的二氧化硫一般需达到整体烟气的70%以上;之后便应直接进到逆流喷淋塔内,从而便可由本质上将残存的二氧化硫基本脱除,采取这一方式所能够达到的脱硫率最大可达到98%以上。在应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

ICS 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P DL/T ××××—201× 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 滤料滤袋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Fabric and Filter Bag of Deduster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s (征求意见稿) ICS 号: 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11-××-××发布 2011-××-××实施

DL/T ×××—201×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一般规定 (5) 5基础参数 (6) 6材料选用的技术要求 (10) 7滤袋的运行、更换及处置 (10) 8试验方法 (11) 9抽样检验 (11) 10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13) I

DL/T ××××—×××× II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 ×××—201× 3 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滤料滤袋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用滤料、滤袋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用滤料、滤袋的选用、检查、维护、测试、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625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 GB 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6719 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 GB/T 14334 化学纤维 短纤维取样方法 GB/T 14335 化学纤维 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37 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36 化学纤维 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GB/T 14338 化学纤维 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42 合成短纤维比电阻试验方法 GB/T 6505 化学纤维热收缩率试验方法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820 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GB/T 24218.1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一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 5453 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 3923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HJ/T 324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HJ/T 326 袋式除尘器用覆膜滤料 HJ/T 327 袋式除尘器 滤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袋式除尘器 Bag filter 利用滤袋拦截阻留及烟尘的惯性碰撞、扩散作用,捕集烟气中粉尘的设备。 3.2 电-袋组合式除尘器Electrostatic-fabric filter dust collector 将静电除尘与袋式除尘组合为一体的除尘设备。 3.3 聚苯硫醚 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 )

火力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的技术分析 汪心宇

火力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的技术分析汪心宇 发表时间:2019-03-14T14:47:09.3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汪心宇 [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信息时代下,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多。 (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天源分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信息时代下,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此基础上,我国工业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虽然工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但是也导致我国环境污染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现阶段,人们逐渐加强对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重视。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工业化电厂企业逐渐开始重视脱硫脱硝和烟气除尘技术。 关键词:火力电厂;锅炉脱硫脱硝;烟气除尘;技术 1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特点 近年来,较多的电厂锅炉企业在发展中,均加强对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的使用。分析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的特点,能够发现其具有较多的优势。第一,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工艺简单,耗费的人工劳动力较少。我国现有的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其工艺流程较为简单,能够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在此基础上,需要电厂锅炉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不断减少。其只需要在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应用期间,对脱硫脱硝环境的酸碱值和温度等进行观测。第二,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的特点,在工作过程中其所耗费的人工劳动力较少,因此能够减少在此环节中的人工劳动力,从而节省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第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适应性较强。该技术能够适用于规模不一的电厂或是锅炉,不会对燃烧装置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 2.1火电厂锅炉脱硫技术 利用石灰石粉的投入可以对SO2排放进行控制,WFGD(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道流化床脱硫、炉内脱硫+燃烧优化工艺已经成为现阶段火电厂主要脱硫技术。烟道流化床脱硫技术需要空间较为庞大,其改造工程量相对较大。因此,在火电厂中的锅炉脱硫技术主要是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在具体脱硫过程中,吸收塔占有关键地位。根据不同的脱硫方法,可以将吸收塔划分为3种类型:(1)喷淋吸收塔。喷淋吸收塔脱硫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通常情况下,炉膛烟气为自上到下运动,外形为喇叭形状,或是利用特定角度可以向下喷射,对烟气进行充分吸收。(2)液柱塔。利用烟气、液、气相融合方法,可以实现脱硫目的,这种方法的脱硝率相对较高,但是可能会因为烟气造成阻力,进而形成脱硫损失。(3)填料塔。填料塔利用了内部固体填料,可以让浆液从填料层表层流入其中,和炉膛内烟气融合,可以实现脱硫目的,但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可能会形成堵塞现象。 2.2火电厂锅炉脱硝技术 火电厂锅炉脱硝技术主要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SCR烟气脱硝,二是低氮脱硝。这2种方式可以保证火电厂发电过程中的煤炭燃烧充分,可以让锅炉内部压力大幅提升。采用SCR烟气脱硝技术时,需要在烟气内放入还原剂,通过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水和氮气,其温度可达350℃,可以达到90%的脱硝率,具体反应如以下化学方程式。 利用此种脱硝方式,催化剂类型、品种对脱硝反应温度起到决定作用。 采用SNCR烟气脱硝技术时,反应器为炉膛,在温度达到850℃之后,炉膛中NOX与脱硝还原剂分解的NH3会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出现N2。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火电厂采用SCR+SNCR混合法,这种工艺技术可以结合二者优点,但是所需投资相对较大。 3火电厂锅炉除尘技术 在火电厂中,除尘技术在锅炉生产阶段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就目前来看,利用旋转电极形式进行除尘处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火电厂中,旋转清灰刷、回转阳极板共同组成了旋转电极阳极部分,灰尘积累到一定厚度时,需要对其予以彻底清除,防止出现二次烟尘,此种方法具有较为合理的除尘效果。在实际除尘过程中,如果具有较高的粉尘排放标准,那么需要将湿式静电除尘设备予以适当增设。与干式电除尘器进行比较,利用这种除尘设备可以避免二次灰尘的出现,除尘较为高效。通常情况下,其除尘率约在70%。就目前来看,在火电厂锅炉生产过程中,利用脱硫脱硝技术和除尘技术依然存在一定局限,对此,可以选择一体化作用模式,将煤炭燃烧技术与烟气脱硝技术结合,将脱硫技术与除尘技术相结合,如在脱硫工作开始之前利用干式先转电极除尘器,在脱硫完成之后利用湿式除尘器,可以让热量增加,完成装置回收工作,进而有效提升除尘效率。 4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系统优化 4.1工程概况 该火电厂为国家电投大连泰山电厂,其厂区占地约为8.57km2。 4.2脱硫工艺优化 4.2.1方案选择 如前文所说,利用石灰石粉的投入可以对SO2排放进行控制,CaCO3会分解为CaO与CO2,CaO与SO2会反应生成CaSO3,之后会再次发生固硫反应。 也就是说,石灰石反应活性、石灰石粒度、含硫量以及锅炉运行参数、入炉煤发热量与锅炉分离器工作效率会对脱硫效率造成影响。考虑到湿式石灰石-石膏法在现有场地中无法完成布置,且受到资金、运营费用等方面的限制,在本工程中主要采用炉内脱硫+燃烧优化工艺。 4.2.2机械改造 首先,将一层高压力ROFA风系统喷口设置在锅炉稀相区部位,出口风速为110m/s。共有喷射口数量为12个。利用ROFA风,可以保证此层面物料颗粒共同形成旋转对流。其次,需要改造原有锅炉机壳与叶轮,让当前风机出力增加。然后,需要改造锅炉原有二次喷口与喷射角度,让二次风功能得到保持。之后,需要将压力监测装置加入到原有二次风喷口挡板控制模式中。接着,需要对锅炉石灰石入炉部位进行改变,改为炉后锅炉返料腿部位,并优化改造石灰石系统的管系。最后,需要改造石灰石主粉仓及其输送管路,原主粉仓容量改为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的技术解析 刘东旺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的技术解析刘东旺 发表时间:2020-03-16T21:10:35.3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0期作者:刘东旺王吉伟 [导读] 摘要:在各个行业的繁荣中,中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情况。 (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吉林双辽 136400) 摘要:在各个行业的繁荣中,中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情况。因为最近电站锅炉的企业发展速度变快,导致很多废气和有害物质出现,对于环境的破坏很严重,不利于人们的生活。脱硫脱硫和烟气除尘技术有很多优点,普遍用于各种工业企业。更多的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时候,加强了脱硫、脱硝和烟气除尘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烟气除尘技术 引言 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如今是信息时代,人们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伴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也随之发展的很快,但是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因此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电厂企业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脱硫脱硝和烟气除尘技术。本文分析了脱硫脱硝和烟气除尘技术的特征和技术等,可以增进电厂过滤的可持续发展的速度。 1火电厂锅炉除尘技术 在火电厂中,除尘技术在锅炉生产阶段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就目前来看,利用旋转电极形式进行除尘处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火电厂中,旋转清灰刷、回转阳极板共同组成了旋转电极阳极部分,灰尘积累到一定厚度时,需要对其予以彻底清除,防止出现二次烟尘,此种方法具有较为合理的除尘效果。在实际除尘过程中,如果具有较高的粉尘排放标准,那么需要将湿式静电除尘设备予以适当增设。与干式电除尘器进行比较,利用这种除尘设备可以避免二次灰尘的出现,除尘较为高效。通常情况下,其除尘率约在70%。就目前来看,在火电厂锅炉生产过程中,利用脱硫脱硝技术和除尘技术依然存在一定局限,对此,可以选择一体化作用模式,将煤炭燃烧技术与烟气脱硝技术结合,将脱硫技术与除尘技术相结合,如在脱硫工作开始之前利用干式先转电极除尘器,在脱硫完成之后利用湿式除尘器,可以让热量增加,完成装置回收工作,进而有效提升除尘效率。 2 火电厂脱硫脱硝技术 2.1 同时脱硫脱硝 在应用这一技术时,火电厂会设立两个装置设备,并在运行期间对空气中的SO2及其他氧化物进行脱硫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障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在操作阶段会对环境、设备及空间等提出高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当前提出的脱硫脱硝技术已经得到了全面革新,且已经细化为燃烧中和燃烧后的脱硫脱硝。整合实践案例分析可知,燃烧后的脱硫脱硝技术应用更多,且包含湿式与干式两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湿式脱硝法,具体内容分为:其一,过氧化氢氧化吸收技术。由于挥发的烟雾中包含非常多的 NO(x 氮氧化物),且大部分都是 NO(一氧化氮),具有较低的溶解度。由此,在进行脱硫脱硝工作时,要想将NO 转变为NO2(二氧化氮),必须要根据过氧化氢氧化吸收技术进行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的可溶性,而且可以控制脱硫脱硝对周边环境的威胁;其二,络合吸收脱硫脱硝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属于湿式类技术形式,所以在应用中需要增加适宜的收溶剂,这样有助于提高不容易被溶解的NO的溶解率;其三,等离子体氨化氮氧化物耦合湿式氨法脱硫脱硝技术。这一技术会结合等离子体进行操作,可以在CO转变为CO2后,优化脱硫脱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 联合脱硫脱硝 这一技术是当前火电厂进行脱硫脱硝工作时最常见的内容。对比以往提出的脱硫脱硝技术分析可知,新时代发展提出的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应用价值更高,且具有明显的工作效果。由于其还具备选择性还原技术,所以在全面清除烟雾中氮氧化物的基础上,还会处理其他杂质,从而在最终实现预期设定的工作目标。同时,在火电厂运行期间,工作人员引用这一技术还能结合脱硫系统、石膏烟气等有效转化SO2,最终就能完成清除氮氧化物的工作目标。因此,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持续革新的引导下,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增加了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的探索力度,并在实践应用中越发娴熟,相信在未来发展中不仅可以有效处理SO2和NOx,还可以保障实践清除概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 了解当前我国这一技术应用情况可知,最为显著的内容就是一塔式液相氧化吸收脱硫脱硝,其是以WFGD 为核心提出的设备装置,在实践运行中能有效进行塔内脱硫工作,且最终工作效果非常有效,能有效分离出脱硝液与脱硫液。现阶段,一塔式液相氧化吸收脱硫脱硝内容主要有:其一,在塔内添加完成除尘的烟气后,在经过预期设定的系列操作后,能有效脱离其中包含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硫等内容;其二,在氧化喷淋层中,可以将脱硫脱硝的氧化喷淋层传递到脱硝段内;其三,依据从上到下的顺序更好融合脱硝化学液体,并由此清除内部的NOx;其四,在完成雾气脱水工作后,要将获取的气体传递到烟囱中,这样就可以结束气体的脱硫脱硝工作。 2.3 氯酸氧化技术的应用 氯酸氧化技术是将氯酸形成喷雾状的强氧化剂,实现NO 与SO2的完全氧化。使用时应先将大量的氯酸氧化剂喷撒到烟道的脱硫脱硝器中,此时氯酸可以与烟道中的SO2、NO 充分转换,实现对硫、硝酸盐以及烟气等物质的净化。此项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可在同一时间、同一设备中对硫酸、硝酸进行处理。此外,在使用此项处理技术时可以在设备的辅助下将处理时间进行分段,先将基本吸收设备、氧化吸收设备进行组装,进而提升硫酸、硝酸的去除率。 3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与节能环保的探究 不断深入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矛盾也日益突出,而这些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随着社会的宣传以及政策法规的颁布,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火电厂如何实现最有效的烟气处理,已然成为技术发展中的难题。全世界范围内对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展开了空前未有的研究,而我国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各方面的投入,进而加速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发方面的进度。重要的是如何降低脱硫脱硝技术成本并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目前脱硫脱硝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当前,在火电厂使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过程中,充分彰显节能环保的主题。企业在发电完成后有效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避免副产品的二次污染,实现资源的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现有节能环保的目标。通过对副产品的研究分析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