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功率放大器

集成功率放大器
集成功率放大器

实验十三集成功率放大器

(特别提醒:实验电路图中可能存在有的元器件数值与实验电路板中的不相同,实验时应以实验电路板中的为准。另外,由于元器件老化、湿度变化、温度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致,实验电路板中所标的元器件数值也可能与元器件的实际数值不一致。有的元器件虽然已经坏了,但仅凭肉眼看不出来。因此,在每次实验前,应该先对元器件(尤其是电阻、电容、三极管)进行单个元件的测量(注意避免与其它元器件或人体串联或并联在一块测量)。并记下元器件的实际数值。否则,实验测得的数值与计算出的数值可能无法进行科学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的调试方法。

2.熟悉集成功率放大器TDA2030的主要性能和使用。

3.熟悉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其性能指标的测量和它的调整方法。

二.功率放大器的原理

(一)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和分类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给某些电子设备中换能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如:收音机中的扬声器、继电器中的电感线圈等。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矢量尽可能小,效量尽可能高。

功率放大器根据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甲类、乙类、甲乙类三种。

甲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i c>0,三极管在信号一周内导通,电源始终不断地输送功率,在没有信号输入时(即静态),这些功率全部消耗在管子和电阻上;当有信号输入时(即动态),其中一部份转化为有用的输出功率,所以,输出功率较小,输出效率较低。

(二)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

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虽然效率高,但它的输出波形严重失真,为了妥善解决失真和效率的矛盾,采用了互补推挽式电路,如图13-1所示。

+

L

-

图13-1 基本互补推挽电路

图13-1中,当U i =0,T 1、T 2截止,U o =0,当U i 为正半周,T 2截止,T 1放大,负载上有电流流过,负半周时,T 1截止,T 2放大,两只管子在无信号时均不工作。而有信号时,轮流导通,故称互补推挽式电路。

若u i =U im sinωt,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值为U om ,输出信号的电流幅值分别为I om ,三极管T 1、T 2的交流电压幅值和电流幅值分别为U cem 、I cm 。

1.输出功率

P o =I o U=(L cem

cem cm om om om om R U U I U I U I 2

2121212

2=?==?

由图13-1,可知U cem(max)≈V cc

所以 P o(max)≈ L

2

R 2Vcc

2.直流电源供给功率Pv

电路中,正、负在一周期内轮流供电,电路的对称性使正负电源供给功率相等,所以电源总供给功率为单个电源供给功率的两倍。

L

cc

cem cc cm cm cc V R V U V I wt Sinwtd I wt d ic V P ππ

ππ

π

π

22

)((1

)(21

2

20

1=

=

=

=??

所以Pv(max)≈L

cc R V

π2

2

3.效率η

cc

cem L

cc

cem L

2cem v o V 4U π=

R πV U 2R U 21=

P P =η

当U cem 最大,P o 最大,效率最大。 ∴ ηmax ≈

5.784

4≈=

π

πcc

cc

V U ﹪

上式忽略了U CE(sat)而得到的,因此实际最大效率要比它小。 4.管耗

由T 1.T 2在一个周期内轮流导通可知:两管是管耗相等,即P T1=P T2;总管耗

P T =P T1-P T2=2P T1=2P T2

P T1=)4

U U V (R 1)t (d i U 212

om

om CC L 20CE 1CE -π=ωπ?π

P T =2P T1= 0)2

(22

=-om

om cc L U U V R π

甲类放大器时,静态管耗最大,乙类工作时,静态却为零;当U om 由小增大时,由于

P T 是U om 的二次函数,令P T 对U om 的导数为零,即

0=)2

U π

V (R 1=dU dP om

cc L om

1T 由此可知U om =

cc cc

V 64.0≈π

V 2时。P T 达到最大;而当U om 由此继续增大时,P T 反而减小。总之P T 的最大值不出现在静态时,也不出现在最大输出功率时,

P Tmax =L cc L

cc cc

cc L R V R V V V R 2

22

22

22

2.02)2(2≈=-πππ

最大管耗与最大输出功率关系为

P Tmax ≈0.4P omax P T1max =P T2max ≈0.2P omax

这是在功率放大器设计中,选择功放管的重要依据。 5.功率三极管其余参数的选择 (1)U (BR)CEO 选择

在图13-1中,T 1导通时T 2截止,T 2所承受的最大电压为(-V cc -U om(max))≈-2V cc ,同样T 2导通时,T 1截止,T 1所承受的最大反压为(V cc +U o(max))≈2Vcc ,因此两管必须满足:

|U (BR)CEO |>2Vcc

(2) I CM 的选择

由I CM =U cem /R L 可知:I CM 最大值为V cc /R L ,因此两管必须满足:

I CM >Vcc/R L

(3)P CM 的选择 两管的P CM 必须满足: P CM >0.2P omax

实际设计选管时,各参数应留有一定裕量。

(三)典型功率放大器的介绍

功率放大器有双电源供电的OCL 电路(无输出电容),也有单电源供电的OTL 电路(无输出变压器)。

图13-2 带自举的单电源互补推挽电路

-

V cc

L

如图11-2单电源供电的OTL 电路,图中T 1级组成前置放大器。它工作在甲类,R 1,R 2,R e

为它的偏置电路,T 2和T 3组成互补推挽电路输出级。

通常U i =0时,只要适当调节R 2,就可以使I c1,U B2和U B3达到所需的值,给T 2,T 3提供一个合适的偏置,并使k 点电位U k =U c =Vcc/2。

当有信号U i 时,由于T 1的倒相作用,在信号的负半周,T 2导通,有电流流过负载R L ,同时向C 充电;在信号的正半周,T 3导电,电容C 通过负载R L 放电。设下限频率为f L ,电容C 的大小满足C>(5~10)/2πf L R l ,则可近似认为电容C 对信号短路,其两端的直电压近似为:U k =V cc /2。因此,T 2,T 3管的供电电压均为V cc /2,两管交替工作,负载R L 上可得到完整的正弦波。理想情况下,U omax ≈Vcc/2.实际在Ui 负半周期时,由于R c1的存在,造成本级推动电压U B2始终小于V cc ,因此实际U omax =V cc /2-i Bm2R c1-U BE2。

为提高输出电压幅度使其接近V cc /2,可采用带自举的互补推挽电路。图13-2中R 3,C 为自举电路,C 为自举电容,有时功放输出也可用复合管。

图13-3为TD203的典型应用电路。

图13-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1.放大倍数的确定

该电为单电源供电,根据已知条件中给定的P o ,R L 即可确定V o ,设计适当留有裕量。

2

1)(L o o R P V

2.电源电压V cc 的确定

根据放大器的工作原理,V cc 应满足:

Vcc≥22 U o 负载电流最大值I LM = 2U o /R L

因为TD2030内的末级工作状态接近乙类,所以电源平均电流为:

I cc =0.319I LM

3.直流偏置电路

TD2030可用正负电源供电,也可用单电源供电。当其单电源供电时,其输出端的直流

电压为V cc/2,通过反馈电阻R5使反相端的电压亦为V cc/2。为使同相端与反相端的直流电压对称,用R1和R2对V cc分压取得V cc/2, 经R3加到同相端。

偏置电阻一般为12kΩ~几百kΩ,阻值太小,电源损耗大;阻值太大,集成块的失调电流将不可忽略。

C2为旁路电容,应保证在电源频率上C2的容抗远小于R2的值。

4.交流工作状态及元件参数确定

该电路采用同相输入,故输入阻抗高,对信号源电压衰减小。R1,R2,R4,R5,C3组成交流负反馈,反相端与同相端直流等效电阻应相等。

故有:R5=R3+R1//R2

A v=1+R5/R4

根据11-20, 11-21两式可确定R4,R5阻值。

C4≥1/2πf L C L

C1>>1/2πf L R3

R6,C6均用于消除自激。

参考电阻值:R1=100KΩ,R2=100KΩ,R3=100KΩ,R4=4.7KΩ,R5=150KΩ,R6=1Ω。

参考电容值:C1=1μF,C2=22μF,C3=22μF,C4=2200μF,C5=0.1μF,C6=0.1μF。

三.实验仪器与器件

1.信号源;2.示波器;

3.直流电压表;4.数字电流毫安表;

5.交流毫伏表;6.集成功率放大器TDA2030。

四.实验内容

1.静态测试

(1)接通电源前先将输入端短路接地,以免感应信号使静态电流过大。

(2)接通电源后,电流表的指示应很小。测量TDA2030的同相端、反相端和输出端直流电压。

为使电路安全起见,也可以先降低电源电压测试,待电路正常后再将V cc调到规定值。

2.动态测试

(1)电压增益

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调节u i使u o波形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测出此时的u i, u o大小。

A v=uo/u i

若A v偏小,可适当减小R4。

(2) 输出功率

输入端接f=1KH Z的正弦信号u i,输出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 o波形。逐渐增大u i,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不失真输出,用交流毫伏表测出负载R L上的电压U Om,则

L

om

om R U P 2= (3)效率

当输出电压为最大不失真输出时,读出数字直流毫安表中的电流值,此电流即为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 dc (有一定误差),由此可近似求得P E =V CC ·I dc ,再根据上面测得的P Om ,则可求出

00100?=

E

m

P P η (4)测量幅频特性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V 与输入信号频率f 之间的关系曲线。通常规定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1/2倍,即0.707Aum 所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下限频率f L 和上限频率f H ,则通频带 f BW =f H -f L

放大器的幅率特性就是测量不同频率信号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 V 。为此,可采用前述测A V 的方法,每改变一个信号频率,测量其相应的电压放大倍数,测量时应注意取点要恰当,在低频段与高频段应多测几点,在中频段可以少测几点。此外,在改变频率时,要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

五.实验报告

1.认真阅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参阅本课题的设计举例,根据技术要求,设计出电路。 2.将测试数据与理论指标进行比较,绘出特性曲线,并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3.对思考题进行研究与讨论。 4.简述实验心得,并提出改进方法。

六.思考题

1.加大输入信号u i 时,输出波形可能会出现哪些失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影响放大器低频特性f L 的因素有哪些?采用什么措施使f L 降低?为什么? 3.提高电压放大倍数A v ,受到哪些因素限制?采用什么措施较好?为什么?

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报告解析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由集成运放和晶体管组成的OCL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郭二珍 学生学号: 07 系别:电气学院 专业:自动化 届别: 2015年 指导教师:廖晓纬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制 2014年3月

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学生:郭二珍 指导老师:廖晓纬 电气学院10级自动化 1、绪论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的作用是给音频放大器的负载R 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地小,效率尽可能高。 OCL是英文Output Capacitor Less的缩写,意为无输出电容的功率放大器。采用了两组电源供电,使用了正负电源。在输入电压不太高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大的输出频率。省去了输出端的耦合电容,使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得到扩展。OCL 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直接耦合的功率放大器,它具有频响宽、保真度高、动态特性好及易于集成化等特点。性能优良的集成功率放大器给电子电路功放级的调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集成功率放大电路还具有输出功率大、外围元件少、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收音机、电视机、扩音器、伺服放大电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功率放大器可分为三种工作状态:(1)甲类工作状态Q点在交流负载的中点,输出的是一种没有削波失真的完整信号,但效率较低。(2)乙类工作状态Q点在交流负载线和IB=0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界处,放大器只有半波输出,存在严重的失真。 (3)甲乙类工作状态Q点在交流负载线上略高于乙类工作点处,克服了乙类互补电路产生交越失真,提高了效率。 因此,本设计可采用甲乙类互补电路。

2、内容摘要 本设计中要求设计一个由集成运放和晶体管组成的OCL功率放大器。在输入正弦波幅度Ui等于200mV,负载电阻R L等于8Ω的条件下最大输出不失真功率P ≥2W,功率放大器的频带宽度BW≥80Hz~10KHZ o 功率放大电路实质上是能量转换电路,它主要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效率尽可能的高,非线性失真尽可能要小,功率器件的散热较好。 本设计选用的是双电源供电的OCL互补推挽对称功放电路。 此推挽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为甲乙类,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交越失真”。 由于两管的工作点稍高于截止点,因而均有一很小的静态工作电流I CQ。这样,便可克服管子的死区电压,使两管交替工作处的负载中电流能按正弦规律变化,从而克服了交越失真。 OCL互补推挽对称功放电路一般包括驱动级和功率输出级,前者为后者提供一定的电压幅度,后者则向负载提供足够的信号频率,以驱动负载工作。 因此,需要设计两部分,即驱动级和功率输出级。

集成功率放大器

实验十三集成功率放大器 (特别提醒:实验电路图中可能存在有的元器件数值与实验电路板中的不相同,实验时应以实验电路板中的为准。另外,由于元器件老化、湿度变化、温度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致,实验电路板中所标的元器件数值也可能与元器件的实际数值不一致。有的元器件虽然已经坏了,但仅凭肉眼看不出来。因此,在每次实验前,应该先对元器件(尤其是电阻、电容、三极管)进行单个元件的测量(注意避免与其它元器件或人体串联或并联在一块测量)。并记下元器件的实际数值。否则,实验测得的数值与计算出的数值可能无法进行科学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的调试方法。 2.熟悉集成功率放大器TDA2030的主要性能和使用。 3.熟悉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其性能指标的测量和它的调整方法。 二.功率放大器的原理 (一)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和分类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给某些电子设备中换能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如:收音机中的扬声器、继电器中的电感线圈等。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矢量尽可能小,效量尽可能高。 功率放大器根据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甲类、乙类、甲乙类三种。 甲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i c>0,三极管在信号一周内导通,电源始终不断地输送功率,在没有信号输入时(即静态),这些功率全部消耗在管子和电阻上;当有信号输入时(即动态),其中一部份转化为有用的输出功率,所以,输出功率较小,输出效率较低。 (二)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 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虽然效率高,但它的输出波形严重失真,为了妥善解决失真和效率的矛盾,采用了互补推挽式电路,如图13-1所示。 + L - 图13-1 基本互补推挽电路

实验三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三功率放大电路实验 报告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及输出功率、效率的测量方法; 2.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外围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和集成功率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箱 2. 示波器 3. 万用表 4. 电流表 有关试验方法的说明: (1)测量最大不失真功率:max O P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接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频率信号;Vi置最小 (Vi<20mV);在放大器的输出端街上示波器和毫伏表,逐渐增大Vi, 使示波器显示出最大不失真波形,用毫伏表测出电压有效值mox O V,则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为: (2)测量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 在保持Vo为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的情况下,由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源Vcc的输出电流E I,此时电源Vcc提供的直流输出功率为: 注:此处Vcc应为正负电源之差。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为: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实验电路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连接电路: 接入正负电源(+V CC、-V EE) 接入负载电阻R L 串入电流表 2、打开电源开关,记录电流表的读数,即为静态电流I E

3、将电流表换至较高档位,接入输入信号v i,按后面要求进行测量。 负载电阻R L=时, 按表分别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峰值为2V和4V时的电流I E,计算输出功率P O、电源供给功率P E和效率η; 逐渐增大输入电压,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记录最大不失真时的输出电压的峰值v omax和电流I E,并计算此时的输出功率P O,电源供给功率P E 和效率η,填表。 实验需要测量的数值有I E和V omax ,P O,P E ,η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实验注意事项: 功率放大器输出大电压大电流,工作在极限状态,产热较多,需要谨慎操作防止烧毁功放; I时刻监视电流表防止电流超过电流表在测量最大不失真电压时的E 量程; V时,一定使输入电压Vi置最小,然后逐渐测量最大不失真电压max O 慢慢增大输入Vi 。

D类数字功率放大器

3.3 D类数字功放 D类功放也叫丁类功放,是指功放管处于开关工作状态的功率放大器。早先在音响领域里人们一直坚守着A类功放的阵地,认为A类功放声音最为清新透明,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但A类功放的低效率和高损耗却是它无法克服的先天顽疾。后来效率较高的B类功放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虽然效率比A类功放提高很多,但实际效率仍只有50%左右,这在小型便携式音响设备如汽车功放、笔记本电脑音频系统和专业超大功率功放场合,仍感效率偏低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如今效率极高的D类功放,因其符合绿色革命的潮流正受着各方面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3.3.1 D类功放的特点与电路组成 1.D类功放的特点 (1)效率高。在理想情况下,D类功放的效率为100%(实际效率可达90%左右)。B类功放的效率为78.5%(实际效率约50%),A类功放的效率才50%或25%(按负载方式而定)。这是因为D类功放的放大元件是处于开关工作状态的一种放大模式。无信号输入时放大器处于截止状态,不耗电。工作时,靠输入信号让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晶体管相当于一个接通的开关,把电源与负载直接接通。理想晶体管因为没有饱和压降而不耗电,实际上晶体管总会有很小的饱和压降而消耗部分电能。 (2)功率大。在D类功放中,功率管的耗电只与管子的特性有关,而与信号输出的大小无关,所以特别有利于超大功率的场合,输出功率可达数百瓦。 (3)失真低。D类功放因工作在开关状态,因而功放管的线性已没有太大意义。在D 类功放中,没有B类功放的交越失真,也不存在功率管放大区的线性问题,更无需电路的负反馈来改善线性,也不需要电路工作点的调试。 (4)体积小、重量轻。D类功放的管耗很小,小功率时的功放管无需加装体积庞大的散热片,大功率时所用的散热片也要比一般功放小得多。而且一般的D类功放现在都有多种专用的IC芯片,使得整个D类功放电路的结构很紧凑,外接元器件很少,成本也不高。 2.D类功放的组成与原理 D类功放的电路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PWM调制器、脉冲控制的大电流开关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路结构组成如图3.22所示。

实验三_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学号:姓名: 一、题目: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 二、实验原理: 下图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 器实验电路图。晶体管共射电路是电压反向放大器。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o,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过程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测试 ①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置输入信号U i=0,将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U和U。通过 I=(U-U)/R 由U确定I。 ②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 i,检查输出电压U o的大小和波形。若工作点偏高,则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后易产生饱和失真,若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 2.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的中点。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逐步加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 w,用示波器观察U o,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示波器直接读出U opp。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U i,在输出电压U o不失真的情况下,测出U i和U o的有效值, A u=U o/U i 4.输入电阻R i的测量 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毫伏表测出U s和U i。 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求出R i。 5.输出电阻R o的测量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的输出电压U o和接入负载的输出电压U L。 U L=R L U O /(R O+R L) 计算出Ro。 在测试中保证负载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 四、实验数据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测量值计算值 U(V)U(V)U(V)R(K)U(V)U(V)I(mA)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

场效应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场效应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性能和特点 2、进一步熟悉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6-1

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器件。按结构可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两种类型。由于场效应管栅源之间处于绝缘或反向偏置,所以输入电阻很高(一般可达上百兆欧)又由于场效应管是一种多数载流子控制器件,因此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噪声系数小。加之制造工艺较简单,便于大规模集成,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参数 场效应管的特性主要有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图6-2所示为N沟道结 图6-2 3DJ6F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 型场效应管3DJ6F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其直流参数主要有饱和漏极电 流I DSS ,夹断电压U P 等;交流参数主要有低频跨导 常数 U △U △I g DS GS D m = = 表6-1列出了3DJ6F的典型参数值及测试条件。 表6-1 参数名称饱和漏极电流 I DSS (mA) 夹断电压 U P (V) 跨导 g m (μA/V) 测试条件U DS =10V U GS =0V U DS =10V I DS =50μA U DS =10V I DS =3mA f=1KHz 参数值1~3.5 <|-9|>100

2、场效应管放大器性能分析 图6-1为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共源级放大电路。其静态工作点 2 P GS DSS D )U U (1I I - =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 V =-g m R L '=-g m R D // R L 输入电阻 R i =R G +R g1 // R g2 输出电阻 R O ≈R D 式中跨导g m 可由特性曲线用作图法求得,或用公式 )U U (1U 2I g P GS P DSS m -- = 计算。但要注意,计算时U GS 要用静态工作点处之数值。 3、输入电阻的测量方法 场效应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与实验二中晶体管放大器的测量方法相同。其输入电阻的测量,从原理上讲,也可采用实验二中所述方法,但由于场效应管的R i 比较大,如直接测输入电压U S 和U i ,则限于测量仪器的输入电阻有限,必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为了减小误差,常利用被测放大器的隔离作用,通过测量输出电压U O 来计算输入电阻。测量电路如图3-3所示。 图3-3 输入电阻测量电路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入电阻R ,把开关K 掷向位置1(即使R =0),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01=A V U S ;保持U S 不变,再把K 掷向2(即接入R ),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02。由于两次测量中A V 和U S 保持不变,故 S D DD g2 g1g1 S G GS R I U R R R U U U -+= -=

TDA2030集成功率放大器

编号: 电子线路设计 实训(论文)说明书题目:TDA2030集成功率放大器

摘要 本设计所用的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由两片TDA2030构成,左右声道各用一片TDA2030。本设计中对多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结构、电路形式和特点加以说明,并对集成功率放大器进行了组装和测试。点、流行款式作了总体介绍,并重点介绍分析了集成功率放大器电路原理,对重要的集成块TDA2030的使用也作了详细介绍,并配以电路图。 TDA2030 是一块性能十分优良的功率放大集成电路,其主要特点是上升速率高、瞬态互调失真小,在目前流行的数十种功率放大集成电路中,规定瞬态互调失真指标的仅有包括TDA 2030 在内的几种。我们知道,瞬态互调失真是决定放大器品的重要因素,该集成功放的一个重要优点。 关键词:集成;原理;功率;失真度

Abstract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used in power amplifier constituted by the two TDA2030, left and right channels each with a TDA2030.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multi-integrated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to illustrate the form and features, and integrated power amplifier for the assembly and testing. Point, made a general overview of popular models, and highlights of the integrated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ed block TDA2030 also made use of detail, and with a circuit. TDA2030 is a very good performance power amplifier IC, the main feature is the high rate of rise, transient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n dozens of popular power amplifier integrated circuits to provide indicators of transient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only including the TDA 2030, including several. We know that transient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amplifier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cision of the integrated amplifier is an important advantage. Key words:integration; principle; power; distortion

常用大功率D类音频功放IC芯片选型说明

常用大功率D类音频功放IC芯片选型说明传统大功率功放芯片,一般都是模拟的功放芯片,象大家都熟悉的TDA2030、LM1875、TDA1521等。这些功放除了音质会好一点,其它的对于现在的D类功放来说,都是缺点。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D类功放的音质技术早已突破,比传统功放芯片差不了多少。以HX8330为代表的D类功放,是替代这些优秀的前辈产品不二之选。 二、模拟功放的缺点: ●电源供电一般都要用正负双电源供电。 ●大部分都是插件式。 ●因本身发热严重,需要带一块沉重的铝片散热。 ●占用PCB板和机壳的空间很大。 ●外围元件多,特别是电解电容也用的多。 三、HX8330概述: HX8330是一款30W高效D类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主要应用于音响等消费类音频设备。此款电路可以驱动低至4Ω负载的立体声扬声器,功效高达90%,使得在播放音乐时不需要额外的散热器。其特点如下: ●15W功率输出(12V电压,4Ω负载,TND+N=10%); ●30W功率输出(16V电压,4Ω负载,TND+N=10%); ●效率高达90%,无需散热片; ●较大的电源电压范围8V~20V; ●免滤波功能,输出不需要电感进行滤波; ●输出管脚方便布线布局; ●良好短路保护和具备自动恢复功能的温度保护; ●良好的失真; ●增益36dB; ●差分输入; ●简单的外围设计;QQ:1207435600 ●封装形式:ESOP8。 四、应用领域: ●拉杆音箱: ●大功率喊话器: ●落地音箱: ●蓝牙音箱 ●扩音器

五、芯片对比分析: 六、 功能框图与引脚说明:

七、应用原理图: 如上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硬件的外围电路是极其简单的,bom成本低廉 八、HX8330优势说明: 1、外围元件少,电路简单, 2、效率高达90%,无需散热片 3、占用PCB板空间小 4、16V供电时,功率可以到达30W 九、总结: 我写这边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抵扉传统的模拟功放。只是想告诉各位同仁,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个成品的利润能多铮几毛钱,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在选择功放的时候,如果不是做HIFI级别的音箱,音质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D类功放也是一种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 IPET

音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多级放大器级联的特点与性能; 2)学会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要求的电路,分析并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设计的基本过程与分析方法; 3)学会使用Multisim、Pspice等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测试,学会Altium Designer使用进行PCB制版,最后焊接做成实物,学会对实际功放的测试调试方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4)培养设计开发过程中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1)设计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个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电路形式不限),负载为扬声器,阻抗8Ω。要求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多级电压、功率放大,所设计的电路满足以下基本指标: (1)频带宽度50Hz~20kHz,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 (2)电路输出功率大于8W; (3)输入阻抗:≥10kΩ; (4)放大倍数:≥40dB; (5)具有音调控制功能:低音100Hz处有±12dB的调节范围,高音10kHz 处有±12dB的调节范围; (6)所设计的电路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7)具有合适频响宽度、保真度要好、动态特性好。 发挥部分: (1)增加电路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2)尽量提高放大器效率; (3)尽量降低放大器电源电压; (4)采用交流220V,50Hz电源供电。 2)实物要求 正确理解有关要求,完成系统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画出电路原理图; (2)确定元器件及元件参数; (3)进行电路模拟仿真; (4)SCH文件生成与打印输出;

(5)PCB文件生成与打印输出; (6)PCB版图制作与焊接; (7)电路调试及参数测量。 三、实验内容与原理 音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电子音响设备,它主要应用于对弱音频信号的放大以及音频信号的传输增强和处理。按其构成可分为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级和功率放大级三部分,如图1所示。 v 图1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框图 1)前置放大级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声音源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然后输出驱动扬声器。声音源的种类有多种,如传声器(话筒)、电唱机、录音机(放音磁头)、CD 唱机及线路传输等,这些声音源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差别很大,从零点几毫伏到几百毫伏。一般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灵敏度是一定的,这些不同的声音源信号如果直接输入到功率放大器中的话,对于输入过低的信号,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功放的作用;假如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将严重过载失真,这样将失去了音频放大的意义。所以一个实用的音频功率放大系统必须设置前置放大器,以便使放大器适应不同的输入信号,或放大,或衰减,或进行阻抗变换,使其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灵敏度相匹配。另外在各种声音源中,除了信号的幅度差别外,它们的频率特性有的也不同,如电唱机输出信号和磁带放音的输出信号频率特性曲线呈上翘形,即低音被衰减,高音被提升。对于这样的输入信号,在进行功率放大器之前,需要进行频率补偿,使其频率特性曲线恢复到接近平坦的状态,即加入频率均衡网络放大器。 对于话筒和线路输入信号,一般只需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和衰减,不需要进行频率均衡。前置放大器的主要功能一是使话筒的输出阻抗与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相匹配;二是使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灵敏度相匹配。由于话筒输出信号非常微弱,一般只有100μV~几毫伏,所以前置放大器输入级的噪声对整个放大器的信噪比影响很大。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级首先采用低噪声电路,对于由晶体管组成的分立元件组成的前置放大器,首先要选择低噪声的晶体管,另外还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由于场效应管的噪声系数一般比晶体管小,而且它几乎与静态工作点无关,在要求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的情况下,

十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实验十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2.掌握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复习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对照图1 2.2分析电路工作原理。 2.在图12.1电路中,若V CC =12V ,R L =8Ω,估算该电路的P cm 、P V 值。 3.阅读实验内容,准备记录表格。 集成功率放大器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压电源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少的优点。分析其内部电路,可得到一般集成功放的结构特点。LM386是一个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直流差动放大电路,它可以减少温飘、加大共模抑制比的特点,由于不存在大电容,所以具有良好低频特性可以放大各类非正弦信号也便于集成。它以两路复合管作为放大管增大放大倍数,以两个三极管组成镜象电路源作差分发大电路的有源负载,使这个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接近双端输出的放大倍数。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以恒流源为负载,增大放大倍数减小输出电阻。第三级为双向跟随的准互补放大电路,可以减小输出电阻,使输出信号峰峰值尽量大(接近于电源电压),两个二极管给电路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可消除交越失真。可用瞬间极性法判断出,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引脚3位同相输入端,电路是单电源供电,故为OTL (无输出变压器的功放电路),所以输出端应接大电容隔直再带负载。引脚5到引脚1的15K Ω电阻形成反馈通路,与引脚8引脚1之间的1.35K Ω和引脚8三极管发射极间的150Ω电阻形成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此时:F AF A A A f u 1 1≈+= =,理论分析当引脚1引脚8之间开路时,有: 22)15.035.1151(2=++ ≈K K K A u ,当当引脚1引脚8之间外部串联一个大电容和一个电 阻R 时,)15.035.1151(2K R K K A u ++ ≈,因此当R=0时,202≈u A 。

实验三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及输出功率、效率的测量方法; 2.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外围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和集成功 率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箱 2. 示波器 3. 万用表 4. 电流表 有关试验方法的说明: (1) 测量最大不失真功率:max O P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接入频率为1kHz 的正弦频率信号;Vi 置最小(Vi<20mV );在放大器的输出端街上示波器和毫伏表,逐渐增大Vi ,使示波器显示出最大不失真波形,用毫伏表测出电压有效值 mox O V ,则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为: 2max max O O L V P R = (2)测量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η: 在保持Vo 为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的情况下,由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源Vcc 的输出电流E I ,此时电源Vcc 提供的直流输出功率为: ×E E CC P I V = 注:此处Vcc 应为正负电源之差。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为: max = O E P P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实验电路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连接电路: 接入正负电源(+V CC 、-V EE ) 接入负载电阻R L 串入电流表 2、打开电源开关,记录电流表的读数,即为静态电流I E 3、将电流表换至较高档位,接入输入信号v i ,按后面要求进行测量。 负载电阻R L = 时, 按表分别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峰值为2V 和4V 时的电流I E ,计算输出功率P O 、电源供给功率P E 和效率η; 逐渐增大输入电压,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记录最大不失真时的输出电压的峰值v omax 和电流I E ,并计算此时的输出功率P O ,电源供给功率P E 和效率η,填表。 峰值 I E P O P E η

数字功放的设计概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数字功放的设计 姓名: 江丹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 年5月 25 日

目录 引言 (2) 1功放简介与发展现状 (3) 1.1 功放的种类 (3) 1.1.1 A类功率放大器 (3) 1.1.2 B类功率放大器 (3) 1.1.3 AB 类功率放大器 (3) 1.1.4 D类功率放大器 (4) 1.2数字功放的发展现状 (4) 2 数字功放的基本原理及电路组成 (5) 2.1 数字功放的工作原理 (5) 2.2 数字功放的电路组成 (6) 3 各模块电路设计 (7) 3.1 前置放大电路 (7) 3.2 三角波产生电路 (8) 3.3 比较器电路 (9) 3.4 驱动电路 (10) 3.5 功放与低通滤波电路 (11) 3.6 直流稳压电源 (13) 4 功能仿真与数据分析 (12) 4.1各电路仿真结果 (12) 4.1.1前置放大信号 (12) 4.1.2 三角波信号 (13) 4.1.3 PWM码 (13) 4.1.4 经过功放管的PWM码 (13) 4.4.5还原出的音频信号 (14) 4.2 数据计算与分析 (14) 4.2.1 电压放大倍数 (14) 4.2.2 效率 (14) 4.2.3 通频带宽度 (15) 5数字功放干扰抑制 (15) 6 D类功放的发展与技术展望 (16) 6.1 D类功放的不足 (16) 6.2 D类功放的最新发展——T类功率放大器 (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数字功放的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电子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在我们使用的各类电子设备中,数字功放正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设计出功能优异的数字功放已经是各大电子器件制造商的迫切任务。本文从数字功放的基本原理出发,着重介绍了它的各个电路组成部分。利用Multisim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实际电路中,针对其产生的电磁干扰提出了一些抑制方法。最后数字功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PWM码门驱动电路滤波电路电磁干扰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例如笔记本电脑、移动通信终端、音箱等。这些事物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捷。然而,要使这些产品正常工作,数字功放是不可或缺的。数字功放其功放管的工作在导通和截止状态,如果输入信号使功放管处在导通状态,此时在理想状态下晶体管的内阻近似为零,所以管子两端没有压降,自然就不会产生功率消耗;如果输入信号使晶体管处在截止状态,那么晶体管的内阻就为无穷大,流经管子的电流就为零,也没有功率消耗。所以,晶体管在控制电路工作时是不会消耗功率的,这正是功放管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效率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数字功放的优越性能,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因此,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数字功放就显得格外重要。 1功放简介与发展现状 1.1 功放的种类 1.1.1 A类功率放大器 A类功放又称为甲类功放,如图1.1(a),对于此放大器的功率输出管,必须将其Q值设置在直流负载线的中点部分,因为这部分的线性最佳。这样输人信号在正负两个半周期内都能够使放大管在线性放大状态下工作,这时其导通角为360°。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能量转换效率很低,电路的最高效率也只有25%,并且需要两种晶体管交替互补才能使整个周期都处在放大状态,也不可避免地产

6低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日期: 成绩 :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实验 实验室名称 模电实验室 实验 名称 低频功率放大器 同组 同学 指导 老师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OTL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OTL 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7-1所示为OTL 低频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 1组成推动级(也称前置放大级),T 2、T 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 和PNP 型晶体三极管,它们组成互补推挽OTL 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 图7-1 OTL 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T 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 C1由电位器R W1进行调节。I C1 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 W2及二极管

D , 给T 2、T 3提供偏压。调节R W2,可以使T 2、T 3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 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 的电位CC A U 21 U =,可以 通过调节R W1来实现,又由于R W1的一端接在A 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 i 时,经T 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 2、T 3的基极,u i 的负半周使T 2管导通(T 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 L ,同时向电容C 0充电,在u i 的正半周,T 3导通(T 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 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 L 放电,这样在R L 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C 2和R 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OTL 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 0m 理想情况下,L 2CC om R U 81P =,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 L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来 求得实际的L 2 O om R U P =。 2、 效率η 100%P P ηE om = P E —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 理想情况下,ηmax = 78.5% 。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 dC , 从而求得P E =U CC ·I dC ,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算实际效率了。 3、 频率响应 详见实验二有关部分内容 4、 输入灵敏度 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 i 之值。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5V 直流电源 5、 直流电压表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6、 直流毫安表

实验五 集成功率放大器

实验五 集成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1台 (2)数字毫伏表1台 (3)模拟实验台1台 (4)数字万用表1块 .三、预习要求 (1)复习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阅读实验内容,对照图1-1及图1-2分析工作原理。 (2)在图1-2电路中,若Vcc=12V , RL=10Ω, 计算电路的输出功率Pom, 电源供给功率Pc 、效率η。 四、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由集成电路LM386加外围元件组成, 该电路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产品。采用8引线双列直插封装,电源电压VCC 使用范围(VCC=5-18V )、静态功耗低(VCC= 12V 时为6mA 左右),由于该集成电路外接元件少,因而在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收音机、录音机、小型放大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LM386是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集成电路,该电路内部包括由Vl 构成的射极输出器、V2、V3构成的差动放大电路、V5、V6构成的镜像电流源以及由V8、V9、V10组成互补对称电路构成的输出级。为使电路工作在甲乙类放大量状态,利用VD1、VD2提供偏置电压。该电路静态工作电流很小,约4mA-8mA 。输入电阻较高约5M Ω左右,故可以获得很高的电压增益,由于V1、V2采用截止频率较低的横向PNP 管,故几十赫以下的低频噪音很小。该电路内部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2为外部接线原理图,图中Rw 为输入衰减电位器(音量控制),信号由③脚同相端输入,②脚反相端接地。C1、C2为接在直流电源Vcc 端(⑥脚)的退耦电容,C4为输出(⑤脚)耦合电容,C5为旁路电容(⑦脚),C3为跨接在①脚与⑧)脚之间的增益控制电容。当①脚和⑧脚之间开路时,电压增益为26dB ;若在①脚和⑧脚之间接阻容串联元件,则增益最高可达46dB ,改变阻容值则增益可在26dB-46dB 之间任意选取,电阻值越小增益越大。 (虚线框测数据时不接入)。 123 4 5678增益增益-输入+输入地输出 +V 旁路LM386引脚图 音箱 8欧 黑 红 LM386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om 图1-2

D类数字功率放大器

D类数字功率放大器 3、3 D类数字功放D类功放也叫丁类功放,是指功放管处于开关工作状态的功率放大器。早先在音响领域里人们一直坚守着A 类功放的阵地,认为A类功放声音最为清新透明,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但A类功放的低效率和高损耗却是它无法克服的先天顽疾。后来效率较高的B类功放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虽然效率比A类功放提高很多,但实际效率仍只有50%左右,这在小型便携式音响设备如汽车功放、笔记本电脑音频系统和专业超大功率功放场合,仍感效率偏低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如今效率极高的D 类功放,因其符合绿色革命的潮流正受着各方面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3、3、1 D类功放的特点与电路组成 1、D类功放的特点(1)效率高。在理想情况下,D类功放的效率为100%(实际效率可达90%左右)。B类功放的效率为 78、5%(实际效率约50%),A类功放的效率才50%或25%(按负载方式而定)。这是因为D类功放的放大元件是处于开关工作状态的一种放大模式。无信号输入时放大器处于截止状态,不耗电。工作时,靠输入信号让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晶体管相当于一个接通的开关,把电源与负载直接接通。理想晶体管因为没有饱和压降而不耗电,实际上晶体管总会有很小的饱和压降而消耗部分电能。(2)功率大。在D类功放中,功率管的耗电只与

管子的特性有关,而与信号输出的大小无关,所以特别有利于超大功率的场合,输出功率可达数百瓦。(3)失真低。D类功放因工作在开关状态,因而功放管的线性已没有太大意义。在D类功放中,没有B类功放的交越失真,也不存在功率管放大区的线性问题,更无需电路的负反馈来改善线性,也不需要电路工作点的调试。(4)体积小、重量轻。D类功放的管耗很小,小功率时的功放管无需加装体积庞大的散热片,大功率时所用的散热片也要比一般功放小得多。而且一般的D类功放现在都有多种专用的IC 芯片,使得整个D类功放电路的结构很紧凑,外接元器件很少,成本也不高。 2、D类功放的组成与原理D类功放的电路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PWM调制器、脉冲控制的大电流开关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路结构组成如图 3、22所示。图 3、22 D类功放的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为PWM调制器。最简单的只需用一只运放构成比较器即可完成。把原始音频信号加上一定直流偏置后放在运放的正输入端,另外通过自激振荡生成一个三角形波加到运放的负输入端。当正端上的电位高于负端三角波电位时,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反之则输出低电平。若音频输入信号为零时,因其直流偏置为三角波峰值的1/2,则比较器输出的高低电平持续的时间一样,输出就是一个占空比为1:1的方波。当有音频信号输入时,正半周期间,比较器输出高电平的时间比低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 . .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实验类型: 研究探索型实验 同组学生: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学习手工焊接和电路布局组装方法。 3、提高电子电路的综合调试能力。 4、通过myDAQ 来分析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容和原理(必填)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也即音响系统放大器,用于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和放大。按其构成可分为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级和功率放大级三部分。 作为音响系统中的放大设备,它接受的信号源有多种形式,通常有话筒输出、唱机输出、录音输出和调谐器输出。它们的输出信号差异很大,因此,音频功放电路中设置前置放大级以适应不同信号源的输入。 为了满足听众对频响的要求和弥补设置了音调控制放大器,希望能对高音、低音部分的频率特性进行调节扬声器系统的频率响应不足,。 为了充分地推动扬声器,通常音响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能输出数十瓦以上功率,而高级音响系统的功放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几百瓦以上。 扩音机的整机电路如下图所示,按其构成,可分为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级和功率放大级三部分。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桌号 装 订 线 点名册上的序号 前置 放大级 音调控制 放大级 功率 放大级

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级输入阻抗较高,输出阻抗较低。前置放大级的性能对整个音频功放电路的影响很大,为了减小噪声,前置级通常要选用低噪声的运放。 由A1组成的前置放大电路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同相输入比例放大器。 理想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23 1R R A vf + = 输入电阻:1R R if = 输出电阻:0of =R 功率放大级: 对于功率放大级,除了输出功率应满足技术指标外,还要求电路的效率高、非线性失真小、输出与音箱负载相匹配,否则将会影响放音效果。 集成功率放大器通常有OTL 和OCL 两种电路结构形式。OTL 功放的优点是只需单电源供电,缺点是输出要通过大电容与负载耦合,因此低频响应较差;OCL 功放的优点是输出与负载可直接耦合,频响特性较好,但需要用双电源供电。(实验室提供本功能模块) 本实验电路的功率放大级由集成功率器件TDA2030A 连成OCL 电路输出形式。 TDA2030A 功率集成电路具有转换速率高,失真小,输出功率大,外围电路简单等特点,采用5脚塑料封装结构。其中1脚为同相输入端;2脚为反相输入端;3脚为负电源;4脚为输出端;5脚为正电源。 功放级电路中,电容C15、C16用作电源滤波。D1和D2为防止输出端的瞬时过电压损坏芯片的保护二极管。R11、C10为输出端校正网络以补偿感性负载,其作用是把

数字功放、D类功放、模拟功放区别

一、数字功放与D类功放的区别 常见D类功放(PWM功放)的工作原理:PWM功放只能接受模拟音频信号,用内部三角波发生器产生的三角波和它进行比较,其结果就是一个脉宽调制信号(PWM),然后将PWM信号放大并还原成模拟音频信号。因此,PWM功放是用脉冲宽度对模拟音频幅度进行模拟的,其信息的传递过程是模拟的、非量化的、非代码性的。并且由于目前器件性能的限制,PWM功放不可能采用太高的采样频率,在性能指标上尚达不到Hi-Fi级的水平。而数字功放采用一些宽度固定的脉冲来数字地量化、编码模拟音频信号,使音频信号的还原更为真实。 二、数字功放和模拟功放的区别 数字功放由于工作方式与传统模拟功放完全不同,因此克服了模拟功放固有的一些缺点,并且具备了一些独有的特点。 1. 过载能力与功率储备 数字功放电路的过载能力远远高于模拟功放。模拟功放电路分为A类、B类或AB类功率放大电路,正常工作时功放管工作在线性区;当过载后,功放管工作在饱和区,出现谐波失真,失真程度呈指数级增加,音质迅速变坏。而数字功放在功率放大时一直处于饱和区和截止区,只要功放管不损坏,失真度不会迅速增加,如图1所示。 图1 全数字功放与普通功放过载失真度比较 由于数字功放采用开关放大电路,效率极高,可达75%"90%(模拟功放效率仅为30%"50%),在工作时基本不发热。因此它没有模拟功放的静态电流消耗,所有能量几乎都是为音频输出而储备,加之前后无模拟放大、无负反馈的牵制,故具有更好的“动力”特性,瞬态响应好,“爆棚感”极强。 2. 交越失真和失配失真 模拟B类功放在过零失真,这是由于晶体管在小电流时的非线性特性而引起的在输出波形正负交叉处的失真(小信号时晶体管会工作在截止区,无电流通过,导致输出严重失真)。而数字功放只工作在开关状态,不会产生交越失真。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综合实践1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成绩: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 (4) 1.1设计题目 (4) 1.2集成功率放大器简介 (4) 第2章 (5) 2.1题目分析 (5) 第3章 (6) 3.1LM358简介 (6) 3.2LM358的主要参数 (6) 3.3LM358引脚图及引脚功能 (7) 第4 章 (9) 4.1功率放大器特点 (9) 4.2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环境 (9) 4.3 功率放大器的散热 (10) 第5章 (11) 5.1 仿真与PCB (11) 第6章 (12) 6.1 在实验室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排除措施 (12) 第7章 (13) 7.1 心得体会 (13) 第8章 (14) 8.1 参考文献 (14)

摘要 集成功率放大器由集成功放块和一些外部阻容元件构成。它具有线路简单,性能优越,工作可靠,调试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在音频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功率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大多工作在音频范围,除具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性能好、重量轻、造价低等集成电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功耗小、非线性、失真小和温度稳定性好等优点。并且集成功率内部的各种过流、过压、过热保护齐全,其中很多新型功率放大器具有通过模块化的特点,被称之为“傻瓜”型的集成功放,使用更加方便安全。集成功率放大器是模拟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更重电子电气设备中。 集成功放块的种类很多。由三级电压放大,一级功率放大以及偏置、恒流、反馈、退耦电路组成。最主要的组件为集成功放块,它的内部电路与一般分立元件功率放大器不同,通常包括前置级、推动级和功率级等几部分。有些还具有一些特殊功能(消除噪声、短路保护等)的电路。其电压增益较高(不加负反馈时,电压增益达70~80db,加典型负反馈时电压增益在40db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