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关系

1061掘进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西起11区段运输石门、11区段回风石门,东至1061切眼。该工作面预计走向长850m、倾斜长120m,该掘进工作面开采6#煤层属上覆煤层段、上伏3#、5#煤层已经开采。

2、工作面周边小煤窑开采情况

井田范围内小煤窑现已全部关闭,而且已基本冒落垮塌,无法对实际开采范围进行实测,现布置的1061采面上部为一走向正断层,通过调查,过去小煤窑仅开采断层的另一盘,对本工作面的开采无影响。

3、煤层顶底板情况

直接顶:灰色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具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局部为细砂岩,厚平均6m。老顶:灰色粉砂岩或灰色细砂岩,细砂岩较坚硬,厚平均7m。

直接底: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厚约0.5m,较软弱。老底:以灰色粉砂岩为主,有时相变为粉砂质泥岩或细砂岩。间夹透镜状菱铁矿,下部含黄铁矿,中部夹煤线或炭质泥岩,厚约7m。

4、煤层特征

根据11回风石门、11轨道石门揭露煤层资料,煤层倾角最大25°,最小17°,平均21°;煤层平均厚度2.2m;含两层高岭石泥岩夹矸,上层为褐灰色细

工作面掘进设计说明书.doc

优秀文档,无限精彩! 12101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编制: 审批: 总工: 2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12101工作面,位于12采区轨道下山的北部,上边(西部)为12061工作面采空区,下边(东部)为F101大断层(未开采),北面为14采区。 二、巷道用途 12101工作面上顺槽主要承担1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回风、运料等任务。 12101工作面下顺槽主要承担1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进风、运输、行人等任务。 三、巷道性质及工程量 1、12101工作面上顺槽为回采巷道,从12061下顺槽运料斜巷口开始扩修约30m,后225.8m沿原12061下顺槽下部的煤层顶板掘进,大部分为煤巷,不留保护煤柱,局部(由于按中线掘进,局部穿过12061采空区)为半煤岩巷。 从12101上顺槽运料斜巷口到12101上顺槽切眼位置,总工程量为255.8m。前400m方位角为34046′,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9—00之间,大部分为-30左右。 2、12101工作面下顺槽为煤巷,局部会遇到构造带为半煤岩巷。设计长度(从12101下顺槽进风巷里口至12101切眼位置)共360.2m,沿煤层顶板掘

进,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6—30之间,一般为-30左右,方位角为18017′。 3、12101工作面切眼设计长度(从12101上顺槽设计位置到12101下顺槽设计位置)48.7m,沿煤层顶板掘进,切眼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8—-180之间,一般为-100左右,方位角156°。 详细情况可参照12101工作面设计平面图 4、开工时间:预计为2012年7月25日开始掘进。 竣工时间:预计2012年12月底竣工。 四、巷道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为3年(包括掘进与回采期间)。 附:12101工作面设计平面图。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12101工作面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见表1。 表1 12101工作面井上下关系对照表

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古蔺开江煤矿 掘进8119工作面防突措施 措施编制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日期; 防突机构 防突领导小组: 组长:XXX(矿长) 副组长:(副矿长)(副矿长) 成员:XXX(技术负责人)(办公室主任) 防突队长: 防突队成员: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况: 1、8119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根据8119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和8120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分别为0.8m3/min,

0.5m3/min,经矿研究决定,对8119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开切眼进行掘进。 2、工作位置 工作面位于煤矿井田一水平西翼第一个区段,工作面煤层运输巷道标高+865.9m,煤层回风巷道标高+880m,开切眼标高+866~880m;回风上山标高+880~881m详见巷道布置平面图。 3、工程量:8119补开切眼98m。 二、区域地质概况 1、煤层及围岩特征:详见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2、瓦斯涌出:预计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8m3/min。 3、地质构造:根据81208工作面的资料及已掘进情况表明,该工作面中部有一条正断层,走向205度,倾向295度,倾角45度,断距0.5—1.5米。 4、煤层情况:本面煤层厚度2—2.3m,煤层倾角15—30度。 5、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无大的水源存在,仅有季节性冲沟,充水方式为滴水或极少淋水。 6、煤层属高瓦斯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掘进按防突管理。 7、地表垂深及采动影响:地表标高水平1025—1060米,煤层埋深159—180米,地面无民房,掘进对地面不会有较大影

响。 8、掘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该工作面中部有一条正断层,走向205度,倾向295度,倾角45度,断距0.5—1.5米,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管理,过断层时严格按过断层的措施执行。(2)、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防治水的管理工作。 (3)、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二、掘进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Y3煤层情况 1、煤层结构 Y3为主采区层,煤层厚度2~2.3米,煤层倾角15~30度,密度1.45t/m3。 (二)顶底板情况 1、直接顶厚度0.5~3.5米,灰、深色砂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 2、直接顶上覆Y4煤层(81208回采工作面)厚度1.5—1.9米。 3、直接底:粘土泥质岩伴生一种无形硫角矿石,厚度为0.5~2米,再往下是泥质砂岩,厚度6—8米。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根据钻探表明:该井田范围内无大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编号:QY-JP-TF-2014—3-002 贵州百里杜鹃金坡煤矿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1403回风石门) 编制人:陈玉根 编制时间:2014年3月5日

审阅人签字

规程(措施)学习贯彻签字单

前言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金坡煤矿和杉林煤矿整合而成。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原黔西县金坡煤矿、杉林煤矿进行资源、企业整合,成立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生产能力为30万t/a,经鉴定,M4煤层在开采+1340m水平以上具有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是针对以上区域石门揭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交通位置 金坡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管辖。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19.6km。距金坡乡政府所在地约1.0km,南距321国道(野坝)约25km、距离贵毕高等级公路约27km,北距326国道约15km,有简易公路直到矿区,交通较为方便。

二、工作面基本概况 1403回风石门位于一采区中下部,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的六平联络巷下部,由轨道上山内六平联络巷下方9米处开口以71度方位水平施工8m后,再以131度方位角水平施工108米后揭露M4煤层;然后施工1403回风顺槽,1403回风石门巷道全长116m,标高为+1411m。 设计巷道的四周均有巷道,但巷道掘进前方为M4煤层,因此必须做好探放水和防突工作,特别是石门揭煤期间的防突管理工作。 三、该巷道相对地面位置

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效果检验报告 麦地煤矿 二〇一三年四月三日

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 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效果检验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参加检验人员: 通风工区: 技术科: 地测科: 安检科: 采掘副总: 通风副总: 安全副总: 总工程师:

目录 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 (3) 一、检验依据 (3) 二、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概况 (3) 1、工作面位置、标高及周围开采情况 (3) 2、地质构造情况 (4) 3、煤层特征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4) 4、掘进工作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面开采参数及临近煤层开采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面与地表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保护层开采及煤柱留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实施情况 (4) 1、开采保护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区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8) 1、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8) 2、开采保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检验综合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9) 4、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论 (10) 5、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要求 (10)

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设计及安全管理

编号:AQ-JS-0192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设计及安全管理 Design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mining face with rockburst risk

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设 计及安全管理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引言 冲击地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岩爆,它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冲击地压发生条件一般是在硬脆岩体高地应力地区,硐室开挖过程中发生岩爆;发生原因一般是围岩强度适应不了集中的过高应力而突发的失稳破坏。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本文主要就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的设计及安全管理进行简要地介绍,在文章的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需要采取的的安全防护措施。 2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设计及安全管理

2.1具有冲击地压危险采掘工作面的设计 2.1.1冲击地压危险采区巷道布置的一般原则 (1)主要巷道应布置在岩层或无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 (2)煤层群开采时,巷道布置应有利于首先开采无冲击地压危险或冲击地压危险性小的煤层,并以此作为保护层开采邻近煤层,条件具备时应优先开采上保护层,条件适宜时优先考虑跨上山开采。 (3)根据冲击地压危险影响因素,优化采区巷道布置。 (4)巷道布置应尽可能保持直线,尽量减少因地质构造等影响产生的弯折,应避开高原岩应力及构造应力的影响范围。 2.1.2采区煤柱的留设 (1)采区间隔离煤柱宽度应不小于50m。 (2)区段间应采用无煤柱护巷或采用小于6m的小煤柱,或50m 以上的大煤柱。 (3)上(下)山与工作面停采线间保护煤柱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0m。 (4)断层等地质构造区域以及为特殊开采服务留设的保护煤柱,

采煤工作面采专项防突设计(区域)

标记:发放号: 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设计名称: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负责人: 设计编号:防T—SJ—2010—0803 编制日期:2010年8月3日

会审意见 审批意见 会审人员签字: 施工单位:年月日通风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总工:年月日矿长:年月日

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一、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1、1604工作面是一采区一区段西翼M60煤层的采煤工作面。东面以副井筒保护煤柱为界,西面以揭露的断层为界,上下以+1562m~+1544m 标高为界。相对应的地面标高+1650m~1750m ,煤层埋藏深度90m~210m 。该工作面平均长度65m ,推进长度185m 。可采储量2.03万吨。 巷道布置示意图: 1604工作面F 1604面运输巷1604面上风巷 巷道布置示意图 主 斜井副 斜井F 矿井总回 风巷1603面上风巷 1603面运输巷回风暗斜井 井底车场

2、采面与地面对应关系 采面运输巷成北东—南西向。位于副井筒以西,距副井口最近130m ,地表无村寨。采面对应地面属山坡地,标高+1650m~1750m 。 3、采面与邻近煤层关系 采面下距M70煤层12m 。 (二)、地质概况 1、构造 本井田内主要构造为化育向斜,轴向近南北,总体为一宽缓的不对称向斜。 本采面运巷以下10m (掘进施工已揭露)处有一条轴向近煤层走向的背斜构造,背斜两翼倾角较大,达35°以上。 2、顶、底板特征 M60煤层的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厚约1.6~2.6m ,稳定性较好;间接顶板为0.8m 左右中厚层状砂质灰岩;地板为粘土岩,稳定性较差(见柱状图)。 60#煤: 厚1.1----1.7直接顶;粉沙岩 底板:粘土 厚1.1----1.5 米 、泥质粉沙岩、 粉沙质泥岩。 厚1.6----2.6 米 岩0.3----0.8 米 柱状图 3、煤层赋存情况 煤厚:1.1~1.5m ,平均厚:1.2m ,结构:复杂,含1层厚约0.35~0.55m 的夹矸。倾

井下煤矿掘进工作面爆破设计方案

. 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巷道掘进 爆破设计 编制单位: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部门:矿井小型机械化项目办公室 编制日期: 2016 年 11 月 25 日

编制人员名单表 审核人员

目录 矿井基本情况 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掘进爆破设计目的及要求爆破参数的确定 凿岩工作

一、矿井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 1、项目名称: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煤矿机械化改造。 2、所在位置: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河煤矿(以下简称“双河煤矿)位于大理州剑川县城北西330°方向,直距约10km。地处剑川县东岭区石菜江村境内。 3、隶属关系:该机械化改造工程项目法人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属民营企业。 (二)项目背景 双河煤矿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 双河煤矿为一小型矿山企业,主要经营煤炭开采和销售,现在册职工125人。矿山始建于1965年,前身为国有煤矿,年产量1万吨左右。2006年以后,矿井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完善了生产系统,矿井产量逐年增加,近年产量在4.5万吨左右,云煤行管[2008]23号文件核定生产能力5万t/a,在大理州“十一.五”煤炭资源整合中属单独保留型矿井,拟整合规模9万t/a。双河煤矿于2009年1月申请延续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03120,有效期十年,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 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公司双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

告》,双河煤矿截至2008年12月,矿界范围内共获资源总量38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18万吨。为进一步规范采掘部署,改进采煤工艺,优化施工组织,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确保矿井持续稳定发展,并为认真落实安监总煤行【2010】178号、云工信煤技【2012】614号精神,按照“大力推行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双河煤矿拟在对矿井采掘运系统进行机械化改造。目前项目已经取得开工备案并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 二、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 1、工作面位置范围:该掘进工作面位于四平硐下部,距四平硐硐口300m,南以16上山二级的上出口为界,北以四平硐运输平巷为界,西以原16上山二级上部的采空区为界,东以五平硐北三运上部的待采掘区域为界。 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40m,倾向长度为76m,该煤层属双河南井田C1煤层,含矸1~2层,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厚度稳定,变化不大,上层煤在1.2~1.6m,(可采煤层),中间夹矸为0.2~0.8m,下层煤0.2~0.5m,(一般不可采),即:1.4~1.8m,平均厚度1.6m;煤层倾角9~13°,平均倾角11°,为进水平煤层,该煤层属长焰煤,煤质中硬,硬度系数f:2~5、岩石硬度系数f:7~11。 2、掘进目的用途:主要为探明一采区的资源及地质构造情况,解决一采区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线路(主要是回风)过长等问题。详见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29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 准版本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艺流程 在掘进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其防突工艺流程详见图1。 (二)1103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受开采保护情况 1、11031回风巷与保护层关系图详见附图2-1/2。 2、根据井下实际和采掘关系图,11031回风巷270米的掘进均受1#层的开采所保护(1#层与3#

层的层间距为11.5米),其开采已保护到11031回风巷轮廓线外上帮大于20米,下帮大于10米。 3、11031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区域效果检验及区域验证(区域效果检验及区域验证的方法已在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中进行详细说明),当其中任何一次检验结果为突出危险区时,说明保护效果无效,则必须按突出煤层进行管理,重新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区域防突措施 ①11031回风巷采取开采保护层的区域防突措施,其保护层的开采情况:11031回风巷270米的掘进受1#层的开采所保护,即1#层的开采已保护到11031回风巷巷道轮廓线外上帮大于20米,下帮大于10米;

②当11031回风巷经进行区域效果检验为突出危险区后,说明保护层开采无效,则必须设计顶(底)板瓦斯巷施工穿层钻孔预抽煤体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和工作面布置长距离(大于60米)预抽钻孔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消突; 2、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①结合我矿实际情况,采取直接测定煤体残余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压力的方法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即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40m布置1组检验测试孔,每次布置3个检验测试孔。 ②检验测试孔必须布置在煤层中,且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检验测试孔设计详见附图3。 ③检验测试孔测定的煤体残余瓦斯含量和压力均取最大值,当其中一个检验测试孔的瓦斯含量≧

煤矿掘进巷道防突设计

柏果镇*******煤矿 #####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人: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矿长: 编制日期:年月日

矿会审意见 参加部门签字日期参加部门签字日期施工单位机运科 通防科生产技术 调度室安检科 机电矿长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会审意见: 技术负责人意见: 签字: 日期: 矿长意见: 签字: 日期:

目录 一、编制说明 (5)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5) 三、掘进工作面概况 (6) 四、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7)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7) (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9) (三)、区域验证 (10) 五、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0)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0) (二)、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 (11) (三)、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1) (四)、安全防护措施 (12) 1、压风自救装置 (12)

2、防突风门 (12) 3、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12) 4、远距离放炮 (12) 5、避难硐室 (12) (五)、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3) 1、局部通风及瓦斯管理 (13) 2、机电设备管理措施 (14) 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与管理措施 (15) 4、综合防尘管理 (15) 5、防灭火管理措施 (16) 六、地质预报及煤层赋存探测 (16) 七、避灾 (18) (一)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18) (二)避灾 (19) 八、防突日常管理规定 (19)

#####掘进工作面防突设计 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说明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79条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4条的规定,必须编制矿井防突设计。为此,依照《煤矿安全规程》(2012年出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相关煤炭行业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的相关要求,特编制#####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9号《煤矿安全规定》(2012年版); 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 7.《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AQ1066—2008); 8.《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方法》(MT/T 1037-2007); 9.《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6); 11.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编制的《*******煤矿2#、6#上、10#、12#号煤层突出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贵州化窝煤业有限公司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四位一体” 综 合 防 突 措 施 编制单位:安全科 编制人:陈玉根 编制日期:2010年11月3日

目录 第一部分运输大巷基本简况 (5) 第一节地面相对情况及邻近采区情况 (5)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6) 第三节地质构造 (7)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8) 第二部分区域防突措施10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0 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11 第二节区域防治措施效果检验11 第四节区域验证13 第三部分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5 第一节突出危险性预测15 第二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5 第三节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8 第四节安全防护措施18 一、通风与瓦斯监测18 二、机电防爆19 三、压风自救19 四、安全避灾20 第四部分执行防突措施的岗位责任制20 第一节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防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责任21 第二节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防突管理制度22 第五部分相关必备图纸23 图一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验证钻孔(预测孔)布置示意图24 图二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排放孔布置图25 图三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四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放炮警戒布置图错误!未定义书签。7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图五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避灾路线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大巷综合防突措施审批意见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贯彻和考试记录 贯彻人签名:贯彻时间:贯彻地点:在册人数:实到人数:缺席原因: 片区负责人:队长: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2、《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3、《运输大巷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定》(AQ1029-2006) 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7、《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8、《黔西化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煤层、9#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工作面基本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 一、地面相对位置: 运输大巷地面相对位置:黄家寨附近。 二、井下相对位置: 巷道位置:该巷道位于30万吨扩能工程中部,上部为扩能工程上部采区(未布置),下部为扩能工程下部采区(未布置),走向布置。 三、地质层位:

最新采区及采掘工作面防突设计编制题纲资料

一、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一)采区瓦斯地质概况 1. 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水平(采区)煤层(附综合柱状图说明)、可采储量、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断层与火成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2. 瓦斯赋存情况 分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原始参数、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邻近区域瓦斯地质情况。 (二)采区设计说明 1. 采区巷道布置 2. 采区供电、运输、行人等生产系统 3. 煤层开采顺序、采煤工艺、工作面接替顺序等 (三)通风系统说明 通风系统必须独立可靠。 (四)防突设施(设备)设置 (五)防突设计 1. 区域综合防突设计 (1)区域预测情况 说明区域预测(开拓前预测)的方法、临界值及区域划分结果等。 (2)区域防突措施 ①开采保护层 保护层的选择、沿走向及倾斜的保护范围及抽采被保护层瓦斯的方式等。 ②预抽煤层瓦斯 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选择、钻孔控制范围、钻孔参数设计、封孔要求等。

(3)确定区域效果检验的方法 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检验区域内钻孔分布设计。 (4)确定区域验证的方法 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的方法的选取及临界值的确定。 2. 局部综合防突设计 (1)确定工作面预测方法 采用的临界值、最小预测超前距等。 (2)工作面防突措施工程设计 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的专项防突设计、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专项防突设计。 (3)确定工作面效果检验方法石门及其他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及钻孔的布置及临界值的确定。 (4)安全防护措施 采区避难所设置、反向风门、挡栏、远距离爆破措施、压风自救系统等。 3. 首采面防突工程量 主要通风系统、瓦斯治理巷道工程量,各类钻孔工程量等。 (六)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 (七)抽采系统设计(抽采系统、瓦斯计量安设) (八)附图 1. 瓦斯地质图 2. 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标明瓦斯治理巷道,并要反映钻场、钻孔布置参数等。

巷道掘进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1、《采区设计》,批准时间2006年05月,《采区变更设计》,批准时间2008年12月。 2、掘进目的是为回采工作面形成生产系统,满足其回采时的煤炭运输的需要。 、皮带顺槽及切眼总工程量为1890m(平距)。巷道坡度为1°~9°,平均5°。 (二)、水文地质条件: 1、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该面位于工业广场以北,矿铁路专用线以东。工作面中部有孙刘庄村、西南有曹铺村;东北有北张村和梁宝寺二中、胶带厂;东南有邴庄村;以东有高庄村。另有2条高压线、一条通信线在该面上方穿过。 该工作面井下位于采区西翼轨道大巷北翼。以南为西翼集中轨道、西翼集中皮带、西翼集中回风大巷;北至F7断层上盘防水煤柱线;以西250m为正在掘进的16工作面皮带顺槽;以东为正在掘进的北翼集中轨道巷。 该面大部分位于孙刘庄村和高庄村保护煤柱内,小部分位于曹铺村、邴庄村、北张村、梁宝寺二中和胶带厂以及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内。 2、煤(岩)层赋存特征 该面煤层为气煤,在距设计切眼以南约570m位置处煤层出现分岔;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倾角1~9°,平均5°。据附近L4-6、L4-2、98-B2等钻孔资料,煤层总厚2.77~5.78m,平均4.2m。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1.8。 、地质构造 据物探资料,该工作面位于南宋庄背斜西部,煤岩层主要为向东北倾伏的褶曲构造,煤

层走向变化较大。该面煤岩层倾角1~9°,平均5°。依据三维物探资料,该面无陷落柱、古河流冲刷等地质现象。断层情况详见下表: 断层情况表 4、水文地质 (1)水文地质情况 影响该面掘进的含水层主要有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3上煤层底板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①、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根据附近L4-2、L4-6等钻孔资料,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为2.1m;由细砂岩和中砂岩组成;煤层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为17.9m,由中砂岩组成。据地质报

9煤层掘进工作用面(非保护层开采范围内)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指南

XX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附件9 XX有限公司XX煤矿 XX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 (非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内) 编制单 位.编制 人: 单位负责人: x年x月x日

XX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会审意见 会审时间.年月日 主持人:(必须是总工程师或矿长)会审 意见: 会审意见共条 会审人员签字 会审人员必须包括通防副总、地质副总、安全副总,通风、技术、安监、地测、调度室、施工单位部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有助理以上职称)参加。 审批意见:(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 审批人签字: 目录

XX 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第一章编,依据第 二章概况 、矿井(采区)基本情况 “ 、 综 合 防 突 措 施 实 施 过 程 管 哩 和 突 出 预 兆 管 控

、掘进工作面情况 第三章安全系.. 、这风系统 、抽采系统、监 控系统西、供电系 统五、人员定位系 统,亠这信联絡系 统-E、矿井压风系 统八、紧急避险系 统九、供水施救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西、区域验证 西、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章组织管理措施 、成立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 XX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XX煤巷进工作面防突专顶设计 XX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第一 章编制依据 煤矿安全规礻(20巧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肢苌〔2m9〕28号)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苌〔2011〕巧3号)四、煤层瓦斯 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T2325D) 五、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0/11049-2001) 煤与 瓦斯突出矿井反向风门设置肢术条件(MT1066-2008) 七、贵州省相关规定及要求。 (相关规定如有变化,以最新版本为准)

防突知识培训考试卷带答案

防突知识培训考试卷带答案 单位姓名评卷人分数 一、填空题(30 分,每空 2 分) 1、防治煤瓦斯突出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有: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2、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3、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效果达标。 4、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消除突出隐 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5、防突专项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容。 6、突出矿井应当做好防突工程的计划和实施,将防突的、保护层开采等工程与矿井采 掘部署、工程接替等统一安排,使矿井的开拓区、抽采区、保护层开采区和突出煤层 (或被保护层)开采区按比例协调配置,确保在突出煤层采掘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7、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和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8、突出矿井、有突出煤层的采区、突出煤层工作面都有独立的。采区回风巷是专用回风巷. 9、在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采掘工作面之间通风 . 10、突出矿井应当编制预案。 11、施工防突措施的区(队)在施工前,负责向贯彻并严格组织实施防突措施 . 12、采掘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防突措施的规定并有。 13、突出矿井的井下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和等内容。 二、判断对错题(20 分,每题 2 分)

1、在同一地区,一般煤系时代老的较煤系时代新的瓦斯含量底() 2、突出煤层走向、倾角发生变化的部位,其突出危险性大 3、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 ( ) 4、突出矿井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 ) 5、突出矿井无突出危险工作面,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 2m( ) 6、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必须采用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 ) 7、预抽煤层瓦斯时,钻孔间距应当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 ( ) 8、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 2 个,沿倾向不少于 5 个。( ) 9、当煤层群中有几个煤层都可作为保护层时,须开采下保护层。( ) 10、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立即连续 进行至少 1 次区域验证。 ( ) 三、单项选择题 (30 分,每题 3 分 ) 1、突出煤层的瓦斯含量一般均不小于 ( ) A.1m3/t B. 10m3/t C. 25m3/t D.30m3/t 2、突出煤层在无突出危险区,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不得小于 ( )。 A.5M B.10M C.20M 3、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 ( ),则检验和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 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 A.3 ‰ B.5‰ C.3% 4、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 ( ) 。 A.2m B.5m C.7m

采煤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概述 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5015N工作面位于该矿第一水平,该工作面上以-4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保护煤柱为界,下以-40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边界保护煤柱为界。左以工作面的运输斜巷为界,右以工作面的回风斜巷为界。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条带的关系 相邻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关系 地面无保护物。

第二章地质概述 一煤层的赋存情况 西安矿工作面走向为东西走向。工作面的长度为280m,工作面推进长度为1718m。煤层倾角12°左右,平均煤厚5m,煤质中硬,煤的密度为1.33t/m3。 二围岩的性质及对煤的影响 无伪顶。直接顶为8m厚的细沙岩(Ⅰ)类,基本顶为11m厚的石灰岩(Ⅱ)类。煤层底板为中砂岩。邻近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西安矿工作面的左以断层为界,留20m保护煤柱。采区的正常涌水量为150m3/h。 四瓦斯,煤尘和自燃发火期 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6m3/t。煤尘具有爆炸性。自燃发火期为6个月。

第三章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一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 ? ? ? ? =K M Z S = R L ? 33.1 91 % 280 5 1738= ? ? ? 式中 Z—工作面的可采储量,万t S—工作面的倾向长度,1738m L—工作面的长度,280m M—煤层的厚度,5m R—煤的实体密度,t 33 .13 m/ K—工作面的采出率 二可采期的计算公式: Z 1.2a T = = AK 式中 T—可采期,a A—工作面年生产能力,334Wt K—储量备用系数 1.4

第四章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第一节巷道布置概述 在靠近 F断层保护煤柱线处沿煤层的倾向在煤层中掘进第一带 10 区的回风斜巷在距第一带区中心右侧在煤层中沿煤层的倾向掘进第一带区的运输斜巷二条斜巷掘至保护煤柱线处在煤层中沿走向掘一条平巷使二条斜巷相通该巷道称开切眼,待各巷道检查合格后安装采煤机设备进行采煤工作。 同时做好下一条带的准备工作。 将采区车场布置在停采线上部的煤层底板岩石中,材料斜巷通过平巷和材料斜巷与大巷相通,同时,材料斜巷与回风大巷相通,绞车房在材料斜巷上端。采区煤仓一端与运输斜巷相通,另一端与水平大巷相通。进风行人斜巷一端与水平运输大巷相通,另一端与运输斜巷相通。 第二节生产系统 一运煤系统(附图1) 采煤工作面→运输斜巷→采区煤仓→运输大巷→井底煤仓 二运料系统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xxxxx掘进设计说明书编号:号 编制单位:xxxxxxx 编制日期:2017年10月

设计会审记录

目录 1. 概况........................................................... - 1 - 1.1概述 - 1 - 1.2编写依据 - 1 - 2.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2 - 2.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 2 - 2.2 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 3 - 2.3 地质构造.................................................... - 5 - 2.4 水文地质.................................................... - 5 - 2.5 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性........................................ - 5 - 2.6 煤质指标.................................................... - 5 -3.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 - 6 - 3.1 巷道布置.................................................... - 6 - 3.2支护设计 - 8 - 3.3支护工艺设计 - 13 - 3.4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14 - 3.5 矿压观测设计............................................... - 14 - 4. 施工方法及工艺设计.............................................. - 16 - 4.1 施工方法................................................... - 16 - 4.2 设备配备及技术特征......................................... - 17 - 5. 生产系统设计.................................................... - 20 -

采掘工作面爆破设计

采掘工作面爆破设计 2017年7月

采掘工作面爆破设计 一、采煤工作面爆破设计 1、工程概况 矿井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首采工作面为六2-11010采煤工作面, 位于矿井六2上山采区东翼,采面剩余走向长度330m,倾斜长度210m,煤层厚度,煤层倾角14-17°,采煤工作面采取三八制正规循环,每天三班生产,班推进,日推进度为。 2、支护形式及规格 六2煤层坚固性系数为f=4,六2-11010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ZH1600/16/19ZL型整体顶梁 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支架中心距1000mm,最大控顶距,最 小控顶距,排距; 3、爆破器材确定 我公司为低瓦斯矿井,根据炸药的使用规定,选用Ⅱ级煤矿 许用炸药(32mm药卷,重200g/节)。起爆器材选用选用毫秒电雷管,发爆器选用MFB-100矿用电容式发爆器(引爆能力为100发)。 4、爆破参数确定 炮眼直径选用40mm,采用双层斜眼布置,炮眼深度均为,顶眼距顶板,底眼距煤层地板,与工作面夹角70-80°,眼距。 5、装药连线 采用连续反向装药,每眼装药,连线方式为串联,按自下而上 顺序一次起爆10个眼。

6、一图三表如下 图1 炮眼布置图 该工作面煤质中硬,炮眼布置形式采用双排眼,如下图所示 表1 爆破原始条件

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体积m2炮眼数目个420 岩石坚固性系数 f 4 雷管数目个420 炮眼深度m 总装药量kg 168 表2 爆破设计说明书 炮眼指标项目眼距顶距底距仰角水平角装药封泥长度水炮袋孔径单位m m m 度度克/眼mm 个/眼mm 上75~80 0-300 >500 1 35 下10~15 75~80 400-500 >500 1 35 循环指标项目眼数药量雷管水炮袋 其它 起炮方式正向 单位个kg 发个联线方式串联 总计420 168 420 420 爆破方式毫秒 采面爆破采用毫秒爆破法。装药时,按照雷管的段数进行一次装药;采用分组装药、分组起爆;分组 起爆间隔距离不少于2m。 表3 预期爆破效果 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炮眼利用率% 93 每循环炸药消耗量Kg/m 168 循环进尺m 循环炮眼总长度m 336 每循环爆破实体岩石体积m3每立方米岩体消耗雷管数量个/ m3 炸药单耗Kg/ m3每循环消耗雷管数量个420 7、采煤工作面每天炸药、雷管消耗量 采煤工作面每天消耗炸药542kg,每天消耗雷管1354个。 二、掘进工作面爆破设计 1、工程概况

防突专项设计

防突专项设计 ****公司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2010年5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为我公司3#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结论为我公司3#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2010年7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正式批复我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我公司依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编制掘进、回采、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一、掘进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三巷,双巷,并进~中间巷超前~副巷、正巷滞后的掘进方式~超前巷道执行煤头预抽~滞后巷道采取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的未掘区域~施工不低于42米的区域钻孔进行预抽。 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区域预测预报 ?超前巷道:在推进工作面施工三个区域预测预报钻孔~煤头中间部位布臵一个钻孔~孔深为30米~两帮各布臵一个钻孔~距帮0.5米,角度与掘进方向成26?夹角,由地质测量部负责拉线给出角度,~孔深33.8米~保护巷道两侧15米轮廓线。 ?滞后巷道:在超前巷道内使用ZYJ---380/210型钻机~每间隔10米布臵1个预测预报钻孔~打钻方向垂直于滞后巷道煤帮~钻孔孔径为89mm~孔深不低于42米。 以上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利用DGC型仪器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测 1 3定结果W?8m/t时~该区域为突出危险区~执行钻孔预抽的防突措 3施,W,8m/t时~采取局部预测预报。

,2,区域防突措施 三巷、两巷并进的超前巷道~在煤头及两帮范围内~使用ZDY---4000S型钻机~第一个循环,巷道开口或过构造见煤后,施工23个钻孔~正前9个孔~孔间距和角度不同~分两排布臵~第一排距顶板向下1.3米~排距0.3米~孔径120mm~孔深不低于120米。在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12米、14米、16米~18米~距顶板往下1.6米设计不同的角度和深度的钻孔,具体见煤头预抽钻孔参数表,两帮共设计14个钻孔~以保护巷道两帮轮廓线15米范围内的区域预抽。第二个循环以后钻机施工时~共设计15个钻孔~其中正前9个孔不变~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处设计的钻 2 孔与第一次相对应的钻孔角度与深度相同~两帮共设计6个钻孔。在掘进过程中以最浅预抽钻孔为准~超前预留20米。掘进的滞后巷道~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施工区域钻孔~钻孔方向垂直于掘进方向~孔间距1米~孔径为89mm~保护单巷钻孔深度不低于42米~保护双巷时钻孔深度不低于75米~每个钻孔施工后~使用8米封孔管与聚氨酯封孔~并连接管路进行区域预抽。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