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建筑结构材料力学性能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 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 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 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 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 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 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 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 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 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 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 不成股流下) 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历年天津武清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历年天津武清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规律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2.小亮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求知内驱力 D.附属的内驱力 3.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因素?() A.社会文化背景 B.座位的排列 C.师生关系 D.校风 4.教学中,王老师发现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于是突然加重语气、提高声调,学生立刻打起了精神。王老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学习兴趣 D.学习动机 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中心效应 B.晕轮效应 C.天花板效应 D.刻板印象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7.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8.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A.桑代克 B.夸美纽斯 C.斯金纳 D.布鲁纳 9.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 A.移情 B.强化 C.赞同 D.期望 10.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1.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知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12.相对而言,更擅长于抽象与数学推理的学习者是属于() A.主观型 B.幻想型 C.感觉型 D.直觉型 13.写作构思的技能、速算技能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逻辑技能 D.识记技能 14.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5.刘老师对教学勤恳认真,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的讲满整节课,可是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刘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

高中数学知识点1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36个教育综合知识人物大全

36个教综人物大全 教育学常考人物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又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五个亚领域,即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 掌握学习 布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孔子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 作为办学方针,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确定了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孔丘主张以“六艺”为教学内容 孔丘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六艺”之名,但对所授学科都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分科课程的雏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十几年,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的,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但有所领会,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人。但是“因材施教”一次最早是由朱熹提出的。应注意区分。 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体现了学习要学思结合的。 社会本位论 孔子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关于教学过程 孔子提出“学-思-行”的教学过程,有的时候也可以总结为“学-思-习-行”。 卢梭 代表作《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

教综考前必背知识点(最全)

教育与教育学 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 1、因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剩余产品,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国家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3、生产、生活经验逐渐系统化、抽象化,并由此产生的分门别类的学问,客观上要求专门 的学校和专业的人员来传递这些学问。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教育产生的标志:文字的出现和应用 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于文字和书籍尚未出现,教育内容、方式较为简 单;教育机会均等。 2、古代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等级性;教育方法崇尚死 记硬背、强迫体罚;具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形成了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个别施教和集体个别施教的教育组织形式;文字和书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3、近代教育: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等级制,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国家加大对教育 的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立法,依法施教;形成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逐渐摆脱宗教影响,走向世俗化;逐步确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 学校教育逐渐完善 4、现代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广度大大加深;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终 身教育与全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最有号召力的教育思潮;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根本存在形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现实;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手段;教育日益整体化、开放化;教育地位逐步提高 教育学价值 1、提供日常反思教育经验 2、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3、科学解释生活中的教育问题 教育与社会发展 经济对教育: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影响教育目的;影响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影响教育手段、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政治对教育:决定教育社会性质;影响教育目的、宗旨;影响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影响教育管理体制 人口对教育: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速度。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文化对教育: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 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具体表现为:1、教育可以培养出一批使用、操纵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下

初中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 纯金属 金属材料(铝、铁铜银等)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优点是: 定义 合金生铁和钢。 常见 铜锌合金 物性:有光泽,质地,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金金属与氧气反应: 性质化性:与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与盐反应:反应的依据:。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属金属活动顺序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和(应用)③可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 金湿法炼铜原理:CuSO4 + Fe == FeSO4 + Cu 属原料: 材金属原理:(用方程式表示)。料冶炼冶炼铁的冶炼设备: 产品: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发生反应化学反应而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金属资防止铁生锈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② 源保护

溶液 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其质量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 。 H2SO4等溶于水。 概念: 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溶解度曲线。 概念: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升高 压强:随压强增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量分数一定溶液步 液体+ 固体(不溶于水) 过滤 混合物分离固体+ 固体(其一可溶) ①液体 + 固体(可溶于水) 结晶②KNO3 + NaCl 分离出NaCl采用蒸发结晶。 ③KNO3 + NaCl 分离出KNO3采用冷却结晶。

常见的酸和碱 酸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酸使无色的酚酞试液色。 氢气例:; 属氧化物→盐+ 水 水例:; ⑤酸 + 盐→新盐 + 新酸例:; 氢氧化钠NaOH 物性: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易潮解。 (火碱、烧碱、苛性钠) 用途: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物性及用途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物性: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氢氧化钙Ca(OH)2 用途:用作建筑材料、检验二氧化碳。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用生石灰(CaO)与水作用 碱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热。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①与指示剂作用 碱的化学性碱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例如: ③碱 + 酸→盐 + 水例如: ④碱 + 盐→新碱 + 新盐如; 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同时,反应物都溶于水) PH < 7 溶液呈酸性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 (精编版)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精编版) 1.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 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 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苏 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 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 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 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8.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

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 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乌申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艺术对象】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0.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1.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2.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3“和谐教育思想”。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理科)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集合集合的性质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解析法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列表法 图像法 定义域 函数的三要素对应关系 值域 单调性 奇偶性 函数的性质周期性 极值 最值一次、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性质和应用函数函数的分类幂函数 复合函数三角函数 分段函数 函数图像及其变换平移、对称、翻折和伸缩变换 概念 反函数存在条件 与原函数的关系 函数与方程函数的零点对应方程的解 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 任意角弧度制与三角函数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中的公式和角、差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 正弦函数三要素 三角函数余弦函数性质 正切函数图像及其变换 正弦定理 解三角形余弦定理 三角形面积

柱体结构 椎体 空间几何体台体三视图和直观图 球体 简单组合体表面积与体积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直线、平面的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立体几何点到点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空间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形成的角 空间的角直线与平面形成的角 倾斜角、斜率和截距 点斜式 斜截式 直线直线与方程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的条件 圆与方程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 几何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几何 圆锥曲线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性质 离心率 点到点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距离点到圆的距离 两平行线的距离 直线到圆的距离 相离圆的距离 对称问题中心对称关于点对称 轴对称关于直线对称 平面向量概念 向量加减法 向量运算向量的数乘 向量的数量积 空间向量几何意义及应用

教育综合知识梳理

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 广义: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有哪些属性? 1、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四、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本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派生)功能 2、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与反向功能 3、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代表:朱熹) 2、生物起源(代表: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代表:孟碌) 4、劳动起源(代表:马克思主义)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2)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3、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萌芽:夏(学校的设置:序、校) 商(有文字记载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 西周:“学在官府”有国学与想乡学之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时期:科举制 六学(国子学、大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2、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3、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4、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5、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6、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P51 P60】。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全)

小屯一中化学 复 习 计 划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最新版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权 决定教育目的 决定教育内容 决定教育体制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有: ①培养人才 ②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经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制约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制约学校专业设置 ⑤教育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4. 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有: 教育独立论 教育万能论 人力资本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 社会化理论 6. 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7. 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 8.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9.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 ①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影响教育技术

10. 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11.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 ①教育是文化的构成体 ②教育是文化的传递,深化和提升的手段 12.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影响教育教学方法 13. 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 ②传播和交流文化 ③选择和提升文化 ④更新和创造文化 14.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勒 15.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无话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16. 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17. 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主要有四种成分组成:认知,情感,价值,理想。 18. 规范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 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19. 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20. 学校文化的特征: ①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1个必懂的教育综合知识名词解释

31个必懂的教育综合知识名词解释 昨天石平老师教给大家的26个教综记忆口诀受到了各位的热情追捧,今天课代表继续发力,又要晒出独家整理的31个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都是重要得分点哦! 教育学 1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 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教育学 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4关键期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5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素质教育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8班级授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 9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10班级管理

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11学校德育 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教育心理学 12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4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5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 16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7有意义学习 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8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19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0学习动机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全)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 ①四特点P6 (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岀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0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 -------------------------------------------------------------------- C O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吸入空气与呼岀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岀气体中0的量减少,CO和H0的量增多2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入空气与呼岀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____________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一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一一量筒、漏斗、集气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_________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___________ (2 )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______________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整理版)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2、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3、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4、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5、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 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