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作者:邱勇龙黄志明梁冬梅梁瑞李湘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6期【摘要】目的以头癣为例探讨研究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方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明确诊断为头癣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个30例, A组患者采用服药、涂药、消毒、隔离、洗头、剪发、增强体质相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B组患者采用传统仅注重用药和消毒的治疗方案,疗程6周,随访1年,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癣恢复和复发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 A、B两组患者的头癣症状均较前好转,两组间相比较, 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B组好,复发率更低,两组间的数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诊疗;恢复;复发真菌是由真菌感染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的疾病[1]。
感染人类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经接触、呼吸道和口腔等途径传染,且多为条件致病菌,根据真菌入侵深浅的不同把致病真菌非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2]。
浅部真菌病主要指的就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入侵的真菌具有亲角质蛋白的共同特点,侵入到人体的皮肤、毛发、甲板中[3]。
由于真菌在自然界存在广泛,很难预防且易复发,临床上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比较服药、涂药、消毒、隔离、洗头、剪发相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与传统仅注重用药和消毒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头癣上的效果,寻求较好的治疗方案。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明确诊断为头癣的患者60例,均为非哺乳非妊娠期患者, 1月内无内服且近2周无外用抗真菌药物史。
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男23例、女7例,年龄在15~45岁之间,平均25.1岁,黄癣6例、白癣12例、黑点癣5例、脓癣7例,患病时间平均2.1年;B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在16~43岁之间,平均25.3岁,黄癣6例、白癣11例、黑点癣7例、脓癣6例,患病时间平均2.2年。
浅谈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090-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90-浅谈真菌性皮肤病
的临床诊疗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指南解读:《手癣和足癣的诊疗指南(2017)》
1、以下关于手足癣治疗方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局部治疗可外用咪康唑或酮康唑
B、仅凭临床表现诊断手足癣,治疗应选择广谱抗真菌药
C、系统治疗是首选[正确答案]
D、鳞屑角化型足癣,建议延长用药2周或联合治疗
2、关于手足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的有()
A、仅凭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B、镜检阴性可排除真菌感染
C、鉴别诊断的必要依据是真菌培养[正确答案]
D、只需与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相鉴别
3、外用抗真菌药物的常用量和疗程为()
A、每日1-2次,疗程2-4周[正确答案]
B、每日1-2次,疗程1-2周
C、每日1次,疗程1周
D、每日3次,疗程2周
4、关于手足癣局部治疗推荐的剂型选择,以下不正确的有()
A、水疱型可选择溶液
B、水疱型可选择粉剂[正确答案]
C、间擦糜烂型可先用粉剂,再用乳膏
D、鳞屑角化型可选择乳膏、软膏
5、关于手足癣临床表现分型的相关描述,以下不正确的有()
A、水疱型损害以小水疱为主
B、间擦糜烂型足癣易伴发细菌感染。
狗狗细菌皮肤病治疗-小狗真菌性皮肤病怎么治疗

狗狗细菌皮肤病治疗-小狗真菌性皮肤病怎么治疗小狗真菌性皮肤病怎么治疗针对小狗感染真菌引起的皮肤病,需要使用含有特比萘芬成分的药物进行治疗。
首先,主人需要在使用药物前将狗的毛发从患处移除,然后在使用碘化物消毒后涂抹药物。
一般治疗需要坚持用药,否则会出现耐药性导致皮肤病反复发作。
其次,如果犬的感染范围较大,也需要配合伊维菌素药浴进行治疗。
狗狗真菌皮肤病怎么预防;最好还是隔离感染真菌的狗,这样它们就不会感染家中其他健康的狗。
家人如果常抱着或是抚摸被真菌感染的狗狗,也有可能因此感染真菌,而抵抗力弱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受感染的皮肤会有圆形红斑,会肿大并发痒。
通常出现在直接接触的部位,如胳膊和脖子。
犬真菌皮肤病症状;狗患有真菌性皮肤病时会表现为椭圆形癣斑、瘙痒、患处出现脱毛、结痂、皮屑等症状,主人可抗真菌药膏、过氧化氢和碘伏进行治疗。
治疗犬真菌性皮肤病首先需要剃掉患处的毛,然后用过氧化氢和碘伏进行消毒,最后应用抗真菌药物即可。
同时可以带上狗狗伊丽莎白圈,以免被狗狗抓咬患处。
狗狗真菌皮肤病治疗方法是什么狗狗真菌皮肤病治疗方法是什么,这个季节,又是狗狗真菌皮肤病肆虐的季节,不少狗狗都有这样的皮肤安全隐患,当然,对于主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老单那的问题。
那么狗狗真菌皮肤病治疗方法是什么?又是那些原因会引起狗狗的真菌皮肤病,日常的预防管理措施又有哪些?下面,咱们将会一一介绍。
狗狗真菌皮肤病治疗方法是什么?材料:(1)高锰酸钾一盒3.5元左右(2)洗必泰溶液(又名醋酸氯己定溶液)一盒22元左右(3)癣敌软膏或克霉唑软膏N支元一支(4)复合维生素片一瓶3元左右(5)维生素C片一盒4元左右狗狗真菌皮肤病治疗方法:将高锰酸钾溶水以每百毫升0.5克左右的浓度,装入小喷壶内,喷射患处。
喷射后15分钟,用洗必泰溶液清洗患处。
可能会有微微疼痛感,不过很轻。
再过十五分钟后上软膏。
要有耐心一处处的将药膏涂到皮肤上,而不要只停留在体毛上面。
最新皮肤病的种类图片(精品收藏)

皮肤病的种类图片皮肤病的种类图片皮肤病种类繁多,大约有1000多种。
常见的皮肤病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疱疹、酒渣鼻、脓疱疮、化脓菌感染、疥疮、疤痕、癣、鱼鳞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秃、脱发、婴儿尿布疹、鸡眼、雀斑、汗疱疹、螨虫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肤瘙痒、脱毛、黄褐斑以及性传播疾病有梅毒、尖锐湿疣、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2。
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
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霉素过敏。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
10。
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
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13.化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毛发红糠疹。
14.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15。
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
16.毛发、甲皮肤病: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配套课件 6 皮肤性病的诊断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张学军/郑 捷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A丘疹 B风团
丘疹
风团
原发性皮损
水疱
脓疱
原发性皮损
结节
囊肿
继发性皮损
鳞屑
浸渍
继发性皮损
糜烂
溃疡
继发性皮损
裂隙
瘢痕
继发性皮损
痂
萎缩
继发性皮损
苔藓样变
抓痕
第三节
皮肤性病的病案书写
一、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1.正确诊断疾病、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2.医疗管理和医护工作质量的客观凭证。 3.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的基本资料。 4.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疗鉴定的重要法律依据 。
二、皮肤黏膜检查
充足光线 温度适宜 充分全面 皮损特性 特殊检查
(一)视诊
视诊要求 明确皮损的性质
皮损的排列特征 皮损的分布特点 皮损的发生部位
视诊内容
原发或继发,单发或多发;皮损 大小、颜色、数目、形状、表面 特点、内容物、边缘界限、与皮 面关系
线状、环状、弧状、群集状排列
局限性、泛发性、对称性、单侧 或双侧
三、现病史
2.原发皮损的部位、发生时间,皮损类型(如斑疹、丘疹、结节、糜烂、 溃疡等)、形态、大小、数目和分布状况发展及演变情况。有无自然改善 和消退,以及消退后再发的间隔时间。 3.患者的主观症状 如疼痛、瘙痒、紧绷感、灼热感、异样感等。
中西医皮肤病对照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1、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2、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3、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4、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5、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6、硬红斑:腓肠发7、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8、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9、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10、痈:痈、有头疽11、寻常性狼疮:流皮漏12、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13、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14、红癣、丹癣15、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1、带状疱疹:C 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2、风疹:风痧3、水痘:水痘、水花、水疮4、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5、传染性软疣:鼠乳6、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7、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8、扁平疣:扁瘊9、疱疹样湿疹:痘风庖10、幼儿急疹:小儿发痧11、传染性红斑:丹痧三、真菌性皮肤病1、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2、手癣:鹅掌风3、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4、甲癣:灰指甲、鸡爪甲5、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6、股癣:阴癣7、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8、叠瓦癣:刀癣9、癣菌疹:脚气疮10、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四、变态反映性皮肤病1、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N 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2、婴儿湿疹:奶癣、胎看3、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4、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5、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6、药品性皮炎:中药毒7、尿布皮炎:湮尻疮8、水田皮炎:水渍疮五、结缔组织及有关免疫性皮肤病1、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2、硬皮病:皮痹、皮痹疽3、皮肌炎:肌痹4、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5、干燥综合征:燥毒6、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7、成人硬肿病:肉痹六、神经功效障碍性皮肤病1、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顽癣2、皮肤瘙痒症:痒风、血风疮、风瘙痒、阴痒(外阴瘙痒)、逸风疮(老年瘙痒)3、痒疹:粟疮4、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七、红斑鳞屑性皮肤病1、银屑病:白 H、松皮癣、干癣、蛇风2、玫瑰糠疹:风热疮、母子癣、血疳3、多形红斑:猫眼疮、血风疮、雁疮4、毛发红糠疹:狐尿刺5、掌跖角化病:手足发胝6、扁平苔藓:紫癜风7、汗管角化症:鸟啄疮8、剥脱性皮炎:胎赤、溻皮疮9、连圈状秕糠疹:远山八、大庖性皮肤病1、天庖疮:天庖疮、火赤疮2、类天庖疮:天庖疮3、大庖性表皮松解症:天庖疮4、庖疹样皮炎:火赤疮5、庖疹样脓庖疮:热病庖疮九、物理性皮肤病1、痱子:痱疮、热痱、痱毒2、冻疮:冻风、冻疮3、严寒性多性红斑:寒疮4、日光性皮炎:日晒疮5、火激红斑:火斑疮6、手足皲裂:皲裂疮7、鸡眼:鸡眼、肉刺8、胼胝:胼胝、牛程蹇、脚垫9、植物日光皮炎:红花草疮十、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病1、疥疮:干疥、湿疥2、虫咬皮炎:毒虫咬伤3、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鸭怪、鸭屎风4、蛲虫病:谷道痒5、钩虫皮炎:类毒块6、隐刺虫皮炎:虫毒疮十一、皮肤血管性皮肤病1、结节性红斑:瓜藤 C、梅核丹2、过敏性紫癜:葡萄疫3、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风疮、血疳4、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十二、皮肤附属器疾病1、痤疮:肺风粉刺、面庖2、脂溢性皮炎:白屑粉、面游风3、斑秃:油风、鬼剃头4、酒渣鼻:酒糟鼻5、腋臭:体气、狐臭、体臭6、色汗症:黄汗、血汗7、汗庖症:蚂蚁窝8、脂溢性脱发:发蛀脱发9、多汗症:汗症十三、内分泌、代谢和遗传性皮肤病1、皮肤淀粉样变:顽癣2、鱼鳞病:蛇皮癣、蛇身3、硬肿病:肉痹十四、色素性皮肤病和粘膜疾病1、白癜风:白驳风、白斑2、黄褐斑:黧黑斑、面尘、黧黑3、雀斑:雀斑、面4、黑变病:黧黑斑、面尘5、色素痣:黑痣、黑子6、文身:文身、刺花7、皮肤异色症:紫白癫风8、女阴白斑病:阴痒、阴瘘、阴蚀9、急性女阴溃疡:阴蚀疮、阴蚀10、唇炎:唇风11、龟头炎:袖手疳12、女阴萎缩:阴瘘十五、皮肤肿瘤1、血管瘤:血瘤、血痣、赤疵2、疤痕增生:肉龟疮、蟹足肿、锯痕症3、湿疹样乳头癌:乳疳4、鳞状细胞癌:翻花疮、5、基地细胞癌:翻花疮、恶疮6、神经纤维瘤:瘤赘7、淋巴管瘤:足肿8、皮脂腺囊肿:脂瘤9、皮角:脑湿10、脂肪瘤:痰核十六、性传输疾病1、艾滋病:瘟毒、虚痨、瘟病、瘟疫2、梅毒:霉疮、杨梅疮、广疳、疳疮3、淋病:膏淋、热淋、劳淋4、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症、热淋、劳淋5、锋利湿疣:臊疣、臊瘊6、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痒7、滴虫性阴道炎:阴痒8、细菌性阴道炎:阴痒9、阴虱:阴虱疮10、软下疳:妒精疮11、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横痃、鱼口、便毒12、腹股沟肉芽肿:横痃、鱼口、便毒13、生殖器疱疹:阴疮、热疮。
真菌皮肤病用什么药

真菌皮肤病用什么药真菌皮肤病是许多疾病的总称,所以大家在出现皮肤病后,需要判断是不是真菌的,针对皮肤病的病情类型不同,发病症状不同,出现的部位不同,需要选择的药物治疗是不一样的,一般有的是用软膏涂抹,再加上服用抗消炎,抗生素等进行治疗,也有的可以先暂时不治疗,观察病情。
★治疗方法★手足癣:局部治疗为主,根据不同类型而选不同的抗真菌药。
★水疱型:可用酊剂,复方苯甲酸酒精,复方士槿皮酊。
★浸渍糜烂型:渗出液不多时用足粉,足爽粉;渗出液多用1:5000pp粉。
★角化型:复方苯甲酸软膏。
★甲癣:必须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术拨甲;病甲清除后用碘酒清除真菌,直至新甲长出。
★病理病因浅部真菌病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病,其病原菌可分为:★一.皮肤癣菌:寄生在皮肤角蛋白组织致病真菌统称为皮肤癣菌。
该菌凭其侵犯组织不同和培养特点差异把它再划分以下三属:★(一)毛癣菌属:侵犯皮肤、毛发和甲。
本菌属已查明有13种可使人类致病。
常见有黄癣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彼等培养特点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二)孢子菌属:侵犯毛发及皮肤,在中国以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等为多见;这些培养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
已报道有8种能引起人类发病。
★(三)表皮癣菌属:侵犯皮肤和甲。
本菌属仅絮状表皮癣菌一种可使人类致病,其培养所见呈杵状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属的皮肤癣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组织反应而发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
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
★二.角层癣菌: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谓之角层癣菌。
此类癣菌又分两型,即角层型和毛发型。
前者有花斑癣菌、红癣微细棒状杆菌,曼逊氏癣菌及威尼克氏癣菌;后一型有腋毛癣菌。
由于角层癣菌是寄生于人体组织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即使有也极轻微。
皮肤病检查--真菌性皮肤病检验.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真菌性皮肤病检验
Wood’s灯和显微镜检查是临床诊断真菌感染常用的简单方法。
伍德氏灯检查是用该灯在暗室里照射患部被毛、皮屑或皮肤缺损区,多
数病例的真菌感染部位出现荧光。
直接镜检:取病变部皮肤和被毛少许,最好取断裂、被擦损的毛发,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2 滴20%KOH,加盖玻片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往返数次以促进角质溶解,10min左右,待样本透明后,先用低倍镜(10倍物镜)暗视野观察,找出擦损、胀大、淡色的毛发,然后用高倍镜(40倍物镜)检查真菌孢子和菌丝。
犬小孢子霉多为棱形、厚壁、带刺多膈的大分生孢子。
石膏样小孢子菌多为椭圆形、壁薄、带刺的含有数个分隔的大分生孢子。
须毛癣菌为链状的、圆形或棒状的分生孢子,多附于毛干。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真菌性皮肤病第一节概述一、定义:真菌性皮肤病亦可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医学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真菌的特点:具有真正细胞核,产生孢子,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收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多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具有甲壳质的微纤维或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
三、真菌的种类:发现近20万种真菌,其中仅有极少数真菌具有相当毒力,能侵袭人体。
多数真菌平时无害,只有当宿主免疫受损时它们才具有侵袭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真菌按其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即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后者分为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
四、真菌病的分类:共有五种表现形式:侵袭性感染、机会性感染、真菌性变态反应、真菌中毒及真菌致癌;若按感染部位来分,则可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
1.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表皮、皮肤附属器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疗效良好;2.深部真菌病:则指那些累及真皮及以下、脏、血液和系统性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大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多有较严重的基础疾患或免疫抑制,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
第二节浅部真菌病头癣一、定义:是一种累及头皮毛囊的皮肤癣菌病,通常可导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脱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
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头癣患者的毛发在显微镜下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发外型、发型和黄癣,反映真菌侵入毛干的模式,但不论哪一种模式,其临床均基本表现为脱发和鳞屑并常伴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头癣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头癣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癣、黑癣、白癣和脓癣4种类型。
◆黄癣或称黄癣菌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其典型皮损为黄癣痂和黄癣发,前者是黄癣菌孢子在侵入头皮部位的脓疱大量繁殖,形成圆形碟状的黄痂所致,其中央微凹,界限明显,2~5mm直径或更大,中央有一根头发穿过,可融合成片,甚至可覆盖整个头皮,可嗅及一种难闻的鼠臭味。
黄癣菌的溶组织作用可破坏毛囊,故黄癣愈后常遗留萎缩性瘢痕,导致永久性脱发。
◆黑癣可见于儿童及成人。
皮损初起以丘疹为主,渐向周围蔓延,形成钱币大小的环状皮损,中央有愈合倾向,可见少许鳞屑。
随着病程进展,毛发渐失去光泽、弯曲以至折断,在毛囊口形成以断发为标志的所谓“黑点”,镜检可见充满全长病发的发型关节孢子,但也有病发高位折断的情形,即在出头皮2~4mm或更长处折断,片状分布类似白癣,但无菌鞘。
◆白癣:早期表现为环状体癣样皮损,边缘隆起,为病菌侵入部位形成的丘疹或水疱/脓疱向周围等距离扩散所致,以后演变为以鳞屑为主的斑片,无明显边缘隆起;斑头发大部或全部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绕以灰白色菌鞘;镜检见成堆密集发外小孢子;有时原发斑疹的周边有小的“子斑”,系菌鞘脱落播散传染所致。
◆脓癣:主要由一些亲动物性或亲土性皮肤癣菌引起,机制为患者对真菌抗原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为明显炎症性反应。
初发为密集的炎性毛囊丘疹和小脓疱,迅速进展为核桃大或更大的隆起性肿块、脓肿,常单发,界限清楚,触之有波动感,甚至可见挤压排脓现象,局部毛发松动易拔除,愈后可形成瘢痕。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真菌学检查(1)镜检:黄癣应取黄癣痂或病发做检查,痂可见充满视野的大小不等的孢子和鹿角菌丝,病发显示发型,其的菌丝和气泡数量与病期进展相关;黑癣选择点状断发或失去光泽的病发,可见发型关节菌丝充满整个病发;白癣则采集带菌鞘的断发,可见发外密集小孢子镶嵌于发周,发也可见菌丝,故白癣实为发外型。
(2)培养:采取病发、皮屑或脓液常规接种、培养即可。
黄癣的唯一致病微生物为许兰黄癣菌,黑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以及须癣毛癣菌引起,而白癣则由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偶见铁锈色小孢子菌。
菌种的鉴定结果对头癣诊断有决定意义。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头皮脂溢性皮炎、头皮屑、特应性皮炎、湿疹、石棉样糠疹、银屑病、斑秃、脓皮病和拔毛癖等皮肤病进行鉴别;断发的有无是重要指征,而真菌学检查是关键依据。
五、治疗1.治疗原则:“五字疗法”,即“服、擦、洗、剃、煮”。
脓癣由于炎症反应剧烈,可酌情服用小量糖皮质激素,合并细菌感染者选用抗生素。
头癣单依靠外用治疗无效,因为药物难以到达毛囊,故需口服抗真菌制剂。
2.现行治疗的金标准仍为口服灰黄霉素,普通微粒化灰黄霉素按15~25mg/kg·d,分3次饭时口服,因为脂餐可以加强吸收;如果服用的是超细微粒化制剂,则应按10~15mg /kg·d剂量。
国学者建议疗程为2~3周,而国外同行认为至少需6~8周。
本药对大多数患者疗效满意且安全,儿童也能很好耐受。
口服灰黄霉素的同时还应建议外用酮康唑香波或硫化硒洗剂,至少每周2次。
3.对种种原因不能使用灰黄霉素者,可考虑服用新的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特比奈芬剂量按体重计算(<20kg用量62.5mg/d,20~40kg用量125mg /d,>40kg用量250mg/d);伊曲康唑则按3~5mg/kg·d计算,但由于该药物为胶囊制剂,不宜机械拆开细分,以免影响生物利用度,可采用隔日变换剂量的方法,例如患儿若需服用150mg/d,可头日100mg,次日200mg,再次日100mg,依次轮换。
体癣、股癣一、定义:体癣和股癣是指光滑皮肤表皮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系专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体癣。
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皮肤癣菌常寄生在人表皮角质层,很少侵犯表皮下结构,但近年有关皮肤癣菌深层感染的报道在增多。
三、临床表现初起为红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然后再向周围逐渐扩展为边缘隆起、界限清楚的环形皮损,在边缘不断外展的同时皮损中央趋于消退。
股癣的下缘往往显著,上缘并不清晰。
阴囊受累少见;环形皮损有时单发,有时则可见多环形皮损,可重叠,也可散在,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学检查结果。
五、治疗患处应注意透气、干燥。
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各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丙烯胺类、环比酮胺类、阿莫罗芬类等)均可应用,剂型包括水剂、霜剂、凝胶和软膏,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感染部位选用。
用杀真菌类药物(如特比萘芬)可短程治疗,1~2周即可,而用抑真菌制剂(如咪康唑等)则应适当延长疗程;对泛发性皮损可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或氟康唑。
手癣、足癣一、定义:手癣和足癣是指发生在手足且除其背面以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
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致病微生物主要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掌跖部特殊的解剖学部位使其对皮肤癣菌更易感,现在趋于被认同的是癣病有高度的遗传易感性,尤其是红色毛癣菌所致的角化增生型手足癣及甲癣,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同样重要。
三、临床表现•足癣在临床上可明确分为三型,即浸渍糜烂型、水疱型和角化增生型,如此分类与所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密切相关。
1.浸渍糜烂型:也称间擦型,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慢性进程,临床特征主要为多汗、瘙痒、异臭味,4、5趾间的浸渍、糜烂,有时可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或丹毒。
2.丘疹水疱型:多由须癣毛癣菌导致,病程是在一慢性轻症的基础上的亚急性过程,临床表现为瘙痒、水疱、脓疱,有时见裂隙,皮损可由趾间区向周围扩展,此型易激发癣菌疹。
3.角化增生型:的致病微生物大多为红色毛癣菌,少数为絮状表皮癣菌,临床表现以糠状鳞屑、角化过度为主要特点,常与甲癣伴发,病程缓慢,常见弥漫于整个足底及侧缘的在增厚红斑基底上的片状银白色鳞屑,冬季常有皲裂。
手癣临床上主要为水疱型和角化过度型。
足癣多累及双脚,手癣则常见单侧发病。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同样需要将临床表现结合真菌学检查。
可刮取皮损活动性边缘的皮屑用10%或20%的KOH制片进行直接镜检。
值得指出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诊断。
五、治疗:原则是应依据手足癣的临床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和疗程。
对渗液明显者先进行湿敷收敛,无明显糜烂仅有红斑鳞屑或丘疹可选用各种抗真菌药物霜剂或凝胶,角化增生型可用氏膏等角质剥脱剂或上述霜剂加以封包,有细菌感染发生或倾向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对泛发型或慢性迁延型应给予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疗程2~4周。
甲真菌病一、定义: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称甲真菌病。
此病由于病程缓慢、不易治愈且无明显疼痛,故以往未受医患双方的重视。
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甲真菌病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皮肤癣菌、酵母和霉菌,其中以皮肤癣菌最为多见,这是因为皮肤癣菌有角蛋白酶,对含丰富角质蛋白的甲板更具侵袭力;酵母和霉菌也可单独导致甲的感染,但多继发于甲的水化或外伤,或者与皮肤癣菌共同造成混合感染。
三、临床表现甲真菌病临床可分为5型,即远端侧缘甲下型、近端甲下型、白色浅表型、甲板型和全甲毁损型。
1.远端侧缘甲下型:临床最多见。
多由皮肤癣菌引起,尚可分离出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念珠菌及霉菌等。
足部更易感,感染始于甲的前缘和(或)侧缘,常伴有邻近皮肤的感染。
甲板的破坏以角化增生为主,表现为甲的色泽改变、质地松软和厚度增加,有时见甲板与甲床的分离;常是单甲先受累,随后由于忽视不治而累及其他健甲。
2.近端甲下型:感染从甲板近端开始,多发于手指,可合并甲沟炎,此时多由念珠菌(尤其是白念珠菌)感染所致,亦检出皮肤癣菌。
甲板无明显角化过度,可表现为白斑和表面不平,呈营养不良样甲外观。
3.白色浅表型:主要由须癣毛癣菌和枝孢霉等引起。
病甲表现为白斑,边界清,表面较平滑,日久色泽变黄,质地松脆易破裂。
此型由于真菌只侵及甲板上层,故外用药治疗可望收到良效。
4.全甲营养不良型:实为上述几种类型发展而来。
依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病甲外观或全甲增厚粗糙变色或全甲残缺不全。
此型多见于年长者或具易感因素者,治疗较困难。
四、临床诊断目前甲真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仍主要借助镜检和培养,只要在取下的病甲碎屑中找到菌丝和或孢子,诊断即成立。
取材十分关键,关系到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高低。
五、治疗现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已广泛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新的外用药物阿莫罗芬和环比酮胺也已上市,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甲真菌病。
新近提倡的治疗甲真菌病的新观念一是个体化治疗,二是联合治疗。
第三节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一、概念:是由念珠菌属累及皮肤、粘膜、脏器官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根据念珠菌累及部位可分为浅部(粘膜、皮肤等)和深部(脏)念珠菌病。
二、流行病学:念珠菌病为全球广泛分布。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相当大比例(30%~50%)的正常人的口腔和消化道中可以分离出念珠菌,正常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带菌率也高达20%,说明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