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设计要求

室分设计要求
室分设计要求

室分设计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室分设计要求1.1室分器件使用原则

优先选用基站信源+无源分布系统,合理选择信源设备,根据小区最大容量设计分布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无源分布系统一二级主干的无源器件应采用高性能无源器件,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天线、无源器件均采用兼容GSM/TD/WLAN/LTE的宽频设备可承载大功率的器件,兼容后续网络发展需要。

信源发射功率要求按照标称功率进行设计,不允许降低信源发射功率设计,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负载,充分利用信源功率,将功率合理分配至覆盖区域。RBS6601设备按标称功率设计时如果末端天线口功率过大,可以适当改用RBS2308设备作为信源,不允许使用衰减器。

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需参考《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技术规范》和省公司对无源器件的整治要求,对器件使用明确要求。

1.以主设备(宏基站、微蜂窝和分布式基站)为信源的纯无源室内分布

系统,通过FAS干扰分析软件确定无源互调干扰后,带测互调仪现场

测试定位干扰源器件(五阶互调抑制比在-110dBm以上可判断有互调干

扰)。

2.VIP站点出现明显干扰,而且有施工条件的,成批更换器件彻底消除无

源器件隐患。

3.高配置系统(4载波以上)站点,为保障用户良好感知,应该使用高性

能无源器件。

4.基站输出端器件一律采用DIN型接头,减少跳线多次转接带来差的互

调影响;主干(7/8″馈线)一级器件用DIN型高性能无源器件,只在

分支(1/2″馈线)二、三级器件用普通N型器件。

5.注入器件功率≥36dBm(单系统总功率)的无源器件替换成高性能的无

源器件。

1.2各类室分器件编号要求与损耗值规定

1.2.1器件编号与标注要求

1.2.2无源器件编号与标注

无源器件编号采用按楼层编号的方式,编号格式为XXXX M-N F,其中XXXX为器件代码;M与N为阿拉伯数字,M表示器件的编号,不同楼层的器件数字编号均从1开始;N表示所在楼层,如果是地下楼层,则在楼层数字编号前加字母B,如B3F表示负三楼。

说明:必须采用上表中的规定的器件代码,不允许使用其他器件代码。

主设备信源部分需要按照无源器件编号与标注要求进行编号和标注,如6601RRUS1-15F表示15楼第1个6601RRUS,MU2-B1F表示负1楼第2个MU。1.3器件及馈线损耗规定

1.3.1功分器

说明:GSM900/GSM1800/TD-SCDMA/TD-LTE/WLAN均按上表中损耗值进行设计。

1.3.2耦合器

说明:

耦合器耦合端输出功率=输入功率-耦合度,

耦合器直通端输出功率=输入功率-主干损耗

注:目前深圳移动可以采用的耦合器只有6dB、10dB、15dB三种类型,设计方案目前需要按照此三种器件进行设计。

1.3.3合路器

GSM900/GSM1800/TD-SCDMA/TD-LTE系统,合路器插损统一按照的插损进行计算,WLAN系统损耗按计算。

1.3.4含分配损耗后按计算。3dB电桥

GSM900/GSM1800/TD-SCDMA/TD-LTE系统,3dB电桥插损统一按照的插损进行计算,

1.3.5馈线

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1.4室分外泄控制原则

室分方案的设计,必须考虑室分外泄的控制。要利用小区楼体,合理选择天线类型、规划天线位置、控制天线口功率,严格控制外泄,干道上的信号强度应低于-80dBm;合理设置切换带,实现室内外协同覆盖。详见。

1.5天馈系统设计与布放原则

1.5.1天线布放

灵活进行天线选型和布放设计,将信源功率合理的分配至覆盖区域,最大程度的高效利用信源功率。天线布放应重点确保重要会议室、重要办公

室、电梯口的有效覆盖,天线密度应以满足TD系统引入需要为原则。

a)对于电梯的覆盖,一般采用电梯井内安装定向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如电

梯厅已有同小区天线覆盖,可使用定向天线正面朝下的方式,每四层布放一副天线进行覆盖;如电梯厅没有覆盖,则使用定向天线正面朝电梯厅的方式,每三层布放一副天线进行覆盖;或者采用辐射式泄露电缆覆盖电梯井,保持电梯覆盖均匀,并使得每层电梯厅都有泄露信号。对于观光电

梯,一般依靠室外宏站信号解决,若存在信号问题,为照顾电梯井内的美观要求,可在电梯井内安装泄露电缆解决。

b)在天线布放受限的住宅区内,如果施工条件许可,可适当采用在电梯井内

反向布放定向板状天线对住宅区楼层进行覆盖,同时利用天线背瓣对电梯进行覆盖,结合实际情况每2~3层布放一副定向板状天线。

c)在具备施工条件的物业点,可采用定向天线由临窗区域(有墙体遮挡位置

或距离窗户2米以上)向内部覆盖的方式,有效抵抗室外宏站穿透到室内的强信号,使得室内用户稳定驻留在室内小区,获得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服务,同时也减少信号泄漏。

d)对于住宅区里离人群较近的美化天线,在满足覆盖需求的前提尽量以小功

率发射,满足国家一级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e)一楼楼层较高的大厅,应该在墙上安装贴墙的板状美化天线,方向不能正

对大门或落地窗户,避免外泄。

f)天线的选型

板状天线、壁挂天线、定向吸顶天线:电梯、较空旷的区域、U型或

较长的出入口;

全向吸顶天线:较封闭的楼层、地下室;

安装在覆盖区域中间:全向吸顶天线;

安装在覆盖区域边缘:板状天线、壁挂天线、定向吸顶天线;

无遮挡或仅有琉璃遮挡的单边走廊尽头:板状天线、定向吸顶天线;

g)天线尽量外露,布放在天花板内的情况应特别注明,以便审核相应的功率

设计匹配情况。

h)天线口输出功率分配应均匀,相同覆盖场景的多个天线输出功率偏差应控

制在3dB范围内。

1.5.2天线口功率要求

天线口功率设计要求在满足覆盖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信号外泄,根据具体覆盖场景和天线类型的不同,合理设计天线口功率。

a)单天线覆盖半径参考建议(考虑全向吸顶天线,天线功率为10dBm):

对于半开放环境,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10~16米;

对于较封闭环境,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6~10米;

天线口功率与天线覆盖半径对应关系如下表:

b)天线口功率设计要求满足如下规范:

GSM/TD-SCDMA:要求天线口功率范围为0~15dBm,建议地下室0~3dBm,平

层5~8dBm;

WLAN:天线口功率10~15dBm

TD-LTE:要求天线口RSRP功率在-20~-16dBm之间

注意:以上功率范围标准为暂定,且不包括路灯天线、射灯天线等美化天线,后续会根据实际进行优化调整,在方案审核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原则上要求平层天线口功率相差不大于3dB,不同楼层同一天线点位功率

相差不大于3d B

1.5.3楼层天线布放要求

鉴于目前较多室分方案存在天线布放过密问题,经无线优化中心领导杨总提议,优化室结合省公司规范《室内覆盖优化指导手册》中的路径损耗表(如下),对楼层室分天线布放密码作硬性规定。要求自本规范发布后,所有室分方案楼层天线布放密度必须符合本规范之规定。

根据上述路损表,考虑到四网协同建设,要求单天线覆盖半径为9米,即天线间距为18米,单天线覆盖面积(按全向天线、圆形覆盖计算)为250平方。

原则上要求每250平方米只允许使用一根全向或定向吸顶天线,即楼层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除以250的结果(向上取整)为该层的吸顶天线数量上限。

说明:

1、在按上述规则执行时,LTE双路由站点天线数只计算其中一路的天线数。

2、对于楼层形状极不规则或存在较多阻挡等特殊情况(如结构较为复杂的住宅楼宇等场景),可以适当增量天线数量,但需要在设计方案中注明原因,并经无线优化中心审核通过方可施工建设。

3、对于分布系统天线布放到酒店每间客房内部等类似场景,楼层天线数量可以不受上述限制,但房间客房外部的其他区域(如酒店大堂等)必须严格遵守上述要求。对于写字楼楼层部分天线布放进洗手间、消防通道等特殊区域,楼层总天线数可据实酌情增加,但必须在方案中详细说明情况并经无线优化中心审核通过方可施工建设。

4、对于采用壁挂天线或其他特殊天线进行地下停车场覆盖的特殊场景不受上述要求限制。

5、此标准为无线优化中心目前暂定执行标准

以下为满足上述要求的两例典型覆盖场景

1、写字楼场景(财富大厦43楼)

以财富大厦为例,43F楼层面积约为×=2166平方米。按上述要求,最多可以布放天线数量为2166/250=,即最多可布放9面天线。

2、住宅楼场景(皇御苑)

以皇御苑为例,上图中楼层面积约为30m×24m=720平方米。按上述要求,最多可以布放天线数量为720/250=,即最多可布放3面天线。

根据上述规范中的说明,对于此种结构较为复杂的住宅楼宇结构,室分集成厂家可与无线优化中心沟通适量增加天线。

1.5.4地下停车场天线布放要求

鉴于目前几乎所有室分方案中均存在地下停车场天线布放过密的问题,对于地下停车场,原则上要求平均每千平方米只允许使用一根全向或定向吸顶天线(按全向天线、圆形覆盖计算,覆盖半径17米,天线间距35米),即地下停车场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除以1000的结果(向上取整)为该层的吸顶天线数量上限。

说明:

1、对于停车场形状极不规则或存在较多阻挡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量天线数量,需要在设计方案中注明原因,并经无线优化中心审核通过方可施工建设。

2、对于采用壁挂天线或其他特殊天线进行地下停车场覆盖的特殊场景不受上述要求限制。

3、LTE室分系统在地下停车场部分原则上不允许建设双路由,故天线数量同样受此约束。

4、此标准为无线优化中心目前暂定执行标准。

1.5.5外泄控制

要求:在干道上小于-80dBm;如果由于外放等特殊原因无法控制信号强度,则应保证连续覆盖,且无快衰落。避免外泄的方法如下:

1.合理设计天线位置,利用楼体阻挡,使信号主要覆盖室内区域。阻挡物包

括支撑柱、横梁、墙壁等;

2.选择合适的天线型号,在一到四楼的大门口和外围窗口附近,利用定向天

线覆盖室内,背向信号对着室外;

3.在一到四楼的大门口和外围窗口的天线口功率设计得小些,不应超过

5dBm。

以上方法应该组合使用。以下是各种场景下控制外泄的案例,供参考:

A

天线不允许正对出入口,如不能避免,则要求减低天线口功率

B

根据现场建筑物结构,如果出入口正对有柱子或其他阻挡物,天线可安装在类似位置

C

同上,注意:2F也可能会出现此类情况

D

地下室通道近出入口处不允许安装天线(此类情况较少见)

D

U型地下室通道近出入口处不允许安装天线,但要求用板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和合适的角度以保证切换(此类情况较少见)

E

外放天线不能射向小区大门出入口

F

1F不能安装水平朝向的电梯天线(此类情况较少见)

1.5.6走线设计

水平面很大的建筑(35米以上),应采取多路垂直主干走线;

合理使用功分器和耦合器,不允许大量重复走线,同一个方向不应超过3根馈线;

清楚标注馈线断点来、去方向;

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

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对于多个电梯并行的场景,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取单主干路由再穿墙覆盖多个电梯的方式,以节省馈线。

飞线方案必须先与工程、网优沟通确定采取光缆飞线方案还是馈线飞线方案并在设计方案中明确;

环路光缆和主光缆布放时需分开,走不同路由,并在设计方案中明确

对于采用RBS6601信源的高层楼宇覆盖方案,建议充分利用RBS6601分布式基站的优势,合理选取RRUS的安装和布放位置,将RRUS安装于尽可能靠近末端天线的位置,条件许可情况下可以安装在天线附近。尽量避免将RRUS全部布放在一楼或负一楼机房这类完全不利用RBS6601分布式基站

优势的设计方案。

1.6室内覆盖动力环境设计原则

1.6.1后备电源设计原则

1.6.1.1有独立机房的站点

独立机房内的设备都需要加装后备电源,根据设备用电类型加装UPS或

小型开关电源。

安装在宏基站机房的设备,根据设备用电类型,可接入开关电源或加装

UPS。

1.6.1.2无独立机房的站点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加装UPS或小型开关电源。

1.6.1.3后备电源的续航能力

后备电源的续航能力至少为5小时。

1.6.2设备端用电规范

设备受电端电压需在187V-235V之间。

在接电方式方面,要检查接电的可靠性,尽量统一取电。

每个室内覆盖的站点都要有一个独立的AC配电箱,并且AC箱内一个开

关仅控制一台主机,并且保留一个备用插座。

所有BBU、光纤近端机都需接入基站后备电源系统。

RRU、远端机尽量纳入后备电保障,后备时间尽量满足5小时备用时长,

并匹配相应空开及电源线。

原则上建议同栋大楼的室分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如果情况不允许,

可采取就近取电方式,接电点可靠性要高。

在设计考虑取电问题时,每一个站点必须有电源路由图,另外图纸上要

注明取电位置,标明负载大小,电源线线径,线路压降等。

扩容的设备需接入后备电系统。

设备扩容时,从AC配电箱处单独取电,并安装独立开关。

室分系统设计中,每个RRU远端处需加空开,无需插座。

1.6.3电源线缆设计规范

电源线统一布置在走线槽或者地下管道中,密封完好,电源线需套管并使用线码固定,走线要平直美观,不外露。

埋地敷设的电缆,需使用铠装电缆。

线径大小满足供电要求,并考虑扩容需要。

设备数在3台以下或者负载低于500W,供电线缆长度又在100米以内

的,需采用线径为2.5mm2的电线,设备在3台以上、负载超过500W或者

供电线缆超过100米的,需采用线径为3.5mm2以上的电线,负载大于

1000W,无论供电长度多大,统一采用线径为4mm2以上的电线。

室分系统设计方案新增电力路由图,路由图中需包含电缆走线路由、电源

接入点位置(需做接入点环境说明)、电缆长度和类型、接入点空开容量大小及路由安装文字说明等信息。电力路由图模板见下附件:

室分电缆设计需满足当前电缆负荷要求,并考虑后期扩容用电需求,并在

预算模版增加该电缆型号;电缆电流采用钳表测量电源线电流值,集中取电主电缆及分路、就近取电电流值(A)不得超过当前电缆线径(mm2)数值的

4倍,即:

电源线电流值不超过10A;

4mm2电源线电流值不超过16A;

6 mm2电源线电流值不超过24A;

室分系统设计方案中,若引电距离超过100米需要电力电缆驳接,并符合驳接规范(原则上要求室内部分采用空开或配电箱驳接,室外部分采用接头或定制长距离电缆线)要求,禁止直接搭线驳接;

1.6.4电表及空开设计及施工规范

要求安装经供电局认证的互感倍数为1的电表。

电表容量与负载匹配,符合设计规范。

电表箱要容易看到生产序列号,电表箱门能完全打开,不被防水箱挡住,便于抄表拍照,电表数据清晰可靠。

开关容量与负载及线径匹配,符合设计规范。

1.6.5室外一体化机柜设计规范

埋地敷设的电缆为16平方毫米以上的三相四线铠装电缆,并匹配相对应

的开关。

交流配电箱有发电切换装置。

电池箱内所有电线,告警系统、温控系统和排风系统都接驳到位,排风系统启动温度不高于30度。

主机仓有高效降温系统。

整流器满足n+1冗余备份。

有严重被盗隐患的站点要有防盗设施。

1.6.6空调环境设计规范

1.6.6.1空调设计施工规范

有独立机房的站点必须要安装空调,空调的功率大小和台数可根据具体

的情况而定。

空调安装要牢固,室外机要装有防盗网。

设备不能安装空调室内机下方。

空调室外机安装在要有良好散热的室外环境,前方尽量没有障碍物,如

果条件限制,则前方障碍物离室外机至少1.5M以上。

设计时需要考虑空调排水是否顺畅,不倒流,不堵塞。

1.6.6.2环境设计施工规范

有独立机房的站点,要求安装门禁系统,避免使用钥匙甚至通过业主开

门。

机房无墙体开裂,渗水、无孔洞,无垃极与工程余料。 各类线缆、馈线等进线口,须用防火泥进行密封。 设备不得安装在排气口,空调出风口等靠近热源的地方。

1.6.6.3

接地要求

所有设备接地线的主地线必须满足5欧姆以下。 地线需要有绝缘和套PVC 管。

1.6.7 链路预算

链路预算

在确定WLAN 覆盖方式及使用频率后,根据热点无线环境,通过链路预算,估算覆盖热点所需的AP 数量

链路预算方法

接收机接收的功率电平:

Pt :发射机功率; Gt :发射天线增益;Gr :接收天线增益;LD(d):空间路径损耗; Ls :电缆及各类器件的损耗

室外环境:

d :距离(m );f :频率(GHz )

室内环境:

d :距离(m ); n :路径损耗指数(经验取值见下表): 衰减因子的选择 全开放环境: ~ 半开放环境: ~

较封闭环境: ~

Ls

d LD Gr Gt Pt --++=)(Pr )

lg(20)lg(2045.32])[(f d dB d LD ++=)

lg(**1046])[(d n dB d LD +=

距离(米)传播损

(n=)

传播损

(n=)

传播损

(n=)

10m

一般写字楼内办公环境n的取值为~电磁波对于各种建筑材质的穿透损耗的经验值:隔墙(砖墙厚度100-300mm):20-40dB

楼板:30dB以上

木制家具、门和其它木板隔墙:2-15dB

厚玻璃(12mm):10dB

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实验室的建筑设计规范 实验室是建设是普及实验教学的硬件,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而实验室的建设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建设实验时必须学握共建筑设计要求和规范。根据国家计委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颁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结合我市近年米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实验空要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建设。 一、实验室建筑设计要求 实验宅建筑耍求包含三个方而的内容·择址、设计和建筑施工. l、择址中小学实验室是专用教室,应建在教学区的.与教室毗邻,若建专f l J的实验楼,宜建十教学楼附近较僻静的一方,与教学楼对应相衬。若建在教学楼内,其用房应相对焦中地安扑在教学楼的一端或较低楼层,这样仪器运送方便,可避免对课堂教学的干扰,有利十实验教学计划的谘实和工作联系。限十日前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悄况,大多都在教学楼内建设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实验室不得小十教室,建设时应注慈选择较新较大的教室,且应朝南北方向,尽址避免朝东或朝「. 2、设计建设实验楼(室).其外观造型、楼层布局、通风扞污、采光照明、安全设施的 设计都应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实验室的内部设施,如水电、桌、凳、柜等,既要方便教学,又要有利千管理和维修。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屯要注慈适应、经济,要有超前慈识。例如,日前中学教学仪器配备执行二类标准,即学生实验用仪器配备 13 件(套)而在建设实验室时应根据房尼尺寸设计成15 组或18 组,.县至24 组或28 组, 我们为学校进行实验宅规划时,一般都要求将水电到桌的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宅)建在桉(底层),这竹如下优点@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检修方便,即使有腐蚀、油雨情况,也不致影响别的房间使用,同时节省管道@有利十排除咑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比空气巫);@当实验过程中发生紧急悄况时,使十安全疏散. 实验室与仪器室、准备室等配套房间,要联在一起,处十同一层楼,便十管理和教学。仪器室1了实验室之间宜设门相通,以便十仪器的搬运。 3、建筑施工实验室的建设和内部施工、水电安装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应选择水平较高的壮建队承担施工任务,同时学校应选派T 作责任感强、懂得实验室建设规范的同志仔促施T . 确保施飞质拱,避免因不合要求而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实验室家具设计 实验室家具是指在实验室内使用的实验桌凳、仪器柜等设备.其具休设计要求应严格迷循国 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发布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的有关功能尺寸及式样。各校在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JGJ91-93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科学实验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等以通用实验室为主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其它类同的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省能源和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4条科学实验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 第2.0.1条科学实验建筑: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建筑。一般包括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等用房。 第2.0.2条实验用房:直接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用房。包括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 第2.0.3条辅助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服务的用房。包括学术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动物房、温室、标本室、附属加工厂、器材库等。 第2.0.4条公用设施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所需环境及其它条件保证的用房。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给水、排水、软化水、煤气、特殊气体、压缩空气、真空、照明、供配电、电讯等设施的用房。 第2.0.5条通用实验室:适用于多学科的以实验台规模进行经常性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实验室。 第2.0.6条专用实验室:有特定环境要求(如恒温、恒湿、洁净、无菌、防振、防辐射、防电磁干扰等)或以精密、大型、特殊实验装置为主(如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天平、谱仪等)的实验室。 第2.0.7条研究工作室:用于科研实验人员从事理论研究、准备实验资料、查阅文献、整理实验数据、编写成果报告等的用房。 第2.0.8条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为保证实验用房具有适应性的设计原则,即从当前和长远科学实验工作内容、仪器设备及人员的发展变化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实验用房的三维空间尺寸、实验室建筑设备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建筑结构选型、公用设施供应方式等。对于框架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系指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对于混合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相当于框架结构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 第2.0.9条生物培养室: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的用房。包括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用房。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光照、空气、水分、酸碱度等及灭菌消毒等措施。常采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摇床、培养箱等。 第2.0.10条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1~0.01mg天平的房间。天平可设置在较简单的防振天平台上。 第2.0.11条高精度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002~0.001mg的微量天平的房间,要求恒温、恒湿、

(完整版)分析实验室设计规范常识

分析实验室设计规划常识 第一章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基本建设 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分析技术人员从事各领域分析测试工作的场所,是许多厂矿及科研院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不论是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化的实验室里,先进的科学仪器和优越完美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课题。安全、效率、舒适是理想实验环境的三大要素,也是实验室建设的宗旨。本篇将分四章介绍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建筑设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以及各类实验室等问题,供分析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一、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基本程序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首先要制定和提出实验室的总体规划,确定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性质、目的、任务、依据和规模,确定各类实验室功能和工艺条件以及规模大小;同时要做好建筑设计的某些准备工作,调查研究,吸纳国内外同种性质、同等规模实验室建设的经验,防止走弯路,作为借鉴,根据实验室的工艺条件及相关资料,编制好计划任务书;然后在各方面工作准备就绪后,做好实验室建筑设计工作,综合建筑设计各专业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符合规划要求,绘制出富有时代感、先进的实验室建筑蓝图,为实验室施工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单位如某某研究所、某某学院或某某工厂。 (2)建设项目如某某实验楼或某研究楼。 (3)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或改建。 (4)建设地点及用地工程项目的具体位置,取得城建局的同意,并附图说明。需要征用土地,必须说明征用土地的来源、范围和面积,并经城建局的批准同意。 (5)建设的目的、依据及规模说明为什么要建设此项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科研任务有哪几方面,发展的规模如何。(6)人员编制现有人员编制及核定的人员编制。新建、扩建的单项工程的增加人员控制数。(7)建筑物要求及内容如结构形式、层数、建筑标准以及各种工程管网的类型。(8)抗震、防空措施按抵抗几级地震强度及人民防空工程等级及战时用途设防,人防工程的建筑面积。(9)公害处理对废气、废水、废物、噪声、辐射、振动等的技术处理措施。(10)设备建设项目价值在二万元以上单件设备,要分别列出清单。(11)建筑面积新建实验室的总建筑面积;单项工程的建筑面积。(12)投资总投资及分年度投资计划。分类列出各种用房的每平方米单价和控制造价。二万元以上设备投资数。(13)建议要求设计时间、施工日期以及交付使用的日期。 2、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准备工作 2.1 参观同类型的实验室或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借鉴同类型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方案设计创造有利条件。在方案设计以前,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应研究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铁塔室分设计方案及施工规范

一.现场查勘与方案设计 1.现场查勘 查勘是指在方案设计之前,在现场对站点的建筑参数、所属地理区域及站点所处电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对站点的经纬度、人口流、建筑面积、单层面积、层高等进行记录,最终形成查勘记录(报告)。 室分站点的查勘,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现场人文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了解本次覆盖面向的人群及其网络行为,为后期设计提供容量估算依据。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站点场景类型、人流量及活动时间、各运营商客户情况、运营商VIP分布情况(可选)等。 现场自然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时,信源设备的布放,馈线的走线路由以及天线的点位间距等提供参考和依据。需采集的主要信息有:站点的位置、建筑功能、占地面积、平面结构、电梯运行区间、线井分布情况、外墙和天花材料等。 现场的电磁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提供网络侧的支撑数据。需采集的信息有:各运营商周边宏站分布情况、建筑周边及建筑内部各区域网络覆盖情况、网络质量指标情况,通常通过CQT测试得出。 查勘完后,需形成勘测报告。 XX站点室分勘察记 录(铁塔模版) 2.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总原则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并注重共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的整体效益和系统性能的综合权衡。 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综合考虑各系统对信号质量的要求,应更多地注重方案整体合理性

和可实施性。在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网络性能、可实施性、经济性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经济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成本低的方案。由于网络发展及未来频段划分的不确定性,对于新建系统合路器的选择应尽量贴近实际需求,避免为未划分的频段预留过多的端口而增加合路器件的复杂度,造成成本增加。 前瞻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对于重点覆盖区域在建设方案设计中可适当进行必要的升级演进考虑,并在设备选型、链路预算、机房空间以及传输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预留。 另外,根据集团最新指示,多系统合路时,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①原则上采用POI+无源分布系统的方式,有条件的分公司可根据场景需求及电 信运营企业接受程度进行光纤分布系统等有源分布系统的试点; ②重大公用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须采用收发分缆的双缆设计; ③对于各电信运营企业引入系统小于等于6个,系统间干扰较小,可通过双缆设 计实现LTE MIMO双通道; ④对于各电信运营企业引入系统多于6个,系统间干扰复杂,此时建议通过定制 高品质POI和高性能室分器件来实现复杂多系统的MIMO部署; ⑤对于远期容量需求较小或各电信运营企业明确表示不部署MIMO双通道的场 景,可采用单通道设计; ⑥对于地下停车场、电梯、公路隧道等容量需求小,无需MIMO双通道的分场 景,可考虑采用单缆或普通合路器方案。 ⑦对地铁隧道,一般采用POI+泄露电缆模式建设,对高速电梯也可采用此种模 式;对于铁路、公路隧道,根据具体的长度等实际情况选取覆盖方案。 2.2设计指标 根据集团室分指导意见的要求,覆盖场强应满足《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施工验收规范》的各项要求,并根据覆盖场强进行链路预算;对于各系统的信噪比和业务能力等指标,需由各运营企业配合,结合室内外基站进行优化。

控制室设计中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控制室设计中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一、控制室设计的人机工程学要求 该控制室的形成,是将一个发电厂或变电站的全部控制、观测与操纵仪器集中于一个室内。要求把操纵台和控制室作为功能上相互有关的部件来看待,其中控制室室内结构造型为一个单元,操纵台和仪表板构成一个单元。应把两者看作技术上和工程上不可缺少的单元来设计。 控制室、仪表板和操纵台设计的优劣,首先影响的是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控制室所具有的功能。控制室设计的人机工程学要求是,使操作者在其岗位上能较轻松地观察其视觉范围内的一切目标,并能无差错地读清一切信号。照明必须有足够的光度,尽量避免眩光,反光要以不影响读清仪器上所示符号为原则。噪声电平应处于最低点,设备应保持无尘。操作台上的各种操作装置,都设计成相协调的组合。选择操纵台形式,要保证读清仪器上所显示的读数,并保证开关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便于维修,允许操作者变换作业姿势。 二、控制室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1.控制室设计要素控制室设计主要包括控制室空间、仪表板和操纵台三大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设计内容列于表1-1。 表1-1控制室设计内容 2.影响控制室设计的因素 1)影响控制室设计的因素包括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一素,这三类因素所包含的指标,分别对表1-1中的各项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有关指标对各项设计内容的综合影响关系分析如图1-1所示。 由图1-1的综合分析可知,对设计内容产生影响的三大类因素共有23项指标,其中属于技术因素为7项;属于经济因素为3项;而属于人的因素有17项。由图可见,在控制室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因素影响最大,认真分析人机工程学影响因素显得非常重要。

图1-1控制室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三、控制室组成部分设计 1.控制室空间设计要点 ①控制室的大小取决于控制装置和信息量的大小。信息是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仪器而获得,信息量则取决于信息仪器的大小。其中仪器有照明的、书写的、显示的和声学的测量仪表和信号仪器。仪器大小取决于仪表工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并且还受到显示读数的最佳识别程度的限制。 ②仪表板墙面呈半圆形,由此使控制室操作者在操作台旁的位置至全部仪表板的距离大致相等,而对仪表的能见度无视差。半圆的中点和操纵台后面的距离要求正好使操作者不受反射回声的干扰。具体布置见图1-2所示的控制室平面设计。 ③天花板高度的设计要求是,应使控制室的照明达到均匀的程度,并能避免干扰的照射和刺目的光线。 ④照明设备和强度选择原则是,使光线照在所有仪表上都无阴影。在仪表玻璃上不出现反光现象,并容易读出所示数字。同时,发光信号的能见度良好。 ⑤操纵台和仪表板的色彩在考虑到色彩心理学知识的情况下,其适应程度能使操作者在工作效率上不受妨害。此外,在色彩和材料的选择上必须符合技术和经济上的基本要求。 ⑥天花板和墙的材料选择在考虑到惯常的生产噪声以及其它人为噪声的情况下,必须符合声学要求。

通用实验室设计规范

通用实验室设计规范 1、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并与通风柜、实验台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结构选型以及管道空间布置紧密结合。 2、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开间应由实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准单元,其开间不宜小于6.60m。 3、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应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6.60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0m。 4、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60m。当靠一侧墙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另一侧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 5、由一个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与房间中间布置的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60m。当靠侧墙或房间中间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岛式实验台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6.60m。 6、通用实验室,如一侧墙或两侧墙靠近外墙部位开设通向其它空间的门时,其相应的净距应增加0.10m。 7、由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实验台之间或实验台与实验仪器设备之间的净距应符合实验室家具标准的规定。当连续布置两台及以上岛式实验台时,其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m。 8、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不宜与外窗平行布置。必须与外窗平行布置时,其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30m。 9、不宜贴靠有窗外墙布置边实验台,不应贴靠有窗外墙布置需要公用设施供应的边实验台。 10、靠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20m。中央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当实验室设置向室内退进的门斗时,则实验台端部与退进门斗的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11、当通风柜的操作面与实验台端部相对布置时,其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1.20m。 12、通用实验室宜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 13、通用实验室宜集中靠建筑物外墙布置。设置空气调节的通用实验室宜布置在北向。

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 在工程中的应用

《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
GB 50779-2012
在工程中的应用
2013年7月
1
中石化 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的定位 爆炸荷载取值问题 抗爆结构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抗爆结构设计 动力分析方法
国标与行标相比的主要变化
2
中石化 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的定位
《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解决的是在主体专业提出建 筑物的抗爆要求之后,建筑、结构、采通专业如何做抗爆设计, 规定了总平面布置、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通风与空调等几方面 的内容,是一本独立编制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的控制室,当遭受相当于设计取定的爆炸 荷载作用时,可能局部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应可以继续使用。
中石化
3
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的定位
本规范编制中参考的主要文献:
1)Design of Blast Resistant Buildings in Petrochemical Facilities石
油化工行业建筑抗爆设计,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能源部石油化工委员
会抗爆设计任务委员会编制,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出版
2)Structures to Resist the Effects of Accidental Explosions
(TM5-1300)抗偶然爆炸结构(设计手册)
3)ASCE Manual 42 美国抵抗核爆炸建筑物设计规范
4)Siting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Control Houses for Chemical
Manufacturing Plants, (SG-22), Chemical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化工生产协会的《化工生产装置新建控制室的现场布置和
施工》
5)Code Requirments for Nuclear Safety Related Concrete
Structures(ACI349-01) 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规范
6)Process Plant Harzard and Control Building Design(CIA 1992)
,Chemical Industries Association化学工业协会出版的《工艺装置危
险性分析及控制室设计,
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
9)一些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相关标准等。
中石化
4
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室内分布设计方案

室内分布设计方案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方案

室内覆盖系统情况一览表

目录 1、工程概述 (5) 1.1地理环境和建筑物情况描述 (5) 覆盖范围的确定 (5) 1.2工程规模 (6) 2、设计依据 (6) 2.1 编制依据 (6) 2.2 设计技术指标 (7) 3、设计思路 (8) 3.1拟解决问题 (8) 3.2解决方式的确定 (8) 3.3信源的确定 (8) 3.4系统的描述 (8) 3.5 方案兼容性考虑 (8) 4、系统合理性分析 (8) 4.1话务量分析 (8) 4.2空间场强计算公式分析 (9) 4.3 系统上行噪声干扰分析 (10) 4.4室内切换掉话分析 (11) 4.5系统扩容性分析 (11) 5、干扰分析与协调 (11) 5.1 CDMA室内分布系统对CDMA网络的

干扰分析 (11) 5.2 CDMA室内分布系统对PHS网络的干 扰分析 (12) 5.3直放站对信源的干扰分析 (12) 5.4 CDMA网和PHS网室内分布系统的合 路建设原则 (14) 5.5室内信号泄漏问题的考虑 (14) 6、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 (15) 6.1选型设备 (15) 7、系统安装及施工工艺说明 (15) 7.1有源设备安装 (15) 7.2室内天线安装 (15) 7.3馈线及相关设施 (16) 7.4无源器件安装 (17) 7.5接地 (17) 7.6标签 (17) 8、系统配置清单 (19) 8.1材料表 (19) 9、附表及附图 (20)

1、工程概述 1.1地理环境和建筑物情况描述 丰跃?香港名城位于旭日大道以东,旭日广场对面。项目选址是区位最好、人气最旺、商业氛围最浓的黄金宝地,用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 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两层地下车库和超市;地面六层其中四层为商场、两 层为办公;商场周边广场、绿化、亮化。 地理位置图: 经纬度E:117.9055;N:28.45352 覆盖范围的确定 根据现场勘测情况与结合电信网络优化的规划要求,本方案的覆盖范围确定为香港名城地面6层、地下2层和13部电梯,覆盖面积约为120000m2。 建筑情况及覆盖建议 电梯情况及覆盖建议

控制室设计要求

控制室设计要求 一、 概述 DCS 控制室主要用于安放控制机柜、辅助机柜以及操作站,是流程工业装置的控制核心。因而在设计控制室时,需考虑控制室安装机柜和操作台的空间及附件、系统工作环境、防静电地板、系统接地等方面。 二、 机柜及操作台 本项目采用中控JX-300XP 控制系统,其中机柜型号为XP202和XP204,两者外观尺寸相同。机柜重量满装≤350公斤。机柜需安装于槽钢上,槽钢高度与防静电地板等高,长宽尺寸与机柜底座尺寸相吻合。具体如下图: 宽:800mm 深:600mm 高:2100mm 色标:驼灰色TMP7330(柜体面板) 灰色TMP7331(机架立柱) 注:XP204与XP202安装尺寸 相同4×φ14 600 侧视图 俯视图 操作台为OP072,可根据操作习惯摆放于防静电地板上,并以螺钉加以固定。操作台重量满装≤70公斤。具体外观如下图:

OP072外部尺寸(单位:mm ) 控制柜机及操作台在控制室内的安放主要需注意柜体与墙体的间隔距离,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和维护人员走动。推荐成排之间净距离为(1.5~2)m ,机柜侧 面离墙净距离为(1.5 ~2)m 。具体如下图:

三、 系统工作环境 控制室的设计需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效果,建议安装空调设计,保证系统工作环境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要求控制室远离强电磁干扰。需满足的具体环境指标如下: 工作温度:0℃~50℃; 存放温度:-40℃~70℃; 湿度:50℃时,5%~95%; 大气压力:(62~106)kPa,相当于海拔4000米 振动(工作):0.1″振幅,5~17Hz;2.5G峰值冲击,17~500Hz; 振动(不工作):0.2″振幅,5~17Hz;3G峰值冲击,17~500Hz。 四、 防静电地板 为避免静电对系统部件产生损害,建议在控制室内铺设计算机房通用防静电地板,其高度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设计,一般为30mm~50mm。在防静电地板下,可铺设钢制走线槽,方便从现场接入DCS的信号线缆走线,同时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 五、 系统供电 DCS系统要求两路独立的电源供电:电压范围在220V AC±10%;频率范围为50±1 Hz;要求每路电源分别可提供不小于AC220V 20A(请依据实际需求修改参数)的供电能力。 进分电箱电源线应>=6mm2,分电箱内部和出分电箱电源线应>=2.5mm2。 六、 系统接地 控制系统的接地原则为等电位接地方式,要求控制系统在接地网上的接入点应和防雷地、大电流或高电压设备的接入点保持不小于10米的距离;采用单独接地方式时,单独接地体与其他电气专业接地体应相距10米以上,和独立的防直击雷接地体须相距20米以上。 1、电缆规格要求 总则: 接地系统的导线应采用多股绞合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接地系统的各接地汇流排可采用截面为25mm×6mm的铜条制作。 接地系统的各接地汇总板应采用铜板制作,厚度不小于6mm,长、宽尺寸按需要确定。 机柜内的保护接地汇流排应与机柜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 工作接地汇流排、工作接地汇总板应采用绝缘支架固定。 接地系统的各种连接应牢固、可靠,并应保证良好的导电性。接地线、接地干线、接地总干线与接地汇流排、接地汇总板的连接应采用铜接线片和镀锌钢质螺栓,并应用防松件或采用焊接。各类接地连线中,严禁接入开关或熔断器。 接地线的截面:可根据连接仪表的数量和接地线的长度按下列数值选用:(1)柜内接地线(柜内需接地部分至柜内工作(保护)接地汇流排间连线):不小于1mm2 (2)接地分干线(各柜内工作(保护)接地汇流排至工作(保护)接地汇总板

实验室设计规范 (2)

实验室规划设计 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是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实验室里,先进的科学仪器和优越完善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化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课题。本着“安全、环保、实用、耐久、美观、经济、卓越、领先”,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化验室设计要求、平面设计系统、单台结构功能设计系统、供排水设计系统、电控系统、特殊气体配送系统、有害气体输出系统等六个方面。下面就按上述六方面依次讲解。 一、化验室设计要求 根据化验任务需要,化验室有贵重的精密仪器和各种化学药品,其中包括易燃及腐蚀性药品。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常产生有害的气体或蒸气。因此,对化验室的房屋结构、环境、室内设施等有其特殊的要求,在筹建新化验室或改建原有化验室时都应考虑。 化验室用房大致分为三类:精密仪器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辅助室(办公室、储藏室、钢瓶室等)。 化验室要求远离灰尘、烟雾、噪音和震动源的环境中,因此化验室不应建在交通要道、锅炉房、机房及生产车间近旁(车间化验室除外)。为保持良好的气象条件,一般应为南北方向。 1. 精密仪器室 精密仪器室要求具有防火、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音、防潮、防腐蚀、防尘、防有害气体侵入的功能,室温尽可能保持恒定。为保持一般仪器良好的使用性能,温度应在15~30℃,有条件的最好控制在18~25℃。湿度在60%-70%,需要恒温的仪器室可装双层门窗及空调装置。 仪器室可用水磨石地或防静电地板,不推荐使用地毯,因地毯易积聚灰尘,还会产生静电、大型精密仪器室的供电电压应稳定,一般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10%。必要时要配备附属设备(如稳压电源

控制室设计总结

中心控制室的设计必须优先考虑地理位置,从统一控制、集中管理的理念出发,宜布置在生产管理区,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外,尽可能靠近工艺装置,对于含有可燃、易爆、有毒有害、粉尘、水雾或有腐蚀性介质的工艺装置,控制室宜位于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不靠近运输物料的主干道、远离高噪声源,远离振动和电磁干扰较大的场所,不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总变电所、变配电所相邻,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地理位置选定后,需要根据管理模式、控制系统规模、功能要求等设置功能房间和辅助房间,并合理确定控制室整体面积,需避免面积太小,太过拥挤造成压抑感,也要避免太大造成空洞感。功能房间主要包括操作室、机柜间、设备间等;辅助房间则包括生产调度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功能房间布置应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要求设计,预留至少20%的扩展空间,充分考虑房间大小、设备尺寸、安装维护方便,对具有两个操作站的操作室,面积宜为40m2~50m2 ,每增加一个操作站,面积可增加5.0m 2~8. 0m 2 ,并可根据所布置的设备数量及布置方式等进行调整;操作站正面距离墙体的净距离宜为3.5m~5.0m,背面距离墙体的净距离宜为1.5m~2.5m,侧面距离墙体的净距离宜为2.0m~2.5m,多排操作站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当操作室设置大屏幕显示器时,操作站背面距大屏幕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0m。辅助房间则主要考虑其实用些,与功能房间之间合理排布。控制室或者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仪器。 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化工工厂,中心控制室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应根据抗暴强度计算,分析结果设计,应采用抗暴结构设计,不与非抗暴建筑物合并建筑,不宜超过两层。控制室地面宜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考虑到进线合理性,活动地板的基础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3m。控制室内墙墙面应考虑不宜积灰、不反光的建筑材料,墙面颜色需色泽自然,浅色为主。控制室吊顶考虑各功能区的划分,距地面的净高不宜小于3.3m。控制室门的设置应满足安全和设备进出的要求,数量应根据控制室大小及建筑设计要求确定,机柜室不应设置直接通向建筑物室外的门,抗爆结构控制室的门应设置隔离前室作为缓冲区。抗爆结构的控制室宜采用人工照明,非抗爆结构的控制室除操作室、机柜室和工程师室外其他区域可采用自然采光。灯具选择要符合亮度标准值,不应采用透射型光源,机柜室灯具分布应结合机柜的布置,应能照明机柜内部,不同区域的灯具宜按组分别设置开关,以适应不同照明的需要,且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防止在正常供电中断时,可靠供电20~30分钟。控制室应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室内温度充分考虑设备散热及装置供暖,宜为冬季20±2℃,夏季26±2℃,温度变化率不小于5℃/h;相

实验室设计规范

实验室设计规范 一、设计规范要求 1、.环境要求 1.1、通风:实验室经常由于实验时间长,人员多和实验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浊,对人体不利。为了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和有机气体,实验室中应有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应设空调。通风设备有:通风柜、通风罩或局部通风装置。除了楼主提到的外,需要注意有机溶剂前处理和使用电炉进行前处理的通风柜应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实验室,局部排风装置和排风罩必须具有足够的功率,否则实际工作中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1.2 湿度和温度: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1.3 洁净度: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室外大气中的尘埃,借通风换气过程会进入实验室,实验内含尘量过高,空气不净,不但影响检测结果,而且,其微粒落在仪器设备的元件表面上,可能构成障碍,甚至造成短路或其他潜在危险。洁净实验室是要花银子的,建议不是特殊需要可不进行洁净实验室设计,若有需要可以对大型精密仪器室、特殊实验室进行设计,一般达到万级净化要求即可。若有多个洁净实验室,送排风系统应各自独立设计,独立使用。 2.设施要求 2.1 供水与排水、排污: 实验室都应有供排水装置,排水装置最好用聚氯乙烯管,接口用焊枪焊接。化学检验实验台有可能都应安装水管、水龙头、水槽、紧急冲淋器、洗眼器等,一般实验室的废水无须处理就可排入城市下水网道,而实验室的有害废水必须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网道。现代化的实验室都应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站,一般实验室的废水无须处理就可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对高浓度的酸碱废水应先中和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对此类废水的排放建议采用耐酸减的排水管道,从实验室直接排放到处理站,对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室应安装耐有机溶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 一、室分勘察要求 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共同上站开展勘察工作,根据现场环境确定可行得设计方案。施工单位应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员参考。主要包括业主禁止施工得范围、业主禁止得施工方式、从施工得角度来瞧哪些区域就是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得等对设计方案得建议与特殊要求,从而在设计方案层面上选择更加合理得方案,避免重复修改延误工期。勘察得要点如下: 1、建筑环境勘测 1)覆盖站点得地理位置,经纬度等信息; 2)建筑楼宇高度、层数、建筑总面积; 3)需要覆盖区域面积描述; 4)对建筑物进行功能结构分割与描述; 5)要求提供建筑设计平面图。 2、建筑物内部结构勘测 1)了解建筑物主体结构材质及内部环境与装修情况、用途等,初 步确定天线覆盖半径与天线安装位置;根据用途不同合理调整天线密度。 2)天花板上部结构,能否穿线缆,确定馈线布放路由;天花板检

修口就是否满足施工需求,需开检修口区域按照现场记取实际数量。 3)对于过墙馈线需打孔得现场勘查清楚记取实际数量;特殊情况 需提前在可研报告内说明。 4)弱电井位置与数量、走线位置得空余空间; 5)电梯间位置与数量,电梯间缆线进出口位置; 6)电梯间共井情况、停靠区间、通达楼层高度及用途; 7)机房位置与主设备安装位置确定; 8)主设备引电情况得调查; 3、电磁环境勘测 1)建筑物现有覆盖情况;相邻小区载频号、电平值; 2)乒乓效应区域; 3)盲区范围; 4)根据现有无线环境判断就是否存在各运营商系统之间得干扰 等。 4、无线环境测试路由要求 1)沿楼宇外边缘; 2)沿楼层中部走廊; 3)楼梯、电梯口; 4)根据大楼结构判断可能得弱信号区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使其能更好地为生产、科研、教学服务,除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完善的实验设备是提升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必备条件以外,实验室的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条件。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在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必须由各实验室或研究室人员共同参加研究,反复讨论,确定各实验室方案,现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分述如下。 1.1.1实验室名称 (1)房间名称:根据实验室功能设置不同的实验室。 (2)需要房屋间数:同一类的房间需要几间。 (3)每间房屋使用面积:房间面积大小与建筑模数有关,采用何种模数及何种结构形式比较符合实际,计算实验室的使用面积。 1.2.2建筑要求 (1)房间位置要求: 底层:设备重量较大或要求防震,则可设置在底层。 朝北:有些辅助房间或实验本身要求朝北。 朝南:各实验室都有自己的要求。 楼层:有的实验室要求洁净、安静,应尽量放在高层。 (2)室内尺寸要求:如实验室要求空气调节系统必须吊顶,则层高就相应地要增加。有些实验室是属于特殊类型的,则采用单独的尺寸。 (3)房间要求:指实验室本身的要求。 有的要求一般清洁。

有的要求洁净,进行实验时要求房间内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要求。 耐火:大多数实验室要求耐火。 安静:如消音室、录音室等。 (4)门要求:实验室的门有各种要求。 内开:门向房间内开。 外开:主要设置在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内。 个别要求:双向弹簧,有的要求单向弹簧或推拉门。 隔声:有的实验室要求安静,要求设置隔声门。 保温:如冷藏室要求采用保温门。 屏蔽:防止电磁场的干扰而设置屏蔽门。 自动门:大门口要求自动门。 (5)窗要求:实验室的窗有各种要求。 开启:指向外开启的窗扇。 固定: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采用固定窗,避免灰尘进入室内。 部分开启:在一般情况下窗扇是关闭的,用空气调节系统进行换气,当检修、停电时,则可以开启部分窗扇进行自然通风。 双层窗:在寒冷地区或空调要求的房间采用。 遮阳: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而定,有时需要水平遮阳,有时须用垂直遮阳。有的可用百叶窗。 密闭:窗扇可以开启,但又要防止灰尘从窗缝进入,故采用密闭窗。 屏蔽窗。 隔声窗。 (6)墙面要求: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各有不同。 一般要求

LTE室分设计规范指导意见

LTE室分设计规范指导意见 一、无线指标要求 ①LTE的边缘场强要求,天线口供功率要求 参考意见:室内RSRP边缘场强>-105dBm(通用标准);天线口功率-10dBm左右,上下偏差5dBm,;整体SINR≥1dB,高标准应满足≥5dB ②室内分布系统的外泄要求: 室内覆盖信号应尽可能少地泄露到室外,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5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底10dB。(室内比室外弱在10米处>10dBm,或室内电平<-100dBm) ③链路平衡度 对于LTE双通道建设方式,应保证LTE两条链路功率平衡,链路不平衡(功率差)不超过3dB;两个单极化天线间距保证不低于0.6米(4倍波长),在有条件的场景应尽量采用1.5米(10倍波长)以上间距,以保证LTEMIMO性能。 二、信源选取与设备性能介绍 室内分布系统信源选取时,应主要根据物业点区域的业务需求、资源需求、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分布系统类型确定。 ①LTE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作为信源 1)LTE室内分布系统基站原则上采用O1配置,对于多校区覆盖要求场景,可根据覆盖和容量需求采用S11或者S111等配置的基站 2)RRU可根据应用场景选取单通到RRU或多通道RRU A,对于双通道室内分布系统,应采用多通道RRU,并将RRU的多个通道覆盖相同区域,市县LTE系统MIMO功能 B,对于单通室内分布系统,可采用勇单通道RRU或者多通道RRU进行覆盖,选择双通道RRU时,可根据设备能力,将RRU的两个通道分别覆盖不用区域(需设备支持该功能)或封闭一个端口做单通道使用 备注:单通设备接口:1个TX/RX接口,1个RX接口(类W网RRU)。

监控室机房设计要求

监控室机房要求 1.计算机机房之规划每个工程设计成败在于协调准备,由其机房位置设定、管理部门沟通或现场建筑师,及各相关厂商的协调,现场需以相关图解,再依图解做分析、设计及施工项目进行规划,并且订定机房尺寸面积及施工说明与施工配置图。图面确认后进行其它相关项目设计和估算。 1.1 机房位置选择机房应避免放置于地下室或潮湿地点,同时禁止设置在设备进出口过小、搬运不便之地,应保留或设计足够大型设备出入口。同时也应注意将来设备扩充空间位置、电力系统、空调设备计算上也要预留未来若干年内扩充需求。 1.1.1 应避开电磁场、电力噪声、腐蚀性气体或易燃物、湿气、灰尘等其它有害环境。 1.1.2 应考虑设备维护及搬运、作业空间,另外机器前后左右需保留散热空间及控制台位置预留。 1.1.3 设备进出口是否够宽(大门高度需180cm、宽度不得少于120cm),比较重之设备,需往建筑物外围或以柱子与大楼桁梁为中心放置,以免楼板面承受力不足。 1.1.4 机房内部不得铺设地毯,在入口处需放置防静电脚垫,以防止人员进出时将静电及灰尘带入机房内。 1.1.5 机房严禁靠近,水源或墙壁内部有水源管路经过机房顶部及底部,如大楼消防管路需要求修改或封闭,使用独立型消防系统。

1.1.6 应设有足够电力来供应设备电源、照明、空调等,其它外围设备使用。 1.1.7 机房内部需采用架高地板,以避免电源及信号线路交错妨碍,如无设置地板,线路需使用PVC或铝质线槽加以固定,防止线路被践踏及防止工作人员发生意外。地板高度不得低于20cm。 1.1.8 机房内部不宜阳光直接照射,以免产生不必要热能,增加电力负载。空调设备需采用下吹式恒温恒湿空调机组,水冷式空调机组需采独立管路,不得以大楼水塔连接。机房如设置于地下室需考虑,采用气冷式机组,来减少管路及其它不必要费用。 1.1.9 打印机房与UPS电气房,需加以隔离,避免电池在充电时产生酸、碱性气体与打印机纸张造成大量灰尘,长期扬尘而设备损坏。 1.2机房规划要点 1.机房规划需考量设备摆设方向及位置点,监控室需设定在主机房隔壁,隔墙采用半腰清玻璃窗,才可监视到主机运作情形及突发状况处理。打印机房必须靠近办公区,以便人员取拿资料,不必经过机房内部、而造成无谓干扰。 2.机房规划设计机房规划基本可分为四大部份,主机房、监控操作室、UPS电气室、空调室,空间规划是必要考量之重点,如何能使有限空间发挥最大效率。 2.1主机房的空间规划及配置 2.1.1 设备与设备之间须保留,前后门可开到直角、左右维修门要一公尺的空间,才能达到空气流通及作业的需求。

电信设计规范和要求

电信设计规范和要求 (1)覆盖范围的确定: 在以往的设计中一般只考虑到单网的覆盖,而现在设计到多网覆盖,所以要求我们在勘测前要与运行商沟通好具体的覆盖网络,并确定每个网络的具体覆盖范围。(电梯和地下室要确定) (2)勘测时只要求做CQT拨打测试,不用进行路测: 1)每层至少测四个不同方位的点; 2)一层与顶层必测; 3)5层以上的每五层测一次; (3)设备的选择:(参考1.电信集采直放站表;2.电信室分器件表;)注意:1)光纤直放站一台近端带远端数目最好不要超过三台; 2)单小区带远端数目不要超六台,最好是一台近端机耦合一个扇区; 3)尽量少用干放或者不用干放,一台远端最多只能带一台干放; 4)所选择主设备全部采用增强型; (4)天线口功率的设计: 1)CDMA功率在0~5dBm之间,可以有3dB浮动;(1.电梯功率可以高一些…2.高层信号可以高一些,低层信号可以偏低一点)2)WLAN功率在10dBm左右,可以有3dB浮动; 3)PHS功率在10~18 dBm之间; (5)信号覆盖电平要求:

标准层、裙楼:目标覆盖区域内98%以上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0dBm,E c/Io≥-10dBm; 电梯: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5dBm,Ec/Io≥-9dBm; 隧道: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5dBm,Ec/Io≥-10dBm; 溶洞、地下室:目标覆盖区域内98%以上的位置,前向接收功率≥-90dBm,Ec/Io≥-9dBm; 注:信号外泄10米外,≤-90dBm (6) 天线间距要求: 1)原小灵通系统天线间距在8~10米之间; 2)楼层和标准层天线间距在10~12米之间; 3)商场和超市天线间距在15~20米之间; 4)地下室天线间距在20~30米之间; (7)器件插入插损,参见下表: (8)馈线损耗:

集团公司燃煤电厂集中控制室典型设计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燃煤电厂集中控制室典型设计 页脚内容13

目录 前言 (1) 1 适用范围 (2) 2 设计依据 (2) 3 集控室布置的推荐方案 (2) 4 集控室装饰设计 (8)

前言 本标准编制时,充分调研了国内大型火力发电厂集控室和在建核电厂主控室设计方案,对火电厂集控室和核电厂主控室在安全性、功能性和人因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遵照工业化的设计标准和人因工程的需求,引入核电控制室设计理念,体现人性化特点,对集控室控制的功能性、环境的适应性、运行的可操作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燃煤电厂集控室在设备配置、布局和装饰等方面的标准化设计方案,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舒适性,提高机组的运行安全性。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集团公司燃煤电厂的集控室设计。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在300MW级及以上两机一控燃煤电厂集中控制室的设计。 对于单机一控、四机一控等方式,可参照使用本标准的相关部分。 2 设计依据 GB 50222-19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660-2011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T 13630-2015 核电厂控制室的设计 GB/T 22188 / ISO 11064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GB/T 50087-201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DL/T 5390-2014 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DL/T 1083-2008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DL/T 575-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ISO 9241 办公环境下交互式计算机系统的人类工效学 Q/CPI 182-2015 中电投集团火电工程设计控制标准 3 集控室布置的推荐方案 3.1 控制方式和控制功能 按照炉、机、电全能值班运行模式,宜采用炉、机、电、网、辅集中控制方式。 集控室主要监控功能包括: (1)LED显示屏显示全厂主要生产信息。 (2)操作员站监控炉、机、电、网及辅助系统。 (3)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显示炉、机、电控制系统信息画面和全厂视频监视画面。 (4)值长台监控全厂生产信息、浏览主要视频监控画面、管理厂内办公及业务流程。 3.2集控室标准化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