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_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_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第04章在线测试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第04章在线测试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的目的是 A、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 B、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 C、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D、提高抗震能力 2、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是指。 A、《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现有经抗震鉴定后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 B、在约定的时期内,建筑不需要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的使用、完成预期功能。 C、安全使用年限。 D、建筑的寿命。 3、A类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分几级?其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A、A类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分一级和二级。

B、一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的鉴定。 C、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的鉴定。 D、A类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分二级。 4、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后的设防目标是。 A、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B、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 C、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鉴定的建筑。 D、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不同的设防目标。 E、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其损坏程度略小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鉴定的建筑。 5、地震灾害建筑应急评估时,对建筑的外部检查内容有。 A、检查建筑外墙表面裂缝的开裂情况。 B、检查基础的沉降情况。 C、检查建筑外门窗洞口的开裂情况。 D、检查建筑外的主体结构破坏状态。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地震灾害建筑应急评估时,对建筑的外部检查可不进行基础沉降的检查 正确错误 2、现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指的是安全使用寿命。 正确错误 3、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后的设防目标是保证不损坏。 正确错误 4、现有A类建筑抗震鉴定分一级,现有B类建筑抗震鉴定分二级。 正确错误 5、《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也是抗震鉴定依据的一个标准。 正确错误

2011建筑抗震鉴定试卷

2011建筑抗震鉴定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错选、多选皆不得分) ⑴根据我国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一般情况下,当遭遇影响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B PPT:16 A、基本烈度 B、众值烈度 C、最大预估烈度 D、第二水准烈度 ⑵某A类某砌体结构中学教学楼,横墙较少,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其最大高度和层数限值如何进行取值()C 条文说明 5.2.1 PPT:78页 A、层数减少一层,高度减少3米 B、层数减少两层,高度减少3米 C、层数减少两层,高度减少6米 D、层数减少一层,高度减少6米 ⑶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现有建筑抗震鉴定采用哪种检查手段进行鉴定?()D PPT:25 A、逐级筛选 B、分类检查 C、分级筛选 D、分类加分级 ⑷某A类四层砌块结构三级医院的内廊式门诊楼,采用混凝土小砌块砌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横墙较少,第一级抗震鉴定应检查构造柱设臵情况,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应按进行检查。()D 标准5.2.4表下注;PPT:85 A、四层、7度 B、五层、7度 C、四层、8度 D、五层、8度 ⑸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总层数不超过层。()C 标准6.1.1 PPT:137 A、8层 B、12层 C、10层 D、无层数限制 ⑹某A类砌体房屋小型砌块强度等级MU5,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抗震鉴定时砌块和砂浆强度宜分别取:()B 标准5.2.3;PPT:83砂浆强度等级高于砖、砌块的强度等级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按砖、砌块的强度等级采用。 A、MU5,M10 B、MU5,M5 C、MU5,M7.5 D、MU2.5,M7.5 ⑺ C类建筑抗震鉴定应按以下哪种规范进行抗震鉴定?()C 标准1.0.5(3) PPT 14 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B、《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C、现行抗震设计规范 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⑻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A类横墙较少的房屋,其适用高度和层数应比《建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部分

4 场地、地基和基础 4.1 场地 4.1.1 6、7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 注:①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场地对建筑影响应按专门规定鉴定。 ②有利、不利等地段和场地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 4.1.2 8、9度时,建筑场地为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段,应对其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的可能危害进行评估;非岩石斜坡的坡度及建筑场地与坡脚的高差均较大时,宜估算局部地形导致其地震影响增大的后果。 4.1.3 在河岸或海边的乙类建筑,当液化层面向河心或海边倾斜时,应判明液化后土体滑动与开裂的危险。 4.2 地基和基础 4.2.1 符合下列的情况,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1)丁类建筑; (2)6度时各类建筑; (3)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 (4)8、9度时,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 4.2.2 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当基础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或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 4.2.3 存在软弱上、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 4.2.4 地基基础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4.2.4.1 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液化影响的判别:

钢混框架结构抗震鉴定报告

厦建检结构/结构鉴定/(2010)第380号共37页第3页一.工程概况 厦门大学海滨新区幼儿园教学楼为四层(局部五层)建筑,该建筑设计于1989年并于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建筑原设计所采用的抗震设计规范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原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原设计未进行抗震设防分类。 该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000m2,由三个单体组成:其中A区平面长30.240m,宽5.640m(局部12.840),总高10.900m;B区平面长41.300m,宽6.300m,总高10.800m;C区平面长43.040m,宽6.540m,总高10.950m。该建筑单体A的结构形式分砖砌体结构、单体B的结构形式为框架与砖砌体共同承重、单体C的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该建筑各单体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该建筑的基础采用钢筋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基底持力层为老土层,其地基承载力允许值为20T/m2。具体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详见第14~24页的图一~图十二,建筑立面及内部布置情况详见第26页照片一~二。 因受该建筑北侧厦门市环岛干道隧道施工爆破的影响,该幼儿园部分砼楼板板面出现了裂缝,因此为了解这部分砼楼板的安全性,由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本中心对该建筑物有裂缝的楼板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此外考虑到该建筑为幼儿园,属重点抗震设防建筑。为了解该建筑的抗震性能,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本中心对该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二.现状调查 我中心人员于2010年6月5日到现场勘察调查工作,其现状调查结果如下: 2.1.使用状况 该建筑A区:一层为食堂、门厅及办公室,二层为办公室,三层为办公室及活动室;B区:一~四层均为教室和活动室;C区:一~四层均为教室和活动室。该建筑现场实际使用状态与原设计图纸相符。 2.2.现状情况 经现场调查可知:该建筑部分砼楼板存在通长裂缝,具体详见第15~24页,图二~十二。该建筑B区以南室外回填土局部下沉,具体详见第26页,照片四。该建筑其余砼梁、砼柱、砼板及砖墙表面尚未发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及变形的现象,砼梁、砼柱、砼楼板及砖墙表面基本完好无缺陷。 2.3.现场抽样检测情况 我中心人员对该建筑砼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材料强度、钢筋配置情况、结构整体侧向位移、砼楼板裂缝等进行了现场抽样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详见第27~37页,附录A。 三.抗震鉴定 本工程为幼儿园建筑,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第3.0.2条和6.0.8条的规定,该教学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别(乙类设防),即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该教学楼设计于1989年且当时所采用的抗震设计规范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某框架结构抗震鉴定范本

某框架结构检测与抗震鉴定 闫锋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姜欣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0002) (Shanghai Rock and Ground Prospect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200002) 摘要某框架结构综合楼由于新增设备,需要进行强度校核与抗震安全性鉴定。本文叙述了查勘房屋现状、检测主要构件的材料强度、调查构件配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了强度校核与抗震安全性评定,并提出加固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框架检测强度校核抗震鉴定 ABSTRACT Due to adding some equipments , intensity checking and seismic security appraisal need to be carried out for one f rame. The process of examining the status of structure , detecting the material in-tensity of major members , investigating the reinforcement in component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asing on the results of inspecting , intensity checking and seismic security appraisal are executed , strengthing mea-sures are put out . This project can give reference to similar engineering. KEYWORDS Frame Detect Intensity checking Seismic appraisal

抗震鉴定报告

一.工程概况 厦门大学海滨新区幼儿园教学楼为四层(局部五层)建筑,该建筑设计于1989年并于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建筑原设计所采用的抗震设计规范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原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原设计未进行抗震设防分类。 该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000m2,由三个单体组成:其中A区平面长30.240m,宽5.640m(局部,总高10.900m;B区平面长41.300m,宽6.300m,总高10.800m;C区平面长43.040m,宽6.540m,总高10.950m。该建筑单体A的结构形式分砖砌体结构、单体B的结构形式为框架与砖砌体共同承重、单体C的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该建筑各单体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该建筑的基础采用钢筋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基底持力层为老土层,其地基承载力允许值为20T/m2。具体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详见第14~24页的图一~图十二,建筑立面及内部布置情况详见第26页照片一~二。 因受该建筑北侧厦门市环岛干道隧道施工爆破的影响,该幼儿园部分砼楼板板面出现了裂缝,因此为了解这部分砼楼板的安全性,由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本中心对该建筑物有裂缝的楼板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此外考虑到该建筑为幼儿园,属重点抗震设防建筑。为了解该建筑的抗震性能,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本中心对该建筑进行抗震鉴定。 二.现状调查 我中心人员于2010年6月5日到现场勘察调查工作,其现状调查结果如下: .使用状况 该建筑A区:一层为食堂、门厅及办公室,二层为办公室,三层为办公室及活动室;B区:一~四层均为教室和活动室;C区:一~四层均为教室和活动室。该建筑现场实际使用状态与原设计图纸相符。 .现状情况 经现场调查可知:该建筑部分砼楼板存在通长裂缝,具体详见第15~24页,图二~十二。该建筑B区以南室外回填土局部下沉,具体详见第26页,照片四。该建筑其余砼梁、砼柱、砼板及砖墙表面尚未发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及变形的现象,砼梁、砼柱、砼楼板及砖墙表面基本完好无缺陷。 .现场抽样检测情况 我中心人员对该建筑砼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材料强度、钢筋配置情况、结构整体侧向位移、砼楼板裂缝等进行了现场抽样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详见第27~37页,附录A。 三.抗震鉴定 本工程为幼儿园建筑,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第3.0.2条和条的规定,该教学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别(乙类设防),即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该教学楼设计于1989年且当时所采用的抗震设计规范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因此,依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中第1.0.4和的有关规定,该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属A类建筑)。 因此,本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别(简称乙类)、其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抗震

房屋抗震鉴定

房屋抗震鉴定 2.1 抗震鉴定设防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95

2.3 砌体房屋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95 5.2.1现有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2 房屋的平、立面和墙体布置直符合下列规则性的要求: (1)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规则均匀,立面高度变化不超过一层,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 500mm; (2)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 5.2.2承重墙体的砖、砌块和砂浆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5.2.2.2 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6度时或7度时三层及以下的砖砌体不应低于M0.4。 5.2.3现有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1 纵横墙交接处应有可靠连接。 5.2.3.2 楼、屋盖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当不符合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5.2.3.3 圈梁的布置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 (2)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砖房的圈梁布置和配筋,不应少于表5.2.3-2的规定;纵墙承重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应相应提高;空斗墙、空心墙和180mm厚砖墙的房屋,外墙每层应有圈梁;

(3)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每层均应有圈梁;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7.8度时分别不宜大于表5.2.3-2中8、9度时的相应规定; (5)屋盖处的圈梁应现浇。 圈梁的布置和构造要求表 5.2.3-2 注:6度时,同非抗震要求。 5.2.4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几种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几种方法 抗震鉴定与加固设防目标 从建筑结构抗震工作的最终目标上可以看出,小震不坏,中级地震可以进行检修,超级地震也不出现倒塌的现象。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建筑结构工作人员进行抗震鉴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慎重地计算来进行,同时以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为基础。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设防目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房屋的设计要求的制定应该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考虑到其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国家的抗震设防政策都应该以抗震设防工作为基础。同时还应该对抗震设防技术进行改进。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抗震设防投入还明显不够,而且抗震规范和抗震鉴定标准等应该和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的国情相符合。抗震鉴定设防目标需要符合建筑业主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强震区,抗震鉴定工作人员应该将这一因素放 置到首位。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方法 从目前我国抗震鉴定方法中可以看出,主要分为两个等级,其中第一级主要包括结构体系、整体性连接以及局部构造等为主,第二级别则是以抗震能力指数为指标来进行具体的判定。从这两个方面上看,如果第一级鉴定没有达到标准,就应该进行第二级鉴定。可见,抗震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工作中,所采用的鉴定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1)对已有房屋综合抗震能力进行判断。 从这一层面上看,主要包括抗震构造、承载力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应该从整体和局部等不同的层面来进行分析。对现有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判断是现如今,我国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工作的主要方式。 2)抗震鉴定工作需要从主要部位和一般部位等方面来着手分析。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建筑结构,在对抗震性能进行判定的过程中都应该抓住主要部位,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 3)根据建筑场地条件和基础类型来进行抗震鉴定工作。 对于不同地段的建筑物来说,所采用的抗震方式也不同。如果建筑地基所处的场地环境较好,可以不进行抗震鉴定工作,或者是鉴定次数可以适当地减少。对于一些地基环境不利的地区,需要将抗震鉴定工作不断加强。 4)合理性检验。 所谓的合理性检验就是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房屋规则和建筑工程的尺寸等因素来进行。在建筑结构鉴定工作中,要根据抗震条件的不同来不断提升抗震工作的需求量。 5)对抗震鉴定工作的相关材料进行控制。 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强度等级来选择不同的抗震材料。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对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加强控制。 不同类型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技术分析 1、木结构的抗震鉴定技术分析 一般来说,木结构的建筑是比较常见的,在农村或者是集镇上应用范围较广,对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这种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严重不足,在构造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科学的现象。对于这种建筑结构来说,在进行抗震鉴定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增加少量造价的原则为基础,努力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升建筑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抗震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体部分。 对于建筑结构的主体部位来说,抗震工作要对结构布置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底部的标高,进深,开间以及门洞位置的尺寸都应该符合建筑的抗震标准。另外,墙顶,配筋以及屋架和木桩等构造都应该符合标准。另外,房屋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都应该符合建筑标准。由于木结构建筑的主体部位比较重要,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重视。 第二,基础部位。 如果地基的土质相对比较密实,地下水位也相对较低,这时,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建筑结构的要求来对基槽进行开挖,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结构的基础形式进行砌筑。其中,毛石结构的强度以及砖体的强度都应该符合施工的要求。另外,砖基础埋入土层的部位也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水泥砂浆的配置比例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进行。如果地基的土质为软土,在进行换土处理的过程中就应该采用垫层的形式。同时还应该对换土垫层进行夯实。如果建筑基础的含碱量相对较大,施工人员需要拒绝使用砖砌结构为基础。 2、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