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王铎-澳门艺术博物馆

慧眼识王铎-澳门艺术博物馆
慧眼识王铎-澳门艺术博物馆

慧眼识王铎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单国强

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与晚明的黄道周、倪元璐并称?明末三大家?,与同僚山西籍的傅山并称?傅王?。然由于他是由明降清的贰臣,在?书以人重?、?人品就是书品?观念浓重的明末清初时代,并不甚为人敬重,对其书法亦毁誉参半,直到清代中期,才有人对简单化的?书如其人?说提出了异议,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即以张瑞图、王铎为例论道:?明自嘉靖以后,士夫书无不可观,以不习俗书故也。张果亭(瑞图)、王觉斯(铎)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后来,王铎独创的奇倔书风,遂得到世人认可,并给予很高评价,存世作品也深受青睐。然而,对王铎兼擅绘画,所知者极少,画史也很少论及。吴湖帆先生作为现代的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鉴赏家,通晓古代书画史,熟稔历代书画名家,并有锐利的真伪鉴定眼力,他对王铎这样一位贰臣,同样予以高度关注,既熟悉他的书艺,也了解他的绘画,在王铎绘画作品存世甚少的情况下,居然能决断地入藏他己丑年所作的《花卉图卷》(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现在展览中展出),并在后纸中题跋,认定?孟津此卷乃是真迹?,真可谓慧眼独具,胆识令人欣佩。

具体梳理一下王铎绘画的史籍记载和存世作品,他的画艺与书法一样,也颇具个性特色,并达到一定水平。据史籍记载,王铎善画山水和梅兰竹石。山水论

述较多,如张庚在《国朝画征录》记:?山水宗荆、关,丘壑伟峻,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蔚,意趣自别。尝与戴严犖(明说)书云:‘画寂寂无余情,如倪云林一流,虽略有淡致,不免枯干,尪羸病夫奄奄气息,即谓之轻秀,薄弱甚矣,大家弗然。’又云:‘以境界奇创,然后生以气韵乃为胜,可夺造化。’其持论如此。?结合存世作品如作于顺治七年(1650)59岁的《设色山水图册》(辽宁省博物馆藏)和作于顺治四年至八年(1647-1650)56岁到60岁的十二帧《山水图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可以更具体了解到,王铎地山水既师承荆浩、关仝、又兼宗五代、宋元诸家,如董源、巨然、二米、黄公望、王蒙、吴镇;布局多源于北方山水画派系,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境界以奇胜,笔墨则多取自南方山水画派系,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丰实又蔚然,富有自然生意;画法实际上是以元人笔墨作宋人丘壑,总体风格浑厚雄劲,清新质朴,类似明代沈周融南北宗于一炉的粗笔山水。

王铎兼擅的梅兰竹石这类文人画中的?四君子?题材,画史论述更为简略。姜绍书《无声诗史》曰:?所绘兰竹梅石,洒然有象外意。?张庚《国朝画征录》记:?间作花草,亦超脱名贵。?评语均很抽象。结合存世作品分析,王铎地梅兰竹石亦渊源有自,多继承明代文人水墨花卉画传统,尤其是?吴派?的画风,同时也更多融入自身所擅长的书法用笔,所谓?皆用书中关纽?,具有浓郁的笔情墨趣和文人意韵。存世代表作品有癸未(1643)52岁的《兰竹菊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纯用水墨法,兰叶用笔飘逸,墨气滋润,然又见顿笔,飞白等书写之迹;兰花则淡墨勾点,增其秀嫩,同时在兰丛中夹以硬而多刺的荆棘,以衬托野兰之顽强生命力;竹叶以尖劲笔法画出,又具长短、粗细之别,皆后再以轻淡流

润兰叶相衬,刚柔映照,更显竹之坚挺和兰之洒脱;菊花又用粗笔勾出花瓣,墨块刷出叶片,勾染结合,亦相映成趣。此作通过笔墨的粗细快慢、流畅顿挫、浓淡轻重的丰富变化,将兰的飘洒、竹的坚韧、菊的秀雅,表现得各尽其态,并极富书法韵味。

王铎也绘综合性的花卉图卷,四季花卉和草木、山石杂陈其间,画法就更多样,力求使物象各尽其态,在传承上,也更多吸取明代文人水墨花卉画之长,尤其是明代陈淳的画法,极富文人画意趣。己丑年所做的《花卉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副长卷钜制,另有同年的《枯兰复花图卷》(苏州博物馆藏)、辛未60岁作的《花卉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等,这类综合性花卉图卷在王铎存世作品中是比较少的。此幅《花卉图卷》,绘石榴、荷花、玉兰、水仙、梅花、牡丹、灵芝、兰花、蓼草、菊石、竹菊等十余种花草,杂四时花卉于一幅,这无疑是沿用了明代陈淳、徐渭的取景、布局法。卷首有王铎自题:?此卷拙庵年公甚相护持,但纸多粉,墨不相宜,兴到则强为。观其用墨不动,浓淡不发光,气亦不可不审辨而为之。王铎,己丑九月识。?意思是说,因此纸多粉(当为粉笺),不适合他惯用的水墨晕染之法,故只好在兴致到时强行为之,细观此画,水墨不甚流动,浓淡墨色也不发光(因多粉之故),在运气挥洒成连贯方面,也要细加审辩而为之。他的这段自题,恰道出这幅作品的笔墨特色,即不一味重墨和泼墨淋漓所造成的晕渗效果,而强调用气来驾驭笔墨,兴致到时随意挥洒,并运用多种画法来达到一气呵成之效果,使物象各具生意,均不失气势。吴湖帆先生在后纸题跋称赞:?观此,其用笔用墨纯二五草法,自题曰不动、不发光,实有动而发光之妙。?吴湖帆用二王草法来解释此卷之笔墨,实深悟王铎

画法之妙,即作画一以气贯之,定有具灵动之势和墨韵之趣。

具体分析这幅作品,用淋漓水墨塑造的物象确实不多,更多的是运以勾勒、没骨、小写意等法,根据物象灵活运用,既呈现了笔墨的丰富性,又保持了一以贯之的气势。首段石榴,以用笔为主,极少渲染,然硬倔重墨的枝条、柔和的花朵、略加勾染的叶丛,已将石榴花的穿插形态和前后层次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两段荷花,则勾染结合,花瓣用带顿笔线条勾勒,荷叶以浓淡水墨渲染,叶杆施浓墨重笔,层次分明,主体突出。三段玉兰,以勾勒为主,枝干粗劲,花瓣淡柔,用笔也各有别。四段水仙,则纯用白描法,但线条亦见粗细、浓淡、干湿之别,并偶见草书的干笔和飞白。五段梅花,又主宗水墨写意法,槎枒的主干以笔带墨,尽力显示墨色浓淡的晕渗、融和之态。六段牡丹,则纯属水墨没骨法,尤其朵朵花瓣,浓淡不同的墨块,将花朵的结构和层次表现得十分准确。七段依傍着兰花的灵芝,粗健的灵芝运笔和柔润的兰枝线条,形成鲜明的硬软对比,各呈其质。八段兰花,又用小写意法,以书法的行草用笔绘兰叶,隶书撇捺画兰花,极富书写韵味。九段蓼草、菊石,则综合运用写意法和勾勒法,湖石连勾皴带渲染,凸现坚实峥嵘,蓼草细线淡墨勾勒,更见飘柔。十段竹菊,虽以勾勒为主,然菊花之圆粗和竹叶之尖劲用笔,又各自有别。综观全卷画法,可谓变化多端,层出不穷,既能运用不同笔墨以尽物象之态,又始终保持着简练的塑形和雄强的气势,可见王铎绘画的个性特点还是很鲜明的。

将此幅《花卉图卷》与其他几件综合性的花卉图卷相比较,其艺术特色也甚相一致。如作于同年己丑的《枯兰复花图卷》(苏州博物馆藏),虽以兰花为主体,

但也陪衬了诸多杂卉、草木,如剪秋罗、瑞芝、野菊、车前、枸杞、翠竹、荆棘等,可称综合性花卉图卷。其中兰花间以荆棘的布局和流润中带书写的笔法,两卷十分相似。另外,相同的物象如菊花、灵芝,从形象到笔墨也甚一致。其它的竹丛所用水墨法、剪秋罗、枸杞、车前杂卉所施的勾勒法,也能找到类似画法。两卷画风所呈现的相似性或一致性,也证明己丑年的《花卉图卷》是王铎绘画真迹。分析至此,不由得进一步佩服吴湖帆先生对王铎绘画的认知之深和鉴定之准。

孙过庭《书谱》原文、释文、译文

《书谱》原文、注释、译文(1): 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有钟、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可谓钟、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 【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发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察看。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连续,接着,继承。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朝芝、三国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妙。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可以说自钟繇、芝死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2): 又云:“吾书比之钟、,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草犹当雁行〔6〕,然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10〕之。”此乃推〔11〕迈〔12〕钟之意也。考〔13〕其专〔14〕擅〔15〕,虽未果〔16〕于前规〔17〕,摭〔18〕以兼通,故无惭〔19〕于即〔20〕事〔21〕。 注释: 【1】当:应该。 【2】抗:对等。抗行:抗衡、并行,犹言不相上下。 【3】或:有的人。 【4】谓:说。 【5】过:超出。 【6】雁行:同等。 【7】池水尽墨:指芝学书的故事。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寡人:此非专指君王。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9】耽:爱好,专心于。 【10】:逊于、不如。 【11】推:举荐,指出某人优点。 【12】迈:超过。

安藤忠雄之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

安藤忠雄之直島當代藝術博物館---- 建築師:安藤忠雄 作品:直島當代藝術博物館 地下室平面圖 ㄧ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立面圖

地形模型 優點.. 1.整體建築充滿美感,設計強調簡單線條 2.面積雖小,卻能與大地共構,融合了基地特性 3.美術館的動線設計,是由專用碼頭與台階式的廣場進入,由水岸空間延伸至陸地,再轉換至美術館的路徑上,多重的體驗感受 4. 結合不同的材料;自然等元素,改造成帶有海邊的意象 5.自然採光,大量運用來自「頂光」+大面窗的空間意境 6.建築物以不打擾自然為主,下挖,高度只是隱約可見,牆飾幾乎是零 7.正面有運用板塊,阻擋海風吹襲 8.面向海面的方向,巧妙的用高低階層次的牆面+弧線,對應高地不平的山勢 9.將量體盡量脫開讓每一面向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光線跟視野 10.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所提供的最佳場域予以量身訂作 戶外空間

戶外空間 配置圖 缺點... 1.平面上的圓與方接觸部分,易形成死角 2.戶外空間無遮蔽,下雨時幾乎無法活動使用 3.平面部分空間圍塑,動線較挾長 4.大廳空間高大寬敞,缺少小尺度親密空間 5.博物館與週遭交通動線距離過長,來往不便1.拆解2.變形3.組合 轉換成

作品象徵意涵 基地位於日本內海直島南端的一塊地勢高起的海岬上。基地環境非常純淨,大海浩瀚,陽光充沛,景色優美。安藤的設計構思是他應該成為“一做浮在大海上的文化城市,雖然這座建築背後,有道路通達,但通常人們都是經由一專用碼頭和台階是廣場進入,這棟建築面積為3643平方米,內容主要包括一個大展覽廳,和一個小旅館,設計中安藤既使用了混凝土,也採用了碎塊毛石牆,通過向地下發掘,安藤創造出一種,類似於土木工程的作品。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内容摘要:王铎书法欣赏《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草书图片26张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署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绫本。草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自作诗七律五首·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横469厘米,纵26厘米。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 王铎行书欣赏《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书法作品图片25张 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一是《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款署“崇祯十五年三月夜”,可知与“壬午春莫书於怀州公署”的行书五律长卷乃同时所书。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本卷的书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

释文:壬午春莫书于怀州公署抱一张公祖招饮舟中,偕又白给谏、念冲太守、云岫给谏此夕联轻舫,相从秩秩音。不期湖海意,转入素虚心。近岫清光正,孤城返照深。悠然仍未尽,掩褐(禾木旁)复何寻。其二浦云能自暇,逾与道情亲。况坐声光里,高闲似古人。一壶催叠鼓,诸屿绕闲身。谁谓烟尘外,芳洲水不春。其三邃深更得静,萧瑟答幽声。众派朱灯泛,一痕白鸟鸣。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声。其四冲虚风在御,人影近渔扉。顿悟烟奚泊,斯知梦所依。湖江春自阔,戎马事多违,欲去频延佇,钟声出隐微。上沐涧寺后峪柬臾声诸君子忘此群生动,禽言亦觉纷。屡窥深谷色,高卧太濛云。百药吹香路,一身生月纹。其中殊领略,鱼罟也氤氲。抱一张老公祖教之孟津王铎

大都会博物馆游记

大都会博物馆游记 大都会博物馆游记 文/亮辰 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该馆面积为13万平方米,截止目前该馆共收藏了300万件展品。 在我小的时候,就一直想来参观大都会博物馆,这次美国之行可以说圆了我儿时的一个梦想。 大都会博物馆从外表看上去并不起眼,以致于我们一路走来想找一个显眼的建筑物,却发现它混迹于其他富有年代感的建筑物中,唯一的区别就是门口人头攒动,才让我们知道这是一处著名的景点。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多达300多万件,总共有三层。由于功课没有做足,外加只有两个小时的参观时间,所以很多地方没去到,只能算走马观花了。 由于我早就听闻大都会博物馆的埃及馆非常出名,所以,我的第一站就是埃及馆。埃及馆位于一楼北侧,在众多埃及不同时期的展品中,我个人认为最牛的就是丹铎神庙,这是埃及政府因修建阿斯旺大坝无力抢救而送给美国保护的,博物馆把该神庙整体搬迁至此,变成了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这也是穷国的无奈吧! 由于时间紧迫,在埃及馆简单游览一下就误打误撞跑到了二楼的亚洲展区。一进去就是一个仿中国庭院风格的小院子,一下就感觉回

到了中国苏州园林似的。这里有几尊非常有价值的商周青铜器,北魏时期的佛像、壁画,唐代的唐三彩,最著名的是元代壁画《药师经变》,这幅壁画是上世纪20年代山西僧人以1600大洋卖给美国人的,又是一个贫穷的无奈呀!在亚洲馆,除了中国精美的文物外,也收藏了很多的日本与韩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精美文物,其中,在很多影视作品或日料馆常见到的由田葛饰北斋所作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也被称为镇馆之宝,但很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这幅画…… 在我参观亚洲馆后,就前往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欧洲油画馆。 油画可以说是欧洲的代表艺术之一,但是如果让一个研究欧洲艺术的专家来比较大都会与卢浮宫的话,那就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对于不怎么了解欧洲油画的游客而言,这里也是一个了解欧洲艺术的重要窗口,很多题材演绎与圣经、宗教有关。这里有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创作的圣坛装饰画,雅克路易大卫的《安东万路朗德拉瓦锡和他的妻子》,以及我们在各种美术书中常见到的凡高自画像,还有很多似曾相识,却又叫不出名字的作品。因为这里相比其他馆人少一些,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美术生在画前临摹。 参观完欧洲油画馆后,我又跟着人流转去到了大洋洲展区。相比于欧洲与亚洲艺术的精美,大洋洲极具部落感的展品将人类的原始粗犷美展现得一览无余,超大号的木制艺术品极具部落特色,展现了人类的原始文化。

苏轼书法释文

致董长官贴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馀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六月廿八日。 遗过子贴(記子由夢) 元豐八年正月旦日,子由夢李士寧,草草為具,夢中贈一絕句云:「先生惠然肯見客,旋買雞豚旋烹炙。人閒飲酒未須嫌,歸去蓬萊卻無喫。」明年閏二月六日為予道之,書以遺過子。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袅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中山松醪赋:始予宵济于衡漳,军涉而夜号。燧松明以记浅,散

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嘻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古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邀。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布,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及,归铺啜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予,戏为作赋。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以赋之。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东坡居士记。 苏轼赤壁赋 壬(r?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1]不兴。举酒属(z 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书法作品释文

书法作品释文及其赏析 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原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鉴赏】 上片起句“久有凌云志”,劈空而下,声势不凡。“凌云”既是形容山势之高,也昭示了词人志向的远大,这“凌云志”,就是当年初上井冈山,开创革命根据地之“志”,也是今天重上井冈山,开拓新征程之志。一个“久”字,连接今昔,指向未来,同时还突出了诗人的心理蓄势和期望价值。“重上”二字,显然是以井冈山的过去和现在作为审美背景的,看到井冈山的今天,不由想起它的昨天。“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前句深挚地表达了对井冈山和老区人民的情意,“千里”写行程之远,“故地”写梦魂所系,“寻”写感情之殷。后句点出解放后的井冈山,变得如此壮美。这里的“变”字,连接了过去,突出了现在,回应了“久有”和“重上”。在描述“新颜”时,词人摄取了几个典型的镜头: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入云端的公路。这里,视觉映象和听觉映象融为一体。“高路

入云端”,既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补充井冈山之高峻。从艺术上看,又形成了国画山水的意境。很明显,这些景物着上了词人浓重的情感色彩。此时,词人的情绪格外轻松愉快,一方面是故地重游,另一方面也因为那几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豪壮情怀。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最为险要。词人登上黄洋界,想起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对未来信心更足。据当时随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同志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乘车的疲劳,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明媚,显得格外壮丽。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这段回忆可印证词中所表现的毛泽东的心境:当年血与火的战斗难关都闯过来了,狭窄和将来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超越呢?“不须看”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自信与乐观。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过片,词人由过去的战斗生涯,,自然地想到了眼前的世界形势。连续三个三字句,奏出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强音,揭示了革命可以改变一切的客观真理。接下去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两句,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感情的内涵。词人两次上井冈山,时间跨度达三十八年之久,这三十八年,从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其

护生画集书法释文(第一集)

书法释文 第一集 众生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 应起悲心,怜彼昏蒙。 普劝世人,放生戒杀。 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 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今日与明朝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尤复相环守。 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感应类钞》云:眉州鲜于氏,因合药,碾一蝙蝠为末。及和剂时,有数小蝙蝠围聚其上,面目未开,盖识母气而来也。一家为之洒泪。今略拟其意,作“母之羽”图。)

“吾儿?!”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慧道人诗删润) 亲与子 今日尔吃他,将来他吃尔, 循环做主人,同是亲与子。 (参用宋黄庭坚诗句。日本风俗,有以鸡肉与卵置于饭上而食之者,名“亲子丼”。“亲”谓父母,“子”谓儿女。“丼”者,彼邦俗解,谓是陶制大碗也。鸡为“亲”,卵为“子”,以 此二物共置碗中,故曰“亲子丼”。) 芦菔生儿芥有孙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宋苏轼诗) !!! 麟为仁兽,灵秀所钟, 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繄吾人类,应知其义, 举足下足,常须留意。 既勿故杀,亦勿误伤, 长我慈心,存我天良。 (儿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儿戏(其一)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唐杜甫诗) 儿戏(其二)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 先入为主,终身不移。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 充此一念,可为仁圣。 沉溺 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 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 暗杀(其一) 若谓青蝇污,挥扇可驱除, 岂必矜残杀,伤生而自娱。 暗杀(其二)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诗) 诀别之音 落花辞枝,夕阳欲沉, 裂帛一声,凄入秋心。 生离欤?死别欤?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 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青岛市博物馆藏。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

厘米,横53厘米。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 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 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无鉴藏印。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此轴题款处距边缘很近,且题款形式也似有不尽合理之处,故推测上款可能已为人裁去。王铎此轴作于明末,受字人或与明廷有关,并在清初属于不容于清政权之人,因此收藏者将上款剜去,现在也就难考其人了。 此轴笔墨丰润,行笔洒脱,但笔力略弱,字体亦较规正,当属王铎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草书临帖》轴,绫本,纵163cm,横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弟昨还,方承一日忽患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怛想诸治,昨来已渐胜。眠食复云何,顷日寒重,春节至。谢庄白。丁亥十月廿一。王铎。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的所在地。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坐落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45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特别的展览空间。 建筑简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集当代艺术展览、收藏、研究、交流、体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改建完成后,当代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具有大小高度不一、适合各种展览的12个展厅以及图书馆、研究室、报告厅等功能性设施,将承担起国际性的视觉文化交流的重任,为国内外优秀当代艺术作品提供最好的展示环境,为中外艺术交流提供良好的氛围条件。通过各领域当代艺术的集中展示,实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文学、电影等领域的兼容并蓄,将当代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为一个跨媒介、跨学科的艺术综合交流平台,成为上海艺术和创意的激发器。通过汇集国内外当代艺术的优秀成果,丰富和拓展公众的文化视野,培育青少年创新创意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源头活水,为上海成为中国和世界当代艺术传播、交流、展示与合作的中心之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选址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前身是建设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其建筑主体长128米,宽70米,高50米,建筑面积31088平方米。高达165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笔直高耸,具有极强的标志性,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昭示着浦江两岸新一轮的历史机遇和文化创造。改建后,其建筑面积将增加至4万多平方米,展陈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拥有12个展厅。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2年10月1日开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伫立黄浦江畔,距离人民广场4公里,从地铁4号线和8号线西藏南路站步行一刻钟。

王铎诗稿

王铎《行草诗稿》作者:众如居士 释文: 京中望北山,苍苍得要领。每于僧舍中,延眺臻此境。人声响已息,颇尔众虑屏。禅林无一物,树闲籁复静。冥默似有合,白云流晚影。离家赖此山,相对有馀景。吾生不能言,深坐忽然省。 投柱明因寄沆庵 与我共行游,翩翩多俊彦。京国览物华,随时有闻见。人生少相知,之子重

颜面。绸缪多远意,耿耿回音盼。红梅苞丹荣,欲邀偕式燕。冬尽气徐周,春立阳思扇。勖我以所敦,期我坚狂狷。草木倦未舒,相风不急卞。念君相爱情, 释文: 忘忧生遐眷。空斋重离思,容与自组练。殷勤桃李时,相与襄芳蓿。 愧古 中原非无事,燕地久滞淫。丑风日夜来,肃肃有凄音。出户一聘望,云苦结浓阴。故里今何如,怛然感我心。鹿门能偕室,侩牛晦其身。翡翠羽光彩,虞罗多见寻。珊瑚美枝柯,不复安深沉。思之悄无寐,能不愧古人。

岁晏 夜长不能寐,蚤起端龟蓍。不疑何为占,人境不可 释文: 知。今日趋桑乾,前日涉清淇。明月入我怀,幽意安能持。骨肉路以远,折梅斟酌之。□□改燠寒,相去才几时。括囊在遵养,居安欲思危。原缺经世道,胡为滞子斯。悠悠露花白,此中可对谁。 芳桂 芳桂何不实,修兰一时荣。伯齐与颜回,皆为好其名。大道则不然,嗜好奚

以盈。高山凌崖壑,大海就卑平。多病有所全,无名冲不盈。 吾欲尊柱下,可以逸吾生。 赠曰葵带黄简括苍 华冈被秀草,灵芝不竞辉。仰视驰云光, 释文: 吾子善自持。感物念孤挺,铮铮已不私。漱彼神泉水,手拂花木枝。君子信在独,玄造元无私。徘徊古今事,言之不免悲。愿各保遐尚,忉怛亦何为。 其二

相暌虽不远,若彼江沾蘅。采采隔远道,能不萦中情。良玉切磋需,玛墦有经营。石与兰同宅,原非慕其荣。子洵行古谊,使我道心生。神鳌海水潜,应龙藏光灵。嗟哉口艰难,岂独为嘤鸣。此外不敢言,有言谁与听。 其三 释文: 令名不易居,视履惟周行。素心鉴明月,不与浮飙翔。流景照烟海,咸池有馀光。濛汜立受荣,终古获永臧。池浍与溪睹,被荧及菰蒋。辉辉山上月,念尔不能忘。黾勉策同贯,展厝日方长。芳徽匪一时,无以怀自伤。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汇编

《三吴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 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 《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 吾友帖 【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月仪》

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

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基地分析09城市规划乙班刘君男3009206138 动线分析09城市规划乙班符佳琪3009204002 功能分析09城市规划甲班唐婧娴3009206121 空间分析09城市规划乙班王琛芳3009206142 一、基地分析(刘君男09规乙3009206138) 我主要对基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流线、和建筑条件进行了分析。 ㈠基地自然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 直岛是濑户内海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日本香川县高松市以北约1,300米的地方,面积大约8,130平方米,人口约3,600人。基地位于直岛南端的一块地势高起的海岬上。基地环境非常纯净,大海浩瀚,阳光充沛,景色优美。 2、直岛当代美术馆(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于一九九二年落成,因为该项目处于景色宜人的国家公园内,所以大部分建筑体块被埋入地下,以免破坏如诗如画的整体风景。安藤是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作为设计思惟。隐藏于山头,却以下挖形式的八六○坪人造艺术堡垒,巧妙地躲在森林丛木之间。 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一期二期尝试的都是半埋地下的手法,到了三期就是全埋地下的的手法,。让建筑物以不打扰自然为主,下挖,高度只是隐约可见,墙饰几乎是零。 3、气候 建筑采用半埋地下的处理手法除了是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外,还与基地的气候有关。日本的37万平方公里国土中大部分属于温带,加之四面环海,因而基本上可以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特征分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台风”和“晚霜”频繁光顾。 安藤说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就对山顶那种看海的感觉与炎热的天气留下了印象。因为山顶气候较为炎热,而且冬季海风凛冽,对于旅馆而言条件不宜。下沉后一方面不会太热,同时也降低了海风的干扰。另外还采取了正面运用板块的手法,也有效的阻挡了海风的吹袭。 日本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为利于通风,建筑的长轴与主导风向有适当倾角,同时为了防风,避免在迎风面设豁口。 4、建筑选址 在建筑选址上有三个备选项,分别为山顶、山谷和山坡。从左图中可以看出建筑都建在了山顶上,这主要与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的关系以及建筑的建造条件有关。 ①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看按照安藤的设计想法,建筑应该尽可能的隐藏于自然环境中,鸟瞰时,建筑都可见,人视点观察时,建于山顶和山谷均可达到较好的隐藏效果,而建于山坡则不能。 ②从建筑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基地景色优美,三面环海,将景色尽收眼底是理想效果,

试述王铎书法风貌的成因及技法表现

试述王铎书法风貌的成因及技法表现 姓名:孔研 【内容提要】:王铎书法面貌的形成,求其源,是他不同于时人的美学思想;寻其本,得力于他对古人书法的学习。将其美学思想和学古语言融入到作品中,加之技法上的独特性,最终形成了布势连绵,苍健跳跃,神气挥洒的风貌。【关键词】:王铎;中庸;学古;技法 王铎一生博学好古,工诗文,尤善绘画与书法,以书法闻名于世。明季书坛以王氏为代表的一派提倡取法高古,与当时的董派书风迥然不同。他刻意融合新机,形成自己的特色,给整个沉闷滞塞的书坛带进新鲜的活力。其论艺语曰:“……神气挥洒,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1,这“神气挥洒”的风格与他的美学思想、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其学书渊源、学书方法密不可分。 一.挥洒之源 仍是处在封建社会的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对当时人们思想的专制统治依旧渗透到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每一层面,集中表现儒家思想的,便是这早被皇家法定为《四书》之一的“中庸”。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作为政治伦理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审美的规范。它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行为上循规蹈矩,在情感上温柔敦厚,从而维持人际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但却压抑了人的个性创新和活力的表现,导致艺术领域的模式和守旧,谁也不敢离经叛道,机械重复,惰性模仿。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泰州学派的崛起等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使得思想是比较自由,艺术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便有了李贽的评论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苦必得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他还嘲讽“千古一词”、“千年一律”的尊孔思想,无异于“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的随声附和之犬,他对尊孔言论和理学的批判,是对封建卫道者们的有力鞭挞……。 处在这个时代的王铎也必然会受到明代哲学与文艺思想的左右,受到那些果敢进行艺术实践的大师们的影响。王铎是如何面对这部教条的“法典”的?王铎承认“中庸之理”吗?“心浮,多分外求奇,而中庸之理反失。”2,这也许就是王铎的“中庸之理”吧,也可以说他是认同的,但却是矛盾的“中庸”,因为读一读他的文论,《拟山园选集》卷八十二《文丹》便可得知,文论中的语句显示了和程颐的截然不同的境界,充满了“奇”、“变”、“胡乱”,讴歌“怪”、“怒”、“沉雄”。 如他赞美“怪”:“怪则幽险狰狞,面如贝皮,眉如紫棱,口中吐火,身上缠蛇,力如金刚,声如彪虎,长刀大剑,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子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释文: 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乙丑秋日,王铎。《野寺有思》 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香山寺》 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上摄山》 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 1、《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 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 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 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 牛首山同堪虚静原 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 频入 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 汴京南楼 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

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 2、《草书杜律卷》: 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渡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坐僧房。 生死论交地,何繇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它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秋窗犹曙色,木落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随)转蓬。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丙戌三月夜岩荦廷尉过访闲观大观佳帖戏书子美诗为二弟 仲和王铎时五十五岁 3、《王屋图诗卷》 送自玉 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带品篱。 自玉归寄题王屋解嘲 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人事多遗虑,终朝独静吟。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梅公临行,邀予过斋中 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鼂声彭蠡静,猱路弋阳多。 料得怀思处,岩云欵乃歌。 其二 待到秋江日,(“到”点去)秋江到处花。戍旗无海盗,村庙下神鸦。湓浦橙香熟,鹅湖月影斜。安安垂骨健,休忘送驴车。

王铎

王铎(1592—1652) 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三十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他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并不为过。有人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间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处置效果——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如果说从张芝、张旭、怀素、黄山谷直到徐渭,草书的发展是以用笔的丰富顿挫为准矩,而在结构处理上则一放再放,抒泄无遗的话,那么王铎则成功地阻遏住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静的理性把这匹脱缰的野马笼住,纵横取势,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 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王铎专题--(275-279) 草书《题丁野鹤诗》手卷-等

王鐸專題--(275-279) 草书《题丁野鹤诗》手卷-等 王鐸專題--(275-279) 草书《题丁野鹤诗》手卷-等 275-- 草书《题丁野鹤诗》手卷王铎《题野鹤陆舫斋》 537×30.5 cm 纸本1650 湖北省博物馆藏 自署书於清顺治七年(1650)。纸本。草书。自作诗五律十首。凡九十一行,共四百八十七字。537×30.5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 卷中五律十首,有六首见於《拟山园选集》(台湾学生书局)五律卷二十一。诗的主要内容是赞丁野鹤襟怀高洁,不同凡俗,同时并描述了与好友相集於“陆舫斋”吟诗畅谈的情景。 有关丁野鹤及其“陆舫斋”,《书法丛刊》第二十一辑载有锺鸣天先生的《风樯阵马,笔走龙蛇》一文,述之较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言及丁野鹤,称《续金瓶梅》一书即丁野鹤所撰,并云丁野鹤“清顺治四年入京……诗名甚著……六十後病目,自称‘木鸡道人’,年七十二卒(约1620- 1691)。” 卷後有卢震、蒋维藩、卢豫、卢询、尹耀宗、尹兴宗诸家题跋。卷首下角钤有白文“棣华书屋”、朱文“东武尹氏珍藏”二印,後者即尹耀宗,尹兴宗家收藏印。民国以後归武昌

徐行可收藏。释文: 题野鹤陆舫斋 轩中卉气清,天与助幽情。红酒无时缺,白髭不日生。木镵来野客,陆舫在京城。更有高歌处,相邀潭柘行。 其二 结髮多狂狷,花畦棘不侵。著书身命寂,垂老意弥深。五岳离人迳,三茅有道襟。江湖非此趣,尚觉未安心。 其三 茗粥延诗客,无营惬所闻。何心谈市肆,不櫂入雕零。棋局虽能理,星经亦懒明。东蒙吾欲往,谁可并耕耘。 其四 白首难知己,园高上绿烟。祭诗同贾岛,濡酒似张颠。笈外搜山药,囊中响涧泉。市朝风浪起,曾否到渔船。 其五 外事人无息,羡君卧晚霞。邹滕犹劲盗,笔研且圆沙。万灶存何史,千山避几家。孤帆浮海嶠,择地树秋花。 其六 随遇非留意,笛床若晚樯。物情窥鬻子,心事寄蒙庄。元鼎经沦没,神龙在退藏。何妨人大笑,陋室兴虽忘。 其七 敬礼无佗好,读书析寸毫。剑光从匣秘,鹤性与云高。紫馆浇灵草,密山饱玉膏。乾坤俱一艇,何处可容篙。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创意源自草根=> )日期:______________ 阅读小页@ 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654×34.5 cm 绫本首都博物馆藏 附录:首都博物馆相关资料 其书师承古法,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开创出自己独特的书风,有"神笔王铎"之美誉。其书法具有"四美 "的特点:一、纵中有敛(形质美);二、草中有楷(情性美);三、错落有致(节奏美);四、今中有古 (韵味美)。王铎"雨加雪"(草中有楷)的章法和"错落有致"的体势,对后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释文: 1) 岑参《寄杜拾遗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2) 王维《送刘司直往安西诗》 绝域阳关道,胡烟(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今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3)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秋日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4)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5) 杜甫《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璧,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 阅读小记 第 1 页共 10 页: (创意源自草根=> )日期:______________ 阅读小页@ 6) 杜甫《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7) 杜甫《洞房》 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青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8) 杜甫《骊山》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常悬旧羽林。 9) 王维《终南山》

中国书法翻译

Chinese calligraphy I am gla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Chinese calligraphy,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tourism. In china, there is an old saying: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it will become famous if there is an immortal; no matter how deep the water is, it will get holy if there is a Chinese dragon.” Chinese calligraphy is like to the immortal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Chinese dragon of the water. China calligraph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writing. During their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evolved int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Art, including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bronze inscriptions, seal script, official script, regular script, running script and cursive script. Many Chinese characters belong to the hieroglyphics and know meaning from their shape. Whether knife carving calligraphy or brush calligraphy all have artistic effectth rough their shape’s exaggeration. Therefore, calligraphy has been a subject of artistic. Chinese calligrapher devoted a lot of effort to study calligraphy art form, rules and theori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ir achievements produced a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characters calligrapher in North Kore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These calligrapher visited China frequently and explored the art of calligraphy.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not impacted by outside world, which is a major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Most tourist areas have countless stone inscriptions in China (many of them were engraved inscription on the precipitous rock faces and sheer cliffs) plaque and the scrolls of poetic couplet in halls. Each dynasty inscriptions are in Guilin Qixingyan where is famousto stone. Calligraphic relics in the tourist areas mainly consist of tablet forest and stone carving. For example, built in 1091 in the "Xi'an stele forest" there was a large number of the stone carving work of Zhou and Qin period.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regarding calligraphy as an art form, Confucian Temple in QuFuand Temple of Dai in mountain Tai is no doubt to visit. Both have hundreds of pieces of calligraphic styles of stone carving and tablet. Many poets and monks wrote on precipitous rock faces and sheer cliffs to express feelings when they visited in Chinese history. Fortunately, many of their works were well preserved. In addition to the stone cliff works, leaving the word in silk and paper is the more common form of calligraphy. Whatever form appear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Calligraphy will continue to attract overseas touris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