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关联词背诵口诀 及练习学案上课讲义

复句关联词背诵口诀 及练习学案上课讲义
复句关联词背诵口诀 及练习学案上课讲义

复句知识与练习(学案)

复句关联词背诵口诀

既又也还表并列,不是而是别记错;不是就是是不是,或者要么表选择;

不仅不但表递进,而且并且更还也;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加可却;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要就条件还有无论都;

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和就表假设。

复句练习(一)

1 辨别单句和复句,属于单句的是: ( )

A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小孩子虽然是顺口念着玩,老杨同志却听着很有意思。

C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D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2 下列各句不属于复句的一项是: ( )

A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B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C 一面做,一面想。

D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3 选出是复句的一项: ( )

A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B 在任何工作中,我们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D 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们,又大家隔膜起来。

4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__ ___ 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个复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和分句间的关系应当是: ( )

A 虽然转折关系 B但是递进关系 C因为因果关系 D如果假设关系

5 对下面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要是没有事实,那你们的"理论"就是徒劳的。

A 假设

B 条件

C 因果

D 递进

6 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种花好,种菜更好。(选择) 递进

B 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转折) 并列

C 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因果)

D 她只要望一眼,人家就会陪着笑脸来解释的。(假设) 条件

7 对下面复句关系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假设)

B 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转折) 并列

C 他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选择)

D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并列)

8 运用复句的有关知识,指出下面句子的错误并改正。

(1)老张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反而继续干他的傻事。

(2)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3)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4)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5)他因为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

(6)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7)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8)只有阳光充足,禾苗就会长得旺盛。

(9)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10)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短。

(11)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12)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9从下面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对应的序号后。(A之所以B所以C也D是因为E但F虽然)

语言的形式①______能是美的,②_____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_____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_______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⑤_F_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___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10 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她已年过半百,对于演员而言,年龄是大了些。可是,.

A 只要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B 只要听她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C 只有听她唱,才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D 只有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复句练习(二)

一、指出下列复句的关系

1、他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还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

2、看着这场景,将军觉得十分快意。()

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4、他急忙背上了书包,匆匆地走了。

5、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6、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7、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8、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9、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10、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

11、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1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13、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

14、与其说它是城市,还不如说它是渔村更合适。()

15、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

16、这声音虽然极底,却很耳熟。()

17、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18、由于名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19、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

20、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21、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2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

23、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

24、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

25、他一边咕哝,一边迅速穿上衣服。()

26、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27、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了一切。()

28、记者参加了这个会,并且听了著名演员梅兰芳演出的京剧。()

29、我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30、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

3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2、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

33、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34、小孩子虽然是顺口念着玩,老杨同志却听着很有意思。()

35、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36、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37、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38、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39、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40、如果这一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生就和音乐分手了。()

41、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2、只要有水源,单新疆自治区尚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43、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44、不论天气是好是坏,运动会都照常举行。()

45、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

46、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47、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48、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

49、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地去死。()

50、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51、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52、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53、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54、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55、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56、衣服只要整齐干净,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57、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二、划分多重复句

58、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59、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复句练习题(三)

一、关联词练习

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

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

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死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我的,()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有些拥挤、杂乱,()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

13、()困难再大,我们()要坚持上学。

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

1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世界上的事物()有简单的联系,()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18、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9、()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20、()靠别人,()靠自己。

21、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

22、星期天你()去公园,()去奶奶家。

23、妈妈()看电视,()织毛衣。

24、做事()坚持不懈,()成功。

25、小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

26、我()写完了作业,()写了些课外题。

27、这支笔()你的,()小红的。

28、()是学生,()应该好好学习。

29()天下雨,我们()不能在室外上体育课。

30、()鄞奋学习,()能提高成绩。

31、()明天爸爸不上班,他()会带我上公园。

32、为了祖国的边疆的安全,()忍受寂寞,()是值得的。

3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4、()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35、()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6、小艇()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37、书()读得很多,()不会灵活运用是不行的。

38、读了这个故事,大家()知道了许多海洋的奥秘,()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39、()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在天安门广场。

40、()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学无止境。

41、()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会更好。

42、周末的晚上,我()看电视,()听音乐。

43、王敏多才多艺她()会唱歌,()会跳舞。

44、()他对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应该虚心接受。

45、()前面的东西没有领会,()不要着急学后面的东西。

复句关联词背诵口诀 与练习学案

复句知识与练习(学案) 复句关联词背诵口诀 既又也还表并列,不是而是别记错;不是就是是不是,或者要么表选择; 不仅不但表递进,而且并且更还也;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加可却;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要就条件还有无论都; 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和就表假设。 复句练习(一) 1 辨别单句和复句,属于单句的是: ( ) A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小孩子虽然是顺口念着玩,老杨同志却听着很有意思。 C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D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2 下列各句不属于复句的一项是: ( ) A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B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C 一面做,一面想。 D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3 选出是复句的一项: ( ) A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B 在任何工作中,我们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D 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们,又大家隔膜起来。 4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__ ___ 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个复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和分句间的关系应当是: ( ) A 虽然转折关系 B但是递进关系 C因为因果关系 D如果假设关系 5 对下面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要是没有事实,那你们的"理论"就是徒劳的。 A 假设 B 条件 C 因果 D 递进 6 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种花好,种菜更好。(选择) 递进 B 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转折) 并列 C 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因果) D 她只要望一眼,人家就会陪着笑脸来解释的。(假设) 条件 7 对下面复句关系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假设) B 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转折) 并列 C 他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选择) D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并列) 8 运用复句的有关知识,指出下面句子的错误并改正。

复句和关联词练习

复句和关联词练习 班级姓名 一、请找出下面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这些复句的结构关系。 1、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 2、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 3、与其建这么个没用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 4、不但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而且能解你体内之毒。() 5、可惜师伯那时不在,否则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 6、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因此也就对党不利。() 7、科学是要发展的,但要注意以人为本。() 二、给下列句子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明天下雨,我们()要去探望李老师。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5、妈妈()工作,()参加进修学习。 6、()你答应一起去,()应该准时到。 7、这本小说有趣极了,()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8、雨来()牺牲生命,()泄露秘密。 9、()我俩住得很远,()不常见面。 10、()大家都同心协力,我们()会取得抗击“非典”战斗的胜利。 11、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高大,()庄严。 12、我问小刚:“你()参加美术小组,()参加航模小组?” 1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4、王老师()关心我们的学习,()关心我们的身体。 15、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还要注意节约。 16、()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17、我们一定要把京张铁路修好,否则()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会是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8、我()知道这件事情,()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9、()石块有多重,小草()要从下面钻出来。 20、()走到天涯海角,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三、判断下列复句类型 1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喝着刚买来的可乐。() 2我们与其在这里死守,不如冲出去大干一场。() 3我不是对他说,而是对你说。() 4我吃饱喝足,坐在沙发上。() 5卢沟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6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7这画有鲜艳的色彩,并有深广的主题。() 8愿为事业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 9我宁可自己多做些,决不愿意把工作推给别人。() 10他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小名都知道。() 11老年人热情都那么高,何况我们青年人呢?() 12既然大家一致推举他为会长,可以肯定他平时在大家心目中的威信一定是比较高的。() 13只有到了春天,你才能在这里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14他身体已基本康复了,只是偶尔还有一点咳嗽。() 15她基本上同意了他的求婚,不过还有一个小小的条件--暂时保密。()16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

复句和关联词完美版

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同学们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四句话连接起来:(幻灯显示) 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她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结果有一个学生写道:虽然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可她还是瘫痪了。 有一个学生写得更过分: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后两位同学的答案非常好笑,但是这两句话的关联词运用都没有错误,它是错在分句的组合不合情理、不合逻辑。对一个复句,从语言运用角度去思考,我们不仅要判断关联词运用得是否正确、得当,而且要分析复杂的句子的层次结构和组合关系是否合乎逻辑。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复句的知识。 二、判断单复句 (一)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单复句练习。 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单句) 2、这副对联知道的人颇少,有介绍的必要。(复句) 3、不久我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要读书啦。(复句) 4、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都遵守纪律。(单句) (二)明确单复句概念 1、单句概念 单句就是指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还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 如:我听说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我听说”的宾语“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是一个主谓结构。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但这些主谓结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句子中间没有停顿,书面上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这几个主谓结构说的差不多就是连续发生的同一件事。 如:老师鼓励我考大学。 句子=老师鼓励我+(我)考大学 我下了课去图书馆。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一、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

首先(起初)……然后……,终于。 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3、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不仅是……而且是…… 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复句的类型及划分

复句的类型及划分 一、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一定意义关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说明: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复句的构成可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来进行分析。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 1、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 ①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例:a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②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例:a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b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③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例:a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2、如何判断复句。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有时却只用一半。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 例:a 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b 他学日语,学英语? 三、复句基本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七种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A,又B”。例如: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陈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有平列或对照的意味,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还可以节约纸张和印刷费用。 ?概念的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单用) ?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也要有科学的分析。 ?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搬石头,一边帮着石匠钻炮眼崩石岩。 ?海燕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高尔基《海燕》 ?治史绝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鉴今。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绝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注意:并列复句还经常不用关联词语,而只凭语序和语义来显示分句间的关系,如:?山显得那么苍茫,路显得那样遥远。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二、承接关系:即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情况,常用的关联词语多为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代表团定于今日离京前往上海,然后赴广州参观访问。 ?过了那林,船便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

八大复句之转折复句(7个关联词)4

释义 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1 虽然这次考试没考好,但是我并不灰心。 2 虽然我很过分,但是都是为了你好。 3 小明虽然考了第一,但是他一点也不骄傲。 4 虽然糖果很好吃,但是吃多了会蛀牙。 5 虽然他不聪明,但是他学习十分的用功。 6 虽然你触犯了法律,但是,只要你肯痛改前非,大家还是会原谅你的。 八大复句之转折复句②:尽管……但是…… 转折复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释义 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1 尽管工人加班生产,但是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2 尽管现在的生活很好,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居安思危,以防危险的到来。 尽管这场洪水来势汹汹,但是经过广大群众的奋力抗洪抢险,损失已减少到最3 低程度。 4 尽管我们做尽了保密工作,但是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这堂课别具一格的地方就是吃西瓜,尽管我上过很多课,但是当堂开吃还是史5 无前例的,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课呀!

释义 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1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要仔细审题,他还是看错了一道题。 2 尽管骗子伪装得很巧妙,还是被人们识破了。 3 尽管敌人负隅顽抗,还是被我们彻底打败了。 4 尽管这次考试很难,但我还是考出了好成绩。 5 尽管王老师生病了,他还是带病给我们上课。 6 尽管蚊子吵得很厉害,人们还是鼾声如雷。 八大复句之转折复④:尽管……却…… 转折复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释义 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1 尽管自己有满身的气力,却无处施展,他很郁闷。 2 路上的行人尽管拿着扇子,却还是抵挡不住空气的灼热。 3 尽管天已经很凉了,他却依然穿着夏天的短衫,实在是高人啊。 4 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战胜灾害的斗志却无比旺盛。 5 尽管我是第一名,我却觉得我是靠运气的. 6 尽管夏天快到了,可我却还能感到冷。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导读:复句的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

复句及关联词

复句及关联词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1.并列句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并列关系的分句组成,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几种情况。 关联词:又……又……、既……又……、既……也……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不是……是……、是……不是……、也、又、还、同时 2.承接句 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关联词:最初……后来……、先……接着…… 便、又、才、就、于是、接着、然后、 3.递进句 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不但(不仅)……还…… 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 4.选择句 概念: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 关联词:不是……就是……、或者……或者…… 是……还是……、要么……要么…… 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或、或者、还是 5.转折句 概念: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然而……、……却……等但是、但、可是、然而 6.假设句 概念:表示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的复句,其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①假设与结果相一致 关联词:如果……就……、假如……就…… 要是……那么…… 就、要、便、那么②结果不与假设一致 关联词:即使……也……、即便……也…… 哪怕……也…… 纵然、纵使7.条件句 概念:表示条件与结果关系的复句,其中一个复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作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不管、不论)……也(都)…… 凡是……都……、除非……才…… 8.因果句

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复句和关联词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复句的含义。 ?2、掌握复句的类型。 ? 过程与方法: ?3、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4、判断单句和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加深对正确使用句子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关联词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用上关联词语不但使句子更加通顺,而且使句子的意思也更明确。使语言顺畅,叙述清楚,说理深刻,更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1、精讲多练与学生互查 2、分组讨论,强化理解 学法1、做好课前预习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在实例分析中提高表达水平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下面有四句话,请用关联词把它们连成一句话: ①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②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③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④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明确: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2、认识单句和复句: 以上的例子中,前面4个句子被我们称作单句,用关联词组合后的句子被称作复句。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吗? (一)单句 概念: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相对而言,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一般由一个主谓成分构成。 (二)复句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就叫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特点: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结构; 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有多长,中间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 然是单句。 3、复句的类型: 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 (1)因果复句: 分句之间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复句,其中一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 单用的:因此、因而、所以、以致、致使、从而、可见、既然、由于 搭配用的: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所以) 既然……就(那么,那就)之所以……是因为 (学生活动:运用因果复句关联词语举例并展示) (2)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结果。 单用的: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要不是 不然、否则、要不然 搭配用的: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则)即使(纵然、纵使、即便)……也 若是……那么要是……则假若……那么 (学生活动:运用假设复句关联词语举例并展示) (3)条件复句: 其中一个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作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条件成立下产生的结果。 单用的:只有、只要、除非、才、不管、一旦、任凭 搭配用的:只有…….才只要……就一旦…….便

复句关联词

复句关联词 一、联合复句 1.并列关系: 表示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不是……而是、是……不是……。 例: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顺承关系: 表示分句间所表示的事件或动作连续发生。 首先……然后……,起先……后来……,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 例: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关系: 表示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较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例: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关系: 表示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例: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偏正复句 5.转折关系: 后一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 不过,只是,倒。 例: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假设关系:

表示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如果引出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即使引出的结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 例: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 7.条件关系: 偏句提出一个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要……就;(偏句指出充足条件,正句说明具备这种条件便能有的相应结果。)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转折关系

常见关联词及用法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一、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二、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三、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是...而是.........;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四、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五、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不……反而…… ;……连……也……;……何况……;……甚至……;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六: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 七、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八、承接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一……就…… ;……首先……然后…… ;……便…………;于是…… ;……才…… ;……接着…… 九、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除非……才;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目的 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复句关联词练习

一、关联词练习 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 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 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死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我的,()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有些拥挤、杂乱,()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 13、()困难再大,我们()要坚持上学。 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 1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世界上的事物()有简单的联系,()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18、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9、()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20、()靠别人,()靠自己。 21、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 22、星期天你()去公园,()去奶奶家。 23、妈妈()看电视,()织毛衣。 24、做事()坚持不懈,()成功。 25、小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 26、我()写完了作业,()写了些课外题。 27、这支笔()你的,()小红的。 28、()是学生,()应该好好学习。 29()天下雨,我们()不能在室外上体育课。 30、()鄞奋学习,()能提高成绩。 31、()明天爸爸不上班,他()会带我上公园。 32、为了祖国的边疆的安全,()忍受寂寞,()是值得的。 3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4、()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35、()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6、小艇()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37、书()读得很多,()不会灵活运用是不行的。 38、读了这个故事,大家()知道了许多海洋的奥秘,()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39、()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在天安门广场。 40、()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学无止境。 41、()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会更好。 42、周末的晚上,我()看电视,()听音乐。

复句关联词

一重复句 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10种类型: (1.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 既……又……,,不是……而是……,是……不是……,有时……有时……, 一方面……一方面……,有的……有的……,还,也,同样, 同时, 例句: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从而 首先(起初)……然后…… 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2.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 尚且…… 何况(更不用说,还)……, 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 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

复句类型和关联词语[1]

复习类型和关联词语 通过学习常见的几种关联词语,初步认识几种最简单的复句,了解他们的结构和作用。 一、并列关系 几个分句,或者陈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者陈述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的。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我们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常见的关联词有: 又……又……;既……又……;既……也……;不是……而是……; 是……不是……;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有时……有时……。 二、承接关系 几个分句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或连接发生的几个动作。分句之间是相承相接的关系。例如: 1、我们把菜洗干净,送到厨房里去。 2、这件事悄悄地传开了,人们纷纷到河边看热闹去了。 常见的关联词有: 就、便、于是、接着、然后;首先……然后……;起先……后来…… 三、因果关系 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所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所作的论断。例如: 1、由于全体村民的顽强战斗,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2、歌声拖得很长很长,因此能听得很远很远。 3、这次救援行动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和积极配合。 4、他画得这样用心,以至于刮起大风也不理会。 5、我们既然来了,就该安心下来。 常见的关联词有: 由于、因为、因此、所以;因为……所以……;由于……因而……; 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以致、以至、以至于。 四、递进关系 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语意上更进一层:或者范围更广,或者程度更深,或者情况更甚。例如: 1、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2、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鲜花的幼苗。 3、不但眼睛模糊不清了,连精神也不济了。 4、老人不但不生气,反而摸着胡子笑呢。 5、小吴不但承认了错误,甚至表示要立即以实际行动将功补过。 6、听到他的名字尚且害怕,更何况去当面见他了。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也)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复句类型和关联词

复句类型和关联词 1并列句概念: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例句: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关联词:又……又……、既……又……、既……也……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 是……也是……、不是……而是……、 不是……是……、是……不是……、 也、又、还、同时 2承接句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例句: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关联词:最初……后来……、先……接着…… 便、又、才、就、于是、接着、然后、 3递进句概念: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例句: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不但(不仅)……还……、不光(不只)……还……、尚且……何况……、别说……就连(就是)…… 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尤其 4选择句概念: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 例句: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关联词:不是……就是……、或者……或者…… 是……还是……、要么……要么…… 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或、或者、还是 5转折句概念: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例句: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然而……、……却……等 但是、但、可是、然而 6假设句 概念: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的结果。 ①假设与结果相一致 例句: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关联词:如果……就……、假如……就…… 要是……那么…… 就、要、便、那么 ②结果与假设不一致 例句: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关联词:即使……也……、即便……也……、哪怕……也…… 纵然、纵使 7条件句概念: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例句: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复句关联词[攻略]

复句关联词[攻略] 复句关联词 一、联合复句 1.并列关系: 表示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不是……而是、是……不是……。 例: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顺承关系: 表示分句间所表示的事件或动作连续发生。 首先……然后……,起先……后来……,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 例: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关系: 表示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较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例: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关系: 表示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 从中选择一项。

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例: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偏正复句 5.转折关系: 后一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 不过,只是,倒。 例: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假设关系: 表示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如果引出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即使引出的结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 例: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 7.条件关系: 偏句提出一个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 产生的结果。 只要……就;(偏句指出充足条件,正句说明具备这种条件便能有的相应结果。) 例:只要下雨,地就会湿。 只有……才,除非……才;(偏句指出必要的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指出的结果。)

语言文字运用复句和关联词

语言文字运用 -----复句和关联词 一、教学目标:1.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对单句和复句进行双向转换的能力。(考点) 二、重要概念: 单句=长句(短句各自成了主谓宾、定状补成分) 复句=几个关联词连接起来的几个短句 三、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老师在这堂课上,主要讲了语言的起源。 (2)不管谁都不能不遵守规章制度。 (3)只要不下大雨,我就去接你。 (4)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 (5)路的两边,你瞧,都是近来栽种的小白杨树。 (6)老纪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国内工作,另一个在美国读书。 (7)一切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准则。 (8)早晨,他背起书包,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学去了。 (9)行李太多,得向脚夫交些小费才过得去。

(10)王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很艰难地向山顶爬去。 2.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短句。 这位芭蕾舞女演员多年来除国内各地外还到过许多国家巡回演出并获得极大成功,被人们称为“超级芭蕾舞蹈家”、“最激动人心的演员”、“当代群星中最迷人的一支奇葩”、一时蜚声舞坛,倾倒无数观众,是在其艺术造诣已使同行望尘莫及的时候获得这项最高荣誉和奖励的。 3、把下面这句话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能改变句子愿意)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出土于埃及加纳地区,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的风格的陶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长句为短句,要求以“绝句”二字开头,不改变句子意思,语句连贯通顺。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 、去卩、 ......然而 ...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 就 .. 3.条件关系 只要 ..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 ..也..、即使 .. 也 ..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 5.并列关系 不仅. .而且. .、一边. .一边. .、一方面. .一方面. .、有时. .有时、既 ..又 ..、不是 ..而是 .. 6.承接关系 一. .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 ..而且..、不光..也..、不仅 ..还.. 8.选择关系 不是 ..就是 ..、是 ..还是 ..、或者 ..或者、要么 ..要么 ..、与其 .. 不如..、宁可 ..也不.. 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 以免,免得,省得。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 ,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 ... (也)不(不愿)。 其次了解xx 词语误用情况: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xx 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xx 词语搭配不当 例: 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

复句类型和关联词分类

复句类型和关联词分类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目录 第一: 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 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可是......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 、要是……那么 无论……都…… 、不管……也…… 3.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既是......也是......、是……是…… 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既……又……、不仅……还…… 5.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6.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7.承接关系 先......再......、首先......然后......、先.....然后......接着......最后...... 8.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关联词的常见错误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与其……不如、 4.宁可……也不、 5.之所以……是因为、 6.如果……就、 7.只要……就、 8.既然……就(那么)、 9.即使……也、10.无论……都、11.不管……都、12.不仅……还、13.虽然……但是、14.不是……而是15.既.....又...16.与其......不如......17.一边……一边18不论……就 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