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新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新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新华师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总分12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题3分)

1.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1)﹣3=1 B(﹣4)0=1 C(﹣2)2×(﹣2)3=﹣26D(﹣5)4÷(﹣5)2=﹣52 2某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4、5、5、x、6、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5 B.5.5 C.6D.7

3.方程的解是()

A.x=2 B.x=1 C.x=D.x=﹣2

4.已知一次函数y=x﹣2,当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C.D.

5.把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与直线y=2x+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A.1<m<7 B.3<m<4 C.m>1 D.m<4

6.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

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A.1 B.2C.3D.4

6题7题13题14题

7.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DC,AD∥BC B.A B=DC,AD=BC C.A O=CO,BO=DO D.A B∥DC,AD=BC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题3分)

8.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正数,那么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9.若关于x的方程+=2有增根,则m的值是_________.

10.某城市进行道路改造,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20天可完成;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5天后,乙工程队再单独施工45天可完成.求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工程需要多少天?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工程需要x天,可列方程为_________.

11.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比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_________台机器.

12.写出一个过点(0,3),且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的一次函数关系式:

_________.(填上一个答案即可)

13.一次函数y=(m+2)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14.如图,在Rt△ABC中,∠C=90°,AC=4,将△ABC沿CB向右平移得到△DEF,若平移距离为2,则四边形ABED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5.(6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16.(6分)为声援扬州“运河申遗”,某校举办了一次运河知识竞赛,满分10分,学生得分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达到9分以上(包含9分)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1)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

组别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

甲组 6.7 _____ 3.41 90% 20%

乙组____ 7.5 1.69 80% 10%

(2)小明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表可知,小明是_________组的学生;(填“甲”或“乙”)

(3)甲组同学说他们组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组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同学不同意甲组同学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给出两条支持乙组同学观点的理由.

17(6分).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

(2)在图1中,若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AD),∠B=90°,AB=BC=12,E是AB上一点,且∠DCE=45°,BE=4,求DE的长.

18(8分).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的坐标为(0,24),经过原点的直线l1与经过点A的直线l2相交于点B,点B坐标为(18,6).

(1)求直线l1,l2的表达式;

(2)点C为线段OB上一动点(点C不与点O,B重合),作CD∥y轴交直线l2于点D,过点C,D分别向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F,E,得到矩形CDEF.

①设点C的纵坐标为a,求点D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矩形CDEF的面积为60,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的坐标.

19(8分).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 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OE=OF;

(2)若CE=12,CF=5,求OC的长;

(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20(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b(b<0)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x>0)交于D点,过点D作DC⊥x轴,垂足为G,连接OD.已知△AOB≌△ACD.

(1)如果b=﹣2,求k的值;

(2)试探究k与b的数量关系,并写出直线OD的解析式.

21(8分).2013年4月20日,我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某厂接到在规定时间内加工1500顶帐篷支援灾区人民的任务.在加工了300顶帐篷后,厂家把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1.5倍,于是提前4天完成任务,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顶帐篷?

22.(8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与y轴交于点B,点A(2,t)在这条直线上,联结AO,△AOB的面积等于1.(1)求b的值;

(2)如果反比例函数(k是常量,k≠0)的图象经过点A,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3(10分).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4(10分).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出发1小时后到达南亚所(景点),游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湖光岩.小明离家1小时50分钟后,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前往湖光岩,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路程y(km)与小明离家时间x(h)的函数图象.

(1)求小明骑车的速度和在南亚所游玩的时间;

(2)若妈妈在出发后25分钟时,刚好在湖光岩门口追上小明,求妈妈驾车的速度及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6分)

新华师版八年级下期末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1)﹣3=1 B(﹣4)0=1 C(﹣2)2×(﹣2)3=﹣26D.(﹣5)4÷(﹣5)2=﹣52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

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a﹣p=(a≠0,p为正整数),零指数幂:a0=1(a≠0),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

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分别进行计算,可得答案.

解答:解:A、(﹣1)﹣3=﹣1,故此选项错误;

B、(﹣4)0=1,故此选项正确;

C、(﹣2)2×(﹣2)3=﹣25,故此选项错误;

D、(﹣5)4÷(﹣5)2=5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关键是熟练掌握各运算的计算法则,不要混淆.

2.某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4、5、5、x、6、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5 B.5.5 C.6D.7

考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先求出这组数据x,再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找出最中间的数即可.

解答:解:∵4、5、5、x、6、7、8的平均数是6,

∴(4+5+5+x+6+7+8)÷7=6,

解得:x=7,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4、5、5、6、7、7、8,

最中间的数是6;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掌握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3.方程的解是()

A.x=2 B.x=1 C.x=D.x=﹣2

考点:解分式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去分母得:x+1﹣3(x﹣1)=0,

去括号得:x+1﹣3x+3=0,

解得:x=2,

经检验x=2是分式方程的解.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4.已知一次函数y=x﹣2,当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由已知条件知x﹣2>0,通过解不等式可以求得x>2.然后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即可.

解答:解:∵一次函数y=x﹣2,

∴函数值y>0时,x﹣2>0,

解得,x>2,

表示在数轴上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

5.把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与直线y=2x+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A.1<m<7 B.3<m<4 C.m>1 D.m<4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可得:y=﹣x+3+m,求出直线y=﹣x+3+m与直线y=2x+4的交点,再由此点在第一象限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可得:y=﹣x+3+m,

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得:,

解得:,

即交点坐标为(,),

∵交点在第一象限,

∴,

解得:m>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注意第一象限的点的横、纵坐标均大于0.

6.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个数是()

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

A.1 B.2C.3D.4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基本作图.

分析:①根据作图的过程可以判定AD是∠BAC的角平分线;

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推知∠CAD=30°,则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求∠ADC的度数;

③利用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ADB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三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点D在AB的中垂线上;

④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解答:解:①根据作图的过程可知,AD是∠BAC的平分线.

故①正确;

②如图,∵在△ABC中,∠C=90°,∠B=30°,

∴∠CAB=60°.

又∵AD是∠BAC的平分线,

∴∠1=∠2=∠CAB=30°,

∴∠3=90°﹣∠2=60°,即∠ADC=60°.

故②正确;

③∵∠1=∠B=30°,

∴AD=BD,

∴点D在AB的中垂线上.

故③正确;

④∵如图,在直角△ACD中,∠2=30°,

∴CD=AD,

∴BC=CD+BD=AD+AD=AD,S△DAC=AC?CD=AC?AD.

∴S△ABC=AC?BC=AC?AD=AC?AD,

∴S△DAC:S△ABC=AC?AD:AC?AD=1:3.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共有4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作图﹣基本作图.解题时,需要熟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7.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DC,AD∥BC B.A B=DC,AD=BC C.A O=CO,BO=DO D.A B∥DC,AD=BC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AB∥DC,AD∥BC”可知,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则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AB=DC,AD=BC”可知,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相等,则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AO=CO,BO=DO”可知,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则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AB∥DC,AD=BC”可知,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据此不能判定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正数,那么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a>1.

考点:分式方程的解.

专题:计算题.

分析:将a看做已知数求出分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根据解为正数列出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a的范围.

解答: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x﹣a=x﹣1,

解得:x=a﹣1,

根据题意得:a﹣1>0,

解得:a>1.

故答案为:a>1.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9.若关于x的方程+=2有增根,则m的值是0.

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

专题:计算题.

分析: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x﹣2),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根据分式方程的增根就是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的未知数的值求出x的值,然后代入进行计算即可求出m的值.

解答: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2)得,

2﹣x﹣m=2(x﹣2),

∵分式方程有增根,

∴x﹣2=0,

解得x=2,

∴2﹣2﹣m=2(2﹣2),

解得m=0.

故答案为: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

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10.某城市进行道路改造,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20天可完成;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5天后,乙工程队再单独施工45天可完成.求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工程需要多少天?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工程需要x天,

可列方程为+=1.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利用“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5天后,乙工程队在单独施工45天可完成”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解:∵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20天可完成;

∴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工程需要x天,则可列方程+=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11.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比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200台机器.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根据现在生产600台机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的时间相同.所以可得等量关系为: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时间=原计划生产450台时间.

解答:解:设: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台机器,则原计划可生产(x﹣50)台.

依题意得:=.

解得:x=200.

检验:当x=200时,x(x﹣50)≠0.

∴x=2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现在平均每天生产200台机器.

故答案为:20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重点在于准确地找出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而难点则在于对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也就是审题,一般来说应用题中的条件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直接在题目中明确给出,而另一种是隐性的,是以题目的隐含条件给出.本题中“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就是一个隐含条件,注意挖掘.

12.写出一个过点(0,3),且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的一次函数关系式:y=﹣x+3.(填上一个答案即可)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开放型.

分析:首先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设此一次函数关系式是:y=kx+b(k≠0).根据已知条件确定k,b应满足的关系式,再根据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设此一次函数关系式是:y=kx+b.

把x=0,y=3代入得:b=3,

又根据y随x的增大而减小,知:k<0.

故此题只要给定k一个负数,代入解出b值即可.如y=﹣x+3.(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是:y=﹣x+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待定系数法,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k,b应满足的关系式,再根据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13.解答:解:∵一次函数y=(m+2)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

∴m+2>0,

解得,m>﹣2.

故答案是:m>﹣2.

14.如图,在Rt△ABC中,∠C=90°,AC=4,将△ABC沿CB向右平移得到△DEF,若平移距离为2,则四边形ABED的面积等于8.

考点:平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可得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将△ABC沿CB向右平移得到△DEF,平移距离为2,

∴AD∥BE,AD=BE=2,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ED的面积=BE×AC=2×4=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解答题(共12小题)

15.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

=+

=,

当a=1+时,原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通分及约分的灵活应用.

16.为声援扬州“运河申遗”,某校举办了一次运河知识竞赛,满分10分,学生得分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达到9分以上(包含9分)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1)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

组别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

甲组 6.7 6 3.41 90% 20%

乙组7.17.5 1.69 80% 10%

(2)小明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表可知,小明是甲组的学生;(填“甲”或“乙”)

(3)甲组同学说他们组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组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同学不同意甲组同学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给出两条支持乙组同学观点的理由.

考点:条形统计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方差.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将甲组成绩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第5、6个成绩,求出平均数即为甲组的中位数;找出乙组成绩,求出乙组的平均分,填表即可;

(2)观察表格,成绩为7.1分处于中游略偏上,应为甲组的学生;

(3)乙组的平均分高于甲组,中位数高于甲组,方差小于甲组,所以乙组成绩好于甲组.

解答:解:(1)甲组的成绩为:3,6,6,6,6,6,7,8,9,10,甲组中位数为6,乙组成绩为5,5,6,7,7,8,8,8,8,9,平均分为(5+5+6+7+7+8+8+8+8+9)=7.1(分),

填表如下:

组别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

甲组 6.7 6 3.41 90% 20%

乙组7.1 7.5 1.69 80% 10%

(2)观察上表可知,小明是甲组的学生;

(3)乙组的平均分,中位数高于甲组,方差小于甲组,故乙组成绩好于甲组.

故答案为:(1)6;7.1;(2)甲

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以及方差,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17.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1)求证:CE=CF;

(2)在图1中,若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AD),∠B=90°,AB=BC=12,E是AB上一点,且∠DCE=45°,BE=4,求DE的长.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探究型.

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出△BCE≌△DCF(SAS),即CE=CF.

(2)借助(1)的全等得出∠BCE=∠DCF,∴∠GCF=∠BCE+∠DCG=90°﹣∠GCE=45°,即∠GCF=∠GCE,又因为CE=CF,CG=CG,∴△ECG≌△FCG,∴EG=GF,∴GE=DF+GD=BE+GD.

(3)过C作CG⊥AD,交AD延长线于G,先证四边形ABCG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再设DE=x,利用(1)、(2)的结论,在Rt△AE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DE.

解答:(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

∵BC=CD,∠B=∠CDF,BE=DF,

∴△CBE≌△CDF.

∴CE=CF.

(2)解:GE=BE+GD成立.

∵△CBE≌△CDF,

∴∠BCE=∠DC F.

∴∠ECD+∠ECB=∠ECD+∠FCD.

即∠ECF=∠BCD=90°.

又∠GCE=45°,

∴∠GCF=∠GCE=45°.

∵CE=CF,∠GCF=∠GCE,GC=GC,

∴△ECG≌△FCG.

∴EG=GF.

∴GE=DF+GD=BE+GD.

(3)解:过C作CG⊥AD,交AD延长线于G,

在直角梯形ABCD中,

∵AD∥BC,∠A=∠B=90°,

又∠CGA=90°,AB=BC,

∴四边形ABCG为正方形.

∴AG=BC=12.

已知∠DCE=45°,根据(1)(2)可知,ED=BE+DG,

设DE=x,则DG=x﹣4,

∴AD=AG﹣DG=16﹣x,AE=AB﹣BE=12﹣4=8.

在Rt△AED中

∵DE2=AD2+AE2,即x2=(16﹣x)2+82

解得:x=10.

∴DE=10.

点评:本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内容涉及三角形的全等、图形的旋转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道好题.本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阅卷的情况看,本题的得分在4﹣8分的学生居多.前两个小题学生做得较好,第三小题,因为学生不懂得用前面积累的知识经验答题,数学学习能力不强,造成本小题得分率较低.

18.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的坐标为(0,24),经过原点的直线l1与经过点A的直线l2相交于点B,点B坐标为(18,6).

(1)求直线l1,l2的表达式;

(2)点C为线段OB上一动点(点C不与点O,B重合),作CD∥y轴交直线l2于点D,过点C,D分别向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F,E,得到矩形CDEF.

①设点C的纵坐标为a,求点D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矩形CDEF的面积为60,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的坐标.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探究型.

分析:(1)设直线l1的表达式为y=k1x,它过(18,6)可求出k1的值,进而得出其解析式;设直线l2的表达式为y=k2+b,由于它过点A(0,24),B(18,6),故把此两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k2,b的值,进而得出其解析式;

(2)①因为点C在直线l1上,且点C的纵坐标为a,故把y=a代入直线l1的表达式即可得出x的值,进而得出C点坐标,由于CD∥y轴,所以点D的横坐标为3a,再根据点D在直线l2上即可得出点D的纵坐标,进而得出结论;

②先根据CD两点的坐标用a表示出CF及CD的值,由矩形的面积为60即可求出a的值,进而得出C点坐标.

解答:解:(1)设直线l1的表达式为y=k1x,它过(18,6)得18k1=6 k1=

∴y=x

设直线l2的表达式为y=k2x+b,它过点A(0,24),B(18,6)

得解得,

∴直线l2的表达式为:y=﹣x+24;

(2)①∵点C在直线l1上,且点C的纵坐标为a,

∴a=x x=3a,

∴点C的坐标为(3a,a),

∵CD∥y轴

∴点D的横坐标为3a,

∵点D在直线l2上,

∴y=﹣3a+24

∴D(3a,﹣3a+24)

②∵C(3a,a),D(3a,﹣3a+24)

∴CF=3a,CD=﹣3a+24﹣a=﹣4a+24,

∵矩形CDEF的面积为60,

∴S矩形CDEF=CF?CD=3a×(﹣4a+24)=60,解得a=1或a=5,

当a=1时,3a=3,故C(3,1);

当a=5时,3a=15,故C(15,5);

综上所述C点坐标为:C(3,1)或(15,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矩形的面积公式,熟知以上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OE=OF;

(2)若CE=12,CF=5,求OC的长;

(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考点:矩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1=∠2,∠3=∠4,进而得出答案;

(2)根据已知得出∠2+∠4=∠5+∠6=90°,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即可得出CO的长;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

解答:(1)证明:∵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2=∠5,4=∠6,

∵MN∥BC,

∴∠1=∠5,3=∠6,

∴∠1=∠2,∠3=∠4,

∴EO=CO,FO=CO,

∴OE=OF;

(2)解:∵∠2=∠5,∠4=∠6,

∴∠2+∠4=∠5+∠6=90°,

∵CE=12,CF=5,

∴EF==13,

∴OC=EF=6.5;

(3)答: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AC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证明:当O为AC的中点时,AO=CO,

∵EO=FO,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ECF=90°,

∴平行四边形AECF是矩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ECF=90°是解题关键.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b(b<0)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x>0)交于

D点,过点D作DC⊥x轴,垂足为G,连接OD.已知△AOB≌△ACD.

(1)如果b=﹣2,求k的值;

(2)试探究k与b的数量关系,并写出直线OD的解析式.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1)首先求出直线y=2x﹣2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然后由△AOB≌△ACD得到CD=DB,AO=AC,即可求出D坐标,由点D在双曲线y=(x>0)的图象上求出k的值;

(2)首先直线y=2x+b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A(﹣,0),B(0,b),再根据△AOB≌△ACD得到CD=DB,

AO=AC,即可求出D坐标,把D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k和b之间的关系,进而也可以求出直线OD的解析式.

解答:解:(1)当b=﹣2时,

直线y=2x﹣2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A(1,0),B(0,﹣2).

∵△AOB≌△ACD,

∴CD=DB,AO=AC,

∴点D的坐标为(2,2).

∵点D在双曲线y=(x>0)的图象上,

∴k=2×2=4.

(2)直线y=2x+b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A(﹣,0),B(0,b).

∵△AOB≌△ACD,

∴CD=OB,AO=AC,

∴点D的坐标为(﹣b,﹣b).

∵点D在双曲线y=(x>0)的图象上,

∴k=(﹣b)?(﹣b)=b2.

即k与b的数量关系为:k=b2.

直线OD的解析式为:y=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此题难度不大,是一道不错的中考试题.

21.013年4月20日,我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某厂接到在规定时间内加工1500顶帐篷支援灾区人民的任务.在加工了300顶帐篷后,厂家把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1.5倍,于是提前4天完成任务,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顶帐篷?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设该厂原来每天生产x顶帐篷,提高效率后每天生产1.5x顶帐篷,根据原来的时间比实际多4天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解:设该厂原来每天生产x顶帐篷,提高效率后每天生产1.5x顶帐篷,据题意得:

解得:x=100.

经检验,x=1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该厂原来每天生产100顶帐篷.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分式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根据生产过程中前后的时间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

2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与y轴交于点B,点A(2,t)在

这条直线上,联结AO,△AOB的面积等于1.

(1)求b的值;

(2)如果反比例函数(k是常量,k≠0)的图象经过点A,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答:解:(1)过A作AC⊥y轴,连接OA,

∵A(2,t),

∴AC=2,

对于直线y=x+b,令x=0,得到y=b,即OB=b,

∵S△AOB=OB?AC=OB=1,

∴b=1;

(2)由b=1,得到直线解析式为y=x+1,

将A(2,t)代入直线解析式得:t=1+1=2,即A(2,2),

把A(2,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4,

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

23.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0),然后根据条件求出A点坐标,再求出k的值,进而求出反

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直接由图象得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首先求出OA的长度,结合题意CB∥OA且CB=,判断出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OA=OC 即可判定出四边形OABC的形状.

解答:(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0),

∵A(m,﹣2)在y=2x上,

∴﹣2=2m,

∴m=﹣1,

∴A(﹣1,﹣2),

又∵点A在y=上,

∴k=﹣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解:观察图象可知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1<x<0或x>1;

(3)四边形OABC是菱形.

证明:∵A(﹣1,﹣2),

∴OA==,

由题意知:CB∥OA且CB=,

∴CB=OA,

∴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

∵C(2,n)在y=上,

∴n=1,

∴C(2,1),

OC==,

∴OC=OA,

∴四边形OABC是菱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是一道不错的中考试题.

24.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出发1小时后到达南亚所(景点),游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湖光岩.小明离家1小时50分钟后,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前往湖光岩,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路程y(km)与小明离家时间x(h)的函数图象.

(1)求小明骑车的速度和在南亚所游玩的时间;

(2)若妈妈在出发后25分钟时,刚好在湖光岩门口追上小明,求妈妈驾车的速度及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解答:解:(1)由题意,得

小明骑车的速度为:20÷1=20km/时,

小明在南亚所游玩的时间为:2﹣1=1小时.

(2)由题意,得

小明从南亚所到湖光岩的时间为25﹣10=15分钟=小时,

∴小明从家到湖光岩的路程为:20×(1+)=25km.

∴妈妈的速度为:25÷=60km/时.C(,25).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得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 D.x≥0且x≠1 2. 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5,2,3 a b c === B 7,24,25 a b c === C 6,8,10 a b c === D 3,4,5 a b c === 3.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的面积为() A.4 B.6 C.16 D.55 4.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1=∠2B.∠BAD=∠BCD C.A B=CD D.A C⊥BD 5.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边AD,AB的中点,EF交AC于点H ,则的值为() A.1B.C.D.6.0) y kx b k =+≠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0 y>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0 x< B.0 x> C.2 x< D.2 x> 7. 体育课上,20人一组进行足球比赛,每人射点球5次,已知某一组的进球总数为49个,进球情况记录如下表,其中进2个球的有x人,进3个球的有y人, 进球数0 1 2 3 4 5 人数 1 5 x y 3 2 A.y=x+9与y= 3 x+ 3 B.y=-x+9与y= 3 x+ 3 C.y=-x+9与y=- 2 3 x+ 22 3 D.y=x+9与y=- 2 3 x+ 22 3 8. 已知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A(0,﹣2)和点B(1,0),则k=,b= 9.已知:ΔABC中,AB=4,AC=3,BC=7,则ΔABC的面积是( ) A.6 B.5 C.1.57 D.27 10. 如图,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A(0,2)、点B(1,0),将这条直线向左平移与x轴、y 轴分别交与点C、点D.若DB=DC,则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 a b c

(完整版)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4年八年级数学(下) 期末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 .二次根式 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 式有(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2 B 、x≠3 C 、x≥2或x≠3 D 、x≥2且x≠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222 C .3,4, 5 D . 114,7,8 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 AE 于点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 和3 4 312+= 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1.48 -1 -?? +)13(3--30 -23-= M P F E C B A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计算(2+3)(3﹣2)的结果是( ) A. 1 B. 0 C. ﹣1 D. ﹣7 2.要使二次根式2x 有意义,x 必须满足( ) A. x≤2 B. x≥2 C. x <2 D. x >2 3.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 A. 3×2=6 B. 6÷3=2 C. 2+3=5 D. (﹣2)2=2 4.若一次函数y =x+4的图象上有两点A(﹣ 12,y 1)、B(1,y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 1>y 2 B. y 1≥y 2 C. y 1<y 2 D. y 1≤y 2 5.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则下列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 OA=OC ,AD ∥BC B. ∠ABC=∠ADC ,AD ∥BC C. AB=DC ,AD=BC D. ∠ABD=∠ADB ,∠BAO=∠DCO 6. 在某校“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9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的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9名学生成绩的( ) A. 众数 B. 方差 C. 平均数 D. 中位数 7.如图,过A 点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相交于点B ,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A. y=2x+3 B. y=x﹣3 C. y=2x﹣3 D. y=﹣x+3 8.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的周长等于() A. 20 B. 18 C. 16 D. 14 9. 如图,在△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且点P不与点B、C重合),PE⊥AB于E ,PF⊥AC于F.则EF的最小值为() A. 4 B. 4.8 C. 5.2 D. 6 10.甲、乙两人分别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从A地到B地,两人所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的四个说法: ①甲比乙早出发了3小时;②乙比甲早到3小时;③甲、乙的速度比是5:6;④乙出发2小时追上了甲. 其中正确 的个数是()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6,0),B6,0),点C在x轴上,且AC+BC=6,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C的坐标_____. 1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且OE=a,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12 -3-210 -1 3 A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数学试题 一. 填空题(每 题3分,共30分)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43为 。 2.计算:()=? ? ? ??+--1 311 ; 23 2()3y x =__________; 3.当x 时,分式 5 1 -x 有意义; 当x 时,分式1 1 x 2+-x 的值为零。 4.反比例函数x m y 1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 。 5. 如果反比例函数x m y = 过A (2,-3),则m= 。 6.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48cm,AB=8cm, 则BC= cm 。 7. 设反比例函数y= 3m x -的图象上有两点A (x 1,y 1)和B (x 2,y 2),且当x 1<0

八年级数学下册考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考试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八年级数学下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题满分共36分,)下列每小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把正确答案前字母序号填在下面表格相应的题号下. 1.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1 2.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A.2,3,4 B.3,4,5 C.6,8,12 D. 3.下列条件中,能确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B.一组对角相等 C.两条对角线相等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4.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B.C.D. 5.如图,是台阶的示意图.已知每个台阶的宽度都是30cm,每个台阶的高度都是15cm,连接AB,则AB等于() A.195cm B.200cm C.205cm D.210cm 6.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DE∥AC,若AC=4,则四边形CODE的周长() A.4 B.6 C.8 D.10 7.如图,在?ABCD中,AC与BD交于点O,点E是BC边的中点,OE=1,则AB的长是() A.1 B.2 C.D.4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当E、F满足下列哪个条件时,四边形DEBF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A. OE=OF B. DE=BF C. ∠ADE=∠CBF D. ∠ABE=∠CDF 9.如图,□ABCD中,BD=CD,∠C=700,AE⊥BD于点E,则∠DAE=() A. 200 B. 250 C. 300 D. 350 10.化简(﹣2)2015?(+2)2016的结果为() A.﹣1 B.﹣2 C. +2 D.﹣﹣2 11.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A.12 B.24 C.12D.16 12.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 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3.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14.计算的结果是. 15.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A.B.﹣C.πD.﹣ 2.下列关于四边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使代数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A.x>2 B.x≥2 C.x>3 D.x≥2且x≠3 4.如图,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50°后得到△A′B′C′,若∠A=45°, ∠B′=110°,则∠BCA′的度数是() A.55°B.75°C.95°D.110° 5.已知点(﹣3,y1),(1,y2)都在直线y=kx+2(k<0)上,则y1,y2大小关系是() A.y1>y2B.y1=y2C.y1<y2D.不能比较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CBD=90°,BC=4,BE=ED=3,AC=1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6 B.12 C.20 D.24 7.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x>2,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1 B.m≥1 C.m≤1 D.m>1 8.若+|2a﹣b+1|=0,则(b﹣a)2016的值为() A.﹣1 B.1 C.52015D.﹣52015 9.如图,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它与图中阴影部分组成的新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该小正方形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10.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了一个矩形,则下列四边形中满足条件的是() ①平行四边形;②菱形;③矩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1.如图,在□ABCD中,已知AD=8㎝, AB=6㎝, A D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是 ( : A .2a b - B .21a + C .22a b b ++。 D .244a a -+ 2.人数相等的八(1)和八(2)两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22121286,86,259,186X X s s --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 A .八(1)班 B .八(2)班 C .两个班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 3.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 A .同旁内角互补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吗? C .画线段AB=CD D .量线段AB 的长度 4.如图,1l 反映的是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 2l 反映的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 断该公司盈利时销售 ( ) A .小于4件; B .等于4件; C .大于14件; D .大于或等于4件。 5.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 A .43a a > B .2a a ->- C .34x x -<- D .32a a > 6.在比例尺为1:100 000的地图上,海军参谋量得从海岸到A 岛的距离为2厘米,并且知道船在此海上行使的最快速度为4 0千米/时,那么海军要到达A 岛至少需要 ( ) A .6分钟 B .5分钟 C .4分钟 D .3分钟 7.下列说法中:①两个图形位似也一定相似;②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对应周长的比;③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该组数据就越稳定; ④三角形的外角一定大于它的内角.其中不正确的个数有 ( )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试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C 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0.1,则在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

初二数学下册练习题

1、△ABC 中,∠C=90°,AD 平分∠BAC ,ED ⊥BC ,DF//AB ,求证:AD 与EF 互相垂直平分。 A B C D E F 2、我市某中学举行“中国梦?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初、高中部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初中代表队和高中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2)结合两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队的决赛成绩较好; (3)计算两队决赛成绩的方差并判断哪一个代表队选手成绩较为稳定.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叫做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角形.例如,图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则△OAB 为此函数的坐标三角形. (1)求函数3 34y x =- +的坐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若函数3 4 y x b =-+(b 为常数)的坐标三角形周长为16, 求此三角形的面积. 选手编号

4、如图,已知在□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DF,点G,H分别在BA和DC 的延长线上,且AG=CH,连接GE,EH,HF,FG.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F G E H C D B A 5、小聪和小明沿同一条路同时从学校出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学校与图书馆的路程是4千米.小聪骑自行车,小明步行,当小聪从原路回到学校时,小明刚好到达图书馆.图中折线OA-AB-BC和线段OD分别表示两人离学校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聪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为________分钟,小聪返回学校的速度为_________千米/分钟; (2)请你求出小明离开学校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小聪与小明迎面相遇时,他们离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6、“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点F是BC边上的一点,且∠FAE=∠EAD, (1)求证:EF⊥AE. (2)将“正方形”改为“矩形”、其他条件均不变,如图2,你认为仍然有“EF⊥AE”.若你同意,请以图2为例加以证明;若你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认真解答,相信你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当21- =x 时,多项式12 -+kx x 的值小于0,那么k 的值为 [ ]. A .23-k D .2 3 >k 2.同时满足不等式2 124x x -<-和3316-≥-x x 的整数x 是 [ ]. A .1,2,3 B .0,1,2,3 C .1,2,3,4 D .0,1,2,3,4 3.若三个连续正奇数的和不大于27,则这样的奇数组有 [ ]. A .3组 B .4组 C .5组 D .6组 4.如果0>>a b ,那么 [ ].A .b a 11->- B .b a 1 1< C .b a 11-<- D .a b ->- 5.某数的2倍加上5不大于这个数的3倍减去4,那么该数的范围是 [ ]. A .9>x B .9≥x C .9+720 13x x 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7.关于x 的不等式组??? ??+>++--<+-m x x x 6 2的解集是4>x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4≥m B .4≤m C .4

沪科版初二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2.下面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2 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0的一个解是-1,则a的值为() A. 1 B. -2 C. -1 D. 2 4.用公式法解方程3x2+5x+1=0,正确的是() A. B. C. D. 5.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某种电子产品的价格呈下降趋势,今年年底的价格是两年前 的.设这种电子产品的价格在这两年中平均每年下降x,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A. 1-2x= B. 2(1-x)= C. (1-x)2= D. x(1-x)= 6.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AC 的中点,则下列四个判断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 四边形ADEF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若∠B+∠C=90°,则四边形ADEF是矩形 C. 若四边形ADEF是菱形,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D. 若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则△ABC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 7.将y=x2-6x+1化成y=(x-h)2+k的形式,则h+k的值是() A. -5 B. -8 C. -11 D. 5 8.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下列哪组条 件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 OA=OC,OB=OD B. ∠BAD=∠BCD,AB∥CD C. AD∥BC,AD=BC D. AB=CD,AO=CO 9.如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 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 方形的面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 a,较长的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 A. 169 B. 25 C. 19 D. 13 10.如图,在△ABC中,AE⊥BC于点E,BD⊥AC于点D;点F 是AB的中点,连结DF,EF,设∠DFE=x°,∠ACB=y°,则()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A B C D E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 2 1 B . 8.0 C . 4 D . 5 ( )2、有意义的条件是二次根式3+x A .x>3 B. x>-3 C. x ≥-3 D.x ≥3 ( )3、正方形面积为36,则对角线的长为 A .6 B .62 C .9 D .92 ( )4、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等于腰长,则腰与下底的夹角为 A. 120° B . 60° C . 45° D. 50° (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三条线段的比为1:1:2,则它们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④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⑤一条直线与矩形的一组对边相交,必分矩形为两个直角梯形。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 )6、如图,函数()1+=x k y 与x k y =(0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

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21 B.8 C.4.0 D. 22-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32-=- B .632=? C .2332=- D .725=+ 3. 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2,2,3 B . 3,4,5 C . 5,12,13 D . 1,2,3 4.若为实数,且,则y x -的值为( ) A .1 B . C .-4 D .4 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9与4,则此菱形的面积为( ) A .12 B .18 C .20 D .36 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7.如图,矩形ABCD 中,AB=3,AD=1,AB 在数轴上,若以点A 为圆心,对角线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于点M ,则点M 表示的数为( ) A .2 B .1-5 C .1-10 D .5 8.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k≠0)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则一次函数y=x+k 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9.如图象中所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去早餐店吃早餐,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 表示时间,y 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四个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育场离张强家3.5千米 B 、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15分钟 C 、体育场离早餐店1.5千米 D 、张强从早餐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小时 10.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3.则AB 的长为( ) A . 3 B . 4 C . 5 D . 6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 2 1 B . 8.0 C . 4 D . 5 ( )2、有意义的条件是二次根式3 x A .x>3 B. x>-3 C. x ≥-3 ≥3 ( )3、正方形面积为36,则对角线的长为 A .6 B . C .9 D . ( )4、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度,对角线长为15,则矩形的较短边长为 A. 12 B. 10 C. D. 5 (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三条线段的比为1:1:2,则它们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④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⑤一条直线与矩形的一组对边相交,必分矩形为两个直角梯形。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 )6、下列条件中 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 对角线互相垂直(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D )对角线互相平分 ( )7、如图,在□ABCD 中,已知AD =5cm ,AB =3cm ,AE 平分∠BAD 交BC 边于 点E ,则EC 等于 (A)1cm (B)2cm (C)3cm (D)4cm ( )8、如图,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EF =3,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A .12 B .16 C .20 D .24 (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 AC 折叠,点D 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 .6 B .8 C .10 ( )10、如图,正方形ABCD 中,AE =AB BC 于点F ,则∠BEF = A .45° B .30° C .60° D .55° A B C D F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数 学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 2 6 a a a =÷ B .222 2x y x y =?? ? ?? C . 1=+++b a b b a a D .y x x xy x x +=+2 2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为了解一种灯泡的使用寿命,宜采用普查的方法 B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若存在,可以不唯一 C .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偏离程度 D .对于简单随机样本,可以用样本的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方差 3、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 .一组对边相等,一组邻角相等 C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相等 D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 4、反比例函数k y x =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k 的值可能是( ) A .1 B .2 C .3 D .4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0,2),B (32-,0),C (0,2-),D (32,0),则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ABCD 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梯形 6、某校八年级(2)班的10名团员在“情系灾区献爱心”捐款活动 中,捐款情况如下(单位:元):10、8、12 、15、10、12、11、9、 10、13.则这组数据的( ) A .平均数是11 B .中位数是10 C .众数是10.5 D .方差是3.9 7、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15cm ,20cm 和25cm ,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为( ) A.15cm B.20cm C.25cm D.12cm 8、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M (1,1)和N(-2,1 2 -),则这个反比例函数 是( ) A.x y 1= B.x y 1-= C.x y 2= D.x y 2-= 9、如图所示,有一张一个角为600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沿其一条中位线剪开后,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八年级数学单元试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 1、方程(x-1)(x+2)=0的根是() A、x1=1 x2=-2 B、x1=-1 x2=2 C、x1=-1 x2=-2 D、x1=1 x2=2 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两个等边三角形 C、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3、方程x2-x+2=0根的情况是() A. 只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4、方程x2+6x-5=0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后所得方程为() A、(x+3) 2=14 B、(x-3) 2=14 C、(x+6) 2=1 2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AB=AC,那么 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ACD的条 件是() A、AD=AE B、∠AEB=∠ADC C、BE=CD D、BD=CE 6、如图,△ABC中,AB=BD=AC,AD=CD,则∠BAC 的度数是() A、100° B、108° C、120° D、150° 7、在联欢晚会上,有A、B、C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在△ABC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边上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8、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分别为x1=3,x2=1,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A、x2+4x+3=0 B、x2-4x+3=0 C、x2+4x-3=0 D、x2-4x-3=0 9、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 的边长为7cm,则阴影部分正方形A、B、C、D的 面积的和是()2 cm。 A、28 B、49 C、98 D、147 10、关于x的方程2x2+mx-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m的值为( ) A、0 B、2 C、1 D、-2 11、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其根据是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由作图可知:判断所构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HL B、ASA C、SAS D、SSS 1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 A、k<1 B、k≠0 C、k<1且k≠0 D、k>1 二、填空题 13、直角三角形三边是3,4,x,那么x= 14、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4x2+mx+1是完全平方式,则m= 15、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cm和6cm,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20=0的一个实数根,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16、方程(m+1)x|m|+(m-3)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1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230 kx x -+=有实根,则k得取值范围是 18、如图,在Rt△ABC中,∠B=90°,∠A=40°, 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D点,则 B C A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 ,AD =10cm ,若将纸片沿DE 折叠,使DC 落在DA 上,点C 的对应点为点F ,若BE =6cm ,则CD =(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2.满足下列条件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D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B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矩形,则四边形ABCD 一定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的四边形 5.在菱形ABCD 中,12AC =,16BD =,则该菱形的面积是( ) A .10 B .40 C .96 D .192 6.两个反比例函数3 y x = ,6y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如图所示,点1P 、2P 、3P ……2020P 反比例函数6 y x = 图像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1x 、2x 、3x ……2020x ,纵坐标分别是1,3,5,…,共2020个连续奇数,过点1P 、2P 、3P ……2020P 分别作y 轴的平 行线,与反比例函数3 y x = 的图像交点依次是()11,Q x y 、()22,Q x y 、()33,Q x y ……()20202020,Q x y ,则2020y 等于( ) A .2019.5 B .2020.5 C .2019 D .4039 7.下列调查中,适合普查方式的是( ) A .调查某市初中生的睡眠情况 B .调查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不能与48合并的是() A.0.12 B.18 C.11 3D.-75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3-33=1 B.3+5=8 C.31 3= 3 D.3+22=5 2 3.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那么第三边的平方是() A.25 B.5 C.7 D.7或25 4.下列各组数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3、4、 5 B.3、4、5 C.0.3、0.4、0.5 D.30、40、50 5.下列不能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B.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C.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D.任何一个内角都与相邻内角互补 6.已知四边形ABCD,AB=BC=CD=DA=5 cm,它的一条对角线AC=6 cm,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A.15 cm2B.16 cm2C.24 cm2D.48 cm2 7.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A.甲B.乙、丙C.甲、乙D.甲、丙 8.2014年,某市发生了严重干旱,该市政府号召居民节约用水.为了解居民用水情况,在某小区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统计如图.则关于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众数是6 B.中位数是6 C.平均数是6 D.方差是4 9.(孝感中考)如图,直线y=-x+m与y=nx+4n(n≠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的不等式-x+m>nx+4n>0的整数解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2 B 、x ≠3 C 、x ≥2或x ≠3 D 、x ≥2且x ≠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222 C .3,4, 5 D . 114,7,8 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AE 于点 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x y =1和3 4 312+=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1.48 -1 3-? ?? +)13(3--30 -23-= 12.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 的值为( ) M P F E B A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一、准确填一填(每题2分共计20分) 1.写出一个含有字母x 的分式(要求:无论x 取任何实数,该分式都有意义,且分式的值为正数)_________________; 2当x=____________时,分式1x x -无意义;当x=________时,分式293x x -+的值为零. 3、当n = 时,函数12n y x -=是反比例函数。 4、请写出一个满足条件“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5、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新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已知2006个纳米的长度为0.000000002006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此数为 米。 6、在Rt △ABC 中,0 90C ∠=,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若5a =,13c =,则d= 。 7、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当x=0时,y=2,那么当x=-1时,y=________。 8.化简2()a b ab b ab --÷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 9. 如图2,点p 是反比例函数2y x =-上的一点,PD ⊥x 轴于点D,则⊿POD 的面积为______; 10. 如图是用4个相同的小矩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该图案的面积为49,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若用x 、y 表示小矩形的两边长(x >y ),请观察图案,指出以下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 .7=+y x B .2=-y x C .4944=+xy D .2522=+y x 9题 10题 二、认真选一选 (每题3分,共24分) 11.当路程s 一定时,速度V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 以上都不是. 12. 若点(-2,y 1)、(-1,y 2)、(1,y 3)在反比例函数1y x = 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123y y y >>; B.213y y y >> C.312y y y >> D.321y y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