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治疗的护理。方法:对64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中药外敷、皮肤、心理及疼痛护理。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配合适当的护理,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疼痛剧烈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局部皮肤疼痛。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带状疱疹局部疼痛明显,病程较长,后遗神经痛较常见[1]。2006年12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4例,在本院中医科的配合下,采用西医治疗与中药外敷相结合,防感染及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4例老年带状疱疹,其中男58例,女6例;年龄67~93岁,平均年龄78岁;27例伴有高血压病史,21例伴冠心病病史,其余病例伴糖尿病或脑梗死等病史;临床表现:除2例外均出现皮疹、局部疼痛、烧灼感;发病部位:有37例疱疹在上季肋部及肩胛背部,25例疱疹在胸部皮肤,排除疱疹在面部患者。

1.2治疗方法: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本院保密方中药研粉外敷1-2周,隔日换药;停止外敷后行TDP照射每口1~2次。

1.3结果64例患者56例疼痛完全消失,疱疹消退;6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疱疹消退60%以上;2例患者疱疹消退但疱疹处仍有痛觉。

2护理

2.1外敷中药护理敷药前用温开水小心清洁患处皮肤,注意不要将疱疹擦破;局部渗液较多者,可消毒后用5号半针头小心刺破,以无菌干棉签轻轻滚压,吸出过多渗液。中药粉以温开水调至适宜的糊状,过干或过稀均不利粘着,趁温热均匀敷于患处,厚度以0.5-1㎝为宜,过薄将影响效果,过厚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尽快以弹力绷带或外科石膏绷带包扎,注意松紧适宜,整个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保暖。

2.2疼痛护理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慢性神经性痛[2]。老年人由于神经组织修复过程减慢,疼痛亦较持久[3]且剧烈难忍,可整夜不能入眠,有时皮损已完全消退而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患者的睡眠、情绪、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疼痛的影响。在临床评估中首先评估睡眠与生活自理能力受的影响,对疼痛正确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带来的影响,如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白天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晚上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以促进睡眠,尽量将疼痛降到最低。

2.3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损害面积往往较大且易继发感染,要注意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减少探视;劝告患者切勿搔抓皮肤,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健侧卧位;以防疱疹破溃及继发感染[5]。停止外敷中药后外涂炉甘石洗剂,有破损及渗液较多时以过氧化氢按外科换药处理。并辅以红外灯照射,直至皮损处干燥结痂。

2.4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老年患者多同时患多种疾病,由于生理及病理的原因,易出现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要注意对全身症状的观察,

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及局部皮肤感染等并发症。2.5心理护理老年带状疱疹大部分神经痛先于皮疹出现,在疱疹出现前,患者对诊断有疑虑,加上疼痛不适,容易焦虑,护士要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对该病有正确认识,消除顾虑;做好基础护理,特别是皮肤护理;关心患者,鼓励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决心。

2.6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鲜鱼鲜虾等其他海产品,防瘙痒疼痛加剧。有基础疾患者给以相应的饮食调整,以利疾病尽快康复[6]。

3小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虽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老年带状疱疹皮疹治疗较易,神经痛后遗症治疗困难。有的甚至终生伴随。在采用综合治疗护理的同时,要借鉴国外经验,增加教育项目,帮助患者认识神经病理性疼痛,接受现实,更好配合治疗;学会与疼痛共存,调整心理和减少疼痛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努力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秩序。如何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章毓秀,米德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66例[J].江苏中医药,2002,23(10):36-37

[2]陈扬.疱疹后遗神经疼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1):19-51

[3]郑捷,全尧卿,李卫平等.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关系[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1):22-24

[4]许卫平,龚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4):245-246

[5]冯和平,常建民.带状疱疹309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6):355-356

[6]吴金华.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79-81

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发表时间:2010-08-25T14:17:27.65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赵鹤新 [导读]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 赵鹤新 河南鹤壁鹤煤公司总医院 (河南 458000) 【摘要】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笔者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中侵犯肋间神经22例,腰骶部神经12例,颈部、臀部及四肢神经5例,面、听神经3例;对照组30例中侵犯肋间神经17例,颈部、背及腰骶部四肢神经7例,面、听神经者6例。治疗组基本方药选用自拟“活血祛痛汤”,其他兼证花裁加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除湿止痛。疗效满意。【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活血祛痛汤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9)10-0080-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愈后常见的后遗症状,临床治疗颇为困难。笔者采用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及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1个月以上仍有明显的后遗神经痛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18例,女24例,23~68岁,平均46.3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8岁,平均43.6岁。治疗组42例中侵犯肋间神经22例,腰骶部神经12例,颈部、臀部及四肢神经5例,面、听神经3例;对照组30例中侵犯肋间神经17例,颈部、背及腰骶部四肢神经7例,面、听神经者6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水泡性损害伴有神经痛,疱疹结痂脱落后皮肿疼痛,并有烧灼及似虫咬感,经一般治疗疼痛不止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基本方药选用自拟“活血祛痛汤”。基本处方:黄芪30 g、当归12 g、赤芍30 g、川芎12 g、桃仁15 g、红花10 g、丹参30 g、泽兰12 g、玉金12 g、玄胡15 g、枣仁15 g,每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直至症状全部消失。辨证加减:热毒炽盛见皮肤红肿伴渗出,丘疱疹及干痂和小粟粒状水疱,自觉灼热剧痛,伴咽口苦、溲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加连翘、荆芥、龙胆草各10g;湿热壅滞见:明显黄白水泡,可见成簇疱疹、溃破渗出、疱液浑浊、皮肤欣红或糜烂,患处灼热剧痛、腹胀纳差、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而数。加苍术15g,白术、茯苓、10g; 1天1剂,水煎分3次服。视其疼痛部位不同而加引经药,头面部加荆芥、防风、川芎、地龙、川楝各10g,细辛3g;胸胁背部加龙胆草、元胡、川芎、五灵脂(包)各10g,郁金、制乳没各8g;腰腹背部加羌活、独活、川芎、五灵脂(包)10g,金银花、防风、荆芥、香附、牛膝、杜仲各12g,制乳没各8g;四肢者加荆芥、连翘、防风、元胡、丹参、赤芍、羌活、龙胆草、伸筋草各10g,鸡血藤20g。 对照组口服病毒灵1次0.2g,1天3次;维生素B 1 1次 20mg,1天3次;维生素B 121次25μg,1天3次;去痛片1次0.5g,1天3次;阿昔洛韦1次0.2g,1天5次,连服2周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 [1] 疗效标准。显效:疱疹干涸结痂,无新疹出现,疼痛及自觉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神经痛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疱疹干涸结痂,红肿渗出灼痛消除,无新疹出现,自觉症状及神经疼痛基本消失;无效:皮损未改善,疼痛未减。 3.2 结果:治疗组42例中,显效1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100%。平均病程16.4天。对照组30例中,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6%,平均病程18天。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病程均优于对照组(P<0.05)。 4 病案举例 病人,女,62岁,左头额部患带状疱疹3月余,现皮疹已完全消退,遗留带状疱疹分布的色素减退斑,自感皮肤针刺样疼痛,头晕,疲乏无力,口干,舌暗苔白脉弦,用上述拟方加减治疗,15天后疼痛缓解,症状消失,临床治愈。 5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医宗金鉴》云:“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湿者色黄白、水疮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指出本病因为风、湿、热,其发病与心、肝、脾、肺诸脏有关。? 《证治准绳?疡医》“缠腰火丹”条目云:“或间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胱,缠于带脉,故如束带”。《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说明带状疱疹乃湿热毒邪循肝经而发,病因为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年老体弱者,常因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血虚肝旺,湿热毒盛而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属于邪毒阻滞,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内伤心、肝、脾三脏,心火旺则血热,热灼皮肤,故疼痛难忍。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 [3] 。笔者自拟“活血祛痛汤”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根据经络分布,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辨证论治,加减用药。方中黄芪量大,配以当归,重在益气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佐泽兰、玉金、玄胡以理气止痛,以助活血之功。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除湿止痛之效。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白彦平,宋佩华等,活血化瘀法在带状疮疹初期治疗中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5):71 72 [2]程永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07, 12:69 70 [3]秦淑华,田谣等,中药治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9例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7,23:95 96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精编版

……………………………………………………………医药资料推荐…………………………………………………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1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治疗的护理。方法:对64例老年带状 疱疹患者进行中药外敷、皮肤、心理及疼痛护理。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 状疱疹,配合适当的护理,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护理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18-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疼痛剧烈的急性疱疹性皮 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局部皮肤疼痛。老年患者机体免疫 功能低下,带状疱疹局部疼痛明显,病程较长,后遗神经痛较常见[1]。2006年 12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4例,在本院中医科的配合下,采 用西医治疗与中药外敷相结合,防感染及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 就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4例老年带状疱疹,其中男58例,女6例;年龄67~93岁, 平均年龄78岁;27例伴有高血压病史,21例伴冠心病病史,其余病例伴糖尿病 或脑梗死等病史;临床表现:除2例外均出现皮疹、局部疼痛、烧灼感;发病部位:有37例疱疹在上季肋部及肩胛背部,25例疱疹在胸部皮肤,排除疱疹在面 部患者。 1.2治疗方法: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本院保密方中药研粉外敷1-2周,隔日换药;停止外敷后行TDP照射每口1~2次。 1.3结果64例患者56例疼痛完全消失,疱疹消退;6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疱疹消退60%以上;2例患者疱疹消退但疱疹处仍有痛觉。 2护理 2.1外敷中药护理敷药前用温开水小心清洁患处皮肤,注意不要将疱疹擦破;局部渗液较多者,可消毒后用5号半针头小心刺破,以无菌干棉签轻轻滚压,吸 出过多渗液。中药粉以温开水调至适宜的糊状,过干或过稀均不利粘着,趁温热 均匀敷于患处,厚度以0.5-1㎝为宜,过薄将影响效果,过厚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尽快以弹力绷带或外科石膏绷带包扎,注意松紧适宜,整个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 的隐私及保暖。 2.2疼痛护理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慢性神经性痛[2]。老年人由于神经组织修 复过程减慢,疼痛亦较持久[3]且剧烈难忍,可整夜不能入眠,有时皮损已完全消 退而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患者的睡眠、情绪、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 能力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疼痛的影响。在临床评估中首先评估睡眠与生活自理能力 受的影响,对疼痛正确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带来的影响,如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白天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晚上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以促进睡眠,尽量将疼痛降到最低。 2.3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损害面积往往较大且易继发感染,要注意保持病 房环境清洁,减少探视;劝告患者切勿搔抓皮肤,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保持局 部皮肤清洁;健侧卧位;以防疱疹破溃及继发感染[5]。停止外敷中药后外涂炉甘 石洗剂,有破损及渗液较多时以过氧化氢按外科换药处理。并辅以红外灯照射, 直至皮损处干燥结痂。 2.4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老年患者多同时患多种疾病,由于生理及病理的原因,易出现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要注意对全身症状的观察,观察有无消化道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炎,又称冻结户、冰冻肩等。它是肌肉、肌腱及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 1、肩周炎发病的症状 肩周炎初发时表现为患者侧肩部一处或几疼痛不适,夜间比白天痛得厉害,劳累后更易加剧。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大部分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和肩后。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2、预防肩周炎的方法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为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其次可选用洗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此低频应重视肩部功能锻炼,如手臂爬墙运动,用健侧上肢帮助患者进行内收、外展、屈伸运动。 3、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三七1克,红

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川大活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骨禺、肩贞、肩骨、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远见卓识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两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实习编辑:臧书文)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莲山蝎子3只、结骨草10克、五莲山蜈蚣3条、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风10克、毛龙根10克、爬山虎10克、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 分部疗法 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验方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折叠编辑本段中成药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外治法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采取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住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5例,其中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较好,并能够减少患者后遗性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带状疱疹是一种发疹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ZVZ)引起的,临床表现以红斑和水泡为主。不同程度的神经痛是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多呈带状分布,属于祖国医学之“蛇串疮”的范畴。发病以成年人多见,四季均可发病,春季及潮湿天气更易发生。临床上本病治疗的方法很多,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45例,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4 2.3岁。病程最短2 d,最长9 d。所有患者的皮肤损伤呈现出局限性的特点,发病部位:腰背部21例,胸肋部19例,头颈部3例,其他部位2例。 1.2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标准拟定:(1)皮肤损伤之前常先有局部的刺痛及灼烧感;(2)皮损多呈绿豆大小的水泡,簇集成群,常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皮损严重者常呈壞疽性或出血性;(3)自觉疼痛难忍,或皮疹消退后可后遗神经痛。 1.3治疗方法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方剂:龙胆草9 g,连翘15 g,生地15 g,泽泻6 g,车前子(包)12 g,黄芩9 g,栀子9 g,丹皮9 g,木通9 g,生甘草9 g。疼痛明显者加元胡、丹参、郁金、乳香、没药;内有食滞、湿滞者加枳壳;皮损潮红疼痛明显者加大黄。外用:用冰硫地痢酊外涂。处方:冰片10 g,硫磺10 g,痢特灵10片,地塞米松10片,碾细成末后加到70%的乙醇50 ml中。用法:用双氧水消毒后,在用无菌棉签蘸取冰硫地痢酊溶液涂擦于患处,并超过病变部位2 cm以上。3 d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4疗效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依据进行评价。(1)显效:患者的疱疹均结痂或者消退,无疼痛感;(2)有效:患者的疱疹大致消退,存在轻度疼痛感,伴有较少的新发疱疹;(3)无效:在治疗前后患者的疱疹情况以及疼痛感未发生明显变化[2]。总有效=显效+有效。 2结果 从45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5例,其中显效31例(68.89%),有效12例(26.67%),无效2例(4.44%),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 3讨论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以成年人多发。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劳累、感染、患肿瘤时,潜伏于神经细胞里的病毒就会再次繁殖生长,侵袭到皮肤的相应区域而发病,具有神经阶段性及单侧性的分部特点,祖国医学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中医学认为带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 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 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 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 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 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 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 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 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 (2)肠胃炎:生白芷末 小麦粉 15 克,食醋调糊敷脐。 ( 3)黄疸:茵陈、栀子、 芒 硝、大黄各 30 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 12 克,豆 豉 60 克,共煎汁热敷于脐。 ( 4)便秘:生姜 60 克,豆豉 15 克,葱头 3 根,共捣敷脐。 ( 5 )尿闭:葱、姜、蒜共捣 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 6 克捣敷;或 用鲜青蒿 200 至 300 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 蛎,盐水调敷脐中。 ( 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 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药敷神阙】 神阙即肚脐, 临床上应用广泛, 具体如下: ( 1 )感冒:葱、姜、 60 克, 取 0.3 克,食醋调后敷脐。 中药敷涌泉】涌泉穴位

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 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 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 如下。(1 )口腔炎:吴茱萸 5 至 15 克,研末,加适量陈醋 调成糊状敷涌泉穴, 24 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 15 克, 6 克,大黄 6 克,生南星 3 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 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 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 脐上,不过十来分钟, 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 读完想想有道理, 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 寒凝鼻窍所致, 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 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 胡黄连 泉穴, 12 小时后取下。 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 12 克, 胆南星 4 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 9 至 12 克, 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 2 至 4 天。 3 )腮腺炎:吴茱萸 9 克,虎杖 5 克,紫花地丁 6 克,胆 南星 3 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 ( 4)小儿哮喘:吴茱萸 10 克,研末, 醋调后敷涌泉穴, 48 小时后取下。(5)鼻衄: 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 涌泉穴, 般 1 小时左右流血可止。 ( 6)肺结核咯血:大蒜 10 克,硫磺粉 6 克,肉桂粉 8 克,冰片 8 克,捣匀敷贴双 侧涌泉穴,隔日换药 1 次。 奇效的敷脐疗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治疗的护理。方法:对64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中药外敷、皮肤、心理及疼痛护理。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配合适当的护理,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带状疱疹;中药;外敷;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疼痛剧烈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局部皮肤疼痛。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带状疱疹局部疼痛明显,病程较长,后遗神经痛较常见[1]。2006年12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4例,在本院中医科的配合下,采用西医治疗与中药外敷相结合,防感染及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4例老年带状疱疹,其中男58例,女6例;年龄67~93岁,平均年龄78岁;27例伴有高血压病史,21例伴冠心病病史,其余病例伴糖尿病或脑梗死等病史;临床表现:除2例外均出现皮疹、局部疼痛、烧灼感;发病部位:有37例疱疹在上季肋部及肩胛背部,25例疱疹在胸部皮肤,排除疱疹在面部患者。 1.2治疗方法: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本院保密方中药研粉外敷1-2周,隔日换药;停止外敷后行TDP照射每口1~2次。 1.3结果64例患者56例疼痛完全消失,疱疹消退;6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疱疹消退60%以上;2例患者疱疹消退但疱疹处仍有痛觉。

2护理 2.1外敷中药护理敷药前用温开水小心清洁患处皮肤,注意不要将疱疹擦破;局部渗液较多者,可消毒后用5号半针头小心刺破,以无菌干棉签轻轻滚压,吸出过多渗液。中药粉以温开水调至适宜的糊状,过干或过稀均不利粘着,趁温热均匀敷于患处,厚度以0.5-1㎝为宜,过薄将影响效果,过厚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尽快以弹力绷带或外科石膏绷带包扎,注意松紧适宜,整个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保暖。 2.2疼痛护理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慢性神经性痛[2]。老年人由于神经组织修复过程减慢,疼痛亦较持久[3]且剧烈难忍,可整夜不能入眠,有时皮损已完全消退而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患者的睡眠、情绪、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疼痛的影响。在临床评估中首先评估睡眠与生活自理能力受的影响,对疼痛正确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带来的影响,如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白天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晚上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以促进睡眠,尽量将疼痛降到最低。 2.3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损害面积往往较大且易继发感染,要注意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减少探视;劝告患者切勿搔抓皮肤,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健侧卧位;以防疱疹破溃及继发感染[5]。停止外敷中药后外涂炉甘石洗剂,有破损及渗液较多时以过氧化氢按外科换药处理。并辅以红外灯照射,直至皮损处干燥结痂。 2.4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老年患者多同时患多种疾病,由于生理及病理的原因,易出现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要注意对全身症状的观察,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

一、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 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 【二、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 配穴: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二)治法 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离为40~60毫米,照射密度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处照射5~10分钟。以疼痛为主,皮损面积较局限,仅有红色丘疹或皮疹已结痂者,则取主穴之第二组,以激光针灸仪照射,剧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别照射5分钟。如果上皮损面积大而疼痛又

剧烈者,则二组宜结合应用。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11例,以治5次为限,按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其总有效率为94.2%(痊愈率为69.8%)。 【三、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 敏感点位置:指耳廓上,与病灶相应位压痛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每次一侧。采用捻转手法,刺激宜强,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1小时。每日1~2次。另可把100克干净的墨汁和5克雄黄粉调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每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2例,平均疗效在95%以上。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毫升。每日1次。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三)疗效评价 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四、皮肤针】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10-09T14:16:45.0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杨瑞曦 [导读]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济宁市泗水县济河街道卫生院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湿敷,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湿敷,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药外敷;静脉炎;疗效;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74-02 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50%硫酸镁湿敷、理疗与热敷等方式对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还有待提高[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中药外敷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平均年龄(42.21±10.26)岁,包括9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42.52±10.39)岁,包括10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硫酸镁湿敷):采用10~20ml25%的硫酸镁将2~3层无菌纱布浸湿,将其敷贴在静脉炎处,敷贴面积以超过静脉炎范围最合适,并且在纱布外采用保鲜膜包裹,采用纱布将其固定好,4~6小时之后对其进行撤换,每天对其进行1~2次治疗。观察组(中药外敷):中药基础药方为:附片30g,葛根30g,红花2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牛膝40g,黄芪40g,忍冬花40g,丹参40g。将以上所有药物加水煎煮20~30分钟,取药汁将敷布浸湿,在局部进行湿敷,将温度控制在38~40摄氏度之间,每隔3~5分钟对纱布进行一次更换,将每次湿敷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每天对其进行4次治疗。 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2天治疗,然后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 两组患者均要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1)静脉输液时,不合理处理药物外渗,便很容易引发局部疼痛、肿胀现象出现,如果没有及时将其发现,还会容易引发周围组织坏死,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清创、植皮操作,将患者的痛苦显著增加,促使各种医疗纠纷纷至沓来。为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认真、细致,最大程度上将护理操作的技术水平提高,将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降低。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倾听,对病室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工作,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出现,便要及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最大程度上将患者的痛苦减轻。(2)对静脉炎进行处理时,医护人员要想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湿敷的方法与有效性,并且要告知其预期效果,最大程度上获取其配合;在敷贴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局部皮肤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4~6小时将敷料撤除之后,要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了解局部是否有水疱、皮疹等异常现象出现,如果发现有异常现象出现,便要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对其进行合理处理;对管道进行妥善固定,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痛、热、红、肿、渗血以及渗液等现象出现,一旦发现敷贴破损或者潮湿,便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静脉炎相关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红、肿、痛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消退,血管变软,有轻微压痛感出现为有效;红、肿、痛等症状完全消退,血管变软,弹性恢复,没有压痛感出现为显效。显效、有效率之和为临床总有效率。(2)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包括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生理功能八个维度。采用李克累加法对八个维度的转换分数进行计算,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和分数高低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治带状疱疹的特效药

治带状疱疹的特效药 带状疱疹,最怕胡椒粉!你好!我一直是你的忠实粉丝,我也一直偏爱中医。我提供一个偏方,对于蛇缠腰(带状疱疹),简单有效的治疗,就是:用胡椒粉洒在蛇缠腰的地方。这是我的好朋友去世的爷爷传下来的,他爷爷生前是老中医,生前在我们老家医治过很多病患。以后我会不断提供老爷爷的各种偏方,给广大患者提供方便。认识一种可以令你受用一生的本土草药[治生蛇特效药] 别错过它 杠板归,是位隔壁老人家推荐的,当时邻居有人得了带状疱疹,厦门人俗称“生蛇”,是生在脖子上的,虽然到医院做了治疗,但还是痛苦不堪,老人家知道后,就采来杠板归,石臼 里捣成泥糊,将其敷在疱疹上,另外将剩下的草煮水喝,喝的当晚,疼痛就大为减轻,第二天,带状疱疹就已基本好转,愈后不留疤痕,效果绝对显著。而多年以后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才真正让我对这种草的神奇,有了更加深的认识,我是前胸和后背得的带状疱疹,整大片,那晚那种神经性的抽痛真不得了,天明,家人就采来了杠板归,从敷药不到半小时,患处即感清凉舒服,一天之内带状疱疹的症状基本消除。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将这款草药推介给很多生蛇患者,都是快的一天,迟的两天,症状基本好转。 查过网络,很少有杠板归治疗生蛇的实例,因此,把我的经历说出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此偏方发出,希望能帮到更多人。【别名】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犁头刺藤、老虎利、雷公

藤、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头草、利酸浆、拦蛇风、有刺粪箕笃、犁头藤、三角藤、有竻火炭藤、大猛脚、五毒草、火轮箭、猫爪刺、蛇牙草、南蛇风、老虎刺、猫公刺、白大老鸦酸、杠板归、豆干草、酸藤、降龙草、蛇见退、水马铃、芽叶蓼、有刺犁头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 【来源】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 的地上部分。 【采制】夏季花开时采割,晒干。 带状疱疹的真正好秘方 带状疱疹在皮肤科,只能算是小毛病,但医生会治者甚少, 能100%治好者就更少了。 二十多年前,我和上百位乡村医生在卫校考试的时候,看到一位同行站在一株柳树下,手里拿着个柳树枝编的圆圈,闭着眼晴在不停的叽咕,向和尚念经。一问才知,他本人患了带状疱疹,在用斜门歪道之术治病呢。我说:你不会治带状疱疹?他说不会。我说要不要我传个绝招给你?他说不用。我行医时,有一天下午,陈集街上就有三位带状疱疹患者开车到我家治疗。因为别的医生治不好。仅我本人经手此病患者不下百人,无一例不愈者。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等,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外科书中介绍的治法很多,但有特效者也并不多见,内服方多倡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处方来治疗,我刚学医时也曾数次应用过,效果也并不理想。后来见王渭川老中医介绍带状疱疹特效方,试用几例,效果确实很好,一般三天--七天左右结疤,十天左右痊愈,并能立止疼痛。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此方就是《医宗金鉴》外科中的二味拔毒散。方用:白矾,雄黄各等份,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郭按,干则再涂)《金鉴》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蘸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但并未言及治带状疱疹(缠要火丹)。 我自从得此方,屡屡用于临床而收效甚捷,88年12月,我在福洞,患者常xx,女,43岁。93年10月4日八家子丛xx,女,50岁。葛xx,男,15岁,症状更重,前胸,后背,上臂几处同时大片疱疹,火灼样疼痛,当时我都用此方治愈。95年至96年,我在皮防站,共治疗近二十名带状疱疹,其中数例症状都很重,用此药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应用来看,如果在刚起的阶段就快用此药,基本上可以不必配用其他药物,但对治疗不及时,已经形成较大面积疱疹和溃疡者,应结合其他疗法(比如西医的常规疗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方可以称得上是药简效宏的一个好处方,使用时用香油调涂也可以,但我的经验不如用凉开水,因为用水涂上干的快,有利于快点结疤,且不宜弄脏衣服。 至于用香油还是用凉开水来调药,有时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刚开始,皮肤没有化脓,用凉开水调药,结疤快,好的也快。但如果皮肤已经化脓,用凉开水调药往往在皮肤上结成一层厚疤,就会形成疤下化脓更加厉害,所以在头几天应该用香油调药,待炎证消退后,脓液渐清,再用凉开水调药,效果才好。治疗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其它情况,我也不能一一预料,相信大家会随证处理的,我就不多说了。 二○○一年八月六日,我到书店闲玩,偶翻邹孟成老中医所箸《三十年临床探研录》一书,见书中论及治疗此证之内服验方一首,乃是遵照孙一奎《医旨绪余》一书中治胁痛(此案乃典型的带状疱疹)的验方,并说自得此方后,治带状疱疹几无不验者,无论患者症状有多严重,都在三天左右即愈,并节录《医旨绪余》一书原案以证明之。余归家后急检四库全书光盘,果见此案,今也录之于下,以资参考。 胁痛: 余弟於六月赴邑,途行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疹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未,井水调敷,仍于前方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郭按:百数,是用百做单位来数,不是一百个,显然有点夸张) 予心甚不怿,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观脉案药方,哂曰:切脉认证则审矣,(郭按,审矣,在这里是对的意思)制药定方则末也,夫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病势有烧眉之急,磊卵之危,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是谓驱羊搏虎矣。且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以故痛转增剧。水泡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传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至于自焚即死矣,可惧之甚。 为定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就得睡,至子丑时方醒,问之,已不痛矣。乃索食。予禁止之,思邪火未尽退也。急煎药渣与之。又睡至天明时,微利一度,复睡至辰时,起视,皮肤之红皆已冰释,而水泡疮也尽敛矣,后也不服他药。 夫病重三日,饮食不进,呻吟不辍口,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夫瓜蒌味甘寒,经云:泻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於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瓜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至于流通,故痛自然止也。 以上是孙氏原案,(按:以上医案在续名医类案一书中也有转载,我也看过数遍,也知道是现代的带状疱疹,但因为没有重复验证的医案,所以我在临床上一直没有用过)。

中药外敷肚脐治鼻炎

中药外敷肚脐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 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 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