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制药工艺学元英进课后答案

(完整版)制药工艺学元英进课后答案
(完整版)制药工艺学元英进课后答案

第一章论绪

第二章1-1:分析制药工艺在整个制药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即使进行通用药物的生产,也必须避开已有专利保护,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配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2.提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应用的厂品范围是什么?

答:提取制药工艺的特点:以化工分离提取单元操作组合为主,直接从天然原料中用分离纯化等技术制配药物;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氨基酸、维生素、酶、血液制品、激素糖类、脂类、生物碱。

化学制药工艺的特点:生产分子量较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随即分离纯化过程;应用产品范围包括;全合成药物氯霉素,半合成药物多烯紫杉醇,头孢菌素C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特点: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包括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药物。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药物。生物合成反应(反应器,一步)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重组蛋白质、单元隆抗体、多肽蛋白质、基因药物、核苷酸、多肽、抗生素等。

1-3化学制药产品一定申报化学制药吗?生物技术制药产品一定申报生物制药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化学制药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均不一定申报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制品:

有些药物的生产工艺是由化学只要和生物技术制药相互链接有机组成的。如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首先是化学合成工艺,之后是发酵工艺,最后是化学合成工艺;有些药物经过化学合成工艺,最后是生物发酵工艺,如氢化可的松。

1-4从重磅炸弹药物出发,分析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

答:重磅炸弹药物是指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注,对医药产业具有特殊贡献的一类药物。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1)主要药物的类型将会增加(2)研发投入加大(3)企业并购与重组讲促进未来只要工艺的统一化(4)重磅炸弹药药物数量增加,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1-5世界销售收入排前十位的制药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类药物?采取的制药工艺是什么?

答:(1)抗溃疡药物(219亿美元),属于内分泌系统药物,采取化学制药工艺,(2)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药物(217亿美元),属于生物合成药物,采取生物技术制药工艺.(3)抗抑郁药物(170亿美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采用化学制药工艺(4)非甾体固醇抗风湿药物(113亿美元)属于生物制品,采用生物制药工艺(5)钙拮抗药物(99亿美元)属于化学合成药物,采用化学合成工艺(6)抗精神病药物(95亿美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7)细胞生成素(80亿美元)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8)口服抗糖尿病药物(80亿美元)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工艺(9)ACE抑制药(78亿美元)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制药工艺(10)头孢菌素及其组合(76亿美元)生物制品,提取制药工艺

1-6列举出现频率较高的制药工艺技术

答: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频率较高,该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酶工程技术制药,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1-7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情况怎样?

答:随着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和发展,世界正处于开发新药过程中,而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依然迅速,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生物药物为人

类提供了更加有效作用,在治疗疾病方法中占据重要作用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

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2-3,如何进行工艺路线的选择?

答:1,选择工艺路线时,首先要清楚每条合成路线是由不同的化学反应组成,因此要了解化学反应类型;

2,理想的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合成步骤少,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各步收率较高等特点,了解反应步骤数和计算反应总收率是衡量不同合成路线效率的最直接方法;

3,选择工艺路线,首先应了解每一条合成路线所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的来源、规格和供应情况,必须对原辅材料进行全面了解,使原材料成本最低;

4,要及时更换辅助材料和改变步骤合成,将废物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第三章化学制药的工艺研究

3-1,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7个:配料比、溶剂、温度和压力、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其监控、后处理、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3-2,分析影响反应的各种条件与工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反应条件需要进行极限实验?为什么?

答:1,反应物的浓度和配料比,一般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有助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设备能力和减少溶剂用量,同时确定合适的配料比,也能使收率更高。

2,溶剂。溶剂主要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反应溶剂性质和用量直接影响反应物的浓度、溶剂化作用、加料次序、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等。

3,反应温度和压力。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转换,在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中要

注意考察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搅拌器和搅拌速度。

4,催化剂。现代化学工业中,80%以上的反应涉及催化过程。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路线中叶常见催化反应,如:酸碱催化、金属催化、相转移催化、生物酶催化等,利用催化剂来加速化学反应,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催化剂,温度,配料比和加料速度等都必须进行极限实验。

原因:经过详细的工艺研究,可以找到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如配料比,温度,酸碱度,反应时间,溶剂等。它们往往不是单一的点,而是一个许可范围。有些尖顶型化学反应对工艺条件很严超过某一极限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工艺条件的极限实验,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破坏性实验。以便更完全的掌握该反应的规律,以确保生产安全提供必要的数据,所以需进行极限实验。

3-3 合成工序的确定一般在哪个阶段?对于整个生产过程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药物的合成工艺路线通常可有若干个合成工序组成,每个合成工序包含若干个化学单元反应。对于这些化学单元反应进行实验室水平的工艺研究。目的在于优化和选择最佳的工艺条件同时为生产车间划分生产岗位做准备。

3-4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之间的关系?

答:在某基元反应过程中若只有一分子参与反应则称为单分子反应。多数的一级反应为单分子反应。当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反应称为双子反应,即为二级反应。

3-5 比较重结晶的溶解要求与普通反应溶剂的异同点?

答:理想的重结晶溶剂应对杂质有良好的溶解性,对于待提纯的药物应具有所期望的溶解性。即室温下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溶解度较大,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大。无论是反应溶剂还是重结晶溶剂,都要求溶剂具有不活泼性,即在化学反应或在重结晶条件下,溶剂应是稳定而惰性的。

3-6化学反应符合VantHoff经验规则具有哪些情况?

答:化学反应不符合VantHoff经验规则的又复杂反应,复杂反应又包括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联系反应等。VantHoff经验规则只适合一些简单反应,如单分子的基元反应,双分子反应和零级反应。

3-7冠醚类属于哪种催化剂,其最适合哪类反应?除此以外,还有哪种催化剂也具有类似的反应机理?

答:冠醚类属于非离子型相转移催化剂,冠醚具有特殊的络合性能,能与碱金属形成络合物,所有最适合络合反应;非环多醚类也具有类似的反应机理。

3-8 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中,为什么溶剂不能与水互溶?

答:在液—液相转移催化系统中,即反应底物为液体时,原则上许多有机溶剂都可应用,但溶剂不与水互溶这一点非常重要,以确保离子不发生水合作用,即溶剂化。

3-9 什么是反应终点?有哪些常用的监控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反应终点就是主反应生产效率最大时,及时停止反应,防止其他副反应的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监控速度慢,复杂,高效,也可用简易高效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如测定显色,沉淀,酸碱度,相对密度,折射率等。但效率不高。

3-10 制药工艺研究中,哪些内容必须符合GMP要求?

答:(1)制药程度(2)药品的稳定性(3)药品的生物有效性。

3-11原辅料过渡实验的目的与内容是什么?

答:目的是排除原辅材料所含杂质的不良影响,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内容是:当工艺路线确定后,再进一步考察工艺条件时,应尽量改用生产上足量供应的原辅材料进行过渡实验,考察某些工业规格的原辅材料所含杂质对反应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制定原辅材料的规格标准,规定各种杂质的最高允许限度。

3-12 哪些反应对设备材质有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是什么?如何满足?

答:多相反应,催化反应,间歇反应等对设备材质有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包括:加速反应,不易腐蚀材料。在实验研究阶段可在玻璃容器加入某种材料,对于腐蚀性的原辅材料需进行对设备材质腐蚀性实验,为中试放大的选择设备材质提供数据。

第四章手性制药技术

4-1什么是手性药物,其构型与活性的特点是什么?

答: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就是手性药物。

①两个对映体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

②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药理活性,另一个则无明显作用。

③两个对映体的药理作用不同,上市后用于不同的适应症。

④在消旋体中增加一种对映体的比例可调整临床疗效。

⑤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治疗价值,另一个则有不良作用。

4-2如何判别手性药物的构型及其光学活性?

答:一对对映异构体等量混合,则混合物没有光学活性;如果不等量混合,则混合物具有光学活性。

4-3简述天然提取法制备手性药物的一般步骤。

答:①酶法分析②酶催化的还原反应③酶催化的氧化反映④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⑤酶催化的转氨基化作用

4-4手性药物单一对映体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分析它们的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

答:①手性源的不对称反应。手性源法合成光学活性物质需要一些光学纯的手性物质,它能使无手性或潜手性的化合物部分或全部转变成所需要的立体异构体,这种方法的有点是产品不经过拆分而且产率比较高;以易得的光学纯的物质

(往往是天然产物)作原料,比较经济。这种方法的优缺点是较难获得很好的手性诱导,克服这一缺陷的方法是双不对称诱导法。

4-5化学拆分外消旋体药物有几种方法?分别举例加以阐述。

答:①酶法拆分 例如R-苯乙胺和S-苯乙胺的拆分

②选择性水解 使用马肝酯酶对布洛芬乙酯来拆分洛芬

4-6不对称化学合成在手性药物制备中原理及其应用。

答:不对称合成是利用反应剂将潜手性单元转化为手性单元,使得产生不等量的立体异构体的过程。不对称合成按照手性基团的影响方式和合成方法的发展,可以分一下几大类:手性源法、手性辅助剂法、手性试剂法、不对称催化合成法、双不对称诱导法等等。

4-7举例叙述生物酶法制备手性药物的原理及其应用。

答: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L-天冬氨酸的制备,它是重要的医药原料,甘氨酸对醛的合成反应可以在醛缩酶的催化下发生,生成的产物β-羟基-α-氨基酸可以作为原料,进一步转化为各种重要的中间体,如生成α-氨基酸、α-氨基二醇、α-羟基-β-氨基酸等。 原理: COOH HOOC

2

RCHO

2

R

2

2

4-8解释下列个名词的含义。

(1)手性与潜手性

手性:指一个实物与其镜中的影像不能重合的性质。

潜手性:当一个非手性分子处于等同地位(对映性)的一对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不同于原有的原子或基团取代后,转化成手性分子而显示了手性,此时就把原来的分子中进行取代的一个中心轴或面称为潜手性的。

(2)对映异构体与非对应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一对互为镜像关系的分子称为对应异构体。

非对应异构体:具有两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并且分子相互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称为非对应异构体。

(3)外消旋体与内消旋体

内消旋体: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对歌手性中心而同时又有对称面时,实物与镜像重合,这样的化合物称为内消旋体。

外消旋体:两个对应异构体以1:1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旋光性相互抵消,因此这种混合物没有旋光性,称为外消旋体。

(4)对映体过量与非对映体过量

对映体过量:指在两个对映体的混合物中,其中一个对映体相对于另一个而过量的百分数,表征对映体的光学纯度。

非对映体过量:指在两个非对映体的混合物中,其中一个非对映体相对于另一个而过量的百分数,表征非对映体的光学纯度。

4-9判断下列药物分子的构型(R 和S 表示) H NH 2

CH 3

COOH

R H OH

CH 2OH

COOH Cl H CH 3C 2H 5R R

C H 3R

R

2CH 3R

4-10、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光学活性,并用R,S 标记。

H CH 3HOOC HOOC CH 3

H H

CH 3H CH 3

HOOC HOOC

(S)(S)H

OH

O H COOH COOH HOOC

(R)(R)H

OH H

O H COOH COOH (R)

(S)

OH

H O

H

H COOH COOH (S)(R) 4-11、以下两个药物分子是一对对映异构体吗?

CH 3O

H H CH 3NH H Ph

CH 3Ph H CH 3NH H O H

不是对映异构体,不成镜像关系。

第五章 氯霉素生产工艺

5-1、氯霉素有几个手性中心,如何进行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答:氯霉素有两个相连的手性中心,在进行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时,需解

决氯霉素立体构型问题。

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

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

原理:⑴

CH

33

H

2SO

4

CH

3

O

2

N

V O

O

2

CH

3

O

O

2

N

CH

3

O

O

2N

Br

2

CH

2

Br

O

O

2

N

(CH)N

ClH

CH

2

NH

2

HCl

O

O

2

N

CH

2

NHCOCH

3

O

O

2

N

(CH

3

COO)

2

CH

3

OONa

HCHO

CH

O

O

2

N

NHCOCH

3

CH

2

OH

32

323

O

2

N

N

H

CH

2

OH

CH

3

O

H OH

+

2

H OH

NH

2

H

CH

2

OH

O

2

N

O

2

O

2

2

OH

Cl

2

CHCO

2

CH

3

5-3、对硝其-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中水含量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水分存在时与溴化氢反应,诱导其延长或基本不起反应,因此对硝基苯乙酮溴代反应时,水分存在不利于反应,必段严格控制溶剂的水份。

5-4、氯霉素生产工艺中,主要的副产物有哪些?邻硝基乙苯如何处理?

答:主要有邻硝基乙苯,L-(+)-氨基-1,3-丙二醇,利用邻硝基乙苯生产除草剂——杀草铵,工艺路线如下:

CH

3

NO

2

CH

3

NH

2

C

H CH

Br

23

CH

3

NH

C

H

3

CH

3

3

N

C

H

3

CH

3

2

Cl 第七章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工艺

7-1、半合成头孢菌素主要结构改造的位置?化学酰化法和微生物酶酰化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可何改造的部位有四个,即7-酰氨基部分,7-氢原子,环中的硫原子和3-位取代基;采用化学酰化法酰化具有专属性强,副反就少,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7-2、7-ADCA有几条生产路线?有哪些不同?

答:有两条,用头孢菌素C为原料通过两种方法-酶水解法和化学裂解法得到7-ACA,然后再脱乙酰基,便可得到7-ADCA。

酶水解法难度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而化学裂解法虽然操作较为复杂,对生产设备要求高,但工艺较为稳定和成熟。

7-3、在半合成制备头孢菌素过程中,哪些步骤采用化学合成?哪些步骤采用生物合成?

答:在化学酰化路线中,7位的酰化和3位的取代采用化学合成。在酶化法生产路线中,酶进行水解,采用生物合成。

7-4、苯甘氨酰氯与7-ADCA综合法中加入对甲苯磺酸的作用?

答:加入对甲苯硝酸的作用是7-ADCA酯从反应系中分离出来。

7—5微生物酶酰化法生产头孢氨苄是否可以工业化?

答:可以工业化,酶酰化法专属性强,副反应少,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随着酶活力与工艺的改进,酶酰化法将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工业化。

第八章甾体激素生产工艺

8-1路线1与路线2有哪些不同?

答:路线2可以防止路线1使用的Ni,H2O2等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并且各步的收率均十分理想。

工艺路线1:由环氧黄体酮先上溴开环,氢解除溴,上碘置换得醋酸化合物S,再经梨头霉菌氧化直接引入C-11位上β-羟基得氢化可的松。

工艺路线2:由黑根霉菌先在C-11位上引入A-羟基后,经用铬酐,铬酸氧化(-1)位,a-羟基为酮基,再上溴开环,用Raney溴消除溴上碘置换得醋酸可的松,成缩氨脲保护C-11,C-20位上酮基,用钾硼氢还原C-11位上酮基使成为b-羟基;脱去C-11,C-20位上保护基和水解C-21位上乙酰基可得氢化可的松。

8-2在制备氢化可的松过程中,哪些步骤采用化学合成,哪些为生物法?

答:化学合成:(1)△5,16 —孕甾二烯—3B—20二酮—3—醋酸酯的制备(2)16a—17a—环氧黄体酮的制备

(3) 17a—羟基黄体酮的制备

(4)△孕甾烯—17a,21—21二醇—3,,2—二酮醋酸酯的制备

生物法:最后一步(5)最终产物氢化可的松的制备

8—3制备氢化可的松哪步采用oppenaner氧化反应,机理是什么?

答第二步制备环氧黄体酮时采用oppenaner氧化反应;机理:环氧化物上的醇羟基易被氧化为酮,具有很强的专一性。

8-4 制备制备17a—羟基黄体酮时,氢解除溴为什么要加入吡啶?

答:除尽溶液中的溴,反应液显酸性,而吡啶显碱性,中和。

8-5制备氢化可的松中可能产生“三废”是什么?

答:溴化氢,Ni ,H2O等易燃易爆化学试剂

第十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

10-1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征?

答:分为三个时期:一:菌体生长期

菌体生长期也称为发酵前期,是指从接种菌种至菌体达到一定临界浓度的时间,包括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呵减速期,菌体的主要代谢是进行碳源,氮源等分解代谢,培养基质不断被消耗,浓度降低,而菌体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浓度增加,溶氧量不断下降,在菌体临界值时,溶解氧浓度降到最低。

二产物合成期

产物合成期也称为产物分泌期或发酵中期,主要进行代谢产物或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至达最大高峰,随后合成能力衰退。呼吸强度无明显变化,菌体在增重,但不增加数目。

三菌体自溶期

菌体自溶期也称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氨基氮含量增加,PH上升,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发酵必须结束,否则产物被破坏,同时菌体自溶给过滤和提取带来困难。

10-2微生物生长,基质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动力学如何计算,分析其影响因素?

答: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单位时间内菌体浓度或质量X的变话,比生产速率u是生产速率的标准化,反映了菌体活力的大小。

R=dx/dt u=dx/xdt

2 质消耗速率,qs比消耗速率。S基质浓度

3 物生成动力学

产物生成速率rp和速率qp分别为:

Rp+dp/dt=Yp.dx/dt=YpuX;qp=uYp

P为产物生成量;Yp为产物生成的得率系数。

10-3微生物生长与生长之间的关系模型有集中?与过程控制的关系是什么?

答:有三种:

1、长与生产偶联型。

生长与是为你歌唱偶联型是微生物生长与产物生长直接关联,生长期与生产期是一致的。微生物生长、基质消耗、邻里公园利用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曲线几乎平行,变化趋势同步,度有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接近,菌体生长期和产物形成不是分开的,产物往往是初级代谢的直接产物。

2、生长与生产班欧联型。

生长与生产偶联型介于偶联和非偶联模型之间,产物生成与基质消耗、能量利用之间存在间接关系。产物来自于能量代谢所用的基质,但是在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是分开的在菌体生长期产物内基本无产物生长,在生长的中后期长成大量的产物而进入产物形成期。

3、生长与生产非偶联型是指微生物生长期为独立的两个阶段,先形成基质消耗和菌体生长高峰,此时几乎没有或很少有产物生成;难后进入菌体生长静止期,而产物大量生成,并出现产物高峰期,产物来自于中间代谢途径,而不是分解代谢过程,初级代谢与产物形成是完全分开的。

10-4 生产菌种选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如何选择应用?

答:1、自然分离。此法选育步骤复杂需用高精度的仪器。纯化不高。

2、自然选育。简单易行,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退化,稳定生产水平和提高产物量的目的,但效率低,增产幅度不会很大。

3、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人为为创造条件,使菌种发生变异,从中筛选优良个体,淘汰劣质个体,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其特点是速度大、收效大,方法相对简单,但缺乏定向性,要配合大规模的筛选工作。

4、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两种不同基因型的菌种通过结合或原生质体融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个体状的菌株,带有丁香育种的性质。

5、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基因工程技术育种在传统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发酵的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因工厂技术,过量表达或抑制表达某一个或一组基因,调控代谢过程,事先目标产物的高效表达。一般希望挖元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中,以便稳定遗传。6、基因组技术

基因组技术可改变以前的突变育种的时间长,改良速度慢等缺点,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结果,基因组的关键是在起始突变提的选择,遗传重组的效率,选择方法的灵敏性。

10-5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菌种的保存原理是使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即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可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

保存方法:

①斜面低温保存:该方法的有点是操作简单,试用方便,缺点是保存时间短,

容易发生变异。

②液体石蜡密封保存:石蜡封存,可减少水分蒸发并隔绝了氧气,增加了保存

时间。

③砂土保存:该方法适宜形成孢子或芽孢的菌种,不适用于只有菌丝的真菌和

无芽孢的细菌和酵母菌保存。砂土起保存载体的作用,硅胶、滤纸瓷珠等也可用于保存。

④了你懂干燥保存:该法能很好的保持细胞的完整性而不受波坏,冷冻干燥保

存时间长,主要用于保存各种细菌、酵母、霉菌及个别病毒,对动物细胞的保存效果不好,不适于原虫的保存。

⑤液氮保存:该法是目前最可靠的一种长期保存方法,可用于细菌、酵母和体

外培育动物细胞,也是长期保存种植的主要方法。

10-6微生物发酵培育养基组成成分有哪些,有何作用?

答:①碳源:碳源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

②氮源:氮源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的营养物质。

③无机盐:无机盐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或具有生理调节作用,一般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其抑制作用。

④水:水是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营养传递的介质。良好道题,调节细胞生长的环境温度。

⑤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机物,包括氨基酸、维

生素、核苷酸、脂肪酸等。一般天然成分中含有,无需添加,但对于营养缺陷型(氨基酸、核苷酸菌株),必须添加。

⑥前体与促进剂:前体明显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一定条件下还能控制菌体合

成代谢产物的方向,但具有独行。促进剂能促进产物生成,提高产量。

⑦消沫剂:消沫剂的作用是消除泡沫,防止逃液和染菌。

10-7如何研制生产用发酵培养基?

答:发酵培养基的配置应进行如下步骤:

㈠一般原则:①生物学原则②工艺原则③低成本原则④搞笑经济原则

㈡培养基的设计基本思路:

①确立起始培养基

②单因素实验,确定最适宜的培养基成分

③多因素实验,进行各组分之间浓度优化和最佳配比

④放大实验

⑤确定最终培养基

㈢理论计算与定量配制

微生物生长和生产可用一下列表达式表示:

碳源+氮源+其他营养物质→细胞+产物+CO2+H2O+生物热

如果能进行定量表达,就可计算得到一定细胞生物量所需最小的营养物质,如果已知生物量与产物之间的特殊表达关系,就可以计算获得一定产量的最小底物浓度。可参考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初步计算培养基配方。

10-8空气过滤灭菌的原理及其工艺过程是什么?分析影响灭菌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原理:空气通过过滤介质时,颗粒在离心场蝉声沉降,同时惯性碰撞蝉声摩擦黏附,颗粒的布朗运动使威力之间相互集聚成大颗粒,颗粒接触介质表面,直接被截留。气流速度越大,截留效果越好。

工艺过程:

①提高空气的洁净度

②出去空气中油和水

③获得无菌空气

主要因素:空气预处理,油水分离、空气过滤介质与设备。

10-9比较分析培养基的简写和连续灭菌工艺的优缺点及操作要点。

答:间歇灭菌的特点是不需要其他的附属设备,操作渐变,国内外常用。缺点是加热和冷却时间较长,营养成分有一定损失,罐利用低,为中小型生产企业采用、操作要点主要在灭菌过程的保温阶段。

连续灭菌的有点是采用高温快速灭菌工艺,营养成分破坏的少;热能利用合理,易于自动化控制。缺点是发酵罐利用率低,怎加了连续灭菌灭菌设备及操作环节,增加染菌概率;对压力要求高,不适合黏度大或形物含量高的培养基灭菌。

10-10比较各种发酵操作方式的异同点,如何选择应用?

答:(1)分批式操作:分批式操作又称间歇示操作,是指把菌体和培养液一次装入发酵罐,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有点是操作简单期短,污染机会少,产品质量容易控制。

(2)流加式操作:流加式操作又称补料-分批式操作,是指在分批式操作起初上,连续不断补充新培养基,但不取出培养液,该方法的有点是解除了底物抑制,产物的反馈抑制和葡萄糖效应,可用于理论研究。

(3)半连续性操作半连续性操作又称反复分批式操作或换液培养,是指菌体和培养液一起装入发酵罐,在菌体成长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去除部分发酵培养物,同时在一定时间内补充同等数量的新培养基;半连续性操作是抗生素生产的主要方式,缺点是失去了部分生长旺盛的菌体和一些前体,发生非生产菌突变。(4)连续性操作连续性操作是指菌体与培养液一起装入发酵罐,在菌体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新培养基,同时取出包括培养液和菌体在内的发酵液,发酵体积和菌体浓度等不变,使菌体处于恒定状态,促进了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它的优点是所需设备和投资少;提高产率和效率,产量稳定性优越,缺点是杂菌污染机会增多,菌体易发生变异和退化,有毒代谢产物积累等。

10-11 发酵过程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途径有哪些?

答:原因:主要有种子污染,设备机器附件渗漏,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空气带菌,技术管理不善等几方面。

控制途径:(1)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的控制途径:保证灭菌所需的蒸汽压力,用量和时间,开温时间不宜太快,要适当,灭菌时进气和排气阀们开启要缓慢。(2)空气带菌的控制途径:通过定期检查管件,跟换过滤介质和加强检修来解决。

(3)设备及其附件渗漏的控制途径:要建立并执行完善的管理制度,操作制度与规程,加强技术设备管理,定期检修和维护发酵设备及各个环节,杜绝杂菌污染。

(4)噬菌体的污染及控制途径:对于污染噬菌体的发酵液,不能随意排放,必须彻底高压灭菌后,在排放,同时对生产进行消毒,定期对生产区域环境进行化学消毒,改善环境卫生,严谨排放活菌体。

10-12 发酵过程中温度和搅拌有何影响,如何控制?

答:发酵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点,温度对呼吸代谢强度,物质代谢方向,产物合成速率等等影响是不一致的,温度还影响产物的稳定性。搅拌时影响温度的一个因素,搅拌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平衡温度。

发酵温度的控制:发酵温度采取反馈开关控制策略,当发酵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冷水阀关闭,蒸汽或热水阀打开。当发酵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蒸汽或热水阀关闭,冷水阀打开。

10-13发酵过程中PH和溶解氧有何影响,控制策略有哪些?为什么?

答:发酵PH的影响及其控制: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很明显,PH不当,将严重影响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培养环境中PH的变化虽然不会引起细胞内同等的变化,但必然引起细胞内PH的同方向变化。

PH的控制:(1)培养基方案考虑;(2)酸碱调节;(3)补料流加;(4)提高通气量

溶解氧的影响与控制:氧是细胞呼吸的底物,氧浓度的变化对细胞影响很大也反

映了设备的性能

溶解氧控制:(1)增加氧推动力;(2)控制搅拌;(3)增加传氧中间介质;(4)控制菌体浓度;(5)综合控制

10-14分析发酵中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发酵的影响,提出消沫措施和方式答: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培养基中存在蛋白质类,糖类等发泡性物质,在通气条件下,容易形成泡沫。微生物代谢过程也会产生一些物质,引起发泡。除了培养基成分外,其他发泡的因素包括通气搅拌强度,灭菌条件等,快速搅拌会引起很多泡沫,灭菌体积太大或不彻底也容易引起发泡。发泡对发酵带来诸多不利,减少装料量,降低氧传递。过多泡沫造成大量逃液,从排气管线逃出增加了污染的概率,甚至使搅拌无法进行,泡沫使菌体呼吸受阻,代谢异常或自溶。

泡沫控制:(1)机械消沫;(2)化学消沫;(3)分散剂

10-15 微生物发酵制药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身材菌种选育与保存阶段采用各种选育技术,获得高产,性能稳定,容易培养的优良菌种,并进行有效的妥善保藏,为生产提供源泉。

(2)发酵阶段发酵阶段包括生产菌活化,种子制备,发酵培养,是生物加工过程控制

(3)分离纯化阶段分离纯化阶段包括发酵液预处理与过滤,分离提取,精制,成品检验,包装出厂检验,是生物分离过程控制。

10-16如何确定发酵终点?如何实现发酵过程的最优化控制?

答:发酵重点是结束发酵的时间,控制发酵终点的一般原则是高产量,低成本,可计算相关的参数,如发酵率,单位发酵液体积,单位发酵时间内的产量,发酵转化率或得率,单位发酵底物生产的生产量,发酵系数,单位发酵罐体积,单位发酵周期内的产量。

最优化控制:(1)经济因素;(2)下游工序;(3)其他因素

制药工艺学考试整理

1、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制药工艺学是主要研究、设计和选择安全、经济、先进的药物工业化生产途径和方法,解决药物在生产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同时根据原料药物的理化性质、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设备的特点,确定高产、节能的工艺路线和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 1、制药工艺研究的阶段: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 2、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 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 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3、我国新药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战略: 答:1)原创性新药研究开发,创制新颖的化学结构的新化学本体(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 2)模仿性新药创制,即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合物。 3)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以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的研究和开发(延伸性研究开发。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5)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应用新辅料或制剂新技术,提高制剂质量、研究开发新剂型、新的给药系统和复方制剂)(三类新药)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制药工艺学研究开发重点)4、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 答:缓释给药系统(SR-DDS)、控释给药系统( C 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DDS)、透皮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1、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 答:1)类型反应法、2)分子对称法、3)追溯求源法、4)模拟类推法、5)光学异构体拆分法 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的装配方式: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 5、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答: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它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6、进行药物的化学结构整体及部位剖析的要点答: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进而弄清这官能团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铸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铸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湖南大学 1、什么是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就是根据铸造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生产条件等,确定铸造方案和工艺参数,绘制铸造工艺图,编制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 2、为什么在进行铸造工艺设计之前要弄清楚设计的依据,设计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在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前设计者应该掌握生产任务和要求,熟悉工厂和车间的生产条件这些是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依据,还需要求设计者有一定的生产经验,设计经验并应对铸造先进技术有所了解具有经济观点发展观点,才能很好的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依据的内容 一、生产任务1)铸件零件图样提供的图样必须清晰无误有完整的尺寸,各种标记2)零件的技术要求金属材质牌号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要求铸件尺寸及重量公差及其它特殊性能要求3)产品数量及生产期限产品数量是指批量大小。生产期限是指交货日期的长短。二、生产条件1)设备能力包括起重运输机的吨位,最大起重高度、熔炉的形式、吨位生产率、造型和制芯机种类、机械化程度、烘干炉和热处理炉的能力、地坑尺寸、厂房高度大门尺寸等。2)车间原料的应用情况和供应情况3)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4)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车间的加工能力和生产经验 三、考虑经济性对各种原料、炉料等的价格、每吨金属液的成本、各级工种工时费用、设备每小时费用等、都应有所了解,以便考核该工艺的经济性。 3.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铸造工艺图,铸件(毛坯)图,铸型装配图(合箱图),工艺卡及操作工艺规程。 4.选择造型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1、优先采用湿型。当湿型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使用表干砂型、干砂型或其它砂型。 选用湿型应注意的几种情况1)铸件过高的技术静压力超过湿型的抗压强度时应考 虑使用干砂型,自硬砂型等。2)浇注位置上铸件有较大水平壁时,用湿型易引起 夹砂缺陷,应考虑使用其它砂型3)造型过程长或需长时间等待浇注的砂型不宜 选用湿型4)型内放置冷铁较多时,应避免使用湿型 2、造型造芯方法应和生产批量相适应 3、造型方法应适用工厂条件 4、要兼顾铸件的精度要求和生产成本 5-浇注位置的选择或确定为何受到铸造工艺人员的重视?应遵循哪些原则? 确定浇注位置是铸造工艺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关系到铸件的内在质量、铸件的尺寸精度铸造工艺过程中的难易,因此往往须制定出几种方案加以分析,对此择优选用。 应遵循的原则为:1、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置于下部2、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3、使铸件的大平面朝下,避免夹砂伤疤类缺陷4、应保证铸件能充满5、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6、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臂式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7、应使合箱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冷却位置相一致 5为什么要设计分型面?怎样选择分型面? 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选择分型面的原则:1、应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置于同一半型内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数目,分型面少,铸件精度容易保证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4、便于下芯,合箱,检查型腔尺寸。5、不使砂箱过高6、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7、注意减轻铸件的清理和机

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 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1.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 2.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 第五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含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提高。 第六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 第七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一到四期为菌丝生长期,三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四到五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艺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发束发酵。 3. 青霉素发酵工程的控制原理及其关键点是什么? 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4. 青霉素提炼工艺中采用了哪些单元操作? 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提炼工艺包括如下单元操作: ①预处理与过滤:在于浓缩青霉素,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②萃取:其原理是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易溶于水。 ③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④结晶:青霉素钾盐在乙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在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入乙酸钾-乙醇溶液,青霉素钾盐可直接结晶析出。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如何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过程进行调控? 发酵过程流加铵盐、尿素、氨水等氮源,补充NH4+;生物素适量控制在2-5μ g/L;pH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供氧充足;磷酸盐适量。 2. 氨基酸生产菌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路线: 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 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 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 一种效应。 3、全合成: 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 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 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 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 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 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 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 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 (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 (2)生产成本因素, (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 (4) 环境保护的考虑, (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 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答: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 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

铸造工艺学问答题

二问答题 1、试述夹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预防措施。 答(1)特征:是一类表面缺陷,分为夹砂结疤和鼠尾;(2) 形成机理A:砂型表面层因热膨胀产生的应力超出了水分饱和凝聚区的强度;B:型砂的热膨胀超过热应变;C:干燥层的热应力超出水分凝聚区的强度 热膨胀大于凝聚区的热应变;3 预防措施A:造型材料方面,正确选用和配制型砂是防止夹砂的主要措施;B:铸造工艺方面,避免大平面在水平位置浇注;C:铸件结构方面:尽量避免大平面,铸造圆角要合适。不同形状的型腔:其抗夹砂能力是不同的 2、简述CO2硬化的钠水玻璃砂的硬化机理。 答:机理:因为水玻璃中本来就有下列平衡,硅酸钠水解,Na2O·mSiO2·nH2O=2NaOH+mSiO2·nH2O 向水玻璃中吹入二氧化碳时,由于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其余水解反应 NaoH+CO2=Na2co3+H2O促进水解反应向右进行,硅酸分子增多,其发生缩聚反应≡Si-O-H+H-O-Si≡→≡Si-O-Si≡+H2O其还会进一步缩聚,形成凝胶。钠水玻璃的物理脱水作用,由(液态到固态)和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的结果。 3、影响型砂透气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砂粒的大小、粒度分布、粒形、含泥量、粘结剂种类、加入量和混砂时粘结剂在砂粒上的分布状况以及砂紧实度的影响 4阐述机械粘砂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防止措施 答:是指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粘附着一层砂粒和金属的机械混合物,是由于金属渗入铸型表面的微孔形成的。机理:铸型中某个部位受到的金属液的压力大于渗入临界压力。影响因素(1)金属液对铸型表面的润湿性。一般来说润湿角小于90度两者不润湿可防止金属液的渗入,而润湿角大于90度时,两者润湿有利于金属液的渗入,产生粘砂。但洛铁矿砂因能产生固相烧结,生成致密稳定的烧结层从而防止粘砂;(2)型芯表面的微孔尺寸。其与砂的颗粒大小和分散度以及紧实度有关。一般砂粒越细,分散度越大紧实度高且均匀有利于防止金属液的渗入。但浇注温度较高时,细砂粒因耐火度不够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粘砂,而更高时粗砂粒的粘砂则比细砂粒又要重些;(3)铸型微孔中的气体压力。铸型微孔中的气体压力高,则背压大有利于防止金属液的渗入(4)金属液压力及铸型表面处于液态的时间。金属夜的静压力和动压力是金属液渗入的动力、铸型表面的金属液存在时间长,金属液可深入到型砂的内部。防止措施:(1)减小铸型表面微孔尺寸。如采用细颗粒原砂、表面刷涂料、提高紧实度等(2)铸型中加入能适当提高铸型背压或能产生隔离层的附加物如煤粉等(3)改用非硅质特种原砂。如能产生固相烧结的洛铁矿砂、或热导率大蓄热系数大的锆砂,以降低铸型表面金属液存在的时间(4)此外还可将体浇注温度、降低充型压力等 5、化学粘砂防治措施 答:1尽量避免在铸件和铸型界面产生形成低熔点化合物的化学反应2促进形成易剥离性粘砂层或易剥离的烧结层 6、高温金属浇入铸型后金属和铸型有哪些相互作用 从而又可能出现哪些铸造缺陷 列举5种以上铸造缺陷〕答热作用、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缺陷:夹砂结疤、毛刺、粘砂、鼠尾、气孔、型壁移动、胀砂、砂眼、浇不足。 7、壳芯砂常用什么树脂作粘结剂、硬化剂,在壳型、壳芯生产和浇注时,常会出现那些问题? 答:硬化剂乌洛托品,粘结剂树脂粘结剂。壳型、壳芯生产和浇注时产生的问题:脱壳、起模时膜破裂、表面疏松、壳变形和翘曲、强度低、夹层;浇注时容让性、溃散性问题,浇注时型芯破裂、铸型表面产生橘皮、气孔、皮下气孔。 8、何谓水玻璃"模数"?铸造生产使用水玻璃时 如何提高或降低水玻璃的模数?举例说

制药工艺学_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得设计与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就是指利用常见得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得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得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得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与官能团得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得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得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得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得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得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与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得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就是方便易得,价格合理得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就是各步得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得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得标准就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得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得综合比较与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得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得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得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得路线简短;2)所需得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得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就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得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制药工艺学重点

制药工艺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 一、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 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 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二、GLP、GCP、GMP、GSP;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实验室试验规范——研究 ◆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临床试用规范——临床 ◆GSP (Good Supply Practice):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流通 ◆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 三、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 ◆缓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system,SR-DDS) ◆控释给药系统(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 )、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a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粘膜给药系统(mucosa drug delivery system) ◆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四、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 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名词解释)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 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 的方法,也称倒推法。首先从药物合成的最后一个结合点考虑它的前驱物质是什么和用什么反应得到,如此继续追溯求源直到最后是可能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其它易得的天然化合物为止。药物分子中具有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通过文献调 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故也称文献归纳法。必需和已有的方法对比,并注意对比类似化学结构、化学活性的差异。 五、全合成、半合成;(名词解释) ◆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 得。

铸造工艺学考题

铸造工艺学考题(考试总结) 一,冷铁:为增加铸件局部冷却速度,在型腔部及工作表面安放的金属块 作用: ①在冒口难于补缩的部位防止缩孔缩松。 ②防止壁厚交叉部位及急剧变化部位产生裂纹。 ③与冒口配合使用,能加强铸件的顺序凝固条件,扩大冒口补缩距离或围,减少冒口数目或体积。 ④用冷铁加速个别热节的冷却,使整个铸件接近于同时凝固,既可防止或减轻铸件变形,又可提高工艺出品率。 ⑤改善铸件局部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如细化基体组织,提高铸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⑥减轻和防止厚壁铸件中的偏析。 二,分型面及选择原则 分型面是两半铸型接触的的表面,分型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 选择原则: ①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同一砂型 ②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③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 ④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查型腔尺寸 ⑤不使砂箱过高 ⑥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 ⑦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三钠水玻璃砂硬化机理 硬化机理:因为水玻璃中本来就有下列平衡,硅酸钠水解, Na2O·mSiO2·nH2O=2NaOH+mSiO2·nH2O 向水玻璃中吹入二氧化碳时,由于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其余水解反应NaoH+CO2=Na2co3+H2O促进水解反应向右进行,硅酸分子增多,其发生

缩聚反应≡Si-O-H+H-O-Si≡→≡Si-O-Si≡+H2O其还会进一步缩聚,形成凝胶。钠水玻璃的物理脱水作用,由(液态到固态)和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的结果。 目前铸造生产中常用的一些硬化方法,都是加入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上述反应平衡点的气态、液态或粉状硬化剂,与OH-作用,从而降低pH值,或靠失水,或靠上述两者的复合作用来达到硬化。(1分)a失水发生由液态到固态的转变:凡是能去除水玻璃中水分的方法,如加热烘干,吹热空气或干燥的压缩空气,真空脱水,微波照射以及加入产生放热反应的化合无等都可以使钠水玻璃硬化。(2分) b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产物:钠水玻璃在加入酸性或具有潜在酸性的物质时,其pH值降低,稳定性下降,使得其水解和缩聚过程加速进行。(2分)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出砂性差——a)在钠水玻璃中加入附加物;b)减少钠水玻璃的用量;c)减低易熔融物质的含量;d)采用以石灰石作原砂的钠水玻璃CO2自硬砂。 ②铸铁件粘砂——a)刷涂料,最好使用醇基涂料;b)一般铸铁件也可以在钠水玻璃中加入适量的煤粉或者适量具有填料性能的高岭土式粘土 ③型、芯表面粉化(白霜)——a)控制钠水玻璃的水分不要偏高,吹CO2的时间不宜过长,型、芯不要放置太久;b)据有关工厂的经验,在钠水玻璃中加入占砂质量1%左右,密度为1.3克∕立方厘米的糖浆,可以有效防止粉化。 ④砂芯抗吸湿性差——a)在钠水玻璃砂中加入锂水玻璃或在钠水玻璃中加入Li2CO3、CaCO3、ZnCO3等无机附加物;b)在钠水玻璃中加入少量有机材料或加入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的有机物,粘结剂。 ⑤此外,还存在发气量大(注意排气;先烘干砂芯再浇注)、旧砂再生和回用困难、热膨胀(加入质量分数4%的高岭土粘土形式的铝土)等问题。 四. 阐述用湿型砂铸造时出现水分迁移现象时,其传热、传质有何特征? 答:1)热通过两种方式传递,一是通过温度梯度进行导热,未被吸收的热通过干砂区传导至蒸发界面使水分汽化;二是靠蒸汽相传递。蒸汽的迁移依赖于蒸汽的压力梯度。2)干砂区的外侧为蒸发界面及水分凝聚区,没有温度梯度。3)铸件表面温度与干砂区的厚度及蓄热系数有关。 五. 浇注系统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答:1.封闭式浇注系统

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和答案解析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1.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2.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 第五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含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提高。 第六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 第七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一到四期为菌丝生长期,三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四到五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艺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发束发酵。 3. 青霉素发酵工程的控制原理及其关键点是什么? 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4. 青霉素提炼工艺中采用了哪些单元操作? 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提炼工艺包括如下单元操作: ①预处理与过滤:在于浓缩青霉素,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②萃取:其原理是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易溶于水。 ③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④结晶:青霉素钾盐在乙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在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入乙酸钾-乙醇溶液,青霉素钾盐可直接结晶析出。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如何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过程进行调控? 发酵过程流加铵盐、尿素、氨水等氮源,补充NH4+;生物素适量控制在2-5μg/L;pH 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供氧充足;磷酸盐适量。 2. 氨基酸生产菌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小短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生物素缺陷型;⑥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突变;⑦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 3. 生物素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化学制药工艺学~重点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与设计和研究先进、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有关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治疗、缓解、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称作有机药物,其中采用化学合成手段,按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研制和生产的有机药物称为有机合成药物,也叫做化学合成药物。 全合成:由结构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制成。半合成:具有一定基础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结构改造而制成。 化学制药工业:利用基本化工原料和天然产物,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化学结构,确定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调节改善机体功能等作用的化学品的产业。 NCEs新化学实体:新发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也成原型药,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具有特定药理活性,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前提。 手性药物:是指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而且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其中只含单一有效对映体或者以有效对映体为主。 中试放大: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生化条件下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的工艺一致性。 化学稳定性:催化剂能保持稳定的化学平衡和化学状态。 耐热稳定性:在反应条件下,能不因受热而破坏其理化性质,同时在一定温度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具有足够的抗摩擦、冲击重压和温度、相变引起的种种应力的能力。 外消旋混合物:当各个对映体的分子在晶体中对其相同种类的分子有较大亲和力时,那么只有一个(+)分子进行结晶,则将只有(+)分子在其上增长,(-)分子情况与此相同,每个晶核中只含有一种对映体结构。 外消旋化合物:当同种对映体之间力小于相反对映体的晶间力时,两种相反的对映体总是配对的结晶,即在每个晶核中包含两种对映体结构,形成计量学意义上的化合物,称为外消旋化合物。 外消旋固溶体:当一个外消旋的相同构型分子之间和相反构型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相差甚少时,则此外消旋体所形成的固体,其分子排列是混乱的,即在其晶核中包含有不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 优先结晶: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构体型相同的对应异构体结晶的生长。 逆向结晶:是在外消旋的溶液中加入可溶性某一构型的异构体,该异构体会吸附到外消旋体溶液中的同种构型异构体结晶的表面,从而抑制这种异构体结晶生长,而外消旋体溶液中的相反构型的构体结晶速率就会加快,从而形成结晶析出。 包含拆分法:利用非共价键体系的相互作用而使外消旋体与手性拆分剂发生包含,再通过结晶方法将2个对应体分开。 酶拆分法:利用酶对光学活性异构体有选择性的酶解作用而使外消旋体中的一个优先酶解,而另一个光学异构体难以酶解被保留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平均动力学拆分法:两个具有互补立体选择性的手性试剂使底物的2个异构体在竞争反应中保持最适的1:1比例,从而得到最大的ee值和转化率的两个对映异构体。 动力学拆分:利用外消旋体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在不对称的环境中反应速率不同,分离出简洁活性产物和低活性产物。

《铸造工艺学》课程课外练习题

UNIT1 1、铸造生产中使用量最大的原砂是以石英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天然硅砂。含泥量指原砂中直径小于 0.02mm的细小颗粒的含量,其中有粘土、极细的砂子、其他非粘土质点。原砂粒度包括砂粒的粗细程度与 砂粒粗细分布的集中程度。 2、说明符合的含义: ZGS98—40/100; ZGS98—140/70:ZGS96—140/70(87.3%) 3、铸造粘土分为哪两大类?什么是彭润土的活化处理?如何选用铸造粘土? 4、型砂中除了含有原砂、粘土、水等材料外,通常还特意加入一些材料,如煤粉、渣油、淀粉等,目的是 使型砂具有特定的性能,改善铸件的表面质量;高温作用下失去结构水、丧失粘结能力成为死粘土。 5、型砂和芯砂烘干的目的什么?(除去水分、降低发气量,提高强度和透气性) 6、钠水玻璃的重要参数是哪几个?(模数、密度、浓度、粘度)钠水玻璃的硬化方法有几种?(物理硬化 ----自然干燥或加热和吹压缩空气;化学硬化----插管法和盖罩法等两种)。 7、钠水玻璃砂CO2硬化后表层出现“白霜”称为粉化。白霜的主要成分是NaHCO3。 8、呋喃Ⅰ型树脂砂和呋喃Ⅱ型树脂砂均为热芯盒呋喃树脂砂。呋喃Ⅰ型树脂砂主要用于铸铁件,呋喃Ⅱ型 树脂砂属于无儋树脂主要用于铸钢件和球铁件。(为什么?) 9、混制植物油砂时,先加水后加油的目的是什么?(是粉料和砂先被水润湿,再加油时更易于其在砂中的 分布,同时避免粘土和糊精等粉料吸附许多的油。) 10、合脂芯砂中加入彭润土、糊精、淀粉等物质的作用是什么?(提高合脂芯砂的湿强度) 11、涂料一般由耐火粉料、粘结剂、悬浮剂、载液、助剂等构成。 UNIT2 1、简述造型、造芯、配型、吃砂量几个基本概念。 2、活块可用销钉或燕尾槽与模样主体相连接;砂芯由砂芯主体和芯头两部分组成,为提高砂芯的强度和刚度,制造时砂芯内部放置芯骨,为使砂芯排气畅通,砂芯中可开设排气通道,配型时砂芯表面常刷一层耐火涂料。 3、简述活块造型的过程。 4、实物造型常利用废旧零件代替模样造型。 5、当旋转铸件的尺寸较大,可采用刮板造型,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6、机器造型一定是采用模板造型。 7、简述铸型紧固的几种方法(小型铸件的铸型采用压铁;大中型铸件的铸型采用卡子、螺栓)。 UNIT3 1、简述合金的流动性与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联系(答题时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简述浇注条件对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影响。 3、什么是铸件的模数? 4、什么是浇注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5、铸件的内浇道开设的原则是什么? 6、系统可按两种方法分类:一是按内浇道在铸件上开设的位置不同分类,二是按浇注系统各组元截面 比例关系的不同分类。 7、什么是封闭式浇注系统,什么是开放式浇注系统?什么是浇注时间? 8、简述球铁、可锻铸铁、铸钢等几种合金铸件浇注系统的特点。 UNIT4 1、什么是凝固,什么是凝固过程? 2、铸件在凝固的过程中,除纯金属、共晶合金外,其断面上一般存有三个区域:固相区、凝固区、液 相区。 3、铸件的凝固方式一般为: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根据铸件截面上的凝 固区域大小划分的。凝固区域大小是由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和铸件截面上的温度梯度决定的。

制药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医_______ 生物制品。 一、~生物药物、生物制品、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 4 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 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者合成、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基因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基因重组药物: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生物药物有那些作用特点? 药理学特性: 1活性强: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盐析浓缩、有机溶剂沉淀浓缩、葡聚糖 凝聚浓缩__________ 、聚乙二醇浓缩、超滤浓缩 2、生化活性物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 _______________ 、冷冻干燥、 __________ 、减压干燥等 3、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化学______________ 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4、固定化酶常采用的方法可分为吸附法__________ 、包埋法 、共价结合法和交联法四大类 1由于目的蛋白质和杂蛋白分子量差别较大,拟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纯化并获得目的蛋白质,可采用(C )A、SDS凝胶电泳B、盐析法C、凝胶过滤D、吸附层析 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A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合肥工业大学铸造工艺学考前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铸造用原砂中的)泥份:将颗粒直径小于等于20um的称为泥份 2、钙膨润土活化处理:根据粘土的阳离子交换性质,可进行活化处理,使之转化为钠基膨润土,从而提高其粘结性和抗夹砂能力 3、铸件工艺出品率:铸件毛重比上铸件带浇注系统的重量 4:冒口:铸型内用以存储金属液的空腔,在铸件形成时补给金属,有防止缩孔、缩松、排气和集渣的作用 5、浇注系统: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通常有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等单元组成 6、铸造收缩率: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它的各部分尺寸一般都要缩小,铸件尺寸缩小的百分率; 7、起模斜度: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脱出,在模样或芯盒平行于起模方向设置的斜度; 8、角形系数:原砂的实际比表面积与理论比表面积的比值; 9、(有机粘结剂)比强度:指每 1%的粘结剂可获得的芯砂干拉强度; 10、封闭式浇注系统:前者从浇口杯底孔到内浇道的断面积逐渐缩小,其阻流断面正好是内浇道的浇注系统; 11开放式浇注系统: 指从浇口杯底孔到内浇道的断面积逐渐加大,阻流断面在直浇道上口的浇注系统; 12、粘土型砂: 以粘土为粘结剂的型砂; 13、紧实率: 湿砂型用1mpa的压力下压实或在锤击式制样机上打击三次,其实样体积在打击前后体积变化的百分率,用其试样前后高度变化的百分率来表示,即紧实率=(筒高-紧实距离)/筒高 14:水玻璃“模数”:钠水玻璃中SiO2和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称为模数,用M来表示,即M=n(SiO2)/n(Na2O)=1.033w(SiO2)/w(Na2O) 15、破碎指数:湿型砂标准抗压试样放在铁砧上受到一个自1m高度自由落下的50mm、510g 铜球的冲击,破碎的型砂,碎的通过网眼为12.7mm的筛网,留在筛网上大块型砂的质量占试样原质量的比值即为破碎指数; 16、铸件的浇注位置:浇注时铸件在型内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17、化学粘砂: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粘附一层由金属氧化物和造型材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 18、机械粘砂: 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粘附了一层沙粒和金属的混合物,它是沙粒渗入铸型表面的微孔而形成的; 19、型砂的流动性:型砂在外力和自重的作用下,沿模样和砂粒之间相对移动的能力;

(完整版)制药工艺学元英进课后答案

第一章论绪 第二章1-1:分析制药工艺在整个制药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即使进行通用药物的生产,也必须避开已有专利保护,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配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2.提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应用的厂品范围是什么? 答:提取制药工艺的特点:以化工分离提取单元操作组合为主,直接从天然原料中用分离纯化等技术制配药物;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氨基酸、维生素、酶、血液制品、激素糖类、脂类、生物碱。 化学制药工艺的特点:生产分子量较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随即分离纯化过程;应用产品范围包括;全合成药物氯霉素,半合成药物多烯紫杉醇,头孢菌素C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特点: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包括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药物。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药物。生物合成反应(反应器,一步)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重组蛋白质、单元隆抗体、多肽蛋白质、基因药物、核苷酸、多肽、抗生素等。 1-3化学制药产品一定申报化学制药吗?生物技术制药产品一定申报生物制药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化学制药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均不一定申报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制品:

有些药物的生产工艺是由化学只要和生物技术制药相互链接有机组成的。如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首先是化学合成工艺,之后是发酵工艺,最后是化学合成工艺;有些药物经过化学合成工艺,最后是生物发酵工艺,如氢化可的松。 1-4从重磅炸弹药物出发,分析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 答:重磅炸弹药物是指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注,对医药产业具有特殊贡献的一类药物。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1)主要药物的类型将会增加(2)研发投入加大(3)企业并购与重组讲促进未来只要工艺的统一化(4)重磅炸弹药药物数量增加,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1-5世界销售收入排前十位的制药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类药物?采取的制药工艺是什么? 答:(1)抗溃疡药物(219亿美元),属于内分泌系统药物,采取化学制药工艺,(2)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药物(217亿美元),属于生物合成药物,采取生物技术制药工艺.(3)抗抑郁药物(170亿美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采用化学制药工艺(4)非甾体固醇抗风湿药物(113亿美元)属于生物制品,采用生物制药工艺(5)钙拮抗药物(99亿美元)属于化学合成药物,采用化学合成工艺(6)抗精神病药物(95亿美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7)细胞生成素(80亿美元)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8)口服抗糖尿病药物(80亿美元)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工艺(9)ACE抑制药(78亿美元)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制药工艺(10)头孢菌素及其组合(76亿美元)生物制品,提取制药工艺 1-6列举出现频率较高的制药工艺技术 答: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频率较高,该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酶工程技术制药,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1-7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情况怎样? 答:随着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和发展,世界正处于开发新药过程中,而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依然迅速,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生物药物为人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制药工艺学重点 名解: 先导化合物:即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它具有确定的药理活性,因存在某些缺陷,无法直接药用,但却作为线索物质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前提。 制药工业:以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以药物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制造业,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药物的工艺路线:一个化学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制备途径,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制备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类型反应法: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即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用两个相同分子经化学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位同时构建起来。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倒推法:就是从最终产品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该法又称追溯求源法。 一锅合成: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或“一锅合成”。 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只有一个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的化学反应。 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配料比:参与反应的各物料之间物质量的比例称为配料比(也称投料比)。通常物料量以摩尔为单位,则称为物料的摩尔比。 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的包围着。由于溶质离子对溶剂分子施加特别强的力,溶剂层的形成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 相转移催化剂: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之间发生反应的物质,即使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的物质。 正交实验: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这种分析方法叫做正交实验法。 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在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物料衡算:是研究某一体系内进、出物料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的过程。 转化率:对某一组分来说,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的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收率(产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生产工艺规程:一个药物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但其中必有一种是在特定条件下最为合理、最为经济又最能保证产品重量的。人们把这种生产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形式。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生化药物:运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体中经提取、分离、纯化等手段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将上述这些物质加以结构改造或人工合成创造出的自然界没有的新的活性物质,通称生化药物。 氨基酸:羧酸分子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机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L型氨基酸: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α-碳原子均为不对称碳原子,具有立体异构现象,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型,称为L型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他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元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分别是: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初生氨基酸: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硝酸还原及自外界吸收氨使酮酸氨基化成相应的氨基酸和微生物通过转氨酶作用,将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上,生成的新的氨基酸称为初生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