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微型课题研究明细

高中化学微型课题研究明细
高中化学微型课题研究明细

课题编号:

宝钛子校教育科研微型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高一化学教学课堂习题典型性与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人(负责人)

申请人(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教研室制

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自愿申报*****教育科研微型课题。我保证如实填写《****教育科研微

型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课题申请·评审书》)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

我承诺以《课题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接受****教研室的管理,遵

守有关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宝钛子

校有权使用本表所有信息。

申请者(签章):

2012年2月22日

填表要求

一、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上方课题编号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四、请按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表中各栏内容

1.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30个汉字(包括标

点符号)。

2.“参加研究人员”指:在研究中真正承担研究任务的研究人员。

3.不得更改表格格式及页面设置,不允许跨页断行。填充内容时,应根据单元格大

小,调整字体字号。

4.请双面打印(完成稿应为3张A4纸)。

五、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教研组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

签章后方可上报。

二、课题研究方案

三、评审意见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是高中教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一样,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有效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这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需要。为此,作为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按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对化学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作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从信息化、生活化与兴趣化等方面寻找切入点,以促进高中化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实施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才能使高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有效提升,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所谓有效性即是一种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创设良好的氛围,以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属性。有效教学的推进需要教师培育起现代教学理念,创新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 一、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其中只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接受知识被动,自主能力不强,学习方法陈旧,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压制。 (二)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不畅 课堂教学的过程原本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亦即二者实现互动的过程,而通过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然而,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这种互动与交流显得尤其薄弱。师生间的交流还仅限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这种呆板、单一的交流形式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利影响。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不足 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这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新的理念的推行,对高中化学教学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变革虽说是巨大的,但实际效能却是低微的。原因是,一些教师似乎是在为完成新课改的要求而被动地实施合作教学方式。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置内容与课型于不顾,为合作而合作,这就导致徒有其表,而乏其实。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其主动学习化学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就会活力迸发,就会对学习变得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教师要在精心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推进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轻松、愉快的环境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特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讲解学习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环境保护 1.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 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4.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5.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6.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7. (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 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 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 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 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4.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 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6. 酸雨与人体健康 17. 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8. 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19. 汽车与环境 20. 无污染汽车 21. 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2. 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3. 降解塑料的发展 24.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5. 水体的富营养化 26.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7. 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8. 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29. 创造绿色电能 30. 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1. 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2.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3. 绿色消费 34.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5. 氟利昂问题 36. 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 37. 臭氧层破坏 38. 某河流综合整治 39. 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与健康 40. 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41.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42. 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3. 农药污染的影响 44. 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45.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46.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47. 居室污染

中学化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6029616.html, 中学化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化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2、新理念新课程新挑战——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 3、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 4、关于构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5、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6、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7、山东省中学化学实验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改革措施 8、中学化学教材评价体系研究 9、中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 10、展望21世纪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1、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12、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3、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微型实验 14、中学化学课程中工业化学知识教学的探讨 15、HPS教育对中学化学史教育的启示 16、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 17、国内外中学化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进展 18、试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9、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20、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6029616.html, 二、中学化学论文题目大全 1、论网络化学资源的获取及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基于Flash3D的中学化学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综合性、探究性与STS教育思想的贯彻——评英国纳菲尔德中学化学教材的特点 4、论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5、中学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技术 6、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7、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新探 8、"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兼论STS理论的应用 9、试论中学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 10、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渗透浅谈 11、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12、从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看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1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 14、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5、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6、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17、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盲点—探索性实验 18、从教学本质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19、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 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 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 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 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 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 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 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 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 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 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 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 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 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 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 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 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 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 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 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 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 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 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 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 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 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 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 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 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 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

课题: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组长:经过了一学期的研究学习,本小组完成了对生活中的化学研究。具体分工如下: :生活中的化学试验 :网上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中小学教育科研微型课题选题方向参考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选题方向参考 说明:这些题目,只是作为方向的参考。具体的选题,一定要结合到研究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境,把问题明确化和具体化。也可根据研研究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及课题。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以学生自我觉醒和行为改善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中学生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养成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反思的实践研究 6.改善学生言行不一的实践研究 7.改善中学生文明用语行为的实践研究 8.改善学生“三姿”(坐姿、走姿、站姿)的实践研究 9.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改善研究 10.家校合力的德育渠道建设实践研究 11.品格良好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 12.帮助初(高)一新生度过迷惘期的实践研究 13.班级阅读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研究 14.班级阅读激励性评价及效果研究 15.发挥班级团组织作用的实践探索 16.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研究 17.实践主体教育思想,优化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18.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19.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20.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及正确引导研究 1

21.班主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的案例研究 22.创建特色班级的实践研究 23.高(初)三考生备考心理辅导研究 25.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及题预防与矫正实践研究 26.抓住教育契机进行良好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27.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28.中学生评语的内容和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1.小组学习异质分组实践研究 2.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帮扶策略研究 3.合作学习过程监控研究 4.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 5.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提问、讨论、竞赛、游戏、评价、实验、练习、展示、观察)的实践研究 6.小组合作中互动关系的研究 7.课堂教学讨论形式与策略研究 8.课堂教学讨论激励机制的研究 9.课堂提问的策略方式研究 10.学生课堂提问的不同表现及其心理特征研究 11.针对不同学生的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12.预习的不同类型对于高效课堂的意义研究 13.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4.(某)学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研究 15.课后作业的形式、分层、作业量、讲评与成绩的关系研究 16.课堂练习设计分类、实施策略与实效性研究 17.学生错误答题习惯类型及矫正措施研究 18.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研究 2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课前五分钟听写阶段性报告 王群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时间已有三个多月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化学内容也进行到了第七单元。 初中的化学虽说是理科,但也有很多需要学生背会的内容,比如一些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些物质的反应及对应的反应方程式,都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所以,课前听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组本着组内制定的原则,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听写,现将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听写或得的认识,做如下报告: 1.课前听写对上节课的复习起到明显的作用。每节课的听写内容都是对上节课重点内容的复习,包括基础性的文字知识和表达式,以及符号。比如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定义是要求学生严格掌握的,因为是定义性的东西,所以,不容半点含糊的东西。该强调的地方,一点都不能出错。对这个定义的听写一直进行了3-4节课,直到所有的学生完全掌握为止。 2.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从第一到第七单元,每个单元都会出现需要学生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中,化学方程式的默写,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去年中考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占了12分,是化学总分数的五分之一,可见,方程式的默写是多么重要。我们每节课都坚持默写化学方程式。中考中要求的,从学习之后,就开始默写,像这样重要的方程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听写一次,以免学生会忘记。 3.化学知识比较零散,及时听写能把上下两节或两章以致整册书的

内容很好的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在第五单元之前,所学的都是表达式,有文字和符号表达式,在进行了第五单元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符号表达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如果没有及时的听写复习,学生可能都会想起去改写前面的表达式,这样能复习前面的内容,也能联系及时学习的内容,把配平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改写中去,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联系了现在的新知识。 课前听写给化学带来了好处,但也有一点影响,就是每节课都进行听写,会占用一定的时间。有时新课的进行会有一定的影响,就是时间问题,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扩展阅读:小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 郭莉芳 告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学习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高中化学课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验部分。本研究着重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优化设计,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历年高考题中实验部分的研究,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建构。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高中化学必修1: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和基本程序,对碳酸氢钠的蓬松原理进行实验探究,促使“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发展。 2.了解复合膨松剂的组成,学会在真实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探究碳酸氢钠的蓬松作用原理 1.膨松剂及其类别 (1)概念 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面胚发起形成多孔组织,从而使食品具有柔软或蓬松特点的一类物质。 (2)分类 膨松剂??? 生物膨松剂(酵母) 化学膨松剂? ???? 单一膨松剂复合膨松剂 (3)化学膨松剂中基本上都含有一种化学物质——碳酸氢钠。 2.观察不同方法蒸出的馒头

(1)图①所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少。 (2)图②所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多。 3.实验探究陌生物质(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装置操作如下图所示:

(1)图①所示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导管口持续出现气泡,溶液出现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2)图②所示的实验过程观察到试管内有大量气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1)依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一步解释做馒头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提示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者都能使面团蓬松。由于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比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所以直接在面团中加入碳酸氢钠和醋酸蒸出的馒头更蓬松。 (2)如果面团没有发酵,能否用加入纯碱的方法使其蓬松? 提示 不能,若面团没有发酵,不能生成乳酸等,且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不能产生CO 2气体,不能使面团蓬松。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教研组:理科综合组 负责人:邹正友 课题组成员:邹正友熊卓军何艳舞杨再兴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

《高中化学活动的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高中化学活动课程的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吕叔湘中学朱志明 第一部分问题提出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我国目前在积极进行着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正逐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发现,学科课程已满足不了全面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更新课程结构,确立活动 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许多学校为此积极地进行着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1992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以及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都明确地将中小学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举措,意义深远.怎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有效地实施活动课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丹阳市教研室和丹阳市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尝试对这方面进行探索,初步确定中学化学活动课程方面的研究探索作为课题研究方向,并得到了镇江市教委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被批准为镇江市第三期重点教研课题.同时我们的课题也得到了南师大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关心与帮助.第一阶段,我们借助南师大图书馆的资料,查阅、搜集、整理、研究了92年以来的许多杂志和书籍上有关活动课程研究的文章和专著及其他教学论、课程论专著等有70篇(本)左右.(见附录二) 通过一个阶段学习、研讨,我们确立了活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下: 第二部分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理论. (二) 课程论依据. (三) 学习心理学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实践依据 (一) 外国课程改革和设置的实践. (二) 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 我国的活动课程起源于对“课外活动”的长期研究,八十年代对基础教育的反思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受杜威的“活动课程”合理内核的一些影响,经过了“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活动课”——“活动类课程”这样一条实践探索,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产物.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4.洗衣粉是怎样把衣服洗干净的 洗衣粉的成分是合成洗涤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钠等,从它的分子结构上看,可以分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化肥的研究

化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由于现在化肥品种众多,适用的范围和使用方法、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该掌握一些化肥的知识。 二.研究价值 研究本课题可以让我们综合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化肥,调查不同的化肥的主要成分,分析不同的成分对农作物的作用,明确不同化肥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对人们农业生产中化肥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2.对化肥的分类; 3.化肥中化学成份的作用; 4.化肥选择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课题组成员都来自农村,熟悉农业生产,对化肥的成分和使用有一定的认识。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的动手能力、观察记录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且吃苦耐劳,做事细心。指导教师可以给予技术和硬件支持,专业知识的指导。学校图书馆资料充足,也可以上网搜集信息。整个活动无需经费保障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即可方便进行。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归纳汇总,对比分析; 3.文献资料检索; 4.综合分析。

六.任务分工 1.资料搜集: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 2.数据整理: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3.文献资料检索:李永彪,王英明,齐学伟; 4.资料信息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撰写开题报告,明确组员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第三阶段: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总结成果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阶段:通过上网搜索、图书室查资料、采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第五阶段:汇总小组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与全校师生交流。 实施记录 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 2011.4.27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确定课题,开题、任务分工 2011.5.6 供销 社、集 市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 的主要化肥品牌、品 种、成分 2011.5.15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整理资料,确定需要 解决的问题 2011.5.20 微机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5.28 图书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6.3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撰写结题报告2011.6.15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王英明修改,完成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期报告

附件 4: BXJKGH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LN0138Z 所属学科化学 课题主持人王萍 所在单位本溪市第一中学 上报时间2013年7月 本溪市第一中学制 2013年 8月

一、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题时间、主要参加者及分工落实情况、研究工作进度、调研 地点与时间等,不超过2000 字,可加页。 2013 年 7 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 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以及 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张绍宾校长宣读了课题报告 , 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 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 , 要求本校教研组要努力学习 , 加强科研 ,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013 年 8 月 28 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主校五楼会议室。 2013 年 8 月 30 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的建议修改 完善。 2013 年 10 月 8 日下午市教研室鞠文革主任,张文敏老师荐临我组指导开题报告. 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 鞠文革主任 , 张文敏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 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课题研究主要进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实施 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子课题研究小组。由国家教育 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推动课 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实验学校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化学高效 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目 标、主要内容、遵循原则、主要方法、规章制度、操作方法、责任与义务等,加深对本 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 十讲》等理论专著。 为课题组成员征订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新课程》、《福建教 育》、等教育期刊,购买了《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等理论书

高中化学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仪器组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A 项,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 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长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B 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C 项,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D 项,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2.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 第(20)期 班级学号姓名 课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编写人:王卫杰 审定:李天雷 日期:5.15

A.图①: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B.图②:收集CO2或NH3 C.图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D.图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 答案B 解析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A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导管长进短出收集二氧化碳,短进长出收集氨气,B正确;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分层,应选分液法分离,C错误;CH3CH2OH 与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应选用蒸馏法分离,D错误。3.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①装置——Cu和稀硝酸制取NO B.图②装置——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C.图③装置——实验室制取溴苯 D.图④装置——实验室分离CO和CO2 答案B 解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此装置制取一氧化氮,故A正确;用此法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硫化氢等,硫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厨房中的化学”调查思考 班级:B5 组长:陈阳 成员:陈阳方洋洋刘东刘栓梁昆昆涂永前刘安伟魏强凌震朱里方圆 指导老师李明 课题背景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应该注重饮食的健康与平衡。厨房里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这些问题,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 研究目地及意义 1.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 4.激发我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我们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预期结果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调查学习的基本方式,努力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生活。 主要成果 1、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厨房里也潜藏着很多的化学知识。 2、了解厨房中调味品的使用技巧 3、了解食物的保鲜方法 4、了解在烹饪过程中如何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 5、了解烹饪前食材的处理 课题成果依据专家咨询百姓访谈书刊网络上的资料 厨房就象一个科学实验室,烹调时所用的各种成分本身都是由化合物组成的,为了饮食的健康与平衡,我们要关注厨房里的化学。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分别从食物的烹饪、食物的保鲜、调味品使用的技巧、在厨房中的注意事项、保持食物原有的营养物质的方法、处理食材的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我们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了许多以前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同时也意识到厨房里的化学有多么重要。 一、厨房里的化学---调味品篇 1、炒菜时在油热了的情况下放入一些食盐,会起化学反应,对身体是有害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烹饪方法对食品对食物中的营养有很大的破坏:在200℃的高温下,食用油所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时产生“丙烯醛”会导致致癌过氧化物的产生,食盐中的碘会挥发掉50%,食物中的维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营养素极大流失。专家指出,煎、炸等烹饪方法对食品的营养破坏之一是使食盐中的碘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和人体实际摄入的量不同。因为煎、炸时需要的油温很高,大约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因而,经过油炸高温处理的食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变烹饪习惯,即使大力推广碘盐,人们仍然不能达到足够的摄入量。专家建议烧菜时不要用碘盐爆锅,尽量在菜将出锅时加盐。 2、食盐在食品工业上用作调味品,因为人类在生理上对咸味有强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钠也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成分。没有糖人还可以活,没有盐活着就很困难,四肢

微型课题申请。评审表 (1)(1)

...市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表

注:1.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三人(含课题负责人),且当年只能承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2.正文宋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注意事项: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否则按放弃申报 处理

样调查,包括访问调查以及问卷调查两种形式。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事实依据,分 析结果,寻找出更进一步的研究方法。 3.实践研究法:大胆的以课堂为实践阵地,以教研组为活动组,大力实施组内观摩课,通过组内评选,提出实质性建议,授课人进行认真反思,并书写出教学反思及对课堂优化的思想。 4. 经验总结法:通过上述三种方法的应用,最重要的还得及时总结经验及教训,及时补充,优化,完善课程设计,力争达到一个更有效的高度。 3.3 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从2017年1月开始至2017年6月结束,为期半年。主要分为三个阶 段: 第一阶段:(2017年1月--2017年2月 )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及教学设计方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理清课题研究思路,整理相关材料,并根据自我实践与思考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实施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进行课题组明确分工。 2.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研究进展情况汇报会,根据自己的实践不断记录,收集课题相关资料,以及收集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中的重要信息。 3.每月制定课题研究的短期方案,对课题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资源,实施中期评估。 4.对课题进行分析,试着组织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第三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 ) 总结阶段 在调查,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课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研究》的研究报告,按时上传结题资料,并提交结题申请。 ——活页1——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高中生化学研究性课题大汇集

高中生化学研究性课题大汇集 学研究性学习课题1 环境保护 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对(某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某某地区)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4、(某某地区)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5、(某某地区)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6、(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7、二恶英污染 8、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绿岛的保护 14、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6、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7、酸雨与人体健康 18、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9、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20、汽车与环境 21、无污染汽车 22、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3、日韩发生重大核事故 24、臭氧层破坏 25、太湖零点行动 26、长江上游生态保护 27、黄河断流 28、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 29、绿色文明 30、淮河治污零点行动 31、苏州河综合整治 32、电磁辐射污染 33、环境与健康 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1、农用生物肥 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3、生命之源——营养 4、家庭包装 5、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 6、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

7、新型墙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8、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9、油烟革命 10、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11、金属防锈的研究 12、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 13、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 14、化学与农村经济 15、纯净水是否“纯净” 16、环保型防震材料的开发 17、维生素王国探秘 18、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 19、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20、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 21、研究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 22、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分析 23、中学生营养与健康 24、研究特别环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25、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 资源利用 1、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3、创造绿色电能 4、未来能源技术 5、石油的开发与利用 6、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7、食品对大脑的营养供应研究 8、常见荤菜对大脑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9、中学附近不洁食品状况调查 10、浅谈可再生能源 11、利用太阳能对未来的积极影响 12、潮汐资源的调查研究 化学实验(改进)探索与研究 1、亚硝酸盐在不同土壤中累积的研究 2、眼睛防水的实验 3、关于铵盐冷却性能的实验与探讨 4、利用废物制取活性炭 5、回收、利用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质 6、再生橡胶废水的胶色研究 7、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最大化 8、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9、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10、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11、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