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银水溶液 (10%)使用说明

硝酸银水溶液 (10%)使用说明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090788.html,

硝酸银水溶液(10%)使用说明

货号:G1711

规格:100mL

有效期:3个月。

说明:

硝酸银(Silver nitrate)分子式为AgNO3,分子量为169.87,CAS号为7761-88-8。硝酸银水溶液(10%)氧化性较强,具有一定腐蚀性,可用于组织切片染色中作为氧化剂,常与其他试剂配套使用。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按实验具体要求操作。

注意事项:

1、所用器具应洁净,最好用稀硫酸溶液彻底清洗后,再用蒸馏水清洗。

2、硝酸银水溶液(10%)氧化性较强,具有一定腐蚀性,小心操作。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方法

1.项目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标定 2.仪器 25、50ml单标移液管,A或B级 50ml棕色酸式滴定管,分度值0.1ml,A或B级 天平,分度值0.0001g 250ml 锥形瓶 100 ml容量瓶,A或B级 1000ml容量瓶,A或B级 10 ml分度移液管,分度值0.1 ml,A或B级 洗耳球 3.试剂 氯化钠,分析纯或基准物质 硝酸银,分析纯 铬酸钾,分析纯 铬酸钾溶液:称取5.0克铬酸钾(精确到0.1克),溶于少量蒸馏水中, 然后滴加硝酸银,同时不断地用玻棒搅动直至红色不褪。放置过夜后过 滤。将滤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4.步骤 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置(0.500gNaCl/ml) 1)将氯化钠置于坩埚中于700℃灼烧1小时,放置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2)称取8.2420克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0ml. 3)用分度移液管从1000ML容量瓶中吸取10.0ML用蒸馏水准确定容至100ml。 此溶液1.00ml含0.500毫克氯化钠。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标定 1) 称取2.4克硝酸银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0ml。用氯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2) 用单标移液管吸取25.0ml氯化钠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3) 用单标移液管吸取25.0ml蒸馏水于另一锥形瓶中,做空白。

4) 各加入1ml铬酸钾溶液,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边滴边摇,直至硝酸银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至砖红色沉淀刚刚出现为终点. 5.计算 每毫升硝酸银相当于氯化钠的毫升数 W=25×0.500/(V2-V1) W---每毫升硝酸银相当于氯化钠的量 V2—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量(ml) V1—空白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量(ml) 6.标定周期:3个月

硝酸银滴定液(0.1M)配制与标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硝酸银滴定液(0.1mol/L)配制与标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硝酸银滴定液(0.1mol/L)配制与标定的标准操作规程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的配制、标定与复标工作。 四、职责:质量检验主任、滴定液配制人、复标人、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五、操作程序: 1、试剂: ①硝酸银②基准氯化钠③糊精溶液(1→50)④碳酸钙⑤荧光黄指示液 2、仪器和用具 ①三角瓶250ml ②量筒50ml ③酸式滴定管50ml ④称量瓶⑤铁架台⑥天平⑦ 1000mL的棕色容量瓶 3、分子式和分子量: AgNO 3 169.87 4、配制浓度所需溶质量及体积 16.99→ I000ml 取硝酸银17.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5、反应原理 AgNO 3+NaCl→AgCl↓+NaNO 3 6、标定 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氯化钠0.2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再加糊精溶液(1→50)5ml、碳酸钙0.1g与荧光黄指示液8滴,用本液滴定至浑浊液由黄绿色变为微红色。每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84mg的氯化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氯化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如需用硝酸银滴定液(0.01mol/l)时,可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在临用前加水稀释制成。 7、计算 硝酸银浓度= 氯化钠重×0.1 0.005844 ×硝酸银的ml数

8、注意事项: 【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闭保存。 【说明】①糊精为保护胶体,使沉淀保持胶体状态,以增加吸附力,因此要在整个胶体溶液中观察终点。 ②荧光黄为指示剂时要求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而硝酸银溶液稍带酸性,滴定至终点时溶液pH值在5左右,影响终点观察,加入碳酸钙约0.1g或硼砂溶液2ml,调节酸度,使滴定终点明显,结果准确。 ③吸附指示剂可促进卤化银对光的敏感作用,因此在滴定时应避免强光照射,一般应在较暗处观察终点。 ④硝酸银见光易分解为银、二氧化氮和氧,故硝酸银滴定液必须保存于棕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银)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银)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硝酸银 英文名:Silver nitrate 分子式:AgNO3 分子量:169.87 CAS号:7761-88-8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化学类别:销酸盐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结晶,有苦味。 主要用途:用于照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等,也用于电子工业。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助燃 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能腐蚀塑料、橡胶和涂料。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配置标定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0.1mol/L〕 1 配制 1.1 称取17.5g硝酸银,加入适量水使之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混匀,避光保存。 1.2 需用少量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时,可准确称取约4.3g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9 度,混匀,避光保存。 1.3 淀粉指示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入约5mL水,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煮沸2min,放冷,备用。此指示液应临用时配制。 1.4 荧光黄指示液:称取0.5g荧光黄,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定容至100mL。 2 标定 2.1 采用1.1配制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约0.2g在270℃干燥至恒量的基准氯化钠, 加入50mL水使之溶解。 加入5mL淀粉指示液,边摇动边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 避光滴定,近终点时,加入3滴荧光黄指示液,继续滴定混浊液由黄色变为粉红色。 2.2 采用1.2配制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不需要标定。 3 计算 3.1 由 1.1配制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B6)计算。m C6=------------------ V*0.05844 式中: C6——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氯化钠的质量,g; V——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5844——与1.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1mol/L〕相当的基准氯化钠的质量,g。 3.2 由1.2配制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B7)计算。 m c7= ———— V*0.1699 式中: C7——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硝酸银(优级纯)的质量,g; V——配制成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试验七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七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gNO 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深入理解银量法的原理; 3.学会观察与判断荧光黄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采用荧光黄(HFln )作指示剂 ,以AgNO 3溶液滴定NaCl 溶液,终点时混浊液由黄绿色转变为微红色。 终点前 Cl -过剩 AgCl(Cl - )∣M + 终点时 Ag+过剩 AgCl (Ag +)﹢Fln - → AgCl(Ag +)∣Fln - 黄绿色 微红色 为使终点变色敏锐,将溶液适当稀释并加入糊精作保护胶体。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分析天平、烘箱、称量瓶、量筒、锥形瓶、棕色磨口试剂瓶、酸式滴定管。 2.试剂 硝酸银(AR 或CP )、NaCl(基准试剂)、糊精(AR )、荧光黄指示剂。 3.试液 2%糊精水溶液、0.1%荧光黄乙醇溶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0.1mol/LAgNO 3溶液的配制 称取8gAgNO 3,置500ml 烧杯中,加100ml 蒸馏水溶解,然后移入棕色磨口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500ml ,摇匀,紧塞,避光。 2.0.1mol/LAgNO 3溶液的标定 取在27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NaCl 0.13g ,精密称定,置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蒸馏水,使溶解,,再加糊精5ml ,荧光黄指示剂8滴,用0.1mol/的LAgNO 3溶液滴定至混浊液由黄绿色转变为微红色终点,平行测定四次。 五、数据处理 C AgNO3=1000m 3 NaCl NaCl ??AgNO V M (NaCl M =58.44g/mol )

m:NaCl的质量(g)。 NaCl 六、实验注意事项及讨论 1.配制AgNO3标准溶液的水应无Cl-,否则配制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使用。2.吸附指示剂不是使溶液发生颜色变化,而是使沉淀的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故应尽可能使卤化银沉淀呈胶体状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此,在滴定前应将溶液稀释并加入糊精、淀粉等亲水性分子化合物以形成保护胶体。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硝酸银分子式: AgNO3 分子量:169.87 英文名: silver nitrate UN编号:1493 CAS号:7761-88-8 危规号: 51063 危险性类别:5.1类氧化剂。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熔点:212℃ 相对密度(水=1):4.35 燃烧热(KJ/mol):无意义沸点:444℃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 微溶于乙醚。 临界温度:无意义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 肤接触、眼睛接触 急性毒性: LD50 :50 mg/kg(小鼠经 口)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 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 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 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禁忌物强还原剂、强碱、氨、醇类、镁易燃或可燃物。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原理 AgNO3标准滴定溶液可以用经过预处理的基准试剂AgNO3直接配制。但非基准试剂AgNO3中常含有杂质,如金属银、氧化银、游离硝酸、亚硝酸盐等,因此用间接法配制。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后,用基准物质NaCl标定。 以NaCl作为基准物质,溶样后,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AgNO3溶液滴定,以K2CrO4作为指示剂,其反应如下; 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微过量的Ag+与CrO42-反应析出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 三、试剂 1、固体试剂AgNO3(分析纯)。 2、固体试剂NaCl(基准物质,在500~600℃灼烧至恒重); 3、K2CrO4指示液(50g/L,即5%)。配制:称取5g K2CrO4溶于少量水中,滴加AgNO3溶液至红色不褪,混匀。放置过夜后过滤,将滤液稀释至100mL。 四、步骤 1、配制0.1mol/LAgNO3溶液 称取8.5g AgNO3溶于500mL不含Cl-的蒸馏水中,贮存于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摇匀,置于暗处,待标定。 2、标定AgNO3溶液 准确称取基准试剂NaCl 0.12~0.159,放于锥形瓶中,加50mL不含Cl-的蒸馏水溶解,加K2CrO4指示液lmL,在充分摇动下,用配好的AgN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AgNO3标

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 注意事项 1、AgNO3试剂及其溶液具有腐蚀性,破坏皮肤组织,注意切勿接触皮肤及衣服。 2、配制AgNO3标准溶液的蒸馏水应无Cl-,否则配成的AgNO3溶液会出现白色浑浊,不能使用。 3、实验完毕后,盛装AgNO3溶液的滴定管应先用蒸馏水洗涤2~3次后,再用自来水洗净,以兔AgCl沉淀残留于滴定管内壁。 五、结果计算 AgNO3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m(NaCl) c(AgNO3)= ----------------------------- M(NaCl )V(AgNO3) 式中: c(AgNO3): AgNO3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mL; m: 称取基准试剂NaCl 的质量,g; M: NaCl 的摩尔质量,58.44g/mol; V: 滴定时消耗AgNO3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硝酸银滴定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硝酸银滴定液的配制操作。 适用范围:硝酸银滴定液。 责任者:配制者、复核者。 =169.87 AgNO 3 1.试药及试剂 硝酸银(分析纯)氯化钠(基准物) 糊精溶液(1→50)碳酸钙 荧光黄指示液:取荧光黄0.1g加乙醇 100ml溶解,即得。 2.配制 取硝酸银17.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3.标定 3.1 原理 荧光黄为具有颜色的阴离子弱酸,在中性溶液中可被带正电荷的物质吸附而显粉红色;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AgCL沉淀,微过量的银离子附于AgCL表面,吸附荧光黄阴离子而显红色。据此可指示终点并算出硝酸银浓度。反应式如下: Ag++Cl-→AgCl↓ (AgCl↓)Ag++FI-(黄色)→(AgCl↓)Ag+·FI-(粉红色) 3.2 步骤 取在 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氯化钠约0.2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再加糊精溶液(1→50)5ml、碳酸钙0.1g与荧光黄指示液8滴,用本液滴定至浑浊液由黄绿色变为微红色。每1ml的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5.844mg的氯化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氯化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如需用硝酸银滴定液(0.01mol/L)时,可取硝酸银滴定液(0.1mol/L)在临用前加水稀释制成。 3.3 计算公式 硝酸银滴定液的浓度C(mol/L)按下式计算:

C(mol/L)= m×0.1000V×5.844 式中:m为基准氯化钠的称取量(mg) V为本滴定液的消耗量(ml); 5.844 为每1ml的硝酸银液(0.1000mol/L)相当于氯化钠的毫克数。 4.贮藏 应置于具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闭保存。 5.有关注释及注意事项 5.1 标定中采用以荧光黄为指示剂的吸附指示剂法,要求生成的氯化银呈胶体状态,以利于到达滴定终点时对指示剂阴离子的吸附而产生颜色的突变,因此在基准氯化钠加水溶解后要加入2%糊精溶液5ml,以形成保护胶体。 5.2 标定需要在中性或弱碱性(pH7~10)中进行,以利于荧光黄阴离子的形成,故需在溶液中加入碳酸钙0.1g,以维持溶液的微碱性。 5.3氯化银的胶体沉淀遇光极易分解析出黑色的金属银,因此在滴定过程中应避免强光直接照射。 5.4 本滴定液应避光保存,宜置于具塞的棕色玻瓶中,或用黑布包裹的玻瓶。

硝酸银 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银的特性 标识中文名: 硝酸银 CAS号: 7761-88-8 分子式: AgNO3 危险性类别: 英文名: silver nitrate 危险货物编号:51063 化学类别: 相对分子质量: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熔点 (℃) 212 相对密度(水=1) (纯品) 沸点(℃)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碱,微溶于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车间 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LV-TWA OSHA mg/m3 前苏联MAC(mg/m3)美国TLV-STEL ACGIH 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 康 危 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稳定性稳定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危险 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 可燃物着火时,能助 长火势。受高热分解, 产生有毒的氮氧化 物。 灭火 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泄 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 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体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1.1配制 称取110 g氢氧化钠,溶于100 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注人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按表1的规定,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 000MI,摇匀。 表1 1.2 标定 按表 2 的规定称取于 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液(10 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 s。同时做空白试验。 表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Na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 L)表示,按式(1)计算: m×1000 c(NaOH)= ------------- ( V1-V2)M 式中 :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9); V1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2 一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一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KHC8H4O4)= 204.22 】 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2.1配制 按表3的规定量取硫酸,缓缓注人1 000 mL水中,冷却,摇匀。 表3 2.2标定 按表4的规定称取于270℃—30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溶于50m l.水中,加5甲基红—亚甲基蓝指示剂(或滴澳甲酚绿一甲基红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色(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 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紫色(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表4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1/2H2SO4)],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 m×1000 c(1/2H2SO4)= ------------- ( V1-V2)M 式中: m—无水碳酸钠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 V1—硫酸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硝酸银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银 化学品英文名:silver nitrate; lunar caustic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硝酸银7761-88-8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 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 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 沸溅。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 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 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 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 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 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 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 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 TLV-TWA(mg/m3): 0.01[按Ag计]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十AgNO3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莫尔法) 此实验作为考核用 1 方法提要 采用莫尔法,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为指示剂,用NaCl基准试剂来标定AgNO3的浓度。 2 试剂 2.1 硝酸银AgNO3 2.2 氯化钠NaCl:基准物质,于500~600℃下灼烧至恒重 2.3 铬酸钾(K2CrO4)指示剂:50 g/L 3 分析步骤 3.1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供两人使用):0.05 mol/L 此项目15分 在台秤上称取 ?g AgNO3,溶于200 mL不含氯离子的水中,将溶液转入棕色细口瓶,摇匀,置暗处保存。 3.2 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此项目25分 准确称取 ?~? g NaCl基准物质于100 mL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定量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3.3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标定此项目25分 准确移取25.00 mL NaCl标准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25 mL水,1 mL K2CrO4指示剂,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砖红色(注意:摇动起来看到)即为终点,计算AgNO3标准溶液的浓度。 3.4 空白实验 以水代替NaCl标准溶液做空白实验,V0 mL。 4 分析结果的计算此项目35分 4.1 数据记录 表1 AgNO3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1 / 1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4.2 按下式计算AgNO 3标准溶液的浓度: L mol V V M m c NaCl AgNO /2500 3-??? ??= 式中: V ——滴定NaCl 溶液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0——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 -氯化钠的质量,g 5 思考题 (1) 用K 2CrO 4作指示剂时,其浓度太大或太小对测定有何影响? (2) 滴定过程中,为什么要充分摇动溶液? (3) 实验结束后,洗涤仪器是用自来水还是去离子水,为什么? (4) (5) (6) (7)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8) (9) (10)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doc

实验七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一、实验目的 1.掌握 AgNO 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深入理解银量法的原理; 3.学会观察与判断荧光黄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采用荧光黄( HFln )作指示剂 3 ,以 AgNO溶液滴定 NaCl 溶液,终点时混浊液由黄绿色 转变为微红色。 终点前Cl - 过剩AgCl(Cl - ) ∣M + 终点时Ag+ 过剩 AgCl (Ag+)﹢ Fln - → AgCl(Ag +) ∣ Fln - 黄绿色微红色 为使终点变色敏锐,将溶液适当稀释并加入糊精作保护胶体。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分析天平、烘箱、称量瓶、量筒、锥形瓶、棕色磨口试剂瓶、酸式滴定管。 2.试剂 硝酸银( AR或 CP)、NaCl( 基准试剂 ) 、糊精( AR)、荧光黄指示剂。 3.试液 2%糊精水溶液、 0.1%荧光黄乙醇溶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0.1mol/LAgNO 3溶液的配制 称取 8gAgNO 3,置 500ml 烧杯中,加100ml 蒸馏水溶解,然后移入棕色磨口瓶中,加 蒸馏水稀释到500ml ,摇匀,紧塞,避光。 2. 0.1mol/LAgNO 3溶液的标定 取在 27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 NaCl 0.13g,精密称定,置 250ml 锥形瓶中,加 50ml 蒸馏水,使溶解,,再加糊精 5ml,荧光黄指示剂 8 滴,用 0.1mol/ 的 LAgNO 3溶液滴定至混浊液由黄绿色转变为微红色终点,平行测定四次。 五、数据处理 C AgNO3= m NaCl 1000 ( M NaCl=58.44g/mol)M NaCl V AgNO3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硝酸银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silver nitr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580 CAS No.: 7761-88-8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硝酸银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 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 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CAS No. 7761-88-8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 明书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银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silver nitr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580 CAS No.:7761-88-8 分子式:HgNO3 分子量:169.8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硝酸银7761-88-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能够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MSDS”是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首字母,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英文简称。“MSDS”书面上的定义是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MSDS”就是一本字典手册,需要的时候,随手就能查阅。“MSDS”的关键就在于一是会使用,二是随手就能找得到。应该认识到,“MSDS”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要方便随时查阅,它是危化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和产品形影不离,就像“口袋书”一样,要让员工随时查阅。安全监管人员在检查时,不光要看“MSDS”有没有、对不对,还要考考员工会不会快速查阅,这点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十分重要。 “MSDS”实际上由四个部分构成: 一、是什么化学品,有什么危害,直接看第1、2、3部分。 二、需要紧急处置,直接看第4、5、6部分。 三、如何预防和控制危险发生,请看第7、8、9、10部分。 四、了解其它一些关于危化品安全的主要信息,就看第11、12、13、14、15、16部分。 RTECS: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RTECS,Registry of Toxic Effects of Chemical Substances)是一个记录化学物质毒性资料的数据库。它的资料均来源于公开的科学文献,不过并没有指出那些研究报道是否足够可靠。 CAS NO.: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编号,这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其缩写CAS在生物化学上便成为物质唯一识别码的代称,相当于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拥有了自己的“学号” 中国MAC: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均不得超过的浓度,在我国范围内应用。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TLVTN:车间空气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是为保护作业人员而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持含量的限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实训目的 1、掌握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标定和保存方法。 2、掌握以氯化钠为基准物标定硝酸银的基本原理、反应条件、操作方法和计算。 3.学会以K2CrO4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二、实训原理 AgNO3标准滴定溶液可以用经过预处理的基准试剂AgNO3直接配制。但非基准试剂AgNO3中常含有杂质,如金属银、氧化银、游离硝酸、亚硝酸盐等,因此用间接法配制。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后,用基准物质NaCl标定。 以NaCl作为基准物质,溶样后,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AgNO3溶液滴定,以K2CrO4作为指示剂,其反应如下; 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微过量的Ag+与CrO42-反应析出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 三、试剂 1、固体试剂AgNO3(分析纯)。 2、固体试剂NaCl(基准物质,在500~灼烧至恒重); 3、K2CrO4指示液(/L,即5%)。配制:称取K2CrO4溶于少量水中,滴加AgNO3溶液至红色不褪,混匀。放置过夜后过滤,将滤液稀释至100mL。 四、实训步骤

1、配制0.1mol/LAgNO3溶液 称取AgNO3溶于500mL不含Cl-的蒸馏水中,贮存于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摇匀,置于暗处,待标定。 2、标定AgNO3溶液 准确称取基准试剂NaCl 0.12~0.159,放于锥形瓶中,加50mL不含Cl-的蒸馏水溶解,加K2CrO4指示液lmL,在充分摇动下,用配好的AgN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AgNO3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 注意事项 1、AgNO3试剂及其溶液具有腐蚀性,破坏皮肤组织,注意切勿接触皮肤及衣服。 2、配制AgNO3标准溶液的蒸馏水应无Cl-,否则配成的AgNO3溶液会出现白色浑浊,不能使用。 3、实验完毕后,盛装AgNO3溶液的滴定管应先用蒸馏水洗涤2~3次后,再用自来水洗净,以兔AgCl沉淀残留于滴定管内壁。 五、结果计算 AgNO3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思考题 1、莫尔法标定AgNO3溶液,用AgNO3滴定NaCl时,滴定过程中为什么要充分摇动溶液?如果不充分摇动溶液,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2、莫尔法中,为什么溶液的pH需控制在6.5~10.5?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硝酸银 化学品英文名: silver(1+) nitrate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GHS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类别 2 皮肤腐蚀/ 刺激类别1B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72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环境危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硝酸银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银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银 化学品英文名称:silver nitrat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