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姓名曹治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152专升本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陕西榆林靖边教师进修学校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1.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速度由加速向减速转变————————————1

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2

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2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2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3

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3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特征————————————3

城镇绿地不足——————————————————3

城镇空气污染——————————————————3

城镇供水紧张——————————————————4

噪声污染增加——————————————————4

固体废弃物污染—————————————————4

3.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剖析

城镇用地失控———————————————————5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污染加重—————————5

环境保护意识严重欠缺———————————————5

4.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6

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7

树立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7

参考文献———————————————————————8

浅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至2014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城乡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较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的选择。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路径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的任务。从1978—2017年,城镇化率从%提升到%,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初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潜藏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中共十八大提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的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1、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标志。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战略之一。当前,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

(1)城镇化速度由加速向减速转变

一般认为,31%~71%的区间属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其中,30%~50%的区间为加速时期,50%~70%的区间为减速时期。1996年以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高速发展,大城市扩展迅速,城市集群程度越来越高,城镇化急进式的发展现象显现。未来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减速时期,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将会逐渐放慢。从中长期看,未来中国城镇化预计年均提高幅度将保持在~个百分点,不会继续保持1997年以来的加速增长态势。据

此测算,到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超过65%;到2020年,将达到60%左右。由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差异,全国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区域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已进入减速期,而中西部地区仍将处于加速期。

(2)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从现阶段来看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点是速度快、质量低,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严重不协调。城镇化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现有城市经过改造更新的“再城镇化”过程;农村地区的城镇化。但是,我们的“再城镇化”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与提高没有及时跟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成了片面追求人口数量的城镇化。在今后一段的时期内,尽管中国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推进时期,但主要的矛盾已经转移至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上来。因此,要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本道路,促进城乡共享融合和一体化进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3)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

由于进城农民市民化程度低,中国的城镇化具有不完全性。要想促使这种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关键在于怎么样提高农民市民化程度。农民市民化不单单是一部分社会阶层向另一部分社会阶层的过渡,不是户口的“农转非”。而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经济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机理,要求赋予农民享有同城市居民平等的经济和现代文明的权益,消除城乡居民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农民市民化的完成,应当以农民与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认同、生活习惯、政治参与意识,没有心理隔阂,农民可以参与城市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标志,或者可以变相的说是就地城市化。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道路,是对传统的城镇化战略和模式的彻底丢弃。既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走高消耗、高排放、城乡分割、缺乏特色的传统城镇化老路,也不可能完全模仿其他国家的做法,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符合中国国情、各地实际的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强调以人为本、集约型、和谐型、可持续发展。那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

(1)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交互胁迫作用。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引起城镇化地区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因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作用、交互耦合的关系,也就是城镇化的各方面与生态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各种非线性关系的总和,当生态环境改善时可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生态环境恶化时会限制或遏制城市化进程。

①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

人口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人口城镇化通过提高人口密度增大生态环境压力,人口密度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就越大;人口城镇化通过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从而促使消费结构变化,人们向环境索取的力度越大,速度加快,会使生态环境不断脆弱。经济城镇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胁迫表现为:企业通过占地规模扩大使经济总量的增加,从而消耗更多资源和能源,排放更多的污染气、液、固体,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城镇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表现在:城镇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空间压力,交通扩张刺激车辆增加,增大了汽车尾气污染强度。

②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

生态环境已经恶化降低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排斥居住人口,阻碍城镇化;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投资环境竞争力、排斥企业资本,减缓城镇化;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生态环境要素的支撑能力(如城镇用水),抑制城镇化;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灾害性事件增多从而影响城镇化;改善恶化的生态环境,增强环保的力度,减缓了城镇化步伐。

(2)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特征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速度明显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也涌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土地失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趋严重,给以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①城镇绿地不足

城镇化带来得是人口密度加大,绿地严重缺乏的效应,人与植物的生物量比值下降。而人与植物的生物量比值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表征。园林绿地是城市高度人工化系统中生态价值最高的部分。最主要是城市规模日益扩张、城市功能日益增强的形势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也显得日益重要。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绿地不仅是美化城市景观和市容的需要,也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所必需的。绿色植物具有维持二氧化碳一氧气平衡,吸滤有毒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灭细菌、衰减噪声、改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由于城镇化过程中过多关注经济,忽视生活质量,城镇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②城镇空气污染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成为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空气中充斥着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雾霾天数不断增加,数据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城镇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质、碳氢化合物以及由其他污染物的反应中形成的带有光和热的光化污染。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巨大,人体持续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并出现一些症状(如咳嗽、流泪、胸闷等)。当空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将会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和死亡。空气污染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另外,根据空气污染物特点和浓度的不同,还可导致其他的疾病。

③城镇供水紧张

城镇化导致土地利用性质发生改变,道路及下水管网建设使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增大,直接改变了当地的雨洪径流形成条件。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对水的需求量增大,生活污水相对增多。粗放型的工业发展,大量的污染工业布局在城镇周围和水源地,对城市供水造成巨大威胁,细菌等微生物污染、工业废水等无机物污染、工业污染排放等潜在的有机污染,造成城镇供水的三大污染物。就算雨量充沛的江南地区,因城镇化率较高,竟然也沦为缺水之地,应当引起人们的警觉。

④噪声污染增加

城镇道路拥堵,交通繁忙,产生交通噪声;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及其他操作程序产生工业噪声;来自建筑施工现场和各种建筑机械工作时产生建筑噪声;人口高度聚集,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与日常生活中产生生活噪声。据环境监测表明,全国有2/3的城镇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不仅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胃肠消化系统,引起记忆力减退、失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食欲不振,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人们如果长期受到噪声的侵害,往往感到烦躁不安,对工作和事件难以集中精力,长期受强噪声污染的人,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身心疾病。

⑤固体废弃物污染

近年来城镇工业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有增无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落后于城镇的发展和功能需要,废弃物的细粒,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粉尘含量,加重了大气的尘污染;无序堆放的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由于挥发及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因此导致大气污染。

3、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剖析

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城镇化进程中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剥夺。所谓资源环境剥夺,就是指强势群体和强势区域基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借助政策空洞和行政强制手段掠夺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政策偏好、生态、环境容量,转嫁各种污染等的一系列的不公平、非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行为,因此说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牺牲另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1)城镇用地失控

近年来,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人口城镇化”出现大量水分因而城镇化发展质量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有“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过快,城镇发展空间严重失控,这是“冒进式”城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因为城镇化加速发展,导致城镇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和无序蔓延,过度侵占了大量的优质耕地,因为对土地的审批不严、管理力度不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开发区大片土地荒芜,等待企业投资建厂造成大面积的撂荒地。致使不少地方出现“土地危机”现象,土地

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2)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污染加重

传统工业社会的城市经济模式是线性的,也就是以资源大量开采和消耗为前提的;各产业间基本无联系,资源利用效率极低;而且各环节大量产生“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这一范式在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据资料显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环境成本大约占GDP的3%~8%,GDP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被生态环境恶化的负效应所抵消。如果还是继续按照现行的GDP制度进行核算,那么将会出现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越多,而且会出现GDP增长越快的虚假繁荣现象。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成果较为显着,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资源能源紧缺和环境严重破坏的压力: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煤电油运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劳动的最小化,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用品,加剧了环境的污染;重开发轻保护,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掠夺性粗放型经营,造成了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只顾自己赚钱,不顾环境污染,“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经济增长仍以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为主,因为投资对效益显着的重工业存有的偏好,使得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比重居高不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加大了生态环境枯竭速度,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也将十分严峻。

(3)环境保护意识严重欠缺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和扩展,从一个功能区到一个城市,大气、环境和公共空间被人们视作理所当然的无限供给的公共产品却出现了供应有限、质量下降的局面。究其原因,公共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所以私人、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利益团体为了寻租而过度占用或开发。因为以往我们对环境教育的轻视,环境教育事业也不完善,对环境教育工作不重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缺乏对公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当代人中大部分成年人环保意识十分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公众理解和行动,特别是现在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偏差。对生态环境重要性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有些地方与部门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却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对如何科学进行环境保护建设也缺乏认识,对环境保护的科学内涵以及它的建设机制与保障政策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把握,在人们普遍环境意识不强或缺乏的情况下,将措施转变为法律法规及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是难以实现的。

4、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是创建最佳的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才是人类聚居于城镇的初衷。为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针对矛盾的所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城镇化是长期的一个过程,不可以人为地造城,要让城镇化的

推进与城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相符合,走一条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的城镇化道路。因此。要科学进行新型城镇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第一位置,把发展循环节约型社会当做建设新型城镇的重要手段。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编制城镇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节约型社会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也要结合城镇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循环经济和循环节约型社会的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促进城镇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经济发展带来的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因此,应该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从发挥政府作用来说,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转为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的扶持环保产业。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消费、出口与投资“三驾马车”并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应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创新的驱动战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的关键,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击风险能力的关键。”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大力度的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3)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通过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实现由人类生存要素向生产要素的转变,才能实现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因此,要想实现生态环境,必须重新构建一种新的制度框架,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新的规制管理,纳入市场运行机制之中,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依法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监管。开展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工作,及时掌握城市化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并定期公布。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监测。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制定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制订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产品的强制性效能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效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依据《清洁生产法》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广泛借鉴国内循环经

济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建

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从万元GDP占地、万元GDP 能耗、万元GDP水耗、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和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等方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估系统。

(4)树立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人作为城镇生态环境系统的主体,是城镇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人的行为方式对城镇功能的好坏起着支配作用。当今许多城镇生态环境问题都是由于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及市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而引起的。因此,在城镇管理部门及广大市民中普及和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是城镇生态环境调控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广泛宣传当地资源形势,宣传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宣传相关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先进典型,曝光资源浪费行为,倡导节俭文明,提高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定期聘请专家对领导干部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提高生态意识。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循环节约型社会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树立起整体、循环、共有的生态观念,推进循环节约型社会发展。进一步普及生态科学、倡导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变城市的自生为共生、变单一的因果链为多维的生态网,克服决策、经营及管理行为上的短期性、盲目性、片面性及主观性,从根本上提高城镇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

文明建设,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镇。

参考文献

[1]魏后凯:《论中国城市转型战略》,《干旱区地理》2006第1期。

[2]方创琳:《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第7期。

[3]方创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资源环境保障报告》,《中国发展》2001年第1期.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写作(设计)日志

所属学习中心:陕西榆林靖边教师进修学校

系,以及通过沟通、交流的结果和论文完成情况。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注:教师评语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生物科学专业_开题报告范例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耐胆盐、耐酸乳酸菌菌株 选题类型应用基础型课题来源自选项目 学院生命科学与理学院专业生物科学 指导教师×××职称×× 姓名×××年级2006级学号××× 开题报告(立题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方案、论文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 1立题依据 2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选题理论意义: 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是我国广泛栽培的夏秋季主要蔬菜之一。它喜温怕热,在胁迫因子当中,夏季高温是影响黄瓜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均存在高温热害,高温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易使黄瓜授粉受精失败,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黄瓜耐热性的提高是露地及保护地栽培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系(GSH-Px)的组成成分,参与作物体内自由基的消除,进而提高了植物对逆境的抗性,硒的使用可显著提高黄瓜叶片GSH-Px 的活性,使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高温胁迫下,硒还能中和与衰老相关的氧化胁迫。 5实践意义:高温胁迫使黄瓜的品质下降,严重影响栽培设施的利用效率及黄瓜设施栽培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硒对高温胁迫黄瓜幼苗地上部的生长调节,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黄瓜设施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牛奶的组成最为接近人体母乳,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营养最为丰富和均衡,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有其它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新鲜牛奶发酵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倍受人们青睐[1]。在当今社会,酸奶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饮料,酸奶所具有的独特功效备受人们喜爱。1908年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E.Metchnikof提出“酸奶长寿”理论,认为高加索地区居民长寿者多的原因是由于食用大量的含有乳酸菌的酸奶。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题目 :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不同 提取方法的研究 专业 : 生物技术 目录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引言………………………………………………………………………………………… 5 1 材料与方法.......................................................................................... 6 1.1 实验材料 (6) 1.2主要试剂……………………………………………………………………………… 6 1.3主要仪器……………………………………………………………………………… 6 1.4研 究方法 (7) 1.4.1 SDS-蛋白酶K消化法……………………………………………………………… 7 1.4.2饱和NaCl 法………………………………………………………………………… 8 1.4.3 CTAB 法……………………………………………………………………………… 9 1.5电 泳及结果记录……………………………………………………………………… 10 2结果与分析……………………………………………………………………………… 10 2.1总DNA的提取结

果.............................................................................. 10 2.2结果与分析....................................................................................... 12 3 讨论 (13) 3.1三种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13 3.2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14 参考文献 (15) 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摘要:本实验以新疆草原蝗虫的主要危害种类——西伯利亚蝗为研究对象,分 别对干制和乙 醇浸泡的标本用SDS法、饱和NaCl 法和CTAB法进行了基因组DNA 的提取比较。实验 结果表明,SDS法提取的总DNA 带型整齐,饱和NaCl法和CTAB法提取的标本总DNA 获得率较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中大部分有明显降解。另外,乙醇浸制的标本总DNA 的获得率及质量均高于干标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蝗科亲缘关系分析、基因组比 较和遗传多态性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基因组DNA , 不同方法, 西伯利亚蝗 Studies on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of Gomphocerus sibiricus genomic DNA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100例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100例 生物学中微生物学专业主要涉及微生物制药,环境能源微生物,临床微生物,生物发酵等类别,研究方向不同,论文题目选择也有所不同。以下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正在写论文的同学一个参考。 1、脲解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研究 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 5、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 6、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污染微生物分析 7、油脂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代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8、深海微生物硝化作用驱动的化能自养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 9、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0、微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 11、草莓不同生育时期根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 12、台湾林檎叶片浸提液对致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13、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 1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5、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

响 16、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17、不同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18、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 19、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21、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探讨 22、外源汞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3、论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4、采煤塌陷复垦区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26、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7、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 28、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29、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0、外源生物炭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1、浅谈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32、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33、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34、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35、5种江西特色盆景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36、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发与生产技术现状

XX民族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发与生产技术现状 学生 *** 指导教师 ** 专业 08生物制药 学号 200806***** 时间 2011-3 XX民族职业学院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发与生产技术现状 摘要本文较为简略的介绍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和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国际的差距以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详细叙述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实力和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还简单分析了我国生物制药与欧美的差距在拉大的原因。 关键词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国际差距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作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生物伦理中心日前进行的一项研究列出十大改善人类健康的生物技术,其中便有四项与生物制药密切相关。我国自1986年生物技术领域实施“863”计划以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上、中、下游结合,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生产体系,并具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300多家生物工程制药企业,年产值达100多亿元,生物制药业已步入高速发展通道。 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 1.1生物制药企业格局 中小型生化制药企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主要生产脏器制品和生化药物,如从猪胰脏中生产胰酶和胰岛素,从猪脑垂体中生产后叶针、缩宫素和加压素等。代表企业为生产肝素钠和各种治疗酶的常州干红生化制药公司。 1.2生物制药产业结构 大型微生物制药企业。以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大批量生产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和氨基酸类药物,代表企业为生产青霉素、72ADA和万古霉素等的华北抗生素制药厂。现代生物工程制药企业。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300多家单位从事生物工程研究,有200余家现代生物制药企业,50多家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如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产业。主要从事生物药物原料药的大宗生产,主要产品有: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核酸类原料药。天然生化药品及其制剂产业。主要从事天然存在的生化试剂生产。生物制品制造业。主要经营生物技术药物、一秒和血液制品以及临床诊断制剂。 1.3生物制药企业体制现状中国制药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私营和外资合资等。股份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其市场占医药工业总销售收入的44.5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22.49%;国有企业只占15.23%。工业产值增长最快的是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国际的差距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明显错在四大竞争差距。 2.1企业规模小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生物科学专业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生物科学专业(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分子生物学 1. 参考文献:遗传工程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 理学进展、生物学通报及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相关书籍与资料。 2.题目: (1)酶制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2)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3)DNA分子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4)病毒核酸的特点及其应用 (5)DNA多态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6)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及其应用 (7)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8)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3.指导教师:张红 二、动物生物学 1.参考文献:生物学通报、动物学报、动物学杂志、动物学教材、野生动物相关书籍与资料。 2.题目: (1)当地某种野生动物繁殖(或生态)习性或生物学习性调查 (只针对某一种动物) (2)某地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只针对某一类动物,如鸟类、昆虫、水生动物等) (3)当地某种经济野生动物饲养的观察(正文应包括引言、饲养 条件、方法、习性观察、行为观察、病害防治等)

(4)动物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某方面的新进展(或某方面的研究 现状与展望),如动物克隆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3.指导教师:王文林 三. 生物教学法 1.参考文献: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法、生物教育学、教学 论文写作方法与举例、河南教育等相关书籍与资料。 2. 题目: (1)论述生物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我省目前生物教师素质对贯彻素质教育的影响 (3)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4)高中生物学难点的教学分析 (5)中学生物实验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3.指导教师:单广福、张丽琴 四. 植物生物 学 1.参考文献:植物学报、植物学通报、遗传学报、生物学通报、 作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华北农学报、作物 育种学、作物雄性不育化育种、植物生理学、耕作学、植物生理 学以及相关书籍与资料。 2.题目: (1)当地植被资源调查(正文中应包括当地气候气象条件如:年 平均温度、降水量;当地优势种、稀有或特有种类、有害种类、 可开发利用种类及名录等) (2)当地农田杂草区系调查(正文中应包括当地优势种、稀有种、有害种类、可开发利用种类等) (3)植物雄性不育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4)植物雄性不育性作物杂交优势育种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生物技术相关毕业论文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1. (字数:12011,页数:18 128) 2. (字数:10805,页数:21 128) 3. (字数:6241,页数:16 118) 4. (字数:11756,页数:25 128) 5. (字数:8690,页数:28 118) 6. (字数:8825,页数:19 118) 7. (字数:13130,页数:31 128) 8. (字数:16585,页数:34 128) 9. (字数:8116,页数:22 118) 10. (字数:19029,页数:38 128) 11. (字数:9601,页数:23 118) 12. (字数:11376,页数:23 128) 13. (字数:10574,页数:26 128) 14. (字数:13658,页数:35 128) 15. (字数:3154,页数:20 118) 16. (字数:8806,页数:20 118) 17. (字数:20237,页数:44 128) 18. (字数:12474,页数:32 128) 19. (字数:15855,页数:34 128) 20. (字数:7350,页数:21 118) 21. (字数:10648,页数:32 128) 22. (字数:14048,页数:35 128) 23. (字数:9839,页数:30 118) 24. (字数:15543,页数:31 128) 25. (字数:9740,页数:32 118) 26. (字数:31338,页数:66 128) 27. (字数:6021,页数:15 128) 28. (字数:11178,页数:36 128) 29. (字数:10683,页数:17 148) 30. (字数:9466,页数:18 128) 31. (字数:10607,页数:20 128) 32. (字数:4713,页数:15 148) 33. (字数:9213,页数:18 118) 34. (字数:11911,页数:28 128) 35. (字数:6574,页数:15 148) 36. (字数:10477,页数:20 128) 37. (字数:9560,页数:17 118) 38. (字数:6398,页数:17 118) 39. (字数:7012,页数:16 118) 40. (字数:12200,页数:22 128) 41. (字数:10759,页数:18 128) 42. (字数:5082,页数:17 148) 43. (字数:10310,页数:20 128) 44. (字数:10419,页数:27 128) 45. (字数:10370,页数:23 128) 46. (字数:6170,页数:18 118)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参考模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个人资料: 姓名:××学号:××××× 性别:××年龄:××岁 籍贯:××省××市/县 所在学院及专业:××学院××专业××级 联系电话:××E-mail:×××

目录 总论(引言) 第一章认识自我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4.个人性格特质 5.职业价值观 6.特长和资源 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小结 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职业目标的确定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第四章具体执行计划 第五章评估调整 1.评估的内容 2.评估的时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结束语 总论(引言)

如果认准了春天,即使它铺满冰雪也要绽放。要知道人在做事中一旦做出兴趣来,做出情感来,作出意义来,那么所做的事就成为了事业。 第一章认识自我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喜欢有计划的工作,现在正致力于自己才干和能力的增长;喜欢独立思考并喜欢应用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喜欢与有精神内涵的人共同探讨人生哲学;天生好学,并相信学无止境。 3职业能力:不太喜欢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认为人是活的,活的东西比死的麻烦的多。希望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希望自己所学知识能得到认可。希望从事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4个人特质:对工作极其负责,对自己要求较严格。动手能力较弱,认为擅长理论研究与建立。不擅长繁复的工作,喜欢简明的任务,认为这样才有效率。 5职业价值观:对工作没有太大的挑剔,希望薪金高一点,有点社会地位更好。任劳却不任怨。 6.特长和资源 小结:一个人应该学会取长补短。精力旺盛、热情、性情平和、乐于助人、忠诚、责任心强、富于创新精神、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是我的优点;可也存在着有时过于理想话,据个人价值观进行判断,容易做出草率的决定和有着对于批评比较脆弱的缺点。努力改变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对于外部环境因素,只有让自己适应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但相信,通过努力是可以优化的,一个有点头脑并且努力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职业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食品科技学院学风良好,注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动手能力,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目前生物工程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对于此类人才需要比较大的,特别是我国的生物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毕业生一定会得到企事业的青睐。特别是环京十三县的京津一体化政策的出台,国家对七大高新产业(包括生物工程)的大力支持,在未来的时间里,生物工程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级知识分子会拥有充裕的就业环境。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

生物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生物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分子生物学 1.参考文献:遗传工程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 生物学通报及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相关书籍与资料。 2.题目: (1)酶制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2)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3)DNA分子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4)病毒核酸的特点及其应用 (5)DNA多态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6)聚合酶链式反应(PRC)技术及其应用 (7)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8)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3.指导教师:张红 二、动物生物学 1.参考文献:生物学通报、动物学报、动物学杂志、动物学教材、野生动物相关书籍与资料。 2.题目: (1)当地某种野生动物繁殖(或生态)习性或生物学习性调查(只针对某一种动物) (2)某地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只针对某一类动物,如鸟类、昆虫、水生动物等)

(3)当地某种经济野生动物饲养的观察(正文应包括引言、饲养条件、方法、习性观察、行为观察、病害防治等) (4)动物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某方面的新进展(或某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如动物克隆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3.指导教师:王文林 三. 生物教学法 1.参考文献: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法、生物教育学、教学论文写作方法与举例、河南教育等相关书籍与资料。 2. 题目: (1)论述生物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我省目前生物教师素质对贯彻素质教育的影响 (3)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4)高中生物学难点的教学分析 (5)中学生物实验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3.指导教师:单广福、张丽琴 四. 植物生物学 1.参考文献:植物学报、植物学通报、遗传学报、生物学通报、作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华北农学报、作物育种学、作物雄性不育化育种、植物生理学、耕作学、植物生理学以及相关书籍与资料。 2.题目: (1)当地植被资源调查(正文中应包括当地气候气象条件如:年平均温度、降水量;当地优势种、稀有或特有种类、有害种类、可开发利用种类及名录等)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姓名曹治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152专升本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陕西榆林靖边教师进修学校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1.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速度由加速向减速转变————————————1 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2 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2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2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3 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3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特征————————————3 城镇绿地不足——————————————————3 城镇空气污染——————————————————3 城镇供水紧张——————————————————4 噪声污染增加——————————————————4 固体废弃物污染—————————————————4 3.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剖析 城镇用地失控———————————————————5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污染加重—————————5 环境保护意识严重欠缺———————————————5 4.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6 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7 树立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7 参考文献———————————————————————8 浅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至2014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城乡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较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的选择。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路径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的任务。从1978—2017年,城镇化率从%提升到%,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初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潜藏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中共十八大提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的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1、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标志。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战略之一。当前,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 (1)城镇化速度由加速向减速转变 一般认为,31%~71%的区间属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其中,30%~50%的区间为加速时期,50%~70%的区间为减速时期。1996年以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高速发展,大城市扩展迅速,城市集群程度越来越高,城镇化急进式的发展现象显现。未来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减速时期,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将会逐渐放慢。从中长期看,未来中国城镇化预计年均提高幅度将保持在~个百分点,不会继续保持1997年以来的加速增长态势。据

关于生命科学的论文

解读DNA结构的生命科学 马椿杰12号12生物技术 毫无疑问,生命科学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甚至认为生命科学就是用化学来解释生命。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来阐述生命科学与结构化学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生命科学看成一块,再把结构化学看成另一块,然后再说明他们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是揉合在一起的,很多结构化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就有不凡的建树。鲍林就是以化学向生物学渗透的先驱者,他不仅进行了大分子研究,还对镰刀形细胞贫血分子病和大脑化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我认为,最能体现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揉合一体的历史故事,就是鲍林与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结构之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定义他们到底是化学家还是生物学家。而且,结构化学的知识不仅为他们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在帮助他们判别真理与谬误、为他们的结论提供事实支持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解决DNA结构这个世界性的生命科学课题,是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晶体学家、生化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能受到许多在科学研究上的启发。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仅仅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必须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一九二四年以前,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DNA的重要性。但就在那一年,科学家罗伯特·福尔根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将DNA染成淡紫色。在这种方法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发现DNA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到了一九三一年,科学家乔基姆·哈默林用实验证明了植物长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细胞核。随后的一切实验事实都表明,发出遗传信息的正是细胞核里的DNA。 于是,在美洲和欧、亚、非三洲各试验室里的人们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开始了对DNA的研究。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斯实验室里,英国人弗朗西斯·克里克和美国人詹姆斯·沃森也着手进行对奇异的DNA结构的探索。这是一场用结构化学来解释生命科学的竞赛,也是“一个远方传奇大力士被两个无名小卒砍倒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场竞赛的结果,但我认为,这一探索的过程更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双方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对比,确实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双方的开端: 当时的鲍林已经是化学界的“权威”,他致力于蛋白质的研究。1951年夏天,鲍林开始深入研究有关DNA的材料,并常常找人讨论。他认为,与蛋白质相比,弄清DNA的结构不会很难,“这算不上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DNA在重量上是染色体的一种重要成分,但蛋白质也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蛋白质部分最有可能包含着遗传的信息。相对而言,DNA似乎就比较简单了,它很可能只是一种结构性的成分,只是用来帮助染色体折叠和打开的。鲍林就这样认为。在1952年初,几乎所有重要的遗传学学者都持这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看看后来鲍林自己的话:“我以前就知道DNA是一种遗传物质的论点,然而我没有接受这一论点。

生物制药系毕业论文精选版

生物制药系毕业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大作业 题目:心脑血管疾病 姓名张志豪 班级P14生物制药一班 学号 指导教师张成芬 二0一五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摘要。。。。。。。。。。。。。。。。。。。。。。。。。。。。。。。。。。。。。。。。。。。。。。。。。1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2 1.高血压。。。。。。。。。。。。。。。。。。。。。。。。。2 2.血液黏稠.。。。。。。。。。。。。。。。。。。。。。。。。2 3.吸烟.。。。。。。。。。。。。。。。。。。。。。。。。。。2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2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3 1.心血管疾病。。。。。。。。。。。。。。。。。。。。。。。。。。。。。。。。。。。。。。。。。。。。。3 2.脑血管疾病.。。。。。。。。。。。。。。。。。。。。。。。。。。。。。。。。。。。。。。。。。。。。3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3 四.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3

五.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3 1.保持心态平衡.。。。。。。。。。。。。。。。。。。。。。。。3 2.适当运动.。。。。。。。。。。。。。。。。。。。。。。。。。3 3.空气负离子治疗.。。。。。。。。。。。。。。。。。。。。。。3 4.其他。。。。。。。。。。。。。。。。。。。。。。。。。。。4 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4 1.防止栓塞。。。。。。。。。。。。。。。。。。。。。。。。。4 2.患者晨练应注意的问题。。。。。。。。。。。。。。。。。。。4 3.注意饮食习惯.。。。。。。。。。。。。。。。。。。。。。。。4 4.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4 5.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4 6.进补要适度.。。。。。。。。。。。。。。。。。。。。。。。。4 七.如何把握住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

毕业论文(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

生物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生物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生物技术的发展及生物教育的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物教育的创新思路更加广阔。本文阐述了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分类、发展和生物技术教育的现状,论述了生物技术在生物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生物教育中加强生物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生物技术;发展;生物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复合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生物教学追求的总目标。然而,目前生物学教学仍然处于“强调学习结果,忽视探索问题;以阅读科学代替了做科学;一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不鼓励学生研究问题和讨论结果”等教学状况。生物技术是以生物体系和生物工程原理来生产生物产品,提供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生物科学技术,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并重,以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体系为主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理论和技术并重的学科体系,给生物学教育创新以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物技术的概念、分类与发展 1.1生物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什么是生物技术?从字面上来说可解释为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定向操纵或改造生物体的技术。但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容易被人为地扩大,即认为“生物技术”可方便地用于对所有利用生物体本身、代谢产物及功能等技术的泛指,只不过是操作的物质层次不同。 对于生物技术的分类,在学术界存在着两种观点:①按照生物学科发展的大致历程,把生物技术也分为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

生物技术毕业论文

目录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3)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 (3)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 (3) 引言 (3) 一、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现状 (4) 1.我国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现状 (4) 2.国外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现状 (5) 二、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6) 1.生物技术制药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6) 2.生物技术制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6) 3.生物技术制药在神经退化疾病中的应用 (6) 4.生物技术制药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6) 三、未来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方向 (7) 1.大力开发新型治疗疫苗 (7) 2.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药物 (7) 3.发展氨基酸工业 (7) 4.单克隆抗体的研发 (7) 5.血液替代品的研发 (8) 6.人体基因组的研究 (8) 四、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的策略 (8) 1、加快医药企业的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重组策略: (8) 2、引进风险资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9) 3、完善生物制药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策略 (9)

五、生物技术制药依赖相关领域的发展 (9) 六、研究生物技术制药的意义 (10) 七、总结 (10) 八、参考文献 (11)

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 中文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运用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技术]2[以及基因重 组,基因突变,细胞组织培养等手段研究基因片段,研发药物用来基因诊断、治 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2[ 。生物技术制药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技术之一,也是未 来最有前景对人类生命意义贡献最大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基因工程;基因诊断;酶工程技术;疾病预防Biotech drugs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 English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genetic engine ering, using cell engineering, microbial engineering, enzyme engineering, protein engi neering,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technology, gene mutation and cell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gene fragment, researc h and development drug used for gen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occu rrence of diseases. Biotech drugs are one of the major technologies of the world.is the most promising future to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the human life a discipline. Key words: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 dia gnosis, enzym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isease prevention 引言 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起步比较晚的新型产业技术,但是在短短几十年获得了前所未有成果,发展非常迅速,依此迅速的发展速度预计在今后十年内,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将会有历史性的突破]1[,这将预示在未来不久的日子里,生物技术制药将主导世界,成为世界众多技术中的龙头老大。可见生物技术制药前景一片光明,因而从事生物技术制药研究的公司企业越来越多,由以前的小规模分散型逐渐过渡到规模化集中型的大型产业行列。与此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 题目: 年产10000T乳制品工厂设计专业:生物工程

1 绪论 1.1酸奶简介 牛乳的组成最为接近人体的母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营养最为均衡,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具有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鲜牛乳发酵成的酸乳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备受人们青睐[1]。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将酸奶定义为乳与乳制品(杀菌乳或浓缩乳)在保加利亚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的作用下乳酸发酵而得到的凝固型乳制品其中可任意添加全脂乳粉、脱脂乳粉、乳清粉等。但在最终发酵产品中必须大量存在这些微生物。也可简单将其定义为以新鲜牛乳或乳粉为原料,经乳酸菌保温发酵而制成的产品[2]。 通常根据酸奶在零售过程中的产品存在状态来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把这种乳凝状的酸奶称为凝固型酸奶。所谓搅拌型酸奶,是指先在发酵罐中通过乳酸菌的作用,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牛乳发酵至乳凝,然后再用搅拌器破乳,是凝乳粒子保持在0.01~0.04mm大小的一种酸奶。产品呈半流动状态的粥糊状,易使用吸管吸食[3]。一半搅拌型酸乳可分为原味型和水果型,而凝固型大都为原味型[4]。 酸乳又名酸牛乳或酸奶,作为众多的发酵乳产品中当今最为流行的乳制品,最初出现时其名是与发酵乳混用的,表示变酸的乳。尽管目前没有关于人类何时第一次制作酸奶的明确记载,但酸奶的食用可以追溯到许多世纪以前。发酵乳起源于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地区,在那里,牧民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可以通过发酵可以延长鲜乳保存期的方法。虽然起源没有明确的记载,但酸奶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这一观念在许多文明国度里已存在了很长时间。依据波斯人的传统,亚伯拉罕把自己的富饶和长寿归功于酸奶而法国皇帝法兰西一世据说也因饮用由山羊奶制成的酸奶而治愈其体虚气弱之疾[5]。然而,酸奶却极有可能起源于中东,在那时这种发酵产品的演变与世界各地牧民的烹饪技术发展是分不开的[6]。 1.1.1 国外酸乳市场情况 在欧美及其他发达国家,乳品是人们摄取动物蛋白的最主要食品之一,这些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