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ETA-0001-2019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TSETA-0001-2019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TSETA-0001-2019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ICS 91.140.90

078

团体标准

T/SETA 0001—2019

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Planning and selection of residential elevators in Shanghai

2019- 01 -30 发布2019- 02 -01 实施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和定义 (4)

4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4)

5土建设计要求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住宅电梯基本选型图 (11)

参考文献 (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联合电梯安全技术促进中心、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电梯检测中心、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蒂森电梯有限公司、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富士达电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爱登堡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昌明、丁毅敏、车学娅、张伯仑、任昭霖、张鹏、黄文和、王捷、卜灵伟、沈毅君、陈远锋、黄文山、蔡晓宏、赵建兵、黄磊、刘文卿、潘阿锁。

本标准于 2019 年首次发布。

引言

住宅电梯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配置和选型住宅电梯并使其安全运行,是提高城市居民居住与出行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的大事。

上海市电梯协会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组织电梯行业、建筑界等方面的企业与专家起草了《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本标准给出了住宅电梯配置、选型和土建设计的相关要求,是对相关单位在住宅建设时的电梯配置选型给予规范性指导,推动本市电梯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住宅电梯的配置、选型和相关的土建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建筑高度100米及以下且每单元每层在8户及以下的新建住宅中电梯的配置和

选型,对既有住宅电梯的更新、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10058-2009 电梯技术条件

GB/T 23821-2009 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T 24475 电梯远程报警系统

GB/T 24477-2009 适用于残障人员的电梯附加要求

GB/T 24807 电磁兼容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产品系列标准发射

GB/T 24808 电磁兼容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产品系列标准抗扰度

GB/T 27903 电梯层门耐火试验完整性、隔热性和热通量测定法

GB/T 26465-2011 消防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DB31/T 1123-2018 智慧电梯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70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

住宅电梯 residential lift;residential elevator

服务于住宅建筑供公众使用的电梯。

3.23.2

消防电梯 fire lift;firefighters lift

消防员电梯

设置在建筑的耐火封闭结构内,具有前室和备用电源,在正常情况下为普通乘客使用,在建筑发生火灾时其附加的保护、控制和信号等功能专供消防员使用的电梯。

3.33.3

供电电源故障 power supply failure

本标准所述供电电源故障是指造成电梯意外停止运行的供电电源异常,如缺相或电压异常等。

3.43.4

无障碍电梯 wheelchair accessible elevator

适合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

4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4.1总则

4.1.1住宅电梯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及本标准要求,消防电梯还应符合GB/T 26465-2011 的要求及 GB 50016 的相关要求,无障碍电梯还应符合 GB/T 24477-2009 的要求。

4.1.2对于采用目的层控制系统的电梯,4.

5.2、4.5.3 和4.5.4 不适用。

4.2配置要求

4.2.1住宅电梯应采用有机房的电梯。

4.2.2 4 层及以上住宅建筑或住户入口层与室外设计地面高度差不小于10 米应配备电梯,12 层及以上或建筑高度 33m 及以上住宅每单元至少配置两台电梯。

4.2.3设置电梯的住宅,每单元至少应设置 1 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2.4设置电梯的住宅,每单元至少应设置 1 台无障碍电梯。

4.2.5建筑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每单元至少应设置 1 台消防电梯。

4.2.6仅设置 1 台电梯时,应兼顾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无障碍电梯。

4.3选型要求

4.3.1一般要求

a)住宅电梯额定速度不应小于 1m/s;

b)住宅每单元应配置一台额定载重量不应小于 1000kg 的电梯,该单元其他电梯额定载重量不应

小于 800kg;

c)住宅电梯的轿厢内部净高不应小于 2300mm,层门和轿门入口的净高度不应小于 2100mm,开门

宽度不应小于 800mm;

d)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轿厢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宽轿厢:宽度尺寸不应小于 1600mm,深度尺寸不应小于 1500mm;

2)深轿厢:宽度尺寸不应小于 1100mm,深度尺寸不应小于 2100mm;

3)开门宽度不应小于 900mm。

4.3.2电梯基本选型要求

住宅电梯的选型应满足表1,另可参见附录A。

表1 住宅建筑每单元电梯基本选型表

4.4性能要求

4.4.1设计使用年限

电梯制造单位应在出厂电梯的随机文件中注明电梯及其主要零部件设计使用年限或者次数。

电梯整机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20年。

4.4.2整机

4.4.2.1除4.4.2.3 以外,电梯的整机性能要求应符合 GB/T 10058-2009 中3.3 的规定。

4.4.2.2电磁兼容性应符合 GB/T 24807 和GB/T 24808 的规定。

4.4.2.3电梯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在±10mm范围内,平层保持精度在±15mm范围内。

4.4.2.4住宅电梯宜采用节能措施。

4.4.3部件

4.4.3.1电梯的驱动主机应采用无齿轮曳引机。

4.4.3.2驱动主机的制动器应进行不小于 500 万次动作试验,期间应当不发生任何可能产生危险的故障。如果动作监测开关失效后能够防止电梯的下一次正常启动,监测开关失效不作为产生危险的故障。其中前200 万次的动作试验过程中不允许进行维护。

4.4.3.3层门门锁装置的正常动作次数不应小于 100 万次。试验后不应当产生可能影响安全的磨损、

变形或者断裂。

4.4.3.4门的安全保护装置应采用光幕,如果采用安全触板则应与光幕组合使用。光幕应能检测出直

径不小于 50 mm 的障碍物,并且其保护区域应至少能覆盖从轿厢地坎上方 25 mm 到1600 mm 的区域。

4.4.3.5层门门扇、轿门门扇和轿壁应采用不锈钢材质,其防锈性能不低于奥氏体不锈钢。

4.4.3.6轿厢通风应符合以下要求:

a)轿厢通风装置的风量应能保证轿厢内空气每小时更换不小于 20 次。每个轿厢通风装置的风量

应按公式(1)计算:

Q=S×H×N÷60÷n (1)

式中:

Q——每个轿厢通风装置的风量;

S——轿厢面积,按GB 7588-2003进行计算; H—

—轿厢内部净高;

N——轿厢内空气每小时更换次数; n—

—通风装置数量;

b)在正常通风装置电源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应自动接通具有自动再充电紧急电源。其容量能够确

保风量满足 4.4.3.7,且持续 1h。

c)在实验室环境下,距轿厢通风装置出风口 1m 处的噪声不应大于 50dB(A)。

4.4.3.7轿厢内照明应符合以下要求:

a)轿厢内的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

b)在正常照明电源完好的情况下,在控制装置上,以及在轿厢地板以上 1.0 m 且距轿壁至少 100

mm 的任一点的照度不小于 100 lx。

c)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应自动接通具有自动再充电紧急电源供电的应急照明。其容

量能够确保在下列位置提供至少 5 lx 的照度且持续 1h:

1)轿厢内的每个报警触发装置处;

2)轿厢中心,地板以上 1 m 处;

4.5功能要求

4.5.1超载报警

电梯超载时,应有听觉和视觉信号,且轿厢内应显示“超载”字样或图标来提醒乘客。

4.5.2长时间开门报警

正常运行状态下,电梯层门和轿门在一定时间以上处于开门状况时,蜂鸣器应断续鸣响,但不允许强制关门。如门的安全保护装置为光幕和安全触板的组合,则允许强制关门。

4.5.3防捣乱功能

电梯应设置防捣乱功能,通过称重、光幕等装置来计算乘客数量,如果选层信号多于与乘客数量不匹配,则判断为有人故意按下了多个选层信号,此时电梯将取消所有选层信号。

4.5.4选层取消功能

电梯应设置轿厢内选层取消功能,通过单击、双击或长按选层按钮进行取消。

4.5.5层站处的显示器

电梯层站处应能显示“故障、检修、满载”字样或图标,以告知乘客电梯状态。

4.5.6待机功能

电梯应答所有的呼叫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仍无人使用时,电梯应能自动关闭所有的轿厢照明及通风装置,以减少能源浪费。

4.5.7消防返回功能

消防返回功能启动后,电梯不响应外呼和轿厢内指令信号,轿厢尽快返回指定撤离层。

4.5.8远程监测

住宅电梯应配置监测终端,该装置应符合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1123-2018的要求。

4.5.9电梯自动救援操作

住宅电梯应配置电梯自动救援操作装置,电梯供电电源发生故障或中断时,应自动使轿厢移动至就近

或指定层站并打开电梯轿门和层门。

4.5.10盲文

无障碍电梯的按钮上或按钮旁应设置盲文。

4.5.11电梯层门

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27903规定的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

4.5.12语音安抚

当电梯故障造成困人时,轿厢内应有故障注意事项的语音或中文指示,提醒被困人员正确操作报警装

置和不得自行扒门逃生,避免坠落井道。

4.5.13电梯远程报警系统

电梯轿厢内应设置符合GB/T 24475要求的远程报警系统,确保有一个双向对讲系统与救援服务持续

联系。

5土建设计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电梯井道不应紧邻卧室。紧邻其他居住空间时,应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5.1.2住宅电梯应设置候梯厅,候梯厅不可设在户内,候梯厅的深度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候梯厅的深度

5.1.3住宅建筑顶部应设有电梯机房,具体要求见 5.4。

5.1.4电梯每层站门的门洞应预留装修余量,宽度方向不小于 200mm,高度方向不小于 100mm。

5.1.5消防电梯的土建设计、防烟排烟设施和电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016 的相关规定。

5.2电梯井道

5.2.1电梯井道尺寸宜按表 3 和表4 要求设计,也可按电梯制造单位的要求设计。

表3 电梯井道的尺寸

表4 井道底坑深度和顶层高度尺寸

5.2.2电梯井道应为专用井道,井道内不应设置与电梯无关的其他电缆电线或其它管线,不得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2.3电梯井道不得兼作其他房间的通风井道。

5.2.4电梯井道壁应为承重结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2.0h,井道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混凝土井道壁墙体的厚度不应小于 200mm;

b)框架结构的井道应每隔 2000mm 至2500mm 设置高度不小于 350 mm 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应

根据电梯制造单位要求,经结构计算配置钢筋。

5.2.5电梯导轨应与电梯井道壁的结构件牢固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固定电梯导轨的预留预埋件或膨胀螺栓应设在钢筋混凝土井道壁或圈梁上,不得设在砌体上。

b)固定电梯导轨的膨胀螺栓应能满足电梯制造单位的荷载要求。

5.2.6电梯井道应在井道顶部的井道壁上布置通风口,风口面积不应小于井道水平断面的 1%,风口宜直接通向室外,也可经过机房通往室外,机房楼板的开口面积可计入风口面积。

5.2.7井道内应设永久照明,距井道最低点和最高点的 500mm 处应设照明装置,按楼层层高设置中间照明装置,中间照明装置的间距不应大于 7.0m。井道照度值不应小于 50lx,照明控制开关应设置在电梯机房和底坑。

5.2.8同一井道设置多台电梯时,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隔障,并满足以下要求:

a)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符合 GB/T 23821-2009 中4.2.4.1 的规定。

b)隔障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能承受垂直作用于任何位置且均匀分布在 5cm2 的圆形(或正

方形)面积上的 300N 的静力,并且所产生的变形不应导致与运动部件碰撞。

c)隔障应从底坑地面不大于 0.30 m 处向上延伸至底层端站楼面以上 2.50 m 高度,宽度应足以防

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

5.3电梯底坑

5.3.1电梯底坑不得用于积水坑,应有排水措施。

5.3.2电梯底坑应设置检修爬梯。底坑深度大于 2.5m 时,应设检修门,检修门应为丙级防火门,门洞净宽不应小于 600mm,门洞净高不应小于 1400mm。

5.3.3电梯底坑不得渗漏水,底坑的防水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规范 GB 50108 的一级防水等级。

5.3.4电梯底坑应设置直接供电的 2P+PE 型250V 电源插座。

5.4电梯机房

5.4.1电梯机房的平面尺寸不得小于井道尺寸,额定速度大于 2.5m/s 的电梯机房,其进深不应小于1.65m,机房净高不应小于 2.60m。

5.4.2电梯机房的门洞净宽不宜小于 1200mm,门洞净高不宜小于 2100,门洞上方应设置雨篷。

5.4.3通往电梯机房的走道和室内外楼梯宽度不应小于 1200 mm,楼梯坡度不应大于 45°,且设置高度不小于 0.9m 的防护栏杆。机房室内地面高差大于 0.5m 时,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0.9m 的防护栏杆。

5.4.4电梯机房应设置通风或空调设备,且通风良好,机房室内温度应为 5℃至40℃。

5.4.5电梯机房的外墙、外窗、屋面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其热工性能限值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电梯机房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5.4.6电梯机房屋面的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5.4.7电梯机房不应贴邻卧室、起居室布置,不得位于卧室、起居室等居室空间的直接上方,电梯机房的噪声值应符合GB/T 10058-2009 的要求。

5.4.8电梯机房楼板应设置隔声垫层或采用浮筑楼板,楼板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 65dB。

5.4.9电梯机房顶板上不得布置水箱间、有水的房间及其他有水的设施。

5.4.10机房楼板应按电梯产品的要求预留曳引钢丝绳(带)的孔洞,孔洞周边应设高度不小于 50mm 的翻口。

5.4.11电梯机房顶部应设起吊钢梁或吊钩,钢梁或吊钩承受的荷载不应少于 2000kg。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住宅电梯基本选型图

A.1住宅电梯基本选型图

注:图中的斜线表示每层的平均人数

图A.1 住宅建筑电梯基本选择图

A.2电梯选型示例

某22层(主出入层之上)住宅建筑,每层3户,人数按每户平均3.2人计,根据图A.1可以选择基本电梯组成。该基本电梯选型为2部额定载重量分别为800kg(10人)和1000kg(13人)、额定速度为 2 m/s 的电梯。

参考文献

[1] GB 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

[2]DBJ50-253-2017 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及安装维护标准

[3]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4]ISO/CD 8100-32 Lift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persons and goods –Part 32: Planning and selection of passenger lifts to be installed in office, hote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5]SS550-2009 Code of Practice for Install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passenger and goods lifts

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JG/T 5010—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11—06批准1993—05—01实施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190/6—1984(E)《电梯与服务梯第6部分:安装在住宅建筑中的乘客电梯的规划与选择》。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住宅中的乘客电梯。在建筑设计阶段,按本标准即能确定电梯的数量和它的主要规格。 2 引用标准 GB 7024.1 电梯名词术语 GB 7025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GB J96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JG 5009 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 3 术语 3.1 主楼层main floor 通常乘客可以从街道上直接进入的楼层。如果一台电梯有几个不同的楼层都通向街道,则通向街道的最低的楼层为主楼层。 3.2 电梯在主楼层的间隔时间interval at the main floor 单台电梯轿厢在一天内相邻两次离开主楼层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 3.3 输送能力handling capacity 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单梯或群梯能够运送的乘客数占该住宅内总人口的百分比。3.4 理论运行时间theoretical time of travel 轿厢在两个端站之间全行程运行所需的理论时间(行程除以额定速度)。 3.5 上行高峰期up-peak 一天内电梯主要用作从主楼层向以上各楼层运送乘客的时期。 4 一般规定 4.1 电梯运行级别 根据每台电梯在主楼层上的最大间隔时间,为电梯运行规定了60s、80s、100s三个级别,标记如下: ——级别60; ——级别80; ——级别100; 4.2 电梯规格与数量 4.2.1 住宅设置电梯的最低层数和高度,一般应符合GB J96中3.1.6条的规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住宅,其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离主楼层的高度超过8m时,也允许设置电梯。4.2.2 如果只装一台电梯,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不得小于630kg,额定速度不得低于0.63m /s。 4.2.3 在每一梯群中,所有电梯的额定速度均不得低于1 m/s,而且至少有一台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应是1 000kg。 4.2.4 电梯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附录A~F中各图表的规定。这些图表是根据一天内上行高峰期的交通需要和4.2.2、4.2.3条及表1~3中规定的指标制成的。

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 (转载)

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转载) 老王书院收藏于2011-09-13 阅读数:公众公开原文来源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郭丽平 一、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个高层住宅项目都会遇到电梯的设置标准问题。在工作中经常要问:这栋楼应设置几台电梯? 电梯的载重量多少?速度多少?怎样的配置才是与本楼最匹配的? 二、电梯选型的参考因素 电梯是高层住宅中极为重要的机电设备之一,它是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设备不但费用昂贵(约占建筑基建总投资的9%左右);而且电梯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还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对电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电梯设计中应该从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关系、建筑物内人员分布、楼内相互间的客流情况和客流高峰期间的电梯使用状况等角度来考虑,并反复进行电梯运输系统的交通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及等级来加以评价,从而得出最佳的结果,确定所需电梯的台数、配置方式、服务方式以及电梯的额定荷载、额定速度和控制方式等等。 三、电梯配置的相关规范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深圳市民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规定:在方案阶段,住宅可按下表初步确定电梯数量、额定容量及速度。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其电梯数不应少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3台电梯;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4台电梯。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梯数量应经计算确定。电梯的服务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乘客平

电梯的选型配置中的几个主要参数参考文本

电梯的选型配置中的几个主要参数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梯的选型配置中的几个主要参数参考 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先介绍电梯配置时常用的2个概念: (1)输送能力。在1个时间周期内,单梯或群梯能够 运送的乘客人数。 (2)平均运行间隔时间。对于1台电梯,一个轿厢相 邻2次离开主楼层的时间间隔平均值;对n台群控电梯, 该时间应除以n。 电梯选型配置中的主要参数有以下几项。

(1)电梯台数。需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内部人员流量来计算,用最少的投资来满足合理的垂直运输要求。有的按每百人需要的电梯台数来计算,有的按建筑物的人均面积来计算,科学的方法是进行交通计算。 (2)额定载重量。电梯台数和额定载重量是互相影响,应合理搭配。选用大额定载重量可以减少电梯台数,节省建筑面积和电梯成本,但是会导致停层概率增加,乘客出入轿厢的时间长,电梯平均运行间隔时间增加;选用小额定载重量则需要增加电梯台数,占用的建筑面积和电梯成本增大,但平均运转间隔时间减少。根据额定载荷可确定轿厢有效面积。 (3)额定速度。选择额定速度时应考虑电梯的提升高度和客流量等因素。当电梯停站间隔较短时,片面地提高

高层建筑电梯的防火要求及安全措施(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层建筑电梯的防火要求及安全 措施(新版)

高层建筑电梯的防火要求及安全措施(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电梯使用已日益普遍。目前,不仅高层建筑安装了电梯,方便用户乘用,而且广州市大多数低层住宅也都已经安装了电梯,方便老年人上下楼,甚至2~3层楼也安装有电梯,这体现了方便、舒适、和谐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用火、用电、用油、用天然气日益增多,引发火灾的因素也在增加。与电梯有关的火灾事故也频有发生,后果十分严重。 1火灾蔓延路径 1.1建筑内房间起火后,室内烟气流量增加,烟火从门窗向室外和走廊蔓延扩散,高温烟气碰到顶棚后,就沿水平方向流动,并通过楼板孔洞、各种竖井管道向上迅速蔓延,很快达到建筑最高层,产生的烟囱效应加速火灾蔓延的速度。楼房起火时烟火的竖向速度比人们的疏散速度快得多。如东京市在一幢6层楼进行的火灾试验表明,在3层房间点火2min后室内喷出烟火,距起火点30m远的楼梯间第3min充满烟气,第5~7min上面3层楼全是烟气。由于着火层室温上升,在建筑物上层

五星级酒店电梯速度的合理选择

五星级酒店电梯速度的合理选择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它是高楼层间人物流动的便捷之路,能否满足大楼客货流量的要求,决定着楼内电梯的选择正确与否。因此,应合理选择电梯的规格(包括速度、载重、控制方式等)、台数和调度方式,这是高层建筑电梯的重要课题。 本文重点对电梯速度的正确、合理选择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同合理电梯速度的确定方法。 一座高楼中的电梯,当最大行程h(m)、确定之后,在电梯额定载重标准化条件下,如果电梯额定速度vn(m/s)选得过低,一次运行时间t(s)就会过长,运输能力就会过小。为满足大楼内运输量的要求,必然就要多安装几台电梯,因而电梯井道数目增加,建筑基建费用增加,这是很不经济的方案。 如果电梯额定速度选得过高,则长距主升长的一次时间可以缩短,南昌市了运输能力;但在短距离升降时就无法达到额定速度,而是采用较高速电梯的造价很高,所以也是不经济的方案。因此电梯速度合理选择的实质,就是一个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的结果,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的规模、性质、特点以及建造者某些特殊要求。 1 电梯额定速度的合理选择 1.1电梯速度选择的原则 电梯速度选择的原则:一是多方案技术经济综合比较,二是单台电梯技术经济比较。第1种方法受多种因素不影响较大,特别是人为因素,所以不易得出统一的简单的表达模式;而第2种方法涉及影响因素较少,易于获得简洁的表达关系式。故本文采用第2种方法,根据《电梯运动的最优参数》一文创立的用无因次参数分析、计算电梯运动参数,将电梯运动各段的运行距离、时间、一次运行时间、最大运行速度、电动机功率、电能消耗以及电动机的发热和温升等实际参数均化为速度系数α的函数,对速度系数最优化而得出α最优值范围。从电梯拖动电动机功率及电耗较小来确定电梯额定速度,称为经济速度,这时α=1.1~1.2,考虑到低、1.05~1.25。从电梯电动机发热是小和运行时间接近最短的观点来确定电梯短距离运行的分速度,这时α=1.5。 1.2电梯合理速度选择的计算依据 由《电梯运动是优参数》一文得出:在给定升降高度h(m)及设定平均加速度a(m/s2)的条件下,电梯速度v n(m/s)及一次运行时间t(s)与速度系数α的关系为 v n2=(a-1)·(ha)(1) t2=(a2/a-1)·(h/a)(2) 从⑴式可得出电梯标准额定速度的合理适用高度为 h=v2n/a·1/a-1 (3) 将⑴、⑵式联立求解,消去h,则得 t=v n/a·a/a-1 (4) 再将⑶、⑷式联立求解,消去α,则 t=v n/a·h/v n(5) 由公式⑶还可得出:在选定电梯额定速度vn和设定平均加速度a条件下,

电梯设置规范

电梯设置规范

1.1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置电梯。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老年人建筑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疗养院建筑不宜超过四层,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3.1.8:电梯 一、二级旅馆3层及以上台数计算确定 三级旅馆4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四级旅馆6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五、六级旅馆7层及以上(乘客梯与服务梯可合用)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1.3: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以上的陈列室宜设客货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2.10:二层及二层

TSETA-0001-2019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ICS 91.140.90 078 团体标准 T/SETA 0001—2019 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Planning and selection of residential elevators in Shanghai 2019- 01 -30 发布2019- 02 -01 实施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和定义 (4) 4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 (4) 5土建设计要求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住宅电梯基本选型图 (11) 参考文献 (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联合电梯安全技术促进中心、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电梯检测中心、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蒂森电梯有限公司、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富士达电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爱登堡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昌明、丁毅敏、车学娅、张伯仑、任昭霖、张鹏、黄文和、王捷、卜灵伟、沈毅君、陈远锋、黄文山、蔡晓宏、赵建兵、黄磊、刘文卿、潘阿锁。 本标准于 2019 年首次发布。

引言 住宅电梯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配置和选型住宅电梯并使其安全运行,是提高城市居民居住与出行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的大事。 上海市电梯协会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组织电梯行业、建筑界等方面的企业与专家起草了《上海市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要求》。本标准给出了住宅电梯配置、选型和土建设计的相关要求,是对相关单位在住宅建设时的电梯配置选型给予规范性指导,推动本市电梯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整理)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

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 ( 摘自郭丽平,@地产智库整理) 一、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个高层住宅项目都会遇到电梯的设置标准问题。在工作中经常要问:这栋楼应设置几台电梯?电梯的载重量多少?速度多少?怎样的配置才是与本楼最匹配的? 二、电梯选型的参考因素 电梯是高层住宅中极为重要的机电设备之一,它是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设备不但费用昂贵(约占建筑基建总投资的9%左右);而且电梯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还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对电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电梯设计中应该从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关系、建筑物内人员分布、楼内相互间的客流情况和客流高峰期间的电梯使用状况等角度来考虑,并反复进行电梯运输系统的交通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及等级来加以评价,从而得出最佳的结果,确定所需电梯的台数、配置方式、服务方式以及电梯的额定荷载、额定速度和控制方式等等。 三、电梯配置的相关规范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 计算确定。 《深圳市民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规定:在方案阶段,住宅可按下表初步确定电梯数量、额定容量及速度。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其电梯数不应少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3台电梯;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4台电梯。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梯数量应经计算确定。电梯的服务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乘客平均等候时间不宜超过120秒,发梯间隔时间不宜超过60秒。

浅谈电梯选型需要考虑的几点问题

浅谈电梯选型需要考虑的几点问题 发表时间:2016-03-22T14:44:57.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杜静代宏伟杜豪[导读] 河南瑞讯电梯有限公司河南周口 466000 随着电梯用量的增长,使用电梯的人数也随之增长,电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杜静代宏伟杜豪 河南瑞讯电梯有限公司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增多,电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的选型配置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合理利用,选型配置优良的电梯可以使乘客和货物在大楼内快捷、便利、安全地流通,还可以增加建筑面积的利用率、节省设备和能源而降低成本。本文通过几个关键问题来介绍电梯的合理选型。 关键词:电梯选型;电梯交通流;轿厢容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梯行业也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在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等方面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随着电梯用量的增长,使用电梯的人数也随之增长,电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面对近几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特种设备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安全主体责任,企业越来越重视电梯安全问题。合理的电梯选型能够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电梯的优良的配置是载重适中,梯数较多,及拥有群控的功能。这样可以实现足够的运载能力,平均间隙时间和平均行程时间达到合理状态,从而使乘客等待时间不太长,运行起来既安全又经济。因此电梯配置选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筑物的属性和电梯的属性相匹配 建筑物的属性包括建筑物类型。建筑物类型按用途分有:医院、住宅、办公、商场、旅馆、教学楼、厂房等;电梯的属性则包括电梯数量、电梯载重、运行速度、开门方式、开门尺寸、层站数、电梯功能等。电梯按用途分为乘客电梯、客货电梯、医用电梯、住宅电梯、杂物电梯、观光电梯、船用电梯、建筑施工电梯等。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电梯如:防爆电梯、冷库电梯、家用电梯、残疾人电梯、矿井电梯、电站电梯、消防电梯等。每种类型的电梯都有其适用场合和功能配置要求,对电梯合理的选择是保证高层建筑高效交通的基础。因此,在建筑物规划期,就应该明确建筑物的用途,因为不同用途的建筑物使用电梯的类型不同。在确定建筑物用途后,应根据其建筑面积、层楼、人流量、电梯所处位置等因素作出客流分析,以便确定速度、载重量、所需台数、机房类型和曳引机型式等。 二、电梯交通流的关键指标 电梯交通流是指由电梯系统服务的乘客数、乘客出现周期及乘客的分布情况描述的状态量,反映了建筑物内部客流量的情况。交通流的表示方法很多,电梯交通流的关键指标包括:(1)5min载客率,它是衡量电梯输送能力的主要指标,它是指电梯在5min内输送乘客的人数和建筑物使用电梯的总人数的比。(2)平均间隙时间,它是指到达基站的电梯轿厢与上一次的时间间隔;(3)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行程时间反映的是乘客的乘梯时间,即从进入轿厢到达目的站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在交通流分析中用到的仅仅是能够充分表示电梯交通流特征的数据,通常包括单位时间内进入电梯门厅的人数和离开电梯门厅的人数,还包括单位时间内电梯交通总的客流量。这些指标作为选型与配置的主要依据。 三、轿厢容量和额定载重量 在传统的电梯交通分析计算中,使用的是轿厢容量而不是额定载重量。简单看来轿厢容量大输送能力就高,但实际上过大的轿厢容量会导致停层概率增加,乘客数量多而使出入轿厢的时间长,在没有客流高峰时设备运行费用大。因此轿厢容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客货流来进行选取。一般国内以13人(1000kg)为参考基准,结合具体情况可上下浮动。 在乘客电梯的设计时,往往是通过额定载重量来确定轿厢容量和轿厢有效面积。按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表3结果取其中较小的数值。为了防止乘客过多或货物过重而引起超载,GB7588-1995第8.2条规定了额定载重量与轿厢最大有效面积的关系。由于装潢使得整个轿厢地板面积不能完全被乘客利用,于是在交通分析计算中常以80%的轿厢容量来计算。轿厢尺寸应参照GB/T7025-1997《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确定。住宅电梯轿厢应考虑运送大件或重件物品如家俱、钢琴、担架。对于载货电梯额定载重量的选择应考虑大型单体物件的最大自重,以及小型物件一次运输的总重量。为了安全电梯可以安装超载报警装置。 四、电梯的土建结构要求 电梯与建筑物的联系主要涉及井道、机房、层门入口、导轨固定等,必须处理好这些与土建配合的细节。此外还应考虑建筑的抗地震设计;电梯噪声的隔离措施;超高层建筑的摆动和垂直度对电梯的影响,电梯起制动引起的晃动、倾斜、变形对建筑结构强度的影响等。比如根据建筑物摆动的参数算出的钢丝绳最大晃动值过大,就应采取晃动衰减措施。 电梯的井道和机房的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7025-1997的有关规定。对于井道,井道壁为了防火需要应全部采用实体墙。为了提高建筑利用率,井道尺寸应在标准范围内尽可能小。顶层高度和轿厢顶部间隙要保证当对重处于完全压缩缓冲器位置时,轿顶仍有一定的安全高度。底坑的深度、底坑的承载、底坑的排水、井道开口、消防电梯的井道与机房的耐火极限、厅门牛腿的承载、井道顶板的隔声、井道永久性照明等应符合建筑标准和电梯标准的有关规定。对于机房,机房应有足够空间供维修人员安全、容易地接近所有部件。机房应防雨、通风;保证小动物不能进入机房;机房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保证机房灭火设备的可靠性;机房的设备布置、通道宽度、机房承重、为搬运设备而在机房顶板或上横梁设置的吊钩应符合电梯标准要求;楼板的预留孔应符合所订电梯的需求。 电梯井道与机房的土建图应按专业电梯生产厂家提供的同类型的标准图纸,并结合建筑物电梯井道的不同结构(如砖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或钢骨结构)等绘制。 五、整体效率及全生命周期成本 作为垂直载人交通工具,不仅要考虑产品价格,运行中所消耗的电能,而维修保养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专家建议电梯购买过程中对电梯质量、安全性能及价格进行考量的同时,还需要对电梯全生命周期的内成本有所把控。要考虑整体效率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据了解,在电梯销售过程中,一些供应商为了达到成交的目的,采取低价策略,成交后抬高维保服务价格。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节约采购成本。专家建议,在采购电梯过程中,应当把质保期过后的维保内容和维保价格也纳入购买考核体系,把产品和服务打包采购,这样既能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也便于用户考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电梯合理选型方法

电梯合理选型方法 一、规范要求 1.《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规范正文: 4.1.7 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规范正文: 6.3.1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6.3.1.1 一类公共建筑。 6.3.1.2 塔式住宅。 6.3.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6.3.1.4 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6.3.2.2 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 6.3.2.3 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 6.3.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6.3.3.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3.3.7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6.3.3.10 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二、电梯选型的步骤 1、计算建筑物交通规模。建筑物交通规模指建筑物内常有人数,对于办公大楼以每人占地面积(m2/人)来计算;对于住宅楼以每套居住人数(人/套)来计算。 2、初步确定电梯的型号和台数。我们依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运输能力需求、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初步确定电梯的型号和数量。电梯的选型与配置选择需要有专业指导,品牌要精心挑选,还要兼顾运行效率与舒适程度。在台数估算时,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和运输能力的需求来定。 3、确定电梯服务方式。随着电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电梯运行方式多种多样,有集选、并联、群控等方式,还有分单双层、高低区服务方式,更发展到神经网络运行控制。合理地确定服务方式,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例如满载直驶方式,可以节省无谓的开关门时间。 4、计算电梯运行周期。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电梯运行一周时间。电梯在基站让乘客进入后,上、下运行服务完毕,又回到基层让乘客离去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往返一周时间。它包括了电梯实际运行时间、开关时间、乘客出入轿厢的时间和损失时间。 5、分析计算结果。分析计算出来的电梯输送能力是否符合建筑物中客流集中率的要求;平均运行间隔是否达到预定的服务质量要求。如果不符,应重新选定电梯的台数和规格,并再次进行计算和分析。 总之,电梯选型的总原则是经济、实用、可靠、先进。电梯造型与配置是技术与经济综合比较的结果,在具体选型与配置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途、客流量、相关的安全技术参数、客户的资金状况等综合考虑。 三、电梯选型的方法

住宅电梯选择之价格和配置

住宅电梯选择之价格和配置 在中国住宅电梯的使用已经超过5万台,这是一个大市场,同时也是最值得研究的方面。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电梯选择和配置以及价格上存在比较严重的误区,其表现特点为: 1、选择品牌的误区。许多开发商选择住宅电梯一味追求品牌,其实住宅电梯如果在 2、5M/S 以下,中国国产品牌已经完全过关,根本不用太多考虑品牌。如果考虑品牌太多,那么无形中将增加很大成本。 2、价格便宜误区。一些开发商只追求价格便宜,这样往往最终给住户造成后期费用的增加。同时还会使开发商由于选择电梯太便宜,从电梯质量造成使用故障多,而使公司声誉造成损害。 3、对技术选择的误区。现在开发商选择电梯时往往只考虑有机房和无机房,其实有机房电梯只是指普通电梯,这种电梯土建成本大,而且早已经过时。为此选择有机房电梯时必须选择是小机房还是普通机房。 4、配置的误区。一些开发商选择电梯只考虑VVVF(可变频,可变压),其实VVVF控制的电梯有采用PLC控制还是微机控制之分,目前一般为32位微机控制电梯,而PLC控制的电梯成本相应要低,但是无法再升级。即使升级需要费用要大。而如果采用微机及串行通讯接口控制的电梯,以后升级余地大。 为此我们认为选择住宅电梯应该选择VVVF控制的小机房电梯或无机房电梯比较好,这样土建成本就降低很多。如果小机房电梯和普通机房电梯比较,设计更简单(小机房电梯就是将电梯井往上延升2、5M),施工也方便;而普通机房都大于电梯井,设计施工时必须考虑大出部分的承重。而无机房电梯更能节约土建成本,而目前在中国已经使用的无机房电梯上海有26层,深圳有22层的无机房电梯,而无机房电梯目前中国的技术和部件可以匹配到35层以下。 在配置选择上一定要考虑采用先进的控制方式,比如微机控制及串行通讯;如果愿意多支付2万元那么就选用永磁同步无齿轮主机就更好了。这样无论您的住宅档次有多高,就全能够满足了。 采购中电梯价格与付款方式之关系 在电梯采购中,除了电梯的性能、配置和安全性外,电梯价格与付款方式是用户与供应商争执最多的地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两者联系的必然性。 在电梯企业报价中,均有价格及付款方式。因为电梯生产需要一定量的资金,而资金如何运作而达到最佳是电梯企业所考虑的。所以如果能够有一个合适的解决方式,那么这将使电梯采购更快捷、更合适。 我们认为,采购者首先要考虑如果您在价格选择中要占主导地位,那么付款方式要宽松。否则就可能无法获得最低价格。 比如:一台10层800KG电梯,如果您的付款方式能够满足交货前支付95%,那么您一定可以获得全国最低价格。如果您想付款方式在交货前支付75%,那么您获得的价格有可能是付款方式95%的1、1倍。这样您可以计算您所付出的到底哪个更多。 一般电梯厂家在诚信程度上是目前国内行业中最好的,目前电梯生产企业还没有在收到款后不供应电梯的先例。同样在电梯销售已经很多年的代理商,诚信程度也是可以放心的。 这样选择电梯时,您就可以从直接与生产企业订货或与经营电梯5年以上的销售商订货,至少要与有电梯安装资质的电梯企业订货,那么您就可以放心。 如果您能够与生产企业与总部直接订货,一般价格能够获得最低,当然付款方式就需要满足

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要求的-说明

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要求的说明 该帖被浏览了1379次| 回复了6次 4.1 楼梯和电梯 4.1.1 目前国内住宅楼梯间绝大多数是靠外墙布置的,这有利于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排烟,也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使用及防火疏散的要求。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当受平面布置限制不能直接对外开窗时,则须设防烟楼梯间,采用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排烟措施,以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4.1.2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要说明的一点是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m ,原因是:①过去,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 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目前单元式住宅都趋向一梯二套,服务套数少,相应楼梯间面积也可减少,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m2左右使用面积,而砖混住宅2.40m开间楼梯间,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它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从各地调查中看,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很普遍,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前苏联规定不小于1.05m,台湾省规定不小于0.90m,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但七层和七层以上单元式住宅或所有走廊式、塔式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应为1.10m。 4.1.3 原规范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0.25m,高度不大于0.18m,其坡度为37.75°而偏陡,与国外标准相差很大,居民上下楼颇感费力,尤其是老年人。现将踏步宽度修改为不小于0.26m,高度不大于0.175m,坡度为33.94°,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按层高2.80m计,正好设16步,面积增加也 不多。 4.1.4 实际调查中,楼梯平台的宽度是影响搬运家具的主要因素,本条比原规范中规定的平台最小宽度1.10m增加了0.10m,为1.20m,如平台上有暖气片、配电箱等凸出物时,平台宽度应以凸出面起算(图4.1.4 1),垃圾道不宜占用平台(图4.1.4 2)。调查中发现有的住宅入口楼梯平台的垂直高度在1.90m左右,过人碰头,很不安全。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不小于2m。根据我国青年人体有普遍增高的趋势,维持这个高度是必要的。 规定入口处地坪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差不应小于0.10m,第一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沉陷;第二为了保证不使雨水侵入室内。当住宅建筑带有半地下室、地下室时, 应严防雨水倒灌。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

附录A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 (规范性附录) A.1电梯数量和轿厢容量的选择,应满足5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5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HC])可由建设单位提出,但应满足本标准第5.2条的要求。 A.25min客流高峰期一般应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min上行高峰期,也可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min下行高峰期或其它有代表性的客流高峰期。 (式A-1) (式A-2) (式A-3) (式A-4) 式中: N l—计算电梯组中的电梯总数; P—客流高峰期电梯平均乘客人数,取由轿厢面积确定额定乘客人数的80%; N p—电梯设计服务总人数; RTT—电梯往返一次运行时间(s)。电梯伸至地下室时,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每一层地下室增加15~30s。式A-3给出的是上行高峰期的RTT计算公式,对于下行高峰期及其它设计工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RTT计算; H—电梯平均最高返回层,见表A.1; t v—理论层间运行时间(s); S—平均停站数,见表A.1; T—从电梯门开始关闭到下一停层电梯门打开到800mm的时间(s),T是一个代表电梯自身性能的时间参数,由电梯供应商提供,初步设计阶段也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按8s~12s取值;t p—每个乘客进(出)轿厢的平均时间,一般可取2.0s; d f—主楼层到最高层的平均层高(m); v—电梯额定速度(m/s)。 A.3H和S可分别按式(A-5)和式(A-6)计算,部分额定乘客人数和楼层数对应的H和S 值可查表A.1。 (式A-5) (式A-6)

式中: N f—主楼层以上电梯服务总层数。 A.4电梯数量和轿厢容量的选择,应考虑电梯分组分层或建筑服务分区。

住宅电梯选用标准

住宅电梯选用标准

15.3电梯选型 15.3电梯选型 15.3.1电梯的生产 在高层建筑中,高效平稳的垂直运输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工具,如同城市中的汽车。高层建筑物中电梯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确定,不仅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电梯投资一般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而且还将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 电梯设计是建筑师必须集中考虑的问题,它是高层建筑物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部分,它与建筑物中各种设施的关系,客流情况和高峰时的调度和使用情况,经过反复计算,确定电梯的数量、配置方式、电梯的额定负荷、额定速度等技术 指标。 1980~1995年我国电梯生产情况表15-5 ──┬──┬───┬───┬───┬──┬──── 年份│单位│客梯│货梯│杂物梯│扶梯│合计 ──┼──┼───┼───┼───┼──┼──── 1980│台│664│1472│112│0│2248 1981│台│968│1987│316│0│3271 1982│台│1005│2307│511│2│3825 1983│台│1941│2470│657│11│5087 1984│台│1703│3110│992│12│5817 1985│台│3792│4340│966│80│9178 1986│台│5861│4427│857│123│11268 1987│台│5836│4981│1070│146│12033 1988│台│6341│6023│1009│157│13530 1989│台│5761│5657│1036│251│12705 1990│台│4576│4635│1224│282│10717

关于进一步明确住宅电梯设置标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明确住宅电梯设置标准的通知各区(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也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的电梯选型功能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为进一步做好住宅电梯设置,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以及其他规范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有关住宅电梯设置要求进行明确,并通知如下: 一、电梯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急救功能、消防功能和无障碍通行功能,同时对建筑入口、入口平台、电梯及侯梯厅、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等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住宅电梯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置:1.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户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额定载重量630kg及以上的电梯,桥厢允许运送童车和轮椅;额定载重量为1000kg及以上的电梯,还能运送家具和手把可拆卸的担架。 2.7~11层住宅每单元可设一台电梯;12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台;12~14层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1台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或屋顶联通。 3.上两条规定设置的电梯,在不超过一个楼梯层可抵达的情况下,应至少有1台电梯保证手把可拆卸的担架平放进出(最小轿厢尺寸为1100mmX2100mm)。

其他未尽事项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规定执行。 二、开发建设单位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房屋建筑的功能应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设计单位在住宅电梯设计时,在满足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还要满足上述要求。各部门应严格把关,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规划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发放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要求设计单位修改。 三、质监单位应加强质量监督,凡在住宅建设工程中有关设施的设置与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不符的,不予以工程验收备案,并不得交付使用。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在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凡新建包括没有出具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的住宅(含商住两用房屋)项目都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电梯设置。 特此通知。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青岛市规划局 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各类建筑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总结: 各类建筑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1.电梯设置 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或入口屋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4.1.4: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 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及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

于1:10,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c4951685.html, 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落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3.1.5: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消防电梯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2: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500m2设1台≥1500 m2,≤4500 m2设2台>4500m2设

高层电梯配置标准

一、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个高层住宅项目都会遇到电梯的设置标准问题。在工作中经常要问:这栋楼应设置几台电梯?电梯的载重量多少?速度多少?怎样的配置才是与本楼最匹配的? 二、电梯选型的参考因素 电梯是高层住宅中极为重要的机电设备之一,它是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设备不但费用昂贵(约占建筑基建总投资的9%左右);而且电梯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还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对电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电梯设计中应该从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关系、建筑物内人员分布、楼内相互间的客流情况和客流高峰期间的电梯使用状况等角度来考虑,并反复进行电梯运输系统的交通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及等级来加以评价,从而得出最佳的结果,确定所需电梯的台数、配置方式、服务方式以及电梯的额定荷载、额定速度和控制方式等等。 三、电梯配置的相关规范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 g,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深圳市民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规定:在方案阶段,住宅可按下表初步确定电梯数量、额定容量及速度。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其电梯数不应少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3台电梯;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4台电梯。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梯数量应经计算确定。电梯的服务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乘客平均等候时间不宜超过120秒,发梯间隔时间不宜超过60秒。 电梯数量、容量和速度表

电梯选配的建议

电梯选型的建议 电梯选型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适当的输送能力:可以满足3分钟高峰期的乘梯要求。 2、电梯到达门厅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3分钟,简单的估算办法:电梯从底层直达顶层应不超过45-60s。 3、候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候梯时间不超过30s,乘梯时间不超过90s。 4、电梯速度问题:高速电梯不一定会缩短乘梯时间,提高输送效率。实际上还要考虑楼房高度、停层站数及调度技术,对于不太高且停站数较多的建筑物,高速电梯一般只能在中、低速运行,而高速梯和中速梯停层的开关门时间及乘客出入时间无甚差别。 5、考虑到小区电梯使用率,人口密度等因素,根据电梯提升高度和楼层户数选择电梯速度和载重量。 几种电梯的比较分析 1、上海三菱电梯是合资电梯的第一品牌,住宅用途的GPS—CR,GPS 一ⅡⅢ糸例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性能稳定,机械部分简单明了,疲实耐用,寿命较长,故障率极低,电梯运行时启停平稳,运行中无抖动,无噪声。 该门机采用变频系统,门机开关门时加减速平稳,无噪声,无杂音,在维修保养中该型号电梯是最容易保养的,维修时无需专用工具,技术难度也较低,由于上海三菱电梯在国内年产量、市场占有率、销售额连续七年居同行业之首,所以市场上配件也较多,较容易买到,配件的价格也较合理,在全国物业采用三菱电梯居多,且售后服务较满意。

2、广州日立电梯是国产组装梯中较好的品牌,此次推荐型号为GVF-R 或VFMG、VFRM住宅电梯,广州日立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性能稳定,机械部分简单明了,疲实耐用、,寿命较长,故障率低,电梯运行时启停平稳,运行中无抖动,无噪声,该门机采用直流电机,门机开关门时加减速平稳、噪声小,在维修保养中该型号电梯是较容易保养的,维修的技术难度也较低,由于广州日立电梯较普遍,在用时间有八、九年,所以市场上配件也较多、较容易买到,配件的价格也较合理。 3、西子OTIS前身是电梯民族品牌,此次推荐型号XO-STAR, XO-21VF 西子厂于1998年生产该型号电梯,该型号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中变频器采用日本安川,按钮国内组装,其余由OTIS提供配套,但门机系统改用了三菱门机系统,所以门机系统故障率降低了,该型号电梯运行时启停平稳,运行中无抖动,门机开关门时加减速平稳、噪声小;在维修保养中、西子OTIS电梯的维保难度中等,必需使用维修计算机检查故障。配件厂家准备充分,容易买到,配件的价格也较合理。 选型建议: 1、电梯宜选用性能稳定,价格适中,备件易于购买,维护方便的品牌。 2、考虑电梯使用率,层楼户数,人口密度,节能等因素,可选择载重量相应的电梯,建议多层和小高层住宅选用载重800Kg速度1.75m/s的电梯,高层住宅选用载重1000Kg速度1.75m/s-2.0m/s的电梯。 3、电梯轿内装饰选用透光较好供风装置在轿内中部,功率大,低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