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解析

分析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解析
分析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解析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4.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 (了解)

4.1.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概述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特征及实质 A 、特点:

①机理复杂、多步反应,且反应条件苛刻; ②有的程度虽高但速度缓慢;

③常伴有副反应而无明确计量关系。 B 、特征:得失电子

C 、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A

B 、分类: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铈量法、亚硝酸钠法、溴量法等 C 3、氧化还原电对的分类

? 可逆电对:任一瞬间都能迅速建立平衡,其电势可用Nernst 方程描述。如Fe 3+/Fe 2+,I 2/I —等;

不可逆电对:不能在氧化还原的任一瞬间迅速建立平衡,其实际电势与理论电势相差较大。如

Cr 2O 72—/Cr 3+,MnO 4—/Mn 2+等,达到平衡时也能用能斯特方程描述电势。

? 对称电对:半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相同。如Fe 3+/Fe 2+,MnO 4—/Mn 2+等;

不对称电对:半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不相同。如Cr 2O 72—/Cr 3+,I 2/I —等。

4.2.2 条件电势 1、定义

特定条件下,c Ox =c Red =1mol·L —1或浓度比为1时电对的实际电势,用'E Θ反应了离子强度及各种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与介质条件和温度有关。

()()0.0590.059//lg lg Ox Red Ox

a c E Ox Red E Ox Red n a n c γγΘ=++

2、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

A 、离子强度(盐效应)——影响活度系数γ

当离子强度较大时,1γ,活度与浓度的差别较大,但相较于副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一般用浓度代替活度。 B 、副反应的影响

a 、生成沉淀

氧化型生成沉淀?Ox α↗?'E Θ↘;

还原型生成沉淀?Red α↗?'E Θ↗。 b 、生成配合物

①单一形成配合物

与氧化型形成配合物?Ox α↗?'E Θ↘;

与还原型形成配合物?Red α↗?'E Θ↗。

②二者形成配合物

氧化型配合物的稳定性>还原型配合物的稳定性?'E Θ↘; 氧化型配合物的稳定性<还原型配合物的稳定性?'E Θ↗。 c 、酸效应

[H +]或[OH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中,影响氧化还原态物质的分布情况,并直接出现在能斯特

方程中,影响电势值。

3、条件电势对滴定终点的影响

当'0.3~0.4V E Θ?>时,可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确定终点; 当'0.2~0.3V E Θ?=时,可用电位法确定终点; 当'0.2V E Θ?<时,不宜进行滴定分析。

§4.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掌握)

4.2.1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1、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也是用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有关。

对于反应: aOx 1+bRed 2aRed 1+bOx 2 两电对的半反应:

Ox 1+n 1e —=Red 1 氧化剂的电极电势:'1

11110.059lg Ox Red c E E n c Θ=+ Ox 2+n 2e —=Red 2 还原剂的电极电势:'22222

0.059lg Ox Red c E E n c Θ=+ 平衡时:12E E =,即:

''

12121122

0.0590.059lg lg Ox Ox Red Red c c E E n c n c ΘΘ+=+

两边乘以n 1、n 2的最小公倍数n ,整理得:

()''21'

2112lg lg 0.059

b a Ox Red a b Ox Red n E E

c c K c c ΘΘ-==

即: ''

21

12lg lg 0.059

b a Ox Red a b Ox Red

c c n E K c c Θ?==

根据滴定分析误差小于0.1%的要求(即反应的完全程度为99.9%以上,未作用物应小于0.1%): A 、对于1:1型(即a =b=1)的反应

'211299.9%99.9%

lg lg lg 60.1%0.1%

Ox Red Ox Red c c K c c ?≥=≈?

再由''

lg 0.059n E K Θ?=得, ''0.059

lg E K n

Θ?=

当n 1=n 2=1时,要使反应完全,则须:

''0.059

lg 0.05960.354V E K n

Θ?≥=?=

当n 1=n 2=2时,要使反应完全,则须:

''0.0590.059

lg 60.180V 2

E K n Θ?≥=?=

B 、同理:对于1:2型的反应(如a =1,b =2) :

误差要求小于0.1%时,反应完全的条件为:

'lg 9K ≥

当n 1=2, n 2=1时(如a =1,b =2):

'0.27V E Θ?≥

当n 1=4, n 2=2时(如a =1,b =2):

'0.13V E Θ?≥

? 由上推导可知:

①在同一误差要求下,得失电子数越多的反应,反应完全要求'E Θ?值越小; ②只要'0.35V ~0.40V E Θ?=,反应可定量进行。

例1:在1mol/L HCl 介质中,可否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用Sn 2+滴定Fe 3+? 解: 2Fe 3++Sn 2+=2Fe 2++Sn 4+

氧化还原滴定反应能否进行,可通过计算sp 时c Fe 2+/ c Fe 3+值进行判断。在1mol/LHCl 介质中,Fe 与Sn 均有配位副反应发生,所以采用条件电势。

查表得:()'32/0.68V E Fe Fe Θ++=,()'42/0.14V E Sn Sn Θ++=,

由反应式可知,该反应为1:2型反应,转移电子数2n =,则:

''

'18lg 18.30 2.0100.059

n E K K Θ?==?=?

sp 时:

2242318

32233

[][][] 2.010[][][]

Fe Sn Fe K Fe Sn Fe ++++++?'===?? 所以

3632 1.31010Fe Fe ++????=?????

?该反应可以反应完全

4.2.2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1、氧化还原速率的影响因素

? 特征: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均很慢

反应前后结构改变 参与反应的离子或分子数 (Cr 2O 72—+14H ++6e —2Cr 3++7H 2O) 电子转移

介质条件 溶剂分子与配体间的静电力 氧化还原反应分步进行

①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

②催化剂:改变反应过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如KMnO 4的自催化作用); ③温度: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可提高2~3倍(如KMnO 4滴定C 2O 42—,需加热至75~85℃); ④诱导作用:由于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而促进另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 2、催化反应与诱导反应 对于受诱反应:

2MnO 4—+10Cl —

+16H +→2Mn 2++5Cl 2+8H 2O

加入少量Fe 2+后,由于发生以下诱导反应,而使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

MnO 4—+5Fe 2++8H +→Mn 2++5Fe 3++4H 2O

? 作用机理:抑制Cl —的反应

E ?(MnO 4—/Mn 2+)=1.51V

10.74V E Θ?=

E ?(Fe 3+/ Fe 2+)=0.77V ∨

20.15V E Θ=

E ?(Cl 2/Cl —)=1.36V

? 措施:加入Mn(Ⅱ)的溶液

[Mn 2+]↗?Mn(Ⅶ)→Mn(Ⅲ)?E ?(Mn Ⅲ/Mn Ⅱ)↘? Mn(Ⅲ)只与Fe 2+反应,不与Cl —反应?减

反应速率很慢!

弱Cl —对MnO 4—的还原作用。 ? 诱导反应与催化反应的区别:

诱导反应是诱导体参与反应转变为其他物质的反应,而催化反应为催化剂参与反应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反应。诱导反应的发生与氧化还原反应中间步骤产生的不稳定中间价态离子或自由基等因素有关。

§4.3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重点)

4.3.1 氧化还原指示剂 1、自身指示剂

? 特点:利用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

如:MnO 4—→Mn 2+ I 2 → I —

紫红色 无色(肉色) 深棕色 无色

2、特殊指示剂

? 特点:能与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颜色的物质。

1×10-5mol·L -1I 2生成深蓝色配合物

碘量法专属指示剂

如SCN —+ Fe 3+=FeSCN 2+ ( 1 ×10-5mol·L -1可见血红色) 3、外用指示剂

指示剂可与标准溶液或被测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加入溶液中,在计量点附近取少许被滴溶液与指示剂在外面作用。如:亚硝酸钠法用碘化钾—淀粉试纸 4、氧化还原指示剂

? 特点:氧化还原指剂示剂本身是弱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 作用机理: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 ? 变色范围:

设Ox In ,Red In 分别为其氧化态和还原态,则:

Ox In +n e —Red In

A 色

B 色

由Nernst 方程得:

'

0.059lg Ox In Red In E E n In Θ??

=+

????

与酸碱指示剂显色情况类似:

当10Ox Red In In ≥时?''0.0590.059lg10V In In E E E n n ΘΘ≥+=+?显示A 色; 当110Ox Red In In ≤时?''0.05910.059lg V 10In In E E E n n ΘΘ≤+=-?显示B 色。 故得到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0.059V In E E n

Θ=±

?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①指示剂的条件电势与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尽量一致;

②指示剂的变色电势范围应在滴定的电势突跃范围之内,以减小终点误差。 注意:终点前后的颜色变化要明显。 ? 指示剂 氧化态颜色 还原态颜色 '

/V In E Θ

酚藏花红 红色 无色

0.28 四磺酸基靛蓝 蓝色 无色

0.36

亚甲基蓝 蓝色 无色 0.53 二苯胺 紫色 无色 0.75 乙氧基苯胺 黄色 红色 0.76 二苯胺磺酸钠 紫红 无色 0.85 嘧啶合铁 浅蓝色 红色 1.147 邻二亚菲—亚铁 浅蓝 红 1.06 硝基邻二亚菲—

亚铁

浅蓝 紫红 1.25

4.3.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不断发生变化,并随时处于动态平衡

中。由任意一个电对计算出溶液的电势值,对应滴定剂体积绘制出滴定曲线。 1、滴定突跃曲线的绘制

以1mol/LH 2SO 4介质中0.1000mol/L Ce 4+滴定20.00mL 等浓度的Fe 2+为例: 滴定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e 4++ Fe 2+Fe 3++Ce 3+

对应的电极反应:Fe 3++ e —=Fe 2+ ()'32/0.68V E Fe Fe Θ++=

Ce 4++e —=Ce 3+ ()'43/ 1.44V E Ce Ce Θ++=

滴定过程中达到平衡时:()()'

32'

43//E E

Fe

Fe

E Ce

Ce

Θ+

+

Θ+

+

==

滴定过程分析如下:

※ 滴定前:虽是0.1000mol/L 的Fe 2+溶液,由于空气中氧气可氧化Fe 2+为Fe 3+,不可避免地存在

少量Fe 3+,然而Fe 3+的浓度难以确定,因此滴定前的电势无法计算。

※ sp 前:溶液中存在离子成分为Fe 2+、Fe 3+、Ce 3+和极少量Ce 4+。但由于Ce 4+的剩余量是未知的,

故按照Fe 3+/ Fe 2+电对进行计算:

()()332'322//0.059lg Fe E E Fe Fe E Fe Fe Fe +++Θ++

+

????==+????

① ※ sp 后:溶液中存在离子成分为Fe 3+、Ce 4+、Ce 3+和极少量Fe 2+。但由于Fe 2+的剩余量是未知的,

故按照Ce 4+/ Ce 3+电对进行计算:

()()443'433//0.059lg Ce E E Ce Ce E Ce Ce Ce +++Θ++

+

????==+????

② ※ sp 时: Ce 4+未知,Fe 2+未知,此时满足:

()()'32'43//sp E E Fe Fe E Ce Ce Θ++Θ++==

①+②,得:

()()34'32'43232//0.059lg sp Fe Ce E E Fe Fe E Ce Ce Fe Ce ++Θ++Θ++

++

????????=++????????

又42Ce Fe ++????=????,33Fe Ce ++

????=????,故:

()()

'32'43// 1.06V 2

sp E Fe Fe E Ce Ce E Θ++Θ+++=

=

通过计算,得到下表:

铈量法

V Ce4+ mL滴定分数电势V说明

0.000.0000不好计算

1.000.05000.60E=E Fe3+/Fe2+

=0.68+0.059lgc Fe3+/c Fe2+

10.000.50000.68

12.000.60000.69

19.800.99000.80

19.980.99900.86

20.00 1.000 1.06E sp=(Eθ'Fe3+/Fe2++Eθ'Ce4+/c Ce3+)/2

22.02 1.001 1.26

E=E Ce4+/Ce3+

=1.44+0.059lgc Ce4+/c Ce3+

30.00 1.500 1.42

40.00 2.000 1.44

-0.1% E=Eθ'Fe3+/Fe2++0.059 ?3

0.1% E=Eθ'Ce4+/Ce3+ -0.059 ?3

0.1000mol/LCe4+滴定20mL同浓度Fe2+

2、滴定突跃范围

由Nernst方程可导出滴定突跃范围为:(0.1%

t

<)

'3'3

21

21

0.059V0.059V

lg10~lg10

E E

n n

ΘΘ-

++

相应的化学计量点的电势通式(对称电对):

''

1122

12

sp

n E n E

E

n n

ΘΘ

+

=

+

?滴定突跃范围仅取决于两电对转移电子数与电势差,与滴定剂或被滴物的浓度无关;

?'

?→∞?滴定突跃范围→∞?越容易寻找指示剂;

?当n1=n2=1时,E sp正好位于突跃范围的中点,若n1≠n2,则E sp偏向于电子转移数大的一边;?滴定突跃范围与位置还与介质有关。

4.3.3 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

林邦终点误差公式:

0.059V0.059V

20.059V

1010

10

E E

t E

E

Θ

?-?

?

?

-

=

§4.4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了解)

4.4.1 预处理概述及常用的试剂

1、目的:将被测物预先处理成便于滴定的形式。

2、对预氧化剂和预还原剂的要求:

①定量氧化或还原预测组分;

②反应速率快;

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钛铁矿中Fe的测定,不能用Zn作还原剂,须用Sn2+;

④过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易除去,如H2O2,(NH4)2S2O8等加热分解。

3、常用的预氧化或预还原处理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以下几种:

?氧化剂:NaBiO3、(NH4)2S2O8、KMnO4、H2O2、HClO4、KIO3等

?还原剂:SnCl2、TiCl3、金属还原剂、SO2等。

§4.5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重点)

4.5.1 高锰酸钾法

1、定义: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能力及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来测定其他物质的容量分析方法。

2、滴定原理:不同介质条件下,KMnO4的氧化能力不同

①强酸性(pH≤1):MnO4—+8H++5e—=Mn2++4H2O E?=1.51V

②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MnO4—+2H2O+3e—=MnO2+4OH—E?=0.59V

③强碱性(pH≥12):MnO4—+ e—=MnO42—E?=0.56V

注意:调节酸度时常用H2SO4,不用HCl及HNO3,因为HCl具有还原性,HNO3具有氧化性!

3、KMnO4法的优缺点

?优点:KMnO4氧化能力强,本身呈紫红色,用它滴定无色或浅色溶液时,一般不用添加指示剂,应用广泛。

?缺点:试剂中常含有少量杂质,使溶液不够稳定;且KMnO4氧化能力强,能与许多还原性物质反应,因此干扰比较严重。

4、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A、配制KMnO4溶液时注意事项:

①称取稍多于理论量的KMnO4溶解;

②将配好的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1h,冷却后置于棕色试剂瓶中2~3天。或用新鲜煮沸放冷的蒸馏水配制,放置7~8天;

③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不用滤纸,除去析出沉淀;

④将过滤后的溶液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放于暗处,以待标定。

B、标定

a、基准物质:As2O3、H2C2O4?2H2O、Na2C2O4、纯铁丝、Fe (NH4)2(SO4)2?6H2O等。

最常用的是Na2C2O4,它易于提纯、稳定、不含结晶水,在105℃烘干即可使用。

b、标定反应:2MnO 4—+5C2O42—+16H+2Mn2++10CO2+8H2O

c、注意条件:

①温度:75~85℃

T>90℃?C2O42—分解;

T<60℃?反应速率太慢。

②酸度:

开始滴定,0.5~1mol/LH2SO4

滴定终点,0.2~0.5mol/LH2SO4。

③滴定速度:

开始滴定时,速度要慢,否则加入的KMnO4未来得及反应就会被分解。

④催化剂:

若开始滴定时加入Mn2+,就可加快最初滴定的速度。

⑤指示剂:

出现KMnO4紫红色确定终点。若KMnO4标液很稀,最好采用二苯磺酸钠、1,10-邻二氮菲—亚铁等,来确定终点。

⑥滴定终点:粉红色

在0.5~1min内不褪即为终点,因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和灰尘都能与MnO4—缓慢作用。

5、KMnO 4法的滴定方式与应用 ? 直接滴定法:

许多还原性物质,如Fe 2+、As(Ⅲ)、Sb(Ⅲ)、H 2O 2、C 2O 42—、NO 2—等,可用KMnO 4 溶液直接 滴定。

如:过氧化氢的测定

2MnO 4—+5H 2O 2+6H +

5O

2+2Mn 2++8H 2O

224

4H O KMnO KMnO

225

2

1000H O

(%)100%M c V V

?

?=? ? 间接滴定法:

某些非氧化还原性物质,可以用间接滴定法进行测定,然后可以通过计量关系测出该物质含量。 如: Ca 2+含量的测定

Ca 2++ C 2O 42—=CaC 2O 4↓24H SO ????→过滤,洗涤

溶解

H 2C 2O 4滴定 5C 2O 42—+2MnO 4—+16H +=10CO 2+2Mn 2++8H 2O 2224

4

5

~~

2Ca C O MnO n n n +--? 4224

Fe MnO +-6、实例:化学耗氧量(COD )测定

? 待测物: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 ? 滴定剂:KMnO 4 标准溶液 ? 滴定酸度:强酸性,H 2SO 4介质 ? 滴定反应:5C+4MnO 4—+12H + 5CO 2+4Mn 2++6H 2O

5C 2O 42—+2MnO 4—+16H + 10CO 2+2Mn 2++8H 2O

? 操作过程:

过量KMnO 4,?,V 1

剩余的4溶液

过量Na 2C 2O 4,c ',V '

剩余Na 2C 2O 4

KMnO 4,V 2

? 滴定条件:

①酸度:~1mol/L H 2SO 4介质; ②温度:70~85℃;『低—反应慢,高—H 2C 2O 4分解』 ③滴定速度: 先慢后快。『快—KMnO 4来不及反应而分解;Mn 2+的自催化作用』

4.5.2 重铬酸钾法

1、标准溶液:重铬酸钾(直接配制)

2、滴定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Cr 2O 72—+ 14H + + 6e —

=2Cr 3+ + 7H 2O E ?=1.33V

?

? ?

『在中性、碱性溶液中会水解,转变为K2CrO4并失去氧化能力。』

3、滴定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邻苯氨基苯甲酸

4、K2Cr2O7法的优点:

a、纯、稳定、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易保存;

b、氧化性适中,选择性好;『滴定Fe2+时不诱导Cl—反应—污水中COD测定』

5、应用:

①铁的测定(典型反应);

②利用Cr2O72—— Fe2+反应测定其他物质。

A、K2Cr2O7法测定铁的含量

a、控制酸度

加磷硫混酸目的

b、配合Fe3+降低条件电势,消除Fe3+黄色

B、无汞定铁

C、利用Cr2O72—-Fe2+反应测定其他物质

4.5.3 碘量法

1、概述

?定义:利用I2 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

?分类:直接碘量法与间接碘量法。

用I3—滴定时的基本反应:

I3—+2e—=3I—E?=0.545V

?碘量法缺点:

①I2易挥发,不易保存;

②I2易发生歧化反应,滴定时需控制酸度;

③I—易被O2氧化;

?指示剂:淀粉,I2可作自身指示剂

2、直接碘量法——利用I2的氧化性

凡标准电极电势低于E?(I2/I—)的电对,其还原态可用碘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此方法称为直接碘量法。

? 基本反应:I 2+2e —=I — E ?=0.535V

? 滴定条件:只能在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原因:强酸性介质:I —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拖后;淀粉水解成糊导致终点不敏锐;

强碱性介质:I 2发生歧化反应』

? 滴定物质:标准电极电势低于E ?(I 2/I —)的电对的还原态,如S 2O 32—,As(III),Sn(II),SO 32—,

S 2—,Vc 等。

? 评价:①I 2的氧化性较弱;

②介质影响大,应用较少。

? 实例:维生素C 的含量测定

A 、滴定条件:弱酸性(HAc),避光、防热、新鲜煮沸放冷的蒸馏水;

B 、计算公式:22I I 1000(%)100%M

c V C m

?=

?维生素C

维生素 3、间接碘量法——利用I —

的还原性

凡标准电极电势高于E ?(I 2/I —)的电对,其氧化态可用I —还原,定量置换出I 2,置换出的I 2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此方法称为间接碘量法。 ? 基本反应:

氧化性物质+KI(过量)=I 2

I 2+S 2O 32—=2I —+S 4O 62— E ?(S 4O 62—/ S 2O 32—)=0.09V

? 滴定条件:中性或弱酸性 T <25℃ 『原因:

①酸度太高,I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且S 2O 32—会分解:

4I —+O 2+4H +=2I 2+2H 2O

S 2O 32—+ 2H +=SO 2↑+ S↓+ H 2O

②碱度太高,I 2发生岐化反应,S 2O 32—发生副反应,无计量关系:

3I 2 +6OH —=IO 3—+5I —+3H 2O I 2 +2OH —=IO —+ I —+H 2O 3IO —=IO 3—+ 2I —

4I 2 + S 2O 32—+ 10OH —=8I —+ 2SO 42—+5H 2O 』

? 小结: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 A 、碘的挥发

预防:①过量加入KI :助溶,防止挥发增大浓度,加快溶解;

②溶液温度勿高;

③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磨口塞,封水); ④滴定中勿过分振荡。

B 、碘离子的氧化(酸性条件下)

预防:①控制溶液酸度(勿高);

②避免光照(暗处放置); ③I 2完全析出后立即滴定;

④除去催化性杂质(NO 2—,NO ,Cu 2+)。

? 滴定物质:凡标准电极电势高于E ?(I 2/I —)的电对的氧化态,如KIO 3,MnO 4—,Cr 2O 72—,Cu 2+,

H 3AsO 4,H 2O 2,PbO 2等。

? 实例: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主要成分:CaCl(OCl))

CaCl(OCl)+2H

+=Ca 2++HClO+HCl HClO+HCl =Cl 2+H 2O Cl 2+2KI =I 2+2KCl I 2+S 2O 32—=2I —+S 4O 62—

223223Cl

Na S O Na S O Cl 1000/%100%M

c V m

ω??=

?

①I 2作自身指示剂

4、碘量法的指示剂

②淀粉指示剂(常用)

A 、作用机理:

I 3—+淀粉(直链)???→←???

弱酸性常温

深蓝色配合物 B 、要求:室温;弱酸性;新鲜配制

C 、注意事项:

a 、加入时间

直接碘量法——滴定前加入;

间接碘量法——临近终点时加入。 b 、温度

温度升高,指示剂灵敏度降低 c 、溶液的酸度

pH <2?淀粉水解; pH >9?I 2歧化。 d 、淀粉质量

直链淀粉遇I 3—变蓝色、灵敏、可逆;

支链淀粉遇I 3—

变紫红色,但不稳定。

5、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A 、碘标准溶液

配制:I 2溶于KI 浓溶液→稀释→贮棕色瓶 标定:基准物质As 2O 3 I 3—

As 2O 3NaOH ???→Na 3AsO 3H +

??→H 3AsO 33

NaHCO pH 8

≈?????→,HAsO 42—+I —

1molAs 2O 3~2molAsO 2—~2molI 2 232232

As O I As O I 21000m c M V ??=

B 、Na 2S 2O 3标准溶液

配制:标定法

标定:间接碘量法,基准物质用K 2Cr 2O 7 、 KIO 3

NH 3中和, 絮状↓出现 pH≈3 NH 4NF 2 pH ≈3~4 消除干扰 NH 4HF 2 pH ≈3~4 消除干扰 过量KI S 2O 32—滴定 淀粉 S 2O 32—滴定

KSCN CuI ↓→CuSCN ↓

S 2O 32—滴定 S 2O 32—

Cr 2O 72—+6I —(过量)+14H

+???→避光

放置2Cr 3++3I 2+7H 2O 酸度0.2~0.4mol·L -1

I —+S 4O 62— 淀粉:蓝→绿 6、应用:碘量法测铜含量

Cu 2+ 调节pH Cu 2+

CuI ↓+I 2

(Fe 3+)

浅黄色 深蓝色 浅蓝色 蓝色 粉白色

? NH 4HF 2作用:

①生成FeF 63—?E (Fe 3+/Fe 2+)↘?Fe 3+不氧化I —

②控制pH ≈3~4,Cu 2+不沉淀,As(V)、Sb(V)不氧化I —。 ? KI 作用:

还原剂、沉淀剂、配合剂。 ? KSCN 作用:

CuI 沉淀表面吸附I 2,导致结果偏低,加入KSCN 使CuI 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可减少CuSCN 对I 2的吸附作用。KSCN 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 —也会还原I 2,使结果偏低。

4.5.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溴酸钾法——主要用于测定苯酚 ? 滴定原理:

BrO 3—+5Br —+6H +=3Br 2+3H 2O

3Br 2 + 6I —=6Br —

+ 3I 2 3I 2 + 6S 2O 32—=6I —+ 3S 4O 62—

? 标准溶液:直接配置,常与碘量法配合使用

? 测定物质:苯酚、亚铁盐、亚铜盐、三价锑(Sb 3+)等。 2、高碘酸钾法——主要用于有机物的测定(酸性介质) ? 滴定原理:H 6IO 6+H ++2e=IO 3—+3H 2O E ? = 1.60V 3、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法——测定钢中的锰

滴定方法 滴定液 电极反应

KMnO 4法 KMnO 4 MnO 4—+8H ++5e —=Mn 2++4H 2O K 2Cr 2O 7法 K 2Cr 2O 7 Cr 2O 72—+ 14H + + 6e —=2Cr 3+ + 7H 2O 直接碘量法 I 2 I 2+2e —=I — 间接碘量法 Na 2S 2O 3 S 4O 62—+2e —=S 2O 32— 铈量法 Ce 4+ Ce 4++ e —=Ce 3+ 溴酸钾法 KBrO 3 BrO 3—+ 6e —+6H +=Br —+3H 2O

§4.6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掌握)

4.6.1 氧化还原滴定中质量分数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复杂,往往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会得到不同的产物。在结果的

计算时一定要弄清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映式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如待测组分X 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Z 后,用滴定剂T 来滴定,有各步反应的计量关系可得到:

aX bY cZ dT ???????

aX dT ∴?

所以,X 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式计算:

T T X X s

a

c V M

d m ω=

4.6.2 质量分数计算式的应用

例1: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g ,加入0.7500g H 2C 2O 4·2H 2O 及稀H 2SO 4,加热至反应完全。

过量的草酸用30.00mL 0.0200mol/LKMnO 4滴定至终点,求软锰矿的氧化能力(以2MnO ω表示)。

解:此例为用高锰酸钾法测定MnO 2,采用返滴定方式。

有关反应式为:

MnO 2+H 2C 2O 4+2H +=Mn 2++2CO 2↑+2H 2O

2MnO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可见,各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为:5MnO 2~5H 2C 2O 4~2MnO 4— 因此MnO 2的含量可用下式求得:

2242442

22422H C O 2H O KMnO KMnO MnO H C O 2H O MnO 5

2

=100%=77.36%s

m c V M M m ω??-??

(完整)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之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之—— 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概念 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 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 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如 反应4FeS 2 +11O 2 =2Fe 2 O 3 +8SO 2 中,Fe 2 O 3 和SO 2 均既为氧化产 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 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 2 )、O 2 、 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 含氧化合物;如MnO 2 、浓H 2 SO 4 、HNO 3 、KMnO 4 等(4)过氧化 物;如Na 2 O 2 、H 2 O 2 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 n 、Fe 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 CO、SO 2 、H 2 S、Na 2 SO 3 、FeSO 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 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 ⑵.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制备氰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在反应中() 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 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D. 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注意生成物中CO2碳元素来自CaCO3,它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即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故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2 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答案:B、C。

《分析化学》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答案

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 1.什么是条件电极电位?它与标准电极电位有何区别?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在离子浓度为1mol/L,气体压强为101.3kPa,温度为25℃时,我们把2H+/H2的电位人为地定为零,这样通过测定H+/H2与其他电对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相对确定每一种电对的电极电位.这样测得的电极电位叫做标准电极电位,用E来表示 条件电位:就是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将其与标准电极电位合并得到的常数,是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1mol/L(或比值C Ox/C Red =1)时的实际电位值。 两者区别:条件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不同。对于一定的电极电对,温度一定标准电极电位为一固定值,即标准电极电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条件电位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它的数值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特别是能与电对发生负反应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只有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条件电位才有固定的值。条件电位反映了离子强度与各种副反应的总结果,用它来处理问题,既简便且与实际情况相符。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1)离子强度;(2)溶液的酸度;(3)沉淀的生成; (4)络合物的形成 2.如何衡量氧化还原的程度?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越完全,其反应速度是否越快?为什么? 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可用条件平衡常数K'衡量,K'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越完全,其反应速度并不一定越快。 因为氧化还原的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完全程度,并无法说明反应的速度。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主要取决与反应物的性质,并与溶液的组成有关(受离子强度、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和酸效应等因素影响。)有些氧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1 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表现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表现还原性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具有氧化性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注意:a.氧化剂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C.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是指物质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能力,与物质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5)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2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②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③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②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H2SO4,HNO3;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千余次充放电,但长时间使用后电池会失效,其中的化学试剂排放至环境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验室模拟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Co、Ni、Li的流程如图。 已知:LiCoO2难溶于水,易溶于酸。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的化合价是__。 (2)LiCoO2在浸出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3)浸出剂除了H2O2外,也可以选择Na2S2O3,比较二者的还原效率H2O2__(填“>”或“<”)Na2S2O3(还原效率:还原等物质的量的氧化剂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4)提高浸出效率的方法有__。 (5)利用Cyanex272萃取时,pH对钴、镍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图。从图中数据可知,用Cyanex272萃取分离时,最佳pH是__。 (6)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R2=Co2++2HR,则反萃取剂的最佳选择是__。 (7)常温下,若水相中的Ni2+的质量浓度为1.18g·L-1,则pH=__时,Ni2+开始沉淀。 [K sp(Ni(OH)2=2×10-15] (8)参照题中流程图的表达,结合信息设计完成从水相中分离Ni和Li的实验流程图(如图)___。 已知: 提供的无机试剂:NaOH、Na2CO3、NaF。 【答案】+3 2LiCoO2+6H++H2O2=2Co2++O2↑+2Li++4H2O < 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H2SO4浓度 5.5 H2SO4 7.5 ①NaOH ②Ni(OH)2 ③NaF

【解析】 【分析】 (1)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 (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CoSO4,可知LiCoO2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等物质的量H2O2和Na2S2O3作为还原剂转移电子的多少进行判断; (4)提高浸出效率即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5)分离Co2+和Ni2+时,由于Co2+进入有机相,Ni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pH范围; (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7)根据K sp(Ni(OH)2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和Li元素不能使Ni和Li元素同时沉淀。 【详解】 (1)LiCoO2中O元素为-2价,Li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得Co的化合价为+3价; (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CoSO4,可知LiCoO2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6H++H2O2=2Co2++O2↑+2Li++4H2O; (3)1molH2O2作为还原剂转移2mol电子,1molNa2S2O3作为还原剂转移8mol电子,则 Na2S2O3的还原效率更高; (4)提高浸出效率可以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H2SO4浓度等; (5)分离Co2+和Ni2+时,由于Co2+进入有机相,Ni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pH范围,所以最佳pH是5.5; (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为不引入新杂质,反萃取剂最好选择H2SO4; (7)c(Ni2+)=1.18 59 mol/L=0.02mol/L,则开始沉淀时,c(OH-)= -6.5mol/L,则pH=14-6.5=7.5; (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和Li元素不能使Ni和Li元素同时沉淀,所以选用NaOH,则Ni(OH)2先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加入NaF生成LiF沉淀。 【点睛】 本题(5)选择合适的pH时,注意读懂图中信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操作情况来分析。 2.根据当地资源等情况,硫酸工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作为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1)将0.050mol SO2(g) 和0.030mol O2(g) 充入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Q。经2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SO3)=0.040mol,则O2的平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 有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 有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 bCl2+ cC aTiCl4+ c CO ……反应① TiCl4+2Mg Ti + 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3Cl2+6KOH KClO3+5KCl+3H2O 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得2e-—— 2e- 失2e-— — 失5e 得5×e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1 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表现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表现还原性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具有氧化性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具有还原性(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注意:a.氧化剂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C。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是指物质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能力,与物质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5)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2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②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③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②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H2SO4,HNO3;KMnO4,KClO3,FeCl3等。...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③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 ①金属单质,如Na,K,Zn,Fe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滴定相关计算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滴定相关计算 1.(2017年天津高考)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g(mol)后,配制成250 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 mL mol·L1 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Ⅰ.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NaI溶液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mL mol·L1 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 ⑵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滴定应在pH<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mL,测得c(I)=__________mol·L1。 ⑹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⑺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绿矾产品(FeSO47H2O)(Mr=278)中Fe2+含量的方法是: a.称取绿矾产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 ⑴Fe2+和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⑶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用小数表示,保留三位小数)。 3.某废水中含有Cr2O2-7,为了处理有毒的Cr2O2-7,需要先测定其浓度:取20 mL废水,加入适量稀硫酸,再加入过量的V1 mL c1 mol·L-1 (NH4)2Fe(SO4)2溶液,充分反应(还原产物为Cr3+)。用c2 mol ·L-1 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Fe2+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2 mL。则原废水中c(Cr2O2-7)为(用代数式表示)() mol·L-1mol·L-1 mol·L-1mol·L-1 4.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 o l 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Cu2+ + H2Y2-=CuY2-+ 2H+ ⑴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尽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分析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解析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4.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 (了解) 4.1.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概述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特征及实质 A 、特点: ①机理复杂、多步反应,且反应条件苛刻; ②有的程度虽高但速度缓慢; ③常伴有副反应而无明确计量关系。 B 、特征:得失电子 C 、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A B 、分类: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铈量法、亚硝酸钠法、溴量法等 C 3、氧化还原电对的分类 ? 可逆电对:任一瞬间都能迅速建立平衡,其电势可用Nernst 方程描述。如Fe 3+/Fe 2+,I 2/I —等; 不可逆电对:不能在氧化还原的任一瞬间迅速建立平衡,其实际电势与理论电势相差较大。如 Cr 2O 72—/Cr 3+,MnO 4—/Mn 2+等,达到平衡时也能用能斯特方程描述电势。 ? 对称电对:半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相同。如Fe 3+/Fe 2+,MnO 4—/Mn 2+等; 不对称电对:半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不相同。如Cr 2O 72—/Cr 3+,I 2/I —等。 4.2.2 条件电势 1、定义 特定条件下,c Ox =c Red =1mol·L —1或浓度比为1时电对的实际电势,用'E Θ反应了离子强度及各种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与介质条件和温度有关。 ()()0.0590.059//lg lg Ox Red Ox a c E Ox Red E Ox Red n a n c γγΘ=++ 2、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 A 、离子强度(盐效应)——影响活度系数γ 当离子强度较大时,1γ,活度与浓度的差别较大,但相较于副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一般用浓度代替活度。 B 、副反应的影响 a 、生成沉淀 氧化型生成沉淀?Ox α↗?'E Θ↘; 还原型生成沉淀?Red α↗?'E Θ↗。 b 、生成配合物 ①单一形成配合物 与氧化型形成配合物?Ox α↗?'E Θ↘; 与还原型形成配合物?Red α↗?'E Θ↗。 ②二者形成配合物 氧化型配合物的稳定性>还原型配合物的稳定性?'E Θ↘; 氧化型配合物的稳定性<还原型配合物的稳定性?'E Θ↗。 c 、酸效应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专题练习题 (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补充适量的硒还可以延缓衰老。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能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下面有关Na2SeO3在该反应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A.该反应中是还原剂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Se的化合价从+2→+4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2.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的物质,可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物质”在40oC~50oC时反应来制备,CuH不稳定,它既能与HCl反应产生气体,又能在氯气中燃烧,以下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D)A.CuH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B.另一种物质一定具有还原性 C.CuH跟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2HCl=CuCl2+2H2↑+Cu D.CuH在Cl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uH+Cl2 CuCl+HCl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还原性的强弱与失电子多少无关,B错,Fe2+有还原性,C错,NaCl没有强氧化性,D错 4.据广州日报:2008年2月23日深圳市龙岗宝龙工业区小食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该事件已正式确定为食品或水受到亚硝酸盐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为了食品安全,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实验,定量检测NaNO 2的含量:NO2-+MnO4-+H+NO3-+Mn2++H2O(未配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 A.滴定过程中不需加入指示剂 B.滴定实验后溶液的pH增大 C.滴定实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D.1molKMnO4参加反应时消耗2.5molNaNO2 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可以确定滴定终点,不需加入指示剂,A对;该反应中消耗H+,滴定实验后pH增大,B对;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部分,C错;该反应中亚硝酸钠作还原剂,KM nO 4 作氧化剂, A对;MnO 4-Mn2+,NO 2 -NO 3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molKMnO 4 参加反应时消耗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 根据Hg2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如果溶液中Cl-浓度为mol·L-1,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

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1=,p K a2=。

在1 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 (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

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 lg 2 =, lg 3 =, lg 4 = ;NH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mol·L-1,求用(1)Fe;(2) Fe2O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纯Na2C2O4充分反应,最后以mol·L-1 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练习(带答案)上课讲义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23 一、选择题 1.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补充适量的硒还可以延缓衰老。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能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下面有关Na2SeO3在该反应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是还原剂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Se的化合价从+2→+4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2.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的物质,可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物质”在40oC~50oC时反应来制备,CuH 不稳定,它既能与HCl反应产生气体,又能在氯气中燃烧,以下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CuH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B.另一种物质一定具有还原性 C.CuH跟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2HCl=CuCl2+2H2↑+Cu D.CuH在Cl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uH+Cl2 CuCl+HCl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4.据广州日报:2008年2月23日深圳市龙岗宝龙工业区小食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该事件已正式确定为食品或水受到亚硝酸盐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为了食品安全,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实验,定量检测NaNO2的含量:NO2-+MnO4-+H+NO3-+Mn2++H2O(未配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滴定过程中不需加入指示剂 B.滴定实验后溶液的pH增大 C.滴定实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D.1molKMnO4参加反应时消耗2.5molNaNO2 5.在一定条件下,硫酸铵的分解反应为: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当有n mol电子转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滴定 含答案解析版

氧化还原滴定 一.实验题(共1小题) 1.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与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相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用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2O2水溶液(待测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MnO4﹣+5H2O2+6H+═2Mn2++5O2↑+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滴定实验一定不需要用到下列仪器或用品中的(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50.00mL)B.碱式滴定管(50.00mL)C.白纸D.锥形瓶E.铁架台F.滴定管夹G.量筒(10mL) (2)该滴定实验中是否需要添加指示剂(填“是”或“否”). (3)滴定管在使用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4)在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过氧化氢溶液测定浓度比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①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②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实验时没有烘干处理 ③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④滴定前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 (5)进行该实验时,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未知浓度的H2O2溶液体积/mL 标准酸性KMnO4溶液体积 /mL 1 25.00 35.03 2 25.00 34.97 3 25.00 32.03 则H2O2溶液的浓度为. 二.解答题(共4小题) 2.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用

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 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Cl4水解生成TiO2?x H2O的化学方程式为 (2)玻璃棒有多种用途,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完全相同的是(填字母)①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 ②加热食盐溶液制备NaCl晶体 ③配制0.1mol/L的硫酸溶液④用淀粉﹣KI试纸检验溶液中氧化性离子 ⑤配制10%的硫酸钠溶液 A.①⑤B.②⑤C.①④D.③④ (3)水洗时检验TiO2?x H2O已洗净的方法是 (4)下列可用于测定TiO2粒子大小的方法是(填字母代号) a.核磁共振氢谱b.红外光谱法c.质谱法d.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5)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6)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g?mol﹣1)试样w g,消耗c mol?L﹣1 NH4Fe(SO4) 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2 (7)下列操作会导致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B.配制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NH4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 C.容量瓶清洗之后,未干燥 D.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3.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俗称莫尔盐),较绿矾稳定,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常用来配制Fe2+的标准溶液. (1)制备莫尔盐的流程如图: ①用热的Na2CO3溶液清洗废铁屑的目的是. ②其中最后一步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目的是. (2)现取0.4g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mL0.150mol?L﹣1KMnO4溶液处理,

(原创)高考总复习-氧化还原滴定专项训练(附带详解答案)

高考氧化还原滴定专项训练 在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是一类新兴的题型,对考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要求很高。下面是近几年来高考题模拟题中设计比较新颖的氧化还原滴定题目,供大家参考。 1.(’08江苏15)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 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物以HCN、CN-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M(CN) m n 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Ag++2CN-[Ag(CN)2]-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2)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右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3)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4)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5)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 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 00 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 mL。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mg·L-(以CN-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008浙大附中理综模拟考试)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 ①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方程式为H2N-NH2+2I2→4I-+N2↑+4H+ ④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氧化还原滴定法知识点

氧化还原滴定法知识点 1.条件电位的数值:条件电位的数值除与电对的标准电位有关外,还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 成和浓度以及能与电对发生副反应的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 2.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即影响电对物质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的因素,主要有:盐效 应、酸效应、生成沉淀、生成络合物。 3.影响氧化还原速率的因素: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溶液的温度,催化 剂的作用。 4.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滴定至近终点时。 5.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1)以KMnO4滴定H2C2O4:自身指示剂 (2)以I2滴定维生素C:淀粉 (3)以Ce4+滴定Fe2+:二苯胺磺酸钠 (4)以KBrO3滴定Na2S2O3 6.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 (1)测定KBrO3含量:碘量法 (2)测定微量水分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 7.用EDTA测定含有Ca2+、Mg2+的溶液中的Ca2+:应先消除Mg2+的干扰,宜采用控制酸度法。 8.间接碘量法防止I2挥发的方法:加入过量的KI、在室温下进行滴定、使用碘量瓶。 9.配制标准溶液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KI:作用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10.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要: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加入少量无水Na2CO3作稳定剂、放 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滴定。 11.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反应 (1)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反应速率被加速——诱导反应 (2)用KMnO4滴定C2O42-时,红色消失由慢到快——自动催化反应 (3)Ag+存在时,Mn2+被S2O82-氧化成MnO4-——催化反应 12.间接碘量法的误差来源:I-的氧化和I2的挥发。 13.以KMnO4溶液滴定Fe2+的理论滴定曲线与实验滴定曲线有较大的差别,因为——MnO4-/Mn2+ 电对为不可逆电对;计量点电位E sp不在滴定突跃的终点,这是由于——两电对电子转移数不同。 14.配制I2标准溶液,必须加入KI,目的——I-与I2形成络合物易溶于水,防止I2挥发。 15.电对Fe(CN)63-/Fe(CN)64-的条件电位将随着介质离子强度增加而——增高,其氧化能力将 ——加强。电对Fe3+/Fe2+在含F-的介质中,其条件电位将随F-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氧化能力将——减小。 16.在卤素离子中,只有I-能将Fe3+还原Fe2+。 17.氧化还原指示剂 (1)自身指示剂: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的物质本身有颜色,如果反应后为无色或浅色物质,例如:KMnO4。 (2)淀粉指示剂:有的物质并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产生特殊的颜色。 (3)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二苯胺磺酸钠还原态为无色,氧化态为紫红色。 18.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反应取决于电子转移数与电势差,与浓度无关。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和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2.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B.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Cl2(见 P3-20) C.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 (OH)2 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金属冶炼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 6.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Na2S B.S C.SO2D.H2SO4 二、选择题(有1-2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 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7.下列说法中,能够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电子转移B.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C.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D.反应前后,是否有氢元素参加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可能是置换反应D.可能是化合反应 9.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 C.MnO4?、K+、I?、H+D.H+、Cl?、Na+、CO32?

高一化学专题复习_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1.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A.KMnO4B.NaNO2C.FeCl3D.HNO3 2.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SO32-→SO2B.HCl→Cl2C.Na→Na+D.SO2→S 3.下列反应中有一种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 A.2KI+Br2=2KBr+I2 B.2AgNO32Ag+2NO2↑+O2↑ C.Cu2(OH)2CO32CuO+CO2↑+H2O D.2Na2O2+2H2O=4NaOH+O2↑ 4.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2O2+2H2O=4NaOH+O2↑B.C+H2O CO+H2 C.Cl2+H2O=HCl+HClO D.2F2+2H2O=4HF+O2 5.在反应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5mol水发生氧化反应,则被还原的BrF3物质的量为() A.2mol B.5mol C.5 3mol D. 10 3mol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则不能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就强D.氯气分子可作氧化剂,但也可被其他氧化剂所氧化7.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8.R2O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MnO4-,若反应后R2O8n-离子变为RO42-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是() A.4 B.3 C.2 D.1 9.已知Cu2S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和硫酸,若反应中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A.N2O B.NO C.NO2D.N2O3 10.臭氧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为:KI+O3+H2O→KOH+I2 +O2(未配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3在反应中被还原为O2B.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I2 C.1mol O3在反应中得到2mol电子D.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 11.根据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3

(完整版)高中化学氧化还原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课本及课件中的图片感受化学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验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心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3)体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总结概括法、习题巩固法 ●教学媒体(设计) 板书、PPT课件、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PPT展示蜡烛燃烧图片) 上课。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燃烧着的蜡烛,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是如何定义燃烧的?[PPT展示]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引导]也就是说燃烧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情景引入](PPT展示生锈的铁塞图片) 图片上铁塞会变得锈迹斑斑是因为? [讲解]燃烧和铁塞生锈过程都发生了氧化反应,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我们学过的氧化反应有哪些呢? [PPT展示] C+O2CO2 CH4+2O2CO2+2H2O 2Mg+O22MgO [提问]判断它们是氧化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 [过渡]对,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请同学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何使锈迹斑斑的铁塞变回本来模样?(提示:工业上是如何冶炼铁的?(PPT展示生锈的铁塞图片),[PPT展示]还原反应 [提问]我们学过的还原反应又有哪些呢?回忆初中学习的燃 烧有关知识, [回答]可燃物与氧 气发生的一种发 光、发热的剧烈的 氧化反应叫做燃 烧。 回忆初中金属的化 学性质相关知识, [回答]铁的缓慢 氧化。 思考,讨论,回答 回忆初中氧化反应 的定义 [回答]与氧气反 应,得到了氧。 回忆初中还原反应 的定义 [回答]通过还原 反应,将氧化铁铁 还原成铁 从生活中的常见 问题出发,创设 情景,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从已知的旧知识 引入,减少对新 知识的陌生感, 为教学创设好的 心理基础。温故 知新。 教师为引导,学 生动脑思,自主 发现问题,激起 探究兴趣。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和答案 1.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未混合加热,可得到红色的铜。试写出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考虑它们的 关系。 思路解析:C+2CuO 2Cu+CO2↑,从反应过程来看,氧化铜失去氧原 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 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实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 实行传递。 答案: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 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 实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实行传递 2.生活中有很多氧化反应,如金属腐蚀、细胞老化。请你总结氧 化反应的本质,然后再在你的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氧化反应。 思路解析:金属腐蚀是金属的化合价升高,细胞老化可能是得到 了氧原子或失去了氢原子,其实质还是化合价升高。生活中最典型的 莫过于燃烧反应,燃烧的物质总是得到氧原子化合价被氧化。 答案:实质是化合价升高。燃烧也是氧化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根据以下几种常见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它们在化 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趋势。 氢氧氖钠镁氯 思路解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得电子水平越强。 答案:氧和氯主要得电子,钠和镁主要失电子,氢得失电子水平 都不强;氖则既不易得电子,又不易失电子。 4.比较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思路解析:分析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中电子的得失或转移、 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中化合价都降 低了,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 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氢元素虽然不能得到电子,但它与氯原 子共用的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 化反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2004全国春季高考理综)在下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氧化性的本质是物质得电子的水平,从粒子结构示意 图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最容易得电子的是B项中粒子。 答案:B 2.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思路解析:A项准确,一般金属用还原其相对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非金属用氧化其相对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B项将得电子水平与得电子 多少混为一谈,实际上氧化性只与得电子水平有对应关系;C项绝对化,也有阳离子如Fe2+能够继续被氧化,作还原剂;D项准确,如H2O中H 元素就是价,但它只有极弱的氧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