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

1.交通运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1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2交通运输在物流系统中发挥着基础作用3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4物流服务必须考虑交通运输因素的影响。

2.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1.载运工具,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3.交通运输规划:是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规划交通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可能的资金、资源、条件下,对交通系统的建设、布局、营运等方面从整体上做出最好的安排,以适应社会政治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4.起讫点调查:是指在某一起点到终点之间调查人和车的出行方向,以了解其发生和终止,获得车种,荷载各类、交通方向和交通量等资料,主要目的是为预测远景交通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经济评价和道路设计提供参数。步骤:1资料准备2划线分区3OD调查的抽样率及抽样方法4人员训练5制定计划6典型实验7实地调查

5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某一断面的车辆数。交通量调查是交通量预测和经济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研究影响区内交通发展的现状,提供远景交通量预测所必需的资料。

6.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目前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时常用的方法,起源于美国东北部道路通道规划的研究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从微观出发,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交通调查获得现状客货流量和流向,应用有关模型进行趋势外推,预测未来的客货流出行分布及其不同运输方式分担的比例,采用不同的配流方法对路段交通量进行分配预测,最后根据路段上的交通量分配值建立不同的目标函数,对道路的规划方案进行设计和选优,同时做出相应的建设序列安排。四阶段法将交通需求预测划分为交通量的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应用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数据,从而最终预测得到路段交通量。预测程序图见课本P60.

5.以G、D、MS、A分别表示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根据交通方式划分在预测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把各模型为分4类:1.与交通生成结合在一起:G+MS—D—A,在进行交通产生预测时,就考虑到交通方式,即按照不同的交通方式预测交通产生量。2.在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之间(出行端点模型):G—MS—D—A 表明交通产生量和交通方式暂时没有联系,而在计算交通分布之前要完成划分工作。3.与交通分布结合在一起(重力分布模型):G—D+MS—A。交通方式划分作为交通分布程序的一部分,即两者同时进行。4.在交通分布和交通量分配之间(出行交换模型):G—D —MS—A。这种模型是国外采用最多的,因为它可以把行程费用、服务水平、等作为交通方式划分的评价指标。它是一种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转换曲线。交通方式划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在P67

6.国际上通常把交通分配方法分为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关以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为划分依据。Wardrop第一原理指出: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分布,就是所有使用的路线都比没有使用的路线费用小。第二原理认为: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使得网络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如果交通分配模型满足第一第二原理,则该模型为平衡模型。并且,满足第一原理的称为使用者优化平衡模型,满足第二原理的称为系统优化平衡模型。如果分配模型不使用wardrop原理,而是采用了模拟方法,则被称为非平衡模型。a、0—1分配法步骤:(1)计算网络中每个出发地O到每个目的地D的最短路径(2)将O、D间的OD交通量全部分配到相应的最短路径上。0—1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缺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在道路稀少的偏远地区的交通量分配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城市道路不宜采用。b、多路径概率分配法步骤:(1)计算出行起点到网络各节点的最短行驶时间,并确定参加分配的合理路段(2)从与出行起点相连的各合理路段开始,顺向计算各合理路段终点的权以及各合理路段的线权(3)从与出行起点相连的各合理路段开始,逆向计算各路段的分配交通量。c、容量限制分配法:(1)把道路网表示为网络图,从“零流量”行程时间开始计算;(2)依次计算每个起点小区到达各终点小区通过路网中最短行程时间的路段;按0-1分配模型,将起讫点的交通模式加到路网上;(4)计算分配到各条线路的交通量在流量与行程时间的关系中,用分配给各路段的交通量计算修改路段行程时间;(6)用由(5)得出的修改路段行程时间,按0-1模型将原来起讫点的交通模式加到

路网上;(7)返回到(4),继续分配,直到分配的交通量和结果的行程时间稳定为止。

7.公路分级:高速公路:四车道25000~55000,六车道45000~80000,八车道60000~100000、一级公路:四车道15000~30000,六车道25000~55000、二级公路:5000~15000、三级公路2000~6000、四级公路:2000以下。划分标准见P76

8.公路路线设计:1)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回旋线。2)纵断面设计。3)横断面设计:(1)车道宽度(2)中间带宽度(3)路肩。4)视距(1)停车视距(2)会车视距(3)超车视距。5)交叉(1)平面交叉(2)立体交叉。

9.公路的主要结构物(1)路基(2)路面(3)路肩和路面排水

10.公路交通流:交通流的运行状态都由速度(v=nL/(t i的和))、交通量(流量)(Q=N/T)和交通密度(K=N/L=1/l)三种主要度量指标来确定。其中,v为平均行程速度,n为观测行程时间次数。L为路段长度,N为路段内的车辆数,l为平均车头间距。ti 为第i辆车通过该路段的总行程时间。

11.速度、流量和密度的关系:Q=Kv。关系图见P93.极大流量Qm,就是Q-v曲线上的峰值,临界速度v m,即流量最大时的速度,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度,阻塞密度Kj,车流密集到所有车辆无法移动时的密度,畅行速度v f,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度。

12.公路通行能力或称公路容量,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人为度量标准下,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双车道公路取1h)道路某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容许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研究公路通行能力时,要根据公路设施的情况分别对待,一般可以将设施分为两大类:非间断和间断交通流。

13.甩挂运输组织:也称作甩挂装卸,是指汽车列车在运输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装卸和运行条件,由载货汽车或牵引车按照一定的计划,相应地更换拖带挂车继续行驶的一种运行方式。

14散装货船:凡专供装运无包装的货物的船舶称为散装货船,如谷物,砂矿,水泥,糖。

15.港口水域:1)港池:一般指码头附近的水域,需要有足够深度与宽广的水域,供船舶停靠驶离时使用。2)航道:指船舶进出港的通道。弯曲度不能过大。3)锚地:是供船舶抛锚候潮、等候泊位、避风、办理进出口手续、接受船舶检查或过驳装卸等停泊的水域。

16.水路运输的发展:1)观念、运输方式变革和运输功能拓展,2)经营机制新变革。3)船型专业化与泊位深水化。4)码头专用化、装卸机械自动化及运输全球化。

17航空港组成及功能:飞行区、客货运输服务区、机务维修区。

18民用飞机的性能:1速度性能2爬升性能3续航性能4起降性能

19航空运输的特点:优点1速度快2机动性大3舒适安全4建设周期短,占地少,投资少5适用范围广泛,用途广6货物空运的包装比其他运输方式要求低。缺点1运量小,运输成本高2噪声污染严重3直达性差4受气候条件的限制5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难以发挥。

20TEU国际标准箱

21城市道路交叉口分为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常见的形式有十字形,X字形,Y 字形,T字形,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等几种。

22智能运输系统的含义是: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交通工程等技术,改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状况,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3城市公路分节: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支路

24建立交通运输系统的步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25城市交通规划的步骤:1需求预测与分析(出行总量,方式分配,路径分配资源包括需求的空间资源与时间分布及需求量等2确定规划的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3设施规划方案及交通设施结构与规模初步确定4估算投资规模进行经济评价分析与方案调整5规划方案确定编制发展与建设计划

26ITS产业化的重点是加快发展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违章自动监控系统、城市公交自动化调度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及服务系统、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及紧急事件处理和救援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分四层:功能域、系统功能、过程、子过程。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课试题A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〇--二〇一一学年第 一 学期考试课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 物流现象 ),研究各种物流的( 地域布局问题 )的科学。 2、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 )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分别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 环渤海物流圈 );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以( 厦门和福州 )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 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 3、中国畜牧业可划分为牧区、农区、( 半农半牧区 )和( 郊区 )4种类型地区。 4、工业物流可分为重工业物流和轻工业物流,其中重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 );轻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纺织。。,造纸。。,食 品。。 )。 二、选择题(7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 绩 得 分 课程: 物流经济地理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 091 姓名 学号 试 卷 装 订 线 考生请注意:不得将本试卷及所附的答题纸和稿纸带离考场

1.某同学在超市买到下列四种商品,其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D ) 2 .某同学在署假游记中写到: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 C ) A.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D )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 .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4.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描述的受气候影响较大的部门是.( D ) A .航空运输 B.商业贸易 C .工业生产 D .农业生产 5 .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特色为发展( A ) A .基塘生产 B .绿洲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生态农业 6.关于可再生资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 A .应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B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必节约 C .由于不合理、无限制地利用黄河水,以致黄河断流 D .由于过度放牧、滥砍乱伐,我国成为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7 .以下一组全部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D ) A .土地石油 B .森林煤矿 C .水铁矿 D .天然气铜矿 三、读图分析题(14分):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交通运输】物流运输管理

第三章第二节铁路货物运输的设备和设施 一、铁路运载工具 利用铁路把货物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称为铁路货物运输。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组成国家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运量大,运送速度快,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运输准时,使用方便等特点,铁路与其他陆上运输方式比较,还具有占地少、能耗低、事故少、污染少等优势。所以,铁路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大部分的客货运输任务,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的骨干。 (一)铁路机车 铁路车辆本身没有动力装置,无论是客车还是货车,都必须把许多车辆连接在一起编成一列,由机车牵引才能运行。所以,机车是铁路车辆的基本动力。铁路上使用的机车按照机车原动力,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三种。从今后发展来看,最有发展前途的机车是电力机车。

(二)车辆及其标记 1、车辆 铁路车辆是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工具,它本身没有动力装置,需要把车辆连接在一起由机车牵引,才能在线路上运行 铁路车辆可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铁路货车的种类很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分类: ⑴按照用途或车型划分 按照用途或车型可分为通用货车和专用货车两大类(见表4-1)。 ⑵按载重分 我国的货车可分为20吨以下,25—40吨,50吨,60吨,65吨,75吨,90吨等各种不同的车辆。为适应我国货物运量大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多装快运和降低货运成本,我国目前以制造60吨车为主。 ⑶按轴数分:

车辆分为四轴车,六轴车和多轴车等。我国铁路以四轴车为主。 表4-1 铁路货车的车种、用途与特点 车辆类型基本型号用途及特点 棚车P 棚车车体由端墙、侧墙、棚顶、地板、门窗等部分组成。主要装运怕日晒、雨淋、雪侵 的货物(粮食、日用品、贵重仪器设备等)。部分棚车还可运送人员和马匹。通用敞车敞车仅有端、侧墙和地板。主要装运煤炭、矿石、木材、钢材等,也可装运重量不大的货车 C 机械设备,苫盖篷布可装运怕雨淋的货物。 平车N 大部分平车只有一平底板。供装运特殊长大重型货物,因而也称作长大货物车。 冷藏车 B 车体装有隔热材料。车内设有冷却、加温等装置,具有制冷、

论公路运输建设与物流的关系

论公路运输建设与物流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不断加快,迫使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改革、优化、重组公路运输业,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运作模式,促进公路运输业与现代物流发展相结合,提高公路运输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使公路运输部门抢占发展现代物流的制高点。本文在现代物流和公路运输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存在问题及其制约因素,为我国公路运输业与现代物流协调发展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公路运输现代物流现状分析协调性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物流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是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将原本分离的商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并形成完整供应链的物流,其精髓在于物流系统的整合。现代物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信息两大领域,从运输的载体来看,现代物流业融合了多种运输方式,传统的物流方式割裂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整合,而现代物流则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进行搭配组织,为客户提供最便捷最安全最有效的的低成本高质量服务,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从物流信息整合来看,现代物流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为发展重点。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首先,物流系统化现代物流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功能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须重视物流的系统性,避免追求某一物流环节的优化而忽略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最优。其次,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与综合化基础设施是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资条件,包括物流场站、仓库,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与综合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所以发达国家一般都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装卸和托盘技术。最后,随着国与国间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物流全球化成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二)我国物流在探索中前进

交通运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

1.交通运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1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2交通运输在物流系统中发挥着基础作用3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4物流服务必须考虑交通运输因素的影响。 2.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1.载运工具,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3.交通运输规划:是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规划交通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可能的资金、资源、条件下,对交通系统的建设、布局、营运等方面从整体上做出最好的安排,以适应社会政治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4.起讫点调查:是指在某一起点到终点之间调查人和车的出行方向,以了解其发生和终止,获得车种,荷载各类、交通方向和交通量等资料,主要目的是为预测远景交通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经济评价和道路设计提供参数。步骤:1资料准备2划线分区3OD调查的抽样率及抽样方法4人员训练5制定计划6典型实验7实地调查 5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某一断面的车辆数。交通量调查是交通量预测和经济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研究影响区内交通发展的现状,提供远景交通量预测所必需的资料。 6.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目前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时常用的方法,起源于美国东北部道路通道规划的研究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从微观出发,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交通调查获得现状客货流量和流向,应用有关模型进行趋势外推,预测未来的客货流出行分布及其不同运输方式分担的比例,采用不同的配流方法对路段交通量进行分配预测,最后根据路段上的交通量分配值建立不同的目标函数,对道路的规划方案进行设计和选优,同时做出相应的建设序列安排。四阶段法将交通需求预测划分为交通量的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应用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数据,从而最终预测得到路段交通量。预测程序图见课本P60. 5.以G、D、MS、A分别表示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根据交通方式划分在预测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把各模型为分4类:1.与交通生成结合在一起:G+MS—D—A,在进行交通产生预测时,就考虑到交通方式,即按照不同的交通方式预测交通产生量。2.在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之间(出行端点模型):G—MS—D—A 表明交通产生量和交通方式暂时没有联系,而在计算交通分布之前要完成划分工作。3.与交通分布结合在一起(重力分布模型):G—D+MS—A。交通方式划分作为交通分布程序的一部分,即两者同时进行。4.在交通分布和交通量分配之间(出行交换模型):G—D —MS—A。这种模型是国外采用最多的,因为它可以把行程费用、服务水平、等作为交通方式划分的评价指标。它是一种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转换曲线。交通方式划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在P67 6.国际上通常把交通分配方法分为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关以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为划分依据。Wardrop第一原理指出: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分布,就是所有使用的路线都比没有使用的路线费用小。第二原理认为: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使得网络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如果交通分配模型满足第一第二原理,则该模型为平衡模型。并且,满足第一原理的称为使用者优化平衡模型,满足第二原理的称为系统优化平衡模型。如果分配模型不使用wardrop原理,而是采用了模拟方法,则被称为非平衡模型。a、0—1分配法步骤:(1)计算网络中每个出发地O到每个目的地D的最短路径(2)将O、D间的OD交通量全部分配到相应的最短路径上。0—1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缺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在道路稀少的偏远地区的交通量分配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城市道路不宜采用。b、多路径概率分配法步骤:(1)计算出行起点到网络各节点的最短行驶时间,并确定参加分配的合理路段(2)从与出行起点相连的各合理路段开始,顺向计算各合理路段终点的权以及各合理路段的线权(3)从与出行起点相连的各合理路段开始,逆向计算各路段的分配交通量。c、容量限制分配法:(1)把道路网表示为网络图,从“零流量”行程时间开始计算;(2)依次计算每个起点小区到达各终点小区通过路网中最短行程时间的路段;按0-1分配模型,将起讫点的交通模式加到路网上;(4)计算分配到各条线路的交通量在流量与行程时间的关系中,用分配给各路段的交通量计算修改路段行程时间;(6)用由(5)得出的修改路段行程时间,按0-1模型将原来起讫点的交通模式加到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前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已经是十分频繁,而贸易的方法已经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伴随着贸易方式的改变,以前传统的物流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以前简单装载运输到现在的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综合服务。由以前的单一运送,到现在全方面的服务。不管是所涉及的领域还是其起到的作用,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定义 最早的物流概念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代,当时是以Physical Distribution (实物配送)这一概念被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要素加以研究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为合理有效地组织军用物资的供应、保管、运输和配送,对物流这一概念加以进一步发展,并开始用“Logistics Management”(现代物流管理)来指代物流。战后其理论和方法也被企业界和理论界认同,并得以广泛运用。

1、狭义的物流概念 物流的概念上有狭义的物流和广义的物流的区分。狭义的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主要侧重于商品移动的各项机能,即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物资实体的定向移动。这种物流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只有存在商品交换时才会出现,直接受商品交换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2、广义的物流概念 随着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物流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认为仅仅把物流的概念限定为商品在流通领域内的运动是不够的。因为物质资料不仅在流通过程要经过物理性移动才能进入消费,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也必须经过空间位移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生产过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物流应当既包括流通领域,又包括生产领域。这种物流概念,称为广义的物流。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物流可分为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物流具有系统性、复杂性、高成本性,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流的概念正在不断扩展。

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1637708.html, 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黄瑞科 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物流行业要想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物流行业正常运行的保障,在现代物流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安排和合理调控交通运输以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文章探讨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地位和作用 现代物流是指实物从供应地到接收地及其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包含运输、仓储、卸装、加工、整理、配送、物流信息等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提供“一条龙”综合服务[1]。运输和仓储是最关键的环节,二者分别体现出时间和空间的效用。因此,通过合理的调配和组织运输,可实现配送的准时制,凸显出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1; ; 交通运输是实现物流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 物流主要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生产物流是指原材料从采购到制成半成品直至成品最后入库的整个过程。只有提前准备好生产所需的一系列原材料或半成品,并通过运输的形式到达生产厂家才能正常开展生产,体现出交通运输在生产中的流动性以及确保生产的延续性。消费物流是指产品生产完工后从厂家发送到消费者或中間商的手中,这其中需要经历交通运输才能到达目的地。此外,还包括退换货物流,即废弃物物流,是指消费者收到不合格商品或损坏商品要求退货或更换以及商品返修的过程。因此,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离不开物流,而物流的正常运转又离不开交通运输,只有通过运输途径,物品才能抵达生产厂家或消费者以及中间商手中。运输贯穿生产和消费全过程,由此充分体现出交通运输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是实现物流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而交通运输的途径和形式则包括空路、陆路、水路等几种线路,物流中转的据点包括码头、车站、配送中心等,当运输线路和物流据点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物流网来满足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需求[2]。正是由于交通运输的存在,才产生了卸装、 存储、处理、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随着当前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其功能更加完善,实物从起点至终点的整个运输过程可省去一些物流活动。 2; ; 完善高效的交通运输可削弱仓储功能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今时不同往日,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可知与不可知的变化。如今的生产厂家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以及各

物流运输管理大纲(完整版)

物流运输管理 第1单元物流运输管理认知 (一)物流与运输 物流的定义:按用户要求,将物的实体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 物流的总体功能: 1,组织实物进行物理性的流动:生产活动和工作活动的需求,生活活动 和消费活动的需求,流通活动的需求,军事活动的需求,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的需求 2、实现对用户的服务:实现对用户的服务是物流的总体功能,某些物流领域可以有“利润 中心”、“成本中心”等作用,但是所有的物流活动,无一例外地具有“服务”这个共同的功 能特点 物流的具体功能:1、运输功能2、仓储功能3、装卸功能4、包装功能5、配送功能6、流通功能7、物流信息 2.领会:物流运输的意义: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 2、提高运输的技术含量3、实现物流 全过程总费用节约4、实现物流过程的系统化管理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的变革 运输的概功能:1、产品转移2、产品储存 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1、便利和可靠的运输服务是有效组织输入和输出物流的关键2、运输 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3、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4、运输和包装的关 系(货物包装的材料、规格、方法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运输)5、运输和装卸的关系,6、运输和储存的关系7、运输与配送的关系 (二)物流运输管理基础 运输市场的特征:1、运输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劳务市场2、运输市场是劳动密集型市场3、劳 务市场与商品市场成比例4、运输市场的区域性较强5、运输市场波动性较强6、运输市场 受到运输力量的潜在威胁 运输价格的特点: 1、运输价格是一种劳务价格2、货物运输价格是时候商品销售价格的组

成部分3、运输价格具有按照不同运输距离或者航线而有所区别的特点4、运输价格具有比较负责的比价关系 运输成本:指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输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的总和。 2.领会:运输市场的分类:1、按运输方式划分:铁路运输市场,公路,水路,航空,管 道 运输市场2、按运输对象划分:货运市场,客运市场,装卸搬运市场3、按运输范围划分: 国内运输市场,国际运输市场4、按供求关系划分:买方运输市场,卖方运输市 场5、按运 输需求的弹性划分:具备弹性的运输市场和缺乏弹性的运输市场 运输价格形成的因素:1、运输成本,2、运输供求关系3、运输市场结构模式4、国家有关经济政策5、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运输价格的种类:1、按货物运输价格的适用范围划分:国内货物运输价格和国际货物运输 价格2、按对货物运输价格的管理方式划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 价,3、按运输货物种类划分:普通货物运价,危险货物运价,冷藏货物运价,集装箱货物 运价4、按货物批量大小划分:整批货物运价和零担货物运价5、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水路货物价格,铁路货物运输价格,公路货物运输价格,航空货物运输价格,管道货物运输价格6、货物联运运价:国内货物联运和国际货物联运 运输价格的结构形式: 1、距离运价:均衡里程运价和递远递减运价2、线路运价:按照运输线路和航线不同分别确定的货物运价(被广泛适用于国际海运和航空货物运输中) 货运质量管理的任务:制定道路货物运输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组织、指导、考核、监督全 行业货运质量管理工作,处理货运质量纠纷,使全行业的货物运输的达到安全优质、准确及时、经济方便、热情周到、完好送达、用户满意的目的 货运质量事故分类:1、重大事故(损失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运输质量事故,以及经省级有关部门鉴证为珍贵、尖端、保密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灭失、损坏的事故)2、大事故(货

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现状与问题探讨教学文稿

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现状与问题 探讨

摘要:物流业作为二十一世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实力具有积极意义。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实现交通运输业的有效竞争和规模经营之间的平衡。因此,本文从我国交通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现状入手,对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市场准入制度;现状;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交通运输市场准入,主要指的是对进入交通运输市场并成为交通运输市场主体的条件和资格以及相关范围确立的法律制度。因此,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法律问题。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流动日益频繁,因此,市场准入涉及的社会关系也更加复杂。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现状 交通运输作为整个物流服务流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以及管道运输等方式(如下图1所示)。 公路运输相关的市场准入制度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经2004年4月14日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公布)以及《道路货物运输以及站场管理规定》(2005年6月16日由交通部发布)等[2]。相关法律规范的出台对公路运输的市场准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驾驶人员要求、车辆合格要求以及线路运输要求等。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对管理人员以及公路运输资本和技术进行明确地说明。根据前瞻数据中心监测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的公路运输货运量达到将近28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3.5%。1月份至7月份,公路运输货运量累积达到178亿吨,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0% 水路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涉及《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2012年9月26日国务院第21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规定》(1996年6月18日交通部首次制定发布,1998年7月30日第一次修正,2009年4月20日第二次修正。)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对水路运输企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水路运输企业需要有固定货源和足够流动资金以及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等。但是,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还有待提高。 铁路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中,《铁路法》是铁路行业政府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铁路运输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政府部门将铁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有效方式,对铁路实行干预。 总的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在逐渐地完善,并且相继制定了有利于促进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度。 三、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分析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知识点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 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 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 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 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

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 ①统一计划原则 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 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 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 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 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物流信息交换基础标准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物流信息交换基础标准第 1 部分数据元、第 2 部分道路运输单证、第 3 部分物流站场(园区)电子单证》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物流信息交换基础标准》编写组 二。一三年九月

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物流信息交换基础标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1 部分:数据元; ——第2 部分:道路运输电子单证; ——第3 部分:物流站场(园区)电子单证。 该系列标准已列入2012 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补充计划(交科技发[2012]769 号),计划号为:JT 2012-81。 2、标准起草单位、归口单位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管理中心,负责该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归口单位:全国智能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标准的研究和编制过程 (1)2009年形成平台数据元标准V1.0 版本 2009 年初,在浙江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考虑到数据元标准的重要性,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开始组织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数据元基础标准的研究。在参考和借鉴国家标准《道路、水路货物运输基础数据元》的基础上,根据浙江平台的实际业务应用,初步起草了平台业务数据元标准起草稿。 通过多次专家咨询会,听取大连海事大学、国家物品编码中心等相关专家的建议,结合国际、国内普遍采用的数据元标准,确定了借鉴和参考GB/T 1 5 1 9 1 -20 1 0《贸易数据交换贸易数据元目录数据元》中数据元的分类、标识符和描述形式,对数据元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后形成平台数据元标准的V1.0 版本。 在平台数据元标准V 1 .0版本的基础上,根据平台涉及的运输、仓储物流场站(园区)等业务环节和节点,开始研究和编制道路运输、物流场站(园区)电子单证标准,保证外部应用系统和平台用户与平台可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物流各环节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于2009年底形成主要单证标准V1.0版本。 (2)2010年继续修改完善,形成平台基础标准V2.0 版本 2010年浙江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逐步提升为“省际平台”,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下,联合多个省市,开展了部省共建试点工程。在此背景下,标准编制小组在平台基础标准V1.0 版本的基础上,经过调研、编制方案研究,对数据交换涉及

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英语(Unite 7)中英文(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Unit Seven Introduction to Logistics Text A The definition of logistics The term “Logistics”originates from a Greek word “logos”, which refers to reasoning. The term “logistics” was first used in a military sense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his term then encompassed transport organization, army replenishments and material maintenance. “Logistics”来源于希腊词语中的”logos”,指的是合理的意思,最早于19世纪早期军事术语中使用,随后它的意义得到扩充,包含了交通运输组织、军事补给和物资供应。 In the business world,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 was applied solely to “Material Replenishment Programs” (MRP) and was confined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t the beginning, which is called the first party logistics nowadays. Therefore the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to involve company operations is a relatively new one. 在商业世界, ”logistics”仅指物料补充计划,并且最开始仅限于制造业,被称为第一方物流,所以”logistics”从概念上加以扩充由此包含了企业运营的意思还是相对较新的概念。 The introduction of contain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rought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Containerization has helped accelerate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enabled information to be acted upon in real time thus speeding up the flow of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集装箱的引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物流活动的改善提高,集装箱化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信息技术使得信息能够实时传播,

物流经济地理

1.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综合的一门学科,同许多相邻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物流学、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是介于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 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学科。 3.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4. 生产力布局 生产力布局亦成生产力配置,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生产力布局是一个由点、线、面、网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生产布局、农业布局和交通布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 5.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生产力布局的条件包括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条件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a)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b) 类型多,区域差异显著 c) 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7. 我国人力资源的条件 1)人口数量 2)人口素质 3)人口结构 4)人口分布 8. 我国物流布局的概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已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以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的物流结,但我国的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的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

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1.运输与物流的关系:⑴运输与物流的联系①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②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⑵运输与物流的区别①物流是超出运输范畴的系统化管理②物流不同于运输只注重实物的流动,同时还关注着信息流和增值的同步联动③从属地位④物流的管理观念比运输更先进⑤物流比运输更重视先进技术上的应用。 2.运输系统的构成:运输系统是指与运输活动相关的的各种因素组成的整体。构成要素有①运输线路②运输节点③运输工具④运输对象及运输参与者:货物所有者,货物承运人,货物运输代理人 3.零担货运站的作业内容及程序:受理,托运,过磅起票,验收入库,开票收费,配运装车,卸车保管,提货交货。 4.危险品的包装要求、危险品运输与装卸的要求: 5.货物运单的性质、传送与过程: 6.出口的程序: 7.班轮运输的四固定: 8.租船的特点:①租船运输的营运组织取决于各种租船合同 ②租船运输的运费或租金水平的高低直接受租船合同签订的航运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③租船运输中的有关营运运费用及开支,取决于不同的租船方式,由船舶所有人和船舶承租人分担,并在租船合同中定明④不定航线,不定船期⑤租船运输主要服务于专门的货运市场⑥各种租船合同均有相

应的标准合同格式 9.铁路货物运输的流程: 10.航空运输运单的性质和作用: 11.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⑴航空公司货物营运方式①班级运输②包机运输⑵航空货运组织方法①集中托运②航空快递12.多式联运的优点和特征: 优点:①责任统一,手续简便②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货运时间,降低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③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输费用④扩大运输经营人业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 特点:①全程性②简单性③通用性④多式联运经营人具有双重身份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DHL:2.1 物流与运输的区别与联系 运输工具的进步,使得经济空间不断扩大。在很多情况下,地理位置随物改变,但运输工具却有效的缩短了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距离,使得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运输支持了社会分工和社会交换的不断扩大。物流系统要实现自己增加物质产品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功能,必须依靠运输、包装、装卸、储存和信息等要素,其中运输是最重要的物流构成要素之一,或者说是物流的主干。运输是把物流系统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它为物质产品在空间进行移动,以便实现或增加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提供了基础。要使物流快速而有效的完成,必须具备良好的运输条件。运输是物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运输就没有物流,而且物流管理的出现也要在运输体系的完善达到相当的水平之后。 运输的发展和进步一直对社会物流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近代运输工具出现后在运能、速度、可靠性和运输频率方面带来的进步,给大工业提供了原材料的充足供应,原材料需要者希望由供货者承担储存的职能,而把自己的目标定为“零储备生产”。而在供货者方面,也尽量减少自己的产品库存,不让它们积压。如果这种“零库存生产”的整个链条上某个环节出了毛病,就有可能使全部或大部分链条停顿,损失将是巨大的,这反过来也对运输系统提出了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更高要求,集装箱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之间联运的迅速发展是战后运输业运营组织方面的一次革命。在这一时期,运输业的发展进入了相互补充,协调运力,增强整体配合,实现高效率运输服务的阶段。集装箱和多式联运体制在发达国家重视物流和加强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得到突出的发展,也促进国际间物流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发达国家的货运代理业已经相当完善,它们通过驻在各地的货运代理机构,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为货主提供各种方便、迅速和可靠的运输服务。很多货主可以不必与有关运输企业打交道,一切繁杂的托运手续均交由代理人承办,自己只需提供货物起运及到达时间就可以了。运输业通过本身经营组织方式的不断完善,已成为高效物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货物运输融入现代物流体系中,是运输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可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1 物流与运输的区别 (1)概念不同 运输是指运用适当的工具使人和货物产生位置移动。而物流是指为满足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间的有效流动,以及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控制过程。物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回收复用和信息系统。从概念中可以看出,运输只是物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在许多运输公司也时髦地把自己的公司称之为“××物流公司”,将运输与物流混为一谈,这是对二者关系的混淆。 (2)时间上的约束不同

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 物流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实际上是对运输概念的一种延伸,是通过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以运输为核心的各项物流功能进行整合,是传统运输方式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点内容。 整个物流活动是由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和配送等活动组成的,其中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物流的核心环节,不论是企业的输入物流还是输出物流,还是流通领域的销售物流,都依靠运输来实现商品的空间转移,可以这样说,没有运输,就没有物流。为了适应物流的需要,要求具有一个四通八达,畅行无阻的运输线路网系统作为支持。 现代物流以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满足流通需求的同时,追求将服务全过程的系统总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增值服务成本)降至最低水平,而流通过程本身则依托信息系统为支撑的运输系统来完成。没有运输就谈不上物流,但仅依靠运输也不可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日趋复杂的、多样化的流通服务需求。并且运输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说,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物流大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子系统。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物流系统要实现自己增加物质产品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功能,必须依靠运输、包装、装卸、储存和信息等要素,其中运输是最重要的物流构成要素之一,或者说是物流的主干。运输是把物流系统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它为物质产品在空间进行移动,以便实现或增加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提供了基础。要使物流快速而有效的完成,必须具备良好的运输条件。运输是物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运输就没有物流,而且物流管理的出现也要在运输体系的完善达到相当的水平之后。 (1)运输是物流的重要构成要素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的基本载体。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在世界范围内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都在逐步走向专业化,从产品的生产到商品的使用,从原材料的供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的概念 以产品的所有权转移为前提,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变化,叫作商业流通,简称商流。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结合,又互相分离。(一)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二)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商流与物流产生分离究其根本原因世上流运动的基础?a?a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a?a物资,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商品交易中,也存在只有商流而没有物流的特殊现象。 总之,物流和商流构成了商品流通的两大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述物流与商流合一的情形虽仍存在,但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今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的发展日新月异,商流与物流分离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物流的作用 (一)物流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1.物流是企业生产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 2.物流是商流的必要条件 3.物流可以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第五节物流的作用 (二)物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1.物流是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有机整体的纽带 2.物流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3.物流的改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1)从管理层次上看,物流管理的内容主要有方面: ①物流战略管理:企业物流战略管理就是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立场上,就企业物流的发展目标、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战略定位、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服务内容等问题做出整体规划。 ②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管理:作为物流战略制定后的下一个实施阶段,物流管理的任务是设计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确定物流运作方式和程序等,形成一定的物流能力,并对系统运营进行监控,及时根据需要调整系统。 ③物流作业管理:在物流系统框架内,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物流作业计划,按照计划要求对物流作业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对物流作业的质量进行监控。 (2)从具体业务上看,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对物流活动各功能要素的管理:物流活动的功能要素包括运输、仓储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七个方面。 ②对物流系统各要素的管理;物流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人、财、物、规章制度等内容。 ③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主要包括计划、质量、技术、服务、客户、营销、经济等。 2.2 如何进行物流管理 关于如何做好物流管理工作,这方面有很多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但简要地说,必须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战略,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实行严格的物流成本控制、以顾客为核心。 布鲁克林啤酒的成功在于物流战略的突破。以顾客服务为核心——提供独一无二的高新鲜度啤酒,是

运输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

运输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我们所讨论的运输是专指物流系统中的运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消费经济大循环的必要条件;也是政治、军事活动的必然要求。整个物流活动是由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和配送等活动组成的,其中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物流的核心环节,不论是企业的输入物流还是输出物流,或者流通领域的销售物流都必须依靠运输来实现商品的空间转移。可以这样说,没有运输就没有物流,为了适应物流的需要,要求具有一个四通八达、畅行无阻的运输线路网络系统作为支持。现代物流以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满足流通需求的同时,追求将服务全过程的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水平,而流通过程本身则依托信息系统为支撑的运输系统来完成,没有运输谈不上物流,但仅依靠运输也不可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日趋复杂的、多样化的流通服务需求。关键词:物流运输质量、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运输速度一、运输与物流的关系物流与交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物流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生产的全过程,而整个物流过程的实现,则始终离不开交通运输系统。运输的合理化更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方便、快捷、高效、及时、准确、安全的交通运输系统是实现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物流的根本保证。运输与物流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运输服务是有效组织输入和输出物流的关键企业的工厂、仓库与其他供货厂商和客户之间的地理分布直接影响着物流的运输费用。因此,运输条件是企业选择工厂、仓库、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配置地点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二)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运输方式的选择决定着装运货物的包装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运输工具决定其配套使用装卸搬运设备以及接受和发运站台的设计;企业库存储备量的大小,直接受运输状况的影响,发达的运输系统能够比较适量、快速和可靠的补充库存,以降低必要的储备水平。(三)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运输费用是最大的物流成本之一。组织合理运输,以最小的费用、最快的时间,及时、准确、安全的将货物从其产地运到销地,是降低物流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四)运输还与物流的子系统包装、装卸、储存、配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运输在物流领域的地位物流企业从生产企业采购产品进行仓储或是将仓储的物资转移到消费者手中,都离不开运输。运输在物流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运输配送是物流网络的构成基础物流系统是一个网络结构系统,由物流据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或车站、码头)与运输配送线路构成。物品位置在空间发生的位移,称线路活动;其他物流活动是在据点上进行的,称为节点活动。无论直供物流网络还是中转物流网络,如果没有线路活动,网络结点将成为孤立的点,网络也就不存在,零售店或用户需要的物品也就无法得到,由此可见,运输配送在物流网络的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二)运输配送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物流系统具有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三大效用(或称为三大功能)。时间效用主要由仓储活动来实现,形质效用由流通加工业务来实现,空间效用是通过运输配送来实现。运输配送是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功能。物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主体功能,其他功能(装卸、搬运和信息处理)是从属功能。而主体功能中的运输配送功能的主导地位更加凸现出来,成为所有功能的核心。(三)运输配送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物流合理化是指在各物流子系统合理化基础上形成的最优物流系统总体功能,即系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或者从物流承担的主体来说,以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物流服务。运输配送是各功能的基础与核心,直接影响着物流子系统,只有运输配送合理化,才能使物流结构更加合理,总体功能更优。因此,运输配送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 三、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运输是人们利用各种运输线路和交通工具把运输对象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是物流系统的一个中心环节。按使用的运输工具不同,现代物流运输方式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与管道运输。(一)铁路运输铁路运输具有载运量大,运送速度较快,运输成本低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安全程度高,运输能耗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